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 年 10 月 October 2013 岩矿测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Vol. 32,No. 5 759 ~766 收稿日期 2012 -05 -13; 接受日期 2012 -06 -10 资助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911015 - 05 ; 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 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环境控制与 地球化学修复技术 1212011120286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012CSJ02 作者简介 黄园英, 博士,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E- mail yuanyinghuang304163. com。 文章编号 02545357 2013 05075908 纳米锌去除水体中 As Ⅲ 吸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 黄园英1,袁欣1,王倩2,罗松光1,刘晓端1 1.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As Ⅲ 毒性高, 易迁移, 且是厌氧条件下地下水中主要存在形式。纳米铁颗粒在含砷水体处理中受 到广泛关注, 而锌具有比铁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且更易保存, 被认为是用于氯代有机化合物还原的最佳金 属, 但有关纳米锌用于水体中砷的研究很少。本文研究了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反应动力学性质和吸附 As Ⅲ 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应用准一级动力学、 准二级动力学和粒内扩散三种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模 拟, 结果显示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过程更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速率常数 k2为 0. 18 g/ mgmin , 吸 附量为 0. 47 mg/g, 且去除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批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锌对 As Ⅲ 吸附最佳条件为 振荡 时间 120 min, 纳米锌投加量 2. 5 g/L, pH 值 2 ~ 7。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纳米锌对起始浓度为 0. 565 mg/L As Ⅲ 和 0. 568 mg/L As Ⅴ 进行吸附试验, As Ⅲ 和 As Ⅴ 的去除率均能达到 99. 5以上, 表明纳米锌 对As Ⅲ 和 As Ⅴ 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可作为处理水体中砷的吸附材料之一。以纳米锌作为吸附材料 与传统方法相比, 并不需要将 As Ⅲ 预氧化成 As Ⅴ , 在实际应用中可简化水处理程序, 节约处理成本。 关键词 纳米锌; As Ⅲ ; 吸附; 动力学;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B383; O614. 241; O613. 63文献标识码 A 含砷地下水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 题 [1 ], 长期暴露在浓度高于 0. 1 mg/L 砷的环境中, 将引起神经紊乱, 皮肤病、 肝癌和肺癌等疾病 [2 -6 ]。 在自然水体中, 砷主要以三价砷 As Ⅲ 和五价砷 As Ⅴ 形式存在。在含砷地下水中, 96 的砷都为 As Ⅲ , 且 As Ⅲ 毒性为 As Ⅴ 的 60 倍。大多 数国家对饮用水含砷量都有严格界定, 中国、 美国和 欧盟已将饮用水中砷的含量标准限定为世界卫生组 织建议的 0. 01 mg/L, 最新饮用水标准更是强化了 饮用水脱砷工作。 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方法有很多, 比较常用的有 铁的 化 学 沉 淀 法 [7 -9 ]、 吸 附 法[10 -11 ]、 离 子 交 换 法 [12 ]、 膜分离法[13 -14 ]、 反渗透法[15 ]和生物法[16 ]等。 其中吸附法因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去除具有效率 高、 操作简便、 操作成本低和吸附剂可以再生等优点 而成为饮用水除砷的首选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生 物材料 [17 ]、 活性炭[18 ]、 沸石[19 ]、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 物 [20 -22 ]。砷的吸附量与所用吸附剂的表面积有关, 吸附剂表面积越大, 吸附能力越强。同时, 吸附量与 吸附条件 如溶液 pH 值、 温度、 吸附时间和砷起始 浓度等 有关。