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1 3 .1 0 0 C6 5 备案号2 5 4 7 4 - - 2 0 0 9 中华人民共和 A Q 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 Q /T9 0 0 5 - - 2 0 0 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 A s s e s s m e n ts t a n d a r d so fe n t e r p r i s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i n g 2 0 0 8 - 1 1 1 9 发布2 0 0 9 - 0 1 0 1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言⋯- ⋯- - ⋯⋯⋯⋯- ⋯⋯⋯⋯⋯⋯ 1 范围⋯⋯⋯⋯⋯⋯⋯⋯⋯-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4 评价指标- ⋯- ⋯- ⋯⋯⋯- ⋯⋯⋯⋯⋯ 5 减分指标⋯⋯⋯⋯⋯⋯⋯⋯⋯⋯⋯ 6 评价程序⋯⋯⋯⋯⋯⋯⋯⋯⋯⋯⋯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测评计分方法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评价指标参考权重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水平层级评价⋯ 目次 A Q /T9 0 0 5 - - 2 0 0 8 I;1 4 5 6 8 4 A Q /T9 0 0 5 - - 2 0 0 8 刖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fI 。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巾心、北京天地大方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 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德辉、贺定超、毛海峰、李强、曹小云、雷海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 A Q /T9 0 0 5 - - 2 0 0 8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类型的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 B /T19 0 0 42 0 0 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 d tI s 9 0 0 4 2 0 0 0 G B /q 、2 8 0 0 1 2 0 0 1 职业健康安今管理体系 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企业安全文化e n t e r p r i s es a f e t yc u l t u r e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伞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3 .2 安全文化评价s a f e t yc u l t u r ea s s e s s m e n t 为r 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而采取的系统化测评行为,并得出定性或定量 的分析结论。 3 3 评价指标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 企、吐安令文化评价的要素。分为町计量指标 定量指标 和非计量指标 定性指标 。 3 .4 指标权重i n d e xb a l a n c e 指该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大小采用数值来表示。 3 .5 相关方i n t e r e s t e dp a r t i e s 与组织的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 .6 应激反应p a s s i v er e a c t i o n 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廊答反府。 4 评价指标 4 .1 基础特征 4 .1 .1 企业状态特征 企业自身的成长、发展、经营、市场状态,主要从企业历史、企业规模、市场地位、盈利状况等方面进 行评价。 A Q /T9 0 0 5 - - 2 0 0 8 4 .1 .2 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层面的突出特征,主要评估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员工凝聚力的强弱、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情况、员工执行力状况等。 4 .1 .3 企业形象特征 员工、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4 .14 企业员工特征 充分明确员工的整体状况,总体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道德水平等。 4 .1 .5 企业技术特征 企业在工程技术方面的使用、改造情况,如技术设备的先进程度、技术改造状况、工艺流程的先进性 以及人机工程建设情况。 4 .1 .6 监管环境 企业所在地政府安监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包括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监管力度、法律法规 的公布及执行情况。 4 .1 .7 经营环境 主要反映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市场经营状况等商业环境.诸如人力资源供给程度、信息交流情 况、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等。 4 .1 .8 文化环境 反映企业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等。 4 .2 安全承诺 4 .2 .1 安全承诺内容 综合考量承诺内容的涉及范围,表述理念的先进性、时代性,与企业实际的契合程度。 