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机-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 工 进 展 2 0 1 4年第 3 3卷第 9期 C HE MI C AL I ND US T R Y A ND E NG I NE E R I NG P R O GR E S S 2 4 8 9 有机. 无机絮凝剂复配及对废液压油脱色 吴云,董玉,张贤明 重庆工商大学废 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 育部工程 研究 中心 ,重庆 4 0 0 0 6 7 摘要通过将三乙烯四胺与氢氧化钾进行复配的方法,筛选得到一种适用于废液压油絮凝脱色的复配型絮凝剂。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复配型絮凝剂的脱 色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型絮凝剂,复配型絮凝剂处 理后的油液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沉淀现象;当复配型絮凝剂总用量为 6 %、 反应温度为 5 0 C、 搅拌速度为8 0 0 r / rai n 、 沉降温度为 6 0 ℃、沉降时间为 1 2 h时,絮凝脱 色效果最佳。在该反应条件下,废液压油脱 色率可达到 9 4 . 7 6 %, 部分性能指标可超越 MVI W. 3 0 0 型基础油的技术标准,废液压油回收率可达 8 3 . 5 %;分析认为,复配型絮凝剂 能够通过氢键、电性中和等机制增强絮凝剂对油液中大分子显 色物质的捕集作用以及对胶体颗粒的脱稳凝聚作 用,以提升絮凝脱色效果。 关键词废液压油;絮凝;脱 色;复配 中图分类号T E 9 9 2 . 4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6 6 1 3 2 0 1 40 92 4 8 9 0 6 DoI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0 6 6 1 3 . 2 0 1 4 . 0 9 . 0 4 3 S t u dy o n t h e a pp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pl e x i n O r g a n i c / O r ga n i c flo c c u l a nt s i n t h e d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o f wa s t e h ydr a u l i c o i l Yu n.DONG Y u.ZHANGXi a n m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f o r W a s t e Oi l Re c o v e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q u i p me n t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Ch o n g q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Bu s i n e s s Un i v e r s i t y,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6 7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c o mp o u n d fl o c c u l a n t s f o r wa s t e h y d r a u l i c o i l w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b l e n d i n g t r i e t h y l e n e t e t r a mi n e TE T A a n d p o t a s s i u m h y d r o x i d e KOH . Un d e r t h e s a me r e a c t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c o mp a r a t i v e t e s t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c o mp o u n d fl o c c u l a n t s T ET A KOH we r e mo r e e f f e c t i v e t h a n e i t h e r s o l e i n o r g a n i c o r s o l e o r g a n i c fl o c c u l a n t s . TWO d i s t i n c t l a y e r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i n t h e flo c c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o f t h e c o mp o u n d fl o c c u l a n t s . T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o p t i ma l d 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we r e a t flo c c u l a n t s d o s a g e o f 6 % ,r e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5 0C, s t i r r i n g s p e e d o f8 0 0 r / mi n,c o n s t a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6 0 ℃ , a n d s e t t l i ng t i m e o f 1 2 h ou r s .Und e r t he a bo ve c on d i t i o ns , de c ol or i z a t i o n e m c i e nc y of wa s t e h yd r a ul i c o i l wa s 9 4. 