虽然吸附法能够除砷, 并且可以获 得较满意的效果, 但也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如 大多数吸附剂只能有效地吸附 As Ⅴ , 却 对 As Ⅲ 不能有效地脱除 [23 ]。因此, 对 As Ⅲ 的处 理须先将其进行预氧化, 这样就使得处理除砷工艺 变得复杂。目前因为铁价格低廉且无毒, 所以以铁 元素为主要吸附成分的吸附剂开发研制和应用得到 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其中纳米铁 包括零价铁、 氧化 铁和磁铁矿颗粒等 因其尺度小、 表面效应大、 吸附 能力强等优点而在含砷水处理中受到广泛重 视 [24 -26 ]。锌的氧化还原电位 -0. 76 V 比铁的氧 化还原电位 - 0. 44 V 更低, 而且更容易保存, 纳 米锌不仅可作为还原剂, 还可作为催化剂, 通常用于 氯代烃脱氯反应、 汽车尾气处理、 环境保护等 [27 -28 ]。 957 ChaoXing 相对于零价金属铁而言, 零价金属锌对氯代烷烃、 烯 烃和炔烃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29 -31 ]。但由于 Zn Ⅱ 释放到水体中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 所以其 应用研究没有纳米铁深入。目前有关纳米锌用于水 体中重金属治理方面研究还很少, 用于去除 As 的研 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批实验方式, 考察纳米锌对 As Ⅲ 的 去除效果及其反应动力学性质, 并探讨了纳米锌对 As 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振荡时间、 纳米 锌投加量、 反应液起始 pH、 As 价态等 , 研究结果有 助于更好地了解纳米锌对水体中砷的吸附效果及探 讨今后场地应用的可能性。 1纳米锌材料及基本性质 本实验使用的纳米材料购自深圳尊业纳米有限 公司。对纳米锌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 扫描电镜型 号为 S 4800, 日本 , 图 1 为放大 1 万倍的扫描电镜 图 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提供 。图 1 显示纳 米锌主要为表面光滑的球状, 平均粒径为 100 nm, 通过氮气吸附法测得纳米锌颗粒的 BET 比表面积 为 30 m2/g 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型号为 Autosorb -1, 美国 。因纳米锌具有尺寸小、 比表面积高的 特点, 可用作吸附 As 的材料。 图 1纳米锌的 SEM 图 放大 1 万倍 Fig. 1SEM image for nanoscale zinc powder 2吸附实验和砷的测定 2. 1仪器和主要试剂 SA - 10 型砷形态分析仪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 公司 。 SHA - B 型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 江苏金坛市 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DHG - 9070A 型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 C - MAG HS10 型磁力 搅拌器 德国 IKA 公司 , TGL -16C 离心机 上海安 亭科学仪器厂 。 1000 mg/L 的 As Ⅲ 和 As Ⅴ 标准溶液 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所用的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购自北京化学试剂 公司, 并没有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 去离子水用于样品的稀释定容。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都用 30 硝酸浸泡 24 h, 然 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干净。 2. 2As Ⅲ 和 As Ⅴ 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砷形态 As Ⅲ 和 As Ⅴ 及其浓度采用砷形态 分析仪进行测定, 仪器所用的流动相和还原剂每天 新配, 校准曲线每天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该 仪器 As Ⅲ 和 As Ⅴ 方法检出限分别为 2 μg/L 和 8 μg/L, 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饮用水标准 0. 01 mg/L , 因此该仪器完全能够满足实验对灵 敏度的要求。 2. 3纳米锌的吸附实验 为了研究纳米锌对 As Ⅲ 吸附动力学性质, 将 1. 25 g/L 纳米锌投加到 200 mL 起始浓度为 0. 565 mg/L As Ⅲ 溶液中, 反应瓶为 250 mL 硼酸玻璃 瓶, 将每个反应瓶瓶盖拧紧后放入 20 1 ℃ 水浴 中振荡, 振荡速率为 100 r/min, 同时在另一反应瓶 中不加入纳米锌颗粒做平行实验 即为控制样 , 分 别在 0、 10、 20、 30、 60、 90、 120、 240 min 取上层清液, 经过 0. 45 μm 滤膜过滤后, 利用砷形态分析仪测定 样品中 As Ⅲ 浓度。