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7 5 0 1 0 E1 0 备案号3 7 5 5 9 - - 2 0 1 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 Y /T6 6 3 8 - - 2 0 1 2 代替S Y /T6 6 3 8 - - 2 0 0 5 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 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e n e r g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i nn a t u r a lg a s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p i p e l i n ea n du n d e r g r o u n dg a ss t o r a g ed e s i g n 2 0 1 2 0 8 2 3 发布2 0 1 2 一1 2 0 1 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5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能耗分析⋯⋯⋯ 6 输气管道节能⋯⋯⋯⋯⋯⋯⋯⋯⋯ 7 地下储气库节能⋯⋯⋯⋯⋯⋯⋯⋯⋯ 8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设备⋯⋯⋯⋯⋯ 9 辅助和公用系统⋯⋯⋯⋯⋯⋯⋯⋯⋯⋯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能量消耗的折算方法 S Y /T6 6 3 8 - - 2 0 1 2 I 1 1 1 2 2 3 3 4 5 7 j S Y /T6 6 3 8 - - 2 0 1 2 刖置 本标准按照G B /T11 2 】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 Y /T 6 6 3 82 0 0 5 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与S Y /T 6 6 3 82 0 0 5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由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改为天然气输送管 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列出了增加的引用标准 见第2 章, 2 0 0 5 年版的第2 章 ; 增加了“术语与定义” 见第3 章 ; 将“总则”改为“一般规定”,内容调整完善 见第4 章,2 0 0 5 版第3 章 ; 增加了“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能耗分析”一章,对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能耗计算方法进 行了规定 见第5 章 ; 将“天然气长输管道”修改为“输气管道节能”,对输气管道节能技术进行了细化 见第6 章,2 0 0 5 版第4 章 ; 将“地下储气库”修改为“地下储气库节能”,分别对井口、采气系统、注气系统的节能技 术进行了规定 见第7 章,2 0 0 5 版第5 章 ; 将“原动机的选择”改为“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设备”,分别对压缩机的选择、原动机的 选择和其他设备选择技术进行了规定 见第8 章,2 0 0 5 版第6 章 ; 修改了“辅助和公用系统”,分别对供电、供水、建筑、供热、采暖通风系统的节能技术进 行了规定 见第9 章,2 0 0 5 版第7 章 ; 修改了“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见附录A ,2 0 0 5 年版的附录A ; 增加了“能量消耗的折算方法” 见附录B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凡彬、周学深、王峰、王凤田、张郁文、王东军、刘科慧、王振胜、王铁 军、张志勇、齐德珍。 本标准代替了s Y /T6 6 3 82 0 0 5 。 Ⅱ 1 范围 S Y /T6 6 3 8 - - 2 0 1 2 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气输送管道 以下简称“输气管道” 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的节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 B /T2 5 8 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 B /T4 2 7 2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 B /T1 1 0 6 2 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 B /T1 4 5 4 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 B1 7 1 6 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 B1 8 6 1 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 B1 9 7 6 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 B2 0 0 5 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 B /T2 0 9 0 1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 