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 概述 1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1 1.2 矿山自然概况6 1.3 区域地质背景13 1.4 土地资源21 1.5 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26 1.6 编制依据27 1.7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31 2 矿产资源概况 34 2.1 矿区总体概况34 2.2 本项目的资源概况35 3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59 3.1 开采方案59 3.2 防治水方案88 4 矿床开采 95 4.1 矿体开采顺序和首采地段的选择95 4.2 矿山生产规模的验证及论证95 5 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103 5.1 主要安全因素分析103 5.2 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104 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123 6.1 评估范围与级别123 6.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现状128 6.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29 6.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146 6.5 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147 6.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154 6.7 复垦区、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情况160 7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165 7.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165 7.2 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166 7.3 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178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191 8.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191 8.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192 8.3 地质灾害防治197 8.4 含水层破坏防治200 8.5 地形地貌景观修复与生态恢复200 8.6 水土环境污染修复205 8.7 矿区土地复垦205 8.8 地质环境与土地监测218 8.9 监测维护222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总体部署225 9.1 总体工程部署225 9.2 分期、分区实施方案228 9.3 近期年度工作安排232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及投资估算238 10.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238 10.2 经费估算246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290 11.1 组织保障措施290 11.2 技术保障措施290 11.3 资金保障措施291 11.4 监管保障措施292 11.5 公众参与292 11.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298 12 矿山经济可行性分析299 12.1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299 12.2 经济效益评价301 13 结论与建议 303 13.1 结论303 13.2 建议306 附图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地形地质及总平面 布置图 15000 2 2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开拓系统布置图 15000 3 3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开拓系统Ⅰ-Ⅰ剖面图 15000 4 4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二 1 煤层资源储量 及煤柱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5 5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一 5 煤层资源储量 及煤柱损失量计算图 15000 6 6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采矿方法标准图 示意 7 7- 1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 15000 8 7-2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5000 9 7-3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5000 10 7-4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15000 11 7-5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15000 12 7-6 