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 0 2 02 0 3 0年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 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 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 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氢能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 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 载体. 山东是工业和能源大省,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 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煤炭消费总量和环境容量的严峻挑 战.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 必然选择,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 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规划根据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中 国制造2 0 2 5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能源技术革命创 新行动计划 2 0 1 62 0 3 0年 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 0 1 82 0 2 8年等编制.规划期限为2 0 2 02 0 3 0年.本规 3 划是山东省今后一个时期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地方编 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一面临形势. 1 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氢能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等技术 日渐成熟,氢能战略成为未来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 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 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重点企业在氢 能技术研发、关键材料制造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氢能由示 范应用逐步走向规模化推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规模快速 扩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 0 5 0年,氢能将创造3 0 0 0万个 工作岗位,减少6 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 5万亿美元的市 场价值,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 8 %. 2 国内氢能产业加速规划布局.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 展,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规划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均鼓励引导氢能产 业发展.国内氢能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加氢设施等主 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氢能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根据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 0 3 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 5 0 0万 吨,到2 0 5 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 4 1 0 %,产业链年产值约1 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 极. 二基础条件. 1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山东氢气来源 广泛,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化石燃料制氢规模较 大.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全省年产氢气2 6 0万吨左右,居全国 首位,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较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 用的成本优势.同时,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 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 7 0万千瓦,具备新能源 制氢的良好条件. 2 发展氢能产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山东省氢能产 业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联合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 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制备、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控制、 新一代高能效制储运氢与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体系等关键技 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潍柴集团牵头开展了 “ 燃料电池发动机及 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创建国 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东岳集团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 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源研究院成立氢能燃料电池功能实验室,全 面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3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山东省氢能产业基 本覆盖氢气制取、储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及配 5 套产业领域,重点企业 研究机构达5 0余家.潍柴集团初步 具备了 “ 基础部件-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套研发和测评能 力,形成了覆盖3 0-1 2 0 kW的系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建 成了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质子交 换膜质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省氢能产 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发展前景. 1 氢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低 碳环保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能源、工业等领 域.既可通过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等领 域,有效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对燃油燃气的依赖,推动交通 终端用能清洁化;也可与电力、热力等能源品种实现互联互补,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弥补电能存储性差的短板,有力支撑 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炼化、钢铁、冶金等行业有机融合,在 更大尺度上实现产业耦合,有效减少碳排放. 