B /T2 3 3 3 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 B2 4 5 0 0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 B5 0 0 1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 B5 0 2 5 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D L /T9 8 5配电变压器能效经济技术评价导则 T S GG 0 0 0 2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 B /T2 5 8 9 和G B5 0 2 5 1 界定的以及下殂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 出了G B /T2 5 8 9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 .1 天然气输送管道工程n a t u r a lg a s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p i p e l i n ep r o j e c t 用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工程。一般包括输气管道、输气站、管道穿 跨 越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 内容。 3 .2 地下储气库工程u n d e r g r o u n dg a ss t o r a g ep r o j e c t 利用封闭的地质构造储存天然气的工程。 S Y /T6 6 3 8 - - 2 0 1 2 3 .3 综合能耗t o t a lp r o d u c t i o n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 川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 总和。 对丁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系统 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E G B /T2 5 8 92 0 0 8 ,定义35 ] 3 .4 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牛产系统的综合能 输气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o fu n i tg a sp i p e l i n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t u r n o v e rv o l u m e 管道输气生产的综合能耗与输气周转量的比值。 3 .5 输气单位周转量电耗e l e c t r i c i t yc o n s u m p t i o no fu n i tg a sp i p e l i n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t u r n o v e rv o l u m e 管道输气生产的电消耗量与输气周转量的比值。 3 .6 输气单位周转量气耗e l e c t r i c i t yc o n s u m p t i o no fu n i tg a sp i p e l i n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t u r n o v e rv o l u m e 管道输气生产的天然气消耗量与输气周转量的比值。 3 .7 漏损l e a k i n gl o s s 在输送过程巾冈放空、泄漏等造成的天然气损失。 4 一般规定 4 .1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节能技术应符合G B /T2 3 3 3 1 的规定。 4 .2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应包括节能专篇 章 ,并在相荚专 业的设计章节巾落实。 4 .3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中,应做好能源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能量消耗。 4 .4 应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不得使雨国裘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 4 .5 各种耗能生产装置或系统,均应按照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力求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水平。 4 .6 各站场进、出物料及油、气、水、电应设鬟计量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G B17 16 7 和G B /T2 0 9 0 1 的规定。 4 .7 应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4 .8 应通过优化整体设计,降低输气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 4 .9 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宜对衾热伺牧利用。 4 .1 0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对未做规定的部分尚应符合国家 和行、l k 的规定。 