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召北井 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15000 附表 附表 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表 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附表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附件 附件 1 探矿证复印件 附件 2 编制单位承诺书 附件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承诺书 附件 4 土壤检测报告 附件 5 新乡市工程经济参考 2022 年第 3 期 附件 6 村委会意见调查函 附件 7 公共调查情况 附件 8 编制人员身份证 附件 9 勘探报告评审备案证明 附件 10 矿区内基本农田查询结果 附件 1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地类查询结果 附件 12 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豫煤规【2008】499 号文关于新乡市陈召煤矿 外围南部区勘探报告的批复; 1 概述 1.1 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1.1.1 项目来源 河南省新乡市陈召煤矿外围区煤矿勘探以下简称“陈召北井”探矿权许可证 T4100002008051010008214,有效期限为 2022 年 5 月 23 日至 2027 年 5 月 23 日, 面积 8.2463km2 ,其矿体是原陈召煤矿开采矿体的自然延伸。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 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新乡市陈召煤矿外围南部区勘探报告并评审备案, 勘 探区范围走向长 2.54.0km,倾向宽 01.6km,面积 4.7480km2。新乡市陈召新煤 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将河南省新乡市陈召煤矿外围区煤矿勘探范围中的达勘 探程度的范围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与勘探报告提交储量范围一致, 面积 为 4.7480km2 ,二 1 煤开采标高- 150- 1220m,一 5 煤开采标高-250- 1320m。 为了继续对矿井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取得采矿权许可证,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与 土地资源,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项目区土地 资源的损毁和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及 时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和恢复, 改善生态环境, 落实土地复垦费用和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治理费用, 为矿山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日常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 98 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 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 号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采 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 号 等文件精 神, 陈召北井组织技术人员编制了河南省新乡市陈召新煤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陈 召北井煤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1.1.2 编制目的 1科学、合理开发陈召北井煤炭资源, 根据矿井资源赋存状况, 确定合理的开 采规模, 结合矿井生产状况选择合理的开拓、开采方式, 选择相应的生产设备, 针 对生产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措施;并为矿山新办理采矿证提供依据。 2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和土地复垦的要求。 1 3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 明确矿权人在获得开发权 利的同时, 必须承担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治理的 义务。 4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5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的来源, 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 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实际的恢复治理与复垦标准, 合理地预测工程费用,落实好资金的来源。 6为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该方案 的编制有利于相关部门监督检查责任单位复垦义务的履行情况, 确保该方案确定的 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7为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依据。 