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_杨润芝.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振 动 与 冲 击 第 39 卷第 21 期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Vol. 39 No.21 2020 收稿日期 2019 -05 -16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9 -08 -28 第一作者 杨润芝 男,硕士,助理工程师,1995 年生 通信作者 曾京 男,博士,教授,1963 年生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杨润芝1, 曾 京2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 2.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 摘 要高阶车轮多边形会对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恶劣影响,增大轮轨力,引起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剧烈振动,对钢 轨及车轮踏面造成疲劳破坏,产生疲劳裂纹及不均匀磨耗等,形成很大的噪声污染。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车 辆⁃轨道系统刚柔偶合动力学模型,考虑轨道、轮对(含制动盘)、轴承与轴箱的柔性以及刚性构架与车体,分析不同车速、 不同多边形阶次及波深对轮对、制动盘、轴箱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车轴与制动盘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 此外还通过添 加紧急制动工况,分析制动工况对制动盘横向振动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部位制动盘的振动特性。 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 模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 车轮不圆;刚柔耦合;轮轨系统;制动工况;振动特性 中图分类号 U260. 11 +1 文献标志码 ADOI10. 13465/ j. cnki. jvs. 2020. 21. 014 Influences of higher order wheel polygon on vibration of wheel⁃rail system YANG Runzhi1, ZENG Jing2 (1.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 Ltd. , Wuhan 430063, China; 2. State Key Lab of Traction Pow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Higher⁃order wheel polygon can have bad effects on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 increase wheel⁃rail force, cause severe vibration of a vehicle⁃track system, cause fatigue damage to rail and wheel tread, produce fatigue cracks and uneven wear, and form a large noise pollution. Here,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dynamic model of a vehicle⁃ rail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rigid⁃flexible coupled system dynamics theory considering flexibility of track, wheel pair (including brake disc), bearing and axle box as well as rigid frame and car body. Effects of train speed, wheel polygon order and wave depth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 pairs, brake discs and axle boxeswere analyzed, and vibration transfer relations between axle and brake disc were studied.In addition, by adding emergency braking conditions, influences of braking conditions on lateral vibration of brake disc were analyzed,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rake disc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were compared.