7 6% ,s e c t i o na l i n de x of r e g e n e r a t e d o i l m e t o r e xc e e d e d t h e t e c h ni c a l s t a nd a r ds of b a s e o i l M VI W . 30 0 a nd t h e r e c o v e r y of wa s t e h yd r a ul i c o i l r e a c he d 8 3. 5 % .Th e a n a l ys i s of t h e d 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fl o c c u l a t i n g e f f e c t s we r e e n h a n c e d wi t h t h e for ma t i o n o f h y d r o g e n b o n d , c h a r g e n e u t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b r i d g e b e t we e n fl o c c u l a n t s a n d c o l o r e d c o l l o i d . Ke y wo r ds wa s t e h yd r a u l i c o i l ; floc c u l a t i o n; d 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c o mpo u nd 色度 是衡 量再生油 品质量优劣 的重要技 术指 标 。然而,由于废润滑油 中含有炭黑、胶质 、沥青 质、重质芳烃、含氮杂环化合物、共轭烯烃等多种 成色物质 ,构成情况十分复杂,去除难度较大 。 因此,多年 以来脱色 问题一直是困扰废润滑油再生 收稿 日期2 0 1 4 . 0 2 . 1 9 ;修改稿 日期2 0 1 4 . 0 3 2 0 。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K J l 1 0 7 1 7 、重庆市研究 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g 1 2 3 0 3 8 及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型 科研项目 Y J s c x x 2 0 l 3 - 0 2 6 . 1 2 。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吴云 1 9 7 3 一 ,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内 容为事废油资源化利用与处置技术、环境油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环 境友好材料等的研究与开发。E ma i l w o o y u n 1 2 3 1 6 3 .c o r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化 工 进 展 2 0 1 4年第 3 3 卷 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 在诸多的油液脱色技术中,絮凝脱色技术因具 有投资少、能耗低、操作简单等特点,极具应用优 势。就 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来看,单一的无机絮 凝剂或有机絮凝用于废油处理时虽然都具有一定的 脱色效果,但无论是有机絮凝剂还是无机絮凝剂, 均存在各 自的不足。常见的聚合型有机絮凝剂在油 液中的相溶性和分散性较差,且对带电胶体颗粒的 电性中和能力弱,絮凝脱色时间较长【 2 弓 J ;无机絮凝 剂则存在对大分子成色物质的脱除效果不明显、选 择性强、絮凝剂用量大等 问题。因此,单一型絮凝 剂应用于油处理时的脱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往往 需要进行吸附精制或加氢精制等后续处理才能满足 色度要求【 4 J 。为实现 良好的脱色效果,絮凝反应及 其后续精制过程大都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会 导致再生油液的抗氧化性能下降,增加再生油液返 色的概率 。此外,就 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复 合型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多侧重于水处理领域,而 在油处理领域则少有关注。 鉴于此,本文采用复配法,以烯烃胺基类有机 絮凝剂与羟基类无机电解质进行复配,经筛选得到 一 种适用于废液压油絮凝脱色 的中温复配型絮凝 剂,而后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该絮凝剂的脱 色效果和最佳脱色条件 ,并对复配絮凝剂的脱色增 强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 1 材 料与方法 1 .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二乙烯三胺、三 乙烯四胺、氢氧化钾 、氯化钾、 碳酸钠、氢氧化钠 、石油醚、甲苯、丙酮、正庚烷,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均购 自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 ;废液压油,重庆某机械加工厂提供,主要性能 指标见后文的表 2 。 