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花岗080504.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塔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花岗0805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塔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花岗0805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塔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花岗0805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书书 新疆塔里木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泥盆纪花岗质 侵入体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 朱志新1 , 2 李锦轶3 董连慧4 王克卓1 刘国忠4 李亚萍4 刘振涛4 Z H UZ h i X i n ,L I J i n Y i ,D O N GL i a n H u i ,WA N GK e Z h u o ,L I UG u o Z h o n g ,L I Y a P i n ga n dL I UZ h e n T a o 1 .新疆大学,乌鲁木齐 8 3 0 0 0 0 2 .新疆地调院,乌鲁木齐 8 3 0 0 1 1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 0 0 0 3 7 4 .新疆地矿局,乌鲁木齐 8 3 0 0 1 1 1 .U n i v e r s i t yo f X i n j i a n g ,U r u m q i 8 3 0 0 0 0 ,C h i n a 2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a c a d e m e o f X i n j i a n g ,U r u m q i 8 3 0 0 1 1 ,C h i n a 3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C h i n a 4 .B G M R E Do f X i n j i a n g ,U r u m q i 8 3 0 0 1 1 ,C h i n a 2 0 0 8  0 1  2 0收稿, 2 0 0 8  0 5  0 7改回. Z h uZ X ,L i J Y ,D o n gL H,Wa n gK Z ,L i uG Z ,L i Y Pa n dL i uZ T . 2 0 0 8 .A g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a n d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D e v o n i a ng r a n i t i ci n t r u s i o n si n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r e g i o n ,n o r t h e r nma r g i no f T a r i m b a s i n ,X i n j i a n g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2 4 ( 5 ) 9 7 1- 9 7 6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S o u t h e r nT i a n s h a n ,X i n j i a n ga t t h e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r e g i o n ,t h e r ea r eal o t o f i n t e r m e d i a t et oa c i d i ci n t r u s i o n s , w h i c hh a db e e np r e v i o u s l y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i n t r u s i o n s .T h ea u t h o r s u s e dZ i r c o nS H R I M PU  P bd a t i n gf o r t h r e ei n t r u s i o n s a n dy i e l d e da na g eo f 3 8 2  16  2 M a ,a n da n o t h e rc a p t u r e dz i r c o ny i e l d e da na g eo f 4 1 9  06  5 M a .M e a n w h i l e ,p e t r o l o g ya n d g e o c h e m i s t r ys t u d i e s i n d i c a t et h a t t h i s r e g i o nh a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c t i v