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 年 3 月 March 2015 岩矿测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Vol. 34,No. 2 187 ~193 收稿日期 2014 -04 -03;修回日期 2015 -03 -08;接受日期 2015 -03 -1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 12120113014500 作者简介刘亚非,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电子探针方面研究。E- maildogwuwu163. com。 文章编号 02545357 2015 02018707 DOI 10. 15898/j. cnki. 11 -2131/td. 2015. 02. 006 应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 铜铁矿床伴生元素金银铂钯铀的赋存状态 刘亚非1,赵慧博1,高志文2,来志庆3,叶美芳1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2. 华东冶金地质勘察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3.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 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 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 矿物种类、 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 并利用电子探针 Th - U - Pb 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明 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存在, 成色均值约为 638, 与铜 的硫化物密切依存, 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 银的独立矿物有银金矿、 碲银矿、 辉银矿, 还与 铜铋铅等以类质同象形式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矿物组合, 且含量在 74. 15 ~0. 12 不等; 铂钯矿物以含铂 碲钯矿为主; 铀以晶质铀矿独立矿物存在且与磁铁矿密切依存, 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约为 124 14 Ma, 晚于 岩体形成年龄 约 139 Ma , 早于黄铜矿和含金银铂钯等矿物, 而与磁铁矿同在燕山中晚期形成。结合镜下 观察, 认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矿物生成顺序依次是 石榴子石 - 磁铁矿、 晶质铀矿, 含金银铂钯矿 物, 黄铜矿。本研究为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 同时利用晶质铀矿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成 年代。 关键词偏光显微镜; 电子探针; 铜官山; 矽卡岩型铜铁矿床; 伴生元素; 赋存状态; 贵金属; 晶质铀矿 中图分类号P575. 1; P575文献标识码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铁矿床带从 21 世纪 50 年 代初始就大规模开发, 到目前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 该区除了含有丰富的铜铁矿, 还富有多种稀有贵金 属金、 银等, 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测试发现, 该区还伴 生有综合利用价值的铂、 钯、 铀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 前人的研究中鲜有报道。从已研究的资料来看, 前 人对该地区铜铁、 铜金的成矿模式与机理研究较 多 [1 -6 ], 积累了很多含矿岩体、 控矿构造、 地球化学 等方面的成果, 但是对这些伴生贵金属组分的赋存 状态研究较少, 限制了矿石的综合利用。故针对本 次发现, 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 手段, 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 矿物种类、 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 并利用电子探针 Th - U - Pb 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 为研 究其成因提供依据。该成果将为这些伴生多金属选 矿提供理论指导,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地质背景 铜官山铜铁矿床位于铜陵地区西部, 地质构造 属铜陵繁昌断皱带南段的铜陵戴家汇岩浆断裂 活动断块区 [5 ]。铜官山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 呈 岩株状产于背斜的西北翼, 其中可见闪长岩、 闪长玢 岩包体, 后期有二长岩脉侵入。自岩体中心向外可 划分为中心相、 过渡相和边缘相。