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7年 1 1月 N o v e m b e r 2 0 1 7 岩 矿 测 试 R O C KA N DM I N E R A LA N A L Y S I S V o l . 3 6 ,N o . 6 6 4 9- 6 5 8 收稿日期 2 0 1 7- 0 2- 2 2 ;修回日期 2 0 1 7- 0 9- 1 4 ;接受日期 2 0 1 7- 1 0- 2 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 课题“ 我国锂能源金属成矿规律、 靶区优选与 重点查证” ( 2 0 1 7 Y F C 0 6 0 2 7 0 1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大宗急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 工程 “ 华南重点矿集区稀有稀散和稀土矿产调查” ( D D 2 0 1 6 0 0 5 6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柴达木盆地大风山特 大型天青石矿床锶的富集成矿机制研究” ( 4 1 4 0 2 0 8 4 ) 作者简介孙艳,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三稀资源战略调查研究工作。E - m a i l s u n y a n 5 1 7 @v i p . 1 6 3 . c o m 。 孙艳, 高允, 王登红, 等. 重庆铜梁地区“ 绿豆岩” 中碎屑锆石 U- P 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 . 岩矿测试, 2 0 1 7 , 3 6 ( 6 ) 6 4 9- 6 5 8 . S U NY a n ,G A OY u n ,WA N GD e n g - h o n g ,e t a l . Z i r c o nU - P bD a t i n g o f ‘ M u n g B e a nR o c k ’i nt h e T o n g l i a n g A r e a ,C h o n g q i n g a n dI t s G e o l o g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J ] . R o c ka n dM i n e r a l A n a l y s i s , 2 0 1 7 , 3 6 ( 6 ) 6 4 9- 6 5 8 . 【 D O I 1 0 . 1 5 8 9 8 / j . c n k i . 1 1- 2 1 3 1 / t d . 2 0 1 7 0 2 2 2 0 0 2 2 】 重庆铜梁地区“ 绿豆岩” 中碎屑锆石 U-P 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孙艳1,高允2 , 3,王登红1,代鸿章1,顾文帅4,李建4,张丽红5 ( 1 .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 0 0 0 3 7 ; 2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 0 0 0 8 1 ; 3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 3 0 0 7 4 ; 4 . 重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 2 0 5队,重庆 4 0 2 1 6 0 ; 5 . 重庆矿产地质研究院,重庆 4 0 0 0 4 2 ) 摘要“ 绿豆岩” 是降落沉积的火山灰经古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多为黏土类的岩石, 广泛存在于我国 西南早、 中三叠世地层间, 是良好的区域性等时标志层。研究绿豆岩的成岩年代对进一步了解其成岩机制和 时代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铜梁地区“ 绿豆岩” 中的碎屑锆石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锆石 L A- I C P- M S 定年工作。观察发现本次绿豆岩中挑选的碎屑锆石晶型较完整, 具环带结构, U 、 T h含量普遍较高, 为岩 浆结晶锆石特征; 锆石2 0 6P b / 2 3 8P b 年龄峰值集中分布在 2 4 5 . 8 6 0 . 9 8M a 和 2 7 7 . 6 3 . 8M a 。绿豆岩分布在 雷口坡组的底部, 因此获得的 2 4 5 . 8 6M a 年龄数据, 代表了重庆铜梁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随火山灰进入沉积盆 地的锆石的年龄, 该年龄值与贵州、 广西等地凝灰岩中锆石的年龄相近, 故认为在大约 2 4 6M a 存在区域性火 山喷发事件。较老的锆石应为早期火成岩经风化作用, 锆石被带入盆地沉积的结果, 其中在 2 7 7M a 年处存 在一个小的峰值, 推断二叠纪中期存在一次岩浆活动。 关键词重庆铜梁;绿豆岩;锆石 L A- I C P- M S ;年代 中图分类号P 6 1 9 . 1 4 ;P 5 9 7 . 3 ;O 6 5 7 . 