e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i n t r u s i o n s i nD e v o n i a n .B a s e do nt h e r e g i o n a l m a g m a t i s ma n dp r e v i o u s s t u d i e s ,t h ea u t h o r s p r o p o s e dt h a t t h eM u z h a e r t e 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  H u l a s h a na r e ao f n o r t h e r nm a r g i no f T a r i mw a s a na c t i v e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i nP a l e o z o i c . K e yw o r d sS o u t h e r nT i a n s h a n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 ;Z i r c o nS H R I M P ;I n t r u s i o n s ;A c t i v ec o n t i n e n t a l m a r g i n 摘 要 位于新疆南天山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发育较多的中酸性侵入岩, 前人均划为石炭纪侵入岩, 作者对其中花岗闪长 岩锆石进行 S H R I M P定年, 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 3 8 7 8 M a , 另有一组捕获锆石的年龄为 4 1 8  4 6  5 M a , 通过对这些侵入岩的 岩石学研究, 结果显示该区泥盆纪侵入岩均具较典型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岩浆活动资料及前人成果, 初步确定 在塔里木北缘木札尔特、 色日牙克依拉克、 虎拉山南缘野云沟至库尔勒一带在古生代为一活动陆缘。 关键词 南天山;色日牙克依拉克;锆石 S H R I M P ;侵入岩;活动陆缘 中图法分类号 P 5 8 8 . 1 2 1 ;P 5 9 7 . 3 1 0 0 0  0 5 6 9 / 2 0 0 8 / 0 2 4 ( 0 5 )  0 9 7 1  7 6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计划) 项目( 项目编号 2 0 0 7 C B 4 1 1 3 0 6 、 2 0 0 1 C B 4 0 9 8 1 0 ) 、 “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新疆 大型矿集区预测与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项目编号 2 0 0 6 B A B 0 7 B 0 0 ) 项目新疆与邻区大型矿床成矿对比及勘查方向研究专题和中国 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专项( 项目编号 1 2 1 2 0 1 0 6 1 1 8 0 6 、 1 2 1 2 0 1 0 7 1 1 8 1 7 ) 的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朱志新,男, 1 9 6 5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区域地质研究,E  m a i l z h u z h i x i n 8 8 8 8 @1 6 3 . c o m 1 引言 南天山造山带位于天山山脉南部, 在中亚地区, 呈北西 走向、 向南西凸出的弧形, 在中国境内呈近东西走向、 向北凸 出的弧形, 二者之间为北西 南东走向的费尔干纳右行走滑 断裂。南天山的地质组成一直为地质学家关注, 也是南天山 造山带研究的重点。该带主要由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的残 余组成。在中国境内, 哈尔克山和虎拉山属于该带的不同地 段, 其组成也有明显差别。李锦轶( 2 0 0 6 ) 推测哈尔克山可能 属于弧前增生杂岩, 虎拉山则可能为古海山残片。再向东到 博斯腾湖以东地区, 洋的残片以库米什和榆树构蛇绿岩、 卡 瓦布拉克蛇绿岩为代表, 伴生浅变质岩系。除了这些洋的建 造以外, 其中可能还含有古岛弧的残片。在该带中, 二叠纪 早期后碰撞富钾花岗岩侵入其中( 刘楚雄等, 2 0 0 4 ) , 以及库 车盆地的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子组的陆相磨拉石的沉积揭 示出该带前身洋盆是在此之前关闭的。南天山造山带形成 的过程实际上是南天山古洋盆演化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南 天山洋盆一直都是向北俯冲而闭合的( 李春昱等, 1 9 8 0 ;肖 序常等, 1 9 9 1 ;刘本培等, 1 9 9 6 ;高俊等, 2 0 0 6 ) , 认为洋盆的 北缘伊犁中天山南缘为一古生代活动陆缘, 而南缘塔里木北 缘为被动陆缘, 本文在塔里木北缘色日牙克一带发现中泥盆 世钙碱性侵入岩, 并对塔里木北缘的构造属性和南天山洋盆 演化作一探讨。 