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模态试验技术的机床动态特性研究 刘雪梅 周 鹏 李爱平 同济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 2 0 1 8 0 4 摘要 对 H MC 6 3 0 r p卧式加工中心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 , 获得了其低 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对整机各 阶模态振型的分析, 找到了加工中心结构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从而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指 出了方向。 关键词 卧式加工 中心模态分析动态特性 中图分类号 T Gl 6 2 文献标识码 A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r i c s o f t h e ma c h i n e t o o l b a s e d o n t h e mo d a l t e s t L I U Xu e me i ,ZHOU P e n g,L I Ai p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 T o n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8 0 4 , C H N Abs t r a c t Th i s p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e mo d a l a n a l y s i s t e s t o n ho riz o n t a l ma c h i n e t o o l HMC 6 3 0r p.t h e l o we r o r de r o f na t u r a l f r e q u e n c i e s a n d v i b r a t i o n s h a p e a r e o b t a i n e d.T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o d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i s ma c h i n e t o o l ,i t s r e l a t i v e we a k e r p a r t s a r e p o i n t e d a n d t h e i mpr o v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 i s p u t f o r wa r d a c c o r d i n g l y,whi c h c a n h e l p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i n g p r o c e d ue . Ke y wo r d sHo r i z o n t a l Ma c h i n i n g Ce n t r e;Mo d a l An a l y s i s;Dy n a mi c Cha r a c t e ris t i c 现代机床正向着高速度、 高精度 、 高生产效率方 向 发展 , 这就要求 机床结构必须具有 良好 的动态特性 。 建立机床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对于研究机床结构的动态 特性 、 了解结构的薄弱环节 、 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及 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已经有不 少大型商业化有 限元 软件 可用于对机床进行动态设 计 , 但 由于机床结构是 由多个零部件组成 的复杂装配 体 , 内部包含了许多零件间的结合面 , 以至单纯凭借理 论建模方法还是很难准确建立机床这一复杂系统的结 构动力学模型。 现代信号测试与分析技术的发展 以及计算机软硬 件水平 的不断提高 , 促进 了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在进行 机械结构动态特性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对结构 进行模态试验 , 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测试与分析 的手段可以获得精确的结构 动态特性参数 , 如结构的 各阶固有频率 、 模态振 型。在获得这些动态特性参数 的基础上 , 能够直观发现结构的薄弱环节, 为设计人员 提供结构修改建议 、 指导结构优化设计的方向 ] 。 本文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沈 阳机床股份有限 公司设计的 HMC 6 3 0 r p卧式加工 中心进行 了动态特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5 o 9 7 5 2 0 9 2 0 1 1 I 1 1 性分析。