4 .2 .2 安全承诺表述 企业安全承诺在阐述和表达上应完整准确,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独特性和感召力。 4 .2 .3 安全承诺传播 企业的安全承诺需要在内部及外部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传播,涉及不同的传播方式,选择适当的 传播频度,达到良好的认知效果。 4 .2 .4 安全承诺认同 考察企业内部对企业安全承诺的共鸣程度,主要包括安全承诺能否得到全体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 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企业领导能否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全体员工能否切实把承诺内容应用于 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实践当中。 4 .3 安全管理 4 .3 .1 安全权责 企业的安全管理权责分配依据的原则、权责对应或背离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执行效果。 4 .3 .2 管理机构 企业应设置专人专职专责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充足的、符合要求的人力、物力资源,保障其独立 履职的管理效果。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应当具有明确的管理权力与责任,在权责的分配上应充分 考虑企业安全工作实际,有效保证管理权责的匹配性、一敛性和平衡性。 4 .3 .3 制度执行 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执行力度与障碍情况。 4 .3 .4 管理效果 结合企业实际,从安全绩效改善程度、应急机制完善程度、事故与事件管理水平等方面,客观评估企 业安全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的实施效果。 ● A Q /T9 0 0 5 - - 2 0 0 8 4 .4 安全环境 4 .4 .1 安全指引 企业应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效引导员工安全生产。主要从安全标识运用、安全操作指示、 安全绩效引导、应激调适机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4 .4 .2 安全防护 企业应依据生产作业环境特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和设备,提供充足的个体 防护用品。 44 .3 环境感受 环境感受是员工对一般作业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综合感观和评价,是对作业环境的安全保障效 果的主观性评估。主要从作业现场的清洁、安全、人性化等方面,考察员工的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度。 45 安全培训与学习 4 .5 .1 重要性体现 企、【k 各级人员对安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体现在培训资源投入力度,培训工作的优先 保证程度及企业用人制度等方面。 4 .5 .2 充分性体现 企业应向员工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根据实际需要和长远月标规范培训I 内容,科学设置培训课时。 竭力开发、运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有效培训方式。 4 .5 .3 有效性体现 科学判断企业安全培训的实施效果,主要从员工安全态度的端正程度、安全技能的提升幅度、安全 行为和安全绩效的改善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4 .6 安全信息传播 4 .61 信息资源 根据安全文化传播需要,企业应分别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库、安全技术信息库、安全事故信息 库和安全知识信息库等各种安全信息库,储备大量的安全信息资源。 4 .6 .2 信息系统 企业围绕安全信息传播工作,设置专职操作机构,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搭建稳定的信息传播与管 理平台,创造完善齐全的信息传播载体。 4 .6 .3 效能体现 根据员工获取和交流企业安全信息的便捷程度,企业安全信息传播的有效到达率、知晓率和开放程 度,综合衡量企业安全信息传播的实际效果。 4 .7 安全行为激励 4 .7 .1 激励机制 围绕安全发展这一激励目标,企业应建立一套理性化的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激励工作,实现安全激 励制度化,保证安全绩效的优先权。 4 .7 .2 激励方式 根据企业实际兼顾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采取最可靠、最有效的安全激励方式。 47 .3 激励效果 员工对企业安全激励机制、激励方式的响应体现为绩效改善与行为改善的正负效应。 4 .8 安全事务参与 4 .8 .1 安全会议与活动 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定期举办以安全为主题的各种会议和活动.鼓励并邀请相关员工积极参与。 4 .8 .2 安全报告 企业应建立渠道通畅的各级安全报告制度,确保报告反馈的及时、高效,注重各种报告、处理等信息 3 A Q /T9 0 0 5 - - 2 0 0 8 的公开、共享。 4 .8 .3 安全建议 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建议制度,疏通各种安全建议渠道,以及时反馈、择优采纳等实际} f 动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建议。 4 .8 .4 沟通交流 在仑业内部和外部创造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氛同.实现企业各层级员工有效的纵向沟通和横向交 流,同时及时与企业不同层面的合作伙伴互通安全信息。 49 决策层行为 4 .9 .1 公开承诺 企业决策层应适时亲自公布企业相关安全承诺与政策,参与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作出重大安全 决策。 