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_郎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振动与冲击 第 38 卷第 17 期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Vol.38 No.17 20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772206 ; 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 军人才计划 LJRC018 ; 河北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项目 GCC2014053 ;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A201401001 收稿日期 2017 -11 -09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8 -05 -30 第一作者 郎君 男, 硕士生, 1990 年生 通信作者 申永军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73 年生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 郎君,申永军,杨绍普 石家庄铁道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石家庄050043 摘 要 将两种半主动开关控制策略应用到 Voigt 型动力吸振器中, 并进行性能分析和参数优化。首先, 建立动力 吸振器系统模型, 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然后, 对两种半主动控制 Voigt 型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 获得最优控制结果和 最优参数值, 确定了半主动控制的最优策略, 对影响优化效果的三个关键参数进行了特性分析。最后, 将半主动 Voigt 型 动力吸振器和另外两种传统吸振器对比, 用随机激励进一步验证了半主动开关型位移- 速度控制策略 On- off DBG 是最 有效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 Voigt 型动力吸振器; 半主动控制; 参数优化 中图分类号 TH113文献标志码 ADOI10. 13465/j. cnki. jvs. 2019. 17. 023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and perance comparison for 2 semi- active Voigt DVAs LANG Jun,SHEN Yongjun,YANG Shaopu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43,China AbstractHere, 2 semi- active on- off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in Voigt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DVA , and perance comparison and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for these two semi- active Voigt DVAs were pered. Firstly, dynamic models of the two Voigt DVAs were established,respectively and their parameters’ranges were determined. Then,parametric optimization for the two semi- active Voigt DVAs was done,respectively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trol results and the optimal parameter values,and determine the optimal strategy for their semi- active control. The feature analyses were pered for 3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optimal results. Finally,the 2 semi- active Voigt DVAs were compared with another two traditional DVAs under random exci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mi- active on- off displacement- velocity control strategy is the most effective one. Key words Voigt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DVA ,semi- active control,parametric optimization 动力吸振器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DVA 是 一种加装在主系统上控制振动的吸振装置。自 1909 年 Frahm[1 ]发明 DVA 以来, 动力吸振器经历过一百多 年发展, 不断优化改进, 如今在高大建筑、 桥梁、 机械设 备、 交通工具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动力吸振器 经历了被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主动控制三个发展阶 段。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因其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目 前应用最为广泛。Ormondroyd 等 [2 ]最早提出带有阻尼 的 Voigt 型 动 力 吸 振 器, 并 先 后 由 Hahnkamn[3 ]和 Brock[4 ]给出该模型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公式。 Asami 等 [5- 6 ]提出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 发现在同样质 量比情况下, 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要比 Voigt 型动力吸 振器效果更好。Ren[7 ]提出一种将吸振阻尼接地的新 型动力吸振器, 王孝然等 [8 ]又将其拓展为弹簧阻尼串 联接地的动力吸振器。研究表明以上两种动力吸振器 吸振效果均优于 Asami 的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主动 式动力吸振器较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多了可调致动器, 按控制原理可分为调频式和非调频式。调频式动力吸 振器包括磁浮式 [9 ]、 电动式[10- 13 ]、 电磁弹簧[14- 15 ]等类 型。