控制样中 As Ⅲ 的质量分数 变化范围为 98 ~ 102, 这是由于反应瓶差异和 测试误差引起的, 反应瓶和瓶盖对 As Ⅲ 吸附可不 予考虑。 3吸附动力学理论模型 通过吸附动力学可以判断反应途径 如化学吸 附还是物理吸附 和吸附反应机理 表面吸附还是 粒内扩散 。动力学常数可以预测目标污染物的去 除速率。下面介绍准一级动力学、 准二级动力学和 粒内扩散模型公式, 为本实验动力学讨论提供理论 依据。 离子吸附量 qt 每克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质 量, 单位 mg/g 可根据质量守恒来测定, 计算公式 如下 qt C0- Ct V m 1 067 第 5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3 年 ChaoXing 式 1 中, C0和 Ct分别为 As Ⅲ 在0 和 t 时刻的浓度 mg/L , m 为纳米锌的质量 g , V 为反应液体积 L 。 两种动力学模型 准一级和准二级 参数可通 过吸附实验数据作纳米锌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斜率和 截距计算获得 [32 -33 ]。 3. 1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发生在固体 - 液体界面之间的吸附 [32 ]。假设一个 As Ⅲ 占据 一个纳米锌吸附位。 Z As3 aq K → 1 ZAssolid phase 此处 Z 代表纳米锌表面没有被占据的吸附位, k1为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 min -1 , 该常数 能够通过准一级反应方程获得, 方程式见公式 2 [34 ] dq dt k1 qe- qt 2 式 2 中, qe和 qt分别为 As Ⅲ 在吸附达到平衡 和 t 时刻的吸附量 mg/g , k1为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速 率常数 min -1 。通过积分和边界条件 当 t 0 时, qt0, t t 时, qeqt 由式 2 可推导出式 3 ln qe- qt lnqe- k1t 3 一级反应动力学认为吸附位被占据的速率与没 有被占据位的数量是成正比关系。k1和 qe可以通过 作ln qe- qt 与时间 t 的线性关系图的斜率和截距 计算得到。 3. 2准二级反应动力学 准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被用来分析发生在溶液 体系化学吸附动力学过程 [33, 35 ]。假设一个 As Ⅲ 占据两个纳米锌吸附位, 通过化学键 包括共价键 或离子键 作用发生化学吸附。 Z Assd3 K → 2 Z2Assolid phase 吸附速率方程如下式 d Z t dt k[ Z o- Zt] 2 Z o和 Zt分别为达到吸附平衡和 t 时刻吸 附材料被占据的活性反应位数。而驱动力, qe- qt 与可获得的活性反应位成正比关系, 由此可推导 出准二级反应速率线性方程表达式如下 [35 ] t qt 1 k2q2 e 1 qe t 4 t/qt与 t 呈线性关系。式 4 中, qt和 qe分别为 t 时刻和达到吸附平衡时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吸附 量 单位 mg/g ; 当 t→0 时, k2q2 e为起始的吸附速率。 3. 3粒内扩散模型 粒内扩散方程见式 5 qt kidt0. 5 t0. 5 5 式 5 中, qt为 t 时刻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吸附 量 mg/g , kid为粒内扩散的速率[ mg/ gmin ] , 如 果 qt-t0.5曲线为直线则表示该吸附过程可适用于粒 内扩散模型。kid和 c 可通过斜率和截距计算得到。 4结果与讨论 为了研究反应时间对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影 响, 利用 0. 25 g 纳米锌, 对起始浓度为0. 565 mg/L, 体积为 200 mL 的 As Ⅲ 进行吸附实验, 于 20 1 ℃水浴中振荡, 振荡速率为 100 r/min, 每隔一定 时间间隔取样, 并迅速用 0. 45 μm 滤膜过滤, 过滤 后上层清液用于 As Ⅲ 浓度测定。为了评价 As Ⅲ 吸附动力学性质, 本研究应用三种不同的动 力学模型进行讨论 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准二级反应 动力学和粒内扩散模型。 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绘制 ln qe- qt - t 曲线 见图 2 , 得出该反应条件下纳米锌对 As Ⅲ 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ln qe- qt -0. 0404t -0. 9032 6 由式 6 回归方程, 可获得准一级反应速率常 数 k1 0. 0404 min -1, 相关系数 R2 1 0. 9562, 从 R2 1 来看并不是一个很满意的结果, 另外由式 6 计算 得到的 qe与实验测得的 qe 见表 1 误差为 -11, 因此认为纳米锌对 As Ⅲ 的吸附过程并不适合准 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根据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绘制 t/qt- t 曲线 见图 3 , 得出该反应条件下纳米锌对 As Ⅲ 的二 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t/qt2. 