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_白芳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振动与冲击 第 38 卷第 21 期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Vol.38 No.21 2019 基金项目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计划项目 CQZJKY2017008 收稿日期 2018 -06 -06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8 -07 -25 第一作者 白芳华 女, 硕士, 工程师, 1991 年生 通信作者 白中浩 男, 博士, 教授, 1978 年生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 白芳华1,张林伟2,白中浩2,覃祯员1,张永春1,王若璜1,胡伟1 1.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401122; 2. 湖南大学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 摘 要 为了提升客车前部吸能结构的耐撞性, 通过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 设计了一系列新型客车八边形仿 生多胞薄壁管, 并对其在轴向加载下的吸能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 建立了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有限元模型, 然后, 采用 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 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研究了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与传统多胞 薄壁管的耐撞性。结果表明, 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具有优异的耐撞性表现。 关键词 八边形仿生多胞管; 甲虫鞘翅; 理论验证; 耐撞性 中图分类号 U463. 8文献标志码 ADOI10. 13465/j. cnki. jvs. 2019. 21. 004 Crashworthiness of coach’ s octagonal bionic multi-cell thin-walled tubes based on beetle elytra BAI Fanghua1,ZHANG Linwei2,BAI Zhonghao2,QIN Zhenyuan1, ZHANG Yongchun1,WANG Ruohuang1,HU Wei1 1. Chongqing Vehicle Test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tional Quality Control & Inspection Center for Coaches, Chongqing 401122,China; 2. State Key Lab of Vehicle Body’ s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rashworthiness of a coach’ s fron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a series of coach’ s novel octagonal bionic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were designed through imitating microstructure of beetle elytra,and their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axial loading were studied. Firstly,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an octag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 was established. Then,the validity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the simplified hyper folding element theory. Finally,the crashworthiness of an octagonal bionic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 and that of a traditi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 one were studied contrastively wit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octagonal bionic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 has an excellent crashworthiness. Key words octagonal bionic multi- cell tube; beetle elytron; theoretical validation; crashworthiness 随着公路客运行业的飞速发展, 客车碰撞引发的 交通事故成为客车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之一, 客 车发生正面碰撞的事故约占整个客车事故的 50 ~ 60[1 ]。为了更好的保护客车乘员, 增加客车前部吸 能装置, 提高客车前部结构耐撞性已经成为各大客车 企业的研究热点。 金属薄壁结构以其优异的吸能特性、 轻便的质量 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车辆、 船舶和航空航天等 领域[2- 3 ], 对于客车而言, 采用金属薄壁管作为吸能元 件是比较合适的。