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 E C S;2 9 52 0 1 1 中国工程建 设 协 会 标准 建( 构 ) 筑物托换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undelpinning for buildings andstructur ,,s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工程 建 设协会标 准 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nderpinning for buildings andstructures C E C S 2 9 52 0 1 1 主编单位 批准单位 施行日期 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1 1 年 9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 0 1 1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建( 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 C E C S 2 9 52 0 1 1 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主编 ( 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木择地北里 甲 n号 国宏大厦C座4层) (邮政编码1 0 0 0 3 8电话6 3 9 0 6 4 3 36 3 9 0 6 3 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 司印刷 85 0 X 11 6 8毫米1/3 23.5印张86千字 2 0 1 1年7月第1版2 0 1 1年7月第1次印刷 印数1 一 5 1 0 0册 统 一 书号1 5 80 1 7 7 , 6 0 4 定价3 5.0 0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80号 关于发布建(构)筑物托换 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 2 0 0 9年工程建设 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 一 批) >的通知) (建标协字「2 0 0 9〕5 5 号)的要求,由广东金辉华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编 制的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经本协会地 基基础专业委员会 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C E C S 2 9 52 0 1 1 ,自2 0 1 1年9月 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O 一一 年五月二十日 ,毛名. . 口几~ 月 U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 2 0 0 9年工程建设 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 一 批) >的通知(建标协字[2。 。 9〕5 5 号)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7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 规定、桥梁托换技术、城市隧道穿越托换技术、建筑物托换技术、托 换工程监 测等。 根据原 国家计委「1 9 86〕1 6 4 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质量检测等单位及工程技术人 员采 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 基 基 础专业委员会 C E C S/T C 2 7 )归口管理,并由北京交通大学负责解 释(地址北京 市西直 门外北 京交通大学隧道与岩土工程 研究所 ,邮政编码 1 0 0 0 4 4)。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 和资 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 编 单 位广东金辉华集 团有 限公 司 北京交通大学 参编 单 位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 司 山东建筑大学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五 邑大学 主要起 草人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同济大学 黑龙江省四维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美国物理声学公司北京代表处 j匕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业清崔江余李甫 (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祯卢文权叶观宝 李安起 何新东杨桂芹周 利张鑫 