7 2 1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D F 一 1 0 1 S集热式恒 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S Y D一 2 6 4石油酸值测定仪,依 据G B / T 2 6 4 1 9 9 1测 定 石 油 产 品 的 酸 值 ; S Y D一 2 6 5 B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器,依据 GB / T 2 6 5 1 9 8 8测定石油产 品的 4 0 ℃运动黏度;Z H L石 油产 品倾点测定器,依据 GB / T 3 5 3 5 --2 0 0 6测定石 油产 品的倾点;S YP 1 0 1 3石油产品色度测定器 ,依 据S H / T 0 1 6 8 1 9 9 2 测 定 石 油 产 品 的 色 度 ; S Y D一 3 5 3 6克利夫兰开 口闪点试验器 ,依据 GB / T 3 5 3 6 --2 0 0 8测定石油产品的开 口闪点; S Y D一 2 6 8石 油产品残炭试验器 ,依据 G B / T 2 6 8 1 9 8 7测定石 油产 品的残炭值;S YD . 2 1 2 2 B型微量水分测定仪, 依据 G B / T 1 1 l 3 3 一l 9 8 9测定液体石油产品的水含 量;K D R 2 0 1 8原油中蜡质 胶质、沥青质 含量 测定器,依据 S Y / T 7 5 5 0 --2 0 0 4测定石油产品中胶 质、沥青质的含量;X D一 1 . 2恒温烘箱。 1 . 2实验方法 1 .2 . 1 实验原料预处理 将废液压油在容器中静置沉降 2天,脱除油液 中大部分游离水和 固体杂质 ,然后选取容器上部油 液作为絮凝脱色实验原料 。 1 . 2 . 2 絮凝剂 的配制及筛选 根据絮凝脱色原理选择和设计有机/ 无机絮凝 剂配方组合,配制过程为将 O . 5 g无机试剂 氢氧化 钾 溶解于 2 mL去离子水中, 溶解后配制成质量浓 度为 2 0 %的溶液作为复配型絮凝剂的无机组分;将 二乙烯三胺与三 乙烯 四胺按照质量 比为 1 1 -3 的比例均匀混合,得到复配型絮凝剂 的有机组分。 在 6 0 ℃的反应温度下,将无机组分按照质量 比为 1 3 ~5 的比例缓慢滴加到上述有机组分中,不断 搅拌,熟化 5 h后,即得所需絮凝剂。通过絮凝实验 在配制好的絮凝剂 中筛选出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的有 机/ 无机复配型絮凝剂配方。其 中,上述无机组分和 有机组分既可为单一试剂,也可为组合试剂 。 1 . 2 . 3 絮凝脱色实验 量取 2 0 mL预处理后的废液压油于烧杯中,置 于一定温度的 D F 一 1 0 1 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上。控制好温度和搅拌转速,向油样 中加入适量配 制好的絮凝剂,搅拌适当时间后将其移入恒温烘箱 中 自然沉降一定时间。 1 . 2 . 4 脱色率的测定 废液压油色度较深,本研究用脱色率来表征油 品劣化产物的去除程度。选择适量的经过沉降处理 的油液,用石油醚稀释一定倍数,用 7 2 1 型可见光 分光光度计以石油醚作参 比测定油品的脱色率。测 定采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 8 0 n m。见式 1 。 F 二 1 0 0 % 1 式中,F为脱色率,%; 。 为废液压油的吸光 度; 1 为絮凝后的油 品吸光度 。 2 结果与讨论 2 . 1 复配型絮凝剂的设计及效果 2 . 1 . 1 复配型絮凝剂 的设计思路 首先,因长链有机物在油液中的分散性和相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4 9 2 化 工 进 展 2 0 1 4 年 第 3 3卷 置时间为 1 2 h的条件下,废液压油的脱色率随搅拌 速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见 ,随着搅 拌速度的增大絮凝脱色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当速度为 8 0 0 ff mi n时,脱色效果最好,继续增大搅 拌速度 , 絮凝脱色率大幅下降。 废液压油黏度较大, 流动性较差 ,搅拌速度较低时油液难 以与絮凝剂充 分接触混合 ,絮凝剂在油液中分布不均继而影响絮 凝效果,然而搅拌速度过大也会影响絮体 的形成, 打破己经成型的胶体、絮体,使其成为细小胶体、 微粒絮体,降低 了絮凝脱色效果 。 2 . 2 - 3 沉降静置温度的确定 在反应温度为 5 0 。 C、搅拌速度为 8 0 0 ff mi n 、静 置时间为 1 2 h的条件下,废液压油的脱色率随沉降 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5所示。由图 5可知,随着沉 降温度 的增大,油液脱色率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 趋势,在 6 0 ℃时脱色效果最佳达到 9 4 . 2 6 %。当沉 降温度继续增大, 达到 9 0 ℃时废液压油脱色效果较 差。由于再生油液黏度较大,流动较差,絮凝反应 后形成的微小絮体在常温下难 以沉 降,通过提高沉 降温度,改善油液的流动性,可以加快沉降速率 , 缩短沉降时间。然而油液成分复杂,沉降温度过高 时也可能会 引起油液 的氧化变质。 2 . 2 . 4 静置时问的确定 在反应温度为 5 0 ℃、搅拌速度为 8 0 0 ff mi n 、沉 降温度为 6 0 ℃的条件下, 废液压油的脱色率随沉降 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 6所示 。由图 6可知,随着沉 降时间的延长 ,脱色率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在沉 降 时间为 1 2 h时,脱色效果最佳,达到 9 4 . 7 6 %。絮凝 反应后形成的微小絮体 ,受油液黏度、流动性的影 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完全沉降。考虑到脱色 效率,能耗等 问题, 应将沉降时间控制在 1 2 h左右。 2 . 2 . 5 确定条件下再生油品的综合性能 将在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反应条件下絮凝得到 9 6 9 4 9 2 9 O 8 8 斛 删8 6 婆 8 4 8 2 8 0 7 8 图 3 反应温度对油样絮凝脱色的影响 图 图 4 搅拌速度对油样絮凝脱色 的影响 图5 沉降温度对油样絮凝脱色的影响 图 6 沉降时间对 油样 絮凝脱色 的影 响 的油液与未确定条件时絮凝处理得到的油液进行比 对,其直观脱色效果如图 7所示,由图可见,确定 条件 下处理得到油液[ 图 7 a ] 的回收率和脱色效果 明显优于未确定条件下处理得到油液[ 图 7 b ] 。 