过去数十年来, 众多学者对金属薄 壁管的耐撞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张宗华等 [4 ]研究了具 有不同边数的多边形金属薄壁管在轴向加载下的吸能 特性, 发现多边形薄壁管的能量吸收随着多边形边数 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多边形薄壁管的边数超过 8 时, 其 能量吸收基本趋于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薄壁管的能量吸收效率, 很 多学者通过在金属薄壁管内添加肋板构成多胞吸能结 构, 并对其耐撞性进行研究。Zhang 等 [5 ]对轴向动态冲 击下的铝合金单胞和多胞方管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结 果表明多胞方管的吸能效率比单胞方管要高出 50。 此外, Nia 等 [6 ]对三角形、 四边形、 六边形、 八边形的单 胞和多胞管在轴向准静态压缩下的吸能特性进行了试 验研究, 结果表明八边形多胞管具有较高的比吸能。 随着对金属薄壁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 设计出大 幅提升耐撞性的薄壁结构也越来越难。目前, 许多学 者已经注意到使用仿生方法来设计工程结构。其中, ChaoXing 甲虫鞘翅由于具有轻质、 强度高和抗冲击性能好等特 点, 成为近年来结构设计的新生仿生对象。Chen 等 [7 ] 对甲虫鞘翅进行了三维微观分析, 发现甲虫鞘翅内部 具有大量小圆柱结构, 可认为类似于薄壁结构。其后, Chen 等 [8 ]受甲虫鞘翅微观结构的启发, 提出了一种新 型集成蜂窝结构, 并证实新型集成蜂窝结构具有出色 的机械性能。此外, 本课题组之前通过模拟甲虫鞘翅 的微观结构设计了一系列四、 六、 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 管, 并对其进行耐撞性研究, 结果表明八边形仿生多胞 管的耐撞性要优于四边形和六边形仿生多胞管 [9 ]。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文对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 管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通过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 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截面布置的新型八边形仿生多胞 管, 并研究其在轴向加载下的吸能特性。首先, 建立了 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有限元模型, 并用有限元分析软 件 LS- DYNA 对其进行求解计算。然后, 根据简化超折 叠单元理论, 推导出了八边形多胞薄壁管平均碰撞力 的理论表达式, 并对比了平均碰撞力的理论预测值与 有限元仿真值, 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 后,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 对比研究了八边形仿生多胞 薄壁管与传统多胞薄壁管的耐撞性。 1甲虫鞘翅结构特性与八边形仿生多胞薄 壁管 1. 1甲虫鞘翅的结构特性 图 1 a 为一只成年甲虫, 图 1 b 为甲虫鞘翅的实 物图。图 1 c 和 d 为甲虫鞘翅的显微结构图。从图 1 c 中可以看出甲虫鞘翅微观结构中有许多多胞薄壁 结构, 而且在多胞薄壁结构上面有许多空心小圆柱管。 图 1 d 则为空心小圆柱管的显微图。 a b c d 图 1甲虫、 甲虫鞘翅和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 Fig. 1The beetle,the beetle forew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beetle forewing 1. 2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 通过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 在八边形多胞薄 壁管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系列新型仿生多胞薄壁管, 薄 壁管的截面形状如图2 所示。图2 a 为传统八边形多 胞薄壁管的截面形状, 图 2 b 为本课题组之前设计的 具有较佳耐撞性的仿生多胞薄壁管的截面形状, 其余 为本文所设计的新型仿生多胞薄壁管的截面形状。分 别对图 2 中的薄壁管进行命名以区分彼此。从图 2 可 以看出, 仿生多胞薄壁管是在传统多胞薄壁管的不同 位置加入8、 12 或16 个小圆柱管所构建而来。其中, 多 胞薄壁管的管长为 240 mm, 多胞薄壁管内管外接圆的 直径为 50 mm, 外管外接圆的直径为 100 mm, 壁厚为 2 mm, 仿生多胞薄壁管中的小圆柱管的直径为 12 mm。 a MCT b BMCT- 1 c BMCT- 2 d BMCT- 3 e BMCT- 4 f BMCT- 5 g BMCT- 6 h BMCT- 7 i BMCT- 8 j BMCT- 9 k BMCT- 10 l BMCT- 11 m BMCT- 12 n BMCT- 13 o BMCT- 14 p BMCT- 15 q BMCT- 16 r BMCT- 17 s BMCT- 18 t BMCT- 19 图 2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管和仿生多胞薄壁管的截面形状 Fig. 2The cross- section of octagonal traditi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and bionic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2有限元模型与耐撞性评价指标 2. 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轴向冲击示意图如图 3 所 示, 其横截面形状如图 2 所示。