董卫平蓝戊己楼永林费慧慧 刘金砺贺长俊周锡全钟 亮 苗启松惠云玲王存贵钟铁毅 吴如军 景建国 主要 审查 人朱金锉 李今保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桥梁托换技术 4.1 一 般规定 4.2 桥梁托换设计 ⋯⋯ 4.3 梁桥托换施工 ⋯ ⋯ 4.4 拱桥托换 4.5 质量控制 5 城市隧道穿越托换技术 5.1 一 般规定 5.2 托换工程前的准备工作 5.3 穿越区建筑物托换 ⋯⋯ ” ⋯⋯ 5.4 影响区建筑物托换 , ⋯⋯ 5.5 质量控制 6 建筑物托换技术 6.1 一 般规定 6.2建筑物结构改造托换 ⋯ ⋯ 6.3 灾损建筑物托换 ⋯⋯ 6.4 质量控制 7 托换工程监测 7.1 一 般规定 7.2 桥梁托换工程监测 ⋯⋯ 7.3 城市隧道穿越托换工程监测 1 2 4 6 6 6 9 1 3 1 3 1 5 1 5 1 5 1 7 2 1 2 2 2 3 2 3 2 4 3 0 3 3 3 5 3 5 3 5 3 6 1 7.4 建筑物托换工程监测 ⋯⋯ ( 3 7 7.5 托换工程裂缝动态监测 , ⋯ ⋯ ( 3 7 附录A托换工程中千斤顶的选用 ⋯ ⋯ ( 3 9 附录B城市隧道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级 ⋯⋯ ( 4 7 附录C城市隧道周边设施监测控制标准 ⋯ ⋯ 〔 5 0 本规程用 词说明 , , , , , ⋯ ⋯ ( 5 3 引用标准名录 , ⋯ ⋯ ( 5 4 附条文说明 ⋯⋯ ( 5 5 C olltellts 1 G eneralprovisions 2T erms 3 B asicrequirement 4 U nderpinningtechnologyforbridge ⋯⋯ 4.1G eneral requirement 4.2 D esign ofbridge underpinning 二” ” ” ” ““““. “““ 4.3C onstructionofbridge underpinning 4.4A rch bridgeunderpinning 4.5 Q uality control 5 U nderpinningtechnologyf rurbantunnel traverslng 5.1G eneral requirement 5.2T he worksbefore underpinningengineering ”⋯ 5.3 U nderpinning ofbuildingsa tunderground trsversing area 5.4 U nderpinning ofbuildingsatimpactarea “““““ 5.5 Q uality control 6 U nderpinningtechnologyforbuildings 二 ⋯ 6.1G eneral requirement 6.2 U nderpinning ofbuildingstructurerenovation ““ 6.3 U nderpinning ofdamaged buildings ,⋯ 6.4 Q uality control 7 D ynamicmonitoringofunderpinningprocess 7.1G eneral requirement 1 . 2 4 6 6 6 9 1 3 1 3 1 5 1 5 1 5 1 7 2 1. 2 2 2 3 2 3 2 4 3 0 3 3 3 5 3 5 3 7.2 D ynamicmonitoring ofbridge underpinning “” ’ . “““. “““““ 7.3 D ynamicmonitoring of urbantunnel underpinning 7.4 D ynamicmonitoring ofbuilding underpinning 7.5 D ynamicmonitoring of crackinunderpinning process A ppendix AS electionofJ ackofunderpinning eflglneering A ppendix BS elfriskandsurroundingarearisk classificationof urbantunnel englneerlng “““““““““““““““““““““““““““““ A ppendix CC ontrolstandardfor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urbantunnel E xplanation ofwordingin this specification 一 L istofquotedstandards A ddition E xplanationofprovisions 3 5 3 6 3 7 3 7 3 9 4 7 5 0 5 3 5 4 5 5 4 1 总则 1.0.1 为在桥梁、城市隧道、建筑物等托换工程的设计、施工 、质 量控制、监测与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 可靠、经济适 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 于桥梁、城市隧道、建筑物等托换工程 的设计、 施工、质量控制、监测与验收。 1.0.3 桥梁、城市隧道、建筑物等托换工程,应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节约资源,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4 桥梁、城市隧道、建筑物等托换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控 制、监测与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 2.1.1 托换技术underpinningtechnology 通过加固或增设构件等措施改变原结构传力途径或增强原结 构承载力的改造加固技术。 