非调频式动力吸振器包括主动变刚度 [16- 18 ]、 主动 变质量阻尼系统 [19- 22 ] 和智能材料 如磁流变弹性 体 [23 ]控制等。半主动动力吸振器是将吸振器的结构 刚度或者阻尼进行实时调节以改善主系统振动的吸振 器。依据控制原理, 可分为变刚度式动力吸振器和变 阻尼式动力吸振器。Brennan[24 ]设计了一种变刚度空 气弹簧动力吸振器。Williams 等 [25- 26 ]设计了一种变刚 度记忆合金动力吸振器。 近年来, 学者对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也有很大进 ChaoXing 展。Liu 等 [27 ] 提 出 基 于“天 棚”系 统 的 Continuous Skyhook、 On- off Skyhook、 Continuous Balance 和 On- off Balance 四种半主动变阻尼控制策略。Koo 等 [28 ]为抑 制建筑结构振动, 提出了两种半主动变阻尼吸振控制 策略 半主动开关速度- 速度控制 Velocity- based on- off ground- hook control, On- off VBG 策略和半主动开关 位移- 速度控制 Displacement- based on- off ground- hook control, On- off DBG 策略。 本文将 Koo 的两种离散半主动控制策略, 半主动 开关速度- 速度控制 On- off VBG 策略和半主动开关位 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 应用到 Voigt 型吸振器 中。首先, 建立系统模型, 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然后, 对两种半主动控制吸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和参数影响 性分析。最后, 引入随机激励对不同类型吸振器进行 吸振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半主动开关位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下主系统位移方差最小。验证了半 主动开关位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的有效性。 1动力吸振器模型及系统基本参数 将传统 Voigt 模型 图 1 a 进行改进, 得到半主 动变阻尼式动力吸振器 图 1 b 。其中主系统质量 为 m1, 吸振器质量为 m2, 主系统刚度为 k 1, 吸振器刚度 为 k2, 阻尼器阻尼系数为 c2, 主系统位移为 x 1, 动力吸 振器位移为 x2, 外加力激励为 F0cos ωt 。 a Voigt 型吸振器 b 半主动变阻尼动力吸振器 图 1动力吸振器模型 Fig. 1The model of DVAs 系统基本参数如表 1。 表 1系统主要参数 Tab. 1Basic system parameters 参数数值 结构质量 m1/kg 1 DVA 质量 m2/kg0. 1 结构刚度 k1/ Nm -1 100 外加激励 F/N1 000 半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器的阻尼分为 On 和 Off 两个 状态, 对应的阻尼分别记做 ζ2max , ζ 2min。ν 是 ω2与 ω1之 比。根据工程实际, 半主动 On- off 控制系统各参数取 值范围如表 2。 表 2各参数的初始值及取值范围 Tab. 2Initial values and ranges of the parameters of DVA 参数初始值参数变化范围 ζ2max0. 184 60. 184 6 ζ2opt ~3. 692 7 20ζ2opt ζ2min0. 184 60. 018 5 0. 1ζ2opt ~0. 184 6 ζ2opt ν0. 909 1 0. 818 2 0. 9νopt ~0. 909 1 νopt k28. 264 57. 438 0 ~8. 246 5 需要说明, 表 2 中各参数取值范围, 虽参照文献 [ 28] , 也按连续形式给出, 但本文将各优化参数与被动 Voigt 型吸振器最优参数联系起来, 使其和传统 Voigt 型吸振器参数对比明显。 2系统参数优化及效果比较 被动式动力吸振器优化方法有多种, 常见的有 H2 优化和 H∞优化, 这些优化理论都很成熟。但是, 对于 半主动控制动力吸振器, 优化理论还不完善。目前, 只 能以实验或者数值仿真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中通过 调节参数, 对比不同参数下系统幅频曲线, 找到参数范 围内最优控制效果和对应参数, 并对其中的关键参数 进行特性分析。 根据系统模型, 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m1x 1 c2 x 1 - x 2 k2 x1 - x2 k1x1 F0cos ωt m2x 2 - c2 x 1 - x 2 - k2 x1 - x2 { 0 1 两种半主动开关控制策略分别表示 半主动开关 速度- 位移控制 On- off VBG 策略 ζ2 ζ2maxx 1 x 1 - x 2 ≥ 0 ζ2minx 1 x 1 - x 2 < { 0 2 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略 ζ2 ζ2maxx1 x 1 - x 2 ≥ 0 ζ2minx1 x 1 - x 2 < { 0 3 利用四阶龙格- 库塔法对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系统求 解并进行参数优化。参数优化过程中, 调整主要参数 值, 不同控制策略的最终优化结果如图 2 所示。结果 显示, 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吸振效果有较大差异 半主 动开关速度- 位移控制 On- off VBG 策略主系统的响应 与被动控制效果差异不大; 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略主系统的响应明显降低。综合对比 两结果, 可以认为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略能有效降低主系统振动。 图 2 中, 两种半主动 Voigt 型动力吸振器最优吸振 效果对应参数, 在表 3 中列出。 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控制策略 中, 有三个参数对优化效果起关键作用, 它们分别是开 371第 17 期郎君等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 ChaoXing 图 2Voigt 模型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与被动控制策略对比 Fig. 2The comparison result of two semi- active strategies Voigt DVAs with the passive one 表 3不同控制策略下最优吸振效果对应最优参数值 Tab. 3Optimal parameters of each semi- active control strategy 参数On- off VBGOn- off DBG ζ2max0. 188 3 1. 02ζ2opt3. 692 7 20ζ2opt ζ2max0. 180 9 0. 98ζ2opt0. 036 9 0. 2ζ2opt ν 0. 905 5 0. 996νopt0. 845 5 0. 93νopt 状态阻尼比、 关状态阻尼比和频率比。下面分别研究 三者在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略下 对幅频曲线的影响 说明 图 6 ~ 图 10 中参数 ζ2max、 ζ2min和 ν 后面的数字均表示为 ζopt或 νopt的倍数 。 