铜官山石英闪长 岩体中角闪石39Ar/ 40Ar 年龄为 137 Ma[7 ], 石英闪长 岩体的206Pb/ 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139 3 Ma, 对应 岩体的形成年龄, 脉岩样品给出的年龄 133 3 Ma 指示了该区岩浆活动结束的时间[8 ]。 本区褶皱构造以铜官山背斜为主, 其为一短轴 状, 向北东倾伏的不对称倒转背斜, 全长 17 km, 褶 皱轴走向 NE 50 ~60。铜官山背斜大致于印支构 造期形成, 随后又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 使铜官山背 斜成为良好的容矿构造, 铜官山矿床就发育在该背 斜伏端的北西翼。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与灰岩的接 781 ChaoXing 触带, 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矿区内铜金矿化与岩 体在空间上密切伴生, 矿化时代与侵入活动一致, 矿 化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 围岩蚀变以石榴子石、 透辉 石矽卡岩化为特征。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 黄铜 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等; 矿石结构常见交代熔蚀、 交 代充填、 交代残余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 脉状 构造等。金属成矿物质主要与岩浆作用有关, 部分 来源于地层。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岩浆, 但有大气 降水的加入。成矿温度为 230 ~400℃, 代表岩浆热 液成矿作用的间距[9 ]。 2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2. 1样品采集和处理 采样位置位于铜官山岩体侵位中心南西侧, 矿 体主要产于石炭系黄龙组、 船山组灰岩、 白云岩与高 骊山组砂页岩界面中, 成矿受接触带构造和控矿层 位岩性控制明显, 矿体呈似层状。将研究样品磨制 光、 薄片, 利用偏光、 反光显微镜观察与电子探针的 背散射图像、 二次电子图像、 能谱分析 EDS 、 线扫 描、 面扫描相结合, 并利用波谱分析 WDS 对伴生 稀有贵金属矿物进行定量分析, 从而探讨其赋存 状态。 2. 2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 镜下观察 采用 Axioskop 40 的 Zeiss 偏光显微 镜 德国蔡司公司 对含矿岩石的矿物组成及所含 金属矿物进行判别, 初步判断金银矿物的赋存状态, 同时为下一步电子探针测试做前期准备。 电子探针分析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 查中心, 采用 JXA - 8230 电子探针分析仪 日本电 子公司 , 在几百到上千的放大倍数下重点寻找粒 径小的金银矿物、 铂钯矿物、 钍铀矿物, 同时对其成 分进行测定, 补缺显微镜的局限性, 更准确地探讨其 赋存状态。仪器分析条件为 加速电压 20 kV 铀矿 物, 硫化物 ; 束流1 10 -8 A; 束斑直径1 ~5 μm; 检 出角 40; 校正 ZAF; 温度 25℃, 湿度 55 ~ 60。 分析方法依据国家标准 GB/T 156172002硅酸盐 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 和 GB/T 152462002 硫化物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 。 对于含铀矿物, 利用电子探针测定的 U、 Th、 Pb 氧化物的含量, 依据放射性核素衰变理论为基础, 并 根据衰变公式最终计算铀矿年龄。此种测年方法具 有简单快捷、 无损检测、 微区原位, 通过显微背散射 图像避开表层、 裂隙等不准确位置等优点[10 ]。 3岩相学特征和矿物特征研究 3. 1岩相学特征 研究区赋矿岩石为矽卡岩。该区矿体主要为铁 铜共生矿体, 矿体呈似层状。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 为磁铁矿、 黄铜矿、 黄铁矿、 磁黄铁矿等, 少量菱铁 矿、 斑铜矿、 闪锌矿、 胶黄铁矿等。矿石的结构为他 形粒状结构、 自形 - 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 镶嵌 结构。常见交代熔蚀、 交代充填、 交代残余结构。矿 石的构造为块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脉 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榴子石、 透辉石、 透闪石、 蛇纹 石、 金云母、 滑石、 绿泥石、 绿帘石、 碳酸盐矿物、 石 英、 红柱石、 钾长石等 引自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 床地质报告 。 对样品进行显微镜下鉴定, 根据矿物组成可分 为两类 一种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 主要由变质 矿物石榴子石、 透辉石组成, 其中石榴子石环带结构 发育 图 1A, B , 呈半自形粒状, 横截面多为五边 形, 颜色为浅肉红色, 为钙铁榴石, 粒径在 0. 5 ~ 2 mm 之间, 因后期发生强烈的碳酸盐化, 故石榴子石 蚀变明显, 碳酸盐矿物呈条带状交代原岩矽卡岩, 且 金属矿物多赋存在蚀变的碳酸盐矿物内; 另一种以 透辉石为主的矽卡岩, 透辉石颗粒细小, 粒径小于 0. 