6 3文献标识码A “ 绿豆岩” 是火山喷发后, 经空气搬运的火山灰 降落沉积而成的凝灰岩, 经成岩和古风化作用形成 的多为黏土类的岩石[ 1 ]。绿豆岩广泛分布于我国 西南( 包括四川、 贵州、 陕西南部、 湖北西部、 湖南西 部、 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广大地区地区) 早、 中三 叠世地层间, 厚度一般在 1~ 1 . 5米[ 2 - 3 ], 因其颜色 翠绿、 常含硅质豆粒被称为绿豆岩。绿豆岩在四川、 重庆一带分布尤其集中, 遍布四川盆地周边的 4 8个 县、 市, 是区内重要的钾肥资源[ 4 - 5 ]。有学者认为绿 豆岩是一种富含钾的火山凝灰岩[ 6 ]或水云母黏土 岩[ 2 ], 也有学者认为是酸性火 - 沉黏土岩[ 7 - 8 ], 是由 酸性火山灰在沉积盆地中沉积水解, 经成岩作用形 成, 既不是凝灰岩, 也不同于陆源正常沉积形成的黏 土岩。绿豆岩黏土矿物组合和含量随沉积环境和成 岩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绿豆岩矿层多呈层状、 似层 状或断续透镜状产出, 厚度变化不大。矿物成分绝 大部分为较细的火山灰堆积物, 汤志凯[ 5 ]按后生变 化结果, 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富钾凝灰岩( 脱玻 后的玻屑凝灰岩) , 一类为绿豆黏土岩, 主要矿物成 分为锂绿磷石 - 蒙脱石无序混合矿物。 946 ChaoXing 绿豆岩分布区域广、 层位稳定、 形成时间短, 具 有一定的厚度和规模, 是良好的区域性等时标志 层[ 9 - 1 1 ]; 成都地矿所、 川地综合队( 1 9 7 8 ) 将绿豆岩 层位确定为嘉陵江组( T 1j ) 与雷口坡组( T2l ) 的界线 划在雷口坡组底部的“ 绿豆岩” 之底。据 四川区域 地质志 , 雷口坡组主要为灰岩、 白云岩夹盐溶角砾 岩及砂泥岩, 含石膏、 岩盐。一般可分为 4段, 横向 变化不大, 底部“ 绿豆岩” 较稳定[ 4 ]。 图 1 研究区的区域地质简图( 据 1∶ 2 0万内江幅、 重庆幅地质图修改[ 1 7 ], 标示了采样位置) F i g . 1 S i m p l i f i e d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m a po f t h er e s e a r c ha r e a ,s h o w i n gt h es a m p l i n gl o c a t i o n 绿豆岩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仅部分学者发 表了贵州、 广西、 四川绿豆岩矿物学[ 1 2 ]和年代 学[ 1 3 - 1 4 ]方面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黔中中三叠统底部 绿豆岩成因[ 9 ]和峨眉山绿豆岩成因[ 1 1 ]; 对四川、 湖 北绿豆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提取和综合利用方 面[ 5 , 1 5 ]。本文旨在通过锆石 L A-I C P-M S年代学 研究探讨重庆铜梁地区绿豆岩的形成年代, 结合区 域上其他地区的凝灰岩锆石年龄, 探求整个区域上 绿豆岩的成岩年代和形成机制。 1 区域地质背景 所采绿豆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川东褶皱带西缘 西山背斜北段, 西部紧邻川中台拱[ 1 6 ], 三叠系分布在 各背斜区, 侏罗系广布在向斜区。中统雷口坡组 ( T 2l ) 在区域上仅出露于五指山、 天宫堂、 威远背斜核 部, 大致以宜宾隆昌大足一线为界, 其东南, 由于 泸州古隆起的存在, 该组剥蚀殆尽; 其西北, 则自东南 向西北, 层位渐齐全, 厚度亦随之渐增。雷口坡组之 底, 以区域标志层 翠绿色水云母黏土岩或钾凝灰 岩( 俗称“ 绿豆岩” ) , 与下伏嘉陵江组整合过渡。绿 豆岩分布稳定, 是区内划分嘉陵江组与雷口坡组的良 好标志层, K 2O含量为6 . 2 5 % ~ 8 . 7 2 %, 虽品位低, 但 可供开采使用, 是区内重要的钾肥资源。嘉陵江组 ( T 1j ) 主要出露于威远、 花果山、 东山、 西山、 新店子、 青山岭、 五指山等背斜的核部或近核部。除后三者见 底外, 其余均出露不全, 且宜宾隆昌大足一线之 东南, 该组上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056 第 6期 岩 矿 测 试 h t t p ∥w w w . y k c s . a c . c n 2 0 1 7年 ChaoXing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本文分析测试样品采自重庆铜梁县西南部某绿 豆岩采场, 按 1∶ 2 0万内江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雷 口坡组零星分布于嘉陵江组之上, 样品采自雷口坡 组底部。所采绿豆岩样品为翠绿色, 块状构造 ( 图 2 ) , 镜下观察呈鳞片状或条带状集合体, 硅质沿 微裂隙不规则分布, 有少量火山玻璃或其他杂质。 绿豆岩主要由蒙脱石 -伊利石混层而成, 与上扬子 地区的其他绿豆岩一致, 其 K 2O含量变化于 8 . 4 4 % ~ 9 . 0 2 %, 比邻区贵州遵义、 仁怀等地的绿豆岩含钾 量还高。 