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erified with tests. Key wordswheel outofroundness; rigid⁃flexible coupling; wheel⁃rail system; braking conditi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车轮踏面的微小变化会对整体车辆系统造成很大 影响,而车辆行驶过程中轮对不断磨耗,难免出现缺 陷,车轮多边形就是其中的一种。 试验过程中发现,当 轮对存在高阶车轮多边形时,会产生剧烈的轮轨冲击, 不仅会对车轴、轴承等部位造成疲劳破坏,还会加剧轨 道磨损,造成车轮踏面与钢轨的局部损伤,进一步加剧 车轮不圆,危及行车安全。 针对车轮不圆现象和柔性轮轨系统动力学模型,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深入地系统性研究。 Morys[1]构 建了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结合轮对磨耗模型,研究了 车轮不圆的发展规律,得出部分阶次车轮不圆会加剧, 而部分阶次车轮不圆会向更高阶发展。 Meywerk[2]构 建了柔性轮对与轨道动力学模型来分析车轮不圆的演 变过程,得出车轮不圆的相位差会影响车轮不圆的演 变速度,轮对的一阶垂弯模态和二阶弯曲模态可能是 引起车轮不圆的主要原因。 袁雨青[3]构建了包含柔性 轮对和柔性构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轮对踏面磨 耗模型,研究车轮不圆的成因,并分析出车轮不圆对车 辆动力学性能及车辆疲劳强度的影响。 张浩然[4]建立 了考虑轮对、轴箱和构架柔性的 CRH2A 高速动车组动 力学模型,并研究了多边形在不同速度、不同波深和不 同阶次下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得出轮轨力与这些 影响因素的关系。 Baeza 等[5]建立了考虑轮对柔性的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轮对刚性、可旋转,非 旋转,选取轮对的扭转、弯曲和伞形模态,在中频范围 内,通过比较研究了车轮擦伤对轮轨接触力的影响,并 分析 了 车 辆 运 行 在 波 状 轨 道 上 的 轮 轨 接 触 力。 Andersson 等[6]等构建了考虑车轴柔性的车辆系统动 力学模型,车轴采用不同刚度,并分析了考虑柔性车轴 时轮轨纵向力和垂向力的变化情况。 Kaiser 和 Popp[7] 分别构建了刚性和柔性的轮对与轨道,分析了两种情 况下车辆的临界速度、极限环和轮轨横向力的变化。 Suarez 等[8]构建了两种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一 种采用整体轮对,另一种采用带橡胶层的弹性轮对,此 外还考虑轮对的弯曲和伞形模态,对比分析出弹性轮 对减振降噪的能力。 高浩[9]开发了多刚体动力学仿真 平台,并添加了柔性体前处理模块、刚柔耦合模块、轮 轨接触模块等,并分析了柔性车体、柔性构架和柔性轮 对的弹性振动及其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潇[10]考虑 了柔性轮对 1 000 Hz 以内的模态建立了整车刚柔耦合 动力学模型,得出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主要为轮对 的扭转和一、二阶弯曲模态,且轮对的弯曲模态会对车 轮不圆度产生影响,得出提高轮对弯曲刚度可有效缓 解车轮的多边形磨耗。 国内外对于车轮多边形相关研究已有很多,本文 构建了由柔性钢轨、柔性轨道板、柔性轮对(含制动 盘)、柔性轴承与柔性轴箱组成的柔性轮轨系统以及刚 性构架与车体共同组成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 改变车轮多边形的阶次和波深,并在制动夹钳位置添 加制动力元,模拟紧急制动工况,分析车轮多边形对轮 轴、制动盘与轴箱的振动特性及轮轴和制动盘之间振 动传递的影响。 1 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1. 1 柔性轮轨系统 柔性轮轨系统组成包括柔性轴箱、柔性轴承、轴箱 轮对、柔性钢轨和柔性轨道板。 柔性体导入过程为先 在 ANSYS 中 做 模 态 分 析 与 子 结 构 分 析, 再 通 过 SIMPACK 中的柔性体接口生成 FBI 文件来调用。 轨道板参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的 CRTSⅡ型 板式无砟轨道构建而成,钢轨选用 CN60 型轨面,有限 元模型见图 1。 柔性轨道模型由柔性钢轨与柔性轨道 板及两者之间的弹性扣件组成。 其中柔性钢轨通过 Flextrack 模块导入,柔性轨道板通过柔性体导入,弹性 扣件及轨道板之间的连接通过力元代替。 轮对为拖车轮对,包含三个轴制动盘,有限元模型 见图 2,踏面采用 S1002CN。 轴箱和轴承的有限元模型 见图 3,轴承的参数见表 1。 轴承滚子用力元等效。 