5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能耗分析 5 .1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各站场能耗的计算应符合G B /T2 5 8 9 的规定,计算方法见附录A 。 5 .2 能耗分析应包括整个工程的综合能耗、输气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输气单位周转量电耗、输气 单位周转量气耗等。 5 .3 在町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应提供推荐方案中各站场的能耗指标,见附录A 。 2 5 .4 各种丁质的能耗折算方法参见附录B 。 6 输气管道节能 6 .1输气管道线路应进行优化比选,在经济上合理,且满足G B5 0 2 5 1 的要求。 6 .2 输气管道的站场设置应符合线路走向和输气工艺设计的要求,分输站的设置应考虑耗能的影响, 宜尽量设在管道压力较低处。站场选址宜靠近公用设施完善地区,充分合理利用当地公用设施。 6 .3 应充分发挥输气管道末端的调峰能力。 6 .4 输气工艺设计应充分利用管输气体压力能。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根据管道管径、长度和输气 要求,合理选择压气站的站压比和站惩距。 6 .5 根据天然气输送计划,应利用工艺仿真软撩一对不同输量下输气管道沿线压气站的运行方式进 行优化,确定适宜的压缩机运行方案,降低总体遥褥巷E 耗,。 6 .6 输气工艺设计,应防止输气管道内冈形成水合魏瘫蕺管遘的流通髓力而增加能耗。 6 .7 压气站应尽量减小系统总压降,总压降不宣犬罨孵霪蠹鼯壤。二虚综会环境条件、压气站系统配置 等因素合理确定气体H { 站温度,压缩机后冷器宜采屡窒冷瓣鬻。 6 .8 各站场调压系统的设计应经济合理,应对加热与防冻方式进行优化,降低运行能耗。 6 .9 应提高输气工艺自控水平,选用结构密封性能好的设备、阀门及管道附什.避免管输气体的 漏损。 6 .1 0 当多条输气管道并网运行且相互之间设有联通线时,应合理确定联通线中气体的输送方向,做 到经济供气。 6 .1 1 输气管道宜采用有减阻效果的内涂层。 6 .1 2 输气管道应设置密闭清管设施。 6 .1 3 各站场管线的绝热设计应符合G B /T4 2 7 2 豹规定≯ 7 地下储气库节能 7 .1 _ 1 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地下储气库调峰半径。 7 .1 .2 应根据地下储气库注采气期调峰要求,进行工艺计算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联络线 规格。 7 .1 .3 应合理确定输气管道运行方式和地下储气库调峰运行参数,降低整个输配气系统的综合能耗。 7 .1 .4 应结合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构造特点帮地藤建摩方案,鹈撵经褥合理的地下储气库T 作』E 力区 间,降低地面注采系统运行能耗。 7 .1 .5 应合理确定集注站与井场阐距,器可能减少集输过程中豹能最损失。 7 .1 .6 集群建设的地下储气库,各储气库之间宜设置注采联通线,提高注气胍缩机及库容利用率。 7 .1 .7 应提高输气工艺自控水平,选用结构密封性能好的设备、阀门及管道附件。避免管输气体的 漏损。 7 .2 井口 7 .2 .1 人量。 7 .2 .2 方式, 采气井口需注水合物抑制剂时,应根据井口温度、压力变化,合理选择抑制剂注入方式及注 为保证开井初期井口温度,采气井口设加热炉时,宜多口井共用一台加热炉,采用顺序开井 降低加热炉设计负荷。 3 S Y /T6 6 3 8 - - 2 0 1 2 7 .3 采气系统 7 .3 .1 地下储气库采出气处理系统以控制外输干气水、烃露点为目的,在满足G B5 0 2 5 1 中外输干 气水、烃露点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能量利用合理、能耗低、工艺简单的先进处理工艺。宜采用同时 脱水、脱烃工艺,水合物抑制剂宜回收再利用。 7 .3 .2 应充分利用地下储气库地层压力能,通过工艺计算和技术经济对比,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确 定最佳的采出气处理运行参数。 7 .3 .3 应合理优化站场设备平面布局及管道走向,减少压力损失。 7 .3 .4 当采出气处理装置需设置外加辅助制冷工艺时,制冷剂循环应采用节能流程。 7 .3 .5 当采出气处理装置采用低温法进行露点控制时,宜设置天然气预冷设施,以降低下游装置的 制冷负荷。同时应设置换热流程,对低温气体的冷量回收利用。预冷设施宜采用空冷器并设变频。 7 .3 .6 当采出气处理装置采用甘醇法控制水露点时,应采取如下节能措施 a 优化甘醇再生浓度。 b 设置富液闪蒸罐,闪蒸气满足燃料气要求时,宜作为燃料气使用。 7 .3 .7 采出气处理装置中分离出的烃液应回收利用。烃液回收宜依托油气田已建处理站。 7 .3 .8 井场至集注站采气集输管线应采用密闭清管流程。 7 .4 注气系统 7 .4 .1 应结合输气管网,优化注气系统工艺流程和注气压缩机人口压力。 7 .4 .2 当具备管压注气条件时,应优先采用管压注气。 7 .4 .3 应选择经济合理的注气压缩机驱动方式和原动机。 7 .4 .4 注气压缩机冷却方式宣采用空冷。空冷器应合理布置,避免形成热风循环。 7 .4 .5 应根据地下储气库储层吸气能力变化,合理调节注气压缩机运行方式和注气井,使注气压缩 机排量与地层吸气能力相匹配。 7 .4 .6 注气压缩机出口宜设置高效过滤装置。 7 .4 .7 当不同储层注气压力差大于30 M P a 时,应采用分压注气。注气管线应采用经济流速。 7 .4 .8 应综合环境条件、集注站系统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气体出站温度。 8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设备 8 .1 压缩机的选择 8 .1 .1 应根据压气站输气量、站压比等参数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输气管道压缩机的选型和台 数,一般宜选用离心式压缩机,宜多台并联运行。