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 年 3 月 March 2020 岩矿测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Vol. 39,No. 2 162 -173 收稿日期 2019 -08 -12;修回日期 2019 -09 -21;接受日期 2019 -10 -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专题 2017YFC0602701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 DD20160346, DD20190379 ; 贵州省人才基地项目 RCJD2018 -21 作者简介唐波, 博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从事矿床学、 地球化学研究。E - mailtbsq123126. com。 通信作者付勇,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矿床学、 地球化学及相关研究。E - mailbyez1225126. com。 唐波,王景腾,付勇. 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J] . 岩矿测试, 2020, 39 2 162 -173. TANG Bo,WANG Jing - teng,FU Yong. Magnesium Isotope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Reservoi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agnesium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the a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A Summary of Previous Results[J] .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20, 39 2 162 -173.【DOI 10. 15898/j. cnki. 11 -2131/td. 201908120122】 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 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 唐波1,王景腾2,付勇1*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2. 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镁同位素在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中显著的分馏效应, 是其示踪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的基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地球上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 分馏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 火成岩的镁同位素组成较均一; 风化产物总体富集重的镁同位素, 且变化较大; 碳 酸盐岩中灰岩相对白云岩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但总体上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岩石类型、 风化强度以及植被等 因素对河流地表水的镁同位素组成影响较大, 导致地表水的镁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大; 海水的镁同位素组 成均一, 平均值约为 -0. 83‰; 低温条件下, 控制碳酸盐矿物无机成因过程中镁同位素分馏的因素有矿物相、 沉淀速率和温度, 其中矿物相是主要控制因素; 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镁同位素组成与生物体对含镁碳酸盐矿 物的利用形式有关, 除了需考虑与无机碳酸盐沉淀类似的控制因素外, 还需考虑不同物种对轻、 重镁同位素 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因生物成因海相碳酸盐矿物几乎都是由最初的无定形相碳酸盐转变而来, 故生物成因海 相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特征不能代表生成无定形相碳酸盐的流体的镁同位素特征。镁同位素在低温条件 下具有良好的分馏效应, 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及不同地质储库中镁同位素组成数据的积累和完善, 有关 表生环境中镁同位素分馏机制的许多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镁同位素在揭示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 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地质储库;镁同位素组成;碳酸盐矿物;无定形相碳酸盐;控制因素 要点 1镁同位素在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分馏作用。 2碳酸盐岩总体上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灰岩的镁同位素组成比白云岩稍轻。 3生物成因海相碳酸盐矿物几乎都是由最初的无定形相碳酸盐转变而来。 中图分类号O628文献标识码A 自 21 世纪初以来, 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仪 MC - ICP - MS 、 二次离子质谱 仪 SIMS 等高精度测试仪器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 析领域的应用, 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学领域展现 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 -13 ]。 镁 Mg 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 同时也是主要的 261 ChaoXing 造岩元素, 广泛参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14 ]。 自 21 世纪以来, 有关镁同位素在自然界分馏机制的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4 -17 ], 其在低温地球化学过 程中显著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使之在揭示表生地质 作用过程 风化作用、 河流作用、 水岩反应 [2, 18 -31 ], 白云岩成因 [32 -37 ], 壳幔物质循环[38 -39 ], 甚至在探讨 低温矿床流体性质及来源[40 -41 ]等方面都表现出独 特的优势。 