图 1 钢轨与轨道板有限元模型 Fig. 1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ail and track plate 图 2 轮对有限元模型 Fig. 2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wheelset 图 3 轴箱轴承有限元模型 Fig. 3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xle box and bearing 表 1 轴承参数 Tab. 1 Bearing parameters 参数数值 滚子平均直径/ mm25 滚子组节圆直径/ mm185 滚子有效长度/ mm45 单列滚子数目15 接触角/ ()8. 75 1. 2 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车辆模型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轮对以及连接各部 分的减振器组成。 整车模型采用一个柔性轮对与三个 刚体轮对,一方面便于迅速计算,还可增加对比性,每 个轮对的自由度为六个;柔性轮对两侧为柔性轴承,刚 体轮对两侧为刚体轴承,轴承外圈的自由度为六个;轴 承在轴箱内部,轴箱自由度与轴承完全约束,同样地, 柔性轴承外为柔性轴箱[11],其余为刚体轴箱;轴箱上方 是刚体转向架,转向架自由度为六个;转向架上方为刚 性车体,自由度同样为六个。 本文多体模型包括一个车体、两个转向架、八个轴 箱轴承、四个轮对,自由度共计 90 个自由度。 其中一 系钢弹簧、弹性橡胶节点、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垂向 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空气弹簧、抗蛇行减振器、抗 测滚扭杆和牵引拉杆采用力元描述。 轮轨接触算法采 用 SIMPACK 中预设的离散弹性法,车辆模型中考虑了 轮轨蠕滑特性非线性(Kalker 非线性蠕滑理论)。 构建 20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好的整车模型如图 4 所示,柔性轨道模型见图 5。 图 4 整车模型 Fig. 4 Vehicle model 图 5 柔性轨道模型 Fig. 5 Flexible track model 1. 3 车轮多边形模型 本文采用基于谐波函数的理论模型描述车轮滚动 圆周期性不圆变化[12],以车轮圆心处为坐标基点,车轮 半径 r 沿圆周方向呈周期性变化,其表达式如下 r(α,ρ,N) = R + ρsin(Nα)(1) 式中α 为角坐标变化;N 为车轮多边形阶数;ρ 为多边 形波深;R 为名义滚动圆半径。 车轮多边形引起的激振频率为 fN= Nv 2πR (2) 式中v 为车辆行驶速度,本文车轮直径为 0. 86 m。 图 6 为多边形理论模型示意。 图 6 车轮多边形模型 Fig. 6 Wheel polygon model 2 车轮多边形对轮轴振动的影响 设置车辆运行速度 250 km/ h,多边形阶次 18 阶, 仿真得到刚性轮对和柔性轮对下的轮对垂向振动加速 度,测点位轮对重心位置。 图 7 给出了两者的垂向加 速度时域图。 柔性轮对垂向振动比刚性更为剧烈,这 与轮轨力的现象吻合。 图 7 刚性轮对与柔性轮对垂向加速度 Fig. 7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rigid wheelset and flexible wheelset 由图 8 的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幅频特性可知,426 Hz 为多边形激振频率,刚性轮对和柔性轮对中均存 在,柔性轮对中234 Hz 的轮对二阶垂弯被激发,因此柔 性轮对仿真结果比刚性轮对要大。 图 8 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8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wheelset 轮对垂向振动受多边形振动明显。 设定车速为 300 km/ h,图 9 和图 10 分别是不同多边形阶次和波深 下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可见随着多边形 阶次的升高,多边形激振频率在变大;多边形波深增 大,多边形激振的幅值增大。 但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 中一直存在轮对的二阶垂弯模态,振型图见图 33(a)。 图 9 轮对振动幅频特性(不同多边形阶次) Fig. 9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set vibration (different polygon order) 301第 21 期杨润芝等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图 10 轮对振动幅频特性(不同多边形波深) Fig. 10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set vibration (different polygon depth) 设定多边形阶次为 18 阶,波深为 0. 1 mm。 图 11 是车速从 160 km/ h 到 350 km/ h 变化时,轮对垂向振 动特性。 可见多边形激振频率随车速增大不断增高, 轮对垂向振动的幅值先减小后增大,这是由于在车速 为 160 km/ h 时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轮对二阶垂弯接近 产生共振,因此振幅偏大,后面两频率错开后,轮对垂 向振动就随车速增大而增大了。 