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_卢俊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振动与冲击 第 38 卷第 9 期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Vol. 38 No. 9 20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778527 ; 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 2015CX016; 2015CX018 收稿日期 2017 -09 -28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8 -01 -13 第一作者 卢俊龙 男, 博士, 副教授, 1978 年生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卢俊龙,李晓蕾,崔晓玲,田洁 西安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摘 要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实心结构砖石古塔的频域地震响应与破坏机制, 进行了兴教寺玄奘塔 1/8 比例模型振 动台试验, 观察结构的破坏特征, 测试结构的加速度与位移反应并分析自振频率的变化特征, 对比单向 EL- Centro 波与天 津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及位移频域响应曲线, 分析了古塔结构频域地震响应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地震波激励 下古塔结构模型第 1 层至第 3 层出现水平及斜向裂缝, 当古塔结构发生地震损伤后, 自振频率随之降低; 古塔频域地震响 应峰值的分布及其所对应的频率与结构的动力特性、 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因此, 地震作用下实心砖石古塔结构频域 地震响应与结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砖石古塔; 地震反应; 振动台试验; 频域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311. 3文献标志码 ADOI10. 13465/j. cnki. jvs. 2019. 09. 031 Tests for frequency domain seismic responses of masonry pagoda with solid structure LU Junlong,LI Xiaolei,CUI Xiaoling,TIAN Ji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Xi’ 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 an 71004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frequency domain seismic response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masonry pagoda with solid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shake table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model with scale of 1/8 for Xuanzang Pagoda in Xingjiao Temple.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structure were observed.The structure’s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s were measured,and its natural frequencies’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ts frequency domain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curves under El- Centro wave in a single direction were compared to those under Tianjin on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 analyze laws of the pagoda’ s frequency domain seismic responses and their affect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rizontal and oblique cracks appear in the pagoda model’ s 1st ~ 3rd floors under seismic waves; after the pagoda has seismic damages,its