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振 动 与 冲 击 第 39 卷第 23 期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Vol. 39 No.23 2020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51775426); 陕 西 省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2020GY⁃128);西安市碑林区应用技术研发类项目(GX1928) 收稿日期 2019 -12 -30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20 -03 -27 第一作者 寇发荣 男,博士,教授,1973 年生 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的主动悬架 LQG 控制 寇发荣, 高亚威, 景强强, 彭先龙, 王 星 (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西安 710054) 摘 要为了解决车辆在混合等级路面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的主动 悬架 LQG 控制策略。 根据路面功率谱密度与国际平整度指数的关系识别路面等级;以不同路面等级为阈值,确定三种控 制目标;计算每次迭代后平均味道浓度判定值的方差确定迭代步长,解决了果蝇算法过早收敛和迭代次数过长的问题;在 不同控制目标下设立了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并利用改进后的果蝇算法优化不同适应度函数下 LQG 控制的加权系数,以此 提高混合等级路面下的控制性能。 仿真分析了在不同等级路面下的悬架动态性能,并进行了道路实车试验。 仿真结果表 明相比传统 LQG 控制,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悬架系统在 A 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 16. 34%,在 D 路面下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减小 6. 51%,在 B 级和 C 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 分别减小 9. 59%、7. 54%和 11. 32%、9. 4%;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主动悬架;路面等级;果蝇算法;LQG 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63. 33 文献标志码 ADOI10. 13465/ j. cnki. jvs. 2020. 23. 005 LQG control of 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adaptive road surface level KOU Farong, GAO Yawei, JING Qiangqiang, PENG Xianlong, WANG X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 of vehicles on mixed level road surfaces, a LQG control strategy of 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adaptive road surface level was proposed. The road surface level 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vement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Three kinds of control objectives were determined with different road surface levels taken as thresholds, and the variance of judgment value of average taste concentration after each iteration wa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next iteration step length to solve problems of premature convergence and long iteration times of Drosophila algorithm. The corresponding fitness functions were set up under different control objectives, and the improved Drosophila algorith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weighting coefficient of LQG control under different fitness functions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under mixed level road surfac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uspensio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road surface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real vehicl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roa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QG control, the proposed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pavement level adaptive LQG control can reduce the RMS value of the spring loaded mass acceleration by 16. 