1063t 24. 797 7 由式 7 获得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k2 0. 18 g/ mgmin , 相关系数 R2 20. 9991, 高于准一级反 应动力学的相关系数 R2 1 0. 9562 , 而且由式 7 计 算得到的 qe与实验测得的 qe 见表 1 误差为 4, 因此认为纳米锌对 As Ⅲ 的吸附过程更适合二级 反应动力学模型, 同时说明纳米锌对 As Ⅲ 的吸附 是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纳米锌表面。其他的一 些研究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36 -37 ]。 根据粒内扩散模型, 绘制 qt- t0. 5曲线 见图 4 , 可以获得对应的方程 qt0. 0375t0. 5 0. 0827 8 167 第 5 期黄园英, 等 纳米锌去除水体中 As Ⅲ 吸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第 32 卷 ChaoXing 粒内扩散速率常数 kid和 c 可由式 8 斜率和截距获 得, 见表 1。然而相关系数 R2 3 0. 8866 并不好, 而 且 c 值与实验测定值存在很大偏差, 所以认为粒内 扩散不是控制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从三种模型数据来看, 认为二级反应动力学模 型更适用于描述纳米锌对 As Ⅲ 的吸附过程。 表 1在 20℃时三种动力学模型参数 Table 1Parameters of three kinetic models at 20℃ qe实验值 mg/g 0.45 一级动力学模型 k1 min -1 qe mg/g R2 1 0.04040. 400.9562 二级动力学模型 k2 mg/ gmin qe mg/g R2 2 0. 18490.470.9991 粒内扩散模型 kid mg/ gmin c mg/g R2 3 0.03750.08270.8866 图 2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准一级反应回归曲线 Fig. 2Pseudo 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 fitting for As Ⅲ adsorption onto nanoscale zinc 图 3纳米锌吸附 As Ⅲ 的准二级反应回归曲线 Fig. 3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fitting for As Ⅲ adsorption onto nanoscale zinc 4. 2影响因素 4. 2. 1振荡时间 通常, 振荡时间将影响污染物去除率。一般在 达到吸附平衡之前, 随着反应时间延长, 振荡时间越 长, 去除率是逐渐增加的, 但达到吸附平衡后, 延长 反应时间, 吸附率基本保持稳定,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 图 4纳米锌对 As Ⅲ 吸附时粒内扩散模型 Fig. 4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fitting for As Ⅲ adsorption onto nanoscale zinc 确定达到吸附平衡时间。 振荡时间对纳米锌去除砷效果影响如图 5 所示。 图5 表明反应刚开始, 水溶液中 As Ⅲ 吸附速率非 常高, 这是由于此时吸附位都是空缺的, As Ⅲ 很容 易进入到这些吸附位中。在 10 min 时, As Ⅲ 去除 率为55. 8; 90 min 后测得水溶液中 As Ⅲ 浓度 0.029 mg/L, 去除率达94; 振荡 120 min 后, 纳米锌 对于砷的去除率增加很少, 因此认为砷的吸附主要发 生在前120 min, 并将120 min 作为纳米锌吸附As Ⅲ 达到平衡时间,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本吸附 实验结束时间为 240 min。在达到吸附平衡之前, 振 荡时间越长, 吸附量越大, 也就是去除率越高。 4. 2. 3纳米锌投加量 纳米锌作为反应材料, 其表面的反应点位对反 应速率有直接影响, 纳米锌质量和表面状况 如反 应位的数量、 表面积浓度、 表面氧化膜等 在反应系 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改变参加反应材料的 质量来研究纳米锌对去除 As Ⅲ 的影响。四个反 应瓶中纳米锌投加量浓度分别为 1. 25、 2. 5、 5. 0 和 10. 0 g/L, 其他基准条件相同, 结果见图 6。 267 第 5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3 年 ChaoXing 图 5反应时间对吸附 As Ⅲ 影响 Fig. 5Effect of shaking time on As Ⅲ uptake by nanoscale zinc particles 图 6投加量对吸附 As Ⅲ 影响 Fig. 6The effect of adsorbent dosage on adsorption of As Ⅲ 由图 6 可知, 在 10 min 时, 1. 25 g/L 纳米锌对 As Ⅲ 的去除率为 46, 而 2. 5 g/L 纳米锌对 As Ⅲ 的去除率为 80。在投加量为 1. 25 ~ 2. 