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提交单位海南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 编制时间2021年3月 目 录 第三篇 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1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1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3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11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13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17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17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0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24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24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26 (三)矿区土地复垦34 (四)矿区排水沟工程设计36 (五)含水层破坏修复37 (六)水土环境污染修复37 (七)矿山地质环境监测38 (八)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39 四、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39 (一)总体工作部署39 (二)阶段实施计划40 (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41 五、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41 (一)经费估算依据41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42 (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44 (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45 六、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6 (一)组织保障46 (二)技术保障46 (三)资金保障47 (四)监管保障47 (五)效益分析47 (六)公众参与48 七、结论与建议49 附 表 附表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表 附表2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表 附 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拍卖成交确认书 附件3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 附件4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20年6月30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附件5 卧虎山省级森林公园与古榕峰矿权相对位置平面图 附件6 关于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止2020年6月30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复函 附件7 采矿许可证 、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附件8 原采矿许可证 附件9 关于新旧采矿许可证数据差异的情况说明 附件10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件11 设计单位资质 附 图 附图1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形地质图 附图2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3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最终境界平面图 附图4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开采最终境界00线、04线、05线、06线剖面图 附图5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采矿方法图 附图6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 附图7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附图8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附图9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土地损毁预测图 附图10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附图11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部署剖面图 附图12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类壤土基质工艺图及排水系统大样图 附图13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喷管系统大样图及治理示意图 第三篇 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海南省昌江县古榕峰水泥用石灰岩矿为在生产的矿山,现采矿权人为海南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原矿区范围面积为0.624km2,开采标高由227m50m,根据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琼府〔2019〕35号)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办法,采矿项目应避让“相关设施用地、Ⅱ级保护林地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由于矿区存在与陆域生态红线、Ⅱ级保护林地和卧虎山省级森林公园重叠的情况,其重叠面积约7.371公顷,该重叠部分目前未有过开采,矿区范围重新进行调整,划定后的矿区面积0.534km2,开采标高227m50m。采矿权人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科学开发”、“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为原则,以最大程度地修复开发活动所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实现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截至到2020年12月25日底,矿区范围内累计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面积为12.7公顷。其中,排土场治理面积约7公顷,采坑边坡及平台恢复治理面积约5.7公顷。