2.1.2 托换体系underpinningS ystem 在托换工程中采用新增构件包括梁、板、柱和桩等与原受力构 件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 2.1.3 主动托换active underpinning 在原基 础 和结构托换之前,通 过 千斤顶对新增基 础 和构件预 加荷载,消除托换体系的部分变形,分级分步实施荷载转移,使托 换后桩和结构的变形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2.1.4 被动托换passiveunderpinning 在原基础 和结构托换之前,对新增基 础 和构件的托换体系不 预加荷载,当原基础拆除后,通过被托换构件微小变形使新增基础 和构件的托换体系发挥作用,达 到托换目的。 2.1.5 基础托换foundation underpinning 对既有建(构)筑物基础进行加固或重新设置基础所采取的托 换技术措施。 2.1.6 桩式托换type ofpile underpinning 通过采用桩基础,对原有基础进行托换的技术。 2.1.7 桩梁式托换 type ofpileand beam underpinning 通过采用桩 和梁组合,对原有基础进行托换的技术 。 2.1.8 桩筏式托换 type ofpileand raft underpinning 通过采用桩和筏板基础,对原有基础进行托换的技术。 2.1.9 桩箱式托换type ofpileand box underpinning 2 通过采用桩和箱基础,对原有基础进行托换的技术。 2.1.1 0 抽墙法 pumping wall 通过增加托换梁、托换析架、墙梁及端柱等托换结构拆除承重 墙体的托换方法。 2.1.1 1 抽柱法pumpingcolumn 通过增加托换梁、托换彬架及端柱等托换结构拆除承重 柱 的 托换方法。 2.1.1 2 抽梁法pumping beam 通过加固周围梁、柱拆除梁、板的托换方法。 2.1.1 3 浸蚀etching 建筑物地基基础、墙、柱等遭遇洪水、化工污水、油污或盐碱水 浸泡腐蚀,导致强度降低。 2.1.1 4 声发射动态 监测dynamicprocessmonitoring O f aC 0 llstlCernI S S I O n 利用结构裂纹扩展或断裂导致材料内部瞬 态 塑性变形产生声 发射的原理对裂纹的活动与发展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过程 。 3 基本 规 定 3.0.1 建(构)筑物托换包括因增高、改扩建、移位,地 下隧道穿 越、桥梁等施工,地基过量沉陷及各种灾损处理等所采用的技术措 施。 3.0.2 建(构)筑物托换设计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并对原有地基补充勘察,对结构进行必要 的检测 。 3.0.3 建(构)筑物托换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与监测,应由具有 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3.0.4 建(构)筑物托换工程 设计应以既有建(构)筑物的鉴定结 论为依据,充分利用 既有建(构)筑物的承载力,并应制定既有结构 应变超前和托换结构应力滞后 的消减措施 。 3.0.5 临时托换结构设计时,荷载取值应根据施工期间的实际荷 载确定。 3.0.6 建(构)筑物的托换工程设计,应按相关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满足建(构)筑物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要求。 3.0.7 建(构)筑物托换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应根据上部结构、 基础 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应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必要时 应进行专门的论证。 3.0.8 建(构)筑物托换前,应查 明施工场地的架空 电缆、地下天 然洞穴、防空洞、管道、电缆沟和化粪池等。 3.0.9 建(构)筑物托换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 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与安全有关产品,应按相关标 准进行复验。 3.0.1 0 托换工程的验收分为分部分项工程验 收和工程整体验 收。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3.0.n 建(构)筑物托换施工各工序应按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 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0.1 2 托换工程施工全过程,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要 求进行施工监测 。必要时,应进行第三方监测。 3.0.1 3 托换工程采用移位技术时的设备,可由液压泵站(动力 源)、千斤顶(执行机构)、支撑和连接部件、液压控制和移位监测系 统等组成。千斤顶应结合工程情况,按附录A合理选用。 