5 g/L 范围内, As Ⅲ 的去除率随纳米锌投加量增加 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投加量增加, 能够提供更多的 表面反应活性位, 但并不是随着投加量增加, 反应速 率持续增加, 因为实验结果显示当投加量增加至 10 g/L 时, As Ⅲ 去除速率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略有下 降, 因此纳米锌吸附 As Ⅲ 最佳投加量为2. 5 g/L。 4. 2. 4反应液起始 pH pH 是衡量吸附剂表面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 此考察 pH 范围对砷去除效果影响程度是非常必要 的。实验前, 分别用 1 mol/L 盐酸和 NaOH 来调节 反应液起始 pH 值, 其他条件不变。图 7 为起始溶 液 pH 分别为2、 7 和12 时, 纳米锌对 As Ⅲ 吸附速 率影响, 在实验结束时, 即反应 90 min, pH 2 和 pH 7 两个体系 As Ⅲ 去除率达到 95 以上, 而 pH 12 体系仅为 12. 7, 远低于酸性和中性体系。虽 然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间的离子间吸引力是主要的 反应机理。被吸附物质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吸附剂 内部也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一种因素。当 pH < 9. 2 时, As Ⅲ 以不带电荷的 H3AsO0 3形式存在; 当 pH >9. 2 时, As Ⅲ 存在形式为带负电的 H2AsO - 3 [38 ]; 当 pH 在2 ~7 范围内, 不带电荷的 H3AsO0 3阻止了吸 附或沉淀作用降低, 因此 As Ⅲ 吸附量随 pH 变化 不大。当 pH 12 时, As Ⅲ 存在形式为带负电的 H2AsO - 3 , 然而纳米锌在碱性条件下, 生成的产物是 带负电的 Zn Ⅱ - O - , 反应式如下 [39 ] Zn02H2O→Zn2 H22OH - Zn - OH OH - →Zn - O - H2O 在碱性条件下, 在带负电的吸附剂 Zn Ⅱ - O - 和 H2AsO - 3之间存在排斥力, 导致了吸附能力迅 速下降。 图 7 pH 对 As Ⅲ 吸附影响 Fig. 7The effect of pH on As Ⅲ adsorption 4. 2. 5纳米锌对 As Ⅲ 与 As Ⅴ 吸附效果 在选定的优化实验条件下, 即反应液体积 200 mL, 固液比 1. 25 g/L, 反应液起始 pH 7, 反应结束 时间为 120 min, 分 别 对 起 始 浓 度 0. 565 mg/L As Ⅲ 和 0. 568 mg/L As Ⅴ 进行吸附试验, 考察 纳米锌对 As Ⅲ 与 As Ⅴ 去除效果, 结果见图 8。 由图 8 可 见, 在 反 应 10 min 时, 纳 米 锌 对 As Ⅲ 和 As Ⅴ 去除率分别为 78 和 95, 这可 能是在反应刚开始纳米锌表面的反应活性位被迅速 占据, 吸附起主要作用。反应 90 min 时, 反应液中 As Ⅲ 和 As Ⅴ 浓度分别为 0. 006 mg/L 和 0. 009 mg/L, 去除率都在 98 以上, 实验结束时, 即反应 120 min, 纳米锌对 As Ⅲ 和 As Ⅴ 的去除率能达 到 99. 5以上, 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饮用 水标准 < 0. 01 mg/L 。由此可认为, 纳米锌对 367 第 5 期黄园英, 等 纳米锌去除水体中 As Ⅲ 吸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第 32 卷 ChaoXing As Ⅲ 和 As Ⅴ 都 有 很 好 的 去 除 效 果, 而 且 As Ⅲ 并不需要预先氧化成 As Ⅴ 。与传统方 法 [10 -12, 15 ]相比, 纳米锌用于去除 As Ⅲ 简化了水 处理程序, 节约处理成本。由图 8 还可知, 在相似实 验条件下, 纳米锌对 As Ⅴ 去除速率略快于 As Ⅲ , 这与前人的报道结论是一致的 [40 -42 ]。 图 8纳米锌对 As Ⅲ 和 As Ⅴ 的吸附率 Fig. 8The adsorption rate of As Ⅲ and As Ⅴ with nanoscale zinc 5结语 本文对纳米锌对砷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较深入 的探讨, 认为该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 模型, 去除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 通过改变各种实验 参数获得了纳米锌吸附砷的最佳处理条件, 这为今 后纳米锌在处理水中砷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技术 支撑。 本文首次提出了利用纳米锌去除水体中的 As Ⅲ 和 As Ⅴ , 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技术并不需 要将 As Ⅲ 预氧化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简化了处 理工艺, 可节约处理成本。虽然纳米锌对砷的吸附 能力比纳米铁弱一些 [25 ], 但纳米锌比纳米铁更易保 存, 具有更多的实际应用价值。纳米锌能够作为处 理水中砷的吸附材料之一, 今后的工作应该加强纳 米锌用于水污染处理方面的实际应用研究。 