4 .9 .2 责任履行 在企业人事政策、安全投入、员工培训等方面,企业决策层应充分履行自己的安伞职责,确保安全在 各上作环节的重要地位。 49 .3 自我完善 企业决策层应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加强与外部进行安全信息沟通交流,全面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做好遵章守制、安全生产的表率。 4 .10 管理层行为 4 .1 0 .1 责任履行 企业管理层应明确所担负的建立并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改藩安全绩效等重要安全责任,并严 格履行职责。 4 .10 .2 指导下属 企业管理层应对员J 进衍资格审定,有效组织安全培训和现场指导。 4 .10 .3 自我完善 企业管理层应注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积极完善自我.加强沟通交流。 4 .1 1 员工层行为 4 .1 11 安全态度 主要从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行为意向等方面,判断员工对待安全的态度。 4 .1 1 .2 知识技能 除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技能外.员I 还应具备充分的辨识风险、应急处置等各种安全知识和操作 能力。 4 .1 1 .3 行为习惯 员r 应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积极交流安全信息,主动参与各种安全培训和活动,严格遵守规 章制度。 4 .1 1 .4 团队合作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同事之间要增进了解,彼此信任,加强互助合作,主动关心、保护同伴,共同促进 团队安全绩效的提升。 5 减分指标 5 .1死亡事故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前一年内,如发生死亡事故,则视情况 事故性质、伤亡人数 扣减安全文化评价 得分j ~15 分。 』 A Q /T9 0 0 5 - - 2 0 0 8 52 重伤事故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前一年内,如发生重伤事故,则视情况扣减安全文化评价得分3 ~1 0 分。 5 .3 违章记录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前一年内,企业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记录情况,视程度扣减安 全文化评价得分1 ~8 分。 6 评价程序 6 .1 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 企业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工作时,首先应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并由其确定评价工作的实施机构。 6 .1 .1 企业实施评价时,由评价组织机构负责确定评价工作人员并成立评价工作组。必要时可选聘有 关咨询专家或咨询专家组。咨询专家 组 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由评价组织机构明确。 6 .1 ,2 评价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熟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相关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与沟通能力; 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专业知识;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评价项日负责人应有丰富的企、I k 安全文化建设经验.熟悉评价指标及评价模型。 6 .2 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评价实施机构应参照本标准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包括所用评价方法、评价样本、访 谈提纲、测评问卷、实施计划等内容,并应报送评价组织机构批准。 6 .3 下达评价通知书 在实施评价前,由评价组织机构向选定的样本单位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知书中应当明确 评价的目的、用途、要求、应提供的资料及对所提供资料应负的责任以及其他需在评价通知书中明确 的事项。 6 .4 调研、收集与核实基础资料 根据本标准设计评价的调研问卷,根据评价工作方案收集整理评价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资料 收集可以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专家现场观测、查阅有关资料和梢案等形式进行。评价人员 要对评价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进行认真检查、整理,确保评价基础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评价工作人 员应对接触的资料内容履行保密义务。 65 数据统计分析 对凋研结果和基础数据核实无误后,町借助E X C E I 。、S P S S 、S A S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 据本标准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实际选用的调研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6 .6 撰写评价报告 统计分析完成后,评价工作组应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食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报告,报告评价 结果。 6 .7 反馈企业征求意见 评价报告提出后,应反馈企业征求意见并作必要修改。 6 .8 提交评价报告 评价工作组修改完成评价报告后,经评价项目负责人签字,报送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 6 .9 进行评价工作总结 评价项目完成后.