2. 1开状态阻尼比 ζ2max的影响 图 3 是开状态阻尼比 ζ2max对幅频曲线的影响。从 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开状态阻尼比 ζ2max增大, 幅频曲线 两峰下降明显。对幅频曲线具体影响总结如下 图 3开状态阻尼比 ζ2max影响 Fig. 3The effect of On- state damping ratio ζ2max 1 显著降低幅频曲线峰值。随着 ζ2max增大, 幅 频曲线两峰 P、 Q 均显著降低。ζ2max由 0. 923 5ζopt 增 至3. 629 20ζopt , P 峰由 P13. 569 降到 P22. 547, Q 峰由 Q12. 747 降到 Q21. 790。 2 不影响谷底 M。在 ζ2max增大过程中, 幅频曲 线谷底 M 未变, 即 ζ2max变化不影响谷底 M。 3 ζ2max呈非线性降低两峰值, 即在增大相同 ζ2max 时, ζ2max降低幅频曲线两峰能力逐渐减弱。开始时 ζ2max 由 0. 923 5ζopt 增至 1. 846 10ζ2opt , P、 Q 两峰分别降 低 0. 639、 0. 610; 但是当 ζ2max由 2. 769 15ζ2opt 增至 20ζ 2opt时, P、 Q 两峰只分别下降 0. 150、 0. 116, 后者峰值 降低量明显小于前者。因此, 不能为获得更低峰值而 不加限制增大 ζ2max值。 2. 2关状态阻尼比 ζ2min的影响 图 4 是关状态阻尼比 ζ2min对幅频曲线的影响。从 中可以看出, 随着 ζ2min减小, 幅频曲线峰值降低明显。 具体影响总结如下。 图 4关状态阻尼比 ζ2min影响 Fig. 4The effect of Off- state damping ratio ζ2min 1 显著降低幅频曲线峰值。随着 ζ2min减小, 幅频 曲线两峰 P、 Q 降低明显。ζ2min由 0. 148 0. 8ζopt 降至 0.037 0. 2ζopt , P 峰由 P1 3. 744 降至 P2 2. 541, Q 峰由 Q13. 211 降至 Q21. 790。ζ2min与 ζ2max特性正好 相反。 2 明显影响谷底 M。系统处在大阻尼状态时 ζ 2max3. 692 7 和 ζ2min 0. 184 6 , 两峰汇聚到一起, 影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性能。随着 ζ2min减小, 谷底 M 迅速降低, 降低两峰同时也加大两峰的间距。这间接 增大了系统有效工作带宽, 对系统稳定性有很好的 提升。 3 过小 ζ2min会引起系统不稳定振动。虽然已知 降低 ζ2min能有效降低谷底 M, 但 ζ2min过小, 会使幅频曲 线在谷底产生突变尖峰, 发生不稳定振动 如图 5 , 这 对机械设备会产生严重损害。因此, 不能为追求低峰 值而不加限制的降低 ζ2min值。本系统中, 半主动 Voigt 型动力吸振器的 ζ2min不能低于 0. 037 0. 2ζ2- Off 。 2. 3频率比 ν 的影响 图 6 是频率比 ν 变化对幅频曲线的影响。选取不 用频率比 ν, 分析其对幅频曲线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频率比 ν 对幅频曲线的影响 1 有效降低两峰, 且对两峰作用相反。随频率 比 ν 增大, P 峰由 P12. 235 增至 P22. 547。Q 峰由 Q12. 335 降至 Q21. 790。正是频率比ν对P、 Q两 471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图 5ζ2min过小引起不稳定振动 Fig. 5The unstable vibration with extreme little ζ2min 图 6频率比 ν 影响 Fig. 6The effect of frequency ratio ν 峰相反作用, 使得我们能找到系统最优幅频曲线。 2 轻微影响谷底 M。随频率比 ν 增大, 谷底值 变化小于 0. 2, 对谷底影响轻微。同时, P、 Q 两峰横向 间距 0. 44 ~ 0. 45 之间, 对系统有效稳定带宽影响也 不大。 2. 4三个参数综合作用最优结果 根据三个关键对幅频曲线的影响特性, 利用数值 法可以获得系统的最优控制幅频曲线。不同参数值下 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控制 Voigt 型 吸振器的最优幅频曲线, 如图 7 所示。参数范围内, 系 统最优幅频曲线的 P 峰为 2. 247, Q 峰为 2. 216 参数 图 7不同参数下半主动 On- off DBG 最优控制效果 Fig. 7The optimal vibration of semi- active control absorber under On- off DBG strategy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ζ2max20ζopt , ζ 2min0. 2ζopt, ν 0. 93νopt 。 3系统随机激励下的响应 在实际工程中, 建筑结构受到的外力多以随机激 励为主, 因此对振动系统进行随机激励响应研究具有 实际意义。除上文中提到的两种振动模型, 还引入不 含吸振器的单自由度系统和被动 Voigt 型动力吸振系 统作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随机激励响应, 比较 各吸振器的减振性能。 选取 50 s 的均值为 0 方差为 1 的随机激励, 其时 间历程如图 8。系统参数按照表 1 ~ 表 3 中选取。图 9 为不含吸振器主系统时间历程, 图 10 为被动 Voigt 型 吸振器主系统时间历程, 图 11 为半主动开关速度- 位移 控制 On- off VBG 策略 Voigt 型吸振器主系统时间历 程, 图 12 为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 略 Voigt 型吸振器主系统时间历程。 图 8随机激励 Fig. 8The time history of random excitation 图 9不含吸振器的主系统时间历程 Fig. 9The time history of the primary system without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图 10被动 Voigt 型吸振器的主系统时间历程 Fig. 10The time history of the primary system with passiv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of Voigt 结合不同类型的吸振器主系统时间历程 图 9 ~ 图 12 及表 4, 可以看出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策略吸振器对主系统的减振效果要明显优于其 它类型动力吸振器。 其主系统位移方差衰减率达到 571第 17 期郎君等 一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性能比较 ChaoXing 图 11半主动开关速度- 位移控制 On- off VBG 吸振器 主系统时间历程 Fig. 11The time history of the primary system with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under semi- active On- off VBG strategy 图 12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控制 On- off DBG 吸振器 主系统时间历程 Fig. 12The time history of the primary system with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under semi- active On- off DBG strategy 91. 