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 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2022年修订) 总 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处理煤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第十二条规定,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安全、机电、地测防治水、通风、后勤、保卫等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202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后每季度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并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计划”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和种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并规定了避灾路线。通过贯彻落实本“计划”,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扩大和达到迅速救灾的目的。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简介1 第一节 矿井概况1 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2 第三节 煤尘、瓦斯情况4 第四节 矿井年度采掘计划5 第五节 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5 第二章 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设置14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及预防机制19 第一节 矿井重大危险源级别19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20 第三节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34 第四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36 第一节 预防瓦斯、煤尘事故36 第二节 预防火灾事故41 第三节 预防通风事故46 第四节 预防水灾事故46 第五节 预防顶板事故50 第六节 预防机电、提升运输事故53 第七节 预防压风机压力容器事故61 第八节 预防井架等高空作业事故61 第九节 预防雷电事故62 第十节 预防滑坡事故63 第十一节 民爆事故的预防64 第十二节 预防灾害性天气引发煤矿事故66 第五章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67 第一节 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处理计划67 第二节 通风事故处理计划74 第三节 水灾事故处理计划76 第四节 冒顶事故处理计划80 第五节 机电、提升运输事故处理计划83 第六节 储气罐压力容器事故处理计划88 第七节 高空作业事故处理计划89 第八节 雷电灾害事故处理计划89 第九节 滑坡事故处理计划90 第十节 民爆事故处理计划91 第十一节 灾害性天气引发煤矿事故处理计划92 第六章 避灾路线92 第一节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92 第二节 通风事故的避灾路线93 第三节 发生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93 第四节 发生顶板事故的避灾路线94 第七章 计划的贯彻和要求94 附表一2022年度重大安全风险清单96 附表二矿井灾害预防所需材料101 附表三地面、井下各机房及作业场所存放的消防材料101 附表四抢险救灾指挥部成员名单106 附表五辅助救护队人员名单107 附图一发生重大事故汇报程序图108 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简介 第一节 矿井概况 XX 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 省XX 县县城西南直距22km的XX 镇XX 村,行政隶属于XX 镇。地理坐标东经11106′07″11106′48″,北纬3741′54″3742′49″。井田呈平行四边形,南北宽1.70km,东西长2.37km,面积3.621k㎡。 井田位于XX 山脉中段的西麓,为一中山丘陵区,属典型的XX 山系黄土高原地貌,地表切割较强烈,井田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最高处位于西北部山顶,标高为1254.80m,最低处在井田东南部沟底,标高为1070.00m,相对高差为184.8m。 XX 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主立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开拓全井田。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主立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反风时可采用主风机反转使回风立井进风,副斜井、主立井出风,全巷道风流反向流动,局部反风时可反转局部通风机,使巷道风流反向流动。 主立井井筒垂深206m,净直径4.8m,净断面积18.1㎡,混凝土砌碹,装备一部2JK-3.51.7/20E型矿用提升绞车和一对9t轻型箕斗,担负矿井原煤提升和进风任务。副斜井井筒倾角-21,斜长440m,净宽5m,净断面积18.8㎡,装备一部JK-2.52/31.5型单滚筒绞车,一台RJKY45-25/1500型架空乘人车,担负矿井全部辅助提升、人员上下和进风任务,设台阶扶手,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筒垂深193m,净直径4m,净断面积12.6㎡,装备封闭式梯子间,为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两回路电源分别引自东相王110kV变电站和乔沟110kV变电站,导线选用LGJ-150mm2,导线输电距离分别为17.5km、21km。两回10kV电源线路并列运行,互为备用。两回电源线路均能保证矿井全部负荷用电。供电线路采用应力钢筋砼门型杆架设。 现矿井开采5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巷掘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 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地表水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北部黄河流域三川河系北川河支流东侧,地表大部分为新生界地层覆盖,地表无常年性水体和河流,沟谷发育。