应保证在输量的波动范围内,压气站和压缩机的匹 配能使压缩机在高效区内运行。当输量变化较大时,可考虑采用更换机芯方式使机组在高效区内 运行。 8 .1 .2 地下储气库注气压缩机的设计选型和台数,应适应不同注气阶段地层压力、地层吸气能力的 变化,应保证在整个注气压力区间内高效运行。宜选用往复式压缩机,宜多台并联运行。 8 .2 原动机的选择 8 .2 .1 压缩机原动机的选型,应结合当地能源供给情况及环境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离 心式压缩机宜采用燃气轮机或高效电动机驱动,往复式压缩机宜采用燃气发动机或高效电动机驱动。 8 .2 .2 原动机功率应与压缩机匹配,且应采用适当的调速方式或其他措施,以适应气量的变化。 8 - 2 .3 选用的电动机应符合G B1 8 6 1 3 的规定,在配电电压允许情况下,容量在2 0 0 k W 以上宜优先 4 S Y /T6 6 3 8 - - 2 0 1 2 采用1 0 k V 电动机。 8 .2 .4 应选用操作灵活、大修方便、效率高的燃气轮机。 8 2 5 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发动机为原动机时,应采用直接驱动方式。当原动机和压缩机转速不同 时,调速用的变速齿轮箱传动效率应大于9 8 %。 8 .2 .6 当采用燃气轮机时,余热宜回收利用。 8 .3 其他设备 8 .3 .1 压缩机入口应设置高效过滤分离器。 8 .3 .2 地下储气库采出气处理装置中换热 冷 设备宜采用纯逆流高效换热器。 8 .3 .3 地下储气库低温分离器出口宜设置高效聚结分离器。 9 辅助和公用系统 9 .1 供配电 9 1 l 供配电系统设计中采用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且效率高、能耗低、技术性能先进。 9 .1 .2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9 .1 .3 新建站供电电压为1 1 0 k V 或3 5 k V 时,一级配电电压宜为l O k V 。 9 1 4 变 配 电所的位置应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线路供电半径,减少配电线路的线损。 9 1 .5 变压器容量和台数在满足供电的前提下,应考虑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储气库应考虑注气期和 采气期负荷变化对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影响。 9 1 6 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应符合G B2 0 0 5 2 的规定。在扩建和改建工程设计中,若 变压器负荷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偏大或偏小时,变压器的更换应符合D L /T9 8 5 的规定。 9 .1 .7 变 配 电所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达到 a 3 5 k V 及以上变电所在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 .9 5 。 b 1 0 k V 变电所,当变压器容量在1 0 0 k V A 及以上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 .9 5 。 c 其他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 .9 0 。 9 .1 .8 场站的照明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场站主要生产区应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 b 大面积使用气体放电灯的场所,应安装补偿电容器。 c 户外照明及路灯应采用光电或时钟集中控制。 9 1 9 压缩机采用变频调速驱动系统机时,供配电系统对公用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应符合G B /T 1 4 5 4 9 的规定。 9 .2 供水 9 .2 .1 确定。 9 .2 .2 9 .2 .3 9 .2 .4 水源应根据供水规模、用水点分布情况,结合工程所在地水资源情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 应选用先进实用的水处理工艺,减少工艺过程中提压次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供、排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产、生活污水宜回收利用。 9 .3 供热 9 .3 .1 应根据站场用热负荷分布、热负荷温位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供热方式。 9 .3 .2 加热炉燃烧器应采用高效燃烧器,宜设比例调节装置。 S Y /T6 6 3 8 - - 2 0 1 2 9 .3 .3 加热炉运行负荷不宜低于额定负荷的7 I %。 9 .3 .4 加热炉热效率及排烟温度应满足G B2 4 5 0 0 及T S GG 0 0 0 2 的要求。 9 .4 建筑 9 .4 .1 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并有利于自然通风。 9 .4 .2 居住建筑或办公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9 .4 .3 应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采用隔热、保温性能好的建筑维护结构。 