评价1 ‘作组要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将工作背景、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形 成书面报告,报送评价组织机构。同时建立好评价工作档案。 A Q /T9 0 0 5 - - 2 0 0 8 A .1 评分方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测评计分方法 a 评分时,只对三级指标进行实际打分,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都是通过相应的数学公式和计算力 法计分。 b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每个指标的最高分为10 0 分,最低分为0 分。 c 以“基础特征”指标系的评分作为示例,其他指标系及总分的评分可参考此例。 表A .1测评方法示例 一级指标系基础特征 权重 权重评分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测评方法 N , KM 优8 0 ~1 0 0 分良5 0 ~8 0 分 一般0 ~5 0 分 成长性 03 - I 资料收集及分析 企业状态特征 00 6 竞争性02 7 问卷调查 赢利性 03 9 开放匪 02 1 凝聚力 018 小组座谈 企业文化特征 1 11 8 沟通交流 01 9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学习氛围0 .2 行为规范 O2 2 知名度 O4 2 资料收集及分析 企业形象特征 00 9 美誉度 05 8 问卷调查 教育水平 ~ 2 工作经验 02 7 材料审核 企业员工特征 02 6 操作技能 02 8 问卷调查 道德水平 02 5 技术先进 0 、3 6 材料审核 企业技术特征 019 技术更新 02 2 问卷调查 安全技术04 2 监管力度 04 5 监管环境 01 7 问卷调查 法规完善 0j 5 人力资源 03 2 经营环境 00 2 信息资源 03 8 资料收集及分析 经济实力 0 .3 跨民族文化0 .5 2 资料收集及分析 文化环境 00 3 地域文化 04 8问卷调查 A .2 计算公式为 式中 .卜~二级指标最终得分值 K ,三级指标权重; M ,三级指标评分值; ”三级指标的个数; F 一级指标最终得分值 N ,一~二级指标权重。 A .3 总分计算公式 J 一∑K ,M 。;E 一∑N ,, A Q /T9 0 0 5 - - 2 0 0 8 Z 一∑Z , E , ,l 式中 z 对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测评的总分; z ,一级指标权重。 每个一级指标的考核得分乘以各自对应的权莺,然后加和得到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总分值。 A Q /T9 0 0 5 - - 2 0 0 8 B .1 权重分配说明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评价指标参考权重 表B .1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数值 一级指标,基础特征 权重0 .0 6 一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成长性‘企业历史、企业规模与发展前景 o3 4 企业状态特征 00 6 竞争性企业在行业中地位与市场竞争力 o .2 7 赢利性企业盈利状况及盈利预期 0 .3 9 开放性对外来文化和文化变革的态度 o2 1 凝聚力员工对企业和同伴的信赖程度 0 .1 8 企业文化特征 o .1 8 沟通交流注重内部及与外部的沟通交流 O .1 9 学习氛围企业及员工对待学习的普遍态度 o2 行为规范员工行为方式的规范化程度 o .2 2 知名度 企业或品牌在行业排名或社会知晓 o4 2 企业形象特征 o0 9 美誉度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05 8 教育水平员工受教育程度 02 工作经验员工平均工作年限或重点岗位员工平均工作年限 o .2 7 企业员工特征 o .2 6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熟练或胜任工作的员工比例 o2 8 道德水平员工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水平 0 .2 5 技术先进主要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在行业内的先进程度 O .3 6 企业技术特征 019 技术更新在技术更新方面的投入与实施 o2 2 安全技术安全工程技术的应用情况 0 .4 2 监管力度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执法水平与监管能力 O4 5 监管环境 0 .1 7 法规完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完善程度 0 .5 5 人力资源本地区人力资源供给 o3 2 经营环境 o .0 2 信息资源本地区可利用信息资源 03 8 经济实力本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0 .3 跨民族文化本地区重要的民族风俗习惯、礼仪传统 o .5 2 文化环境 0 .0 3 地域文化本地区显著的区域文化特征 0 .4 8 8 表B .1 续 A Q /T9 0 0 5 - - 2 0 0 8 一级指标安全承诺 权熏O .1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逐一阐述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和安 完整全面 O4 全方针 安全承诺内容 o2 7 理念先进所述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 0 .3 9 求真务实符合本企业实际切实可行02 1 阐述准确完整准确地传达内涵 0 .2 7 语言精炼核心理念易于理解和记忆 o2 l 安全承诺表述 02 2 独到性受众印象深刻 o1 8 感召力感染受众引发共鸣 03 4 传播方式传播形式、传播媒介和传播者 03 安全承诺传播 o2 l 传播频度时间频度与空间频度 0 .2 8 受众知晓率员工与相关方知晓率和记忆率 0 .4 2 领导示范决策层成为实践安全承诺的表率 O .3 安全承诺认同 o3 员上认同员工深刻理解并认同安全承诺的内涵,并以实际行为履诺 O4 2 管理实践管理层身体力行履行企业安全承诺 o2 8 一级指标安全管理 权重0 .0 7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权责明确企业各级人员拥有明确的安全权责 o4 7 