两条较大沟谷,一条过井田中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越井田,一条位于井田东部,由北向南穿越井田。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流泄。经调查,立井附近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1100m,低于立井井口标高1115.89m;回风立井附近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1100m,低于回风立井井口标高1115.74m;副斜井附近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为1085m,低于副斜井井口标1091.71m。地表洪水对井口无威胁。 二、含水层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 (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碎屑岩类及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层 (三)二叠系下统XX 组(P1s)砂岩裂隙含水层 (四)二叠系石盒子组(P1x-P2s)砂岩裂隙含水层 (五)上新统砾岩含水层 (六)全新统冲积砾石含水层 二、井田主要隔水层 (一)太原组底部的砂质泥岩、泥岩和铝土混合体、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的本溪组地层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是奥灰水与煤系地层含水层之间良好隔水层。 (二)煤系地层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也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是煤系地层各含水层之间隔水层。 三、井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井田位于柳林泉域中部,属柳林泉域的径流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水含水层,主要依靠该泉域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地表水、侧向裂隙水的渗漏补给,径流途径复杂。富水性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一般补给区富水性差,径流区逐渐变强。岩溶水接受区域补给后,井田内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最终排向柳林泉。 石炭系、二叠系的砂岩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季节性河流以及上覆含水层的入渗补给,顺岩层倾斜方向运移,在沟谷中以泉水形式排泄。目前井田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矿井排水和民用。 四、奥灰岩溶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井田内奥灰岩溶水位标高在800m-810m,矿井正在开采的煤层为5煤层,2022年5煤层底板标高在935m-998m之间,因此,奥灰水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五、井田水文地质类型 2、3、5号煤层是XX 组地层所含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是其上部的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含水性较差,补给条件差,为顶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属第二类第一型。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关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第三节 煤尘、瓦斯情况 一、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 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18】9号)等规定,XX XX XX 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XX 矿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评审,依据评审意见,鉴定XX 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低瓦斯矿井。2020年8月XX 矿委托XX 省XX XXX综合测试中心鉴定XX 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8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73m/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8m/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07m/t。井下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为0.72m/min,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为0.24m/min;通过鉴定该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二、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燃性 根据2020年7月15日由XX 省XX XXX综合测试中心对XX 矿5号煤层采集样品的测试结果,5号煤层吸氧量0.54cm/g、全硫1.45、水分0.30、挥发分267.34、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类,自燃倾向性质为自燃。根据2020年7月16日由XX 省XX XXX综合测试中心对XX 矿5号煤层采集样品的测试结果,5号煤层火焰长度大于40mm、抑制煤尘最低岩粉量60、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590℃,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300℃。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自然发火期为88天。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采用机械抽出式。主立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总进风量为5029m/s,通风负压为920Pa,矿井等积孔为3.2m2,属通风容易矿井。 