资源描述:
顶级地质论坛 顶级地质论坛 甘肃省康县 甘肃省康县 田梁铜矿床详查地质报告 田梁铜矿床详查地质报告 铁岭县顺通铜矿 二 OO 五年十二月 顶级地质论坛 顶级地质论坛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详查地质报告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详查地质报告 报告委托单位铁岭县顺通铜矿 矿 长 郝兆国 报告编写单位甘肃省地勘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院 长 总 工 编 写 报告提交时间二 OO 五年十二月 顶级地质论坛 顶级地质论坛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 1 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 1 第二节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1 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2 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 3 第六节 矿权设置情况.............................................................................................................................. 4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5 第三章第三章 矿床地质矿床地质.................................................................................................................................. 6 第一节 地 层............................................................................................................................................ 6 第二节 构 造............................................................................................................................................ 6 第三节 侵入岩.......................................................................................................................................... 7 第四节 围岩蚀变及矿化带特征.............................................................................................................. 7 第四章第四章 矿体地质矿体地质.................................................................................................................................. 8 第一节 矿体特征...................................................................................................................................... 8 第二节 矿石质量...................................................................................................................................... 8 第三节 矿体围岩及夹石.........................................................................................................................11 第四节 矿床成因.................................................................................................................................... 12 第五章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3 第六章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5 第一节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15 第二节 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简述................................................................................................ 16 第七章第七章 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勘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8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8 第二节 地质填图及质量评述................................................................................................................ 