1镁的基本化学特征 除大气圈外, 镁在地球各圈层中广泛存在 [14 ]。 地表水体 河流、 湖泊、 海洋 中的镁离子主要来源 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体的降解, 在水体中又可以碳酸 盐矿物、 水岩反应或生物体吸收的形式从水体中移 出。镁在海水中的性质趋于保守, 其在海洋中驻留 时间达 13Ma, 是表生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主要代表性 元素 [20 ]。 镁在自然界有24Mg、 25 Mg、 26 Mg 三种稳定同位 素, 三者的相对丰度分别为 78. 99、 10. 00 和 11. 01[42 ]。值得一提的是, 镁的三种稳定同位素 间的相对质量差达 4 ~ 8[21 ], 使之在表生地质 作用中能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 2镁同位素表示方法及标准样品 镁同位素组成用 δ25Mg 或 δ26Mg 表示 δxMg [ xMg/24Mg 样品 xMg/24Mg 标准 -1] 1000 式中 xMg 为25Mg 或26Mg。如无特殊说明, 本文的镁 同位素组成均指 δ26Mg。 早期镁同位素分析中使用的标准样品为美国国 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NIST 研制的 SRM980, 该样品 的同位素组成用热电离质谱法 TIMS 测定 [16 ] , 在 早期的分析精度范围内能满足使用要求。但随着高 精度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MC - ICP - MS 的使用 [43 ], 发现 SRM980 标样内部镁同位素组 成具有不均一性, 其作为镁同位素标样的适宜性受 到广泛质疑 [44 -45 ]。为此, 剑桥大学 Galy 等[44 ]制备 了 2 个镁同位素溶液标样 DSM3 和 Cambridge1。 其中, 因标样 DSM3 的镁同位素组成与碳质球粒陨 石 Orguell 和 Allende 相同,自 2003 年以后, DSM3 逐渐取代了 SRM980 成为国际通用的镁同位素标准 物质。 早期采用不同批次 SRM980 标样报道的镁同位 素不具对比性, 但若其采用的标样为牛津大学配制 的单一批次 SRM980 - O 溶液标样 [44 ], 均可据以下 公式换算成相对于 DSM3 标样的值来进行对比[46 ] δ25Mg 样品 DSM3 δ 25Mg 样品 SRM980 - O δ 25Mg SRM980 - O DSM3 0. 001 δ25Mg 样品SRM980 - O δ25Mg SRM980 - O DSM3 δ26Mg 样品 DSM3 δ 26Mg 样品 SRM980 - O δ 26Mg SRM980 - O DSM3 0. 001 δ26Mg 样品SRM980 - O δ26Mg SRM980 - O DSM3 式中 δ25Mg SRM980 - O DSM3 - 1. 744, δ26Mg SRM980 - O DSM3 -3. 405。 3镁同位素测试技术 热电离质谱法 TIMS 、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质谱法 MC - ICP - MS 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LA - MC - ICP - MS 是目前 被广为应用的 3 种镁同位素高精度测量方法。 3. 1热电离质谱法 TIMS 法在早期镁同位素分析中被普遍采用, 但 样品前期耗时长, 且分析精度仅能达到 1‰ ~ 2‰, 不能有效地辨识地质体中镁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因 而该方法应用范围有限。 3. 2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aly 最早将 MC - ICP - MS 法应用于镁同位素 测试 [15 ]。与 TIMS 法相比, 该方法的分析精度提高 了一个数量级, 普遍能达到 0. 1‰甚至更高 δ25Mg 0. 06‰; δ25Mg 0. 12‰ , 而且测试速度也比 TIMS 法 大 大 提 高, 每 个 样 品 测 试 时 间 只 需 约 200s[16 ]。采用 MC - ICP - MS 方法时, 为避免样品 纯化过程中造成的镁同位素分馏[47 ], 要求镁的化学 分离回收率接近 100。实际操作中为最大程度地 减小测试过程中仪器引起的分馏效应, 通常采用 “样品 - 标样” 交叉技术进行校正, 即在分析每一个 未知样品的前后分别分析一次标样, 用标样实测值 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来校正仪器引起的分馏效应, 进而对样品的实测值进行校正。 3. 3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与单纯的 MC - ICP - MS 方法不同, LA - MC - ICP - MS 法将激光剥蚀技术与 MC - ICP - MS 相结 合, 最早由 Young 等 [48 -49 ]和 Pearson 等[50 ]应用于天 体和地幔中富镁矿物的镁同位素分析。虽然现阶段 LA - MC - ICP - MS 法 的 测 试 精 度 与 单 纯 的 MC - ICP - MS法相比略显不足, 但其优势在于能进 行矿物颗粒尺度上的原位分析。因而, 随着实验方 361 第 2 期唐波, 等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第 39 卷 ChaoXing 法的改进和分析精度的提高, LA - MC - ICP - MS 法的应用前景势必越来越广泛。 4自然界镁同位素的组成 众多学者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 对自然界 不同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总结 图 1 , 为研究自然界镁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奠定了 基础。 本图修改自参考文献[ 6, 20] 。图中各样品涉及的参考文献, a [ 51 - 54] ; b [ 51 - 52, 55] ; c [ 46, 51 - 52, 54, 56 - 57] ; d [ 6] ; f [58] ; g [ 59 -68] ; h [ 33 -34, 37, 47, 69 -72] ; i [ 37, 65, 69, 73 -76] ; j [ 69] ; k [ 46 -47, 77 -79] ; m [ 17, 29, 69, 71, 75, 77, 80 -83] ; n [ 24, 28 - 30, 77, 81, 84 -87] ; p [ 30, 75] ; q [ 68, 88] ; r [ 68, 88] ; s [ 46, 67, 89 -90] 。 