natural frequencies drop; the peak value distribution of its frequency domain seismic respon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cy are related to its struc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waves’spectral features,so the pagoda’ s frequency domain seismic respon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tructure’ s damage level. Key words masonry pagoda; seismic response; shake- table test;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砖石古塔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辉煌 成就, 是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 值。然而, 因古塔多位于地震活动地区, 地震成为古塔 安全的主要威胁。古塔的地震响应及破坏机制是进行 抗震性能评定或加固修复的科学依据。 在砖石古塔抗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 李德 虎 [1- 2 ]等建立底端固定的离散参数悬臂杆模型, 文立华 等 [3 ]参照实测值修正结构刚度建立变截面悬臂杆模 型。袁建力等 [4- 5 ]将经典理论、 测试数据和计算模拟相 结合建立计算模型, 研究了部分古塔的动力特性与抗 震能力。李胜才等 [6 ]采用显式积分法进行古塔动力弹 塑性分析, 表征并求解砖砌体结构破坏的非线性问题, 得到古塔在地震作用下变形、 开裂、 压溃的动态过程和 破坏形态。陈平等 [7- 8 ]建立西安大雁塔、 小雁塔的简化 离散参数杆系模型, 依据层间剪力进行古塔结构抗震 能力分析。林建生等 [9 ]考虑基础转动变形建立泉州石 塔的变截面弯剪悬臂杆模型, 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 及动力响应。岳建伟等 [10 ]建立唐代惠明寺塔的数值模 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得到了塔体关键部位的动力响 应。张文芳等 [11 ]将塔身作为整截面墙体进行地震内力 及承载力计算, 分析各层的破坏形态, 研究墙体发生弯 曲破坏时受拉、 受压区的失效机制。 ChaoXing 在古塔抗震试验研究方面, Kim 等 [12 ]进行五层石 结构古塔的振动台试验, 研究不同振动模式下结构的 破坏特征, 赵祥等 [13 ]进行了 1/10 古塔模型结构模拟振 动台试验, 得到模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 评价了结构 的总体抗震性能。黄襄云等 [14 ]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振动 台试验进行对比, 研究 SMA 阻尼器对砖石古塔结构振 动的控制效果。王社良等 [15 ]通过西安小雁塔 1/10 比 例模型振动台试验, 对比安装 SMA- SPDS 后结构地震 响应的变化, 研究 SMA- SPDS 对古塔振动的控制效果。 砖石古塔结构形式多样, 实心结构古塔是一种主 要形式, 其外墙采用砖砌体, 一般不设塔室或仅在首层 设塔室, 二层以上多采用黏土填筑。实心结构古塔材 料力学性能复杂, 且因地震作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结 构地震响应与破坏机制复杂。因此, 以陕西省西安市 兴教寺玄奘塔为原型结构, 设计制作了 1/8 比例模型 试件, 进行振动台试验分析结构的频域地震响应, 研究 地震波频谱特性对实心结构古塔动力响应的影响, 为 实心结构砖石古塔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1试验概况 1. 1玄奘塔结构及模型试件 玄奘塔 亦称作兴教寺塔 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 公元 669 年 , 为安葬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遗骨的 灵塔, 是 1961 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 并于 2014 年被列入“丝绸之路” 起点世界文 化遗产建筑名录。玄奘塔平面为四方形, 见图1 a , 以 方砖及黄泥浆砌筑, 共 5 层, 总高 21 m, 首层设塔室, 券 门位于南立面, 2 层以上采用外包砖内填黏土实心结 构, 各层均开设券洞, 结构详细尺寸见文献[ 16] , 设计 制作的模型试件见图 1 b 。 a 原型 b 模型 图 1兴教寺玄奘塔及模型 Fig. 1Xuanzang Pagoda in Xingjiao Temple and the model 1. 2试件设计与制作 考虑结构特点及试验条件, 试件模型的几何相似 比设计为 1∶ 8, 主要相似系数见表 1, 模型的构造见 图 2。 