2 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山东是装备制造业 大省,重型柴油发动机、重型卡车、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等装备 产业均位居全国前列;潍柴集团的发动机、东岳集团的功能膜、 山东重工旗下的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中通客车的公交物流等商 用车、冰轮集团的压缩机等产品覆盖全国,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随着氢能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诸多领域具有 6 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充分发挥全省工业副产氢资 源优势,加快氢能提纯利用与储运装备产业发展,既可以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也能够为山东省和京津冀等周边地区提供较稳定的 氢源保障. 同时,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制约,一是研 发领军人才及专业化团队紧缺,燃料电池电堆核心技术与关键材 料、加氢站用氢气压缩机、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部件以及氢气加注 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技术仍处于攻关期,成 熟度较低,关键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成本较高,技术标准、检测 体系发展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在审 批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缺乏总体设计和政策支持,建设进展缓慢, 影响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三是规划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氢能企业缺乏规划统筹,布局分散,上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缺乏集群协作效应.此外,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对氢能安全方 面的认知尚需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 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新 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 山东综合优势,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 7 构调整的重要引擎,大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贯 通氢能产业链条,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加快示范推广应用,夯实 安全环保基础,打造山东氢能品牌,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 范区,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布局,突出重点.紧贴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坚持系统思维,优化总体布局,明确实施路径,从最有潜力和优 势的产业重点突破,推进集聚发展,不搞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 建设,构建区域优势明显、上下游协同的氢能产业体系. 2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 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和激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在氢能产业发展上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对氢能产业发展的 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引导市场消费, 营造良好环境. 3 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 结合,明确主攻方向,以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为突破口,推动重 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技术、标准和品牌,降低氢能应用成本.加快氢能多领域多场景 示范推广应用,加快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 商业化发展. 4 绿色生态,安全规范.坚持 “ 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 8 费绿色化” ,合理规划引导氢能产业发展方式、规模,优化氢能 制备工艺,推动氢能绿色化生产.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涵盖 氢气制取、储运、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及其应用全产业链的 安全标准和规范体系. 三发展目标.通过1 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山东省氢能产 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突破性发展,打造 “ 中国氢谷” “ 东方 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 “ 鲁氢经济带” 青岛潍坊淄博 济南聊城济宁 ,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 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成为国内 领先、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 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 0 2 0年到2 0 2 2年,为氢能产业全面起步期.产业发展制度 体系逐步完善,聚集1 0 0家以上的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燃料电池 发动机产能达到2 0 0 0 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 0 0 0辆,加 快布局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港口机械、船舶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 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 0 0亿元.工业副产氢纯化、燃料 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及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 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序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 加氢站3 0座 含与其他能源合建站 ;试点示范取得初步成效, 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省域内 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 0 0 0辆左右;实现燃料电池在应急 9 电源、通信基站、储能等领域的试点示范. 2 0 2 3年到2 0 2 5年,为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期.氢能产业链条 基本完备,培育1 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 0 0 0 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 2 0 0 0 0辆,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港口机械、船舶及分布式发电装 备产业实现突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 0 0 0亿元.燃料电 池发动机、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制氢、储 运氢、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 善,氢能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应用领 域量化推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 0 0 0 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 1 0 0座,氢能在电网调峰调频、风光发电制氢等领域应用逐步推 广. 2 0 2 6年到2 0 3 0年,为氢能产业塑造优势期.氢能产业规模 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知名 企业和品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在氢能领域形成创新引领优势.