02 mm, 少量石榴子石, 且环带不发育, 岩石后期 发生强烈的绿帘石化、 碳酸盐化等。 1 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 其中的金属矿物 以黄铁矿、 磁铁矿、 黄铜矿、 斑铜矿为主。黄铁矿常 交代磁铁矿呈交代残余结构; 黄铜矿沿裂隙侵入, 呈 网脉状, 部分围绕磁铁矿呈环边结构 图 1C , 沿着 磁铁矿与透明矿物之间的缝隙或在磁铁矿的裂隙中 分布, 通过此现象推测黄铜矿为晚于磁铁矿生成。 斑铜矿与黄铜矿共生普遍, 呈现固溶体分离结构 图 1D 。判别其生成关系先后顺序为 磁铁矿→ 黄铁矿→黄铜矿、 斑铜矿。 2 透辉石矽卡岩 其中除了黄铜矿、 斑铜矿之 外, 还可见少量含金银矿物 图 1E 、 铀矿物均呈独 立矿物存在, 分别被斑铜矿、 黄铁矿包裹 图 1F , 均 呈他形粒状, 粒度较小 2 ~10 μm 。 3. 2矿物特征 通过镜下观察可以判断铁、 铜金属矿物的形成 顺序, 以及少量金银矿物、 铀矿物的赋存状态, 但由 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局限以及不能定量分析的特 点, 故使用电子探针做进一步研究。因电子探针具 高的空间分辨率与较高的放大倍数, 将其背散射图 像、 面扫描结合波谱分析 WDS 对岩石中 5 个光 881 第 2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5 年 ChaoXing 片、 7 个光薄片的贵金属矿物、 铀矿物以及伴生矿物 进行定量分析。 图 1主要矿物及金属矿物显微照片 Fig. 1The micro- images of the main minerals and metal minerals A石榴子石 Grt 发育环带结构 正交偏光 ; B石榴子石呈半自形粒状 透射单偏光 ; C黄铜矿 Ccp 围绕磁铁矿呈环边结构 反射光 ; D黄铜矿与斑铜矿 Bn 共生 反射偏光 ; E黄铜矿与斑铜矿共生, 银金矿 Ele 被包裹于斑铜矿中 反射光 ; F晶质铀矿被包裹于黄铁矿 Py 中 反射偏光 。 3. 2. 1金银矿物 铜矿床中的金是常见的伴生元素, 其矿物的赋 存状态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1, 11 -14 ]。岩体金 元素丰度为 8. 04 ng/g, 前人认为该区金形成于黄铜 矿形成阶段后期, 由于构造活动频繁, 在接触带产生 的张性断裂或裂隙是金矿体形成过程中关键的地质 事件, 并且在碳酸盐阶段, 随着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析 出以及含矿热液对围岩中金的萃取, 金被大量还原 析出, 得以形成透镜状矿体[9 ]。 3 件岩石样品利用电子探针发现含金银矿物 12 个, 主要是金银系列的互化物而且以独立矿物存在。 含金的银矿物主要有银金矿、 针碲金银矿两种, 以银 金矿为主, 少量针碲金银矿 图 2 。根据电子探针 测试数据 表 1 可以得出 银金矿中金的含量为 55. 42 ~68. 85 平均值 61. 81 , 银的含量为 23. 96 ~42. 81 平均值 35. 41 ; 针碲金银矿 中金、 银含量分别为 19. 48、 15. 34。金银互化 物主要赋存形式为包裹金、 粒间金、 裂隙金 3 种。其 中, 银金矿多以包体形式呈不规则粒状、 长条状, 被 斑铜矿、 黄铜矿、 铜辉铋矿等含铜矿物包裹, 或以裂 981 第 2 期刘亚非, 等 应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伴生元素金银铂钯铀的赋存状态第34 卷 ChaoXing 隙、 粒间的形式产于石榴子石与斜长石、 石榴子石与 黄铜矿接触裂隙中, 大小多在 2. 5 ~ 50 μm 之间。 针碲金银矿以包体形式呈他形粒状分布于黄铜矿 中, 计算获得金的成色在 559 ~ 741 之间 平均值 638 。前人研究认为金的成色与成矿温度呈正比, 且在成矿早期金成色高, 中晚期金成色低, 说明研究 区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 为了更准确地探讨金银的赋存特征, 选取图 2B 中的多矿物集合体进行元素面扫描分析, 获得黄铜 矿与斑铜矿呈共生结构; 金、 银作为独立的矿物出 现, 且黄铜矿、 斑铜矿中不含金。前人研究该区金矿 认为在矿液运移和演变过程中, 首先沉淀的是氧化 物期的磁铁矿, 其后为石英硫化物期的辉钼矿和黄 铜矿, 此时金仍呈离子状态, 这些早期矿物含金量 低, 甚至不含金。故推测自黄铜矿阶段后期, 含金热 液才从岩体边缘向外渗滤、 充填、 交代。 含银矿物除了银金矿、 斜方碲金, 另外发现其他 含银矿物 13 个, 银含量在74. 15 ~0. 12 之间, 按 照银含量的高低排序分别为辉银矿、 碲银矿、 硫银铋 矿、 含银斑铜矿、 含银方铅矿、 含银斜方辉铅铋矿、 含 银黄铜矿、 含银碲铋矿、 含银硫铋铜矿 表 2 , 前 3 种以独立矿物存在, 后几种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 矿物以包裹、 隙间、 粒间形式分布在磁铁矿、 黄铜矿、 黄铁矿粒间间隙或裂隙中, 或分布在磁铁矿与蛇纹 石、 透辉石与石榴子石接触裂隙和解理缝中。颗粒 呈不规则粒状, 大小在 5 ~ 10 μm 之间。不同于银 金矿与碲金银矿, 这些矿物分布范围较宽泛, 多以隙 间形式存在。另外, 银与铋关系密切, 9 种矿物中含 银铋矿物占了 4 种。 3. 2. 2铂钯矿物 矿石中还发现个别含铂、 钯矿物, 呈独立的矿物 存在, 分别为含铂黄铋碲钯矿 Pd0. 96 Bi, Te 、 含 铂碲钯矿 Pt0. 03, Pd0. 93 Te2 两种, Pt 含量分别为 1. 02, 40. 01; Pd 含量分别为 1. 85, 25. 65。 通过电子探针图像可知, 两个矿物颗粒均成不规则 粒状, 前者大小约 1. 