4 桥梁托换技术 4.1 一 般 规 定 4.1.1 桥梁 托换技术根据桥型,可分为梁桥托换、拱桥托换和悬 吊桥托换。 4.1.2 桥梁托换前,应对桥梁进行检测鉴定,并对其使用功能、桥 梁形式、荷载等级、地基 基 础 、上部和下部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分 析,作为编制托换方案的依据。 4.1.3 托换设计应根据工程条件、托换目的、技术标准等要求选 择桥梁托换方案。选用 的托换方案应具有可靠性 、实用性和经济 。险 。 4.1.4 桥梁托换时,应对托换体系的承载力要求、整体稳定性进 行验算,并应满足本规程及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 协 4.2 桥梁托换设计 4.2.1 桥梁托换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桥梁检测报告、水文资料、使用要求及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2 托换设计可分为永久性托换设计和临时性托换设计,荷载 选 取 时,前者采用设计值,后者采用标准值。 3 托换工程导致永久荷载变化时,应对主要受力构件、地基 与基础进行验算。 4 原结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托换设计应与加固设计同时 进行。 4.2.2 临 时性托换节点设计时,对 于桩、柱 上传递竖向荷载 的抱 柱梁结构,当不植筋时,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竖向承载力可按式 6 4,2.2 )式估算,同时应满足构造要求。 yP成0.16fcA。(4.2.2 式中综合系数,取值 1.0一1.3; P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竖向承载力(kN; fc梁、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k P a ,可取较低值; A c新旧混凝 土交接面 的有效面积( mZ) 。 4.2.3 永久性托换节点设计时,对于桩、柱传递竖向荷载的抱柱 梁结构,当有植筋时,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竖向承载力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yP成 0.16 - fcA 。+0.5 6九A,4 .2.3 一 1 fsA镇 0.O 7 fcA 。 ( 4 .2.3 一 2 式中fs结合面配置 的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 ,结合面上同 一 截面植筋总截面面积。 4,2.4 在应用公式(4 .2.2 )和公式(4.2.3 一 1 )、(4.2.3 一 2 )时,应满 足以下使用条件 1 对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的表面应凿成凹凸差不小 于6 mm的粗糙面。 2 抱柱梁的高宽比应符合混凝土梁的构造要求。 3 被抱柱梁 包 围 的原结构,其平面 径向尺寸宜小于 1.sln 。 若超过 1.sm时,应进行特殊设计。 4.2.5 托换设计应 对全桥进行整体承载力及特殊构件的强度和 稳定性验算,地基 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应满足桥梁托换后 整体结构 的使用要求。新增桥墩的变形不应超过原桥墩的最终沉降量并应 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 T G/TJ 2 2 、铁路桥 涵设计基本规范 T B 100 0 2 .1和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 规范 C E C S 2 2 5等的要求。 4.2.6 桥梁托换设计中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等参数可 通过检测鉴定确定,或根据原桥梁设计采用 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进行调整,调整系数可按既有建筑地 基 基 础加固技术规范J G J 7 1 2 3或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 改造技术规范 C E C S 2 2 5中的有关 规定确定。 4.2.7 桩基托换设计应根据托换工程基底附加应力分布情况合 理布置托换桩点,桩位宜采用对称方式布桩,减少偏心。当无法对 称布桩时,可采用加深基础法、加长桩基法等进行基础托换。 4.2.8 托换采用的支架、支撑等构件应根据不同工况,验算其强 度、刚度及稳定性。 4.2.9 基 础托换可采用增大基础底面积 、增加基桩、增设支撑梁 等方法进行。 4.2.1 0 增大基 础托换应按 两阶段受力设计,基底面积应根据地 基承载力验算确定。增大基 础时,应将原基础存在的缺陷清理 至 密实部位,将结合面凿毛,按设计要求植筋,并与新增的钢筋骨架 连成整体。 4.2.1 1 增补桩基托换应按 两阶段受力设计,考虑新旧桩基支撑 条件和桩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增补桩基数量及群桩基础沉 降量计算应根据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4.2.1 2 增补桩基托换时,应考虑新增桩的类型和布置等对既有 基础的影响。 4.2.1 3 用支撑梁扩大承台时,钢筋混凝土支撑梁顶 面高程不宜 高于原承台顶 面高程。