利用锤击法对结构进行激振 , 并对测得 的各 个测点的传递 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了该卧式加工中 心的低频段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 。通过分析各阶振型 的动画显示 , 发现了结构的薄弱环节 , 从而为该加工中 心的结构优化设计指出了改进方向。 1 分量分析法在模态参数识别 中的应用 分量分析法 是模 态参数在频域 中识别 的常用 方法 , 是共振法的改进。利用分量分析法分析时 , 将传 递函数分为实部分量和虚部分量, 利用实频特性曲线 和虚频特性曲线对结构参数进行识别。 对一个具有 Ⅳ 自由度的结构阻尼系统 , 在 P点激 励 , 点测量 , 响应的模态频 响函数表达式可表示为 N [ 一 】 1 式 中 / , 为第 r 阶等效刚度 ; 为第 r 阶 模态结构阻尼 比; 为频率 比。 对第 r 阶模态频响函数可近似表示为 9 7 [ 一 务 】 2 H I 。 面的实部和虚部可表示为 R [ 】 3 [ 卜 。 4 式中 哦, 分别为剩余模态的实部与虚部。 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可从实频曲线与剩余柔度线 的交点或者虚频曲线的峰值来得到。阻尼比的确定是 在固有频率附近, 频响函数达到极值时对应实部为零, 虚部出现幅值 , 波峰所对应 的频率即为系统 的模态频 率 , 。阻尼比可由半功率带宽 △ ∞ , 确定。 2 试验模态分析 方法 2 . 1 模态分析测试系统 本文所进行的试验模态分析 , 采用了单 点激振多 点拾振的锤击法。数据采集基 于 B K公 司 的 7 7 0 0 P u l s e系统进行 的。信号分 析处理采用 V i b r a n t T e c h n o l o g y公司的 ME s c o p e软件系统。这 两个 软件平 台 结合可满足用户在数据记录与管理 、 模态分析、 机械故 障诊断等多方面的多种要求。模态分析测试系统如图 1所示 。整个测试分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如 图 2所 示 图1 模态分析测试系统框图 1 激振装置。由于锤击法具有简单方便 、 测试快 速和易于进行的特点 , 这一激振方法在现场试验中得 到广泛应用。试验对象是 HMC 6 3 0 r p卧式加工 中心, 从实际情况和机床本身的结构特点出发, 采用力锤进 行激振相对于使用其他激振装置更为灵活方便。试验 分析所选用的是 B K公司的弹性聚能力锤, 其锤头主 体为钢材料 , 加上配重后最大冲击力可达 到 2 0 0 k N。 因此采用该种弹性聚能力锤可以产生足以激励起卧式 加工中心的冲击力, 适合于进行大、 中型机床的试验模 态分析。 2 测量装置。主要用于拾取结构所受的激振信 号和结构产生的响应信号, 以及完成信号的滤波、 放大 98 和模数转换功能。在测试过程 中, 力信号采用压电式 力传感器采集 , 响应信号采用 B K的三 向压 电式加速 度传感器采集 。试验中使用 的 B K 2 6 3 5电荷放大器 具备 电荷放大和低通滤波功能。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滤 波、 放大后经由A / D转换卡变换进入计算机系统, 由 采样、 分析软件 M E s c o p e 控制信号的采集和存储。 图2加工中心试验模态分析数据流程图 3 模态分析软件。在试验模态分析中, 计算机系 统起控制中心 、 分析中心 和数据存储 的作用 。本试验 采用 V i b r a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公 司的 ME s c o p e软件系统作 为模态分析软件。 2 . 2 试验参数设置 由于试验模态分析是一种基于对结构上的特定点 进行传递函数测量, 并进而辨识结构整体模态参数的 实验研究方法 , 因此 , 信号测量的精度对于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具有很大影响。为 了达到较高 的测量精度 , 其 设定 的试验参数如下所述。 1 测点与敲击点布置 。根据机床整机以及其 中 结构件的尺寸确定要布置的几何测点数。选择布点位 置的原则是以不遗漏模态为原则而又尽可能简化。对 每一个几何点均测量其三向响应 , 以获得三维振型 , 故 待分析测点数为几何测点数的 3倍 J 。试验的测点布 置如图 3所示 , 共选定 1 0 4个几何结构点 。为了模拟 实际工作状态, 敲击点选在主轴前端部。 2 分析频段设置。影响机床加工性能的频率范 围主要是低频段 。根据企业需要 , 本次试验 的 目的是 研究该卧式加工 中心在 4 0 0 H z 频率范 围以内的动态 特性 , 因此 , 选定的分析频段为 0~ 4 0 0 H z 。 3 采样频率设置。为了避免发生频率混叠, 按 照香农采样定理, 信号的采集频率不得低于欲分析最 高频率的2 倍。在信号采集方面, 采用了东方振动与 噪声研究所应怀樵教授所首创的变时基采样技术 , 对于加工中心结构的响应信号, 按照不发生频率混叠 等 ‘ u ll l平 ll 的要求 , 以 8 5 0 H z的采样频率进行 采集 ; 对于锤击产 生的脉冲力 , 则采用达到 6 0 0 0 H z的高采样频率 , 以 保证力信号的采集精度 。 图3 整机模态试验测点布置 2 . 3采样方式 在试验模态分析时采用了变时基采样的先进技 术。对于锤击法这种脉冲激励方式 , 由于激振力在时 域上呈现脉冲形式 , 持续的时间很短 , 要达到精确采样 的 目的必需选用较高的采样频率 。而对于卧式加工 中 心这样的大中型机械结构 , 结构在受到激励后所产生 的响应信号会在很宽 的频率范围内分布 , 对 于工程应 用所感兴趣的低阶模态 , 也就是低频段 的结构动态特 性 , 则应当采用较低 的采样频率采集响应信号_ 5 J 。