图 11 轮对振动幅频特性(不同车速) Fig. 11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wheelset vibration (different polygon speed) 3 制动工况下车轮多边形对制动盘振动的 影响 3. 1 制动工况计算及施加 整车的制动力计算与目标减速度有关。 即制动力 大小为 Fb= mta(3) 式中mt为总质量;a 为减速度。 车辆的总质量包括一个车体、两个转向架、八个轴 箱、两个轴承与四条轮对的质量,计算公式为 mt= mc+ 2mb+ 8mbox+ 2mbe+ 4mw(4) 对于制动盘来说,与闸片存在两个接触面,且左右 压力平衡,故每个制动盘提供的制动力为 Fb1= 2μFN(5) 式中μ 为摩擦因数;FN为制动夹钳给制动盘的正 压力。 整车制动力由四条轮对提供,每个轮对包含两个 车轮,因此每个车轮提供的阻力 Fbw= Fb/8,那么每条 轮对存在以下力矩平衡公式 2Fbwrw= 3Fb1rb(6) 式中rw为车轮半径;rb为制动盘与闸片接触的有效 半径。 将式(3) ~ 式(5)代入式(6)得到闸片正压力表达 式为 FN= mtarw 24μrb (7) 制动力是通过在 SIMPACK 中在车轴位置添加摩 擦力元来实现。 构建刚体制动夹钳,每个轮对上六个。 制动夹钳的铰接与构架的横梁连接,选择 40 号铰接单 元,即可控制单自由度铰接。 构建好的制动夹钳见 图 12。 图 12 制动夹钳与制动盘 Fig. 12 Brake clamp and brake disc 摩擦单元选取 195 号力元,即 2D 接触滑动摩擦。 接触点位于有效半径上,接触方向为 y 轴,滑动摩擦因 数为 0. 3,最小滑动速度为 0. 001 m/ s。 并定义三个方 向的接触刚度为 30 MN/ m,阻尼为 30 kNs/ m。 初始状 态为分离状态。 一共定义了 24 个摩擦单元。 图 13 制动夹钳位移曲线 Fig. 13 Brake clamp displacement curve 定义好摩擦单元后,需要定义制动夹钳与制动盘 之间的距离。 因此要将正压力 FN转换成沿 y 方向的 位移。 位移可由下述表达式求得 y = FN ky (8) 本文的制动工况设置为在车速 350 km/ h 下,车轮 40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18 阶不圆时的紧急制动与最大常用制动。 将表 2 中的 参数与制动时减速度代入式(7)得到正压力,再根据公 式(8)得到制动夹钳的位移[13]。 车辆先运行 4 s 后开 始制动,紧急制动和最大常用制动的制动夹钳位移曲 线参见图 13。 表 2 制动工况参数 Tab. 2 Braking condition parameters 参数数值 车体质量/ kg35 880 转向架质量/ kg3 120 轴箱质量/ kg39. 98 轴承质量/ kg20. 284 轮对质量/ kg1 352. 287 车轮半径/ mm460 制动盘有效半径/ mm232 3. 2 无制动时车轮多边形对制动盘振动的影响 针对线路上出现过的制动盘螺栓出现裂纹情况, 主要针对制动的横向加速度做分析。 图 14 是 300 km/ h 时 20 阶多边形下制动盘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情况,可 见位于车轴中部的制动盘横向振动远小于两侧制动盘 的振动。 图 14 制动盘横向加速度 Fig. 14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brake disc 对端部制动盘做频域分析(图 15),可知端部制动 盘的横向振动频率中主要为多边形激振频率、598. 99 Hz 的轨道板第八阶模态、259. 99 Hz 的左右车轮横向 反相弯曲及 542. 91 Hz 的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横摆侧滚 耦合模态,此外还存在 203. 91 Hz 的轮对一阶垂向弯 曲、856. 42 Hz 的轮对垂向四阶弯曲模态、1 001. 71 Hz 的轮对转动四阶弯曲模态。 而中部制动盘的频率成分 (图 16)与端部不同,主要为多边形激振频率、轨道板 第八阶模态、轮对的二阶弯曲模态(285. 47 Hz),方向 为纵向。 不同车速下端部制动盘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见图 17,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车速增大,多边形激振频率不 断增大,制动盘横向振动中的主频为 260 Hz 附近的左 右车轮横向反相弯曲模态也较为明显。 其中 160 km/ h 下多边形频率与车轮横向反相弯曲相近,使得幅值 增大。 图 15 端部制动盘横向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15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end brake disc 图 16 中部制动盘横向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16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mid brake disc 图 17 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不同速度) Fig. 17 Lateral vibration of end brake disc(different speed) 不同阶次多边形下端部制动盘的横向振动如图 18,不同阶次高阶多边形下制动盘振动的幅值相差不 大,多边形激振频率随阶次增大不断增大,此外存在 262. 