由表 2可见 ,在确定的絮凝反应条件下经絮凝 脱色处理得到的油液较原油样在色度 、胶质含量、 沥青质含量上有显著变化, 酸值和残炭也大幅降低; 其色度 、黏度、酸值、残炭等理化指标满足甚至超 越 中黏度基础油 MVI W. 3 0 0的技术条件。 2 . 3 复配絮凝剂絮凝脱色机制分析 在絮凝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钾中的阳离子所带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4 9 4 化 工 进 展 2 0 1 4年第 3 3卷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一 絮凝剂加入 带有特征基团的成色分子 H 氢键形成 电性中和 图 9 废 液压 油. 复配 型絮凝剂反应体系 中絮凝脱色机制示意图 参考文献 会东, 韩志群, 王仁安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照沉淀的研究【 J ]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 0 0 3 ,1 9 3 7 2 7 7 . 周春琼 ,邓先和,刘海敏.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研究与应 用『 J 】 . 化工进展,2 0 0 4 ,2 3 1 2 1 2 7 7 . 1 2 8 2 . 徐晓军.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5 . 熊洧,熊道陵.新型絮凝剂再生废润滑油工艺研究【 J 】 . 江西科学, 2 0 0 9 , 2 7 3 3 5 6 3 5 9 . 张贤明,焦昭杰,李川,等.絮凝. 白土复配再生废润滑油『 J 1 . 环 境工程 ,2 0 0 8 ,2 6 2 4 7 . 4 9 . 张圣领 ,刘宏文, 赵旭光.废润滑油絮凝一 吸附再生工艺的研究[ J ] . 化学世界,2 0 0 2 1 0 5 2 7 . 5 2 9 . H j o r t h Ma i b r i t t ,J o r g e n s e n B o d i l Ul b j e r g .P o l y me r fl o c c u l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i n a n i ma l s l u r r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c h a r g e n e u t r a l i z a t i o n [ J ] . Wa t e rR e s e a r c h,2 0 1 2,4 6 1 0 4 5 - 1 O 51 . Ch r i s t e n s e n P e t e r Vi tt r u p ,Ch r i s t e n s e n M 0 r t e n Ly k k e g a a r d,Kr i s t i an Ke i d i n g . T h e u s e o f d i e l e c t r i c s p e c tr o s c o p y f o r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a t i o n o f p o ly me r - i n d u c e d fl o c c u la t i o n o f c o r e - s h e l l p a r t i c l e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o l l o ida n d I n te rf a c e S c i e n c e ,2 0 1 1 ,3 5 6 6 8 1 - 6 8 9 . P a ll i e r Vi r g i n i e ,F e u i l l a d e Ca t h a l i f a u d Ge n e v i 6 v e ,S e r pa u d Be rn a r d , e t a 1 .Bo l l i n g e r Ef f e c t o f o r g an i c ma t t e r o n ars e n i c r e mo v a l d u r i n g [ 1 0 ] [ 1 2 ] c o a g u l a t i o n / fl o c c u l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 J ] .J o u r n a l of C o l l o i d a n d I n t e r r a c e S c i e n c e ,2 0 l 0 ,3 4 2 2 6 . 3 2 . L e e B y u n g J o o n , S c h l a u t man Ma r k, To o r ma n Er i k, e t a 1 . Co mp e t i t i o n b e t we e n k a o l i n i t e fl o c c u l a t i o n a n d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i n d i v a le n t c a t io n s o l u t i o n s d o s e d wit h ani o n i c p o l y a c r y l a mid e s [ J ] . W a t e r R e s e a r c h , 2 Ol 2 , 4 6 5 6 9 6. 5 7 0 6 . Mo h a mme d a R a fie R, I b r a h i m I n a a m A R.W a s t e l u b r i c a t i n g o i l t r e a t me n t b y e x tr a c t i o n a n d a d s o r p t i o n [ J ]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n g J o u r n a l , 2 01 3 , 2 2 0 3 4 3 3 5 1 . Kr i s h n a mo o S,S i n g h R P . S y n t h e s i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fl o c c u l a t i o n , a n d h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y d r o l y z e d an d u n h y d r o l y z e d p o ly a c r y l a m i d e g r a f t e d p o ly [J ] .