19 第三节 探矿工程质量及地质效果........................................................................................................ 19 第四节 采样、加工、测试工作及质量评述........................................................................................ 21 第八章第八章 资源量估算资源量估算............................................................................................................................... 24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24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对象及范围............................................................................................................ 24 第三节 资源量估算方法........................................................................................................................ 24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4 第四节 矿体圈定原则............................................................................................................................ 26 第六节 资源量的分类及块段划分........................................................................................................ 28 第七节 资源量估算结果........................................................................................................................ 29 第九章第九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研究矿床技术经济概略研究........................................................................................................ 30 第一节 市场分析.................................................................................................................................... 30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设计方案................................................................................................................ 31 第三节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 37 第十章第十章 结结 论论....................................................................................................................................... 43 附 图 类 附 图 类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地形地质图 110000 2 2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地形地质图 12000 3 3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Ⅰ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11000 4 4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第 0 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5 5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第 2 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6 6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 PD934 坑道平面图 1500 7 7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 PD870 坑道平面图 1500 8 8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 PD837 坑道平面图 1500 9 9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 Tc0 探槽素描图 1100 附 表 类 附 表 类 附表 1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资源量估算综合表 附表 2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测量成果表 附表 3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普通试样登记表 附表 4 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床内、外验比较表 附 件 类 附 件 类 1委托书 2地质勘查资格证书 顶级地质论坛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工作目的与任务工作目的与任务 甘肃省地勘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受铁岭县顺通铜矿委托,于 2005 年 3 月对田梁铜 矿进行了地质详查工作,并根据以往地质工作提供的基础地质资料,于 2005 年 12 月对该 铜矿床进行了资料收集和详查地质报告编制, 为该矿床取得采矿权及后期开发提供资源保 证。 