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余热利用透平(TRT)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新型余热利用透平(TRT)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型余热利用透平(TRT)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型余热利用透平(TRT)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型余热利用透平(TRT)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 期 刘长春等 新型余热利用透平 T R T 原型及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1 0 5 由于原型T R T的静叶在大部分叶高位置流动比较合理, 只是在两个角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低能流体堆积, 采用小角度 的正弯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特别是第 1 级静叶, 采用正弯后, 效率最大提高了约0 . 2 5 个百分点, 同时效率变 化更加平缓。但鉴于实际 T R T运行可能要考虑全关的工况 , 因此, 是否采用弯叶片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安全、 成本等诸多 因素。 采用弯叶片后会对 T R T的性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 但 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多级涡轮的设计和优化过程, 必须采用 多级整体优化的设计方法。 表 3所示为改型前后涡轮效率变化, 通过改型后涡轮效 率有了明显提高, 涡轮总效率提高了接近2 %, 但改型设计后 动叶出口的余速有所提高, 使以出口静参数计算的流动效率 提升不明显, 应通过合理的出口排汽道设计 , 最大程度地利 用涡轮出口 余速进一步提高涡轮效率。 如图5所示为改型设计前后各级叶栅沿根、 中、 顶 3个 叶高叶型的静压分布。 由于吸力面与压力面的压差代表了 _ E _ ● ’ .、 _ 、 ~ _ . _ _ . 、 。 . O R I l l O P T 1 }t 0. 9 0. 8 0. 7 l0 0. 6 0. S 0. 4 1 0. 9 0. 8 0. 7 I奇 0. 6 0. 5 0. 4 O. 7 0. 6 1 0 0 .5 0. 4 。B 第一级静叶 5 %叶高 ’ 1 , t { . - j 。】 8 潞 } l _】 aB 第一级动叶 5 %叶高 o l ’ T 。 ’’ h 】 一 一 ; , ⋯ -0、 、 I 。 , ≯日 ‘ , 0B 第二级静 叶 5 叶高 【 - ’ 、 、 1 1 - 懿 、 L 一 。。 0 . 、 r 冉 、 ⋯ m 爿 1 8 ’ j }. 。 ‘ r I l 】 表 3 改型前后涡轮效率对比 涡轮各级的负荷, 内外端壁上吸力面与压力面压差大小和沿 相对轴向位置的分布与横向二次流强度直接相关。另外吸 力面沿轴向的逆压梯度位置和逆压梯度强度直接影响到叶 型损失, 调整叶栅内静压分布也是通常叶栅改型优化设计的 工作重点。 第 1级静叶叶型改型设计主要是降低了静叶负荷 , 从图 中可以看到改型后静叶压力面与吸力面间的压差明显降低, 静叶进出口的落压比也有所减少。通过降低第 1 级叶栅的 做功量可以缓解叶栅内的二次流损失, 提高叶栅效率。 0 . 9 0 . 8 0 . 7 l奇 0 . 6 0 . 5 O . 4 1 B 第一级静叶5 0 %叶高 , 一.--翻 . - 0 _ f l ’ r 。r 卅 ‘ 。 。 i - r 【 - 0 RI [ L {0 P T } Ⅺ B 第一级动叶 5 0 %叶高 . { l O I; Ⅱ i ’ l oI ’ Tv 一 一, 斗 .;一 冀书 、 ● } ’ ~ ● 、 ‘‘ . , P J . _ l 0. 7 0. 6 l0 0 . 5 O. 4 I B 第二级静叶 5 0 %叶高 _● } 孚 一 } 、『 。 , ≥硝 ⋯ l 、 、 _ - . 6 衍 0 0 . 2 0 .4 0 . 6 0 .8 1 . 0 0 0 .2 0 . 4 0 . 6 0 . 8 1 . 0 I B Ⅺ B 1 . 1 1 . 0 0 . 9 l 0 . 8 0 . 7 0 . 6 0 . 5 0. 9 0. 8 0. 7 I奇 0. 6 0. 5 0. 4 1 0. 9 0. 8 0. 7 l 0 0. 6 0. 5 0. 4 } { _ ● 1 J -- - E 、 、 , ; 、 土 -l ’ 1 0 R T l I 一 一 一 u r 11 .I ⅪB 第一级静叶 9 5 %叶高 1 ■。 - ~ 。 - - * ● ’ ’。 r 冉 -扣 ≯ . . . 一 ’ 隆 ⋯ I 8 器 } 『 1 . I j 丑 第一级动 叶 9 5 叶高 { O R I { o P T 一 ’⋯. 一 ~ ‘ h . . j 一 十 一 j ; . } _ 一 ⋯ 卜 一 一} 。 B 第二级静叶9 5 %叶高 -。1 . _ I ’ 1 j ; . 、 ; j l, , ≮ ≥ 霹 I 王 . l ; l 、 ● \ . l O R I I f - l 错I 1 第二级动叶5 %叶高 第二级动叶5 0 %叶高 图 5 改 型前后沿各级叶栅不同叶高叶型静压分布对 比 。 B 第二级动叶9 5 %叶高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0 6 汽轮机技术 第 5 6卷 第 1 级动叶叶型是整个优化设计的重点, 从图中可以看 到, 改型后动叶内的正冲角基本消失, 在动叶的根、 中、 顶 3 个位置冲角状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叶栅内横向二次流强 度降低 , 吸力面逆压梯度的位置向后推移, 逆压梯度强度也 有所降低。