图 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Ⅰ 伊犁中天山地块;Ⅱ 哈尔克山北缘增生楔;Ⅲ 额尔宾山 北缘古生代增生楔;Ⅳ 哈尔克山弧前增生杂岩带;Ⅴ 额尔 宾山弧前增生杂岩带;Ⅵ 唬拉山北缘晚古生代岛弧;Ⅶ 黑 英山虎拉山洋壳残片;Ⅷ 色日牙克依拉克 虎拉山南缘古生 代活动陆缘 F i g . 1 R e g i o n a l t e c t o n i cm a po f t h es t u d ya r e a 2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黑英山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 带, 本文将其称为塔里木盆地北缘活动带, 主要由前寒武系 的片岩、 泥盆纪钙碱性侵入岩组成, 上被中晚石炭纪残余海 图 2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侵入岩及采样分布图 1  泥盆纪闪长岩;2  泥盆纪花岗闪长岩;3  泥盆纪二长花岗岩; 4  泥盆纪花岗岩;5  二叠纪花岗岩;6  元古界;7  上泥盆统 下石炭 统; 8  石炭系; 9  超基性岩; 1 0  中新生代沉积; 1 1  岩石化学采样点 及编号; 1 2  同位素采样点及编号 F i g . 2 I n t r u s i o n s a n ds a m p l i n g l o c a t i o n s a t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 r e g i o n 盆覆盖, 并分布有后碰撞的晚石炭 早二叠世酸性侵入岩, 以 及处于张性环境的二叠纪陆相火山岩。北以黑英山 色日牙 克断裂与黑英山 虎拉山洋壳残片分开( 图1 ) , 南以哈尔克山 山前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相邻。 本文研究的泥盆纪中酸性侵入岩, 前人 1 2 0万区调① 定为石炭纪侵入岩, 在 2 0 0 5年的喀赞其幅 1 2 5万图上②将 其划为志留纪侵入岩, 作者通过锆石 S H R I M P精确定年确定 其为中泥盆世侵入岩, 岩性为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 岩, 岩体呈岩基、 岩枝状产出, 其间均为相变关系( 图 2 ) , 近东西向展布, 与区域构造线的展布方向一致, 出露面积近 2 0 0 k m 2。侵位于前寒武纪地层中, 岩体展布于近东西向延伸 的欧西达坂断裂与哈尔克山南缘断裂之间, 岩体糜棱岩化强 烈, 呈片麻状构造, 岩体围岩发育交代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 可见钾长石交代现象, 岩体总体向北倾。岩体被后期未变形 的二叠纪的花岗岩侵入( 刘本培等, 1 9 9 6 ) 。 3 样品采集位置及样品特征 所采样品为花岗闪长岩( 图 2 ) , 呈褐红色, 它形 半自形 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 7 4 %) 、 钾长石( 5 %) 、 石英( 1 6 %) 、 蚀变暗色矿物( 5 %) 和少量副矿物组成。斜长 石呈半自形板状、 宽板状, 大小 0  4- 2 4 m m不等, 有强高 岭土化, 轻 中度绢云母化, 双晶较细密但不清晰。钾长石 呈它形粒状, 多分布于斜长石四周, 由条纹长石、 微斜长石、 微条纹长石组成, 一般较干净。石英呈它形粒状, 不规则 状分布于斜长石孔隙中, 具波状消光, 粒度大小极不等, 分布 较均匀。蚀变暗色矿物已完全由绿泥石替代。根据外形, 279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0 8 , 2 4 ( 5 ) ① ② 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1 9 7 4 . 库勒幅 1 2 0万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新疆地质矿产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2 0 0 5 . 1 2 5万喀赞其幅 ( K 4 4 C 0 0 2 0 0 4 )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图 3 样品 K L H 4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F i g . 3 Z i r c o nC LI m a g e s o f S a m p l eK L H 4 原暗色矿物由角闪石、 黑云母组成, 黑云母多于角闪石。暗 色矿物有轻微变形, 有微量钛质析出, 已白钛石化。副矿物 少量, 由磁铁矿( 有褐铁矿化) 、 锆石( 柱状、 较自形) 、 磷灰石 ( 短柱状、 柱状) 组成, 都分布在蚀变暗色矿物中。 4 样品测试与结果分析 作者在花岗闪长岩中采锆石做 S H R I M P年龄样。所选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图 3 ) 显示, 锆石大部分呈短柱状, 晶形 比较完整, 且部分岩浆结晶环带发育, 有的环带比较密集, 有 的环带较稀少;大部分锆石颗粒往往可以分为核部和边部。 