1.1.3 方案服务年限及适用年限 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陈召北井申请矿区范围内设计可采储量为 1788.3 万 吨,设计生产规模 60 万吨/年,剩余生产服务年限 21.3 年。 1方案服务年限 依据开采方案 3.1.3 矿山服务年限及生产能力验证,矿山生产期为 21.3 年,考 虑基建期 3.5 年、沉稳期 6.3 年、环境治理及复垦期 1 年, 复垦管护期 3 年。本方 案服务年限总计 35.1 年,服务年限自 2022 年 10 月至 2057 年 12 月。 2方案适用年限 本方案适用年限为 5 年, 扣除 3.5 年基建期, 即2026 年 1 月-2030 年 12 月。若 5 年内采矿许可证变更或矿山开采规模与开发利用方案等要素发生改变时,随时修 编方案。 1.1.4 矿区位置及交通 陈召北井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太公镇陈召村,面积 4.7480km2。内有 7 个 行政村, 19 个村小组, 工业广场位于芳兰村。北 京广州 铁路在本区东部 通过, 中心东南距京广铁路卫辉车站 15km;中心东南距北 京珠海高速 公路和 107 国道分别为 13 和 12km,中心南距卫辉市辉县市公路 5km,乡村公路 四通八达,交通方便,矿区交通位置图见图 1.1- 1。 2 图 1.1- 1 矿区交通位置图 1.1.5 矿区范围 本次方案编制范围为河南省新乡市陈召煤矿外围区煤矿勘探范围中的达勘探 程度的范围,见图 1.1-2。 河南省卫辉市陈召煤矿外围勘探区位于原陈召煤矿深部, 探矿权许可证号 探 矿权许可证T4100002008051010008214,有效期限为 2022 年 5 月 23 日至 2027 年 5 月 23 日,面积 8.2464km2 ,勘探区范围为 116 号坐标点依次连接圈定,拐点坐 标见表 1.1- 1。 新申请采矿许可证范围为 A 、B 、C 、9 、10 、11 、12 、13 、14 、15 号坐标点依 次连接圈定,新申请采矿许可证范围见表 1.1-2。 表 1.1- 1 陈召煤矿外围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序号 经 纬 度 坐 标 三 度 带 坐 标 东 经 北 纬 X Y 新 1 新 2 7 8 9 10 3 11 12 13 14 15 16 表 1.1-2 本次申请矿区范围勘探报告提交范围 拐点坐标一览表 序号 54 坐标三度带 序号 2000 坐标系 X Y X Y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A A B B C C 备注 矿区面积 4.7480 平方公里,二 1 煤开采标高- 150- 1220m,一 5 煤开采标高-250 - 1320m。 图 1.1-2 陈召北井拐点位置图 4 1.1.6 社会经济 卫辉市为河南省辖县级市,由新乡市代管,位于黄河北部、太行东麓、卫水之滨, 辖 7 镇 6 乡共 13 个乡镇、 342 个行政村、10 个街道办事处、15 个居委会,总人口 50 万。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 128 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 45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20 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卫辉常住人口为 476868 人。 2021 年一季度,卫辉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456491 万元,同比增长 20.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39078 万元,同比增长 14.9;第二产业增加值 164501 万元,同比 增长 11.9;第三产业增加值 252913 万元,同比增长 27.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8.6 36.0 55.4。 卫辉市 2014 年已探明水泥灰岩储量 5.3 亿吨、煤储量 2.7 亿吨、白云岩储量 1 亿吨。 太公镇现位于卫辉市西北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市区 11 公里,北与狮豹头乡接壤, 西与辉县市张村乡相邻,南与汲水镇、唐庄镇搭界,东和安都乡相连。全镇行政区域 面积 7704.4 公顷,总人口 9351 户 30097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0.059 ,有汉、回、 彝、苗、傣 5 个民族。辖道士坟、神头、东寺庄、西寺庄、东陈召、西陈召、韩窑、 沙沟涧、郭坡、黄山、田湾、田窑、牛窑、贾庄、来湾、芳兰、前太公泉、后太公泉、 祁窑、朱庄、宋庄、大漫流、许漫流、温寺门、东寺门、古子涧、吕村、张王屯、东 代村、西代村、西寺门、山后李庄 32 个行政村,57 个自然村。 根据太公镇政府工作报告,太公镇近三年的经济状况如下 2020 年太公镇财税收入完成 529 万元; 工业产值 19611 万元; 第一产业全镇耕 地面积 2868 公顷,人均耕地 1.43 亩,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薯和花生为 主, 粮食总产量达 35000 余吨; 全镇生猪存栏 21040 头、出栏 37910 头。第二产业 以绿色建材为主导,年产值可达 30 亿元。第三产业“太公文化自然风光新能源” 融合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为主业,年产值 3.64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31561.5 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6068 元。 2021 年太公镇财税收入完成 586 万元; 工业产值 20145 万元; 第一产业全镇耕 地面积 2868 公顷,人均耕地 1.43 亩,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薯和花生为 主, 粮食总产量达 35500 吨; 全镇生猪存栏 20045 头、出栏 36565 头。第二产业以 5 绿色建材为主导,年产值可达 34 亿元。