治理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回填覆土、植树和树苗养护等。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范围主要以新划定的矿区范围为主,以及涉及到矿区附带临时场地、工业场地等区域。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气象、经济 矿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湿热多雨,冬季较为干旱。年平均气温24.3℃,七月份平均28.5℃,一月份平均18.4℃,最高39.7℃,最低4.2℃。年降水量1480mm,多集中于5~10月份。夏秋季常有台风灾害。多年均降雨量1928.4mm,多年日最大降雨量365.1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99.6mm;2月份蒸发量最小,为79.2mm;7月份蒸发量最大,为202.6mm。 矿区及附近为少数民族(主要为黎族)居住区,工业较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芒果及薯类等。较大的工业企业有矿区南侧的昌化江下游的大广坝水电站,北西侧的昌江县三大水泥厂(昌江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昌江县鸿启实业有限公司)。 2水文 矿区及近围地表水体不发育,矿区内未发现泉眼和小溪。矿区地表水体均远离主矿体,矿区东侧约500米处有南坡河支流流过,昌化江从矿区约1km的西侧流过,其水流不断,流量大。地表水体所处地形较低,对矿区矿床地下水的补给可能性不大。因此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仅存在单向联系。 3、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属波状丘陵地貌,海拔最高标高为233.30m,一般为150m~200m,相对高差一般29m~79m,矿区西高东低。 4、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根据野外调查,矿区周边未分布有国家级生态保护的野生植物,矿区附近天然植被多为低矮灌木、杂草为主,矿山原有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和有林地。本矿山为生产矿山,V1西采场内植被基本被破坏,基岩裸露,仅有少量杂草、灌木分布在采坑范围外未被开采区域。其他采场均为被开采,矿山开采破坏了部分原有的地形地貌,将原有植被铲除。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有采矿用地、公路用地、果园、旱地、建制镇、其他园地、有林地。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目前矿区在V1西采场已形成一大采坑,采场西南侧边坡台阶部分已进行覆土植树,效果可现明显,采坑总面积约0.321km2,矿区内原有3处排土场,1号排土场压覆在V2矿体和V3矿体之间,面积约75683m2,排土分为两层放坡,总体高度约38m,排土总量约1041512m3;2号排土场和3号排土场压覆在V1东侧矿体上,其中2号排土场面积约32016m2,排土高度约17m,排土总量236362 m2;3号排土场面积约3552m2,排土高度约32m,排土总量约41440m3。 矿山现有临时生活办公区用地压占了部分V2东侧矿体,使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变为裸地;在矿区其他区域植被基本保持原生态。 照片3-1 采坑全景照片(由南向北望) 照片3-2 临时排土场治理现状 照片3-3 矿区临时生活办公区(现V1东侧矿体处)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本矿山开采矿种为水泥石灰岩矿,矿山周边地势平缓,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采场内,根据矿山建设规模、开拓方式、开拓部署、开采方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将矿山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周边区域作为评估范围的原则,结合本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矿床分布特征、设计开采范围、水文地质单元分布特征及制约关系、水污染影响范围等诸多因数,因矿区东侧滚石压覆区地形较高陡,崩塌、滚石影响范围较大,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以划定矿区界线向外扩展20m,面积约为68.52hm2。(无外侧滚石) 1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区地表植被发育,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富水性中等,地下水以地下径流方式排泄,区内岩性较单一,岩石完整,强度高,边坡各夹层形态比较简单,呈薄层状产出。具有一定的层位,连续性不好,与矿体呈互层连续过渡关系,产状与矿体一致。矿区地貌类型较复杂,且相对高差较大,地质构造较复杂,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 综上所述,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为复杂(见表3-1)。 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复 杂 中 等 简 单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复杂,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层破坏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系,老窿窑水威胁中等,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 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 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杰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差 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中等 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定性好 地质构造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性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巨大 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导水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较大 地质构造简单,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 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强烈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较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响较强烈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 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 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20~35,相对高差较大,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反交 2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评估区内无居民点,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无水利、水电等较重要设施,;评估区内的无重要水源地;评估区存在生态红线区和二级林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表B.