第二节第二节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田梁铜矿床位于甘肃省康县境内,行政隶属甘肃省康县太平乡管辖。 矿区范围为一长方形,具体坐标范围为东经 10538′15″-10539′00″,北 纬 3253′45″-3254′45″; 拐点直角坐标 ①X 3643324, Y 18559644 , ②X 3643324, Y 18560800,③X 3642475,Y 18560800 ,④X 3642474,Y 18559644 ,面积 2.16 平方 千米。 康县-太平乡乡级公路只达乡政府,距离 110 千米,到矿区则还需修建约 20 千米道 路;从工作区到宝成铁路的燕子砭车站 88 千米,虽有公路相通,但由于山高坡陡,阴雨 天难行,交通条件较差。 本次详查工作范围距离青木川-阳平关的县级公路直线距离约 5 千米,须修 10 千米 矿山专用道路,交通不便(见交通位置图) 。 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工作区位于南秦岭南缘,地貌为中低山区,地形较复杂,植被发育,海拨高度 680- 1425 米。 工作区水系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支流柯家河由北向东南自工作区通过,区内水源可 满足生活和生产所需。 工作区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水麦、玉米、红薯等,主要树种有马尾松、 顶级地质论坛 桦、栎等。 矿区是康县贫困山区之一,农业以玉米、大豆、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广种薄收,靠 天吃饭,别无特产。 矿区周围矿业开发较为兴旺,周边有砂金采矿点数处、大茅坪铜矿、阳坝铜矿等。生 产、生活资料均需由汉中和勉县等地供给。 沿阳平关-青木川公路有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矿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则须自备。 第四节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情况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20 世纪 60 年代地矿局系统对该区域内进行过 1/20 万地质调查,并填制了 1/20 万地 质图和矿点图,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展布规律,并在该区发现一个较大的铜 重砂异常。 70 年代中后期,西北冶金地勘局、甘肃地矿局和甘肃有色地勘局先后在区内进行了 2 顶级地质论坛 3 1/5 万分散流扫面并发现了一批分散流铜金异常,期间发现了阳坝铜矿床。 2002 年,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开发院对康县田梁铜矿区开展了初步地质预查找矿工 作,发现了Ⅰ、Ⅱ、Ⅲ号矿体,并对矿带、矿体进行了稀疏控制,认为有进一步工作的价 值。 2003 年,作为康县的招商引资项目,铁岭顺通铜矿进入该区进行地质普查找矿工作。 受铁岭顺通铜矿委托, 西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六队和部分其他地质技术人员对该矿进行找矿 工作指导,大致了解了矿区的基本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概况和矿床开发的工程技术条件。 2004 年底,我单位派人对工作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有很好 的找矿前景。 第五节第五节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详查工作从 2005 年 3 月至 2005 年 11 月,历时约 1 年,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见表 1。 田梁铜矿床详查工作量统计表田梁铜矿床详查工作量统计表 表 1 工作项目 单位 比例尺 工作量 矿区地质图 平方千米 12000 2.16 槽探 立方米 2300 坑探 米 2500 普通分析 件 187 岩矿鉴定 件 35 内验 件 34 外验 件 30 小体重测试 件 30 岩矿石全分析 件 10 物相分析 件 10 组合样 件 12 选矿样 件 1 本次详查工作由铁岭顺通铜矿出资,累计投入地质勘查费用 331.8 万元,基本查明了 勘查区内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 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并进行了矿山开采技术经济分析。 本次详查报告编制人员有薛素萍等。 顶级地质论坛 4 第六节第六节 矿权设置情况矿权设置情况 2004年9月2日-2006年9月2日铁岭顺通铜矿获得了“甘肃省康县田梁铜矿普查” 项 目的探矿权人资格,勘查登记证号6200000410277,登记面积2.16平方千米。在登记区的 四周为登记空白区,且地质工作程度低,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顶级地质论坛 5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该区位于摩天岭褶皱带之玉泉坝-平头山复向斜。 