53 Hz 左右的左右车轮横向反相弯曲模态。 不同 波深的多边形下的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如图 19 所示, 多边形激振频率的幅值随着多边形波深增加不断增 大,其频域的频率成分与上述分析得到的一致。 501第 21 期杨润芝等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图 18 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不同阶次) Fig. 18 Lateral vibration of end brake disc(different order) 图 19 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不同波深) Fig. 19 Lateral vibration of end brake disc(different depth) 3. 3 制动工况下制动盘振动分析 设定车速为 350 km/ h,多边形阶次为 18 阶,制动 工况为紧急制动,图 20 为端部制动盘的横向振动幅频 特性,图 21 为中间制动盘的横向振动幅频特性。 在施 加制动后,端部制动盘的振动大大减小,未施加制动时 存在车轮横向同相弯曲模态(271. 33 Hz)、多边形激振 频率(605. 32 Hz)及轮对的四阶弯曲模态(1 008. 19 Hz),制动后仅存在由于车轮弯曲引起的横向振动与多 边形激振,且振幅大大减小,而轮对四阶弯曲模态被制 动夹钳所限制,频率成分基本消失。 图 21 中,中间制 动盘幅值减小也相当明显,其主频为轮对的二阶纵向 弯曲模态(288. 1 Hz)、多边形激振频率(601. 32 Hz), 这两个频率的幅值虽然减小但仍然存在,而 1 133. 52 Hz 左右的制动盘伞状模态在制动夹钳夹紧后基本 消失。 制动过程虽然能有效降低制动盘的振动,这是由 于夹钳在制动盘上施加了很大的横向力及摩擦力。 这 些作用力及力矩会使得制动盘下面的螺栓承受很大的 拉伸与剪切。 3. 4 车轴⁃制动盘之间的振动传递 设定车速 300 km/ h,多边形 20 阶,波深 0. 1 mm。 图 22 是中间车轴到中部制动盘的振动传递率,519. 97 Hz 的轨道板第七阶模态(图 23(a))与第十二阶模态 (图 23(b))被放大了 36. 89 倍,相邻轨道板依次为第 七阶和第十二阶;349. 2 Hz 的轨道板的一阶横向弯曲 (图 23(c))被放大了 30. 17 倍;53. 53 Hz 的轮对第四 阶模态(图 24(a))与轮对横摆耦合模态被放大了 25 倍,869. 17 Hz 的轮对第十二阶模态(图 24(b))被放大 了 36. 21 倍。 图 20 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 Fig. 20 Lateral vibration of end brake disc 图 21 中间制动盘横向振动 Fig. 21 Lateral vibration of mid brake disc 图 22 车轴⁃制动盘横向振动传递率 Fig. 22 Transverse vibration transfer rate of axle⁃brake disc (a)(b)(c) 图 23 轨道板模态 Fig. 23 Modal of track slab 60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a)(b) 图 24 轮对模态 Fig. 24 Modal of wheelset 3. 5 试验验证 某型动车组在线路上运行过程中,曾发生过中间 制动盘根部螺栓处出现裂纹的现象(九个连接法兰贯 穿裂纹),测试后发现存在 20 阶车轮多边形,多边形波 深 0. 1 mm 左右。 图 25 为实测的 300 km/ h 下故障车 左侧车轴及左侧制动盘的横向加速度,图 26 为相同车 速及多边形状态下仿真得到的左侧车轴及左侧制动盘 的横向加速度。 观察发现,车轴处的横向加速度小于 制动盘处加速度。 图 25 实测横向加速度 Fig. 25 Measured lateral acceleration 图 26 仿真横向加速度 Fig. 26 Simulated lateral acceleration 图 27 ~ 图 30 为左侧制动盘与左车轴处实测与仿 真得到的横向加速度的幅频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 论是实测还是仿真,左侧制动盘与左车轴的频率成分 一致。 频率成分都存在多边形激振频率,其中实测为 585. 9 Hz,仿真 563. 3 Hz;还存在轨道板的第八阶模 态,其中实测 594. 68 Hz,仿真 598. 98 Hz;存在轴承内 外圈之间横摆侧滚耦合模态,对轮对横向产生冲击,其 中实测 530. 06 Hz,仿真 542. 91 Hz;存在轮对一阶弯曲 模态,其中实测 202. 12 Hz,仿真 203. 91 Hz;存在轮对 四阶垂向弯曲模态,其中实测 858. 58 Hz,仿真 856. 41 Hz;存在轮对四阶转动弯曲模态,其中实测 1 029. 46 Hz,仿真 1 001. 7 Hz。 幅值方面,仿真结果相对于试验 数据整体偏大,且试验数据存在明显的垂直分量。 