本次共采集绿豆岩新鲜样品 5k g ( 样品编号 T L- 1 ) , 锆石挑选过程中先把绿豆岩样品破碎, 后 将碎 样 放 入 直 径 为 2 0c m 的 不 锈 钢 钵 中, 在 X Z W1 0 0型振动磨样机中研磨 3~ 5s 后取出, 此过 程反复进行直至样品全部通过 0 . 3m m孔径筛; 然 后洗去粉尘, 经铝制淘砂盘富集重矿物; 再通过磁 选、 电磁选分离出非电磁部分; 而后淘洗获得锆石精 矿, 最后在双目镜下挑选出用于定年的锆石颗粒。 镜下观察显示样品的锆石外形呈次圆状和次棱 角状, 部分保持为较自形的柱状。大部分锆石的粒 度在 8 0~ 1 0 0μ m , 少数超过 1 2 0μ m , 具有环带结 构, 但大多不清晰。 图 2 绿豆岩的手标本宏观与显微镜下微观特征 F i g . 2 M a c r o s c o p i ca n dm i c r o s c o p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 M u n gB e a nR o c k ’s a m p l e s 锆石 L A-I C P-M S测试在国土资源部成矿作 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完成。首先, 将待测锆石 样品、 锆石标准和人工合成的 N I S T 6 1 2硅酸盐玻璃 分别用胶粘在载玻片上, 放上P V C 环, 然后将环氧 树脂和固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后注入 P V C环中, 待树 脂充分固化后将样品座从载玻片上剥离, 并对其进 行抛光[ 1 8 ]。用酒精轻擦样品表面后, 利用 F i n n i g a n N e p t u n e型 多 接 收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质 谱 仪 ( M C- I C P M S ) 及与之配套的 N e w w a v eU P2 1 3N d Y A G激光剥蚀系统建立的锆石微区 U-P b定年技 术对绿豆岩碎屑锆石进行详细的定年研究[ 1 9 ]。 3 结果与讨论 3 . 1 绿豆岩中锆石定年实验结果 结合锆石样品的透射光、 反射光和阴极发光图 像, 尽量选择锆石颗粒表面无裂痕、 内部环带清晰、 无包裹体的锆石作为测点位置, 共选择 6 0颗锆石颗 粒, 分析了 1 0 2个点。年龄谐和度高的锆石中 U 、 T h 含量一般较高, 分别位于 1 5 4 1 0 - 6~ 8 3 7 1 0- 6和 5 4 1 0 - 6~ 3 4 6 1 0- 6之间, T h / U值范围在 0 . 2~ 0 . 8之间, 属于岩浆结晶锆石的标型特征[ 2 0 ], 既有 岩浆锆石, 也有老核新壳的岩浆复合锆石。选择其 中 4 6个谐和度超过 9 0 %的测点进行了年龄统计 ( 表 1 ) 。图 3显示 3 0个点的2 0 6P b / 2 3 8U加权平均年 龄为 2 4 5 . 8 6 0 . 9 8M a ( M S WD= 0 . 5 5 ) , 属于中生 代三叠纪中期; 6个点的2 0 6P b / 2 3 8U加权平均年龄为 2 7 7 . 6 3 . 8M a ( M S WD= 0 . 1 9 ) , 属于古生代二叠纪 中期; 除这两组集中的年龄数据之外, 还有一些数据 分别位于古生代 4 1 6 . 3 2~ 4 5 0 . 3 5M a 之间、 新元古 代 6 6 7 . 9 6~8 1 1 . 2 4M a之间、 古元古代1 8 1 9 . 7 7 ~2 1 6 0 . 3 2 M a 之间。 其中2 1 、 5 8 、 6 0 、 6 5 号点均 156 第 6期孙艳, 等 重庆铜梁地区“ 绿豆岩” 中碎屑锆石 U- P 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第 3 6卷 ChaoXing 图 3 重庆绿豆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照片 F i g . 3 C a t h o d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i m a g e s o f z i r c o n s f r o mt h e‘ M u n gB e a nR o c k ’i nT o n g l i a n g ,C h o n g q i n g 打在复合锆石核部, 2 0 6P b /2 3 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9 6 8 . 52 9M a 、 2 0 4 7 . 91 9M a 、 8 1 1 . 26M a和 4 1 6 . 6 4M a 。这些碎屑锆石的年龄比较分散, 一种 可能是早期的碎屑锆石受到了改造, 其地质意义不 明确,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碎屑锆石来自于其他的 源区。 3 . 2 锆石年代讨论 对于绿豆岩的层位, 一般认为具有区域稳定性, 在四川和重庆部分地区可以作为雷口坡组( T 2l , 同 位素年龄为 2 3 7~ 2 4 7 . 2M a ) 底部的标志层。分析 测试获得的重庆铜梁雷口坡组底部主要锆石的年龄 为 2 7 7 . 6M a 和 2 4 5 . 8 6M a 。根据 2 0 1 7年国际地层 表认为 2 7 7M a 属二叠纪中期, 推断期间可能存在一 次岩浆活动, 或是期间形成的火山岩( 也不排除侵 入岩的可能性) 被风化剥蚀之后, 锆石被带入沉积 盆地并随绿豆岩而沉积。 