5 μm 3 μm, 以包体形式被包 裹于磁铁矿中; 后者大小约 6 μm 6 μm, 以隙间形 式赋存于黄铁矿与黄铜矿及方铅矿间隙中。据前人 研究 [15 ], 铜官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伴生铂族金属主要 与浅成钙碱性中酸性岩或壳幔混合型花岗杂岩有 关, 为岩浆热液活动成因, 其成矿物质来源还需进一 步探讨。 图 2金银互化物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 Fig. 2The COMPO figures of the Au and Ag- bearing minerals by EPMA A银金矿 Ele 被包裹于斑铜矿 Bn 中, 伴生矿物为黄铜矿 Ccp 、 斑铜矿; B银金矿被包裹于斑铜矿、 黄铜矿以及硫铋铜矿 Wit 内; C银金矿以间隙形式存在石榴子石 Grt 与透辉石 Di 隙间, 与黄铜矿伴生; D针碲金银矿 Kre 被包裹于斑铜矿内, 伴生矿物为斑铜矿与硫辉铋矿。 表 1金银互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 Table 1Analytical result of the Au- bearing minerals by EPMA 元素 元素含量 1※2※3※5※6※15※18※20※24※39※40※44※ Au66.8556.2968.8562.2857.7965.0160.7560.5319.4860.9065.2355.42 Ag30.8038.0223.9633.9436.9931.4135.1833.6115.3435.1932.2742.81 Cu0.423.184.171.613.333.173.555.554.832.990.480.55 Fe0.291.680.961.141.160.040.490.820.670.450.250.51 Cr00.380.180.220.180.200.080.260.210.090.220.19 Mn00.040000000000 Bi--------2.10--- Te--------56.22--- 总计98.3699.5998.1299.1999.4599.83100.05100.7798.8599.6298.4599.48 分子式Ag0.46Au0.54Ag0.55Au0.45Ag0.39Au0.61Ag0.50Au0.50Ag0.39Au0.61Ag0.33Au0.67Ag0.37Au0.63Ag0.36Au0.64Au0.86Ag1.29Te4Ag0.51Au0.49Ag0.33Au0.67Ag0.44Au0.56 定名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针碲金银矿银金矿银金矿银金矿 金成色684.6596.9741.8647.3609.7674.2633.3643.0559.4633.8669564.2 注 第一次检测为电子探针光片, 原始编号未标注※; 第二次检测为电子探针光薄片, 原始编号标注※ 。“-” 表示元素未测。表2 标注同此。 091 第 2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5 年 ChaoXing 表 2含银矿物成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Table 2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Ag- bearing minerals by EPMA 元素 元素含量 4891517※23※25※26※28※41※42※43※47※ Bi52.7740.420.0257.9142.22--0.1041.900.27--42.96 Fe3.881.721.83-0.790.580.667.411.2211.4429.060.740.08 Pb-38.060.04----0.04---80.02- S0.2917.1219.3016.1218.560.040.040.5119.2624.3634.2812.3919.54 Te41.850.151.0450.33-37.4637.8534.360.02--0.040.17 Cu--3.80-38.180.200.170.5537.9455.5333.301.6236.35 Ag0.253.5374.1526.630.1259.6360.4755.600.137.061.545.720.17 Se----0.19-0.080.030.070.040.050.390.02 Cr-----0.68------- Zn------0.050.060.02-0.070.010.05 总计99.04101.00100.18100.99100.0698.5999.3298.66100.5698.7098.30100.9399.34 化学式 Bi2.29Te32Pb0.94S.Bi1.88S3Ag1.08SAg1.12Bi0.98S23Cu2S.Bi1.95S3Ag1.86Te Ag1.86Te Ag1.96Fe0.48Te 3Cu2S.Bi1.95S3Cu4.68Fe1.07S4CuFeS2Pb0.97Ag0.14S 3Cu1.86S.Bi2.05S3 定名含银碲铋矿 含银斜方辉 铅铋矿 辉银矿 硫铅铋银矿 硫银铋矿 含银硫铋 铜矿 碲银矿碲银矿含铁碲银矿 含银硫 铋铜矿 含银 斑铜矿 含银 黄铜矿 含银 方铅矿 含银硫 铋铜矿 3. 2. 3铀 -钍矿物 结合电子探针二次电子像与背散射图像, 在 5 个 矽卡岩样品中发现含铀矿物 17 粒、 含钍矿物 1 粒。 含铀矿物种类为晶质铀矿, 含钍矿物种类为硅钍石。 其中晶质铀矿多数被包裹在磁铁矿中或赋存在磁铁 矿的裂隙, 个别颗粒被黄铁矿包裹, 还有个别颗粒包 裹钙铁辉石形成环边结构 图 3 。晶质铀矿呈他形 粒状, 粒径在5 μm 6 μm ~8 μm 10 μm 之间, 铀含 量在87.16 ~95. 