安全权责 o3 权责匹配企业各级人员的岗传权限与责任应匹配0 .5 3 机构设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 O .3 管理机构 02 】 独立履职充分独立履行职责并可直接向最高领导报告 0 .3 7 资源配置 充足的人员、经费和装备 O .3 3 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充分保证安全T 作的重要| 生 o .3 1 制度执行 016 管理权限安全管理的权威性、独立性 o .2 9 制度执行保证制度执行有效的具体方法 04 绩效改善各种安全绩效指标的确立与实现 o5 2 管理效果 03 3 应急效能企业应急系统的完善程度 02 3 事故与事件管理对各种事故、事件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02 5 一级指标安全环境 权重00 8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视觉识别参照国家标准正确设置安全视觉识别系统 o2 , 1 作业指导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O2 3 A Q /T9 0 0 5 - - 2 0 0 8 表B .1 续 一缀指标安垒环境 投重0 .0 8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建立并有效利用各种媒介为员工和相关方进行安全宣传 宣传教育 02 教育 安全指引 0 .2 7安全活动 企业积极组织并鼓励促进安全绩效的活动 0 .1 7 建立应激调适机制使员工产生应激反应时可得到有效的心 应激调适 01 6 理咨询 群体防护 企业对危险作业场所、危险源和危险设备设施配置有效的 0 .4 6 安全防护 o3 9安全防护装置 个体防护 企业为员工配备并定期检查、更换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o5 4 安全感员工对一般作业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安全感或不安全感 0 .4 1 环境感受 03 4 舒适感员工对一般作业环境和特殊作业环境的舒适感或不舒适感 o2 9 满意度员工对作业环境的整体满意度 o3 一级指标f 安全培训与学习 投重0 .1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培训投入 企业对安全培训制定充足的财务预算并执行 02 5 优先保证安全培训与其他工作冲突时会得到优先保证 o2 6 重要性体现 02 8 资源建设培训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可以充分满足需求 o .2 2 上岗资格建立并严格执行经安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的用人制度 o2 7 培训机会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接受安全培训 02 8 培训课时员工可接受满足法规要求或超过要求课时的安全培训 0 .2 3 充分性体现 0 .2 6 培训内容针对员工实际需要并注重安全行为习惯培养 o2 6 培训方式员工乐于接受或基本满意 o .2 3 态度变化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态度的变化 o .2 3 技能提升员工安全知识技能的提升 o .2 6 有效性体现 04 6 行为改善员工行为方式的改善 o2 9 绩效改善个人安全绩效与组织安全绩效的改善 02 2 一级指标;安全信息传撩 权熏O .0 9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管理信息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库 o2 3 技术信息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信息库 o1 8 信息资源 03 1 事故信息建立和完善事故、事件信息库 o3 1 知识信息建立和完善安全知识信息库 o2 8 l O 表B .1 续 A Q /T9 0 0 5 - - 2 0 0 8 一级指标安全信息传播 权重O .0 9 ■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 权重 管理机制 建立完备的信息与传播管理机制 o2 5 信息系统 o3 4 平台建设建立稳定的信息管理与传播平台 o3 9 传播载体建立足够的信息传播媒介 o3 6 便捷性 员工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 ol9 知晓率员工可以充分知晓信息 o .3 3 效能体现 o3 5 交互性员工可以便捷地交流信息 o2 1 公开性重要安全信息公开发布 o2 7 一级指标安全行为激励 权熏0 ,0 8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制度化建立安全激励制度或制度条款 o .2 8 优先权所有激励中均将安全绩效指标作为首要指标 o .2 5 激励机制 02 7 完善度所有促进安全绩效改善的行为与成绩均会受到鼓励 o2 1 导向性惩罚体现不注重错误本身而注重汲取教训的原』I | | 】 o2 6 领导示范决策层和管理层成为促进赘金绩技改善的表率 0 .1 9 榜样树立企业树立了安全生产的各类榜样 o2 激励方式 o3 6 物质奖励企业设有多种形式的物质奖励 o .2 2 荣誉待遇企业设有各种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待遇 o2 1 提拔升迁 提拔重用安全业绩优异的员工 o .1 8 广泛知晓所有激励被员工广泛知晓 0 .2 2 绩效改善促进了员工个人与团队安全绩效的改善 o .2 7 激励效果 o3 7 行为改善促进了员工行为的改善 0 .2 9 正面效应奖励与惩罚均不导致员工的消擞态度或消极行为 O .2 2 一级指标安全事务参与 权重0 .0 8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安全会} 义企业定期邀请员工代表参加有关安全会议 o .5 3 安全会议与活动 O1 7 安全活动企业鼓励员工开展和参与各种安全活动 o4 7 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事故、事件、隐患、缺陷等的安全 报告制度 03 报告制度 报告渠道保持员工报告渠道通畅和便捷 o2 6 安全报告 o 3 5 反馈效率 及时反馈报告处理结果并鼓励报告者 o2 员工及时知晓事故、事件、隐患、缺陷等信息并获得针对件、 信息共享 U1 4 培训 A Q /T9 0 0 5 - - 2 0 0 8 表B .1 续 一级指标,安垒事务参与 