34% under A⁃level road surface, and the RMS value of the tire dynamic load by 6. 51% under D⁃road surface; RMS values of spring loaded mass acceleration and tire dynamic load can be reduced by 9. 59% and 7. 54% under B⁃road surface, and 11. 32% and 9. 4% under C⁃road surface, respectively; test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to simulation ones. Key words active suspension; road surface level; Drosophila algorithm; LQG control 路面的实时信息在悬架系统的控制中至关重要。 传统的预瞄控制就是利用路面信息计算得到主动悬架 控制力,使车辆的控制效果得到改善[1⁃3]。 路面信息主要包括路面等级信息与路面激励频率 信息,在路面等级识别方面,研究大都集中于利用智能 算法提高路面识别效率[4⁃9]。 秦也辰等[10]利用自适应 神经模糊网络和随机路面激励产生的系统响应进行随 机路面时域估测,提高了路面时域估测的精度。 李杰 等[11]通过优化 NARX 神经网络,设计了车辆响应组合 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城市行驶工况 40 ~80 km/ h 车速范围内,能够较好识别 A、B 和 C 级路面。 在路 面激励频率信息方面,Nguyen 等[12]将路面频率信息用 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中,使车辆在各频域上的平 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得到了提升。 汪若尘等[13]利用路面 激励频率作为切换阈值,设计了具有三种模式的液电 式馈能悬架,协调了悬架的动力学性能和馈能特性。 但上述研究中,均没有将路面等级信息与悬架的控制 策略相结合。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主动悬架 LQG 控制,根据不同等级路面确定不同控制目标,并设 立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后的果蝇优化算法合 理选择不同适应度函数下 LQG 控制中的加权系数,为 悬架系统提供最优主动力,提高车辆在混合路面下的 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 1 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 二自由度模型结构简单,且能准确反映悬架的动 态性能。 建立二自由度 1/4 车辆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 1 1/4 车辆模型 Fig. 1 1/4 vehicle mode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动力学方程组 m2x 2 = k1(x1- x2) + cs(x - x 2) + F m1x 1 = - k1(x1- x2) - cs(x 1 - x 2) - kt(x1- z) - F (1) 式中m1、m2分别为非簧载质量,簧载质量;x1、x2分别 为非簧载质量位移,簧载质量位移;z 为路面垂直位移; k1、kt分别为弹簧刚度,轮胎刚度;cs为阻尼系数;F 为 作动器主动力。 选取状态向量与输出向量 X = [x2- x1 x 2 x1 - z x 1] T (2) Y = [x 2 x2 - x1 kt(x1- z) x 1] T (3) 式中 x 2为簧载质量加速度;x 1、x 2 分别为非簧载质量 速度与簧载质量速度;x2- x1为悬架动挠度;kt(x1- z) 为轮胎动载荷;z (t)为路面输入的速度激励。 根据状态向量与输出向量,对照方程组(1)可以得 到 1/4 车辆悬架模型的状态方程为 X = AX + BU Y = CX + DU { (4) 式中A 为状态矩阵;B 为输入矩阵;C 为输出矩阵;D 为传递矩阵。 其中, A = 010- 1 - k1 m2 - c1 m2 0 c1 m2 0001 k1 m1 c1 m1 - kt m1 - c1 m1 ,B = 00 0 1 m2 - 10 0- 1 m1 , C = - k1 m2 - c1 m2 0 c1 m2 1000 00kt0 0001 ,D = 0 1 m2 00 00 00 ,U = Z F 2 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 2. 1 控制方案设计 我国公路路面谱基本上在 A、B、C、D 四级范围之 内,在不同等级路面下,对应车辆悬架系统性能需求不 同。 在 A 级路面下,路面平缓,行驶条件较为理想,为 了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将控制目标制定为提高平顺 性,以簧载质量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在 D 级路面下, 路面粗糙,行驶条件恶劣,为了保障驾驶安全,将控制 目标制定为提高操纵稳定性,以轮胎动载荷作为评价 指标;B、C 级路面较 A 级恶劣,较 D 级平缓,因此在 B、 C 级路面下时,兼顾车辆乘坐舒适性与驾驶安全,将控 制目标制定为提高综合性能,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均提高。 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策略,如图 2 所示。 识 别路面等级,以路面等级为阈值,确定三种控制目标, 并设立相应的适应度函数;通过计算每次迭代后平均 味道浓度判定值的方差确定迭代步长,对果蝇算法进 行改进,利用改进果蝇算法优化不同适应度函数下 LQG 控制的加权系数,计算实时主动力,将主动力输入 悬架模型中,从而实现悬架的主动控制。 图 2 路面等级自适应主动悬架 LQG 控制策略 Fig. 2 Road grade adaptive active suspension LQG control strategy 2. 2 路面等级识别 2. 2. 1 路面功率谱密度 通常把路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高度 q,沿道路走向 13第 23 期寇发荣等 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的主动悬架 LQG 控制 长度 I 的变化 q(I),称为路面纵断面曲线或不平度函 数[14]。 