76 之间。硅钍石位于石榴子石 裂隙中, 呈他形粒状, 粒径约 10 μm 10 μm, 钍、 铀、 铅氧化物含量分别为66.31、 3.44、 0.33。 前人研究发现铀的分布与磁铁矿、 黄铁矿密不 可分 [16 -17 ], 另外在本研究铀矿物中 Y 2O3含量为 0. 312 ~2. 772, 明显比鄂尔多斯沉积型铀矿 [17 ] 中的 Y 元素含量低, 两种不同成因的铀矿中的 Y 含 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可能是与热液的温度有关。 根据电子探针测得的 Th、 U、 Pb 氧化物含量, 利 用中国海洋大学 MonaziteAge 软件 Version 2. 04, McSwiggen & Associates 对 16 个晶质铀矿进行计 算。取有效的晶质铀矿 10 组电子探针 ThO2、 UO2、 PbO 数据等时线拟合, 获得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为 124 14 Ma。但矿物中原始铅 非放射性成因铅 是否存在, 矿物形成后 Th、 U、 Pb 是否向外界发生迁 移, 电子探针元素的检测极限、 矿物表面的裂隙孔洞 等因素对待测的 Th、 U、 Pb 数据准确度影响较大, 前 人研究表明矿物年龄越小误差越大, 年龄的不确定 度在 20 ~50 Ma[18 ]。基于以上因素影响, 可能导致 等时线计算年龄存在偏差[10 ]。 王彦斌等 [8 ]测定该区石英闪长岩 U - Pb 同位 素年龄为 139 3 Ma, 对应铜官山岩体的形成年龄, 徐夕生等 [19 ]、 吴才来等[20 ]利用锆石 SHRIMP 定年 得出铜官山岩体的年龄为 137. 5 Ma、 141 Ma 左右, 均指示岩体于燕山期中晚期生成, 晶质铀矿年龄的 测算数据表明晶质铀矿晚于岩体年龄生成。随着岩 体的侵位, 在早期矽卡岩化的形成之后, 成矿热液在 运移过程中温度和压力不断变化, 在接触带上部温 度降低, 压力减弱, 成矿热液在上部早期形成的矽卡 岩中沉淀成矿即发生铜矿化的交代充填作用[8 ]。 层状矿体的形成经历了 2 个成矿阶段, 即燕山期岩 浆作用形成的含铜金等成矿物质的岩浆热液, 沿着 层间构造移动时, 交代叠加改造在晚石炭世沉积形 成的含铜等黄铁矿层, 形成层状铜硫矿体或硫金矿 图 3晶质铀矿及硅钍矿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 Fig. 3The COMPO figures of uraninite and silicon thorium by EPMA A晶质铀矿 Ur 被包裹于磁铁矿 Mag 中, 周边有黄铜矿 Ccp ; B晶质铀矿被包裹于磁铁矿中; C晶质铀矿围绕钙铁辉石 Hed 形成环 边结构; D硅钍石 Hut 位于石榴子石 Grt 的裂隙中。 191 第 2 期刘亚非, 等 应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伴生元素金银铂钯铀的赋存状态第34 卷 ChaoXing 体 [9 ]。可以认为晶质铀矿与磁铁矿关系密切, 磁铁 矿形成于矽卡岩化晚期, 为交代石榴子石矽卡岩矿 物, 而金银与铜关系密切, 为成矿热液活动即铜金矿 化时期产生, 故推测晶质铀矿形成于矽卡岩晚期, 为 氧化物 - 磁铁矿期生成, 而早于黄铜矿、 金、 银、 铂钯 矿物, 各矿物生成先后顺序为 石榴子石 - 磁铁矿、 晶质铀矿, 含金、 银、 铂钯矿物, 黄铜矿。 4结语 本研究利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测试技术获 得了铜官山铜铁矿床的矿物种类、 矿物组成、 分布特 点, 并且利用电子探针数据推测了晶质铀矿的形成 年龄。研究成果为该区伴生元素赋存状态提供了理 论依据, 为下一步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 同时也利 用晶质铀矿矿物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 成年代, 对于矿石矿物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5参考文献 [ 1]邱瑞龙, 杨义忠. 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稀土 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 地球化学, 1994, 23 4 357 -365. Qiu R L, Yang Y Z. RE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Significance of Skarn- type Copper- Gold Ore Deposits in Tongguanshan Region[J] . Geochimica, 1994, 23 4 357 -365. [ 2]杜杨松, 秦新龙, 田世洪.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 岩浆 - 热液过程 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 J] . 岩石学报, 2004, 20 2 339 -350. Du Y S, Qin X L, Tian S H. Mesozoic Magmatic to Hydrothermal Process in the Tongguanshan Ore Field, Tongling,AnhuiProvince, China Evidencefrom Xenoliths and Their Hosts[J] .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04, 20 2 339 -350. [ 3]杜杨松, 李顺庭, 曹毅, 等.