应增加承台厚度或在重力式承台两侧加设 钢筋混凝土侧墙。承台增大截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处理原 承台存在的缺陷。 2 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后,应冲洗干净,灌注混凝土前应保 持湿润清洁。 3 对原有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并应逐根分区分层进行焊 接。 4.2.1 4 拱桥托换设计时,应计算拱脚水平推力对结构的影响,拱 桥吊杆更换后 的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 于2.5。 4.2,1 5 拱桥、悬 吊桥设计计算应考虑结构损伤、材料劣化、新旧 材料的结合性能及材料性能差异因素的影响。结构材料、几何尺 寸等参数应通过实测确定。 4.2.1 6 拱桥增大主拱截面时,新增混凝土与原混凝土或砌体结 合面的抗剪能力应满足要求,应计人新增混凝土 收缩变形引起的 结构内力重分布。 4.3 梁桥 托换施工 4.3.1 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切断式托换 1 当梁体需要降低; 2 梁体顶升量较大; 3 梁体需要整体移位; 4 下部结构需要更换改造。 4.3.2 切断式托换可 采 用 上抱柱 梁 与 下 抱柱梁式「 图4.3.2 a]、下抱柱梁与盖梁式[图4.3.2b)〕、承台与盖梁式「图4.3.2 C)〕、抱柱梁与承台式〔图4.3.2 d ) 〕 等方法施工。 桩柱顶结构 ( 承 台盖梁等) 盖梁(承台) 桩(柱) 上抱柱梁 御 ( 顶一 臼 卫 一 ,下抱柱梁 下抱柱梁 a )上抱柱梁与下抱柱梁式伪)下抱柱梁与盖梁式 绝 争 办 工口L 斗 甲 心 桩柱顶结构 } 一 丫 - 承台 (承台盖梁等) 桩(柱) 上抱柱梁 ( 顶升高度) 侧高升顶瓜 止 c )承台与盖梁式 } d)抱柱梁与承台式 图4.3.2切断式托换类型 4.3.3 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采用非切断式托换 1 梁体顶升量较小; 2 需更换支座; 3 梁体纵横向坡度需调整; 4 沉降量需控制与调 整。 4.3.4 非切断式托换可采用直接顶升式「 图4.3.4 a)〕、牛腿式 〔图4 .3.4b)〕 与分配梁式〔 图4.3.4c)〕 等方法施工 。 改兀对画酬 上部梁体 梁板 千斤顶 盖梁(柱顶) 千斤顶 钢牛腿 桩(柱) 桩柱 a)直接顶升式 皿 } 伪) 牛腿式 梁板 广 . . . 1 分配梁 一 } c ) 分配梁式 千斤顶 临lr寸 支撑 顶升基础 图4.3.4非切断式托换类型 4.3.5 切断式施工可包括顶升基 础处理、抱柱梁制作、支撑系统 设 置、施力系统设 置、监 测 系统设 置、切断、顶升或降低 、结构连接 和临时结构拆除等工序。 4.3.6 非切断式施工可包括顶升基 础处理、支撑系统设置、施力 系统设置、监测系统设置、顶升、结构连接和临时结构拆除等工序。 4.3.7 切断式托换结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 承台、无盖梁结构可采用上、下抱柱梁式。 2 无 承台、有盖梁结构可采用盖梁 一 抱柱梁式。 3 有承 台、有盖梁结构 可采用盖梁 一 承 台式。 4 有承台、无 盖梁结构可采用抱柱梁 一 承台式。 5 当墩柱较高时,宜采用上 下抱柱梁式 、.盖梁 一 抱柱梁式、抱 柱梁 一 承台式。 4.3.8 桩基切断托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柱间无承台构造或仅有系梁 时,必须采用上 、下抱柱 梁式。 2 当桩、柱间有承台构造 且 经验算可 以作为传力构件时 ,可 将承台作为盖梁,采用盖梁 一 抱柱梁式。 1 1 4.3.9 切断托换时,墩 柱 (桩) 的切断位置按下列两个原则确定 1 墩柱的受力要求; 2 墩柱构造要求和施工作业条件要求。 4.3.1 0 切断部位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盖梁底部及 承台顶部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形成适 宜承载力的水平支撑面。 2 切断部位应根据墩台构造、施工作业等因素确定, 一 般应 避开弯矩 最大处。 3 墩台切断后,应设 置纵横向限位装置 。切断面上、下部位 产生相对位移不大于1 0 mm。 4.3.n 非切断式托换,其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直接顶升式托换应在墩台帽上用 千斤顶同步顶升主梁、置 换支座或加高垫石。 2 牛腿式托换应在墩台侧面安装钢制牛腿或钢筋混凝土牛 腿,在牛腿 上 置放千斤顶,同步顶升主梁、置换支座或加高垫石。 3 分配梁式托换应将墩台侧地 面临时处理作为支撑面基础, 在支撑面上 置放千斤顶,千斤顶上置放横向分配梁,同步顶升横向 分配梁、置换支座或加高垫石。 4 非切断式托换必须采用可靠措施保证千斤顶同步施力、同 步顶升。 4.3.1 2 对于连续梁桥的托换,宜将两个伸缩缝间的n n1 )跨 同步顶升。当无法实现 n跨同步顶升而 只能实现m 1成mn)跨 同步顶 升 时,顶 升量必须小 于该顶升点的允许挠度值。 4.3.1 3 对 于不中断行车进行托换时,同步顶升的m 1成m成n 跨应设置从零到最大顶升量 的递增递减曲线,减少行车对支撑系 统的冲击。 4.3.1 4 对 于连续梁桥和超静定异 形板实施 多跨多点同步托换 时,其顶升量计算应综合考虑各点的设计高程、竣工高程、当前高 程 和托换后 的高程,对各点不均匀沉降量 的数值进行调整 。 