第四节 矿井年度采掘计划 根据2022年采掘作业计划,采掘活动在5号煤二采区进行,计划原煤产120万吨。队伍配置为两掘一采,两队伍掘进XXXX 准备工作面,综采区回采XXXX 工作面结束后搬家至XXXX 工作面继续生产到年底。 第五节 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 一、水害事故 容易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古窑及小煤矿采空积水、矿井自身采空积水、强含水层、雨季洪水等。根据三区划分报告确定,矿井自身采空区与相邻矿井采空区资料较为明确,矿井在采掘过程中提前做好探放水过程即可;井口高于历年洪水位,地表无河流湖泊,洪水对井口无威胁;现采煤层顶板富水性弱,底板距奥灰水一百余米,因此地层水源对采掘无威胁。雨季时致使砂岩下石盒子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量会增大,同样需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提前做好探放水工作。 根据以上信息,明年水害重点管理地区为各掘进头与近风氧化带工作面的回采。 二、顶板事故 5煤顶板为连续稳定顶板,但局部存在断层,在采面回采过程中有片帮、冒顶隐患,特别是工作面上、下端头应力比较集中区域,存在冒顶的可能性。各掘进巷道顶板稳定程度不一,特别是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如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合格,存有冒顶的可能性。巷道施工过程中预防巷道的离层、开裂,应加强巷道的顶板管理工作。回采时工作面过构造带,破碎的顶板同样会对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明年重点对掘进头的顶板与工作面过构造带时的顶板进行加强管理。 三、煤层自燃事故 根据煤样测试结果及矿井实际资料,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倾向为II级自燃,存有离层、高冒区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上下端头,巷道两侧受地压破坏的煤柱等。以上地点如不加强管理都有自然发火的可能。 煤层发生自然发火的原因有1、煤层发火倾向为II级自燃,以上有自然发火的可能地方的煤呈破碎堆积状态,井下还存在坑木、煤炭等。坑木、煤炭接触到空气,就会氧化发热;2、这些地方有连续的通风供氧条件,能够维持煤炭氧化过程的发展;3、积聚氧化生成热量,使煤的温度升高;4、上述3条同时具备,且大于煤的自然发火期时就有可能导致煤炭自然发火。 明年应做好工作面采空区加强管理,工作面结束后及时密闭。 四、煤尘爆炸事故 煤是可燃物质,在采煤过程中被破碎成细小颗粒增大了表面积,它悬浮在井下巷道的空气中扩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氧化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受热面积,加速了热化过程。煤在受热后,单位时间内吸收较多热量而使温度很快升高,温度升高又加快了氧化速度。能放出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遇到高温时,容易燃烧。燃烧时没有显著的生效反应,火焰速度为20m/s左右,燃烧的热量传给已悬浮的其它煤尘,又造成其它煤尘的燃烧。依此极快的进行,氧化反应越来越快,温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导致气体运动在火焰前形成冲击波,冲击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即转为爆炸。 引起煤尘爆炸的条件是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而且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下限浓度45g/m3,上限浓度1500~2000g/m3);2、存在引爆热源,一般为700~800℃。热源有放炮时产生的火焰,电器火源,机械摩擦产生的火源,瓦斯爆炸和自然发火产生的火源等;3、氧气浓度不低于18%,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生爆炸。 明年在采掘过程中加强掘进头与采面的降尘设施管理,降低煤层的扩散。 五、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是一种热-链式反应。当爆炸混合物(甲烷浓度在5%-16%)吸收一定能量(引火源给予的热能)后,反应分子链即行断裂,离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这类游离基有很大的化学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一个游离基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再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这样循环不已,游离基愈来愈多,化学反应速度愈来愈快,最后就发展成为强烈的氧化反应即燃烧或爆炸。 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是1、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发生的原因和地点有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风筒断开或严重漏风、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完善、采空区和盲巷、局部地点瓦斯积聚等;2、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2%;3、存在足够能量的引爆热源。一般为650~750℃。热源有电气火花、放炮;撞击、摩擦;井下明火;塑料、橡胶表面电荷放电等。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生爆炸。 矿井井为低瓦斯、低二氧化碳矿井,但各采掘头、离层处、高冒区、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采空区、盲巷、微风区、无风区和临时停工的工作面等地点容易造成瓦斯积聚,存在瓦斯爆炸事故隐患。 明年重点对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进行监控,采取措施杜绝瓦斯聚集。 六、火灾事故 矿井火灾又有2种威胁形式。一是外因火灾,二是内因火灾。外因火灾发生的地点,井上主要有木材场、仓库、变电所、配电室、机修车间、皮带走廊、选煤厂、煤场、炸药库、灯房、浴室、进风井口附近等。这些地点往往存有易燃物品。如油、油漆、木材、煤、橡胶制品等;井下主要地点有进风井筒、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皮带巷、采掘巷道。这些地点往往发生电缆短路、瓦斯煤尘爆炸、违章放炮、炸药爆炸或爆燃、电气焊、摩擦起火等火灾事故。内因火灾发生的地点主要有采空区、采掘工作面、高冒区煤柱等。