07, 减振效果显著。因此, 半主动开关位移- 位移 控制 On- off DBG 策略 Voigt 型吸振器优于其他类型 动力吸振器。 表 4主系统位移方差及衰减率 Tab. 4The variances and decrease ratios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rimary system 吸振器类型位移方差/mm2衰减率/ Without DVA200. 83- Voigt DVA31. 23584. 447 On- off VBG DVA30. 51384. 807 On- off DBG DVA17. 93891. 068 4结论 论文将两种半主动开关控制策略应用到 Voigt 型 动力吸振器中, 确定了半主动开关位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的有效性。其次, 对影响半主动开关位 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的 3 个关键参数 开状 态阻尼比、 关状态阻尼比和频率比进行了特性研究, 找 到了在参数允许变化范围内具有最优控制效果的参数 值。由于目前条件所限, 不能实现本论文中提出的实 验模型验证, 故而采用随机激励间接验证模型的半主 动控制吸振效果。在随机激励吸振效果验证中, 不同 控制策略下吸振器的随机激励响应不尽相同, 发现半 主动开关位移- 速度控制 On- off DBG 策略的主系统位 移响应方差值最小。可以认为半主动开关位移- 速度控 制 On- off DBG 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半主动控制策略。 关于模型吸振效果的实际验证, 将是后续工作中的研 究重点。 参 考 文 献 [1] FRAHM H. Device for damping vibrations of bodies U S, 989, 958. [ P] . 1909- 10- 30. [2] ORMONDROYD J,DEN HARTOG J P. The theory of the dynamical vibration absorber[J] . 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l928, 50 5 9- 22. [3] HAHNKAM E.The damping of foundation vibrations at varying excitation frequency[J] .Master of Architecture, 1932, 4 23 l92- 201. [4] BROCK J E. A note on the damped vibration absorber[J] . 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l946,68 34 280- 284. [5] ASAMI T,NISHIHARA O.H2optimiza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 typ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s[ J] .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2002, 124 3 583- 592. [6] ASAMI T,NISHIHARA O,BAZ A M. Analytical solutions to H∞and H2optimization of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s attached to damped linear systems[J]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2002, 124 2 284- 295. [7] REN M Z. A variant design of the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1,245 4 762- 770. [8] 王孝然, 申永军, 杨绍普. 接地式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的 H∞优化[ J] .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6, 14 5 448- 453. WANG Xiaoran, SHENYongjun, YANGShaopu.H∞ optimizationofthegroundthree- elementtype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J] .Journal of Dynamic and Control, 2016, 14 5 448- 453. [9] 宋方臻, 冯德振, 宋波, 等. 用电磁悬浮动力吸振器控制转 子多频不平衡响应的方法[ J] .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23 4 170- 173. SONG Fangzhen,FENG Dezhen,SONG Bo,et al. A for controlling multifrequency unbalance response of a rotor with magnetically levitated dynamic absorber[ J] .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3 4 170- 173. [ 10] HUANG S, LIAN R.A dynamic absorber with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J]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1994, 178 3 323- 335. [ 11] CHO D S,LEE S M. Ship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a force adjustable mechanical actuato [J] .Journal of Vibration Control, 1999, 5 779- 794. [ 12] 郝志勇, 曾子平, 舒歌群. 内燃机轴系扭振主动控制系统研 究[ J] . 振动工程学报, 1994, 7 2 209- 216. HAO Zhiyong,ZENG Ziping,SHU Gequn. Investigation on active torsional vibration absorber for engine crankshaft system [J]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1994,7 2 209- 216. [ 13] 张洪田, 刘志刚, 王芝秋. 电动式主动吸振装置及其在柴油 机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 J] .