图 1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 δ26 Mg 组成 Fig. 1Composition of Mg isotopes δ26Mgin major terrestrial materials 球粒陨石与地球同时诞生于原始太阳星云, 两 者的总元素丰度相近, 但一般认为球粒陨石没有经 历过后期的熔融分异作用, 其物质组分保留了最初 状态。因此, 认为球粒陨石的镁同位素组代表了地 球形成初期的镁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 地球上火 成岩 橄榄岩、 玄武岩、 花岗岩 具有与地幔相近的 镁同位素组成, 且与球粒陨石基本一致 [51 ], 这表明 在地球形成以后的熔融分异演化中镁同位素的分馏 非常小; 另外, 地幔橄榄岩、 玄武岩具有相对均一的 镁同位素组成, 由此估算地球镁同位素组成的平均 值约为 -0. 25‰[51 ] 图 1 中的浅绿色柱子 , 也有数 据是 -0. 3‰[6 ]。黄土、 土壤、 岩石风化壳等风化产 物总体上相对于火成岩富集重的镁同位素, 且变化 较大, 一方面与物质中镁的总量有关, 同时还取决于 其中 “结构镁” 与“吸附镁” 的相对含量 [2 ]。整体上 碳酸盐岩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生物成因碳酸盐岩镁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最大, 灰岩镁同位素组成比 白云岩稍轻 [34, 37, 69, 73, 88, 91 ]。总体上生物体 包括动 物、 植物 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且变化范围大, 取决 于生物体种类以及对镁的利用方式。地表水 不包 括海水 镁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也较大, 控制因 素主要有流域的岩石类型、 风化强度、 植被类型等; 估算的世界主要河流的镁同位素组成平均为 -1. 09‰ 0. 05‰[74 ]。海水的镁同位素组成均一, δ26Mg 值范围为 - 0. 86‰ ~ - 0. 77‰, 平均值约为 -0. 83‰[46 -47, 79 ]。 总之, 当前自然界不同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 是对不同储库中已有镁同位素测试数据的总结。而 总结成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则取决于测试数据的 体量 [18, 21 ]、 测试方法[92 ], 甚至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系 统误差 [51 ]。因此,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实验方法 的不断改进以及测试数据的不断积累, 对自然界不 同储库中镁同位素组成的认识将逐渐完善, 与自然 界实际情况的差异也将日趋减小。 5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 控制因素 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是地球各圈层间镁同位 素循环的重要环节。碳酸盐矿物的成因可分为无机 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成因过程对 镁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不同, 使得镁同位素的分 馏程度也不同。 461 第 2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20 年 ChaoXing 5. 1无机成因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 不论是实验模拟还是野外观测, 均发现不同的 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组成不同, 这表明不同的碳 酸盐矿物在形成过程中, 矿物相控制了镁同位素分 馏 [59 ]。自然界常见的碳酸盐矿物依次有方解石 CaCO3 、 白云石[ MgCa CO3 2] 、 文石 CaCO3 、 菱 镁矿 MgCO3 和水菱镁矿[Mg5 CO3 4 OH2 4H2O] 。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自然沉淀形成的有方解 石、 文石和水菱镁矿。通过实验模拟观测到, 当温度 为 25℃, 且沉淀过程达到平衡时, 文石、 水菱镁矿相 对于溶液的分馏程度 Δ26Mg文石 - 溶液 、 Δ 26Mg 水菱镁矿 - 溶液 大致相等, 均约为 - 1‰, 而 Δ26Mg方解石 - 溶液小于 -2‰, 最小可达到 - 3. 5‰[93 -94 ], 与野外直接观测 基本一致 [95 -96 ]。白云石与菱镁矿在常温常压下不 能形成, 通过实验室模拟及反演推算, 得到 25℃ 时 Δ26Mg白云石 - 溶液约为 -1. 75‰ [97 ] , Δ 26Mg 菱镁矿 - 溶液约为 -2‰[98 ]。由以上可知, 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总 体上倾向于富集轻的镁同位素, 矿物在形成过程中 分馏程度最大的是方解石, 其次是菱镁矿、 白云石, 最小的是文石与水菱镁矿。 据相关模拟实验 实验过程中化学参数基本保 持不变 和实际观测, 碳酸盐矿物的沉淀速率会对 镁同 位 素 的 分 馏 产 生 影 响 [73, 93 -94 ]。Mavromatis 等 [94 ]的研究表明, 沉淀速率与 Δ26 Mg方解石 - 溶液呈正 相关 若沉淀速率加快, 方解石将相对富集重的镁同 位素, 若沉淀速率足够小, 方解石将相对富集轻的镁 同位 素,但 总 体 上 仍 将 富 集 轻 的 镁 同 位 素。 Immenhauser 等 [73 ]、 Galy等[69 ]通过对洞穴钟乳石的 研究, 也观测到了与室内模拟实验相似的情况。而 Saulnier 等 [93 ]的实验模拟则表明, 方解石的沉淀速 率是控制镁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因素, 温度、 Ca/Mg 及 pH 值的影响有限。上述现象与理论上推导的动 力分馏过程中镁同位素分馏机制相反。理论上来 说, 轻的镁同位素迁移速度快, 沉淀形成的碳酸盐矿 物 更 富 集 轻 的 镁 同 位 素,即 沉 淀 速 率 应 与 Δ26Mg方解石 - 溶液呈负相关。对此现象, 董爱国等 [20 ]认 为, 可能与水中的镁元素具有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 其更倾向于与水结合形成水合镁离子有关。 据 Li 等 [99 ]的模拟实验, 在温度 4 ~ 45℃ 之间, 方解石相对于溶液的分馏程度 Δ26Mg方解石 - 溶液与温 度呈正相关; Wang 等 [95 ]在常压下、 22 ~ 55℃、 与海 水性质类似的水体中对文石沉淀的模拟实验也表明 Δ26Mg文石 - 溶液与温度呈正相关; 但据实验模拟推算的 Δ26Mg方解石 - 溶液与 Δ26Mg文石 - 溶液平衡分馏值与理论计 算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20 ],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在 白云石形成的模拟实验中[97 ], 温度为 130℃、 160℃ 和 220℃ 时,Δ26Mg白云石 - 溶液分 别 为 - 0. 