薄壁管采用厚度方向 具有5 个积分点的 Belytschko- Tsay 壳单元进行模拟, 单 元尺寸为 2 mm。薄壁管的底部固定, 顶端刚性墙以 10 m/s 的恒定速度压缩薄壁管。当薄壁管的变形达到 52第 21 期白芳华等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 ChaoXing 168 mm 薄壁管长度的 70 时, 设定刚性墙停止移 动。薄壁管与刚性墙之间的接触用 “node to surface” 接 触算法来模拟, 吸能管自身的接触用“automatic single surface” 接触算法来模拟, 以防止各接触面之间发生穿 透。各 接 触 的 动 静 摩 擦 因 数 分 别 设 置 为 0. 2 和 0. 3[10 ]。 图 3多胞薄壁管轴向冲击示意图 Fig. 3Schematic diagram of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 under axial impact 薄壁管的材料为铝合金 AA6060 T4, 其主要的材料 参数如下 [11 ] 密度 ρ 2 700 kg/m3, 杨氏模量 E 68. 2 GPa, 泊松比 v 0. 3, 幂律指数 n 0. 23, 屈服强度 σy 80 MPa, 强度极限 σu 173 MPa。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 线如图 4 所示。薄壁管材料采用分段线性弹塑性材料 模型进行模拟。由于铝合金为应变率非敏感材料, 故 在模型中未考虑应变率效应的影响 [12 ]。 图 4 AA6060 T4 的工程应力- 应变曲线 Fig. 4Engineering stress- strain curve for AA6060 T4 2. 2结构耐撞性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 吸能结构的耐撞性指标主要有总能量 吸收 EA , 比吸能 SEA , 平均冲击力 Pm , 载荷波动 度 ULC 和峰值碰撞力 PCF 等。总能量吸收 EA 可 由碰撞力- 位移曲线积分得到, 公式表述为 EA ∫ d 0 F x dx 1 式中, d 为有效变形长度, F x 为瞬间冲击力。 比吸能 SEA 是用来描述单位质量结构所吸收的能 量, 是衡量结构吸能特性的重要指标, 定义公式为 SEA EA M 2 式中, M 为吸能结构的质量。 平均冲击力 Pm为冲击载荷的平均大小, 定义如下 Pm EA d ∫ d 0 F x dx d 3 载荷波动度 ULC 用于评估碰撞过程中能量吸收的 稳定性 [13], 可表示为 ULC ∫ d 0 F x - Pmdx ∫ d 0 F x dx 4 当载荷波动度 ULC 越小时, 碰撞力的波动越小, 能 量吸收能力越好。 峰值碰撞力 PCF 为碰撞力- 位移曲线上的峰值, 峰 值碰撞力越小, 越有利于减轻乘员损伤。 3有限元模型的理论验证 八边形多胞薄壁管在轴向压缩下的有限元模型可 用 Chen 等 [14 ]所提出的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来验证。 在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中, 假定了一个具有三个拉伸 变形区域和三条固定铰线的基础折叠单元, 如图 5 所 示。据能量守恒原理, 折叠单元上加载外力所做的功 转化为弯曲变形能和薄膜变形能, 即 2HPmk Ebending Emembrane 5 式中, Pm为平均碰撞载荷, k 为有效变形系数,Ebending 为弯曲变形能, Emembrane为薄膜变形能。在实际情况中, 基础折叠单元不可能被完全压平, 因此真实压缩距离 应小于 2H。因此, 式中加入了有效变形系数 k。据 Wierzbicki 等 [15 ]的研究结果可知, 有效变形系数 k 的范 围为 0. 7 ~0. 75, 本文中 k 的值取 0. 73。 图 5基础折叠单元示意图 Fig. 5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asic folding element 3. 1弯曲变形能 弯曲变形能 Ebending由叠加三条固定铰线的能量耗 散所求得, 公式表述为 Ebending∑ 3 i 1 M0αiLi 6 式中, M0为折叠单元的完全塑性弯矩, αi 为折叠单元 在每个塑性铰线处的旋转角度, Li为折叠单元的长度。 M0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62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M0 σ0t2 4 7 σ0和 t 分别为幂指数硬化材料的流动应力和薄壁 管的壁厚。考虑到材料的应变硬化效应, σ0可由下式 计算得到 σ0 σyσu 1 槡 n 8 式中, σu为材料极限应力, σy为材料屈服应力, n 为材 料应变硬化指数。在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中, 假定折 叠单元被完全压平, 即折叠单元轴向变形距离为 2H。 因此, 折叠单元在三条铰线出的旋转角度分别为 π/2, π 和 π/2。故弯曲变形能可表示为 Ebending 2πM0Lc 9 式中, Lc为所有基本单元长度之和。 3. 2薄膜变形能 为了研究八边形多胞管在轴向加载下的能量耗散 行为, 可将八边形多胞管的截面分解成两种基础折叠 单元 角单元和三板角单元, 如图 6 所示。由于本文中 八边形多胞管的三板角单元都是 T 型单元 φ 90 , 故本文中只用到了 I 型三板角单元 [16- 17 ]的薄膜变形能 计算表达式。由文献[ 16- 17] 可知, 角单元和 I 型三板 角单元的薄膜变形能可表示如下 Ecorner membrane θ 4M0H2tan θ/2 tan θ/2 0. 05/tan θ/2 t/1. 1 10 E3- panel- I membrane φ 4M0H2 t tan φ tan φ 0. 05/tan φ /1. 1 2tan φ/2 11 因此, 整个薄壁管的薄膜变形能可计算如下 Emembrane NcEcorner membrane N3- panel- IE3- panel- I membrane 12 式中, Nc和 N3- panel- I分别为角单元和 I 型三板角单元的 个数。 