区域上地层区划属昆仑秦岭分区,矿区大面积出露元古界碧口群中部的细碧岩、角斑 岩及安山凝灰岩、英安凝灰岩等,其中尚夹有具有热水沉积成因的含铁石英岩透镜体等, 这些岩层呈交互状态,总厚度达 5300-8300 米,表明此层成岩环境多变;从区域资料分析, 该层岩石中铜的丰度高于世界同类岩石丰度的数倍, 可为后期铜的成矿提供丰富的矿质来 源。 本区构造区划属秦岭板块南秦岭逆冲推覆系, 区内的八海-姚渡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内 的地层分区,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其平行的断裂组和其次生的北东向断层及节理组,多 为石英脉充填,亦为铜矿体的赋存场所,表明其为含矿热液的通道和赋矿构造。该断裂由 大致平行的断层组成,糜棱岩化、角砾岩化强烈;断层面向北倾,还有一系列与之锐角相 交构成“入”字型断层组,其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伴随该断层产生的一组北东向区域 性节理组,往往为后期石英脉充填,区内铜矿即赋存于其中。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较弱,以分布一些岩株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及闪长岩等为特征。 区域变质作用较弱,主要为绿泥石化,原岩(细碧岩、角斑岩、凝灰岩等)的组构特 征明显。 同处碧口群火山岩中的康县阳坝铜矿、宁强茅坪铜矿、徐家坝铜矿与本区铜矿所处大 地构造位置相同,矿床成因类型近似,可知本区成矿环境良好。 顶级地质论坛 6 第三章第三章 矿床地质矿床地质 第一节第一节 地地 层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碧口群中部岩层, 为绢英千枚岩与火山碎屑岩交互层的一 套岩系,中夹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含铁石英岩的透镜体,以下部碎屑岩组及顶部假粒状砂质 板岩或厚层变质砂岩作为本层标志。主要岩性绢英千枚岩、安山凝灰岩,夹凝灰砂岩、 英安凝灰岩及石英岩透镜体。石英岩及安山凝灰岩往往含铜,矿区的Ⅰ、Ⅱ号矿体就产于 安山凝灰岩中。地层倾向一般在 155左右,倾角 70。 第二节第二节 构构 造造 去内的八海-姚渡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内的地层分区,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其平行的 断裂组和其次生的北东向断层及节理组,多为石英脉充填,亦为铜矿体的赋存场所,表明 其为含矿热液的通道和赋矿构造。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按照走向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北东东向断裂组,其它方向的 裂隙发育,但规模较小,且对成矿影响不十分明显在此不加描述。 1、北东向断裂组 为矿区最为发育的一组断裂,其走向基本与地层走向一致,形成宽度不等的破碎带, 走向上具有舒缓波状特点;在矿区发现 1 条,长度大于 2000 米,倾向南东,倾角 75左 右,该组断裂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其间岩石主要为石英绿泥片岩,片理化较强。 2、北东东向断裂组 该组断裂在矿区内不甚发育,长度大于 300 米,走向 20-45,倾向南东,倾角 70左右;该组断裂往往错断北东向断裂,对矿体亦有破坏作用;局部沿断裂有石英脉或 充填,与铜矿化关系不大。 顶级地质论坛 7 第三节第三节 侵入岩侵入岩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较弱,以分布一些岩株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及闪长岩等为特征; 形态多以其侵入时的构造空间形态为其产态,发生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铁碳酸盐化等 蚀变。 第四节第四节 围岩蚀变及矿化带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带特征 一、矿化蚀变带地质特征 区域变质作用较弱,主要为绿泥石化,原岩(细碧岩、角斑岩、凝灰岩等)的组构特 征明显。 铜矿化产于北东向断裂中段的田梁上一带,矿化蚀变带长大于 800 米,铜矿体充填于 断裂中,上、下盘均为片理化的石英绿泥片岩,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 二、围岩蚀变特征 主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孔雀石化。 1、黄铁矿化黄铁矿呈它形-半自形微细粒立方体,粒径 0.03-0.5 毫米,呈星点状 或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 2、硅化石英呈它形微细粒,粒径 0.02-0.7 毫米,呈条带状集合体及星散分布。 3、孔雀石化呈细脉状、薄膜状或团斑状集合体分布于岩石中。 顶级地质论坛 8 第四章第四章 矿体地质矿体地质 第一节第一节 矿体特征矿体特征 通过勘查,在北东向断裂中含铜矿化蚀变带内发现Ⅰ、Ⅱ号两个铜矿体。 Ⅰ号铜矿体,地表分布在3-4线间,由6条探槽和5层坑道控制。矿体出露标高为 1063-824米,已有工程控制的最低标高为837米,最高标高为1050米,最大控制高差213 米,矿体深部边界尚未完全控制;矿体地表长346米,平均视水平厚度2.37米(真厚度 1.20-5.01米) , 厚度变化系数46.41, 属稳定型; 矿体品位一般为1.03-5.60%, 平均3.06 %,品位变化系数32.79%,属稳定性。 矿体形态为似层状,沿走向和倾向具膨缩变化现象,矿体连续,与地表比较厚度、 品位有变厚变富的趋势。 矿体受北东向片理化含铜矿化蚀变带控制,二者的产状大致相同,在走向和倾向上 呈同步波状变化;矿体走向65左右,倾向南东,总体倾角70左右。 各工程见矿情况见表2。 Ⅱ号铜矿体,由Tc0、Tc2探槽和PD934控制。分布于北东向片理化带中,位于Ⅰ号铜 矿体上盘;长150米,厚2.02米,含铜1.37;矿体呈似层状,产状142∠70。由于矿 体较小且为完全控制,本次资源量估算不包含该矿体。 