权重0 .0 8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建议制度企业建立鼓励员工安全建议的制度并不断完善 o2 9 建议渠道保持员工建议渠道通畅与便捷 o2 7 安全建议 0 .2 6 建议反馈及时反馈并鼓励建议者 0 .2 3 建议采纳积极采纳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安全绩效改善 02 1 员工间沟通员工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0 .2 6 管理层沟通管理层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o2 4 沟通交流 02 2 上下级沟通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03 2 承包商沟通企业与承包商之间保持良好的安全信息沟通交流 0 .1 8 一级摆标决策层行为 权重0 .1 1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公布安全政策亲自公布安全承诺与安全政策 o4 2 公开承诺o .2 5 建立责任体系亲自参与建立安全责任制和重大安全决策 o5 8 人事政策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升迁的重要依据 02 7 责任履行04 1安全投入保证充分的人财物投入 0 .3 8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做行为观察与安全培训 o3 5 知识更新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并自我学习 o3 6 自我完善03 4外部交流经常与外部安全专家沟通交流 o3 1 表率示范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表率 0 .3 3 一缎指糠,管理层行为 牧熏0 .1 1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明确职责 明确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并严格履职0 .2 2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并确立安全目标 0 .2 2 责任履行0 .4监督合作部门之间保持安全责任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配合 02 知识技能充分掌握满足职责需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0 .1 9 安全绩效促进安全绩效的持续改善 0 .1 7 资格审定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录用与升迁的重要依据 o3 5 指导下属0 .2 7组织培训有效组织实施安全培训 03 3 行为观察经常到现场观察员工行为并给予指导 0 .3 2 知识更新手动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技能 o2 2 自我完善0 .3 3沟通交流主动与内外部专家交流安全信息或管理经验 02 6 监督检查定期邀请上级或安监部门或安全专家监督检查安全工作 02 7 1 2 表B .1 续 A Q /T9 0 0 5 - - 2 0 0 8 一级指标管理层行为 权重o .1 1 叠曩。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 自我完善 o .3 3 表率示范 o .2 5 表率 一级指标员工层行为 权重o 1 2 囊譬。,董| 纛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阐述权重 责任意识具有对自己并对他人安全健康负责的意识0 .3 5 安全态度 02 3法规意识 具有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和作业规范的意识 0 .2 9 行为意向具有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进行作业的行为意向 0 .3 6 岗位技能安全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胜任岗位要求 0 .3 7 知识技能 0 .2 5 辨识风险具备作业前辨识风险并有效防范的能力 0 .3 3 应急处置具备应急自救与互救的技能 0 .3 相互交流乐于与同伴相互交流安全经验与信息 0 .1 6 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并乐于参加培训 0 .1 7 主动参与 主动参加安全活动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 0 .1 6 行为习惯 03 2 报告 沉着应变面对变化时善于分析思考并能正确应对 0 .1 3 安全确认 作业前首先辨识风险并确认安全防护措施 0 .1 8 遵守规范遵守规范严谨行事 0 .2 关心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安全并善于保护他人安全 0 .2 5 相互信任充分信任周伴的团队精神和安全素质 0 .2 8 团队合作 0 .2 互助合作愿意与同伴台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0 .2 6 团队绩效以个人安全绩效促进团队安全绩效 0 .2 1 B .2 相关说明 所有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 ; 一一每个一级指标所属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 ; 每个二级指标所属的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和等于1 ; 应用本准则进行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安全文化建设的侧重点 等要素,对部分指标参考权重进行调整,但调整规则必须依照前三条的相关说明。 A Q /T9 0 0 5 - - 2 0 0 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水平层级评价 本准则依据企、I p 安伞文化的测评结果与重要指标特征,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分为六个层级,每 个层级都对应一个参考分值和重要指标特征。 