93‰、 -0. 84‰和 -0. 65‰, 两者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且 实验估算的平衡分馏值介于理论计算范围之 内 [99 -100 ]。在 Pearce 等[98 ]的菱镁矿合成实验中, 在 120 ~200℃, CO2压力为 15 ~ 30 个大气压条件下, 测 得 150℃、 200℃ 时 的 Δ26Mg菱镁矿 - 溶液分 别 为 -1. 19‰ 和- 0. 88‰,也 显 示 了 温 度 与 Δ 26Mg 菱镁矿 - 溶液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且实验模拟平衡 分馏的值与理论计算值接近。由此可知, 低温条件 下碳酸盐矿物无机沉淀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与温 度成正比。 综上, 在低温条件下, 控制碳酸盐矿物无机成因 过程中镁同位素分馏的因素有矿物相、 沉淀速率和 温度, 其中矿物相应是主要控制因素。 5. 2生物成因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 与生物活动有关的碳酸盐矿物整体上富集轻的 镁同位素 图 2 。除矿物相以外, 生物体对含镁碳 酸盐矿物的利用形式也是控制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 镁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88 ]。 生物体对含镁碳酸盐矿物的利用存在两种形 式 一种是直接组成生物体的一部分, 如有孔虫; 另 一种是碳酸盐矿物被粘结于生物体周围, 支撑生物 体生长, 如珊瑚。利用形式不同, 生物体对镁同位素 的利用机制也不同[63 ]。在第一种形式中, 生物体优 先吸收轻的镁同位素 如部分有孔虫 , 产生的镁同 位素分馏较大, 且因物种不同而有差异, 这可能与不 同物种对轻、 重镁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有关; 第 二种形式则与无机碳酸盐沉淀过程类似, 受矿物相、 沉淀速率和温度等诸多因素控制。 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相可分为高镁方解石型、 低镁方解石型和文石型三种。高镁方解石型碳酸盐 矿物的镁同位素组成范围较窄; 大多数低镁方解石 型生物碳酸盐矿物都具有较宽范围的镁同位素组 成, 而部分文石型生物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组成 与低镁方解石型生物碳酸盐矿物相似。但总体上, 类方解石型生物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组成大多数 要明显轻于文石型生物碳酸盐矿物。 综上, 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镁同位素组成的影 响因素与生物体对含镁碳酸盐矿物的利用形式有 关。除了需考虑与无机碳酸盐沉淀类似的控制因素 外, 还需考虑不同物种对轻、 重镁同位素的选择性吸 收能力。 561 第 2 期唐波, 等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第 39 卷 ChaoXing 本图修改自文献[ 88] 。 图 2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 δ26 Mg 组成 Fig. 2Mg isotope composition δ26Mgof biogenic carbonate minerals 5. 3高镁无定形碳酸钙向高镁方解石转变过程中 的镁同位素分馏 Mavromatis 等 [101 ] 在给定实验条件下 温度 25℃, pH 8. 3 , 分别将50mL 浓度均为0. 6mol/L, 但 Mg/Ca比值分别为 1 ∶ 4、 1 ∶ 5、 1 ∶ 6、 1 ∶ 8 的 Ca, Mg Cl2溶液以 2mL/min 的速率滴入浓度为 1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当滴定溶液的 Mg/Ca 比值为1 ∶ 8 时, 高镁方解石 Mg - Calcite 将直接从 反应溶液中晶出, 且晶出的高镁方解石相对于反应 溶液的分馏程度 Δ26MgCalcite - fluid随时间波动不大。 相比之下, 当滴定溶液的Mg / Ca比值分别为 1 ∶ 4、 1 ∶ 5、 1 ∶ 6 时, 反应溶液中将最先晶出高镁无 定形碳酸钙 Mg - ACC , 然后再转变为高镁方解 石。在滴定初期, 高镁无定形碳酸钙相对于反应溶 液的分馏程度 Δ26MgACC - fluid维持在 -1. 0‰ 0. 1‰, 随着实验过程中高镁无定形碳酸钙向高镁方解石转 变, 镁同位素发生明显迁移, 新生成的高镁方解石相 对于反应溶液的分馏程度 Δ26MgCalcite - fluid随时间发 生显著变化, 下降至最低 -3. 6‰。 海相碳酸盐矿物可分为非生物成因和生物成 因, 其中生物成因的海相碳酸盐矿物几乎都是由无 定形碳酸盐相转变而来。实验研究提示, 对于非生 物成因的海相碳酸盐胶结物, 其 δ26Mg 特征基本上 可代表其形成时的流体同位素组成; 而现代稳定生 物成因海相碳酸盐矿物的 δ26Mg 特征已随时间发生 显著变化, 不能代表其前期无定形碳酸盐相形成时 的流体同位素组成。因此, 能否利用生物成因碳酸 盐矿物的 δ26Mg 特征恢复古海洋环境, 仍需商榷。 6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于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 尽管目 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但仍有一些数据需进一步补 充、 完善。如 目前对地球下地壳的镁同位素组成仍 缺乏直接研究; 相当多的学者对世界河流的镁同位 素组成的平均值存在质疑, 认为需进一步限定。完 善的镁同位素储库数据是探讨不同储库间镁同位素 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 因此,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 补充、 完善地球各储库中镁同位素组成的数据显 得尤为重要。 由于白云石在表生作用下不能直接通过沉淀形 成, 目前有关白云石沉淀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研 究都是在热液条件下通过实验模拟进行, 完全不同 于表生环境中的白云岩形成机制。因此, 表生条件 下白云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还是研究空 661 第 2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20 年 ChaoXing 白。开展表生条件下白云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 分馏研究, 不仅能进一步揭示表生作用下的镁同位 素分馏机制, 还有助于揭开长久以来困扰地学界的 “白云岩” 问题。 