国际标准 ISO8608 建议将下式作为空间功率谱 密度的拟合表达式 Gq(n) = Gq(n0) n n0 -W (5) 式中n0为参考空间频率;Gq(n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 是参考空间频率下的路面功率谱密度值;W 为频率 指数。 2. 2. 2 国际平整度指数 世界银行定义的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 为[15] IRI = 1 S∫ s 0 z2- z1ds (6) 式中S 为测量距离;z1为非簧载质量位移;z2为簧载质 量位移。 利用 IRI 定义的模型参数,将标准车辆的参数代入 式(6),并取路面不平度的波长范围为0. 5 ~50 m,对应 空间频率范围为 0. 02 ~ 2 m -1,因此采用空间频率范 围[16](0. 02,2)对路面功率谱和传递函数的具体表达 式进行积分 IRI = 0. 78Gq(n0)(7) 2. 2. 3 识别方法 路面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 3 所示,描述如下 (1) 在悬架簧上与簧下位置分别加装位移传感 器,用于测量簧载质量位移和非簧载质量位移; (2) 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计算国际平整 度指数;根据式(7)得到路面不平度系数; (3) 根据表 1 的数据,确定最后的路面等级。 图 3 路面等级识别流程图 Fig. 3 Flow chart of road grade identification 表 1 路面等级分类标准 Tab. 1 Road grad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路面 等级 Gq(n0) 10 -6 / m3 下限上限几何平均值 A03216 B3212864 C128512256 D5122 0481 024 在 MATLAB/ Simulink 环境下,对路面等级识别方 法进行仿真分析,路面等级识别结果如图 4 所示,由图 4 可知,随着路面等级的增加,路面识别结果相对误差 增加,但识别结果均集中于对应等级附近。 图 4 路面等级识别效果 Fig. 4 Road grade identification effect 2. 3 改进果蝇优化算法 果蝇优化算法属于全局优化算法[17]。 在优化过程 中,果蝇优化算法固定搜索步长,导致其存在过早收敛 于局部最优解或迭代次数过长的问题[18]。 因此如何制 定自适应步长 h 的调整策略是改进果蝇算法的关键所 在。 本文提出了基于方差值变化的自适应果蝇优化算 法,通过计算每一次迭代后浓度判定值的方差大小来 平顺地调节步长 h。 定义 1根据味道浓度判定值计算果蝇群体的平均 味道浓度判定值 Fi为 Fi= ∑ n 1 Si(r) N (8) 式中,Si(r)为第代中果蝇 i 的味道浓度判定值。 定义 2基于果蝇群体平均味道浓度判定值的方 差为 σ2= ∑ n 1 (Si(r) - Fi)2 N (9) 当 σ2较大时,表明最新一次迭代后的味道浓度判 定值变化幅度较大,可以增长步长来增加搜索速率。 当 σ2较小时,表明最新一次迭代后的味道浓度判定值 与上一代相比变化幅度较小,此时应适当得进行减小 步长,可以避免出现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问题。 得到 自适应步长公式如下 hr+1= hr+ ln(σ2) N ,σ2> 1 hr,0. 01 ≤ σ2≤ 1 hr 2 ,σ2≤ 0. 01 (10) 式中hr为种群第 r 代搜索步长;N 为迭代次数。 增加步长时选择 e 为底的对数,可以改善步长变化 的幅度;减少步长时,选择上一次迭代时步长的一半作 为新的步长,明显改善了 hr +1的平顺性。 以优化 B 级路面下 LQG 控制加权系数为例,优化 结果如图 5 所示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果蝇算法在收 23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敛速度、寻优精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好地改善,基本不会 陷入局部解的情况。 并在迭代 30 次的时候,就能得到 一个最优解。 图 5 果蝇算法改进前后对比 Fig. 5 Before and after algorithm improvement in drosophila 2. 4 LQG 控制 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目标是通过控制簧载质量加 速度、轮胎动载荷和悬架动挠度这三个指标来提高汽 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并且要求不要消耗太多能 量,因此综合性能指标函数为 J =∫ ∞ 0 [q1x 2 2 + q2(x2- x1)2+ q3(x1- z)2+ rF2]dt(11) 式中q1为簧载质量加速度加权系数;q2为悬架动挠度 加权系数;q3为轮胎动载荷加权系数;r 为最优主动力 加权系数。 可以将上述指标表示为矩阵形式 J =∫ ∞ 0 [XTQX + 2XTNF + FTRF]dt(12) 式中Q 为状态变量的半正定对称加权矩阵;R 为控制 变量的正定对称加权矩阵;N 为两种变量关联性的加 权矩阵;F 为最优控制力。 并且有Q = CTqC,N = CTqD,R = r + DTqD。 最优控制力 F 由下式确定 F = - KX = - (BTP + NT)X(13) 式中P 为对称正定解,可由 Riccati 方程求出 PA + ATP - (PB + N)R-1(BTP + NT) + q = 0 (14) 2. 5 基于改进果蝇算法的 LQG 加权系数优化 2. 5. 1 适应度函数 为了确定不同控制目标下的加权系数,针对不同 控制目标设立了相应的适应度函数。 