图 27 实测左制动盘横向加速度 Fig. 27 Measured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left brake disc 图 28 仿真左制动盘横向加速度 Fig. 28 Simulated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left brake disc 图 29 实测左车轴横向加速度 Fig. 29 Measured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left axle 701第 21 期杨润芝等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图 30 仿真左车轴横向加速度 Fig. 30 Simulated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left axle 4 车轮多边形对轴箱振动的影响 4. 1 对轴箱振动的影响 高速列车的轴箱振动往往十分剧烈,尤其是产生 车轮多边形后。 本文分析不同车速、不同多边形阶次、 不同多边形波深下的轴箱振动特性,主要针对垂向振 动特性进行分析。 设定车速为 250 km/ h,多边形阶次 为18 阶,得到轴箱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图31)。 不 难发现,轴箱垂向振动最为剧烈,横向次之,纵向最小。 图 31 轴箱振动加速度 Fig. 31 Axle box vibration acceleration 图 32 是轴箱三个方向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对于 垂向振动,其主频为426. 7 Hz 的多边形激振频率,此外 还存在 234 Hz 的轮对二阶弯曲模态(图 33(a)),715 Hz 的轴箱弯曲模态(图 33(b));对于横向振动,其主 频还存在354. 49 Hz 的轮对第八阶模态(图34(a));对 于纵向振动,还存在 595 Hz 的轨道板第八阶模态(图 34(b))。 设定车速为 300 km/ h,多边形波深为 0. 1 mm。 图 35 是多边形阶次从 18 ~ 22 时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的 幅频特性,可见在 21 阶多边形时轴箱振动最为剧烈, 这是由于多边形激振频率 fp与轨道板第八阶模态 593. 89 Hz 相近产生共振。 设定车速为300 km/ h,多边形阶次为18 阶。 图36 图 32 轴箱振动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32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xle box vibration acceleration (a)(b) 图 33 轮对和轴箱模态 Fig. 33 Modal of wheelset and axle box (a)(b) 图 34 轮对和轨道板模态 Fig. 34 Modal of wheelset and track plate 图 35 不同多边形阶次下轴箱垂向振动幅频特性 Fig. 35 Vertical vibration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xle box with different polygon order 是多边形波深从0. 05 mm ~0. 15 mm 变化时,垂向振动 加速度的变化趋势。 可见随着多边形波深增大,轴箱 垂向振动也不断加剧。 设定多边形阶次为 18 阶,波深为 0. 1 mm。 图 37 80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是多边形车速从 160 km/ h ~350 km/ h 变化时,轴箱垂 向振动的变化趋势。 可见随着车速增大,轴箱垂向振 动也不断加剧,在 350 km/ h 时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轨道 板第八阶模态相近产生共振,振动最为剧烈。 图 36 不同多边形波深下轴箱垂向振动幅频特性 Fig. 36 Vertical vibration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xle box with different polygon depth 图 37 不同车速下轴箱垂向振动幅频特性 Fig. 37 Vertical vibration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axle box with different speed 4. 2 试验验证 现场测试过程中,某型动车组出现了 20 阶多边形 现象,针对多边形加装轴箱传感器,测得 300 km/ h 时 轴箱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如图 38 所示。 设定模型运行 速度和多边形阶次与试验条件一致,得到仿真结果如 图 39 所示。 对比两者,仿真数据明显偏大。 图 38 实测轴箱垂向加速度 Fig. 38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measured axle box 图 39 仿真轴箱垂向加速度 Fig. 39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simulation axle box 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做频域分析,得到试验结 果的幅频特性如图 40 所示,仿真结果的幅频特性如图 41 所示。 