第二节第二节 矿石质量矿石质量 一、矿石的物质组成 1、矿石矿物组成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磁铁矿,偶见闪锌矿,及少量褐铁矿、 孔雀石、蓝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绿泥石、石英、白云石。 黄铜矿呈铜黄色,它形微细粒,粒径 0.02-0.3 毫米,在矿石中呈浸染状、细脉浸 染状于非金属矿物粒间或裂隙中;矿物含量一般 5-15。 黄铁矿呈浅黄色,它形半自形微细粒,在矿石呈浸染状或沿层理分布,与黄铜矿 共生;矿物含量一般 1-3。 顶级地质论坛 9 磁黄铁矿浅黄色,他形粒状,星散状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粒间,且与二者共生。 磁铁矿他形粒状、板状,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绿泥石粒间;一般矿物含量 1-2%。 孔雀石与蓝铜矿仅见于地表氧化矿石中,成薄膜或细脉状分布。 田梁铜矿床Ⅰ号矿体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田梁铜矿床Ⅰ号矿体工程见矿情况一览表 表 2 平均品位 勘探线号 工程号 见矿标高 米 剖面视水平 厚度米 Cu10 -2 Au10 -6 4 Tc4-1 1050 1.62 1.07 0.47 2 Tc2 1005 2.08 0.65 0.36 0 Tc0 940 1.59 0.33 0.20 1 Tc1 850 1.10 3.29 0.40 2 PD1010 坑口 1010 2.68 1.99 0.24 PD1010CM1 1010 3.88 2.79 0.36 4 PD1010CM2 1010 3.18 3.31 0.48 PD1010CM3 1010 3.50 3.50 0.49 PD983 坑口 983 3.30 2.15 0.22 2 PD983CM1 983 4.26 4.57 0.54 PD983CM2 983 3.28 4.18 0.39 4 PD983CM3 983 3.70 3.52 0.28 PD983CM4 983 2.70 4.41 0.51 PD934CM2 934 5.48 3.62 0.34 2 PD934CM3 934 3.34 5.60 0.60 PD934CM4 934 1.98 4.09 0.39 4 PD934CM5 934 1.60 3.44 0.23 2 PD870CM3 870 2.50 3.20 0.30 PD870CM4 870 1.48 2.95 0.52 PD870CM5 870 1.30 2.74 0.23 4 PD870CM6 870 1.58 3.15 0.43 PD837CM1 837 1.50 2.83 0.45 2 PD837CM2 837 2.25 2.85 0.39 PD837CM3 837 1.43 3.12 0.45 4 PD837CM4 837 1.49 2.93 0.35 0 PD870CM1 870 2.12 2.16 0.32 顶级地质论坛 10 绿泥石鳞片-片状,沿长轴方向定向排列,集合体呈纹层状;矿物含量 50-55%。 石英有两种类型,①呈它形微细粒,粒径 0.01-0.08 毫米,集合体与绿泥石共层或 星散状分布于绿泥石间,含量 10-15%;②呈它形不等粒状,粒径 0.05-0.71.2 毫米, 粒径小于 0.1 毫米,呈脉状或不规则状集合体沿层理充填,部分较大颗粒具波状消光,含 量 8-5。 白云石呈它形微细粒,分布于金属矿物粒间,含量较少。 2、矿石的化学成份 岩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 岩矿石的化学成分也不复杂, 主要由硅、钙、铁、硫、镁、铝等元素组成,主要有用元素为铜,伴生有益组份为金,银 无论在矿石中还是在围岩中均无太大的变化且含量低,其他伴生金属含量亦低;有害元素 锑、砷等含量低,其中砷 0.006-0.020%;矿石中硫的含量为 4.53-10.27%。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铜,伴生有用元素是金和硫。铜品位波动于 1.03-11.15,一 般为 2.15-6.60,平均品位为 3.06,品位变化系数 32.79,属均匀型。金品位波动于 0.10-0.7210 -6,一般 0.20-0.3010-6。 二、矿石的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 它形粒状变晶结构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呈粒状集合体,石英的结晶程度低于后两 种,这是原生矿石的主要结构。 碎裂结构为一种动力变质结构,特征是矿石中的矿物颗粒多呈碎裂状或具碎裂纹, 但保留矿物的晶形,石英颗粒多具波状消光。它是原生矿石中常见的结构。 交代残留结构、交代蚕蚀结构主要表现为石英、黄铁矿交代黄铜矿。 2、矿石的构造 块状构造为硫化物集中产出部位的常见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黄铜矿和 磁铁矿)为矿石的主要成分(大于 80%) ,构成块状集合体。 片状构造为一种具动力变质特征的矿石,早期的脉石矿物石英、绿泥石和白云石等 被挤压,定向排列,而后期的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等沿片理面浸染状分布。 细脉浸染状构造黄铁矿、黄铜矿沿脉石的裂纹充填交代呈细脉状分布,或金属矿物 顶级地质论坛 11 的颗粒于脉石中呈不均匀状集聚。 三、矿石类型 1、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含铜矿物的赋存状态,将矿石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硫化矿石两种类型。 1 氧化矿石上指矿石中 90以上黄铜矿已氧化成孔雀石、蓝铜矿的矿石。该类 型矿石仅存在于地表,零星分布,本次计算过程中无法加以划分单独计算。 2 原生硫化矿石是指矿石中黄铜矿处于未氧化的原生状态下的矿石,本次详查 的Ⅰ号矿体除地表局部有(氧化深度 0-0.2 米)少量氧化矿石之外,其余均为原生硫化矿 石。因地表局部少量氧化矿无法单独划出,在本次计算中一并作为原生矿石计算。 