图 2模型半剖面图 mm Fig. 2Half section view of the model mm 为满足材料力学性能相似及块体单边长度 4∶ 2∶ 1 的比例关系,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旧民房拆迁旧青砖中 挑选原型砖材, 单砖尺寸为240 mm 115 mm 53 mm。 清理表面残留灰渍后, 进行切割制作模型砖, 见图 3 a , 单砖尺寸为 115 mm 53 mm 26 mm。 砖石古塔自振频率受到高度、 高宽比、 材料力学性 能等的影响 [17 ], 试验模型与原型结构均采用砖块砌筑, 且二者高宽比相同, 因而高度、 楼层剪切刚度是影响模 型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 模型砌筑时采用与原结构相 似的黏结材料, 故模型材料对二者动力特性的相似关 系影响不大。因 2 层以上塔室由夯土填充, 无法安装 质量配重, 采用欠质量配重模型, 按几何相似系数 1/ 8 及自振周期 时间 相似系数 1/5 确定出加速度相 似系数为 3. 1。 表 1模型的相似系数 Tab. 1Similitude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物理量相似关系表达式相似系数 长度 Sl1/8 加速度 Sa3. 1 重力加速度 Sg1 弹性模量 SE1 密度 Sρ1 质量Sm SES 2 l/Sa 1/198 周期STSl/S 槡 a 1/5 以钢筋混凝土浇筑试件底座并在角部锚固钢筋作 为吊环, 见图 3 b , 当底座混凝土初凝前放置首皮模 型砖, 待底座养护完成后砖与底座可靠黏结。砌筑灰 932第 9 期卢俊龙等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ChaoXing 浆参照古法砌筑工艺, 首层采用 3 7 灰土浆, 二层以上 采用添加 10糯米胶的黏土浆砌筑, 且墙体沿塔体高 度进行尺寸收分, 如图 3 c 所示, 各层砖错缝砌筑, 层 间以叠涩出檐, 见图 3 d 。结构各层墙厚均为 120 mm, 首层楼板以松木板制作, 2 层以上塔室夯土压实系 数为0. 75, 塔顶以砖包裹且不制作塔刹, 模型总高2. 44 m。 a 原砖切块 b 拌制灰浆 c 墙体砌筑 d 叠涩出檐 图 3试件制作 Fig. 3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1. 3加载制度与测点布置 试验采用 MTS 三维 6 自由度模拟振动台加载, 台 面尺寸为 4. 1 m 4. 1 m, 满负荷下最大载重量为 300 kN, 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 1. 0g, 竖向为 0. 9g。当负荷 为 200 kN 时, 水平向最大加速度水平 X 向为 1. 5g, Y 向与竖向为 1. 0g, 本试验模型总重量仅为 19 kN, 振动 台的加载能力完全能够满足。 参照场地地基条件, 选择 EL Centro 波 以下简称 El 波 与天津波 以下简称 TJ 波 作为激励模型的地震 波, 并分别于输入地震波前、 7 度及 8 度加载后进行白 噪声扫频。 以 7 度与 8 度中震 设防地震 时对应的峰值加速 度为基准, 按加速度相似关系确定输入地震波的峰值 加速度, 以东西向为 X 向, 南北向为 Y 向, 竖向为 Z 向, 按 7 度与 8 度加载时沿 X 向的加速度峰值分别为 0. 31g 及 0. 62g。 分别输入单向、 双向及三向地震波进 行加载, 双向加载时加速度峰值比 amax X amax Y 1∶ 0. 85, 三向加载时为 amax X ∶ amax Y ∶ amax Z 1∶ 0. 85∶ 0. 65。 图 4 为按 7 度加载时 X 向地震波的频谱曲线, 两 条地震波在[ 0, 30]Hz 内均有多个峰值, 其中 El- Centro 波具有1 个明显的主频, 位于[ 2, 7]Hz 间, 且主峰值显 著大于其它峰值; 天津波的频谱曲线具有多个峰值, 各 峰值点的功率谱密度较为接近。 图 4地震波的频谱曲线 Fig. 4Spectral curve of the earthquake wave 测点布置见图 5, 在振动台台面、 模型基础顶面、 楼 层顶面均布置加速度传感器, 在基础顶面、 1 层顶、 3 层 顶及塔顶布置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为 ICP 压电 式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为 891B 型超低频动态传感器, 因模型为实心结构, 传感器安装于塔檐, 先将底座与结 构可靠粘结后, 再将加速度传感器吸附于底座钢片, 以 耦合剂将位移传感器与底座粘结, 见图 6。 图 5传感器布置 Fig. 5Location of sensors a 加速度传感器 b 位移传感器 图 6传感器安装 Fig. 6Installment to sensors 1. 4试验现象 加载后结构沿砌筑缝开裂, 并沿水平向及竖向延 伸, 随着加载烈度的提高, 裂缝宽度增大并逐渐贯通。 具体如下 当按 7 度输入地震波后, 结构破坏部位主要位于 1 层底部, 出现水平向裂缝, 见图7 a , 加载完成后, 裂缝 随即闭合; 当继续按 7 度输入地震波后, 原开裂部位又 042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张开并继续延伸, 裂缝宽度亦随之增大; 当烈度增大至 8 度后, 在层 1 中部及顶部水平向与斜向开裂, 见图 7 b 。 