图 6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横截面和基础折叠单元 Fig. 6The cross- section of octag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 and the basic folding elements 3. 3八边形多胞管的平均碰撞载荷 八边形多胞管可划分为 16 个角单元 θ 135 和 16 个 T 型单元 φ 90 , 据式 10 和 11 可得角单元 和 T 型单元的薄膜变形能 Ecorner membrane 135 4. 363M0H2 t 13 ET- shape membrane E3- panel- I membrane 90 12. 4M0H2 t 14 因此八边形多胞管总的薄膜变形能为 EMCT membrane 16Ecorner membrane 135 16E T- shape membrane 15 将式 15 和 9 代入式 5 可得 PMCT m 2Hk 51. 520πM0R 268. 208M0H2 t 16 折叠半波长由平均碰撞载荷的最小化条件所确定 P m H 0 17 故折叠半波长为 H 0. 603 槡 Rt 18 将式 18 代入式 16 , 可得八边形多胞管在准静 态加载下的平均碰撞载荷 PMCT m 52. 09 k σ0R0. 5t1. 5 19 然而, 上述表达式只考虑准静态的情况, 未考虑动 载因素的影响。对于动态载荷, 理论上应考虑应变率 效应和惯性效应等动态增强效应的影响 [18 ]。由于铝合 金对应变率不敏感, 因此本文忽略了应变率效应的影 响, 只考虑了惯性效应的影响, 并引入了动态放大系数 λ。由文献[ 18] 可知, 铝合金的动态放大系数 λ 的范围 为 1. 3 ~1. 6。在本文中, λ 的值设置为 1. 3。因此, 动 态加载条件下八边形多胞管平均碰撞载荷的计算表达 式为 PMCT m λ 52. 09 k σ0R0. 5t1. 5 20 为了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 选取了 5 种不同 壁厚参数分别对八边形多胞薄壁管进行有限元仿真, 并用平均碰撞载荷的理论预测值与有限元仿真值进行 对比, 如表 1 所示。其中, 理论预测的平均碰撞载荷的 值由式 20 求解获得。有限元仿真结果与理论预测结 果的相对误差计算如下 Error PFE m - PTheo m PTheo m 100 21 式中, PFE m 为平均碰撞力的有限元仿真值, PTheo m 为平均 碰撞力的理论预测值。 由表 1 中的相对误差值可知, 所有的误差均在 4以内, 表明平均碰撞载荷的有限元仿真值和理论 预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 可以认为有限元模型 准确有效, 可用于后续研究。 72第 21 期白芳华等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 ChaoXing 表 1不同壁厚的八边形多胞管平均碰撞载荷的理论预测 值与有限元仿真值对比 Tab. 1Thecomparisonofmeancrushforcebetween theoreticalpredictionsandFEsimulationsfor octagonal multi- cell tube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编号 壁厚 t/ mm PMCT m /kN FETheoError/ 11. 695. 7899. 583. 82 21. 8115. 94118. 822. 42 32. 0136. 31139. 162. 05 42. 2158. 37160. 551. 36 52. 4181. 60182. 930. 73 4薄壁管的耐撞性分析 为了对比传统多胞薄壁管与仿生多胞薄壁管的耐 撞性, 对图 2 所示的薄壁管进行轴向冲击的有限元仿 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表 2 所示, 仿真变形如图 7 所示。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所有仿生多胞管的比吸能都高于 传统多胞管, 表明仿生多胞薄壁管具有较高的能量吸 收效率。从表 2 中也可以看出, 对于具有 8 个小圆柱 管的仿生多胞薄壁管而言, BMCT- 1 具有最高的比吸能 和最低的载荷波动度; 对于具有 12 个小圆柱管的仿生 多胞薄壁管而言, BMCT- 14 和 BMCT- 15 具有较高的比 吸能和较低的载荷波动度; 对于具有 16 个小圆柱管的 仿生多胞薄壁管而言, BMCT- 19 具有最高的比吸能和 最低的载荷波动度。此外, 无论比吸能还是载荷波动 度,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都要优于 传统多胞薄壁管 如表 2 所示 , 同时, 这四个仿生多胞 薄壁管都具有较为稳定的变形模式 如图 7 所示 , 因 此这四个仿生多胞薄壁管具有较佳的耐撞性。而如图 2 所示, 仿生多胞管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的外管边的中心都具有 8 个空心小圆柱管, 它们的区别为内管上小圆柱管的位置与数量。具体而 言, 在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管外管边的中心加入 8 个 空心小圆柱管的基础上, 再次在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 管内管上加入 0 个、 4 个 处于内管边的中心或内管角 落的中心 或 8 个 处于内管角落的中心 空心小圆柱 管有利于提高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管的耐撞性。然 而, 并非所有外管边中心具有 8 个空心小圆柱管的仿 生薄壁管都有优异的耐撞性, 如 BMCT- 17 实质上是在 BMCT- 1 的基础上又将 8 个空心小圆柱管加入内管边 的中心, 但由表 2 可知, BMCT- 17 的比吸能反而低于 BMCT- 1, 且 BMCT- 17 的载荷波动度要高于 BMCT- 1。 因此, 单纯增加小圆柱管的数量不一定能够提升结构 的耐撞性。此外,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BMCT- 17 的载荷 波动度明显高于其他多胞管, 而 BMCT- 16 的载荷波动 度也较高, 且 BMCT- 16 和 BMCT- 17 都具有不稳定的变 形模式 如图 7 所示 , 因此, BMCT- 16 和 BMCT- 17 并 不具有优异的耐撞性。