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0 1 5年 5月 第 4 3 卷 第 9期 机床与液压 MACHI NE T O0L HYDRAUL I CS Ma v 2 01 5 Vo 1 . 4 3 No . 9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3 8 8 1 . 2 0 1 5 . 0 9 . 0 4 3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 张凯华 ,田晋跃 ,兰士新 ,周平 1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镇 江 2 1 2 0 1 3 ;2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 ,江苏无锡 2 1 4 0 3 5 摘要变速器液压系统对于变速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某装载机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包括主油压调压系统 、换 挡离合器,利用 A ME S i m液压仿真软件建立了主油压调压系统、换挡离合器及整个液压系统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 统能够满足压力要求。并针对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了离合器结合、分离时序对换挡的影响, 从而找到最佳的离合器结合、 分离时序。 关键词变速器 ;液压控制系统;A ME S i m; 主油压调压系统 ;换挡离合器 中图分类号 T H1 3 7 . 5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 3 8 8 1 2 0 1 5 9 - 1 4 9 - 5 Ana l y s i s o f a Lo a de r Ge a r bo x Hy dr a u l i c S y s t e m z HANG K a i h u a .T I AN J i n y u e .LA N S h i x i n 。Z HOU Pi n g 1 . S c h o o l o f A u t o m o b i l e a n d T r a f f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j i a n g J i a n g s u 2 1 2 0 1 3 ,C h i n a ; 2 . T h e F i r s t E n g i n e e rin g S c i e n t i f i c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G e n e r a l Ar ma me n t s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i n a , Wu x i J i a n g s u 2 1 4 0 3 5.C h i n a Abs t r a c tTr a ns mi s s i o n h y d r a ul i c s y s t e m i s v e r y i mpo r t a n t o f i n flue nc e f o r t h e t r an s mi s s i o n pe r f o r ma n c e.Th e h y d r a u l i c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of a l o a d e r t r a n s mi s s i o n wa s an a l y z e d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ma i n r e g u l a t o r s y s t e m a n d s h i f t i n g c l u t c h .AME S i m h y d r a u l i c s i mu l a t i o n s o f t wa r e w a s u s e d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c o n t r o l mo d e l o f ma i n r e gu l a t o r s y s t e m ,s h i ft i n g c l u t c h a n d t h e o v e r a l l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 i s a b l e t o me e t t h e p r e s s u r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a n d a i me d t o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s y s t e m o f t r a n s mi s s i o n ,t h e i n - fl u e n c e o f t i mi n g o f e n g a g e me n t a n d d i s e n g a g e me n t o n s h i ft i n g c l u t c h w a s a n a l y z e d,t h e r e b y t h e o p t i ma l t i mi n g w a s o b t a i n e d . Ke ywor dsTr a ns mi s s i o n;Hy dr a u l i c c o n t r o l s ys t e m ;AMES i m ;Ma i n r e g u l a t o r s y s t e m ;Sh i f t i n g c l ut c h 0前言 某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 ,由液力变矩器、换挡 离合 器 、液压操纵系统等构成 ,变速器换挡 过程 是 由 液压操纵系统控制换挡离合器的结合或分离来完成 的。