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得出本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于重要区。 3矿石生产建设规模 本矿石生产建设规模为年产矿石量200万t/a,属于大型矿山。 依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表3-2),综合确定本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 表3-2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小型 二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二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2、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分析 评估区属丘陵地带,矿区地貌属波状丘陵地貌,海拔最高标高为233.30m,一般为150m~200m,相对高差一般29m~79m,矿区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见照片3-4)。根据实地调查,整个矿区分V1东采场、V1西采场、V2采场和V3采场四个区。其中V1西采场已形成一采坑CK1。 照片3-4 CK1西南台阶边坡和部分复垦情况 ① 矿区采坑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矿区开采未超过生态红线保护区域,CK1台阶进行以0-0’勘探线基准线,基准线为北的台阶标高分别为90m、110m、125m、140m、155m、165m、175m、190m、200m,大部分边坡集中在采坑北侧,最低底板位于1号勘探线附近,里面已形成少量积水, 1号、3号、5号、7号剖面均出露夹层;基准线以南的台阶标高由低至高分别为125m、140m、155m、165m、175m、190m、200m,整体上台阶成带状南北走向分布,台阶高差约621m不等,局部矿体较破碎,有夹层,强降雨等情况下易发生掉块或崩塌等灾害。 (见照片3-4)。 ②临时占用场地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矿区内原有3处排土场,1号排土场压覆在V2矿体和V3矿体之间,面积约75683m2,排土分为两层放坡,总体高度约38m;2号排土场和3号排土场压覆在V1东侧矿体上,其中2号排土场面积约32016m2,排土高度约17m;3号排土场面积约3552m2,排土高度约32m,排土边坡高差较大,虽现状条件下边坡较为稳定,但是不排除暴雨等极端天气下,排弃物会吸水软化,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现状下评估区临时占用场地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重。 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矿区范围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性中等(详见表3-3)。 表3-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表 区域 地质环境类型 规模 地质灾害可能性 危险性 危害性 矿区采坑CK1 基岩裸露,掉块、崩塌 321000m2 中等 中等 中等 临时排土场 压占 111251m2 中等 中等 中等 2)预测评估 设计安全平台宽4m,清扫平台宽8m,每隔两个安全平台设置一个清扫平台,矿区分4个采场区,其设计采场终了边坡角和边坡高度见表3-4。 表3-4 设计采场终了边坡角及边坡高度 矿段 边坡位置 终了台阶边坡角 边坡高度 V1西采场 北 45 150m 南 35 42m 西 50 137m 东 40 85m V1东采场 北 39 85m 南 45 88m 西 41 100m 东 33 80m V2采场 北 38 57m 南 35 97m 西 40 50m 东 41 68m V3采场 北 36 59m 南 33 50m 西 46 52m 东 49 71m ① 矿区采坑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评估区属丘陵地带,矿山设计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最终形成4个采坑,分别为CK1-1(V1西采场)、CK1-3V1东采场、CK2(V2采场)、CK3(V3采场)。其中V1采场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50m, V2采场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125m,V3采场设计开采最低标高为140m。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开采台阶高15m,清扫平台宽度8m,安全平台宽度4m,生产过程中开采边坡角为70,最终坡面角60,矿山范围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该矿山终了边坡设计满足现代采矿手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中对边坡设计的要求。 该矿属露天开采,V1岩体产状42-60、倾角30-47。V2岩体产状30-65、倾角31-35。V3岩体产状38-43、倾角44-49。矿体沿走向290、320、340三组裂隙较发育,其次为走向5,60。边坡工程地质评价按顺向边坡,反向边坡及斜切边坡。 a、顺向边坡由于开采边坡的走向,坡向与岩层的走向,倾向相一致,其边坡稳固性较差。尤其要注意沿粘土质岩层的层面滑坡。 b、反向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一致,倾向与坡向相反,按水泥石灰石原料露天开采边坡角规范规定,岩石状矿床开采最终边坡高度小于100m时为33~49,100~150m时为41~50,这种结构类型边坡属稳定型边坡。本矿区的开采边坡选用70边坡开采。因与岩层倾向相反,且矿层以坚硬中厚层石灰岩为主。矿层总体上是稳定的。 c、切向边坡由于这类型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斜交,对于切层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仅有一组结构面(如层面),尚未把岩体切成块体,需有二组以上结构面切割才使岩体变成块体(特别是楔形块体),而影响其边坡稳定性,对于矿区中的鹅顶石灰岩岩心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为短柱状、块状,节理裂隙不发育,局部裂隙面是沿层面发育,故几乎不构成两个结构面,影响该边坡的稳固性,主要为地表第四系残坡覆盖层和溶洞中的泥砂碎石充填物。 ②边坡稳定性评价 采掘场帮坡上部岩性为第四系坡积物,下部为古生界二叠系灰岩。根据露天矿采掘场边帮坡面和地层结构面组合情况,可以看出露天采掘场边帮坡上部第四系松散层稳定性较差,容易滑塌。