建立氢能产业与大数据、物 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智慧交通、新型 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01 表1 山东省氢能产业主要发展目标 2 0 1 9年 基准年 2 0 2 0年2 0 2 1年2 0 2 2年2 0 2 3年2 0 2 4年2 0 2 5年2 0 3 0年 技术 研发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功率密度 千瓦/升 1 7 // 2 0 // 3 04 0 燃料电池商用车平均寿命 小时 1 0 0 0 0 // 1 2 0 0 0 // 1 5 0 0 03 0 0 0 0 燃料电池乘用车平均寿命 小时////// 5 0 0 08 0 0 0 关键部件国产化率 % 1 51 61 82 03 04 05 0≥8 0 产业 规模 氢能产业总产值 亿元/ 3 01 0 02 0 04 0 07 0 01 0 0 03 0 0 0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 % 3 // 4 // 61 0 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 万台 0 3 // 2 // 51 0 燃料电池整车产能 万辆 0 2 // 0 5 // 25 推广 应用 加氢站数量 座 61 01 83 05 07 01 0 02 0 0 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 辆 1 0 05 0 01 5 0 03 0 0 05 0 0 07 0 0 01 0 0 0 05 0 0 0 0 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 装机容量 兆瓦 ////// 2 0 01 0 0 0 11 表2 各市加氢站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一览表 地市 2 0 2 0-2 0 2 2年 产业全面起步期 2 0 2 3年-2 0 2 5年 产业加速发展期 2 0 2 6年-2 0 3 0年 产业塑造优势期 加氢站 座 燃料电池汽车 辆 加氢站 座 燃料电池汽车 辆 加氢站 座 燃料电池汽车 辆 济南 66 0 01 51 5 0 02 88 0 0 0 青岛 66 0 01 51 5 0 02 88 0 0 0 淄博 44 0 099 0 01 54 0 0 0 枣庄 33 0 061 0 0 0 东营 33 0 082 0 0 0 烟台 11 0 044 0 01 23 0 0 0 潍坊 66 0 01 21 2 0 02 05 0 0 0 济宁 33 0 099 0 01 54 0 0 0 泰安 33 0 071 5 0 0 威海 22 0 051 0 0 0 日照 33 0 061 0 0 0 临沂 44 0 01 23 0 0 0 德州 11 0 033 0 071 5 0 0 聊城 33 0 099 0 01 54 0 0 0 滨州 33 0 081 5 0 0 菏泽 33 0 081 5 0 0 合计 3 03 0 0 01 0 01 0 0 0 02 0 05 0 0 0 0 21 三、发展路径和空间布局 一发展路径.氢能产业链涵盖氢气制取、储运、加氢基 础设施、燃料电池及其应用.山东省氢能产业呈现上游制氢和下 游整车制造产业整体优势明显、中游燃料电池技术和关键材料产 业存在突出短板、加氢站和储氢及制氢装备亟待补强的特点.围 绕健全完善全产业链氢能体系,发挥优势,补强短板,提升层 次,抢占先机,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山东省氢能发展重点和方 向 1 氢气制取.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充分利用 省内工业副产氢优势,将氢能作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 要途径,大力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带动 钢铁、煤炭和化工等传统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远期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核能制氢,逐步降低制 氢成本. 2 氢气储运.近期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运输; 中远期按照低压到高压、气态到多相态 低温液态、固态、有机 氢载体等的方向逐步提升氢气的储存运输能力,探索推进高 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营. 3 加氢站建设.按照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由城市向 城际发展的思路,合理配套、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优 31 先在氢气资源丰富、应用场景成熟的城市重点布局,适时向全省 推广.近期重点推进城市公交、物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 开展加油、加气、充电和加氢站合建模式试点;中远期有序推进 城市和城际公共加氢站网络布局建设,规模化推进加氢基础设施 建设. 4 燃料电池系统.近期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对核 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高端装备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强燃料电池发 动机技术和含氟功能膜材料技术在国内龙头地位,尽快实现 “ 卡 脖子”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逐步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远期自 主研发为主,加强国际合作,持续开发高功率系统产品,提高产 品的性能、寿命和国产化率,持续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能 力. 5 氢能推广应用.近期优先在城市公交、厢式物流等商用 车及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示范应用,探索燃料动力在港口、 矿山机械等领域的应用;中远期扩展到乘用车、燃料电池船舶、 叉车、电网调峰及海岛供电供热储能等领域. 二空间布局.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骨干企 业和科研院所带头引领作用,汇聚优势资源,打造鲁氢经济带, 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 区. 41 山东省氢能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1 构筑两大高地.在济南市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 快推进集 “ 氢能科技园”“ 氢能产业园”“ 氢能会展商务区”三位 一体的 “ 中国氢谷”建设,合理布局加氢站,形成科学高效加氢 网络和氢能供应系统,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 会展、商业应用基地.在青岛市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机 构,打造氢能创新研发高地;合理布局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培育 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基地、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基 地、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全力打 造 “ 东方氢岛” . 专栏1 “ 中国氢谷”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核心区域内,打造集 “ 氢能科技园”“ 氢能产业园”“ 氢能会展 商务区”三位一体的 “ 中国氢谷” ,在南翼钢城区、莱芜区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和产业优势, 鼓励先行先试. 氢能科技园以氢能研究为核心,引进集关键材料、零部件、电堆、动力系统、整车研 发、设备检测为主要业务的氢能创新集群. 51 氢能产业园集聚加氢站设备、气体纯化设备、水电解制氢设备、储氢装备、燃料电池测 试设备、智能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形成产业规模集群,助力氢能产业发 展. 氢能会展商务区集国际科技中介、交流、展示与商务为一体,重点推进国内外技术及产 业引进、国际交流与展览展示、国际化技术和商业人才培育引进与输出. 5年内实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3个,氢能产业链企业2 0家以上,初步建成 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具备研发集聚、产业化生产、模式化输出的能力. 专栏2 “ 东方氢岛” 在青岛市打造集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装备检测、军民融合于一体的 “ 东方氢岛” . 打造氢能创新研发高地.引进布局氢能科研院所,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中科院青岛能源 所、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等科研单位,在燃料电池电堆和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上形成突破. 