将实际测评的分值与参考分值相对照,就可以评估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级,并可了解该层 级企业安全文化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级划分表”只是作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概处于某种 水平的倾向性判断参考,其“表现特征”并不一定与企业实际情况一一符合。 表C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级划分表 第一层级本能反应阶段 参考分值3 5 分以下 主要特征 企业认为安全的重要程度远不及经济利益; ●企业认为安全只是单纯的投人.得不到回报; 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安伞基于对自身的本能保护; 员工对自身安全不重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员工对岗位操作技能、安全规程等缺乏r 解; 企业和员丁不认为事故无法避免; 员工普遍对工作现场和环境缺乏安全感 第二层级 被动管理阶段 参考分值3 5 ~4 9 分 主要特征 企业没有或只为应付监察而制定安全制度; 人多数员工对安全没有特别关注; 企业认为事故无法避免; 安全问题并不被看做企业的重要风险; 只有安监部门承担安伞管理的责任; 员工不认为应该刘自己的安全负责; 多数人被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规程; 企业对安全技能的培训投入不足; ●员上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性缺乏充分的信任 第三层级 主动管理阶段 参考分值j o ~6 4 分 主要特征 认识到安伞承诺的重要性; 认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被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内容; 管理层意识到多数事故是由丁一线工人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注重对员丁行为的规范; 表C .1 续 A Q /T9 0 0 5 - - 2 0 0 8 第烹撰缀 盅 参考分值 主要特征 企业有计划、主动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 员工意识到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改进规章、程序和工程技术促进安全; 开始用指标来测量安全绩效 如伤害率 ; 采用减少事故损失工时来激励安全绩效 第四层缀_ } 量誊曩曩;。。一一0 垂纛薹;;。j 二舞王参与骑段 参考分值 主要特征 具备系统和完善的安全承诺; 企业意识到有关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完善是导致事故的常见原因 大多数员工愿意承担对个人安全健康的责任; 企业意识到员工参与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关注职业病、工伤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绝大多数一线员工愿意与管理层一起改善和提高安全健康水平; 事故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员工积极参与对安全绩效的考核; 企业建有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 员工可以方便的获取安全信息 哥队互助阶段 参考分值 主要特征 大多数员工认为无论从道德还是经济角度,安全健康都十分重要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无关的事故也要控制} 承认所有员工的价值,认识到公平对待员工于安全十分重要; 一线职工愿意承担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安全健康责任; 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不到位是导致多种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管理重心放在有效预防各类事故; 所有可能相关的数据都被用来评估安全绩效; 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拥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安全氛围 第六屡级持续改进阶段 参考分值 主要特征 ●保障员工在工作场所和家庭的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员工共享“安全健康是最重要的体面工作”的理念; ●出于对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充满信心,企业采用更多样的指标来展示安全绩效 A Q /T9 0 0 5 - - 2 0 0 8 表c .1 续 第六层级 持续改进阶段 参考分值9 0 分以上 主要特征 员工认为防止非工作相关的意外伤害同样重要; ●企业持续改进.不断采用更好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 企业将大量投入用于员工家庭安全与健康的改善; 企业并小仅仅满足于长期 多年 无事故和无严重未遂事故记录的成绩; 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成为多数员工的一种固有习惯 巾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 行业标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 A Q /T9 0 0 5 - - 2 0 0 8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目日芍药居3 s 号1 0 0 0 2 9 同址㈣cciphc o r nc n 煤炭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开本8 8 0 r r m l 1 2 3 0 m m1 /1 6印张13 /8 字数3 0 千宇印数l ,0 0 l 一3 ,0 0 0 2 0 0 9 年1 月第1 版2 0 0 9 年4 月第2 次印刷 1 5 5 0 2 0 3 4 9 社内编号6 0 5 5 版权所有 定价1 8 .O o 元 违者必究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