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但自燃有一定发生发展时间,不易引起紧急事故。威胁是引起瓦斯爆炸,从而引起煤尘爆炸,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内因火灾亦列入矿井火灾处理。 引起火灾的条件是引火源、可燃物、空气。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生火灾。井下引火源主要有煤炭的氧化生成热、爆破火源、机械摩擦热、电流短路和过载、吸烟、电气焊等;可燃物主要有煤炭、坑木、炸药、各种电器设备、非阻燃橡胶或塑料制品等。 减少火灾三要素的产生,即在明年重点管理工作面采空区,做好皮带与电机等部件的降温工作,严禁化纤衣物入井等,以杜绝火源。 七、矿井通风事故 有2种威胁形式一是主要通风机、局扇突然停电或机械事故造成停风;二是由于矿井巷道冒顶、片帮,造成全矿井、局部停风或风量减小。三是由于通风设备受到破坏,造成风流短路。从而使巷道内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含量降低。但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含量降低有一定发生发展时间,不易引起紧急事故。威胁是长时间停风可以引起中毒或缺氧窒息事故。因此,主通风机无计划停风和巷道堵塞列入矿井危害中处理。 在明年的掘进工作中,掘进头做好对局部通风机的管理,保证风量的供给。 八、供电事故 井上、下所有供电地点均有发生供电事故的可能,供电事故可分为人身触电事故和设备事故两大方面。人身触电主要包括与正常带电部位接触和漏电部位接触两大类。设备事故主要是指由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危险温度引起的瓦斯或煤尘爆炸、设备损毁、电气火灾等。 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有易燃、易爆可燃性气体和腐蚀性气体,潮湿、淋水、矿尘大、电网波动大、空间狭小、会发生冒顶和片帮事故,机电设备启动频繁等,以上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引发机电事故。 供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电气设备绝缘降低、长期浸泡在水中的电缆、潜水泵;接线盒或设备受潮、进水;电缆挤压变形、破皮、划伤;接线柱松动、有毛刺;长期超负荷绝缘老化;弧光放电;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小;电缆、设备过热;整定值不正确;保护不全;误操作、电机烧坏等。 由此应对明年容易发生供电事故的地点加强管理地面各变电所、调度室、机修房、办公楼、宿舍楼等;井下各变电所、配电点和采掘头面电气设备集中区域。 九、提升事故 矿井提升事故可能发生的条件多种多样,按照事故发生的性质大致可分为断绳事故、卡罐事故、过卷蹲罐事故、溜罐跑车事故、井筒事故、断轴事故、维修操作事故、电气事故等。多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和人员误操作、检测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 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断绳事故钢丝绳进货不合格、断丝、锈蚀、挤压变形、径缩率增大等。 (二)卡罐事故罐道接头活动、罐耳磨损大、罐道变形等。 (三)过卷礅罐事故过卷保护失效、人员误操作、断电、调绳不齐等。 (四)溜罐跑车事故信号闭锁失效、人员误操作。 (五)井筒事故井筒变形、井筒坠物等 (六)断轴事故未定期检测,检查不到位、轴承损坏、冲击等。 (七)维修操作事故未持证上岗、误操作、检修不及时等 (八)电气事故设备质量、电缆故障、控制系统故障、误操作等。 主副井提升为明年的重点管理地区。 十、运输事故 运输方面由于受到井下空间狭小、井下光线不足、井下空气温度、湿度大、淋水大、还因为矿井本身的地质水文条件等对运输的不利影响,且井下运输环节多、机电设备点多面广、移动频繁、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有可能引发运输事故。 事故主要分为平巷轨道运输事故、斜巷轨道运输事故、皮带运输事故、刮板机运输事故。 (一)轨道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行人违章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斜井跑车,在轨道中间行走,跨越列车,遇到车辆运行不及时躲避; 人力推车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人力推车时不注意前后行人和车辆或放飞车。 平巷运输车辆掉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车辆掉道挤伤行人;车辆掉道在复轨过程中伤人。 其它人身伤害事故运送“三超”车辆没有执行特殊措施;装封车不符合要求;停放车不规范。 钢丝绳断绳事故掉道后用绞车生拉硬拽引起的人员挤伤等事故、斜巷行走不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 副斜井运输、轨道大巷运输与工作面顺槽倾角较大的地点,为明年的重点运输管理地区。 (二)胶带输送机运输常见事故原因 1、火灾事故 (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带。 (2)胶带输送机超载压住输送带或由于输送带严重跑偏以及部分托辊不转等原因使输送带打滑,驱动卷筒与输送带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液力偶合器使用不合格的易熔塞和可燃性介质,将可能引起火灾。 (4)高速转动的机械或输送带长时间与煤粉、矸石、木块、电缆、管线等摩擦起火。 2、断带事故 (1)输送带张力过大。 (2)装载分布严重不均或严重超载。 (3)驱动滚筒或机尾滚筒带入较大的异物。 (4)输送带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5)输送带磨损超限、老化或输送带本身质量不合格。 3、胶带打滑 (1)托辊损坏、杂物缠绕、煤炭埋压等原因使大量托辊不转,阻力大幅度增加。 (2)损坏的胶带或胶带接头,在通过托辊时阻力增加。 (3)胶带跑偏严重时,增加胶带阻力,甚至将胶带卡挤在机架上不能移动。 (4)巷道片帮变形、支护断梁折柱,挤压胶带使胶带受阻。 (5)装载煤炭过多,阻力加大。 (6)胶带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塑性变形而伸长,造成张力减小而打滑。 (7)当胶带与驱动滚筒的接触面浸入泥水、煤尘时,摩擦系数将急剧下降,从而使胶带打滑。 4、胶带跑偏 胶带跑偏不仅会影响生产、损坏胶带,当使用非阻燃胶带时,还可能由于跑偏增加胶带运行阻力,使胶带打滑引起火灾事故。胶带输送机跑偏的原因很多,主要的跑偏现象和原因有 (1)巷道变形、底鼓使支架不正,托辊偏斜。 (2)托辊粘结物料,导致托辊表面凸凹不平。 (3)胶带下积煤过多,将胶带挤向一侧。 (4)滚筒不平行或接头不正。 (5)空载时不跑偏,加载后跑偏,是由于装载位置不正,煤炭偏于胶带的一侧,使胶带两侧负载相差很大而造成的跑偏。 (6)胶带跑偏方向不定,忽左忽右,是由于胶带松弛造成的。 (7)胶带卸载处跑偏,可能是卸载两侧挡板与胶带接触松紧程度不同引起的跑偏。 