离合器的结合、分离的时间不当会导致换挡不平 稳 ,搭接过早会造成动力干涉,过晚会产生动力中 断 。因此 ,准确分析变速器液压 系统 、换挡 离合器结 合过程中的油压变化 ,及换挡离合器结合、分离时序 非 常重要 。 1 变速器液压 系统工作原理 变速器液压 系统 由液力变 矩器 、换挡离合器 、液 压操纵系统等组成 ,该变速器液压系统如图 1 所示, 主调压 系统 是 由 1个 三联 阀组 成 ,三联 阀 由主压 力 阀 ,进 口压力 阀和 出 口压力 阀等组 成 ,3 个 液压 阀分 别控制主油压、变矩器人 口油压和变矩器出口油压。 油泵来的液压油一部分送给变速操纵阀实现变速,另 一 部分通过压力调节阀进入变矩器传递动力,当油压 超过一定压力时 ,进 口压力调节阀被打开,油流回变 速器油底壳。变速器换挡靠变速器操纵阀的油路,控 制 6个离合器 的结合或分离,得到前 四后四不 同速 度 ,每个挡位均需要 同时结合两个离合器才能传递 动力 。 A、B 、C、D一高速开关电磁阀;L 、H、F 1 、F 2 、R1 、R 2 换挡离合器 图 1 变速器液压系统原理图 2变速器调压系统分析 该变速器 的主调压和液力变矩器调压 系统 主要有 三联阀来完成,三联阀结构如图2所示 ,三联阀安装 在变矩器齿轮箱上,由主压力阀、变矩器进、出口压 力阀组成。3 个阀的作用和控制的压力各不相同主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1 9 作者简介张凯华 1 9 8 9 一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液控制 。E - m a i l 1 0 7 8 9 6 5 5 0 9 q q . c o m。 第 9期 张凯华 等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 1 5 1 图8 湿式换挡离合器原理图 3 . 2 湿式换挡 离合 器活塞动力学方程 m p p p p p X p p o F p 离合器结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离合器 消除间隙阶段,第二、三阶段离合器摩擦片工作压力 的增长阶段,接合完成后压力保持的阶段。 第 一阶段 『 p p p u 【 F 0 第二 阶段 f mp p c p p p p P 0 F p 【 F 0 第三阶段 r p Xp 0 { 【 F F p - k X p p o 式 中 m 为活塞及随动部分质量之 和 ; X 。 为活塞位移, 胡 为离合器油缸 回位弹簧的 初始被压缩量,A ; p m a x 为活塞运动到最大位移处 , 。 为 活塞 的速 度 , 为活塞的加速度 ; C 为黏性阻尼系数 ,与油液黏 度等因素有关 ; k 为回位弹簧刚度; F 。为液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力; F 为活塞施加 于摩擦 片的作用力。 忽略离合器油缸 、油路 的泄漏损失 ,假设 充油过 程 中压力油温度不变 ,离合器 活塞运 动过程 压力油流 量 平衡 方程 Q d t A 。 在第一 阶段离合器 活塞运 动过程 中,离合器 的流 体 连续性方程为 Q A p x 。 d p 。 d p p 结合过程的第二、第三阶段 ,忽略摩擦片的弹性 变形,则油缸活塞不再移动 ,即 0 ,此时离合器 的流体连续性方程为 式中Q 为离合器油缸的液压油输入流量; 为压力油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 A 为离合器油缸活塞截面积 ; 为 。 0时离合器油缸初始体积和离合器供 油管路体积的总和; P 为离合器油缸 的控制油液压力 。 在该离合器 调压 系统中采 用换向阀是 由高速开关 电磁 阀作为先导控制 ,如图 9 所示 的原理 图,阀端作 用着弹簧另一端受电磁阀的先导油压作用。当高速开 关电磁阀不通电时,换向阀在右侧弹簧的作用下处于 左位 ,换 向阀不 通 ,当高速电磁阀通电 ,高速阀球 阀 打 开 ,油 液经过电磁阀流入开关 阀的控制腔 ,随着流 入的液压油增多压力增大,当控制腔的压力足够大时 将推动换向阀阀芯克服弹簧力向右移动,此时液压油 就能经过换向阀进入离合器 ,控制离合器的结合。因 此可以通过 电磁阀的脉宽调制 P WM来控制进入 控制腔的油液流量 ,进而控制通过换向阀进入离合器 的油液流量来控制离合器油压 的变化 。 图 9 离合器调压系统原理图和仿真图 离合器油压控 制 A M E S i m模 型如 图 9所示 ,为了 方便研究 ,现将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简化,将其简化为 操纵阀控制单个离合器 ,压力源 P是通过调压三联 阀进入离合器的油压。仿真结果如图 1 O所示表明离 合器 液压缸压 力分 为三个 阶段 ,充 油 阶段 ,0 . 