9 .4 .4 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宜过大,且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 9 .4 .5 应采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 9 .5 采暖与通风 9 .5 .1 采暖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及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 .5 .2 散热器的组装片数应符合G B5 0 0 1 9 的要求。 9 .5 .3 风机的选型应符合G B1 9 7 6 1 的要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S Y /T6 6 3 8 - - 2 0 1 2 A .1 输气管道和地下储气库的能耗是计算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燃料的能量和蒸汽、电力、耗能 T 质 各种水、压缩宅气等 消耗能量的总和。 A .2 汁箅综合能耗时,各种能潦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规定的统一单位,为吨标准煤 t e e 。 A .3 装置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均应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为标准煤量。收到基低位 发热量等于2 92 7 1 M J 的燃料,称为1 千克标准煤。在统计计算中可采用千克标准煤 k g c e 、吨标 准煤 t c e 等作单位。 A .4 综合能耗的计算公式见公式 A .1 E 。 E f E 。 E 。 E 。 懿4 - E l E l I ⋯⋯⋯⋯⋯⋯⋯ A1 式q J E 。综合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J /d ; E f 燃料气能耗,单位为兆焦每1 3 M J /d ; E 。蒸汽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J /d ; E ,电力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J /d ; E 。各种水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J /d ; £..压缩空气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J /d ; E 。其他耗能T 质能耗,单位为兆焦每日 M _ J /d } E 、与界外交换的有效热量,单位为兆焦每习 M - J /d 。 A .4 .1 燃料气能耗的计算公式凰公式 A 。2 日;V f Q f ⋯⋯⋯‘- ⋯⋯⋯⋯⋯⋯‘⋯⋯’’ A2 式中 V 燃料气消耗量,单位夯立方米每日 m 3 /d ; Q ,燃料气收到基低位发热薰,单位为龌焦每立方米 M J /m ’ ;按G H /T1 1 0 6 2 的规定计算。 A .4 .2 蒸汽、电力、耗能工质能耗的计算公式见公式 A3 蕉公式 A7 E 。篁∑强A ,。 ⋯⋯⋯⋯⋯⋯⋯⋯ A3 “州_ a 。 j 曩嚣。一G 。A 。 ⋯⋯⋯⋯⋯⋯⋯⋯- - - ⋯⋯ A4 E 。一∑ G 。,A 。, ⋯⋯⋯⋯⋯⋯⋯ A5 E 。一∑ G 。A 。 E 。一∑ G ∥A 。, 式中 G 。,第i 种蒸汽消耗量,单位为吨每日 t /d A6 A7 S Y /T6 6 3 8 - - 2 0 1 2 A 。。第i 种蒸汽的能量换算指标,单位为兆焦每吨 M J /t ; G 。电力消耗量,单位为千瓦时每日 k W h /d ; A 。电力的能量换算指标,单位为兆焦每千瓦时[ M J / k W h ] ; G 。,第i 种水消耗量,单位为吨每日 t /d ; A 。;第i 种水的能量换算指标,单位为兆焦每吨 M J /t ; G 。,第i 种压缩空气消耗量,单位为立方米每日 m 3 /d ; A 。.第i 种压缩空气的能量换算指标,单位为兆焦每立方米 M J /m , ; G 。。第i 种其他耗能工质消耗量,单位为吨每日 t /d 或立方米每日 m 3 /d ; A ,。第i 种其他耗能工质的能量折算指标,单位为兆焦每吨 h 叮/t 或兆焦每立方米 M l /矗 。 A .4 .3 对外供出的燃料气、蒸汽、凝结水的数量计为负值。 A .4 .4 站外交换的有效热量 E 、 ,供热计为负值,受热计为正值。 A .4 .5 开工、停工、事故、消防、临时吹扫时的能耗,不予统计。 A .5 周转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 A8 Q 一∑ G 。L 。 式中 Q 周转量,单位为万立方米千米每E l 1 0 4 I T l 3 k m /d ; n 站场个数; G 。。站场i 的外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每日 1 0 4 m 3 /d ; L “.。,站场i 到站场i 1 的管输里程,单位为千米 k m ; Gr 。站场i 的分输量,单位为万立方米每日 1 0 4 m 3 /d ; L “站场i 的分输里程,单位为千米 k m 。 A .6 计算输气管道和沿线站场 包括地下储气库 的输气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见公式 计算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综合能耗见公式 A .1 0 F M P s2 苦 ⋯⋯⋯⋯⋯⋯ F ‰2 昔 ⋯⋯⋯⋯⋯⋯‘ A8 A9 ,单独 A9 A1 0 式中 M ,。输气管道输气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千米[ M J / 1 0 4 I T l 3 k m ] ; M 。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 M J / 1 0 4 m 3 ] ; q 地下储气库单位输储气量,单位为万立方米每日 1 0 4 m 3 /d 。 