明年要加强对主运输皮带与工作面皮带的管理,谨防皮带事故发生。 (三)刮板机运输事故 主要有刮板机断链、耦合器易熔塞坏、掉链、漂链、减速器过热和响声不正常、机头、机尾翻翘以及由于运输物料、人员乘坐引发的事故、转动部位事故等。 1、断链事故主要原因除由于刮板链材质和制造质量原因外,刮板链磨损过度、链条锈蚀、刮板链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冲击力、过负荷、刮板链过紧等 2、耦合器易熔塞坏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由压煤过多、有矸石、木块或其他杂物卡住链条,或溜槽损坏卡住链条导致阻力过大,设备过载所致。 3、掉链事故主要原因主要由于机头位置不正、过渡节不平或咬进杂物,链轮老化、两条链长度不齐、松紧不一致,刮板严重歪斜、刮板太稀等原因造成的。 4、飘链事故主要原因主要由机身不平不正或刮板太紧、过渡节起伏大、刮板弯曲变形、联接环敞口大等原因造成的。 5、减速器过热和响声不正常。主要是由齿轮磨损严重、啮合不好、修理组装不正确、一轴间隙调整不当、轴承损坏、油质差、油量少等原因造成的。 6、机头、机尾翻翘事故原因主要是由机头、机尾不平不正、固定不牢固等原因造成的。 7、转动部位事故原因由于转动部位未安装防护装置或机尾未安装护板,运行中人员靠近造成的。 8、运输物料及乘坐刮板机事故原因由于运送物料未制定专门的措施和未按措施施工,且由于放料和拾料时操作方法不当、人员违章乘坐刮板机所致。 由此综采工作面刮板应加强管理。 十一、储气罐压力容器事故 XX 矿压力容器主要有空压机储气罐,压力容器主要事故形式有储气罐有裂纹、泄漏压风、安全阀、释压阀不释压造成爆炸。 压力容器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为压力容器锈蚀产生裂纹、压力安全阀失效、温度保护失效、未定期进行检验及其他操作原因。 因此应加强对压风机房旁储气罐的日常管理。 十二、雷电事故 雷电事故为自然灾害,雷电的产生也不可控,井上、下用电地点较多,制高点也多,都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如建筑物设置了避雷装置。 由于该事故的不可预见性,明年应重点对主井井架、地面变电所、调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的避雷装置进行管理。 十三、滑坡 XX 矿井田范围内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井田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地表植被较少,缺少高大乔木,在雨季汛期遭受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容易引起周边山体的滑坡。 明年XX 矿需对矿井周边山体进行管理整治,防止出现山体滑坡。 十四、民爆事故 民爆事故多因对爆破物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不规范,造成的火药、雷管的遗失、燃爆等事故。 明年XX 矿应加强炸药库的火工品储存、领用管理,运输途中做好保障工作,使用时要求专人操作。 十五、灾害性天气引发煤矿事故 XX 矿面临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指暴雨天气。暴雨天气引发供电不稳定、雨水灌井等事故。 在明年的汛期期间应加强对重大灾害天气的预报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全员的停产撤人制度的培训。 第二章 处理重大灾害事故的组织设置 一、灾害处理机构 为确保遇险人员生命、国家财产少受损失,尽量将事故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紧张有序的顺利开展,特组建如下抢险救灾指挥系统。 (一)总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总 指 挥 矿 长 副 总 指 挥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矿长 总会计师 成员单位调度室、安检科、生产技术科、通风区、机运区、防治水中心、供应科、办公室、劳资科、财务科、保卫科。 (二)指挥部设在调度室 总 指 挥矿长 副总指挥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三)矿兼职救护队 队长 成员 (四)医疗组 组长 成员 (五)通讯组 组长 成员 (六)物资供应组 组长 成员 (七)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八)对外联系组 组长 成员 (九)保卫组 组长 成员 (十)资料组 组长 成员 (十一)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人员和名单(见附表) 二、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一)总指挥 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负责事故处理方案的确定,对全体人员进行指挥、管理,各部门单位之间的总监控者。 (二)总工程师 是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技术责任人。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方案。 (三)救护队队长协议单位对救护大队的救援准备与行动等工作全面负责。带队到矿后,参加抢救指挥部的工作,参与事故救援方案的制订和随灾情变化进行方案的重新修订,并组织制订矿山救护队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同时组织救护队具体工作,必要时亲自带领救护队下井进行矿山救援工作。 (四)安全矿长 根据营救遇险人员的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必需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完成总指挥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辅助救护队长 在矿山救护队队长到达之前,对辅助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撤离、援救和事故处理。 (六)调度室 按照总指挥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七)生产技术科长 配合总工制定营救处置方案,制定方案中各项操作细节,并与救援人员进行说明。 (八)通风区长 按照总指挥命令负责协调好矿井“一通三防”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九)矿调度值班调度员得知发生灾害事故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报告灾情,并迅速按救灾通知程序将抢险通知下达到各有关领导、部门,负责及时传达总指挥命令,随时调度和记录各个专业组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 (十)有关的施工单位、队、班组长按灾害的性质带领受灾区域的职工按避灾路线迅速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负责查对受灾区域内的人数,将在现场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调度室,并随时接受总指挥命令,组织本单位职工完成总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任务。 (十一)信息站和矿灯发放室负责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考勤本和矿灯牌,核对入井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 (十二)物资供应组 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总指挥命令,迅速送到指定地点。 (十三)医疗组 负责在协议医院达到前对受伤人员的应急治疗和伤情处置,协议医院到达后辅助进行伤员的后续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等工作。 (十四)资料组 及时提供抢险救灾所需地质、水文、井巷工程图纸资料及受灾人员个人资料。 (十六)后勤保障组 负责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并积极为遇险人员善后处理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十七)保卫组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十八)通讯组 保障通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铺设救灾现场通讯线路,确保救灾通讯畅通。 (十九)对外联系组 根据总指挥命令,负责向兄弟单位申请援助,同时负责接待来矿救援指导与督查人员。 三、发生重大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水灾、冒顶等重大人身事故时,发现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事故的情况、地点及遇险人员情况。调度室接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人员和集团公司调度室汇报。 四、发生重大事故后,矿调度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报告,并让调度员按附表中规定通知名单,通知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迅速到调度室集合,然后在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分工负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各职能部门及区队主要负责人要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好本单位人员,积极参加救灾工作。 五、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调度室、矿灯房要互相联系,同时,调度员要根据人员定位系统准确统计出勤人员和井下遇险人员情况,矿兼职救护队做好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等工作。 六、救灾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地点,选择最优路线到达事故发生地点,以便尽快地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险人员工作。井下救灾基地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护完整的进风巷中。 七、救灾的方法和原则,应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地点确定,在确定救援方法后应立即执行,在执行中存在问题时及时联系指挥部进行修订。 八、本机构人员应熟悉掌握矿井井下路线,井下采掘活动情况,发生事故后能及时制定方案,及时沿安全路线到达救援现场等。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及预防机制 第一节 矿井重大危险源级别 经XX 正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审查认定矿井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是瓦斯、煤尘、煤层自燃、水文地质、机械危险性、电气危险性、采掘工作面顶板、其它。 瓦斯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Ⅳ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Ⅳ级,单项定级为Ⅳ级。 煤尘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Ⅱ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Ⅲ级,单项定级为Ⅱ级。 煤层自燃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Ⅱ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Ⅳ级,单项定级为Ⅱ级。 水文地质重大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Ⅱ级,控制效果等级为IV级,单项定级为Ⅱ级。 机械危险性重大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Ⅳ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Ⅳ级,单项定级为Ⅳ级。 电气危险性重大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Ⅲ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Ⅲ级,单项定级为Ⅲ级。 采掘工作面顶板重大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等级为Ⅲ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Ⅲ级,单项定级为Ⅲ级。 其它重大危险源自身危险性为Ⅲ级,控制效果等级为Ⅳ级,单项定级为Ⅲ级。 根据重大危险源等级,认定XX 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等级为Ⅱ级。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 一、瓦斯爆炸事故管控措施 (一)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通风可靠、监测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建议制定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的安全措施,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并保证工程质量,可靠控制风流。