2、矿石工业类型 根据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和矿石选冶特征, 本次详查范围内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一 种,即黄铁矿化磁铁矿化黄铜矿化石英绿泥片岩型,其对应的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 石。 第三节第三节 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围岩及夹石 本次详查矿体的围岩大部分为安山质凝灰岩,一般近矿部位则蚀变为石英绿泥片岩; 各矿体内均无夹石。 一、围岩特征 1、角斑质凝灰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西北部,呈灰白色、灰绿色,细粒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等,呈它形微晶及细粒集合体,其次为它形粒 状石英;黄铁矿呈细粒分散状出现,占 1-3%。近矿部位有不同程度的交代蚀变、硅化 及黄铁矿化。 2、安山质凝灰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南部,灰绿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斑晶和基质均为钠长石和绿泥石,其次为石英、绿帘石;黄铁矿呈半自形-自形 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散布在岩石中。 3、石英绿泥片岩为近矿围岩,灰绿色,他形粒状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 矿物为绿泥石、石英,含少量白云石等。 二、围岩与矿体的接触关系 顶级地质论坛 12 1、断层接触矿体的上下盘多为此种接触,断面明显,肉眼可分辨矿石与围岩的界 线。 2、渐变关系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的界限,矿体赋存在石英绿泥片岩中,偶见矿石 与围岩的界限需靠分析结果区分。 第四节第四节 矿床成因矿床成因 矿区位于碧口地体中部,出露岩性为变质中基性海相火山岩(原岩为石英角斑岩、细 碧岩等) ,其中含有很高的 Cu、Pb、Zn、Au、Ag 等成矿物质,特别是凝灰岩中铜含量大大 高于地壳平均值;在海底喷流沉积形成的初始矿源层的基础上,晚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使 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矿床。 该区区域地质背景与阳坝铜矿极其相似,其出露岩石又与白银铜矿类似,故认为该铜 矿属火山岩黄铁矿磁铁矿型铜矿床。 顶级地质论坛 13 第五章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在本次详查过程中, 委托辽宁抚顺红透山铜矿选矿厂对矿石进行了加工技术性能的试 验工作;因本矿床矿石与康县阳坝铜矿矿石极其相似,此处亦将两矿床矿石的选冶性能进 行比较。 一、矿石特征对比 田梁铜矿铜矿石与阳坝铜矿矿石特征见表 3。 阳坝铜矿为多年生产矿山,其选矿回收率均保持在 90%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 益。 田梁铜矿与阳坝铜矿铜矿石特征对比表田梁铜矿与阳坝铜矿铜矿石特征对比表 表 3 项目 矿区 矿石类型 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 品位、厚度 田梁田梁 原 生 硫 化 铜矿石 它形粒状变晶结构,交 代残留结构;片状、细 脉浸染状、块状构造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及磁 铁矿、磁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 要有绿泥石、石英、白云石。 平均 3.06; 厚度 平均 2.37 米 阳坝阳坝 原 生 硫 化 铜矿石 它形粒状变晶结构,交 代残留结构;细脉浸染 状、块状构造 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及少 量褐铁矿、孔雀石;非金属矿物 主要有绿泥石、石英、白云石。 平均 2.34; 厚度 平均 2.54 米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矿山矿石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预计本矿的选矿回收率可达 90 %以上。 二、选矿试验结果 本矿床矿石的物相分析结果显示,其自由氧化铜和结合氧化铜含量占 1.52,次生硫 化铜和原生硫化铜含量占 98.48%,表明矿石具有良好的可选性。 辽宁抚顺红透山铜矿选矿厂进行的小型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矿石量20 千克;矿石品位铜 3%,硫 4.5%,含金、银微量。 磨矿细度、药剂用量和浮选时间试验表明,以磨矿细度 70%、药剂用量 20 克/吨、 浮选时间 8 秒、白灰用量 2 千克/吨为最佳。 综合闭路试验实验条件磨矿细度 70%,浮选时间 8 秒,黄孚用量 20 克/吨,浮 选油用量 10 克/吨,白灰用量 2 千克/吨;试验流程采用一粗、二扫、三精闭路试验; 顶级地质论坛 14 试验结果回收率 91%,铜精矿品位 25%。 三、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田梁铜矿为原生硫化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粗,脉石矿物简单,易解离、易磨、易选; 矿石可浮性好,浮选流程简单,采用一般流程即可获较满意的选矿指标。 同时,本矿床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磁铁矿和磁黄铁矿,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可考虑增加磁 选设备以提高矿石的工业利用价值。 另外,本矿床矿石中有害组分极少,所伴生的 Ag、Ni、Pb、Zn 等含量低,可暂不考 虑综合利用,Au 则在铜精矿中计价,更简化了采、选手段,有利于铜矿的回收,可提高 铜矿的工业利用价值。 顶级地质论坛 15 第六章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