1 2 4.4 拱桥托 换 4.4.1 拱桥杆件托换时,应分析该杆件的受力状态,并采取必要 措施,确保托换前后其内力不变。 4。4.2 4。4.3 拱桥需移位托换时,应采取措施平衡拱脚水平推力 。 拱桥托换前应对拱圈及拱脚裂缝、钢管混凝土脱空和基础 不均匀沉降等进行处理‘ 4。4。4 1 当拱桥托换需拆除拱上建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拱上建筑拆除应严格按设计卸载程序进行,并遵循对称、 均衡原则。 2 构验算。 3 对跨径较大的拱桥,应做专门的卸载程序设计与相应的结 应监测1/ 4跨、拱顶及其他控制截面的挠度和拱圈横向位 移和结构开裂情况。 4 多孔拱桥上建筑不能同时对称拆除时,应监测相邻跨拱圈 和墩台的变位。 4.5 质 量控制 4.5.1 采用直接顶升式托换时, 一 个施工期周期内的地基沉降量 不应大于Z omm。 4.5.2 托换结构在整个 施工期间 的不 均匀沉降量不应大于原桥 的沉降设计值,并不大于 2 5 mm。 4.5.3 桥面构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同步顶升误 差应控制在士 smm 之内。 4.5.4 托换施工完成后,桥梁 的平面位置偏差应控制在士1 0 mm 之 内。 4.5.5 托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如出现下列情况 之 一 时,应 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1 梁桥铰缝出现裂损; 2 连续梁受拉区出现新的裂缝; 3 支座安装不实; 4 吊杆、系杆及拉索防护层破损。 5 城市隧道穿越托换技术 5.1 一 般 规定 5.1.1 城市隧道穿越托换技术可分为穿越区托换和影响区托换 。 5.1.2 城市隧道穿越托换工程设计、施工前应确定施工影响区的 范围,并宜对影响区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1.3 应根据城市隧道工程安全 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托换工程设 计、施工和质量控制。 5.1.4 托换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标准应满足原城市隧道风险评估 和相关专项设计提出的要求。 5.1.5 当城市隧道工程的施工对 既有建筑物产生影响时,应查明 既有建筑物的基 础型式、结构状态、建成年代和使用情况等,根据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预防 措施。 5.1.6 托换工程施工应进行施工方监测和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 测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5.1.7 托换结构可采用桩梁式、桩筏式及桩箱式等,竖向传力结 构除采用单桩或多桩 形 式 外,可 根据 场 地条件选 用 桩 排 式 、连墙 式、墩柱式、大型井柱或沉井等形式 。 5.1.8 当托换工程施工监 测数据大于监控控制值或工后降低了 原设计的标准,或建设方提出要求时,应进行工后评估。 5.2 托换工程前的准备工作 5.2.1 城市隧道托换工程前应准备下列工作 1 城市隧道工程 的自身风险及其环境风险评估,可按附录B 表E l、表珍 2确定。 1 5 2 城市 .隧道 工程与既有建(构)物相对位置、施工影响范围和 程度等的评估。影响程度分级 和范围可按附录B表B 一 3确定。 3 既有建(构)物重要性的评估,可按附录B表B 一 4确定。 4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估。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评估。 6 城市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估及相关专项设计给定的安全控 制指标的确定。 5.2.2 城市隧道 施工引起 地 面沉降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可按附录 B表B - -3确定。 对盾构隧道 施工引起 地 面沉降的影响范 围w(图 5.2.2,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并结合附录B 表B 一 3确定的结果取 大值。 卜 一丝 竺 州 多燕 5.2.2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影响范 围 w 一 2.5 1 ‘一R ( 最) “ Z 抓牙tan4 5 。 一 孚 /2 5.2.2 一 1 5.2.2 一 2 5.2.2 一 3 式中R盾构隧道外半径( m; 隧道中心埋深(m; 土体系数,取0.8 一 1.0; 甲 隧道埋深范围内土体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 “ ; 1 6 i 沉降槽宽度系数(可取隧道中心 至沉降曲线反弯点的 距离) m)。 5.2.3 托换工程施工前应核查原城市隧道风险评估的调查与结 构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补充调查与结构检测。 5.3 穿越 区建筑物托换 5.3.1 托换设计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托换工程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 托换工程前的风险识别(城市隧道施工影 响程度范 围、风 险等级)和安全评估结论。 