第三产业年产值 4.76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 年可支配收入 37524.5 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6542 元。 2022 年上半年太公镇财税收入完成 256 万元; 工业产值 12382 万元; 第一产业 全镇耕地面积 2868 公顷,人均耕地 1.43 亩,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薯和 花生为主, 粮食总产量达 20312 吨; 全镇生猪存栏 24532 头、出栏 12423 头。第二 产业年产值可达 23 亿元。第三产业年产值 2.1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36367 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7434 元。 1.2 矿山自然概况 1.2.1 气候 卫辉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冬冷夏热。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雨热同步,寒暑适中。 据卫辉市气象局资料,本区历年平均气温 14℃,最高气温 42℃ 1972 年 6 月 11 日,最低气温- 18.4℃ 1971 年 12 月 27 日;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574.8mm , 日最大降水量 278.8 mm2021 年 7 月 21 日 ,年最大降水量 1031. 1mm2000 年 , 10 年一遇日最大降水量 278.8 mm2021 年 7 月 21 日;历年平均蒸发量 1773.7mm, 最大年蒸发量 2016.6mm 1974 年,最小年蒸发量 1596.7mm 1990 年;雨期 多集中在 79 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 70以上,雨期降水往往造成山洪爆发,积 水成灾, 亦是地下水回补的重要时期; 风速历年平均为 2.3m/s,最大为 25.0m/s1975 年 3 月 22 日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最大降雪深度 14cm 1975 年 1 月 1 日 ,多 年最早降雪日期为 2000 年 10 月 25 日, 最晚降雪日期 1994 年 4 月 9 日; 冻土期为 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最大冻土层厚 26cm1977 年 1 月 16 日。日照时数 2362.2h, 无霜期 209 天。项目区气候气象特征见表 1.2- 1。 表 1.2- 1 项目区及周边气象要素特征值一览表 序号 气象要素 特征值 1 多年平均气温 14℃ 2 极端最高气温 42℃ 3 极端最低气温 - 18.4℃ 4 日照时数 2362.2h 5 多年平均降水量 574.8mm 6 10 年一遇日最大降水量 1031. 1mm 7 年蒸发量 1773.7mm 8 最大冻土深度 26cm 9 最大风速 25.0m/s 10 无霜期 209 天 6 1.2.2 水文 1、区域水文 卫辉市境内有卫河、共产主义渠、东孟姜女河、沧河、香泉河、十里河、大沙 河七条主要河流, 除大沙河属黄河流域金堤河水系外, 其它均为海河流域南运河水 系,见水系图 1.2- 1。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从本区外东南穿过,距本区东部边界约 4km。 图 1.2- 1 区域地表水系图 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区内没有常年性河流,仅发育季节性冲沟,雨 季有短暂水流,主要排泄大气降水,雨后迅速干枯,暴雨时可形成洪水流,季节 性流水通过冲沟排入卫河。 2、矿区水文 区内季节性冲沟发育,同时有大量人工修建的沟渠,暴雨时可形成洪水流, 雨停即断流, 灌溉主要为井采地下水,矿区及周边 1km 之内没有水库和常年河 流。 1.2.3 地形地貌 1、区域地形地貌 卫辉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约 43km,东西宽约 35km,总面积 868km2 ,整体 地貌为低山、丘陵、平原三种,低山是太行山缓慢上升,形成太行山基岩山丘区, 主要分布卫辉在西北部,山区面积为 258km2 ;丘陵是山洪堆积形成山前倾斜地带, 7 主要分布在卫辉西北的山前, 面积为 158km2;平原是黄河与卫河冲积形成的黄、卫 河冲积平原区,平原面积为 452km2 ,分布在卫辉中部及东南部 图 1.2-2 。 项目区范围内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缓慢倾斜地势, 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丘陵 和冲洪积倾斜平原两种。侵蚀剥蚀丘陵位于项目区东北部,面积 2.53km2 ;冲洪积 倾斜平原地貌主要位于项目区东南部,面积 2.22km2。 图 1.2.-2 区域地貌图 2、项目区地形地貌 本区属太行山山前丘陵平原过渡地带,主要由坡积、冲积和洪积扇裙组 成;沟壑较发育,沟谷多呈“V”字型;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缓慢倾斜地势, 地面海拔标高为143 .9227.9m、相对高差为84m,坡降为 58。 经调查,陈召北井全区整体上西北高, 东南低; 矿区所占土地大部分为山坡地, 山坡地多为缓坡, 区内人工修建沟渠遍布, 大部分均已损坏, 高度较小的陡坎全区 发育, 为人工平整梯田修建, 大部分为农田, 呈阶地农田场地大多较为平坦且种有 庄稼。陡坎均有灌木覆盖, 较为稳定照片 1.2- 1 1.2-4。最高海拔标高位于矿区中 部, 为一圆形山丘;最低处位于矿区南部边界标高143 .9m 。矿区内植被发育, 部分山丘采石而造成基岩裸露于地表。地貌上属侵蚀构造地形。 8 照片 1.2- 1 矿区人工沟渠 照片 1.2-2 矿区人工沟渠 照片 1.2-3 矿区整体地貌 照片 1.2-4 矿区阶地 1.2.4 动植物 项目区地势相对较平坦, 属低山丘陵地形, 地面植被比较丰富, 天然植被主要 是少量的自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属暖温带植物区系, 为常见的木本植物资源。