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氢能研究院和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项目,加快氢能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发展氢能装备制造.在西海岸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度市、莱西市等地布局氢能 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布局建设氢能科技生态园和中德氢能源产业园,发展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 等,完善上下游配套;推进氢能轨道车辆产业化;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为主打造氢能船舶研 发、制造基地. 发展氢能装备检测.依托青岛国家质检中心,探索氢能装备检测标准,开展氢能装备检测 产业化试点. 开展氢能应用示范.以青岛港为主打造氢燃料动力港口机械、物流车实验区;以公交车、 市政车应用为主打造氢能绿色交通线路;以居民商业应用为主打造泊里氢能小镇;建设氢气储 运系统试点. 5年内在氢能技术研发、储运体系、装备制造、应用示范全链条率先突破,形成优势产业 集群. 2 布局两大集群.借助两大氢能高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带 动鲁氢经济带其他城市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潍坊、淄博 市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市为龙 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其中,潍坊市重点 打造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淄博市重点打造燃料 电池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聊城市重点打造燃料电池整 61 车研发制造基地,济宁市重点打造氢能制取储运装备产业基地. 支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做好补链强链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 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为全省氢能 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四、重点发展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掌握核心技术.坚持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集中优势力量 突破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 动氢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1 突破核心技术.围绕构建氢能产业链,将关键共性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研发纳入省科技计划等予以支持.充分调动相关科 研资源和力量,聚焦绿色规模化制氢和氢气纯化、氢气储运、车 用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和燃料电池整车关键技术等4个方向,集 中攻坚,确保我省在氢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发展绿色规模化 制氢技术,重点突破兆瓦级P EM电解制氢技术、氢气纯化和品 质检测技术,研发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 S O E C技术;重点突 破7 0 MP a高压气态储氢罐制造技术,加大研发金属储氢、有机 液体储氢和液氢相关技术;结合国内外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趋 势,重点开发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功率密度的车用燃料电池电 堆,突破双极板批量制造技术,开发高效低成本催化剂;根据燃 料电池堆的技术特点,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整车氢-电混合动力系 统,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强化整车安全防护、氢传感器安全检测 71 和在线绝缘监测等,提高燃料电池整车经济性、安全性. 专栏3 技术瓶颈攻克方向 集聚省内外资源,重点在以下技术领域开展研究攻关 1 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技术,化石能源制氢的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高温水电解制氢技术. 2 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有机液体储氢技术,高压储 运氢设备轻量化技术,高效液 氢制备与储运技术,氢气管道输运技术. 3 车载储氢系统及关键材料制造技术. 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炭纸、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等批量生产 技术. 5 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 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批量生产技术. 7 燃料电池无油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增湿器、D C/D C变换器、并网与离网型D C/A C 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8 整车多能源匹配与管理技术,车载氢安全管理与防护技术,整车综合热管理、智能化 控制、能量管理、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以及整车轻量化等关键共性技术,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 动机技术. 9 燃料电池固定式、分布式电源多电源管理技术,固定电站氢储能燃料电池长寿命运行 管理策略及可靠性技术,热电联供系统 “ 热-电”能量管理技术. 2 搭建创新载体.依托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 石油大学 华东 、青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 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研究和重 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一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相结合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 技术中心等氢能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潍柴省级燃料电池技术 创新中心,联合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及优势企业,打造国 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布局建 设氢气制取与储存、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整车生产、燃料电池 关键材料、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创新支撑服务平台.探索组建 81 山东省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技术创新协同研究,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支持氢能产业 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 专栏4 创新平台 潍柴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优势研发资源,加强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 研究,突破燃料电池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瓶颈,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基地; 推进燃料电池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建设燃料电池技术与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 东岳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高性能长寿命燃料电池质子膜制备与产业化项 目,突破高性能、长寿命全氟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技术,实现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批量化生产工 艺与过程控制技术,解决高交换容量耐高温全氟磺酸树脂的产业化工程放大技术. 