在 传统的信号采集和分析技术 中, 采集力 信号和响应信 号是基于同样 的采样 间隔 时间基 准 , 简称时基 , 因 而不能解决这一矛盾。而在变时基采样方式 中, 通过 对力信号和响应信号采用 了不 同的采样频率 , 保证 了 力信号的时间分辨率和响应信号的频率分辨率, 达到 了精确采样的目的。 变时基采样 的原理是 对 于力 信号采取 时基 采样 , 响应信号采取时基 △ £ 采样 , 两个时基之 间具有 函数关系 A t re A t , , 其 中 m为正整数 , 称为变时倍 数。当变时倍数为 1时, 变 时基采样即等同于传统 的 采样方式。在测试过程中采样 Ⅳ点后 ,力信号的时间 长度为 T 1 Nx A t , 响应信号时间长度为 Nx A t 2 , 且 mx A t , 而频率分辨率 a f , m a f 2 。这样 , 对于 力信号和响应信号采用不 同的时基采样 , 可以以较高 频率采集力信号 , 较低频率采集响应信号, 解决了脉冲 激振系统中, 求解低频段信 号的时 间分辨率和频率分 辨率之间的矛盾 。 3 模态试验分析结果 3 . 1 锤击法整机振动模态试验 等 在试验中, 对每个测点测量时都 在敲击点进行 3 次敲击 , 结果取平均值 。图 4为整机频响 函数的拟合 曲线。 图4 整机频晌函数拟合 曲线 通过 M E s c o p e 软件系统可以识别频响函数 , 得到 整机的固有频率及 阻尼 比, 结果如表 1所示 。模 态振 型的前 6阶动画截图如图 5所示。 表 1 锤击法整机各阶模态参数及基本特征 模态 频率 阻尼比 振型描述 阶次 H z / % 1 2 0 . 2 2 . 9 9 机床整机沿 方向晃动 立柱沿 方 向摆动振动 , 主轴 和工作 台沿 2 3 8 .1 5 . 7 2 方 向的反相位左右振动 机床整机上 下扭 摆 , 立 柱扭 摆, 主轴 和工 3 5 9 .2 0 . 4 4 1 作台沿 z 方 向的反相位前后振动 4 9 7 5 . 9 2 立柱局部扭摆振动 5 1 2 7 4 . 5 9 立柱局部模态 , 主轴沿 。 方向前后振动 6 1 4 9 4 . O 8 立柱局部扭摆振动 7 2 2 1 4 . 1 4 立柱局部扭摆 振动 8 2 5 4 2 . 6 立柱上部局部扭摆振动 立柱下部局 部扭摆振 动, 立柱与底座 中间 9 2 7 8 0 .0 7 1 3 块结合面的错位 立柱下部局部扭摆 振动, 立柱与底座 中间 1 0 2 9 7 1 .4 1 块结合面的错 位 l l 3 4 0 3 . 2 5 底座中间块的上下振 动 1 2 3 6 0 1 . 9 3 主轴局部振动 从锤击法振动模态试验结果可知 , 此卧式加工中 心在 1 0 0 H z内只 有 4阶模 态 , 分 别 是 2 0 . 2 、 3 8 . 1 、 5 9 . 2 、 9 7 H z 。从结构 动态特性角度来 看 , H MC 6 3 0 r p 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较少 的模态说明机床 的结构弱 点较少 , 在常用的转速区间内, 模态越少就越不容易发 生共振现象。第一阶固有频率 2 0 . 2 H z 为整机摇晃频 率, 虽然不太可能影响加工精度, 但对整体的动态特性 却有着负面的影响。根据经验, 这应该是机床垫铁位 置支撑不好造成的, 这阶模态对应的弱点在床身垫铁 处, 如果能够解决床身的支撑约束问题, 机床的前几阶 动态特性还有一定的提升余地。从整机模态振型来 看 , 1 0 0 H z 外机床 的主要 薄弱环 节集 中在立柱上 , 立 柱扭摆振动在整机高阶模态振型里都有体现。立柱是 该加工 中心整机结构 中的重要大件 , 经实际分析表明 其也是影响整机动态特性 的关键 因素 , 也是结构的薄 弱环节所在 。因此 , 应当采取相应措施 , 提高立柱系统 的抗扭 、 抗弯刚度 , 以达到增大机床整机刚性 , 提高结 构动态性能的目的。在设计时除了应选用 轴基本动 载荷和静载荷都较大的导轨一 滑块外 , 还应重视如何 提高它们的抗扭刚度, 可以尝试在 轴增设 2个滑块 , 也可以采用将原有立柱外形从立方体修改为楔形体, 对立柱板壁 中的槽形结构进行优化 , 改变筋板形式等 手段 , 并对床身的截面形式进行优化设计 , 同时还应考 虑提高立柱和主轴箱之间的连接刚度 。 a 一阶模态振型 b 二阶模态振塑 c 三阶模态振型 20 . 2 Hz 3 8. 1 Hz 5 9. 2 Hz d 四阶模态振型 e 五阶模态振型 f 六阶模态振型 97 Hz 1 2 7 Hz 1 49 Hz 图5 锤击法模态试验立柱前6 阶振型 4 结语 通过测试分析 , 本文获得 了 HMC 6 3 0 r p卧式加工 中心的低阶模态参数 , 通过对各阶模态振型 图动画显 示的分析找到了该加工 中心的结构薄弱环节 , 为优化 整机动态性能指明了方向,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构 修改建议。利用该模态分析的方法能在数控机床的研 制阶段进行机床动态特性的预测 , 避免设计 阶段的盲 目性和样机试制的高成本。 参考文献 [ 1 ] 魏海燕 , 王先逵 , 郁鼎文. 卧式加工中心试验模态分析[ J ] . 机床与液 压 , 2 0 0 3 5 7 3 - 7 5 . [ 2 ] 李芳 , 张建润 , 卢熹. 模态试验在机床滑块导轨 系统建模 中的应用研 究[ J ] . 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 , 2 o o 8 , 3 7 1 3 1 3 5 . [ 3 ] 郑金兴 , 张铭钧 , 孟庆鑫. 试验模态技术在机床结 构动态 特性研究 中 的应用 [J ] . 