6参考文献 [ 1]Mohan D , Pittman Jr C U . Arsenic removal from water / wastewater using adsorbentsA critical review [J]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142 1 -53. [ 2]Nickson R,McArthur J,Burgess W,Ahmed K M, RavenscroftP, RahmanM.Arsenicpoisoningof Bangladesh groundwater[ J] . Nature, 1998, 385 338. [ 3]Watkims C D,de Groot P H. A perspective on the FOCUS Conference on Eastern regional ground water issues [J] . Ground Water Management,1991,7 967 -978. [ 4]Das D,Chatterjee A,Mandal B K,Samanta G, Chakraborti D, Chanda B. Arsenic in ground water in six districts of West Bengal,IndiaThe biggest arsenic callamity in the word Part 2 . Arsenic concentration in drinking water,hair,nails,urine,skin- scale,and liver tissue biopsyof the affected people [J] . Analyst, 1995, 120 917 -924. [ 5]肖唐付, 洪冰, 杨中华, 杨帆. 砷的水地球化学及环境 效应[ J]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20 1 71 -76. [ 6]庄金陵. 砷对世界地下水源的污染[J] . 矿产与地质, 2003, 17 2 177 -178. [ 7]Hering J G,Chen P Y,Wilkie J A,Elimelech M. Arsenic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during coagulation [ 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1997,123 8 800 -807. [ 8]Borho M,Wilderer P. Optimized removal of arsenate Ⅲ by adaptation of oxidation and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to the filtration step [J] . Water Science Technology, 1996, 34 9 25 -31. [ 9]苑宝玲, 李坤林, 邓临莉, 张之东. 多功能高铁酸盐去 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 J] . 环境科学,2006,27 2 281 -284. [ 10]Daus B,Wennrich R,Weiss H. Sorption materials for arsenic removal from water A comparative study [J] . Water Research, 2004, 38 2948 -2954. [ 11] Boddu V M,Abburi K,Talbott J L,Smith E D,Haasch R. Removal of arsenic Ⅲ and arsenic Ⅴ from aqueous medium using chitosan- coated biosorbent [J] . Water Research, 2008, 42 633 -642. [ 12] Jaeshin K, Benjamin M M. Modeling a novel ion exchange process for arsenic and nitrate removal [J] . Water Research, 2004, 38 2053 -2062. [ 13]Sato Y,Kang M,Kamei T,Magara Y. Perance of nanofiltration for arsenic removal[J] . Water Research, 2002, 36 3371 -3377. [ 14] van der Bruggen B, Vandecasteele C.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by nanofiltration Overview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the drinking water industry [ J] . Environment Pollution,2003,122 435 - 445. [ 15]Gholami M M,Mokhtari M A,Aameri A,Alizadeh F M R. Applic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for arsenic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J] . Desalination,2006, 200 1 -3 725 -727. 