当输入 8 度地震波后, 首层裂缝宽度略有增大, 同 时在 2 层及 3 层出现新的裂缝, 并迅速延伸至沿横截 面贯通, 见图 7 c ; 在 2 层券洞周围出现多条裂缝, 并 呈辐射状水平向外延伸, 见图7 d ; 同时在3 层出现多 条水平裂缝, 最长裂缝亦贯通全截面, 见图 7 e ; 并且 早期出现的裂缝在持续加载过程中, 其宽度不断增大, 最大裂缝宽度约为 10 mm, 见图 7 f 。 由古塔模型的破坏过程可见, 因砌体黏结强度较 低, 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拉应力后即引起结构开裂后, 其 动力响应与弹性结构区别较大, 且与所输入地震波的 峰值及频谱特性均有关系。同时, 输入双向及三向地 震波后, 结构沿各方向的振动存在耦合关系, 其动力响 应在频域范围内难以区分, 故以下重点讨论输入单向 地震波时结构的频域响应。 2动力特性 古塔结构在地震波加载后开裂, 整体刚度减小而 阻尼增大, 结构自振频率随之减小。以白噪声加载时 顶层的频域响应曲线见图 8, 可以看出, 加载前结构主 频为 13. 2 Hz, 输入 7 度地震波后降为 11. 8 Hz, 输入 8 度地震波后降为 8. 2 Hz。同时可见, 地震波加载结构 发生损伤后, 频域响应曲线出现了多个峰值点, 见图 8 b 、 图 8 c , 若结构受到这些峰值所对应频率的激励 后, 则动力响应显著。 a 层 1 底部开裂 b 层 1 中部及顶部开裂 c 层 2 墙体开裂 d 券洞周围开裂 e 层 3 墙体开裂 f 最大裂缝宽度 图 7破坏现象 Fig. 7Failure modes a 输入地震波前 b 输入 7 度地震波后 c 输入 8 度地震波后 图 8白噪声扫频时顶层频域响应曲线 Fig. 8Power spectrum at the top floor excited by white noise 3加速度响应分析 对输入单向地震波时各工况条件下的加速度时域 响应测试结果进行滤波后,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Fast Fourier Trans 得到功率谱密度 PS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曲线。 3. 1输入 El- Centro 波时的加速度 在 El- Centro 波作用下, 模型各测点的加速度频域 响应随测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见图 9, 其中顶部楼层 的响应值显著大于底部楼层, 但各楼层响应峰值所对 应的频率值基本相同。而随着输入地震烈度的增大, 沿 Y 向输入时则随烈度提高而显著增大。7 度时结构 从3 Hz 开始出现明显的响应, 沿 X 向输入时在8 Hz 及 12 Hz 时出现两个响应峰值, 沿 Y 向输入时亦有两个明 显的响应峰值点, 分别对应于 9 Hz 及 10 Hz, 其响应的 功率谱密度小于沿 X 向输入时的值。 当烈度提高至 8 度时, 结构响应的峰值点显著增 多, 且各峰值点的响应值相差不大, 沿 X 向输入时峰值 点对应的频率位于[ 3, 13]Hz 间, 与 7 度时峰值响应所 对应的频段一致; 而沿 Y 向输入时的峰值响应频段则 位于[ 2, 14] Hz 间, 较 7 度时的响应频段长度略有 增加。 142第 9 期卢俊龙等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ChaoXing a 7 度沿 X 向加载 b 7 度沿 Y 向加载 c 8 度沿 X 向加载 d 8 度沿 Y 向加载 图 9 El- Centro 波作用下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 Fig. 9Acceleration response subject to El- Centro wave in frequency domain 可以看出, 在 El- Centro 波作用下, 不同烈度、 不同 方向加载时古塔结构模型峰值响应所对应的频段较为 接近, 但峰值响应及其所对应的频率值略有变化。同 时可见, 随着输入地震烈度的增加, 结构开裂破坏导致 结构响应对应的敏感频率点越多; 因首层开洞削弱了 结构沿 X 向的刚度, 故沿 X 向响应的峰值点数较 Y 向 略有增加。 3. 2输入天津波时的加速度 当输入天津波时, 结构响应随测点高度的变化规 律与 El- Centro 波作用时相同, 见图 10, 各工况下结构 响应的峰值点亦位于[ 2, 14] Hz 区间; 与输入 El- Centro 波时不同, 输入天津波时结构响应的第 1 个峰值点的 响应值显著大于其它峰值点, 为主峰值点; 而对比图 10 a 与图10 c 、 图10 b 与图10 d 可以发现, 随着输 入地震烈度的增加, 主峰值点愈显著, 其余峰值点的响 应值亦显著增大。 对比结构沿 X 向与沿 Y 向的动力响应可见, 各测 点沿 X 向的响应包含的峰值频段较沿 Y 向的窄, 但沿 X 向响应的峰值点较 Y 向略多, 与 El- Centro 波作用下 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 a 7 度沿 X 向加载 b 7 度沿 Y 向加载 c 8 度沿 X 向加载 d 8 度沿 Y 向加载 图 10天津波作用下的加速度频域响应 Fig. 10Acceleration response subject to Tianjin wave in frequency domain 综合各工况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可见, 同一条水 平地震波作用下, 古塔峰值响应对应的频段与其水平 向剪切刚度关系密切, 因首层开洞导致结构沿 X 向与 沿 Y 向的剪切刚度不同, 对比两个方向的频域响应可 见, 刚度愈大, 响应的敏感频带愈宽。