这些图像都显示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 锆石的 S H R I M P分析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S H R I M PI I 上进行, 年龄结果见表 1和图 4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该样品 有两组年龄数据, 其中1 、 2 、 4 、 5 、 6 、 7 、 9 、 1 2 、 1 4 、 1 5年龄数据集 中分布于 3 6 5  1~ 3 9 2  8 M a , 测点均落在谐和线上, 2 0 6P b /2 3 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3 8 2  1 6  2 M a ( M S WD= 1  8 ) ( 图 4 ) 。3 、 8 、 1 0 、 1 1 、 1 3年龄数据集中分布于 4 0 6  4~ 4 2 5  3 M a , 2 0 6P b /2 3 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4 1 9  06  5 M a ( M S WD=1  1 4 ) ( 图 4 ) 。 前一组年龄代表岩体岩浆结晶时间, 后一组年龄样则代表 捕获锆石的年龄, 说明在这之前有一次岩浆活动。 表 1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花岗闪长岩锆石 S H R I M PU  P b 年龄结果 T a b l e 1 Z i r c o nS H R I M PU  P bd a t i n gf o r g r a n o d i o r i t ei n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r e g i o n 点号U/ 1 0 - 6 T h / 1 0 - 6 2 3 2T h / 2 3 8U P b / 1 0 - 62 0 6P b c/ % 2 0 7P b / 2 0 6P b 误差/ % 2 0 7P b / 2 3 5U 误差/ % 2 0 6P b / 2 3 8U 误差/ % 2 0 6P b / 2 3 8U 年龄/ M a 误差 M a K L H 4- 1 . 13 1 62 5 90  8 41 7  00  2 80  0 5 3 72  30  4 2 62  60  0 6 2 31  83 8 9  8 6  7 K L H 4  2 . 12 0 01 4 40  7 51 0  10  2 20  0 5 7 42  20  4 0 32  90  0 5 8 51  83 6 5  1 6  5 K L H 4  3 . 12 3 11 9 30  8 61 3  50  4 80  0 5 3 22  90  4 7 92  50  0 6 7 91  84 2 4  3 7  3 K L H 4  4 . 13 7 52 1 80  6 01 9  60  4 40  0 5 4 62  60  4 4 82  30  0 6 0 71  73 7 9  8 6  4 K L H 4  5 . 13 6 72 8 50  8 01 9  90  3 00  0 5 4 12  20  4 4 82  30  0 6 2 81  73 9 2  8 6  7 K L H 4  6 . 15 1 72 9 20  5 82 7  20  4 90  0 5 6 21  90  4 7 2 72  10  0 6 1 11  73 8 1  3 6  5 K L H 4  7 . 14 3 43 6 30  8 62 3  20  2 40  0 5 5 21  90  4 3 5 02  30  0 6 2 01  73 8 7  6 6  5 K L H 4  8 . 12 7 41 5 10  5 71 6  10  8 40  0 5 0 93  60  4 8 82  60  0 6 7 81  74 2 5  3 7  3 K L H 4  9 . 15 1 02 3 80  4 82 7  70  4 00  0 5 4 41  90  4 6 5 92  10  0 6 2 91  73 9 3  5 6  6 K L H 4  1 0 . 14 6 82 5 10  5 62 7  00  2 00  0 5 5 7 61  40  5 0 32  10  0 6 7 11  74 1 8  4 7  0 K L H 4  1 1 . 11 9 91 4 80  7 71 1  20  7 40  0 5 4 13  60  4 7 92  70  0 6 5 01  84 0 6  4 7  1 K L H 4  1 2 . 14 1 32 6 30  6 62 1  40  4 40  0 5 6 12  40  4 1 32  50  0 6 0 21  73 7 5  7 6  4 K L H 4  1 3 . 11 7 51 9 41  1 41 0  30  7 90  0 5 6 35  80  4 5 94  50  0 6 7 72  14 2 1  9 8  5 K L H 4  1 4 . 13 4 72 2 70  6 81 8  00  5 30  0 5 3 03  30  4 3 82  60  0 6 0 11  73 7 6  9 6  4 K L H 4  1 5 . 17 4 73 6 40  5 03 9  10  2 80  0 5 3 6 51  70  4 5 1 32  20  0 6 0 81  73 8 0  8 6  3 加权平均年龄第一组( 3 8 2  1 6  2 ) M a , n = 1 0 , M S WD= 1  8 ; 第二组( 4 1 9  0 6  5 ) M a , n = 5 , M S WD= 1  1 4 379朱志新等新疆塔里木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图 4 花岗闪长岩锆石 U  P b 一致曲线图 F i g . 