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 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 岩浆底侵、 同化混染和分离 结晶[ J] . 现代地质, 2007, 21 1 71 -76. Du Y S, Li S T, Cao Y, et al. UAFC- related Origin of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trusions in the Tongguanshan Ore Field,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East China[ J] . Geoscience, 2007, 21 1 71 -76. [ 4]杜杨松, 秦新龙, 曹毅. 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 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 - 氧化物包裹体研究[ J] . 矿床 地质, 2010, 29 1 71 -83. Du Y S, Qin X L, Cao Y. Sulfide and Oxide Inclusions in Xenoliths and Host Rocks of Tongling Area,Anhui Province[ J] . Mineral Deposits, 2010, 29 1 71 -83. [ 5]吕才玉, 曹晓生, 肖福权. 安徽铜官山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及深部成矿预测 [ J] . 地质与勘探, 2007, 43 6 12 -16. L C Y, Cao X S, Xiao F Q.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eep of Tongguanshan Deposit, Anhui[J] . Geology and Prospecting, 2007, 43 6 12 -16. [ 6]李红阳, 李英杰, 康桂玲, 等. 安徽铜官山铜 - 铁 - 金 - 硫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J] . 地质科学, 2008, 43 2 370 -376. Li H Y, Li Y J, Kang G L, et al.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TongguanshanCu- Fe- Au- SDepositinAnhui Province[ J] .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2008, 43 2 370 -376. [ 7]Chen J F, Foland K A, Zhou T X. Mesozoic Granitoids of the Yangtze Foldbelt, China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Magma Sources [C]/ /WuLR. TheCrustalthe Significance of Granites- Gneisses in the Lithosphere. AthensTheophrastus Publications, 1985 217 -237. [ 8]王彦斌, 刘敦一, 曾普胜, 等. 铜陵地区小铜官山石英 闪长岩锆石 SHRIMP 的 U - Pb 年龄及其成因指示 [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23 4 298 -304 Wang Y B, Liu D Y, Zeng P S, et al. SHRIMP U- Pb GeochronologyofXiaotongguanshanQuartz- dioritic Intrusions in Tongling DistrictandItsPetrogenetic Implications[ J] .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2004, 23 4 298 -304. [ 9]袁小明. 铜官山矿田铜金成矿模式探讨[J] . 地球学 报, 2002, 23 6 541 -546. Yuan X M.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the Copper and Gold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Tongguanshan Orefield [ J] .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2002, 23 6 541 -546. [ 10] 赵慧博, 刘亚非, 阳珊, 等.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 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探讨[J] . 岩矿测试, 2014, 33 1 102 -109. Zhao H B, Liu Y F, Yang S,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 Microprobe Dating on A Genetic Type of Uraninite[J] .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4, 33 1 102 -109. [ 11] 瞿泓滢, 常国雄, 裴荣富, 等.