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帆等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一8 5一 中涉及到的培养基 的制备 、 分 装均采用 H u n g a t e 严 格的厌氧操作技术 。培养结束后用 MP N计数方 法计算出每个样品原始的含菌量。实验主要内容为 土壤样品的稀释 、 接种 以及 甲烷 氧化菌 、 丁烷氧化 菌 、 烃 氧 化 菌 3种 油 气 指 示 微 生 物 的培 养 和计 数 。测试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2 . 3 . 1 培养基的配置3种油气指示菌的培养基 组分如下 甲烷氧化菌培养基成分 g / L N a N O 为 1 . 0 , N H 4 C 1 为 0 . 2 5 , K H 2 P O 4 为 0 . 2 6 , K 2 HP O 4 3 H 2 O为 0 . 7 4, Mg S O 4 7 H 2 O为 1 . 0 , C a C 1 2 2 H 2 O为 0 . 2 , 微 量元素液 1 0 m L, p H 7 ; 微量元素溶液 mg / L F e - S 0 4 7 H2 O为 0 . 4, Z n S O 4 7 H2 O为 0 . 3 4 , C u S O 4 5 H2 O为 0 .1 , Mn S O 4为 0 . 3 , N a Mo O 42 H 2 O 为 0 . 2 4 , H B O 为 0 . 1 。 丁烷氧化菌培养基成分 g / L Mn S O 7 H O 为 1 . 0 , C a C 1 2 为 0 . 2 5 , N H4 C 1 为 2 . 3 , N H 4 2 S O 4 为 1 . 0 8 9 , K N O 4 为 2 . 0 1 , N a H 2 P O 4 为 2 . 2 , 微量元素液 5 m L , p H 7 。微量元素溶液 m g / L K H P O 为 4 . 5 , F e C 1 3 6 H 2 O为 3 . 0 , Mn C 1 2为 4 . 3 1 , Z n C 1 2为 5 . 2 , N i C 1 为2 . 0 , N a C 1 为2 . 0 , K 2 S O 4为 3 . 2 1 , K 1 为 3. 0。 烃氧化菌培养基成分 L K N O 为 1 . 2 , M g - S O 4‘7 H 2 O 为 0 . 2 5 , K H2 P O 4为 2 . 1 , K 2 H P O 4 3 H 2 O为 3 . 6 5, N a C 1 为2 . 0, 微量元 素液 5 mL , p H 7 ; 微量 元 素溶 液 m g / L Mn C 1 为 2 . 3 , N H C 1为 2 . 0, K N O 3 为 1 . 2 , Z n C 1 2 为4 . 2 , H3 B O 3 为 1 . 5 。 培养基配置完成后 , 用纱布和牛皮纸对三角瓶 进行包扎封 口, 置于高温高压蒸 汽灭菌锅 中 1 2 1℃ 灭菌 2 0 m i n 。 2 . 3 . 2 土壤样品梯度稀释接种 土壤样 品梯度稀 释接种主要步骤如下 以甲烷氧化菌为例 首先取 7个容积为 1 0 0 mL的三角瓶 编号①号 至⑦号 , 分别 加入 4 5 m L无菌生理盐水 ; 称取 5 g 土壤样品置入①号三角瓶 中, 震荡稀释后 , ①号三角 瓶 中土壤样 品稀释度为 1 1 0; 之后从①号三角瓶 中 吸取5 m L 稀释液加入②号三角瓶中, 此时②号三角 瓶 中土壤样品稀释度为 1 1 0 0 ; 照此方法进行依次 稀释, 最终①号至⑦号三角瓶中土壤样品稀释度分 别为 1 1 0 、 1 1 0 、 1 1 0 、 1 1 0 、 1 1 0 、 1 1 0 。 、 1 1 0 。 然后用 5 m L量程的移液枪吸取4 . 5 m L甲烷氧 化菌培养基 , 分别加入到 2 1个 7列 , 每列 3个 容 积为 1 0 mL的无菌玻璃试管中; 再用 1 m L量程的移 液枪从①号至⑦号三角瓶中分别吸取0 . 5 m L土壤 样品稀释液 , 注入 到所对应 的无菌玻璃试管 中 ① 号对应第 1 列, ②号对应第 2列, ⋯, ⑦号对应第 7列 , 此 时玻璃 试 管 中的土壤 稀 释 度 为 1 1 0 、 1 1 0 、 1 1 0 、 11 0 、 1 1 0。 、1 1 0 、 1 1 0 ; 最后用橡 皮塞密封试管, 用注射器充人 1 m L甲烷气体, 目的 是为 甲烷氧化菌的生长提供碳源。若培养丁烷氧化 菌则充入 1 m L的正 丁烷气体 ; 培养烃氧化菌充人 1 . 2 m L乙烷 、 丙烷 、 正 丁烷 体积 比为 1 1 1 的混 合气体。 2 . 3 . 3 恒温培养与结果统计 样 品稀释接种完成 后置人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种油气指示菌均为中 温菌 m e s o p h il e s , 培养温度设置为 3 0℃ , 培养周期 为 1 5 d 。培养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 其 中 有油气指示菌生长的培养管中培养基液面上方有菌 膜产生 , 呈阳性 , 而没有油气指示菌生长的培养管中 没有菌膜的生成 , 呈阴性 。统计不 同稀释梯度 阳性 试管的个数 , 根据 M P N统计分配表可计算出每个土 壤样品中油气指示菌的数量 。 3 油气指示菌异常分布 根据 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和油气微 生物菌落数量的分布 , 结合研究区构造地质 、 油藏分 布范围等特征 , 讨论油气微生物异常分 布与地下油 气藏及顶空轻烃之间的对比关 系。油气指示微生物 数量检测结果如图4、 图 5 、 图 6所示 , 图中气泡颜色 的深浅及大小与微生物数量成正 比, 多边形灰色 区 域为油藏的分布范围。 3 . 1 甲烷氧化菌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高度专一地利用 c 化合物 的细菌群体 ,是为识别石油与天然气 聚集体而研究 的第一类细菌 , 甲烷氧化菌对地下油气藏特别 是天 然气藏具有很好 的指示性 。由图4中甲烷氧化菌数 量 的分布情况可知 A剖面上油气藏边界有 2个异 常高值点 , 其余 异常值 大多数分 布在 油气藏上方 。 在油气藏范 围之外的剖面上 , 甲烷氧化菌数量较少 , 在剖面南部有个别高值点; B剖面上甲烷氧化菌高 值 区主要分布在油气藏上方 , 相对于 A剖面分 布较 集 中。在油藏范围之外剖面东西方 向上 , 微生物数 量呈低值。虽然 甲烷氧化菌数量高值大多数分布在 油气藏上方, 但相对较离散, 且其计数结果在同一个 数量级上 , 因此 甲烷氧化菌指标对下伏油气藏 的指 杨帆等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 8 7 a 】 顶空气 甲烷含量分布 b 顶空气C 含量分布 图 7 顶空气含量分布 图 Fi g . 7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h e a ds p a c e g a s c on t e n t 顶空轻烃指标表明, 在油藏上方地表土壤 中确 实存在烃类异常 , 而烃类 异常直接 引起 了土壤 中微 生物的生长发育 , 最终在油藏上方形成 了油气微生 物高值异常分布。 