4 s 时 油液进入离合器内部,消除内部间隙;第二阶段活塞 开始克服弹簧并逐渐压紧摩擦片,离合器液压缸压力 开始逐渐上升,此时摩擦片处于滑磨阶段;第三阶段 缸内压力迅速增长 ,直到挡位所需 的控制压力 。 罨 出 时 间, s 图 1 0 离合器结合、分离压力变化曲线 4 变速器液压系统模型及仿真分析 利用 A ME S i m 建立 液 压 系 统模 型 如 图 1 1 所 示 , 第 9期 张凯华 等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 1 5 3 时 间, | 图 1 6 离合器 L 5内 的压力曲线 1 . 6 1 . 4 1 . 2 £ 1 . 0 翟 0 . 8 杂0 . 6 茸 ; 0 . 0 .O . 2 时间/ s 图 1 7 离合器 L 6内 的压力曲线 装载机变速器液压系统L 1 、L 2 、 L 3 、L 4 、L 5 、L 6 离合 器 电子 控制 单 元 图 1 8 变速器液压系统 电子控制 图 5 结 论 通过对某装载机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分析 、建模和 仿真 ,分析了采用三联阀的主调压系统,能使系统压 力达到一定值 且保 持不变 ,调压效果满足要求 ;理论 分析了换 挡离合器结合 过程分 3个 阶段完成 ,用 A M E S i m仿真验证了离合器结合 、分离过程 ,且满足 压力要求 ;分析 了液压整个控制 系统 ,验证变速器换 挡过程是 由液压操纵 系统控制换挡 离合器 的结合 或分 离,且离合器结合、分离时序对于换挡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1 ]冯能莲 , 郑慕侨 , 马彪. 动力换挡离合器 放油特性仿 真研究[ J ] . 农业工程学报, 2 0 0 1 , 1 7 2 6 8 - 7 1 . [ 2 ]付永领, 祁晓野. A ME S i m系统建模和仿真 从入门到精 通[ M] .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 0 0 6 . [ 3 ]张永. 装载机 D A N A 3 2 0 0 0型变速器液压系统分析[ D] . 河南 郑州大学 , 2 0 1 0 . [ 4 ]张琪. 基于 A ME S i m的装载机变速箱换挡性能研究[ D ] . 吉林 吉林大学 , 2 0 1 2 . [ 5 ]董立队. Z L 5 0 装载机变速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D] . 吉林 吉林 大学 , 2 0 0 9 . [ 6 ]张小宇. 基于 A ME S i m的液压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 J ] . 煤矿机械 , 2 0 1 1 , 3 2 2 7 1 7 3 . [ 7 ]田刚, 李光 , 田晋跃. 车辆 4挡动力换挡变速器压力调节 阀的特性分析[ J ] . 机床与液压, 2 0 1 2 , 4 0 1 3 1 5 5 1 6 1 . [ 8 ]杨树军, 苑士华, 胡纪斌. 湿式离合器换挡过程动态特性 [ J ] . 农业机械学报, 2 0 0 5 , 4 9 1 1 3 8 - 4 1 . 上接第 1 1 6页 减振效果 ,6种颗粒混合比5种颗粒混合的减振效果 好一些。对 比4种颗粒和 6 种颗粒混合的情况,激振 频率在 2 0 - 2 0 0 H z 范围内,4 种颗粒混合的减振效果 与6种颗粒混合的减振效果基本趋于一致。激振频率 在 2 5 0 ~ 5 0 0 H z 范围内,4种颗粒混合的减振效果优 于6种颗粒混合。从整体来看 ,4种颗粒混合时对简 支梁 的减振效 果更好一些 。 3 由图4 c 可知 ,从减振曲线图整体趋势 来 看 ,除 了频率为 3 0 0 H z 以外 ,6 、7 、8三种颗 粒混 合 的减 振效果基本是相 同的。 3结论 1 对 8 种颗粒混合的整体减振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4种颗粒混合时对简支梁的减振效果最佳。这是 因为 4种颗粒混合 时 ,直径 小的颗粒能够更好地填充 到间隙中,颗粒之间的碰撞与摩擦更激烈 ,以此消耗 大量的振动 能量 。5种 颗粒 混合 时 的减振 效果 最差 , 是因为直径小的颗粒不能很好地填充到间隙中,颗粒 相互间的摩擦作用大大降低。 2 基于上述结果可知 ,颗粒阻尼有着较好的 减振效果 。若汽 车在不平 的路 面行驶 时 ,可 以利用颗 粒阻尼对其进行减振 ,提高驾驶的平顺性。 参考文献 [ 1 ]艾英, 段勇. 阻尼器颗粒层高度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J ] . 江苏航空 , 2 0 1 1 1 1 1 1 5 . [ 2 ]夏兆旺, 单颖春, 刘献栋. 基于悬臂梁的颗粒阻尼实验 [ J ] . 航 空动力学报 , 2 0 0 7 , 2 2 1 0 1 7 4 0 - 1 7 4 1 . [ 3 ]周宏伟 , 陈前, 段勇. 颗粒阻尼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J ] . 振动与冲击 , 南京 2 0 0 8 , 2 7 5 1 0 9 -1 1 1 . [ 4 ]张功学 , 候东生. 材料力学 [ M] . 陕西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 , 2 0 0 8 1 1 9 - 1 2 4 . [ 5 ]倪振华. 振动力 学 [ M] . 西安 西安 交通大学 , 1 9 8 9 485 2.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