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y me r S c i e n c e , 2 0 0 6, l 0l 5 2 l O 9 21 2 2 . [ 1 3 】 G r e g o r y J o h n,B a r a n y S a n d o r . p o ly me r s and p o l y me r mi x t u r e s [ J 】 S c i e n c e ,2 01 1 , 1 6 9 l l 2 . [ 1 4 ] [ 1 5 ] Ad s o r p t i o n a n d flo c c u l a t io n b y A d v a n c e s i nC o l l o i da n dI n t e rf a c e Oz k a n A.Uc b e y i a y H, Ay d o g a n S.S h e ar fl o c c u l a t i o n o f c e l e s t i t e wi t h a n i o n ic s u r f a c t a n t s a n d e ff e c t s o f s o me i n o r g ani c d i s p e r s a n t s [ J ] . C o l l o i d s a n d S u rf a c e s A P h y s i c o e h e m . E n g . A s p e c t s ,2 0 0 6 ,2 8 1 9 2 . 9 8 . Ho s t e n Ce t i n, Cr a k Mu s t a f a . Flo c c u l a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o f c la y e y d o l o mit e s i n b o r a x s o l u t i o n s [ J ] . P o w d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 ,2 3 5 2 6 3 2 7 0. , 、 , . ≯ 汐、 多、 、 、 、 、 、 、 、 、 、 、 、 上接第 2 4 8 8页 [ 1 2 ] 1 3 ] [ 1 4 ] [ 1 5 ] [ 1 6 ] 王奇, 徐锁洪.以稻壳为载体培养丙烯腈降解菌『 J 1 .大连铁道学院 学报,2 0 0 3 ,2 4 4 9 2 . 9 4 . 李娟,李浩然,孙春宝.农业稻壳固定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镍废 水『 J 1 . 过程工程学报,2 0 1 0 ,l 0 1 1 0 3 1 O 8 . Ba s s i n J P, P r o n k M ,Kr a a n R. Ammo n i u m a d s o rpt i o n i n a e r o b i c g r a n u l a r s l u d g e ,a c t i v a t e d s l u d g e a n d ana l n l T l O X granu l e s [ J ] . W a t e r Re s e a r c h, 2 0l 2 , 4 5 5 2 5 7 . 5 2 6 5 . Br u c e E.S i mu lt a n e o u s d e n i t r i fic a t i o n wi t h n i t r i fi c a t i o n in s i n g l e c h a n n e l o x i d a t i o n d i t c h e s [ J ] . J o u r n a l W P C F ,1 9 8 5 ,5 7 4 5 3 5 7 . WangB i n g ,WangWe i ,Han H o n g j u n,e t a 1 . N i tr o g e n r e mo v a l a n d s i mu l t an e o u s n i t r i fi c a t i o n a n d d e n i vi fi c a c i o n i n a flu i d i z e d b e d s t e p f e e d p r o c e s s [ J ] . J o u r n a l of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1 2 ,2 4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2 3 0 3 3 0 8 P r a d n y a Ku l k a r n i . Ni t r o p h e n o l r e mo v a l b y s i mu l t a n e o u s n i t r i fic a t i o n d e n itri fic a t i o n S ND u s i n g p a n t o t r o p h a i n s e q u e n c in g b a t c h r e a c t o r s S BR . Bi o r e s o u r c e T e c h n o l o gy ,2 0 1 3, 1 28 2 7 3 2 8 0 邓久华, 王冬波, 李小明, 等.微生物超量吸收实现生物脱氮f J ] .环 境科学,2 0 0 9 ,3 0 8 2 3 2 0 2 3 2 5 裴廷权,杨小毛 ,刘欢,等.不同缓释碳源对低碳氮比污水反硝 化的影响叨.工业水处理,2 0 1 3 ,3 3 5 4 0 4 3 . 邵留, 徐祖信,金伟,等.农业废物反硝化固体碳源的优选f J ] .中 国环境科学,2 0 1 1 ,3 1 5 7 4 8 . 7 5 4 . 赵联芳, 朱伟,高青.补充植物碳源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解 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9 ,1 0 6 6 4 4 . 6 4 9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