要根据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变化,及时调整供风量,保证风流稳定、风量充足及时稀释作业地点的瓦斯。 (二)掘进工作面是瓦斯事故的多发区域,要强化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必须明确有专人管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杜绝由于随意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而造成瓦斯积聚的发生。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供电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设置可靠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按规定定期进行试验、经查有试验记录)。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使用、最低风速符合规程规定,保证正常运转,不允许发生循环风;局部通风机不能靠风门漏风来供风。 (三)要进一步加强掘进巷道贯通的管理,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工作,同时通风区要提前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贯通时防冒顶、瓦斯、爆破等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四)矿井必须按规定进行通风能力核定,矿井、采区的风量必须满足生产需求。采掘工作面、硐室和矿井各地点的供风量、风速符合规程规定。矿井有效风量率≥85。矿井每月必须编制月度配风计划,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矿井通风阻力必须满足“AQ 1028-2006”的要求。 (五)矿井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通风、瓦斯检测仪器仪表(包括风表、光学瓦斯鉴定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等等),满足矿井的通风、瓦斯日常管理、瓦斯鉴定、反风演习等工作的需要。 (六)加强矿井瓦斯巡回检查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瓦检员空班漏检,严格落实瓦检员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保证采掘工作面24小时有瓦检员检测瓦斯。 (七)加强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校、测试,每月至少1次。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调校,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仪器维修室调校,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 (八)进一步优化通风系统,加强矿井各用风巷道的管理,及时清理巷道内的杂物,保证巷道的有效通风断面,降低巷道通风阻力;回风巷失修率不高于7,严重失修率不高于3;主要进、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2/3,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畅通和安全的要求。 (九)瓦斯事故的防范重点放在安全分析上和瓦斯检查上,对有可能出现的无风、微风区域及时设置导风设施解决局部瓦斯积聚并随时增设检查点,实施人工、自动监测双保险。同时要对瓦检员严格管理,防止出现漏检、漏报现象发生。缺少监测探头的尽快补齐,设置探头位置不合理的及时整改。瓦斯管理方面明确谁来分析,谁来制定措施,谁来执行,谁来监督,责任到人。 (十)重视通风设施的建筑管理,建立严格的通风设施管理制度,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保证矿井有效风量率。通风设施必须建立台帐,记录好设施的准确位置、建筑时间、规格、使用材料及设施质量、用途、负责维护单位和负责人、作为技术档案进行永久保存,以备后查。对破坏通风设施的,一定要严肃处理,需要拆除的通风设施、也必须履行一定的报批手续。 (十一)矿井通风系统的对策措施 1、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2、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必须设在进风风流中;采用扩散通风的硐室,其深度不得超过6m、入口宽度不得小于1.5m,并且无瓦斯涌出。井下个别机电设备设在回风流中的,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并实现甲烷电闭锁。采区变电所及实现采区变电所功能的中央变电所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3、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必须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采区开采结束后45天内,必须在所有与已采区相连通的巷道中设置密闭墙,全部封闭采区。 4、生产水平和采(盘)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用倾斜长壁布置的,大巷必须至少超前2个区段,并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盘)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5、采、掘工作面应当实行独立通风,严禁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6、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矿井全风压通风,禁止采用局部通风机稀释瓦斯。采掘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不得经过采空区或者冒顶区。 (十二)矿井在排放瓦斯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执行,同时在排放路线回风侧必须,撤出所有作业人员,切断电源,并派专人随时检测瓦斯浓度变化情况,严禁“一风吹”,应逐级排放。 二、煤尘爆炸事故管控措施 (一)按照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止技术规范AQ1020-2006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水池个数、容量及水质,管路及过滤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