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些关键的 年代地层界线上不断有新成果推出, 三叠纪年代地 层界线的地质年龄不断得以改进和精确化, 界线年 龄数值不断刷新并趋向于真实年龄[ 2 1 ]。因此, 中三 叠统的年代界线不断变化, 由 2 3 0~ 2 4 0M a ( 2 0 0 0 2 0 0 1年国际地层表) 、 2 2 7 . 4~ 2 4 1 . 7M a ( 2 0 0 2年国 际地层表) 、 2 2 8~ 2 4 5M a ( 2 0 0 3 2 0 0 4年国际地层 表) [ 2 1 ]、 2 2 8 . 7~ 2 4 5M a ( 2 0 0 9年国际地层表) 逐渐 调整为2 3 5~ 2 4 7 . 2M a ( 2 0 1 2 、 2 0 1 7年国际地层表) 。 其中, 火山事件沉积物( 如凝灰岩) 被认为是三叠纪 地质测年的关键层[ 2 1 ]。结合绿豆岩的标志性及最 新的国际地层表和中国地层表, 推断 2 4 5 . 8 6M a 代 表的是重庆铜梁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随火山灰进入沉 积盆地的锆石的年龄。 456 第 6期 岩 矿 测 试 h t t p ∥w w w . y k c s . a c . c n 2 0 1 7年 ChaoXing 图 4 重庆铜梁绿豆岩中锆石 U-P b谐和曲线图和年龄 分布柱状图 F i g . 4 U - P bc o n c o r d i ad i a g r a m sa n da g eh i s t o g r a m so ft h e d e t r i t a l z i r c o n sf r o m o ft h e‘ M u n gB e a nR o c k ’i n T o n g l i a n g ,C h o n g q i n g 谢韬等( 2 0 1 3 ) [ 1 3 ]对云南罗平生物群( 安尼期) 下部的凝灰岩( 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 进行 了锆石 L A- I C P- M SU- P b定年, 其年龄为 2 4 6 . 6 1 . 4M a ; L e h r m a n n等( 2 0 0 6 ) [ 2 2 ]对贵州关刀地区 的多层火山凝灰岩进行了锆石 U-P b定年为 2 4 6 . 7 7 0 . 1 3M a 、 2 4 7 . 1 3 0 . 1 2M a 、 2 4 7 . 3 2 0 . 0 8 M a 、 2 4 7 . 3 8 0 . 1 0M a ; O v t c h a r o v a 等( 2 0 0 6 ) [ 2 3 ]对广 西凤山金牙剖面的火山凝灰岩锆石定年为 2 4 8 . 1 2 0 . 4 1M a ;王 彦 斌 等 ( 2 0 0 4 ) [ 2 4 ]和 郑 连 弟 等 ( 2 0 1 0 ) [ 2 5 ]对贵州望谟县甘河桥剖面的火山凝灰岩 锆石 U- P b 定年分别为 2 3 9 . 0 2 . 9M a 和 2 4 7 . 6 1 . 4M a 。前人研究获得的贵州、 广西凝灰岩的锆石 年龄与本文铜梁地区凝灰岩的年龄( 2 4 5 . 8 6M a ) 接 近。因此, 本次获得的绿豆岩锆石年龄, 说明在大约 2 4 6M a 发生区域性火山喷发并形成了凝灰岩, 后变 成绿豆岩。 本次测试结果表明, 绿豆岩中还存在年龄为 4 2 2 . 3~ 4 1 6 . 6M a 的中晚志留世锆石、 4 5 0 . 4M a 的 上奥陶纪锆石、 6 6 8M a的新元古代南华纪锆石、 9 6 8 . 5~ 8 1 1 . 2M a 的青白口纪锆石、 2 0 4 7 . 8M a 的古 元古代晚期( 滹沱纪) 锆石及 2 4 5 4 . 6M a 的古元古 代早期锆石。这些古老的锆石颗粒可能是古陆上风 化剥蚀下来的碎屑锆石。 4 结论 绿豆岩是我国西南早、 中三叠世地层间良好的 区域性等时标志层。前人已对贵州、 云南和广西等 地的凝灰岩开展了定年工作, 锆石年龄位于 2 4 6 . 6 1 . 4M a ~ 2 4 8 . 1 2 0 . 4 1M a 之间。本次首次对重 庆铜梁地区绿豆岩开展了碎屑锆石测年工作, 测得 的 2 4 5 . 8 6M a 代表了雷口坡组底部随火山灰进入沉 积盆地的锆石的年龄。结合已有资料, 推断在 2 4 6 M a 左右发生区域性火山喷发并形成了西南地区广 泛分布的绿豆岩, 但具体火山喷发的位置尚难以确 定, 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本文测得碎屑锆石中存在 2 7 7 . 6M a 的二叠纪 锆石, 推断在二叠纪中期可能存在一次岩浆活动, 或 期间形成的火山岩或侵入岩被风化剥蚀之后, 锆石 被带入沉积盆地并随绿豆岩而沉积。碎屑锆石中的 古老锆石颗粒为古陆的风化剥蚀碎屑进入沉积盆地 而形成的。 致谢感谢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5 参考文献 [ 1 ] 吴应林, 朱忠发, 王吉礼, 等. 上扬子台地早、 中三叠世 岩相、 古地理及沉积矿产的环境控制[ M] . 