镁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造岩元素, 由于镁同位 素在低温条件下良好的分馏效应, 使其具备示踪地 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的潜力。可以预料, 随 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及不同地质储库中镁同位素 组成数据的积累和完善, 有关表生环境中镁同位素 分馏机制的许多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镁同位素在 揭示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方面将发挥更大 的作用。 7参考文献 [ 1]牛耀龄, 龚红梅, 王晓红, 等. 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探 索全球大洋玄武岩、 深海橄榄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的 几个重要问题[J] .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 2 111 -127. Niu Y L, Gong H M, Wang X H, et al. Some key problems on the petrogenesis of seafloor basalts, abyssal peridotites and geodynamicsA non - traditional isotope approach[ J] .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7, 32 2 111 -127. [ 2]黄方, 南晓云. 土壤中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 J]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5, 45 2 87 -100. Huang F, Nan X Y. Advance in applications o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 in soil studies[J] .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5, 45 2 87 -100. [ 3]刘耘.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计算[ J] . 地学前 缘, 2015, 22 5 1 -28. Liu Y. 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s o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J] .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15, 22 5 1 -28. [ 4]王立成, 刘成林, 曹珂, 等. 沉积盆地卤水来源的非传 统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J] . 矿床地质, 2014, 33 5 909 -920. Wang L C, Liu C L, Cao K, et al. Progress in applying non - traditional isotopes to tracing origin of brines in sedimentary basins[ J] . Mineral Deposits, 2014, 33 5 909 -920. [ 5]胡瑞忠, 温汉捷, 苏文超, 等. 矿床地球化学近十年若 干研究进展[J]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4, 33 2 127 -144. Hu R Z, Wen H J, Su W C, et al. Some advances in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 in last decade[J]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4, 33 2 127 -144. [ 6]朱祥坤, 王跃, 闫斌, 等.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的创建与发展[ J]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 32 6 651 -688. Zhu X K, Wang Y, Yan B, et al. Developments o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J] .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3, 32 6 651 -688. [ 7]黄方. 高温下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馏[J] . 岩石学报, 2011, 27 2 365 -382. Huang 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s[J] .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 2 365 -382. [ 8]张宏福, 汤艳杰, 赵新苗, 等. 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 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前景[ J] . 地学前缘, 2007, 14 2 37 -57. Zhang H F, Tang Y J, Zhao X M, et al. Significance and prospective of non - traditional isotopic systems in mantle geochemistry[ J] .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7, 14 2 37 -57. [ 9]Teng F Z, Dauphas N, Watkins J M.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Retrospectiveandprospective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7, 82 1 -26. [ 10] Shahar A, Elardo S M, Macris C A. Equilibrium fraction- ation o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 An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 [J ] .ReviewsinMineralogyand Geochemistry, 2017, 82 65 -83. [ 11] Lu D W, Zhang T Y, Yang X Z,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nalysis of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 by multi - 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 J] .