控制目标 1提高平顺性,若 LQG 控制下的簧载质 量加速度均方根值小于被动悬架的均方根值,则适应 度函数为 0;若 LQG 控制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 值大于被动悬架的均方根值,则适应度函数为两者的 比值,适应度函数如式(15)所示 f(x) = BA(x) BApas ,BA(x) ≥ BApas 0,BA(x) < BApas { (15) 式中BApas为被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 BA(x)为 LQG 控制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 控制目标 2提高操纵稳定性,若 LQG 控制下的轮 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小于被动悬架的均方根值,则适应 度函数为 0;若 LQG 控制下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大 于被动悬架的均方根值,则适应度函数为两者的比值, 适应度函数如式(16)所示 f(x) = TDL(x) TDLpas ,TDL(x) ≥ TDLpas 0,TDL(x) < TDLpas { (16) 式中TDLpas为被动悬架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TDL (x)为 LQG 控制下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 控制目标 3提高综合性能,此时的适应度函数为 簧载质量加速度比值和轮胎动载荷比值的和,适应度 函数如式(17)所示 f(x) = BA(x) BApas + TDL(x) TDLpas (17) 2. 5. 2 优化过程 优化流程图如图 6 所示,计算步骤是 图 6 改进果蝇算法优化流程图 Fig. 6 Improved fruit fly algorithm to optimize flowchart (1) 计算出被动悬架性能 BApas、TDLpas; (2) 设置迭代次数,随机初始化果蝇群体的位置; (3) 初始化的果蝇个体利用嗅觉搜寻食物的随机 方向与飞行距离; (4) 计算与原点距离 Di之间味道浓度 Si=1/ Di; (5) 味道浓度乘以权重系数 q1、q2、q3,并代入计算 主动悬架 LQG 解,获得味道浓度判定值; (6) 根据味道浓度判定值求适应度函数 f(x); (7) 找出 f(x)的最小值; 33第 23 期寇发荣等 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的主动悬架 LQG 控制 (8) 保留最佳浓度值和种群位置; (9) 根据式(8)和式(9)计算果蝇群体平均味道浓 度判定值的方差,并选取下一次迭代的步长; (10) 重复步骤(3) ~ (7)进行迭代寻优,如果最新 所得的味道浓度优于前一迭代味道浓度,回到步骤(8) 继续寻优,如果到达迭代最大次数,程序结束,否则回 到步骤(9),继续寻优。 2. 5. 3 优化结果 使用 MATLAB m 文件编程的方法对果蝇最优控制 器进行仿真分析。 分别以 A ~ D 级路面作为路面输入, q 取值为 q1=1. 2 105,q2=1. 65 108,q3=9. 5 109,r =1[19]。 优化后的加权系数,如表 2 所示。 表 2 果蝇算法优化结果 Tab. 2 Optimization result of fruit fly algorithm 控制目标q1q2q3 平顺性21 80026 632 0001 792 800 000 操纵稳定性22 52728 744 0001 497 600 000 综合性能15 31819 010 0001 030 200 000 3 仿真分析 了验证路面等级自适应主动悬架 LQG 控制策略, 通过 MATLAB 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建立 1/4 车辆主动 悬架模型,车辆模型的相关参数,见表 3。 表 3 车辆模型参数 Tab. 3 Vehicle model parameters 符号数值 簧载质量 m2/ kg260 非簧载质量 m1/ kg30 轮胎刚度 kt/ (kNm -1) 13 弹簧刚度 k1/ (kNm -1) 150 阻尼系数 cs/ (Nsm -1) 1 600 在混合等级随机路面激励下,对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与被动悬架和 LQG 控制悬架在 MATLAB/ Simulink 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仿真时间为 20 s。 为了模拟混合等级路面,依次输入 A 级、B 级、D 级和 C 级随机路面,每个等级路面时间为 5 s,混合等级路面 输入,如图 7 所示。 图 7 混合等级路面输入 Fig. 7 Mixed grade road input 3. 1 时域分析 分别对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进行分析, 仿真结果如图 8 所示,悬架性能均方根值对比,如表 4 所示。 (a) 簧载质量加速度 (b) 轮胎动载荷 图 8 悬架性能时域仿真结果 Fig. 8 Time 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 of suspension performance 由图 8 和表 4 可知,0 ~5 s 内,LQG 控制悬架的簧 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相比被动悬架减小了 13. 51%, 而此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平 顺性,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相比 LQG 控制减小了 16. 34%,悬架系统的平顺性得到了提升;5 ~ 10 s 内, LQG 控制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 值较被动悬架分别减少了 12. 5% 和 10. 8%,此时的路 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综合性能, 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较 LQG 控制 分别减少了 9. 59% 和 7. 54%,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都 得到了改善;10 ~15 s 内,LQG 控制悬架的轮胎动载荷 均方根值相比被动悬架减小了 9. 51%,而此时路面等 级自适应 LQG 控制在 15 ~ 20 s 内的控制目标为提高 操纵稳定性,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相比 LQG 控制减小 了 6. 51%,操纵稳定性明显提高;15 ~ 20 s 内,LQG 控 制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较被 动悬架分别减少了 12. 5% 和 10. 8%,此时路面等级自 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综合性能,其簧载质 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较 LQG 控制分别减 少了 11. 