重庆 重庆 出版社, 1 9 8 9 1 2 9- 1 5 9 . WuY L ,Z h u Z F ,Wa n gJL ,e ta l .L i t h o f a c i e s - P a l e o g e o g r a g h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t r o l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D e p o s i t s o f t h e E a r l y a n dM i d d l e T r i a s s i c i n t h eU p p e rY a n g t z eA r e a [ M] .C h o n g q i n g C h o n g q i n g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 1 9 8 9 1 2 9- 1 5 9 . [ 2 ] 余子昭. 关于“ 绿豆岩” 地质意义之我见[ J ] . 盐业史 研究, 1 9 9 2 ( 1 ) 7 7- 7 8 . 556 第 6期孙艳, 等 重庆铜梁地区“ 绿豆岩” 中碎屑锆石 U- P 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第 3 6卷 ChaoXing Y uZZ .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M u n gB e a n R o c k ’ [ J ] . S a l t I n d u s t r yH i s t o r yR e s e a r c h , 1 9 9 2 ( 1 ) 7 7- 7 8 . [ 3 ] 陈忠, 唐洪明, 沈明道, 等. “ 绿豆岩” 组分新析[ J ]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 9 9 9 ( 1 ) 4 5- 5 2 . C h e nZ , T a n gHM, S h e nMD , e t a l . N e wa n a l y s i s o n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M u n gB e a nR o c k ’[ J ] .J o u r n a l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I n s t i t u t e , 1 9 9 9 ( 1 ) 4 5- 5 2 . [ 4 ] 四川区域地质志编委会. 四川区域地质志[ M]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6 . E d i t o r i a l B o a r do f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y o f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 R e g i o n a lG e o l o g yo f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 M] . B e i j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 , 1 9 9 6 . [ 5 ] 汤志凯. 四川绿豆岩提取钾肥及其综合利用新工艺实 验研究[ J ] . 四川地质学报, 1 9 9 6 , 1 6 ( 1 ) 8 5- 9 0 . T a n gZK . T e s t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o fp o t a s hf e r t i l i z e r - m a k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f r o m M u n gB e a n R o c k i n S i c h u a n[J ] .A c t a G e o l o g i c a S i c h u a n , 1 9 9 6 , 1 6 ( 1 ) 8 5- 9 0 . [ 6 ] 郑若锋. 绿豆岩钾赋存状态和石英的测定[ J ] . 四川化 工, 1 9 9 4 ( 2 ) 2 7- 2 9 . Z h e n gRF . T h ee x i s i t i n gs t a t eo f k u l i u ma n dt h eq u a r t z m e a s u r e di nM u n gB e a nR o c k [ J ] . S i c h u a n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1 9 9 4 ( 2 ) 2 7- 2 9 . [ 7 ] 冯宝华. 酸性火 - 沉黏土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 J ]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 9 9 3 , 1 2 ( 1 ) 3- 6 . F e n gBH . T h em i c r o e l e m e n t g e o c h e m i c a l r e s e a r c ha c i d v o l c a n i c - s e d i m e n t a l c l a y r o c k [J ] . B u l l e t i n o f M i n e r a l o g y , P e t r o l o g ya n dG e o c h e m i s t r y , 1 9 9 3 , 1 2 ( 1 ) 3- 6 . [ 8 ] 朱立军. 