3 城市隧道工程设计、风险专项设计的技术要求 。 4 托换工程前安全评估心专项设计提出的安全控制标准。 5.3.2 托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托换方案应根据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基础形式、施工空 间 大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 2 托换桩为摩擦桩时必须采用主动托换方式。 3经计算评估被托换建筑物变形大于规定变形控制值时,应 采用主动托换方式。 4 当隧道施工引起托换桩的下 沉时,应采用主动托换的方 式。 5 经计算评估被托换建筑物变形满足规定变形控制值时,可 采用被动托换方式。 6 对 一 级 既有建筑物、风 险等级为特级 和 一 级 的托换工程, 应采用主动托换的方式。 5.3.3 城市隧道穿越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方式可分为沿建筑物侧 向边缘穿越、沿建筑物纵向轴线中间穿越、与建筑物斜 向交叉穿 越。 5.3.4 当城市隧道沿建筑物侧向边缘穿越时,可采用下列托换方 法 l7 1 当城市隧道施工对建(构)筑物造成的影响比较轻微时,可 采用加强建筑物整体刚度、强度或采用隔断保护措施的方法。 2 当城市隧道施工对建筑物造成的影 响较大时,可采用在建 筑物影响区内进行地基与基础加 固处理,并增加隔断保护措施 。 3 当城市隧道施工仅对建(构)筑物地面造成影响时,可采用 在建筑物地 面影响区内预先进行地 面和地基与基础加固处理方 法。 5.3.5 当城市隧道沿建筑物纵向轴线中间穿越时可采用表5.3.5 的托换形式,并可采用下列托换方法 1 当城市隧道施工需切断建筑物下桩体穿越时,必须采用桩 梁式托换体系、桩筏式托换体系或者扩大承台增加新桩加固托换 体系。 2 当城市隧道施工在桩尖以下土层 (岩石)穿越时,视穿越对 桩的影响程度,可采用桩梁式托换体系或者扩大承台增加新桩加 固、基础灌浆、加强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强度等方法。 3 当城市隧道施工穿越建筑物边沿轴线,且建筑物边缘轴线 处不具备施工条件时,可采用 室内设 置桩支点做桩梁托换体系或 者桩梁加斜撑托换体系。 4 对于城市隧道施工穿越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等建筑物基础 的托换,视影响情况可采用桩梁式托换体系、桩筏式托换体系或者 扩大承台增加新桩加固托换体系。 表5.3.5托换结构形式 序号托换结构形式适用条件 l 桩梁式托换结构土质较好,上部结构较轻的一 般建(构)筑物 2 桩筏式托换结构 ( 包括带格构式的筏板) 土质较好,有地下箱筏结构的建筑物 3 扩大承台式托换结构采用多桩支承,扩大承台上托梁式或格构式筏板 连 ‘ 排桩式托换结构 为防流沙或桩 间塌土,保证作业空 间,上托梁式 或梁板式托换结构 续表5.3.5 序号托换结构形式适用条件 口 勺 连续墙式托换结构 地下水位较高,确保作业空间,上托梁式或梁板 式托换结构 丙 b 墩柱式托换结构 上部结构较重,需扩大基底支承面积,上托梁或 梁板式托换结构 叮 了 空心井柱式托换结构 上部结构较重,需扩大基底支承面积,上 托梁或 梁板式托换结构成孔后可在现场装配预制井壁 O U 沉井式托换结构 上部结构较重,需扩大基底 支 承 面积,上 托梁或 梁板式托换结构,现场边开挖边下沉井筒 ,适 用 于 复杂场地 5.3.6 当城市隧道与建筑物斜向交叉穿越时,可采用下列托换方 式 1 对 于城市隧道通过建筑物轴线中间穿越时,可按本规程第 5.3.5条进行托换处理。 2 对 于城市隧道通过建筑物轴线边缘穿越时,可按本规程第 5.3.4条进行托换处理。 5.3.7 当采用桩梁托换法、桩筏托换法时,应评估托换桩的施工 对托换基础及相邻基础的影响,对产生影响的基础应先加固处理 后进行托换桩的施工。 5.3.8 布置托换桩时,托换桩与隧道 开挖净距 不应小于 lm。托 换桩桩尖进入 隧道底下 土层 不宜小 于lm。当隧道穿越岩层 ,且托 换桩与隧道 开挖净距大于Z m时,可根据岩层特征情况设计桩身 长度,且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 5.3.9 对大跨度托换梁应采用主动托换方式,消除新桩沉降和提 前完成托换梁的变形,并应在隧道穿越施工过 程中配合隧道施工 进行主动顶升。 5.3.1 0当采用桩基进行被动托换时,宜采用桩底后压浆技术。 5.3.1 1 同 一 托换桩梁采用多桩或大直径单桩构成支点的桩基托 换预顶施工时,应设 置预顶承台,并应根据预顶承 台平面面积设置 1 9 不少于3个预顶 千斤顶 。 5.3.1 2 主动托换顶升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托换顶升应分级加载,每级顶升荷载增量为总荷载的 1 0,分级顶升加载间隔时间不应少 于smin。初始顶升荷载可为 每级顶升荷载增量的5 0%。 2 预顶过程中应增设辅助支点,辅助支点可为混凝土短柱、 小型钢柱与打钢楔配合。 3 预顶支点处上下支点应根据荷载情况设 置钢垫板,具体确 定,尺寸不应小于Z oomm 又2 0 omm ,板厚不应小于1 0 mm。 4 辅助支点与传力钢垫板与底部托换预顶承台应可靠连接, 辅助支点与托换梁应垂直。 5 顶升完成后,辅助支点与托换梁之间通过打钢楔连接并捍 接牢固。 6 当钢筋连接接头不能错开 只能设置在同 一 连接范围内时, 应根据受力特点在连接处增设加强钢筋、角钢等。 7 顶升后预顶 承台与托换梁之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