从表 2 中也可以看出, 在所有 的结构设计中, BMCT- 10 的峰值碰撞力最大, 且其峰值 碰撞力与平均碰撞力的差值明显大于其他多胞薄壁 管, 其原因是 BMCT- 10 在碰撞末期阶段已经被完全压 缩, 没有额外的变形空间, 导致碰撞力在碰撞末期阶段 急剧上升。 表 2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管与仿生多胞薄壁管的仿真结果 Tab. 2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octagonal traditi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tubesandbionicmulti- cellthin- walled tubes 薄壁管Mass/kgPCF/kN Pm/kN SEA/ kJkg -1 ULC MCT0. 834 6165. 58136. 3127. 440. 063 3 BMCT- 11. 036 9251. 73222. 7436. 090. 045 9 BMCT- 21. 099 1249. 23214. 4632. 780. 075 1 BMCT- 31. 099 1250. 41219. 2933. 520. 063 4 BMCT- 41. 068 0243. 10209. 2932. 920. 067 2 BMCT- 51. 068 0242. 93218. 2134. 330. 048 0 BMCT- 61. 036 9238. 44211. 2534. 230. 048 3 BMCT- 71. 036 9248. 58213. 7534. 630. 053 6 BMCT- 81. 169 2279. 28237. 0834. 070. 082 4 BMCT- 91. 138 1272. 67236. 6134. 930. 080 6 BMCT- 101. 231 4363. 14257. 5635. 140. 068 6 BMCT- 111. 200 3299. 89256. 1935. 860. 047 5 BMCT- 121. 231 4303. 75257. 1435. 080. 087 8 BMCT- 131. 200 3294. 28256. 7335. 930. 068 4 BMCT- 141. 169 2288. 86259. 9437. 350. 050 1 BMCT- 151. 138 1286. 94255. 3037. 690. 050 6 BMCT- 161. 301 4331. 99261. 8533. 800. 126 3 BMCT- 171. 239 2319. 20253. 8734. 420. 133 5 BMCT- 181. 363 6338. 93296. 6136. 540. 067 8 BMCT- 191. 301 4332. 97299. 2938. 640. 051 9 上述的研究表明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具有较佳的耐撞性, 图 8 为这四个仿生多胞 薄壁管和传统多胞薄壁管 MCT 的模拟碰撞力- 位移曲 线。从图 8 中可以看出, 这四个仿生多胞薄壁管的碰 撞力- 位移曲线所在水平要高于传统多胞薄壁管, 且这 四个仿生多胞薄壁管碰撞力的波动程度整体上要低于 传统多胞薄壁管。为了更直观的显示这四个仿生多胞 薄壁管的优点, 本文从数值上比较了这四个仿生多胞 薄壁管相对于 MCT 的碰撞表现, 发现相比于 MCT,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的比吸能分 别提高了 31. 52、 36. 12、 37. 35 和 40. 82, 且载 荷波动度分别降低了27. 49、 20. 85、 20. 06和18. 01。在本文所有的结构设计中, 如果只考虑比吸能 的话, BMCT- 19 的碰撞表现最佳, 而如果只考虑载荷波 动度的话, BMCT- 1 的碰撞表现最佳。但综合考虑比吸 能和载荷波动度的话, 较难区分 BMCT- 1、 BMCT- 14、 82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a MCT b BMCT- 1 c BMCT- 2 d BMCT- 3 e BMCT- 4 f BMCT- 5 g BMCT- 6 h BMCT- 7 i BMCT- 8 j BMCT- 9 k BMCT- 10 l BMCT- 11 m BMCT- 12 n BMCT- 13 o BMCT- 14 p BMCT- 15 q BMCT- 16 r BMCT- 17 s BMCT- 18 t BMCT- 19 图 7八边形传统多胞薄壁管与仿生多胞薄壁管的仿真变形图 Fig. 7The deation of octagonal traditional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and bionic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BMCT- 15 和 BMCT- 19 的碰撞性能, 不过这四种结构设 计都大大提升了传统多胞薄壁管的耐撞性。 图 8MCT、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的模拟 碰撞力- 位移曲线 Fig. 8The simulation crashing force- displacement curves of MCT, BMCT- 1,BMCT- 14,BMCT- 15 and BMCT- 19 5结论 为了提升客车前部吸能结构的耐撞性, 本文设计 了一系列不同截面布置的新型八边形仿生多胞结构, 并研究了新型八边形仿生多胞结构在轴向加载下的耐 撞性。首先, 建立了八边形多胞薄壁管的有限元模型, 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LS- DYNA 进行数值仿真。然后, 根据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 推导出了八边形多胞薄壁 管平均碰撞力的表达式, 并对比了平均碰撞力的理论 预测值与有限元仿真值, 结果表明, 平均碰撞力的有限 元仿真值和理论预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 此外, 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比了八边形传统多 胞薄壁管与仿生多胞薄壁管的耐撞性, 结果表明, 所有 八边形仿生多胞管的比吸能都高于传统多胞管, 表明 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效率。