贵州早、 中三叠世间绿豆岩粘土矿物学研究 [ J ] . 贵州工学院学报, 1 9 9 4 , 2 3 ( 5 ) 1 9- 2 4 . Z h uLJ . As t u d yo f t h ec l a ym i n e r a l o g yo f G r e e nB e a n R o c kb e t w e e nt h ee a r l ya n dm i d d l eT r i a s s i ci nG u i z h o u [ J ] .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4 , 2 3 ( 5 ) 1 9- 2 4 . [ 9 ] 吴雪华. 黔中中三迭统底部“ 绿豆岩” 的岩性特征及 成因探讨[ J ] . 贵州区域地质, 1 9 7 8 ( 2 ) 7 0- 7 7 . WuX H . T h eg e n e s i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o c ko f ‘ M u n gB e a nR o c k ’ a tt h eb o t t o m o fm i d - T r i a s s i c , C e n t r a l G u i z h o u [ J ] .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yo f G u i z h o u , 1 9 7 8 ( 2 ) 7 0- 7 7 . [ 1 0 ] 徐国盛, 陈美玲, 刘为, 等.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 地理与富钾卤水预测[ J ] . 矿床地质, 2 0 1 2 , 3 1 ( 2 ) 3 0 9- 3 2 2 . X u G S ,C h e n M L ,L i u W,e ta l .L i t h o f a c i e s p 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a n df o r e c a s t o f p o t a s s i u m - r i c hb r i n eo f L e i k o u p oF o r m a t i o ni nWe s t e r nS i c h u a n [ J ] . M i n e r a l D e p o s i t s , 2 0 1 2 , 3 1 ( 2 ) 3 0 9- 3 2 2 . [ 1 1 ] 关建哲, 戴克琳, 杜其良. 峨眉山绿豆岩的应用及其 成因探索[ J ]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 9 9 0 , 1 7 ( 2 ) 3 7- 4 3 . G u a nJ Z , D a i KL , D uQL . U s ea n dg e n e s i so f G r e e n B e a nR o c k sa n di t sg e n e s i si nE m e i s h a na r e a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C o l l e g eo fG e o l o g y , 1 9 9 0 , 1 7 ( 2 ) 3 7- 4 3 . [ 1 2 ] 朱立军. 贵州绿豆岩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J ] . 矿物学报, 1 9 9 5 , 1 5 ( 1 ) 7 5- 8 1 . Z h uLJ . T h eg e n e s i s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l a ym i n e r a l s o fG r e e nB e a nR o c k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 J ] . A c t a M i n e r a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1 9 9 5 , 1 5 ( 1 ) 7 5- 8 1 . [ 1 3 ] 谢韬, 周长勇, 张启跃, 等.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 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 . 地质论评, 2 0 1 3 , 5 9 ( 1 ) 1 5 9- 1 6 4 . X i eT , Z h o uCY , Z h a n gQY , e t a l . Z i r c o nU - P ba g ef o r t h et u f fb e f o r et h eL u o p i n gB i o t aa n di t sg e o l o g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 J ] .G e o l o g i c a lR e v i e w ,2 0 1 3 ,5 9( 1 ) 1 5 9- 1 6 4 . [ 1 4 ] 胡世玲, 李曰俊. 