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 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J] . 岩矿测试, 2011, 30 4 430 -439. Qu H Y, Chang G X, Pei R F, et al.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zishan Ore- Field in Anhui Province[J]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1, 30 4 430 -439. [ 12]俞沧海. 安徽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物质来源探讨 [ J] . 黄金地质, 2000, 6 1 44 -48. Yu C H. Study on the Orgin of Materials of Tianmashan Sulfur- gold DepositinTongling,Anhui [J] . Gold Geology, 2000, 6 1 44 -48. [ 13] 刘继顺, 马光, 舒广龙. 湖北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矿 床中隐爆角砾岩型金 铜 矿体的发现及其找矿前景 [ J] . 矿床地质, 2005, 24 5 527 -536. Liu J S, Ma G, Shu G L. Discovery of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Type Cu - AuOrebodies in Tonglushan Skarn- type Cu- Fe Deposit of Hubei Province and Ore- searching Vista[ J] . Mineral Deposits, 2005, 24 5 527 -536. 291 第 2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5 年 ChaoXing [ 14] 胡海祥, 牛桂强, 刘洪澜, 等. 焦家金矿主矿区金矿石 的赋存特征[ J] . 岩矿测试, 2013, 32 6 931 -937. Hu H X, Niu G Q, Liu H L, et al.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In the Jiaojia Gold Deposit[J] .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3, 32 6 931 -937. [ 15] 刘洪文. 铂族元素矿床特征及成因分类探讨[ J] . 吉 林地质, 2002, 21 4 1 -7. Liu H W. The Deposit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Element and Its Genetic Classification[J] . Jilin Geology, 2002, 21 4 1 -7. [ 16] 邢秀娟, 柳益群, 樊爱萍. 鄂尔多斯盆地店头地区砂 岩型铀矿成因初步探讨[ J] . 中国地质, 2006, 33 3 591 -596. Xing X J, Liu Y Q, Fan A P. Genesis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A Case Study in the Diantou Area of the Ordos Basin[J] . Geology in China, 2006, 33 3 591 -596. [ 17] 马晔, 吴柏林, 刘亚非, 等. 鄂尔多斯盆地 HJQ 地区砂 岩型铀矿铀赋存状态研究[J] . 西北地质, 2013, 46 2 141 -152. Ma Y, Wu B L, Liu Y F, et al. Study on Uranium Occurence State of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HJQ Region, Ordos Basin[J] . Northwestern Geology, 2013, 46 2 141 -152. [ 18] 葛祥坤. 电子探针 Th - U - Pb 微区测年方法及其在 铀矿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J] . 铀矿地质, 2008, 24 3 175 -179. Ge X K. Th- U- Pb Dating of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n Uranium Geology Research[J] . Uranium Geology, 2008, 24 3 175 -179. [ 19] 徐夕生, 范钦成, O’ Reilly S Y, 等. 安徽铜官山石英闪 长岩及其包体锆石 U - Pb 定年与成因探讨[ J] . 科学 通报, 2004, 49 18 1883 -1891. Xu X S, Fan Q C, O’ Reilly S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Quartz Diorite and Inclusion Zircon’ s U- Pb Dating and Genesis in Anhui Tongguanshan[J]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