测控技术 , 2 0 0 7, 2 6 1 2 2 8 3 1 . [ 4 ] 应怀樵 , 刘进明.变时基瞬态信号传递函数细化分析新方法[ C ] . 现 代振 动与噪声技术 ,全国第 九届 振动 与噪声技术交 流会议.北京 , 1 9 9 4 . [ 5 ] R a J e e r S .V i b r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m a c h i n e t o o l s t r u c t u r e [ C] .I n t e ma - t i o na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Re c e n t Ad v a n c e d S t r uc t u r e Dy n a mi c s . S o u t h a mp t o n,J u l y 2 0 03 . [ 6 ] 李洁, 蹇兴东, 史庆春. 机床立柱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J ] . 现代制造工程 , 2 0 0 7 9 1 2 9 1 3 1 . 第一作者 刘雪梅 , 女 , 1 9 6 9年 出, 副教授 , 硕 士生 导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数 字化设 计 与制造 、 网络化 制造 及 其相 关技 术 。 编辑谭弘颖 收稿日 期 2 0 1 1 0 5 2 3 则 l l _ _ I j __ . 一 书 讯 华中数控系统编程与操作手册叶伯生, 周向东 , 朱国文编著 邮购价 3 2 . 0 0元 本书以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两款主流产品 HN C 一 1 8 / 1 9 x p M和 H N C 一 1 8 / 1 9 x p T为阐述对象, 系统介绍了铣床数控系统 和车床数控系统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 基本规则和规定 , 详细讲解了 H N C - 1 8 / 1 9 x p M铣床数控系统和 HN C -1 8 / 1 9 x p T 车床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和操作方法。本书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对编程理论做了深人的阐述, 还富有大量的编程实例, 具有较高的 实用价值。本书可作为从事数控技术研究、 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还可用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 , 以及各 类成人教育学院、 中专院校、 技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适合作各类数控编程与操作培训班的教材。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用技术洪慎章, 金龙建等编著 邮购价 4 6 . 0 0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技术。全书内容包括 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方法、 多工位级进模 的模具结构、 多工位级进模的零部件设计、 高速压力机、 多工位级进模的自身检测及安全保护、 多工位级进模 C A D、 多工位级进模设 计实例。本书结构体系新颖, 技术内容全面; 书中配有丰富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例, 实用性强, 能开拓思路, 便于自学。 减速器设计实例精解 机械设计实例精解丛书 张春宜等编著, 2 0 1 0年 1月出版 邮购价 4 2 兀 本书在宏观讲解设计步骤的前提下, 对大量减速器设计题 目按照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讲解, 全书共 1 3章, 包括减速器设 计的宏观介绍, 以及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一级锥齿轮减速器、 一级蜗杆减速器、 展开式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两级圆锥一 圆柱齿轮 减速器和同轴式两级圆拉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相应实例从已知条件开始, 直至最后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各个步骤, 内容详细、 完 整。本书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工科院校的机械类专业、 近机类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 也可供电大、 夜大的相应专业学生使 用。 来款请寄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路 4号, 机床杂志社收, 邮编 1 0 0 1 0 2 。 1 0 0 等 ’ ‘u l1平 幂 ll 删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