467 第 5 期 岩矿测试 http ∥www. ykcs. ac. cn 2013 年 ChaoXing [ 16] Zouboulis A I,Katsoyiannis I A. Recent advances in the bioremediationofarsenic- contaminatedgroundwaters [ J]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 31 213 -219. [ 17] Al Rmalli S W,Harrington C F,Ayub M,Haris P I. A biomaterial based approach for arsenic removal from water [J] . Journ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2005,7 279 -282. [ 18]Mondal P,Majumder C B,Mohanty B. Removal of trivalent arsenic[ As Ⅲ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by calcium chloride CaCl2 - impregnated rice husk carbon [J] .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7, 46 2550 -2557. [ 19] Li Z,Beachner R,McManama Z,Hanlie H. Sorption of arsenic by surfactant modified zeolite and kaolinite[ J] . Microporous Materials, 2007, 105 291 -297. [ 20]Streat M,Hellgardt K,Newton N L R. Hydrous ferric oxide as an adsorbent in water treatment.Part 2. Adsorption studies [J] . Process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8, 86 11 -20. [ 21] Guo H,Stben D,Berner Z. Adsorption of arsenic Ⅲ and arsenic Ⅴ from groundwater using natural siderite as the adsorbent [J] . 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 2007, 315 47 -53. [ 22] 汪大翠, 徐新华, 宋爽. 工业废水中专项污染物处理 手册[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66 -79. [ 23] 杨杰, 顾海红, 赵浩, 徐炎华.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进展[ J] . 工业水处理, 2003, 23 6 14 -18. [ 24] 黄园英, 秦臻, 刘菲. 纳米铁去除饮用水中 As Ⅲ 和 As Ⅴ [ J] . 岩矿测试, 2009, 28 6 529 -534. [ 25] 黄园英, 刘丹丹, 刘菲. 纳米铁用于饮用水中 As Ⅲ 去除效果[ J]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1 83 -87. [ 26] 朱慧杰, 贾永峰, 吴星, 王赫. 负载型纳米铁吸附剂去 除饮用水中 As Ⅲ 的研究[J] . 环境科学, 2009,30 6 1644 -1648. [ 27] Boronina T N,Lagadic I,Sergeev G B,Klabunde K J. Activated andnonactivatedsofzincpowder Reactivity toward chlorocarbons in water and AFM studies of surface morphologies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8, 32 2614 -2622. [ 28]Choia J H,Kim Y H. Reduction of 2, 4, 6- trichlorophenol with zero- valent zinc and catalyzed zinc [ J]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6 984 -991. [ 29]Roberts A L,Totten L A,Arnold W A,Burris D R, Campbell T J. Reductive elimination of chlorinated ethylenes by zero- valent metals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6, 30 2654 -2659. [ 30]Arnold W A,Roberts A L. Pathways of chlorinated ethylene and chlorinated acetylene reaction with Zn 0 [ 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8,32 3017 -3025. [ 31]Fennelly J P,Roberts A L. Reaction of 1, 1, 1- trichloroethane with zero- valent metals and bimetallic reductants[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998, 32 1980 -198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