通过以上对流场结构的优化后 , 动叶内叶型损失 和二次流损失得到明显降低。由于第 1 级动叶是整个涡轮 中流动损失最大的一级, 降低这一级的流动损失将使涡轮性 能得到明显提升。 由于第2级涡轮静叶流动损失不大 , 冲角也较为合理 , 没有对其进行重新优化, 因此级的负荷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仅由于上一级负荷减少, 使其静压有所提高。 在第 2级涡轮的动叶设计中, 工作重点是提升级负荷 , 以分担第 1 级涡轮的负荷。从图中可以看到, 改型后在优化 静叶冲角分布, 降低正冲角的同时也提高了这一级涡轮的级 负荷, 第 2级动叶的压力面与吸力面间的压差和级压比都有 3 结论 所增加。但尽管第 2级涡轮的动叶负荷有所提高, 但通过对 叶型合理的优化推迟了吸力面最低压力区域位置 , 使得虽然 级负荷有所提高, 但叶型损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降低第 1级涡轮负荷, 提高第 2级涡轮负荷使两级 涡轮焓降分布更合理 , 提高了涡轮的整体性能。由于第 2级 涡轮负荷提高, 随之增加第二级涡轮出 口的余速, 因此在整 体设计 中应采用合理排气通道设计, 以便利用涡轮出口余速 动能。 图 6表示改型前后 T R T效率变化。从图可以看到, 在低 压工况 T R T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最大效率提高达到2 %。 而在高压工况, 在大部分工况下 T R T的效率都有所增加 , 只 是在一些负荷较小的工况 T R T的效率略有降低。由于小负 荷工况 T R T出功仅为 1 MW左右, 微小的效率降低对 T R T整 体性能影响不大。总的来说经过改型后 T R T的效率得到明 显提高, 在最高效区域效率提高了2 %。 p p 低压工况 b 高压工况 图 6 改型前后 T R T效率变化 方面存在一定的升级改造空间。 本文通过对 T R T准三维设计结果进行的计算和分析, 掌 握了所设计的T R T两级涡轮的整体性能和流场细节。计算 分析表明, 准三维设计的 T R T涡轮具有较高的气动性能 , 叶 型损失和二次流损失都不大, 在设计的具有较高的流动效率 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变工况性能, 基本可以满足高炉 T R T装 置的设计要求。 对 T R T设计结果分析还发现, 设计中对部分级的焓降分 配不合理 , 另外在反动度、 冲角、 叶型载荷分布和叶型设计等 针对流场计算和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 , 研究了在各列叶 栅中分别采用正弯和反弯两种设计方法以提高叶栅的性能。 对比了不同弯曲方式发现, 在第 1级静叶采用正弯 l 0 。 和第 2级动叶采用反弯 1 0 。 的设计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叶栅 流动性能, 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为此, 对两级 T R T涡轮都进行整机参数化优化设计, 通 过改变级焓降分配、 叶列间和级间合理匹配、 优化叶型等提 升两级叶栅的气动性能。改型设计后涡轮性能得到明显提 高 , 两级 涡 轮 总效率 由原型 的9 0 . 4 % 提 高 到改 型后 的 9 2. 3 % 上接第 1 4 0页 [ 8 ] 徐旭, 俞 自 涛 , 张夏博, 等.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的煤多联 产系统性 能分析 [ J ] .浙江 大学学 报 工学 版 , 2 0 1 0, 4 4 3 4 8 94 9 3 . [ 9 ] 李代智 , 周克毅 , 徐 啸虎 , 等 .6 0 0 MW 火 电机组 抽汽 供热 的热 经济性分析[ J ] .汽轮机技术 , 2 0 0 8 , 5 0 4 2 8 2 2 8 4 . [ 1 O ] 张超 , 刘 黎明 , 陈胜 , 等.基于热经济学 结构理论 的热 力 系统性能评 价[ J ] .中国电机工 程学报 , 2 0 0 5 , 2 5 2 4 1 0 8一 l 】 3. [ 1 1 ] L o z a n o M A , V a l e r o A . T h C o g e n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J ] . An a l y s i s o f Ga s Tu r b i n e AS ME, N E W YO R K, N Y U S A 1 9 9 3, 3 031 13 2 0. [ 1 2 ] 程伟 良, 王清照 , 王加璇.3 0 0 MW 凝 汽机组 的热经 济学 成本 诊断[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5 , 2 5 8 1 2 6 1 2 9 . [ 1 3 ] 孙家宁 , 陈清林 , 尹清 华 , 等.基于能级 概念 的炯经济学 计价 策略 [ J ] .热能动力工程 , 2 0 0 3, 1 8 6 5 5 25 5 5 . [ 1 4 ] 王加璇 , 杨勇平.我 国热价设计理 论方法 的研究 I I 一热 、 电 成本分摊的符号炯经济学方法[ J ] .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学报, 1 9 9 5, 1 2 2 7 4 8 0 . [ 1 5 ] 孙锦, 张俊礼, 葛斌. 基于符号炯经济学的冷热电联供产 品成本分摊 [ J ] .热能动力工程 , 2 0 1 0, 2 5 5 5 0 1 5 0 5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