兖矿集团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建设新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以工业副产氢纯化、氢气液 化、高性能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氢气安全防控、能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研发方向, 配套建设先进技术研究中心、氢能及燃料电池分析检测中心、油气电氢醇综合能源补给中心、 产业化项目中试中心,着力打造成为省级新能源研发基地. 冰轮海卓氢能技术研究院服务氢产业链的关键装备配套,提供氢收集、提纯、储运、应 用产业链条的各项关键装备技术与成果孵化,实现氢液化装备、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以及分布 式能源系统和氢能热管理系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生产. 3 培育创新人才.强化氢能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加 强与国内外 “ 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的主动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 氢能创新型团队.建立氢能产业发展专家智库,提供决策咨询、 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成果转化等合作与服务.支持国内外高校、 科研机构在山东省设立氢能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创新人才引进 模式,支持原创技术孵化.依托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快氢能 领域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4 积极开展氢能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研单位、学校和 企业的全面合作,推进氢能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产业应用. 91 强化与国际氢能协会、国际氢能委员会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交流. 鼓励省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合资合作与技术引进. 二实施装备提升工程,贯通产业链条.围绕制氢和用氢 两个环节,加快推动制氢、储 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 展,着力提升燃料电池装备水平,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轨道 交通、港口机械、船舶、氢能分布式供电等装备产业发展,贯通 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1 制氢储运及成套装备.结合山东省资源优势和化工产业 优势,着力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和电解水制氢装置.以实现 低成本、大规模的氢气储存和运输为目标,加快形成储氢、运氢 装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重点研发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 液态储氢装备以及采用复合储氢技术的新型储氢装备;发展氢气 运输管道的相关装备,突破管道材料、压缩机、氢气计量等关键 技术.鼓励引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 组、氢气压缩机、站控系统等氢能配套产业.着力推进制储运相 关的合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发展. 2 燃料电池系统.坚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技 术并举的原则,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青岛、潍坊、淄博市为重 点,布局建设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燃 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产业化、规模化.加快 培育发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炭纸等关键材料及工艺,提高双 极板、膜电极、电堆及其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空压 02 机、氢气循环泵、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等产品品质. 3 燃料电池整车集成与控制系统.以市场为导向,做优做 强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积极研发重型卡车,前瞻布局乘用 车.围绕提升整车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优化燃料电 池电堆、发动机及动力总成集成与控制技术,全面提升整车设 计、制造水平.发挥我省骨干企业优势,以济南、青岛、聊城等 城市为重点,着力发展8-1 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4 5-7 5吨 物流车、市政环卫专用车等,全力突破4 0吨以上燃料电池重型 卡车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批量生产能力.远期随着燃料电池技术 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逐步推动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形成多车 型、多规格、系列化的产品体系,建设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 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 4 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港口机械和船舶等装备.发挥山东 省在轨道交通方面已有的产业基础优势,突破适用于轨道电车的 氢动力系统,不断优化系统集成技术,适时开展燃料电池有轨电 车示范应用.针对矿山、港口等柴油污染较为严重的应用场景, 积极研发应用于矿山、港口、码头的燃料电池工程机械及叉车、 自卸车、装载车等.针对海洋和内河应用场景,探索研发以燃料 电池为动力的海洋及内河运输船舶. 5 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装备.着力突破关键材料、电堆设 计、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探索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固体 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装备,重点突破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 12 性.适度发展小型化的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用于便携式电源以及 家用热电联供系统. 6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省内氢能产业企业利用自 身优势,加大整机产品、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制造设备的创新 力度,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龙头企 业.鼓励氢能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深化合作,以安全、高效、低成 本、低碳的供氢体系为基础,以完善、稳定、高性能的核心材料 及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撑,以多元、优质、系列化的用氢产品为引 领,贯通氢能全产业链条,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支持以 企业为主导开展国内外有序重组整合、企业并购和战略合作,支 持优势企业以相互持股、战略联盟等方式开展高水平合作,促进 共同发展,迅速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专栏5 重大装备制造项目 燃料电池供氢动力组件项目依托潍坊市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万套级车用高压储氢瓶生产 线以及车用燃料电池供氢系统生产线,本项目建成后年产Ⅲ、Ⅳ型高压气瓶5 0 0 0 0套,轻量化 长管运氢单元5 0 0台. 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产业化项目依托淄博等市现有产业基础,实施燃料电池用质子交 换膜产业化项目,建设氢能新材料研发中心和质子交换膜智能工厂,打造国际知名的质子交换 膜产业基地. 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项目依托潍坊等市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万台套级燃料电池生产线, 形成从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生产、测试能力,打造燃料电池重型载货车和多类型 商用车动力平台.