其 中, 八边形仿生多胞管 BMCT- 1、 BMCT- 14、 BMCT- 15 和 BMCT- 19 具有较佳的耐撞性, 相比于八边形传统多胞 管, 这四种仿生多胞管的比吸能分别提高了 31. 52、 36. 12、 37. 35和 40. 82, 且载荷波动度分别降低 了 27. 49、 20. 85、 20. 06 和 18. 01。因此, 通过 模拟甲虫鞘翅的微观结构, 合理地设计仿生多胞薄壁 管可以有效提高客车结构的耐撞性, 具有很好的应用 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王欣,颜长征,覃祯员,等. 客车正面碰撞标准研究[ J] . 交通标准化, 2011 8 6- 10. WANG Xin,YAN Changzheng,QIN Zhenyuan,et al. Study onbusfrontalcrashstandards[ J ] .Transport Standardization, 2011 8 6- 10. [2] 谭丽辉,谭洪武,毛志强,等. 具有不同诱导槽结构的薄 壁圆管抗撞性优化[J] . 振动与冲击,2014,33 8 16- 21. TAN Lihui, TANHongwu, MAOZhiqiang, etal. Crashworthiness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hin- walled cylinders with different inducing grooves[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4, 33 8 16- 21. [3] 张秧聪,许平,彭勇,等. 高速列车前端多胞吸能结构的 耐撞性优化[ J] . 振动与冲击, 2017, 36 12 31- 36. ZHANG Yangcong, XUPing, PENGYong, etal.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 front multi- cell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7, 36 12 31- 36. [4] 张宗华,刘书田. 多边形薄壁管动态轴向冲击的耐撞性研 究[ C]/ / 2007 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 2007. [5] ZHANG X,CHENG G D,ZHANG H.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ulti- cell square thin- walled structures [J] .Thin- Walled Structures,2006,44 11 1185- 1191. [6] NIA A A,PARSAPOUR M.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simple and multi- cell thin- walled tubes with triangular,square,hexagonal and octagonal sections [ J] . Thin- Walled Structures, 2014, 74 155- 165. [7] CHEN J X,NI Q Q,XU Y L,et al. Lightweight composite structures in the forewings of beetles [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7, 79 3 331- 337. [8] CHEN J X,GU C L,GUO S J,et al. Integrated honeycomb technology motivated by the structure of beetle forewings[ J] . 92第 21 期白芳华等 基于甲虫鞘翅的客车八边形仿生多胞薄壁管耐撞性研究 ChaoX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2012,32 7 1813- 1817. [9] ZHANG L W,BAI Z H,BAI F H. Crashworthiness design for bio- inspired multi- cell tubes with quadrilateral,hexagonal and octagonal sections [J] . Thin- Walled Structures,2018, 122 42- 51. [ 10] NIA A A,CHAHARDOLI S.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nested three- tube structures in quasi- static axial collapse[ J] . Thin- Walled Structures, 2016, 107 169- 181. [ 11] SANTOSA S P,WIERZBICKI T,HANSSEN A G,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foam- filled sections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2000,24 5 509- 534. [ 12] SUN G Y,PANG T,FANG J G,et al. Parameterization of criss- cross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objectiv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J] .InternationalJournalofMechanical Sciences, 2017, 124 145- 157. [ 13]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