4 U  P bC o n c o r d i ao f Z i r c o n s f r o mG r a n o d i o r i t e 表 2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侵入岩岩石化学成果( 常量元素 1 0 - 2, 微量元素 1 0- 6) T a b l e 2 T h e P e t r o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u l t f o r i n t r u s i v e r o c ki nS e r i y a k  e y i l a k eR e g i o n ( N o r m a l e l e m e n t 1 0 - 2, t r a c ee l e m e n t 1 0- 6) 二长 花岗岩 二长 花岗岩 花岗 闪长岩 花岗 闪长岩 花岗 闪长岩 闪长岩 123456 S i O 2 7 1  3 16 9  45 7  46 5  3 16 7  1 35 6  0 6 T i O 2 0  40  5 30  9 90  4 50  6 61 A l 2O3 1 2  9 91 3  8 61 4  4 41 4  6 11 3  0 11 4  6 1 F e 2O3 1  2 90  9 22  4 21  82  6 72  3 8 F e O2  1 33  3 86  31  8 33  1 26  3 5 M n O0  10  10  1 70  1 10  1 50  1 7 M g O1  2 91  9 64  5 50  9 71  9 54  5 9 C a O1  71  5 16  3 43  1 72  5 37  2 5 K 2O 3  0 92  3 82  33  3 42  8 42  5 6 N a 2O 4  0 22  3 81  43  3 42  8 42  5 6 P 2O5 0  1 20  1 20  1 90  1 40  2 10  2 2 灼失量1  1 21  4 82  64  31  62  6 5 总量9 9  6 29 9  4 39 9  1 89 9  7 39 9  4 99 9  1 7 σ211212 A/ N C K11  50  8 80  9 81  0 50  7 2 R b1 4 91 2 94 81 2 81 4 44 2 S r1 5 42 2 72 4 71 8 32 6 62 2 8 B a5 0 69 4 23 4 16 3 47 8 12 8 6 N b1 1  91 1  51 0  51 8  11 4  31 1  6 Z r1 4 42 2 31 8 02 4 12 5 22 1 6 H f4  87  25  97  38  16  3 T h2 7  53 1  282 5  92 4  75  1 L a3 3  8 65 6  6 82 7  3 46 2  8 64 4  1 62 3  5 6 C e6 2  6 11 0 1  45 6  3 91 1 6  78 5  7 85 2  4 4 P r8  1 91 2  5 17  5 71 4  0 31 0  57  7 4 N d2 9  6 94 3  6 12 9  2 14 9  6 73 7  73 2  5 1 S m5  9 98  1 26  5 69  6 87  2 77  8 3 E u0  9 11  3 51  51  4 61  1 21  6 1 G d5  5 37  26  5 79  1 76  5 67  8 9 T b0  8 91  1 41  0 91  5 41  0 71  3 2 D y5  4 26  4 46  3 39  6 66  0 67  9 8 H o1  11  2 51  3 12  0 81  2 51  6 1 E r3  1 53  4 73  6 46  2 63  5 34  4 4 T m0  5 20  5 40  5 91  0 50  5 90  7 Y b3  2 53  2 33  56  9 23  84  2 5 L u0  5 30  5 30  5 51  0 50  6 10  6 3 Y2 8  4 13 4  1 23 2  0 25 7  2 93 1  5 23 9  3 4 ∑R E E1 9 0  0 52 8 1  5 8 1 8 4  1 73 4 9  4 2 2 4 1  5 1 1 9 3  8 5 δ E u0  4 6 0  4 90  50  70  4 70  5 3 5 侵入岩构造背景探讨 色日牙克依拉克侵入岩由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二长 花岗岩组成, 其岩石组合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 为确定 其形成构造环境, 我们取了 6个岩石化学样品( 图 2 、 表 2 ) 。 从表 2中可以看出岩石均为中酸性岩, 在 A F M图解均投入 钙碱性系列, 岩石的里特曼组合指数在 1- 2间, 铝饱和指数 在 0  7 2- 1  5之间。 图 5 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侵入岩 稀土元素标准球粒陨石曲线图( 图中编号同表 2 ) F i g . 5 R E EP a t t e r no f D e v o n i a nI n t r u s i o n s a t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 稀土总量∑R E E=( 1 8 4  1 7- 3 4 9  4 2 ) 1 0 - 6, 总体从中 性到酸性均呈增长趋势。