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项目根据聊城等市产业布局,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基地,实现 涵盖8-1 2 m城市公交、客车及4 5-7 5吨物流车等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生产.力争到2 0 2 2 年实现年产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能力,到2 0 2 5年实现年产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能力. 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 一期 在济南市莱芜区着力打造百万辆商用车整车整机产业基地, 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智能网联 新能源重卡、智能叉车、智能物流装备、智能试车场等项 目.该项目聚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和H P D I天然气发动机等新技术, 涵盖新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高端前沿领域,构建 “ 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 链条. 22 三实施基础保障工程,强化发展支撑.围绕氢能产业发 展需要,保障氢能供应,优化氢能设施布局建设,提高制、储、 运、加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推广应 用相协调的发展网络. 1 保障氢能供应.充分利用省内氯碱、丙烷、煤化工等工 业副产氢资源,以淄博、潍坊、滨州、泰安、济宁等市为重点, 优化提纯技术,提升氢气品质,提高副产氢气回收利用率,逐步 降低用氢成本,分步构建氢能供给网络.鼓励省内用氢与供氢企 业合作,就近使用廉价副产氢,确保氢气资源的稳定供给.积极 探索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低谷电力电解水制氢、沿海核能 制氢,掌握先进技术,拓展氢源渠道,完善氢能供给链,形成低 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氢能供应保障体系. 2 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加快完善加氢站设计、建设管理 相关标准规范,指导各市制定专项规划和工程建设工作,鼓励支 持各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先行先试,出台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 法,规范加氢站审批流程,落实加氢站设计、建设标准规范.优 先支持在氢能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布局建设加氢站,实现 “ 车站 联动”健康运营;鼓励支持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利用自有加 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能源合建站.依托我 省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在有条件的服务区配套建设公共加氢 站等基础设施,打造高速公路氢走廊. 3 构筑氢能运输网络.完善氢气运输保障体系,大力推进 32 技术创新,开展更高压力的氢气长管拖车运输和液氢运输示范, 推进氢气运输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氢气输送效率.适时推进区域 性氢气输运管网的建设和运营,探索推进氢气智能输送主管网规 划建设. 专栏6 基础保障项目 工业副产氢纯化项目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套9 0 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以富氢尾气为原料,采用变压吸附技术 P S A ,直接分离出9 9 9 9% 的高纯度氢气.2 0 2 2年项目一期投产,年产氢气约4亿标方;2 0 2 4年二期投产,年产氢气达 8亿标方.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依托东营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基地,利用国内外成熟的 电解水制氢技术,试点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项目,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 源制氢路线. 两纵两横 “ 氢走廊”项目依托既有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两纵两横 “ 氢走廊” ,在有条件 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沿线建设商业化运营加氢站.纵向走廊为京沪、京台高速公路 山东段 沿线、滨州-莱芜-临沂高速公路沿线,横向走廊为青岛-银川高速公路 山东段沿线、日 照-兰考高速公路 山东段沿线.到2 0 2 5年,建设不少于3 0座加氢站,基本实现两纵两横 “ 氢走廊”基础设施全覆盖. 四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推动产业发展.结合氢能产业发 展需要,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发电等领域 推广应用,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途径,逐步减少煤炭、油气等化 石能源消费,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 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优先开展城市 交通试点示范,鼓励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济宁、聊城等市 率先将燃料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新购置或更换城市公交车、 物流车、环卫车等时按一定比例选用燃料电池汽车.逐步推进燃 料电池汽车在工矿区、港区、重点产业园区示范应用,有效减少 42 作业车辆污染物排放.鼓励支持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一体化建设及 运营商业模式.探索推进燃料电池在港区作业、轨道交通、船舶 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2 加快推进在储能发电领域的示范应用.依托通信基站、 数据中心、铁路通信站点、电网变电设施等场所,加快推进通信 和数据存储领域氢能应急电源示范应用,提高设备供电可靠性. 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逐步开展氢能在可再 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 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充分利用氢电转换的优势,通过多能 互补和智慧微网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推动在园区、矿区、港口等区域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 示范.围绕沿海岛屿供电用电需要,开展燃料电池分布式电源和 固定式发电站示范应用. 3 积极探索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随着制氢技术经 济性的不断提高,探索拓展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制氢在钢铁、冶 金、炼化等行业作为高品质原材料的应用,有效降低工业领域化 石能源消耗.开展氢能-冶金耦合利用方面的示范,改变目前传 统冶金工艺中碳还原导致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专栏7 氢能应用示范项目 “ 绿色动力,氢能城市”公交示范项目以济南、潍坊、聊城等初具示范效果的城市为标 杆,引导有条件的市尽快开展燃料电池公交车的推广示范工作,打造以公共交通为重要示范领 域的氢能应用推广模式,以示范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52 智慧氢能物流基地项目依托临沂市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智慧氢能物流项目,重点推 进智能燃料电池物流车、燃料电池重型载货车及叉车等交通工具的示范应用,探索燃料电池汽 车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 业态的深度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智慧氢能物流网络. 燃料电池重载汽车运输项目依托青岛、淄博两市化工副产氢和氯碱副产氢资源优势,适 时推进建设董家口港区-山铝长途燃料电池重载汽车运输项目,满足物流运输需求,力争 2 0 2 2年前分别完成2座加氢站建设并实现氢能物流重卡的长距离运输示范应用. 燃料电池港口机械应用示范项目依托青岛港,发挥氢能在构建绿色交通、物流和港口的 重要作用,发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和物流运输示范应用.2 0 2 2年完成5台氢能自动化轨道吊 改造,试点燃料电池叉车、牵引车、装载车等.结合港口机械对氢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