贵州绿豆岩激光质谱4 0A r - 3 9A r 年 龄[ J ] . 岩石学报, 1 9 9 6 , 1 2 ( 3 ) 4 0 9- 4 1 4 . H uSL , L i YJ . T h el a s e rm a s s -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4 0A r -3 9A r a g eo fg r e e np i s o l i t e so f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1 9 9 6 , 1 2 ( 3 ) 4 0 9- 4 1 4 . [ 1 5 ] 龙世猛. 利川绿豆岩的农肥应用研究[ J ] . 建材地质, 1 9 9 3 , 6 6 ( 2 ) 3 4- 3 7 . L o n gSM.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f e r t i l i z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f M u n gB e a nR o c k s , L i c h u a nc o u n t r y ,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 J ] . 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o f G e o l o g y , 1 9 9 3 , 6 6 ( 2 ) 3 4- 3 7 . [ 1 6 ] 赵友年, 李春生, 赖祥符. 四川省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 J ] . 中国区域地质, 1 9 8 4 ( 8 ) 1- 2 1 . Z h a o YN , L i CS , L a i XF . T h eg e o t e c t o n i ce v o l u t i o no f S i c h u a n [ J ] . R e g i o n a lG e o l o g yo fC h i n a , 1 9 8 4( 8 ) 1- 2 1 . [ 1 7 ] 遂宁幅、 自贡幅、 内江幅、 宜宾幅、 泸州幅区域地质调 查报告( 地质部分) [ R ] . 成都 四川地质局, 1 9 8 0 .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R e p o r to fS u i n i n g , Z i g o n g , N e i j i n g , Y i b i n ,L u z h o uA r e a [ R]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 1 9 8 0 . [ 1 8 ] 侯可军, 李延河, 田有荣. L A-M C-I C P-M S锆石微 区原位 U- P b 定年技术[ J ] . 矿床地质, 2 0 0 9 , 2 8 ( 4 ) 4 8 1- 4 9 2 . 656 第 6期 岩 矿 测 试 h t t p ∥w w w . y k c s . a c . c n 2 0 1 7年 ChaoXing H o uKJ , L i YH , T i a nYR . I ns i t uU - P bz i r c o nd a t i n g u s i n gl a s e ra b l a t i o n - m u l t ii o n c o u t i n g - I C P - M S[ J ] . M i n e r a l D e p o s i t s , 2 0 0 9 , 2 8 ( 4 ) 4 8 1- 4 9 2 . [ 1 9 ] 公王斌, 胡健民, 李振宏, 等. 华北克拉通北缘裂谷渣 尔泰群 L A- I C P-M S碎屑锆石 U-P b测年及地质 意义[ J ] . 岩石学报, 2 0 1 6 , 3 2 ( 7 ) 2 1 5 1- 2 1 6 5 . G o n gW B , H uJM, L i ZH , e t a l . D e t r i t a l z i r c o nU - P b d a t i n go f Z h a e r t a i G r o u pi nt h eN o r t hM a r g i nR i f t Z o n e o fN o r t hC h i n aC r a t o n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A c t a 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 2 0 1 6 , 3 2 ( 7 ) 2 1 5 1- 2 1 6 5 . [ 2 0 ] 周剑雄, 陈振宇. 电子探针下锆石阴极发光的研究 [ M] .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0 0 7 . Z h o uJX , C h e nZY . S t u d yo nC a t h o d o l u m i n e s c e n c eo f Z i r c o nb yE l e c t r o n P r o b e[ M] .C h e n g d u P r e s so f U n i v 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