32%和 9. 4%,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 43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改善。 表 4 悬架性能均方根值对比 Tab. 4 Comparison of rms values of suspension performance 时间/ s 被动悬架LQG 控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 簧载质量加速 度/ (ms -2) 轮胎动 载荷/ N 簧载质量加速 度/ (ms -2) 轮胎动 载荷/ N 簧载质量加速 度/ (ms -2) 轮胎动 载荷/ N 0 ~50. 902262. 060. 78226. 490. 652180. 6 5 ~102. 024593. 0571. 771528. 741. 601488. 85 10 ~157. 2162 108. 816. 4561 908. 246. 4551 783. 99 15 ~203. 7781 103. 453. 153979. 742. 796887. 6 3. 2 频域分析 为从频域角度分析控制效果,分别对 A 级路面下 的簧载质量加速度、D 级路面下的轮胎动载荷、B 和 C 级路面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在频域内进 行分析比较。 对频域内出现的最高峰值进行量化处 理,并以最高峰值改善程度作为频域分析的评价标准。 图 9 为 A 级路面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D 级路面 下的轮胎动载荷、B 和 C 级路面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 和轮胎动载荷频率响应曲线,表 5 为频率响应峰值。 可以看出,在 A 级路面下,LQG 控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 峰值比被动悬架减了 13. 43%,而路面等级自适控制此 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平顺性,簧载质量加速度相较 LQG 控制减小了 21. 3%,平顺性得到了提升;在 D 级 路面下,LQG 控制的轮胎动载荷峰值比被动悬架减小 了 13. 57%,此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 标为提高操纵稳定性,轮胎动载荷相较 LQG 控制减小 了 16. 4%,操纵稳定性明明显改善;在 B 级路面下, LQG 控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相较被动悬 架减小了 17. 2%和 10. 3%,此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综合性能,簧载质量加速度和 (a) A 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频域响应 (b) D 级路面下轮胎动载荷频域响应 (c) B 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频域响应 (d) B 级路面下轮胎动载荷频域响应 (e) C 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频域响应 (f) C 级路面下轮胎动载荷频域响应 图 9 悬架性能幅频特性对比 Fig. 9 Comparison of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performance 表 5 悬架性能频率响应峰值对比 Tab. 5 Suspension performance peak frequency response comparison 路面等级 被动悬架LQG 控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 簧载质量加速度/ [(ms -2)2Hz-1] 轮胎动载荷/ (N2Hz -1) 簧载质量加速度/ [(ms -2)2Hz-1] 轮胎动载荷/ (N2Hz -1) 簧载质量加速度/ [(ms -2)2Hz-1] 轮胎动载荷/ (N2Hz -1) A 级0. 640210. 470. 554183. 490. 436183. 960 0 D 级2. 7741 334. 322. 5641 153. 172. 180964. 050 1 B 级0. 937255. 740. 775229. 360. 701221. 100 0 C 级2. 392669. 452. 137604. 901. 848558. 680 0 53第 23 期寇发荣等 基于路面等级自适应的主动悬架 LQG 控制 轮胎动载荷相较 LQG 控制减小了 9. 5%和 3. 6%,此时 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改善;在 C 级路面下, LQG 控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相较被动悬 架减小了 10. 6% 和 9. 6%,此时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目标为提高综合性能,簧载质量加速度和 轮胎动载荷相较 LQG 控制减小了 13. 5% 和 7. 6%,此 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均也得到改善。 4 道路实车试验 为了验证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效果, 在实验车上进行试验分析。 实验车如图 10 所示,车辆参数如表 6 所示。 在悬 架簧上与簧下位置分别焊接了位移传感器安装座,通 过双位移传感器测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位移信号;所 用位移传感器为西安新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 体式高精度差动位移传感器,型号为 WYDC⁃60,该位移 传感器精度 0. 3%;输入电压 24 V;输出电压 - 5 ~ 5 V;测量范围 -30 ~30 mm。 图 10 实验车 Fig. 10 Experimental car 表 6 实验车主要参数 Tab. 6 Experimental car main parameters 参数数值 整车长度/ m2. 8 整车宽度/ m1. 3 整车高度/ n1. 