A .7 计算输气管道和沿线站场 包括地下储气库 的输气单位周转量气耗见公式 A .1 1 ,单独计 算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气耗见公式 A .1 2 M 沪苦 ⋯⋯⋯⋯⋯⋯⋯⋯ A1 1 M k 兰 ⋯⋯⋯⋯⋯⋯⋯..⋯⋯⋯⋯⋯. A1 2 q 式中 M r 。输气管道输气单位周转量气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千米[ M J / 1 0 4 m 3 k m ] ; M r 。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气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 M J / 1 0 4 m 3 ] 。 A .8 计算输气管道和沿线站场 包括地下储气库 的输气单位周转量电耗见公式 A1 3 ,单独计 8 算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电耗见公式 A .1 4 幄, 舌 M 。垦 q S Y /T6 6 3 8 - - 2 0 1 2 式中 M 。。输气管道输气单位周转量电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千米I - M J / 1 0 4 m 3 k m ] M 。。地下储气库输储气单位电耗,单位为兆焦每万立方米[ M J / 1 0 4 m ’ ] 。 A .9 站场能耗计算结果按表A1 的格式填写。 表A .1 各站场能耗数据衰 年耗电量年燃料气耗量 标况年净化空气耗量 标况 站场名称 1 【 4 k W - h1 0 4 m 31 0 4 m 3 分输站 x 压气站 x 集注站 合计 注表中项目内容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减。 A .1 0 综合能耗及输气单位周转量能耗计算结果按表A .2 的格式填写。 衰A .2 综合能耗及输气单位周转■能耗计算表 年消耗量 能量换算指标 年消耗量 序号项目名称 单位数量单位换算值单位 1 燃料气 1 0 ‘m 3 M J /m 31 0 ‘M J 2 电力 1 0 4 k W h M J / k W h 1 0 4 M J 3 净化空气 1 0 4 m 3 M , I /n f1 0 4 M J 4 丙烷 5 1 0 4M J 或 6 综合能耗 标准煤 输气单位周转量M J / 1 0 4 m 3 - k m 7 综合能耗或M J / 1 0 4 I n 3 M J / 1 0 4 m 3 k m 8 输气单位周转量电耗 或M J / 1 0 4 m 3 M J / 1 0 4 m 3 k m 9 输气单位周转量气耗 或M J / 1 0 4 m 3 注1 表中项目内容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增减。 r 注2 燃料气的能量换算指标取决于燃料气组分,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计算确定。 3 4 A A S Y /T6 6 3 8 - - 2 0 1 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能量消耗的折算方法 蒸汽、电力和各类耗能工质的能量折算指标参见表B ,1 ,并折算成以千克标准煤 k g c e 为统一 单位的综合能耗量。 表B .1 能量折算指标 序号类别能量换算指标折算标准煤系数备注 1电力1 02 5 M J / k W h o3 5 k g e e / k W h 2新水71 2 M J /t02 4 k g c e /t 3循环水41 9 M J /t01 4 k g c e /t 4 软化水 1 04 7 M J /t03 6 k g c e /t 用于湿式空气冷却器 5除盐水9 63 M J /t32 9 k g c e /T 用于锅炉或蒸汽发生器 6除氧水3 8 51 9 M J /t1 3 1 4 k g c e /t 用于蒸汽发生器 7 凝汽式蒸汽轮机凝结水 1 5 28 M 【J /t52 1 k g c e /t 指回收有效热 8 加热设备凝结水3 2 0 。3 M J /t 1 09 3 k g c e /t 指回收有效热 9 锅炉供35 M P a 级过热蒸汽3 6 8 4 M J /t1 2 6 k g c e /t 1 【 锅炉供1O M P a 级过热蒸汽 3 1 8 2 M J /t 1 0 9 k g c e /t 1 103 M P a ~O 6 M P a 级过热蒸汽 2 7 6 0 M J /t9 4 k g c e /t 】2背压式汽轮机排出lO M P a 级过热蒸汽 3 j 8 M J /t1 0 9 k g c e /t 1 3 背压式汽轮机排出03 M P a 级过热蒸汽2 9 7 0 M J /t1 0 1 k g c e /t 1 4净化压缩空气15 9 M J /m 300 5 k g c e /m 3 此系无热再生的指标 1 5 非净化压缩空气11 7 M [ J /m 3o0 4 k g c e /m 3 1 6 氮气62 8 M J /i l l ’ 】2 l k g c e /m ’ 1 0 中华人民共和国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 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 Y /T6 6 3 8 2 f 12 * 石油工业出版杜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 8 8 1 l 1 2 3 0 毫米1 6 开本1 印张2 6 千字印11 5 I l l l 2 0 1 3 年3 月北京第1 版2 0 1 3 年3 月北京第1 次印刷 书号15 5 0 2 1 6 8 9 9 定价1 2i I l 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NHoNI∞n喝∞一\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