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 年 2 月 第 44 卷 第 4 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 Feb 2016 Vol 44 No 4 DOI10.3969/ j issn 1001-3881 2016 04 051 收稿日期 2014-12-17 作者简介 杨翠英 (1972), 女, 工程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工作。 E-mail semiycy@ 126 com。 平整线卷取机卷筒涨缩油缸液压控制改进 杨翠英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 钢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要求产品具有较高性能、 尺寸、 板型精度外, 对钢卷的卷形质量、 表面质量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主要针对平整机组卷取机卷筒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存在的缺陷进 行分析与改进, 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精度, 保证带钢表面质量, 增加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 热轧; 液压控制回路; 改进 中图分类号 TG333 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3881 (2016) 4-159-2 某热轧厂平整机组由重院设计、 陕西压延设备制 造厂制造。 该机组年平整和分卷能力为 80 万吨, 其 中平整、 分卷各占 50%。 机组采用了先进和适用的 技术和装备。 平整机组的主要功能是在常温下对热轧 后的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卷进行平整, 以提高板材表面 质量和板形及改善机械性能, 也可以作为钢卷分切线 使用。 主要针对平整机组卷取机卷筒涨缩油缸液压控 制回路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与改进, 从而提高设备运 行精度, 保证带钢表面质量, 增加产品竞争力。 1 卷筒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原理 1 1 涨缩油缸原液压控制回路图 涨缩油缸原液压控制回路图见图 1。 图 1 涨缩油缸原液压控制回路 1 2 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原理 系统输出压力为 16 MPa, 涨缩油缸设计的工作 压力为 8~10 MPa, 涨缩油缸型号 ϕ350⁃ϕ120⁃90 mm, 卷筒涨缩范围为 ϕ722~ϕ762 mm, 需要涨缩油缸的工 作行程为 84 mm, 涨缩油缸多余的 6 mm 行程设计为 消除卷筒机械磨损后的补偿行程。 卷筒正常情况下处 于缩径位置。 2 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回路存在的缺陷分析 2 1 涨缩油缸工作压力不符合设计工作压力要求 从液压控制回路图得知, 由于回路内无减压装 置, 油缸工作时的压力为系统压力 16 MPa, 与油缸 设计工作压力 8~10 MPa 不符合。 2 2 涨缩油缸动作行程无法控制 从液压控制回路图得知, 由于使用的是两位四通 电磁换向阀, 油路处于长通状态, 油缸工作时只有 2 个位置, 油缸不能准确停在需要的位置。 油缸一直处 于受力状态, 导致油缸、 卷筒拉杆容易损坏。 2 3 卷筒涨缩范围无法控制 由于卷筒自身涨缩机构无定位装置, 卷筒涨缩范 围靠油缸行程保证, 油缸工作时只有 2 个位置, 油缸 行程为 90 mm, 实际工作要求油缸行程为 84 mm 来保 证卷筒涨缩范围为 ϕ722~ ϕ762 mm, 多余的 6 mm 行 程使卷筒超出涨缩范围。 3 改进后卷筒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原理 3 1 涨缩油缸新液压控制回路图 涨缩油缸新液压控制回路图见图 2。 图 2 涨缩油缸新液压控制回路 3 2 涨缩油缸新液压控制原理 回路进油压力由减压阀控制在 10 MPa 以内, 三 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液控单向阀控制油缸在任意位置 工作, 压力继电器控制油缸的工作压力为 8 MPa, 并 控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得失电。 4 涨缩油缸液压控制回路改进分析探讨 4 1 涨缩油缸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要求 从液压控制回路图得知, 回路压力由新增减压阀 控制在 10 MPa 以内, 压力继电器控制油缸的工作压 力为 8 MPa, 使油缸工作时受力较小, 不易损坏。 4 2 涨缩油缸动作行程得到控制 从液压控制回路图得知, 将原回路中的两位四通 电磁换向阀改进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可以使油缸 在任意位置工作; 新增的液控单向阀和压力继电器保 证油缸工作位置和压力不变。 4 3 卷筒涨缩范围得到控制 油缸和卷筒是刚性连接, 装配时油缸活塞杆处于 缩径位置, 卷筒处于最小缩径位置 (ϕ722 mm), 在 油缸涨径控制程序上设计时间控制程序, 使三位四通 电磁换向阀电磁阀 a 得电时间控制在 1 5~2 5 s 之间 (需要现场调试), 然后电磁阀 a 失电, 用时间控制 油缸的进油量, 通过液控单向阀的自锁, 使油缸的工 作行程为 84 mm, 满足卷筒涨缩范围为 ϕ722 ~ ϕ762 mm 的要求。 5 结束语 分析卷筒涨缩油缸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计原因造 成油缸、 卷筒拉杆损坏, 卷筒涨缩范围得不到控制等 缺陷产生过程, 产生因素, 以及造成多种形式的故障 缺陷, 针对设备存在的设计缺陷和缺陷产生的原因, 提出符合设备需求的整改措施, 保证设备运行精度, 满足带钢表面质量要求, 提高该厂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新才.液压传动于与控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1996. [2] 张超武.机械工程师手册流体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7. (上接第 138 页) 一种实时测量焊缝关键点位移变形的方法。 实验结果 表明, 此方法可以在线实时全程测量焊缝关键点的位 移变形规律。 在焊接过程和冷却过程中, 板料中间变 形量大于两端变形量, 呈现凸起状, 随着冷却时间的 增长, 板料中间处逐渐向初始状态恢复, X 向的两端 慢慢上翘, 接着 Y 向的两端也随之上翘, 冷却后最终 形成马鞍状; Z 向位移变形量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 而 X、 Y 向变形位移量较小。 此方法对揭示 了焊缝处焊接及冷却过程的变形规律, 对焊接变形的 建模模拟理论方法的提出起到验证作用, 对研究焊接 变形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解 决了目前无法实时非接触测量超大变形应变量的问 题, 特别是高温环境下的材料变形测量, 对高温材料 的力学性能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琎聪.船舶制造中间产品焊接精益作业体系研究及应 用[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 HASENSTAB J,墨德尚.钢结构焊接技术的新变化[J]. 现代焊接,2014(4)26-28. [3] DENG D,LIANG W,MURAKAWA H. Determination of Welding Deformation in Fillet⁃welded Joint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J]. J Mater Process Technol,2007,183 219-225. [4] AKBARIMOUSAVI S A A,MIRESMAEILI R.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of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IG Welding Process for 304 L Stainless Steel[J].J Mater Process Technol,2008,208383-394. [5] DENG D.FEM Prediction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and Distortion in Carbon Steel Considering Phase Transforma⁃ tion Effects[J].Mater Des,2009,30359-366. [6] ZHU J G,XIE H M,LI Y J,et al.Interfacial Residual Stress Analysis of Thermal Spray Coatings by Miniature Ring⁃core Cutting Combined with DIC Method[J].Experimental Me⁃ chanics,2014(54)127-136. [7] BALDI A.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Using Hole Drilling and Integrate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iques[J]. Experimental Mechanics,2014(54)379-391. [8] 赵鸽.船体平面分段焊接变形及其矫正[D].大连大连 理工大学,2013. [9] 武斌.变电站钢管结构加工焊接工艺及变形控制[J].中 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19-120. 061机床与液压第 44 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