同时, 输入地震 烈度愈高, 结构损伤程度增加, 各峰值点对应的响应值 则更为接近, 主峰值点越不明显。 4位移响应分析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各测点的位移时程进行傅里叶 变换, 得到其频域响应曲线, 进一步分析位移响应的基 本规律。 4. 1输入 El- Centro 波时的位移 图 11 为输入 El- Centro 波时的位移频域响应曲线, 随着高度的增加, 位移响应的值亦增大, 且顶层的响应 242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值显著大于其它楼层。由图 11 a 及图 10 c 可见, 沿 X 向输入时位移响应峰值对应的频率位于[ 2, 4] Hz 区 间, 且随着烈度的提高, 位移功率谱密度值约增大 6 倍 ~8 倍; 而沿 Y 向输入时位移响应峰值点随烈度的增加 变化较大, 对比图 11 b 与图 11 d 可以发现, 7 度时 位移响应曲线在[ 2, 10] Hz 内有多个峰值点, 而 8 度时 仅在[ 2, 5]Hz 内存在 1 个主峰值点及 2 个次峰值点, 表明地震烈度增大后, 结构位移响应的主频点越少。 同时, 除沿 X 向输入7 度 El- Centro 波外, 其余加载 工况均在[ 0. 5, 1]Hz 内出现 1 个峰值响应点, 且各楼 层该峰值点的响应值基本接近, 分析其原因应为结构 底部开裂时产生的冲击激励导致的位移响应; 而结构 一旦开裂, 继续加载时则不再出现该激励, 与之对应的 位移响应随即消失。 对比沿水平两个方向结构的位移响应功率谱值可 见, 当烈度为 7 度时, 沿 X 向的响应值大于沿 Y 向的响 应值, 而当烈度为 8 度时, 沿 Y 向的响应则显著大于沿 X 向的响应。 由此可见, 受到 7 度地震作用后, 古塔模型的位移 频域响应对应的频段较宽, 未出现明显的主峰值点, 而 当烈度为 8 度时, 结构位移响应具有明显的主峰值点, 峰值响应区域的频带变窄, 与加速度响应规律不同。 a 7 度沿 X 向加载 b 7 度沿 Y 向加载 c 8 度沿 X 向加载 d 8 度沿 Y 向加载 图 11El- Centro 波作用下的位移频域响应 Fig. 11Displacement response subject to El- Centro wave in frequency domain 将结构位移响应曲线与加速度响应曲线对比可 见, 相同加载工况条件下, 加速度响应峰值对应的频率 值大于位移响应峰值对应的频率值, 因而可知, 地震作 用下古塔结构在高频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显著, 而在 低频激励下的位移响应则更加显著。 4. 2输入天津波时的位移 输入天津波后结构模型的位移响应曲线见图 12, 与输入 El- Centro 波时相同, 各楼层测点峰值响应对应 的频率相同, 沿 X 向输入时峰值响应对应的频率位于 [ 2, 4] Hz 区间, 沿 Y 向输入时峰值响应对应的频率位 于[ 2, 3]Hz 内。 当加载方向不同时, 结构响应曲线形式略有不同, 其中沿 X 向输入天津波时的响应曲线在[ 1, 5]Hz 内 呈双峰特征, 在主峰值点前有一个次峰值点, 见图 12 a 与图 12 c , 且当烈度较高时, 次峰值随之增大; 当 沿 Y 向输入天津波时, 结构响应的主峰明显, 且在不同 烈度下其对应的频段相同。 5频域响应与结构损伤的关系 不同加载工况条件古塔模型的动力响应与输入地 震波及结构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 因试验中将同一模 型连续加载, 加载后结构产生损伤, 因而不同工况条件 下结构的损伤状态不同, 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亦随之 变化。 由古塔模型的破坏状况与频域响应曲线的关系可 以发现, 当输入地震烈度较低, 结构刚开始破坏时, 不 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曲线中峰值点较多, 峰值频段 较窄; 当烈度提高结构被严重破坏时, 峰值频率点数减 少, 频带宽度变窄, 峰值响应更加显著。 当古塔结构产生损伤后, 频域响应的规律发生变 化, 其原因在于, 输入地震波后, 结构模型中块体间粘 结界面为应力集中区, 相对位移较大, 沿砌筑缝因粘结 强度不足自下而上先后出现 4 个显著的主破裂面, 将 结构自下而上分割成 5 个单元, 见图 13, 其中主破裂面 342第 9 期卢俊龙等 实心结构古塔模型频域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ChaoXing a 7 度沿 X 向加载 b 7 度沿 Y 向加载 c 8 度沿 X 向加载 d 8 度沿 Y 向加载 图 12天津波作用下的位移频域响应 Fig. 12Displacement response subject to Tianjin wave in frequency domain 图 13主破裂面分布 Fig. 13Location of the principle fracture 1 为按 7 度加载后出现, 其余破裂面均为按 8 度加载后 才出现。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约束强度及刚度较开裂前 降低, 原结构转化成一个具有多个子结构的振动系统, 系统振动的频率较原结构有一定降低, 各子结构的振 动频率不同, 因而在输入白噪声后出现多个峰值点。 