5 整车质量/ kg800. 0 质心到前轴距离/ m1. 1 质心到后轴距离/ m0. 9 限于试验仪器与试验场地等条件,在试验过程中, 仅对 B、C 级路面下的簧载质量加速度数据进行采样分 析。 为了近似实现 B、C 级路面的输入,采用的试验场 地,如图 11 所示。 实验车在所选取路面的行驶速度为 v = 80 km/ h。 分别在选取的两段路面上进行实车试验,经数据处理 后,得到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如图 12 所示,试验 结果与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如图 13 所示。 由图 12 和图 13 可知,所设计的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在 B 级路面下相对误差为 5. 69%,C 级路面下相对误差为 8. 36%,实车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图 11 试验场地 Fig. 11 Test site 图 12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 Fig. 12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with simulation results 图 13 相对误差 Fig. 13 Relative error 5 结 论 (1) 提出了路面等级自适应主动悬架 LQG 控制策 略,以路面等级为阈值,确定不同路面等级下的控制 目标。 (2) 将果蝇优化算法进行改进,有效改善了果蝇 算法存在的过早收敛于局部最优解或迭代次数过长的 问题;并利用改进型果蝇算法选取不同等级路面下相 应控制目标内的加权系数,为悬架系统提供最优主 动力。 (3) 将混合等级路面输入车辆模型中,通过仿真 分析,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在 A 级路面下能够提 升平顺性,在 D 级路面下能够提升操纵稳定性,在 B 级 和 C 级路面下能够提升车辆的综合性能,通过实车试 验,验证了路面等级自适应 LQG 控制的控制效果。 63振 动 与 冲 击 2020 年第 39 卷 参 考 文 献 [ 1] 马志敏,苑庆泽,吴作柱,等.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刚度调节 预瞄算 法 研 究 [ J]. 机 械 科 学 与 技 术,2019,38 (3) 398⁃403. MA Zhimin, YUAN Qingze, WU Zuozhu, et al. Research on pre⁃sight algorithm for stiffness adjustment of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system [ J].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38(3) 398⁃403. [2] 陈长征,王刚,于慎波. 考虑时变输入时滞及频段约束的车 辆主动悬架预瞄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2016,52(16) 124⁃131. CHEN Changzheng, WANG Gang, YU Shenbo.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pre⁃sight control considering time⁃varying input delay and frequency band constraints [ 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6,52(16)124⁃131. [3] 王刚,陈长征,于慎波. 含路面预瞄信息的车辆主动悬架有 限频域多目标控制[J].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 294⁃300. WANG Gang, CHEN Changzheng, YU Shenbo.Multi⁃ objective controlofvehicleactivesuspensioninfinite frequency domain with road preview inform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15,46(12)294⁃300. [4] WANG B, SUN R Y, LIU X M. Road surface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vehicle dynamic parameter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0, 44/45/46/473640⁃3646. [5] 卢俊辉,巫世晶. 基于车轮振动的路面实时识别研究[J]. 振动与冲击,2008,27(4)19⁃22. LU Junhui, WU Shijing. Research on real⁃time road surfa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wheel vibration [ J].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08,27(4)19⁃22. [6] 孙晋伟,秦也辰,王振峰,等. 基于路面识别的非线性悬架系 统自适应控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 (9)1299⁃1303. SUN Jinwei, QIN Yechen, WANG Zhenfeng, et al. Adaptive control of nonlinear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road surface identification[ J ].JournalofNortheastern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39(9)1299⁃1303. [7] 秦也辰,董明明,赵丰,等. 基于路面识别的车辆半主动悬架 控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 (8) 1138⁃1143. QIN Yechen, DONG Mingming, Z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