在实测数据中发现 237. 08 Hz 和 596. 59 Hz 与仿真数据中轮对的二阶垂弯模态与轨道板的第八阶 模态十分接近,两者比较吻合。 图 40 实测轴箱垂向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40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measured axle box 图 41 仿真轴箱垂向加速度幅频特性 Fig. 41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simulation axle box 对比试验和仿真的幅频特性可以发现,实测轴箱 加速度中可以观察到主频为多边形激振频率 568 Hz, 仿真得到多边形激振频率为 571 Hz,两者相差 3 Hz 左 901第 21 期杨润芝等 高阶车轮多边形对轮轨系统振动影响分析 右,这是由于实测数据中轮对直径只有 0. 9 m,仿真中 为标准的 0. 92 m。 5 结 论 (1)多边形使得轮轨力恶化,轮对振动也加剧。 轮 对垂向振动随车速增大而加剧,但在 160 km/ h 时由于 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轮对二阶垂弯模态相近产生共振, 因此振动偏大;轮对垂向振动随多边形波深增大而增 大,激振频率随多边形阶次增高而增大。 应注意的是, 当轮轨力恶化时,轮对二阶垂弯模态很容易被激发。 (2)端部制动盘横向振动比中间制动盘更为剧烈。 左右车轮横向反相弯曲模态被激发,当车速 160 km/ h 时,多边形激振频率与其十分接近,因此振动相对较 大。 制动工况下,制动盘振动被削弱,多边形激振频 率、左右车轮横向反相弯曲模态仍然存在,其他频率成 分基本消失。 车轴到制动盘之间的振动传递中,轮对 及轨道板的部分模态被放大。 (3)多边形对轴箱振动影响显著。 主频为多边形 激振频率、轨道板第八阶模态和轮对二阶垂弯。 18 阶 多边形下,随着车速增大,多边形激振频率不断增大, 在 350 km/ h 时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轨道板第八阶模态 相近产生共振;车速在 300 km/ h 下,随着多边形阶次 增大,多边形激振频率与轨道板第八阶模态逐渐靠近, 在 21 阶多边形时产生共振;多边形波深增大,轴箱振 动加剧。 (4)经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频域分析 的主频成分基本吻合,模型准确性较好。 参 考 文 献 [ 1] MORYS B.Enlargement of out⁃of⁃round wheel profiles on high speed trains [ 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9, 227(5) 965⁃978. [ 2] MEYWERK M.Polygonalization of railway wheels [ J]. 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 1999, 69(2) 105⁃120. [ 3] 袁雨青. 高速列车车轮不圆机理及影响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16. [ 4] 张浩然. 车轮多边形对高速列车振动响应和构架疲劳寿 命影响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 5] BAEZA L, FAYOS J, RODA A, et al.High frequency railwayvehicle⁃trackdynamicsthroughflexiblerotating wheelset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8, 46 (7) 647⁃659. [ 6] ANDERSSONC,ABRAHAMSSONT.Simulationof interaction between a train in general motion and a track [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2, 38(6) 433⁃455. [ 7] KAISER I, POPP K.Interaction of elastic wheelsets and elastic rail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6, 44 932⁃939. [ 8] SUAREZ B, CHOVERJA, RODRIGUEZP,etal. Effectiveness ofresilientwheelsinreducingnoiseand vibrations [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1, 225(F6) 545⁃565. [ 9] 高浩. 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及仿真平台研 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0] 刘潇. 轮对模态对轮轨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