同时, 子结构间的相对运动与结构振动耦合, 使楼层振 动峰值响应对应的频率有一定变化, 动力响应的峰值 增加。可见, 古塔的损伤程度对结构频域地震响应具 有显著的影响。 6结论 通过进行玄奘塔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分析了结 构在白噪声与地震波激励下的频域响应、 结构破坏机 制, 主要结论如下 1 在单向地震作用下, 各楼层的加速度与位移 频域响应峰值对应的频率均相同, 响应值随着楼层高 度的增加而增大。 2 地震波激励下古塔结构模型在 1 层底部开 裂, 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大, 2 层以上楼层亦发生破坏, 破 坏形式为沿水平向及斜向开裂。 3 古塔结构的第 1 阶自振频率与其地震损伤程 度有关, 损伤愈严重, 自振频率愈低。 4 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古塔结构频域响应峰 值、 峰值点的数量及其所对应的频率、 频宽与结构的水 平刚度、 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 5 古塔结构的加速度与位移频域响应的频段宽 度、 峰值点分布特点与地震烈度密切相关。 6 古塔结构发生损伤后转化为具有多个子结构 的振动系统, 频域地震响应规律随之发生变化, 因而频 域响应与结构损伤程度的关系密切。 参 考 文 献 [1] 李德虎, 何江. 砖石古塔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J] . 工程抗 震, 1990, 12 3 34- 36. LI Dehu,HE Jiang. Test study on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masonry pagodas[J]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1990, 12 3 34- 36. [2] 李德虎, 魏琏. 砖石古塔的历史震害与抗震机制[ J] . 建筑 科学, 1990, 6 1 13- 18. LI Dehu,WEI Lian.The study on seismic properties of 442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Chinese ancient masonry pagodas[J] .Building Science, 1990, 6 1 13- 18. [3] 文立华, 王尚文. 一种建立古旧建筑物动力分析模型的方 法[ J] . 建筑结构, 1998, 28 5 52- 55. WEN Lihua,WANG Shangwen. A to found the model for dynamical analysis of ancient buildings[J] .Building Structure, 1998, 28 5 52- 55. [4] 袁建力, 李胜才, 陆启玉, 等. 砖石古塔动力特性建模方法 的研究[ J] . 工程抗震, 1998, 20 1 22- 25. YUAN Jianli,LI Shengcai,LU Qiyu,et al,Research on to modeling for dynamic behaviors of masonry pagodas [ J]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1998,20 1 22- 25. [5] 袁建力. 砖石古塔震害程度与烈度的对应关系研究[ J] . 地 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 33 2 164- 167. YUAN Jianli.Studyoncorrespondingrelationbetween seismic intensity and damage degree of ancient masonry pagodas [J] .JournalofEarthquakeEngineering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3, 33 2 164- 167. [6] 李胜才, 赵有军, D’ Ayala Dina, 等. 砖石古塔地震损伤演 化的数值模拟[ J] . 扬州大学学报, 2014, 17 4 60- 63. LI Shengcai,ZHAOYoujun,D ’AYALADina,et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eismic damage evolution of masonry ancient pagodas[ J] .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2014, 17 4 60- 63. [7] 陈平, 赵冬, 姚谦峰. 西安大雁塔抗震能力探讨[ J] . 建筑结 构学报, 1999, 20 1 46- 49. CHEN Ping,ZHAO Dong,YAO Qianfeng. A study on the aseismic behavior of Xi’an Dayan Tower[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 1999, 20 1 46- 49. [8] 陈平, 赵冬, 姚谦峰. 