采坑西部边坡的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属于顺向边坡,局部有发生掉块或小型崩塌的可能性。矿山崩塌滑坡灾害可能性中,危害性中,危险性中。北部、东部、南部地层反向边坡或者切向边坡,边坡稳定不易发生滑塌。但会产生零星碎石下落,在矿山爆破及开采过程中。矿山崩塌滑坡灾害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表3-5)。 表3-5 露天采场预测边坡稳定性及预测危险性评估表 位置 边坡类型 规规模 稳定性 威害对象 危害 程度 危险性 西部 岩质顺向边坡 大 较差 施工设备和人员 中 中 东部 岩质反向边坡 大 好 施工设备和人员 小 小 南部 岩质切向边坡 中 较差 施工设备和人员 中 中 北部 岩质切向边坡 中 较差 施工设备和人员 中 中 ③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一是地形条件;二是物源条件及降水激发条件。缺一不可,随着采场边帮的形成,有利的地形条件极利于清水的汇集与启动,采场周围临时堆放的剥离土,这些剥离土极易受到洪水的冲蚀,成为泥石流的补给物,山体基岩上部发育的风化残坡积碎石土,这些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也提供了丰富的固体来源,做好最上部土体的拦截(挡土墙)和合理堆放临时的破碎矿石和剥离土(排土场),消除固体来源。就不易形成泥石流,即使形成泥石流规模较小,对矿山建设工程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④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在矿区地表及浅部发育有较多溶沟、溶隙、溶裂、溶洞,矿石厚度不一,在采矿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对采矿设备及采矿人员造成危害。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3、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分析 现状条件下,根据V1西采场的采坑情况,矿区开采对该区域的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含水层造成影响较小;由于该区域第四系潜水分布不均、且富水性差,受表层的剥离开挖,不存在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和地下水疏干开采现象,也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现状条件下采矿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2)预测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勘查资料,灰岩地下水赋存于裂隙中,层与层之间互为连通,具统一地下水面。其类型为岩溶裂隙潜水。岩溶主要分布在标高100米以上,而在100米标高以下明显减弱,由于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矿坑开采排水会引起矿区构造裂隙水的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沿构造裂隙带地段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但对构造裂隙带以外的基岩裂隙水和深层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对矿区外围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小。因此,预测矿山排水工程对矿山地质环境地质影响程度较轻。 4、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情况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分析 目前区内无较重要的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矿区仅对V1西采场进行开采活动,采坑CK1面积约0.321km2,采矿活动主要是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矿山为石灰岩地区,地形陡峭,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原土地类型以园地为主。经过多年开采,目前矿区形成一个采掘面,从远处看,与周边绿树葱葱的环境相对比,矿区显得很突兀。总体来讲,采场及滚石压覆区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严重,评估区其他范围内的矿业活动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 2)预测 由于该矿开采是开放式露天开采,采矿活动对矿区地表的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严重。主要表现在对其地貌形态改变和地表的植被破坏。矿山为开放式,无围墙等隔离设施,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迁移,矿山工程活动对采矿周边植被、动物等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较小。预测矿山地表工程活动造成植被等生态破坏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 5、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分析 石灰岩矿山在剥离、穿孔、爆破、铲装、运输及破碎过程中,产生废土石、粉尘、废气、废水等。生产过程中将产生以下污染 (1)废土石 矿山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夹石与优质矿石搭配使用,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矿石、废石因地形原因,爆破、装载时散布于矿山周边陡崖、陡坡处,主要分布在矿区东侧,生产中废土石量较少,大部分都已综合利用完。 (2)粉尘 矿用自卸式载重汽车在矿山装运矿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其产尘强度与路面种类、气候干湿以及汽车行驶速度等因素有关。各矿山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路面种类不同,产尘量的差异也较大。矿山配有洒水车,在非雨天作业时进行洒水降尘,每天往采场工作面、矿山运输道路上洒水56次,可减轻倒装运输中产生的二次扬尘。当运矿汽车以4m/s速度运行时路面空气中的粉尘量在10~15mg/m3之间。经估算,用汽车运输引起扬尘约8.5t/a。 (3)废气排放 矿山上均采用汽车运输,使用大吨位矿用自卸汽车排放的尾气,所选用的生产汽车,其尾气排放均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的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4)废水排放 矿山为机械生产开采矿区,评估区内无废水排放。矿山工业场地污水主要来自机修车间、办公楼、车库、厕所等处,主要是生活污水、汽车冲洗水等,除含悬浮物和有机物外,不含有毒物质。其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350mg/L,BOD5275mg/l,NH3-N35mg/L,SS200mg/L。生活污水采用WD-2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 一级标准(COD100mg/L,BOD520mg/l,NH3-N15mg/L,SS70mg/L)后回用于办公场地的绿化。 (5)噪声 矿山开采过程中穿孔、爆破、装车、运输、破碎等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产生高噪声的设备有潜孔钻90~95dB、挖掘机91~95dB、手持式风动凿岩机100~105dB、移动式空压机80~90dB、自卸式载重汽车75~85dB、推土机85~90dB、单段锤式破碎机95~lOOdB。 爆破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噪声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爆破时产生的噪声据爆破源400m、800m和850m的瞬时噪声强度,分别为68dB、60dB和55dB,距离矿区最近的村庄较远,噪声经过衰减后,对村庄的影响在55dB以下,而且爆破时间短且在白天进行,对周围影响小。 (6)油污染 矿山开采中爆破穿孔设备,铲装、运输汽车等燃油机械偶有少量滴、漏油现象,总体油污染量较小,可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小。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矿种为石灰岩矿,不含有害元素,对土地、植被、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影响较小。 2)预测 矿山为成熟的生产矿山,矿山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土石、粉尘、废气、废水及地震波等污染与现状基本持平,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矿山将不会增加污染。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过程中引发采坑围岩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矿活动对矿区地下水层破坏较轻;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影响严重;矿山土地资源将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严重,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根据储量核实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区整个矿山服务年限16年,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开采,建设初期,矿山临时工业场地、新建运输道路、矿山原排土场所形成的的生态压覆区将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对土地造成压占破坏,露天采场活动对土地造成挖损破坏,并平整场地,复垦种树,详见表3-6;生产期间,露天采场对土地的挖损将持续到整个生产期损毁环节和时序见图3-1。 图3-1土地损毁环节和时序图 表3-6 土地损毁方式情况一览表 序号 损毁区域 损毁环节 方式 破坏前原地类 影响后果 1 露天采场 生产期 挖损 采矿用地、果园、建制镇、其他园地、旱地、有林地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2 矿山新建道路 生产期 压占 其他园地、有林地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3 矿区临时工业场地 生产期 压占 其他园地、有林地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4 南部生态压覆区和规划二期破碎站 生产期 压占 采矿用地、果园、有林地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2、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本矿山为已生产矿山,生活办公区、车库修理间等临时场地位于矿区东侧,大部分已经压覆在V1东侧矿体上,占地面积约12130m2,损毁方式为压占;矿区内原有3处排土场,1号排土场压覆在V2矿体和V3矿体之间,面积约75683m2,2号排土场和3号排土场压覆在V1东侧矿体上,其中2号排土场面积约32016m2;3号排土场面积约3552m2,三个排土场共占总面积约111251m2,损毁方式为压占,损毁程度为中度,详见表3-7。 表3-7 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一览表 序号 损毁区域 损毁面积 地类 1 生活办公区和车库修理间 12130m2 果园 2 临时排土场 111251m2 有林地、旱地、果园、采矿用地、其他园地 3 露天采场 321150m2 有林地、果园、采矿用地、其他园地 总计 444531m2 3、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本矿山为已生产矿山,矿山采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方式,损毁程度为重度,损毁土地范围主要是露天采场,面积约532217m2,损毁方式为挖损;矿区新设临时工业场地(新建办公区、车库修理间和破碎站)在矿区北部,占地面积约6060 m2,损毁方式为压占;矿区新建道路即由矿区北侧修建至矿区工业临时场地,占地面积约14050m2,损毁方式为压占。南部生态压覆区和规划二期破碎站位于V2采场和V3采场周边,占地面积约71570m2,损毁方式为压占。拟损毁土地预测见表3-8,矿山土地挖掘最大深度达150m,最终边坡坡面角为60,土层挖损厚度大于20cm,积水主要为季节性积水,损毁程度为重点损毁,见表3-9 。 表3-8 拟损毁土地预测一览表 序号 损毁区域 损毁面积 地类 1 矿区临时工业场地 6060m2 其他园地、有林地 2 矿区新建道路 14050m2 其他园地、有林地 3 露天采场 532217m2 采矿用地、果园、建制镇、其他园地、旱地、有林地 4 南部生态压覆区和规划 二期破碎站 71570m2 采矿用地、果园、有林地 总计 6238972 表3-9 损毁程度评估指标表 挖掘深度 (m) 边坡 挖损土层厚度 (m) 积水状况 损毁程度 >50m 6 <20cm 季节性积水 重度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分区依据及原则 1)分区依据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并结合矿山工程特点,对评估区进行分区。主要依据如下 ①根据矿山施工建设时段基本相同、工程布局相对集中等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 ②根据矿山各场地功能、施工特征、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开发利用、治理状况等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2)分区原则 ①综合分析原则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成果,按照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区界线重点考虑以下要素1)地貌单元界线、矿山规划功能区域界线;2)地层界线;3)构造单元界线;4)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及影响范围。 其中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已发和预测的类型、稳定状态及治理难易程度等要素,地质环境问题危害程度包括损失程度及社会影响等要素。