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7, 32 10 1848 -1861. [ 12] Young E D, Manning C E, Schauble E A, et al. High - temperature equilibrium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non - traditionalstableisotopesExperiments,theory,and applications [J] .ChemicalGeology,2015,395 176 -195. [ 13]Zhu D, Bao H, Liu Y. Non - 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 behaviors in immiscible silica - melts in a mafic magma chamber[ J] .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1 1 -20. [ 14] Teng F Z. Magnesium isotope geochemistry[ J] .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7, 82 219 -287. [ 15] 柯珊, 刘盛遨, 李王晔, 等. 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 进展及其应用[ J] . 岩石学报, 2011, 27 2 383 -397. Ke S, Liu S A, Li W H, et al.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 in magnesium isotope geochemistry[J] .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 27 2 383 -397. 761 第 2 期唐波, 等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第 39 卷 ChaoXing [ 16] 葛璐, 蒋少涌. 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J] . 岩石 矿物学杂志, 2008, 27 4 367 -374. Ge L,Jiang S Y.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magnesium isotope geochemistry[ J] .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2008, 27 4 367 -374. [ 17] 何学贤, 李世珍, 唐索寒. Mg 同位素应用研究进展 [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27 5 472 -476. He X X, Li S Z, Tang S H.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Mg isotopesapplication [ J ] .ActaPetrologicaet Mineralogica, 2008, 27 5 472 -476. [ 18] 董爱国, 韩贵琳. 镁同位素体系在河流中的研究进展 [ J] .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 8 800 -809. Dong A G, Han G L. A review of magnesium isotope system in rivers[ J] .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7, 32 8 800 -809. [ 19] 高庭, 刘承帅, 柯珊, 等. 土壤低镁粘土矿物和铁氧化 物富集轻 Mg 同位素的作用机制.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 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604 -605. Gao T, Liu C S, Ke S, et al. The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clay minerals with low Mg and Fe - oxide in soils on light Mg isotopes [C]/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Geoscience Union, 2017 604 -605. [ 20] 董爱国, 朱祥坤. 表生环境中镁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循 环[ J] .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 1 43 -58. Dong A G, Zhu X K. Mg isotope geochemical cycle in supergene environment[J] .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6, 31 1 43 -58. [ 21] 范百龄, 陶发祥, 赵志琦. 地表及海洋环境的镁同位 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 32 1 114 -120. Fan B L, Tao F X, Zhao Z Q. Advance of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of magnesium isotope in marine and Earth surface environments [J] . Bulletinof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13, 32 1 114 -120. [ 22] Zhao T, Liu W J, Xu Z F,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ar - bonateprecipitationonriverinemagnesiumisotope signalsNewconstrainsfromJinshaRiverBasin, S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