西安小雁塔抗震能力探讨[ J] . 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31 2 149- 151. CHEN Ping,ZHAO Dong,YAO Qianfeng. An exploration of the aseismic behavior of Xi’ an Dayan Tower[J] .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1999, 31 2 149- 151. [9] 林建生, 林子健, 陈俊峰. 历史大震与泉州古建筑塔寺桥 类的结构抗震[ J] . 世界地震工程, 2005, 21 2 159- 166. LIN Jiansheng, LIN Zijian, CHEN Junfeng. The ancient great earthquake and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towers,temple,bridgesin Quanzhou city[J]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5, 21 2 159- 166. [ 10] 岳建伟, 彭燕伟. 唐代惠明寺塔的动力特性研究[ J] . 华中 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8, 25 4 107- 110. YUE Jianwei,PENG Yanwei.Dynamical characteristic of Huiming Temple Tower in Tang Dynasty[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rban Science , 2008, 25 4 107- 110. [ 11] 张文芳, 田洲, 李叶, 等. 晋祠舍利生生塔砖结构的地震破 坏形态研究[ J] .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 33 3 7- 12. ZHANG Wenfang,TIAN Zhou,Li Ye,et al. Research on earthquake failure configuration of the Shelishengsheng pagoda brick structure in Jinci Temple[J] .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2011, 33 3 7- 12. [ 12] KIM J K,RYU H. Seismic test of a full- scale model of a five- storey stone pagoda[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3, 32 5 731- 750. [ 13] 赵祥, 王社良, 周福霖, 等. 基于 SMA 阻尼器的古塔模型结 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 . 振动与冲击, 2011, 30 11 219- 223. ZHAO Xiang, WANG Sheliang, ZHOU Fulin,et al. Shaking table tests for ancient pagoda model structure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ng devices[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1, 30 11 219- 223. [ 14] 黄襄云, 王凤华. 安装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的古塔结 构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J] . 振动与冲击, 2012, 31 20 38- 45. HUANG Xiangyun,WANG Fenghu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seismic response of an ancient pagoda with installed SMA damper[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2012, 31 20 38- 45. [ 15] 王社良, 刘伟, 杨涛. 西安小雁塔结构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 J] . 振动与冲击, 2017, 36 16 113- 121. WANG Sheliang,LIU Wei,YANG Tao. Experimental study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Xiaoyan pagoda in Xi’ an[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7, 36 16 113- 121. [ 16] 卢俊龙, 刘伯权, 张荫, 等. 某砖石古塔- 地基相互作用系 统地震反应分析[ J] . 工业建筑, 2012, 42 6 102- 10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