据综合分析结果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要求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根据区内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分为亚区(详见表3-10)。 表3-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严重 重点区 重点区 重点区 较严重 重点区 次重点区 次重点区 较轻 重点区 次重点区 一般区 ②主导因素原则 在综合分析、评估区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出现的评估单元类型的主导因素进行较为准确定性的基础上,对主导因素采用半定量~定量的量化指标进行判断与评估,尤其要注意不同主导因素的转换。 ③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 ④遵守规范的原则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表F.1为指导,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基础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2)矿山治理分区 1)分区方法 ①分区因素 评估区内已发及预测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性、危险性;居民的分散程度,建筑的规模,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受威胁的人数等;含水层涌水量,含水层水位下降程度,地下水污染程度,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程度;评估区原始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特别各类村庄或居民点、规划的建(构)筑物、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占用或破坏林地、草地、荒山、未开发利用土地、耕地的范围大小等;矿山建设及开采活动的功能性规划区域界线等。 ②分区级别 根据上述分区因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一般防治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三个级别。 2)分区结果 根据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及对含水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得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结果和预测评估结果,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分区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Ⅰ)、次重点防治区(Ⅱ)和一般防治区(Ⅲ)。 (3)分区评述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重点防治区(Ⅰ) 重点防治区主要位于矿区采坑内。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工程建设引发采坑边坡崩塌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矿山采矿活动将产生地表植被破坏、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及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故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重点防治区,面积约49.27hm2,占评估区面积的71.9。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次重点防治区(Ⅱ) 次重点防治区主要为位于矿区工业临时场地、矿山新建道路、南部生态压覆区和规划二期破碎站。这类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及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影响程度较严重。故将它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17hm2,占评估区面积的13.4。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一般防治区(Ⅲ) 矿山其他区域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或无影响,绿化及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行性小、危险性小,为矿山地质环总体境影响程度较轻区;矿山开采过程中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一般防治区,面积约10.08km2,占评估区面积的14.7。区内基本保持原有地貌、植被生态特征,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防治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以保护其原有植被等生态环境不遭受人为破坏。 综合分析,矿山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存在较大地质灾害隐患,为重点防治区;矿山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为次重点防治区;矿山开采区范围以外,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为一般防治区(详见表3-11)。 52 表3-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分区名称及编号 分布情况 地质环境条件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防治 措施 区 亚区 范围 面积 (hm2) 百分比 () 地质 灾害 影响 含水层影响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土地 资源 影响 影响 程度 分级 地质 灾害 影响 含水层影响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 土地 资源 影响 影响 程度 分级 重点防治区 (I) I 露天采场 49.27 71.9 复杂 中等 较轻 严重 严重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严重 严重 严重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监测措施 次重点防治区 (Ⅱ) Ⅱ 临时工业场地、新建道路、南部生态压覆区、规划二期破碎站 9.17 13.4 简单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严重 较轻 较严重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监测措施 一般防治区Ⅲ Ⅲ 重点、次重点区域以外20m影响范围 10.08 14.7 简单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工程措施 监测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