δ E u值在 0  4 6- 0  7之间, 均为铕 负异常。从其稀土配分曲线图( 图 5 ) 上看为右倾分配曲线 ( 标准样来自 T a y l o r a n dM c l e n n a n , 1 9 8 5 ) , 且具明显的铕负异 常。从图形曲线簇的套合情况看该套岩系同属一个岩浆源, 其稀土元素均具轻稀土分馏明显并且富集, 重稀土分馏不明 显且亏损的特征, 总体显示右倾海鸥式的分布曲线。从微量 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图( 图 6 ) ( 标准样来自 Wo o de t a l  , 1 9 7 9 ) 上可看到 S r 、 B a 、 P 、 T i 元素具明显的亏损, 不相容元素 479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2 0 0 8 , 2 4 ( 5 ) 图 6 色日牙克依拉克泥盆纪侵入岩微量元素蛛网图 ( 图中编号同表 2 ) F i g . 6 T r a c eE l e m e n tP a t t e r n so fD e v o n i a nI n t r u s i o n sa t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 图 7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侵入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 F i g . 7 T e c t o n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I n t r u s i o n s a t S e r i y a k e y i l a k eR e g i o n Z r 、 T h 富集, 并且具 N b 的亏损, 具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在 其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上( 图 7 ) 均投入火山弧区和同 碰撞区, 仅 4号样投入板内环境, 而在 R 1  R 2图解中 4号样 投入同碰撞区, 因此其构造背景总体显示与板块活动有关的 火山弧花岗岩有关。区域上南天山洋盆在晚石炭世闭合, 因 此我们认为该套侵入岩可能为活动陆缘的产物。 6 问题讨论 从以上讨论得知, 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存在一套与活动 陆缘有关的侵入岩, 侵入岩形成年龄为 3 8 7 8 M a , 另有一组 捕获锆石的年龄为 4 1 8  4 6  5 M a , 与该带东部虎拉山南缘 早古生代富钾花岗岩时代一致( 韩宝福等, 2 0 0 4 ) , 类似的岩 浆活动还见于库鲁克塔格地区( 姜常义等, 1 9 9 9 ;校培喜等, 2 0 0 6 ) , 它们组成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条古生代岩浆岩带。 关于该岩浆岩带形成时的构造背景, H o p s o ne t a l . ( 1 9 8 9 ) 认 为是后造山阶段;韩宝福等( 2 0 0 4 ) 认为野云沟等地的早古 生代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 校配喜等( 2 0 0 6 ) 报道的 库鲁克塔格地区的花岗岩与韩宝福等( 2 0 0 4 ) 报道的野云沟 和巴伦台一带的志留纪花岗岩具有类似的成分特征。而本 文研究的色日克亚依拉克泥盆纪岩体则与上述几个地区的 志留纪花岗岩都不相同, 具钙碱性的岩石化学特征, 显示出 活动陆缘侵入岩岩系的亲缘性。从空间上看, 都发育志留纪 花岗岩的野云沟和巴伦台地区之间, 出露含有泥盆纪至早石 炭世放射虫化石硅质岩的洋岩石圈残片的增生杂岩( 刘羽 等, 1 9 9 4 ; 刘本培等, 1 9 9 6 ) 。这些资料说明, 该区在古生代期 间, 要么是连续演化的古洋陆格局, 要么是经过了志留纪或 更早碰撞在志留纪以后再打开的两个阶段洋陆格局演变。 根据龙灵利等( 2 0 0 6 ) 的研究, 该增生杂岩中的库勒湖蛇绿岩 的时代是 4 2 5 M a , 同时, 在天山之中,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志 留纪洋盆关闭后由再次打开的其他证据, 因此我们暂时倾向 于该区古生代洋陆演化是一个连续过程的认识( 李锦轶等, 2 0 0 6 ) , 该区志留纪花岗岩可能是比较古老陆壳熔融的产物, 同样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 该岩浆岩带是塔里木古陆北缘活动陆缘的残片, 还是构 造移置至此的古亚洲洋中古岛弧的残片, 关系到塔里木古陆 北缘在古生代期间是活动陆缘还是被动陆缘这样一个与中 亚地区古构造格局重建密切相关的问题。 已有资料显示, 在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之间, 从东部 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向西至托什干河, 不同地段虽然都以断裂 为界, 但是断裂两侧的地质体组成及构造样式都有比较明显 的差别, 这揭示出二者之间断裂活动历史是复杂的。 