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 17 1 3- 8. ZHANG Hongtian,LIU Zhigang,WANG Zhiqiu. An active electro-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equipments and it ’s application todieselvibrationcontrol [J] .Journal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3, 17 1 3- 8. [ 14] 孙志卓, 王全娟, 王付山. 一种主动电磁式动力吸振器的研 究与设计[ J] . 振动与冲击, 2006, 25 3 198- 201. 671振 动 与 冲 击2019 年第 38 卷 ChaoXing SUN Zhizhuo,WANG Quanjuan,WANG Fushan. Study and designofanactiveelectro- magneticdynamicvibration absorber[ J] .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06, 25 3 198- 201. [ 15] 胡杰, 牛红攀, 张希农, 等. 具有黏弹性电磁式主动动力吸 振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J] . 实验力学, 2006, 21 6 735- 741. HU Jie, NIUHongpan, ZHANGXinong, etal.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vibration control of viscoelasticity electromagnetic active dynamic absorber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6, 21 6 735- 741. [ 16] KOBORI T.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 system- active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led structure [C]/ / Proceedings of4thWorldConferenceCouncilon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Hong Kong, 1990. [ 17] 李敏霞, 刘季. 电液式变刚度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J] . 振动与冲击, 1999, 18 2 81- 83. LI Minxia,LIU Ji.Study on stability of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withvariable- stiffnessstructure [J] .Journalof Vibration and Shock, 1999, 18 2 81- 83. [ 18] 李剑锋, 龚兴龙, 张先舟,等. 主动移频式动力吸振器及其 动力特性的研究[ J] . 实验力学, 2005, 20 4 507- 514. LI Jianfeng,GONG Xinglong,ZHANG Xianzhou,et al. Study of adaptive tuned vibration absorber and its dynamic properties[ J]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5, 20 4 507- 514. [ 19] AIZAWA S, FUKAOY, MINEWAKIS, etal.An experimental studyontheactivemassdamper [C]/ / Proceedingsof9thWorldConferenceonEarthquake Engineering. Tokyo, 1987. [ 20] AIZAWA S, HAYAMIZUY, HIGASHINOM, et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dual- axis active mass damper [C]/ / Proceedings of the US National Workshop on Structural Control Research. Los Angeles, 1990. [ 21] OU J P,WANG G. Smart vibration control of steel jacket offshore structures with MR fluid damper [C]/ / Proceedings of 3thWorldConferenceonStructureControl.Villa Olmo, 2002. [ 22] CAO H,REINHORM A M,SONG T T. Design of an active mass dampers for a tall TV tower in Nanjing,China[J] .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 20 3 134- 143. [ 23] 邓华夏, 龚兴龙, 张培强. 磁流变弹性体调频吸振器的研制 [ J] . 功能材料, 2006, 37 5 790- 792. DENG Huaxia,GONG Xinglong,ZHANG Peiqiang. Tuned vibration absorber based on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 J] .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6, 37 5 790- 792. [ 24] BRENNAN M J.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a tunable vibration neutralizer[J]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C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 Science, 1997, 211 2 91- 108. [ 25] WILLIAMS K, CHIU G, BERNHARD R. Adaptive- passive absorbers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s[J]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2, 249 5 835- 848. [ 26] WILLIAMS K A, CHIU G T C, BERNHARD R J. Dynamic modeling of a shape- memory alloy adaptive tuned vibration absorber[ J]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80 211- 234. [ 27] LIU Y,WATERS T P,BRENNAN M J. A comparison of semi- active damping control strategies for vibration isolation of harmonic disturbances[ J]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80 21- 39. [ 28] KOO J H,AH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