5 认识与结论 通过富安区块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油气指示 微生物数量 的异常分布研究 , 可 以得 出以下认识 和 结论 1 地表土壤 中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下伏 油气藏有着密切 的关系 , 通过 MP N法能够检测到这 类特定微生物, 并可判断出其分布情况与油气藏的 响应关系。 2 甲烷氧化 菌、 丁烷 氧化菌和烃氧化菌在油 藏上方地表土壤 中异常发育 , 均对油气藏分布有 良 好的指示作用 , 在本 区丁烷氧化菌是最理想 的应用 指标 。 3 作为一种勘探方法 , 油气微生物技术具有 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 , 在应用时应结合地质、 化探等手段综合分析,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D a v i s J B , S t u d i e s o f s o i l s a m p l e s f r o m “ p a r a f f i n e d i r t ” b e d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5 2 , 3 6 2 1 8 6 - 2 1 8 8 . [ 2 ] S t r a w i n s k i R J . A 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m e t h o d o f p r o s p e c t i n g f o r o i l C J J . Wo r l d O i l , 1 9 5 5 1 1 1 0 4 . 1 1 5 . [ 3 ] S o l i G i o r g i o G . G e o m i c mb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1 9 5 4, 3 8 2 5 5 5 2 5 5 8 . [ 4 ] S o l i G i o r g i o G .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a n d g e o c h e m i c a l m e t h o d s o f o i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 1 9 5 7 , 4 1 1 3 4 1 4 0 . [ 5 ] S t r a w i n s k i R J , C o x W B . M i c r o b e s l o c a t e g a s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f i e l d t e s t [ J ] . Wo r l d O i l , 1 9 5 9 7 9 3 . [ 6 ] H i t z ma n D O . C o m p a ri s o n of g e o m 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m e t h o d s u s e d b y v a ri o u s 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 [ J ]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i n I n d u s t ri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1 9 6 1. 2 3 3 42 . [ 7 ] 张树政. 石油微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M]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 1 9 9 8 . [ 8 ] 阿特拉斯 R M. 石油微生物[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 1 9 9 1 . [ 9 ] 吴传芝.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J ] . 天然气地 球科学 , 2 0 0 5 , 1 6 1 8 2 8 7 . WU Ch u a n - z h i . Mi e o b i a l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 e e , 2 0 0 5 , 1 6 1 8 2 8 7 . [ 1 0 ]袁志华 , 赵青, 王石头, 等.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勘探技 术研究[ J ] . 石油学报 , 2 0 0 8 , 2 9 6 8 2 7 . 8 3 1 . Y U A N Z h i h u a , Z H A O Q i n g , WA N G S h i - t o u , e t a 1 . Mi c r o b i al p r o s p e c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or o i l a n d g a s i n s a t e l l i t e o i l fi e l d o f D a q i n g a r e a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 2 0 0 8 , 2 9 6 8 2 7 8 3 1 . [ 1 1 ]梅海, 林壬子, 梅博文, 等.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 理论、 实践和应用前景[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 0 0 8 , 1 9 6 8 8 8 . 8 9 2 . MEI Ha i , L I N Re n z i , MEI Bo w e n, e t a 1 . Mi c r o b i a l o i 1 一 g a s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h e o r y,p r a c t i c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 J ] .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s c i e n c e , 2 0 0 8 , 1 9 6 8 8 8 8 9 2 . [ 1 2 ]H a n s o n R S , Ha n s o n T E . Me t h a n o t r o p h i c b a c t e r i a [ J ] . M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s , 1 9 9 6 , 6 0 2 4 3 9 -4 7 1 . [ 1 3 ]黄秀梨.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 1 9 9 9 . 责任编辑 董瑾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