在库鲁克塔格地区,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之间为孔雀河断 裂, 该断裂的下盘为充填在满加尔凹陷中的巨厚的古生代沉 积岩系。在野云沟地区, 为天山南缘断裂, 根据前人资料, 该 断裂也是向塔里木盆地的逆冲断裂, 根据我们的观察, 除了 向塔里木盆地的逆冲运动外, 该断裂还有比较明显的走滑运 动。在本文研究区, 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 为库车前陆盆 地, 其与天山之间, 一般认为是指向塔里木盆地的逆冲断裂 ( 高俊等, 1 9 9 7 ;舒良树等, 2 0 0 4 ) , 但是现今所见, 则为近于 直立或向南倾斜的断裂, 库车北部新生代堆积物的褶皱轴面 向北倒伏, 指示它们可能属于一条巨型走滑带花状褶皱的一 部分。再向西, 在木札尔特以南, 天山与塔里木古陆之间为 托什干河断裂带。该断裂以北, 在木札尔特一带, 为前寒武 纪变质岩和侵入岩( 陈义兵等, 2 0 0 0 ) , 在木札尔特以西为增 生杂岩, 其中含有早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等洋岩石圈的残 片, 该增生杂岩与色日克亚依拉克古生代岛弧岩浆岩以北的 黑英山、 库勒湖等地的含洋壳残片增生杂岩相连。该断裂带 579朱志新等新疆塔里木北缘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泥盆纪花岗质侵入体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以南, 为柯坪一带塔里木古陆北缘的被动陆缘岩系;在上述 两套岩石之间, 未见与色日亚克依拉克一带类似的钙碱系列 岩浆岩。上述不同地段断裂两侧地质体组成等方面的差别, 说明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 除了逆冲运动外, 还有明显 的走滑运动,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该断裂带两侧的地质 体一直直接相邻。考虑到该岩浆岩带其两侧断裂的明显走 滑运动, 我们目前暂时认为该岩带可能属于天山古岛弧系 统, 是后来的走滑运动把其移置到现今地理位置的。 致谢 在野地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新疆地矿局第一、 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支持, 锆石定年分析在北京离子探针 中心进行, 岩石化学分析由国家地质分析测试中心完成, 对以上单位和相关专家, 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R e f e r e n c e s C h e nY B ,H uA Qa n dZ h a n gG X .2 0 0 0 .T h et i m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o f S o u t h w e s t T i a n s h a nP r e c a m b r i a nf l o o r N d  S r i s o t o p ec o m p o s ea n d a g eo f z i r c o nU  P b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1 6 ( 1 ) 9 1-9 8 ( i n C h i n e s e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G a oJ , H e G Qa n dL i M S . 1 9 9 7 .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i n t h e We s t e r n T i a n s h a n O r o g e n i c B e l t . A c t a G e o s c i e n t i c aS i n i c a ,1 8( 1 ) 1-9 ( i nC h i n e s ew i t h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 t ) G a oJ ,L o n g L L ,Q i a nQ ,H u a n g D Z ,S uW a n dK l e m dR . 2 0 0 6 .S o u t h T i a n s h a n aL a t eP a l e o z o i co raT r i a s s i co r o g e n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 2 2 ( 5 ) 1 0 4 9- 1 0 6 1 H a nB F ,H eG Q ,WuT Ra n dL i H M.2 0 0 4 .Z i r c o nU  P bd a t i n ga n d g e o c e m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fe a r l y P a l e o z o i c g r a n i t e sf r o m T i a n s h a n , X i n j i a n g .X i n j i a n gG e o l o g y ,2 2 ( 1 ) 4-1 1( i nC h i n e s ew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