农 作物和经济作物为豫中常见品种。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属暖温带落叶林区,主要为草甸、灌木丛以及人工林、 农田群落所覆盖。乔木树种有毛白杨、旱柳、剌槐、苦楝、泡桐及引入绿化的元宝 槭照片 1.2-5 等, 以四旁林即村旁、宅旁、路旁、河旁 、农田林网的形式分 布于项目区。落叶阔叶林的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所组成; 9 灌木有荆条、酸枣照片 1.2-6 等; 草本植物有白草、半成胡子草、蒿类等。农田 植被呈斑块状散布于区域内。主要种类有小麦、棉花、玉米、豆类及一些蔬菜。矿 区地处太行山山前丘陵地带,植物资源贫乏,常见的木本植物资源多为人工栽培。 用材树种主要有毛白杨、旱柳、法国梧桐、臭椿、刺槐、泡桐等; 经济林树种主要 有苹果、桃、梨、杏、柿子、核桃照片 1.2-7、枣等;饲用植物主要是狗尾草、 星星草、茅草、白草、羊胡子草等;药用植物有防风、首乌、远志、丹参等。 卫辉市位于世界动物区划中属古北界, 在我国动物区划中属华北区。由于该区 植物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破坏殆尽, 植被简单稀少, 动物资源种类极为匮乏。且多 为适应性很强的广布种和华北地区的一些成分极少数特产动物。区域内常见的家养 动物有 牛、马、驴、骡、猪、羊、狗、猫等; 野生动物有 野兔、田鼠、黄鼠狼、 乌鸦、麻雀、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照片 1.2-8 、家燕、杜鹃等。在这些动物中, 家燕、喜鹊、啄木鸟、杜鹃、猫头鹰等都能捕食农林害虫或鼠类, 对农林生产有益, 在维护整个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加以保护, 严禁猎捕。区域内没有重点保 护的野生动物。 照片 1.2-5 元宝槭道旁林 照片 1.2-6 酸枣林灌木 10 照片 1.2-7 核桃树经济树种 照片 1.2-8 喜鹊 1.2.5 土壤 卫辉市土壤可分为褐土、潮土、风沙土 3 个土类、 8 个亚类、 23 个土属、 99 个 土种。 褐土是卫辉市地带性土壤, 主要发育在西北部山麓阶地和洪积冲积扇的第四系 马兰黄土及其洪积冲积母质上。分布在卫河以北山丘、山前倾斜平原和山前洼地, 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61。 潮土是卫辉市地域性土壤, 主要发育在古黄河、卫河沉积物上。分布在卫河以 南到黄河故道以北冲积平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37。 风沙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地区,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1。 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属于均褐土。土壤夹杂较多碎石或褐黄色钙质结核。本次 取样耕地和林地进行了土壤性质化验测试,见附件 4,照片 1.2-9 、1.2- 10 、1.2- 11、 1.2- 12。耕植表土的有机质 pH 为 8.13,有机质为 33.7g/kg,有效磷 24.3mg/kg,速 效钾 262mg/kg,水解氮127mg/kg,供氮能力属较高; 林地表土的有机质 pH 为 8.12, 有机质为 13. 10g/kg,有效磷 11.4mg/kg,速效钾 108mg/kg,水解氮 56.4mg/kg,供 氮能力属中等水平。褐土土壤物理形状及水分物理特性, 一般说, 它与土壤质地关 系较大,一般表层容重为 1.35g/cm3 左右,低层为 1.41.6g/cm3 ,沙性质地则稍大 于此数,粘性质地则稍小于此数。 11 照片 1.2-9 项目区土壤取样 照片 1.2- 10 项目区耕地剖面 照片 1.2- 11 项目区林地剖面 照片 1.2- 12 项目区草地剖面 12 1.3 区域地质背景 1.3.1 区域地层 本区位于焦作煤田东北部,属华北地层区太行山地层小区南部,如图 1.3- 1 所 示。焦作煤田自老到新发育有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 界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 二叠系、三叠系等基岩在煤田的北部有出露。 图 1.3- 1 区域地质图 1.3.2 区域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焦作煤田东北部, 焦作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部, 属华北板块板内区太 行构造区之太行断隆, 如图 1.3-2 所示; 太行断隆区南邻开封断陷, 东邻汤阴断陷, 是在隆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伸展构造型式, 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体, 形成地堑、地 垒、掀斜断块等组合形态。焦作煤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一 般小于 20的单斜构造,发育 NE 、NW 、EW 向三组断裂,且以 NE 向断裂为主; 这三组断层交织成网, 将煤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断块, NW 向和 EW 向断裂构成井 田群的分界,而 NE 向断裂则构成单个井田的分界;局部发育次级褶曲。 13 图 1.3-2 区域构造纲要图 1.3.3 岩浆岩 煤田东北部有岩浆岩侵入含煤地层。 1.3.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本区处于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带, 东部青羊口、汤东、汤西等大断裂近期频 繁活动,西部有山前断裂。隐伏的青羊口断层为高角度正断层, 落差大于 300m; 隐伏的汤西断裂是若干个阶梯状、高角度正断层组成的断裂束,平面上呈“S”形, 走向 NE、倾向 SE,落差大于 600m;汤西断裂是孕震构造,在新第三纪末重新活 动, 以至上新统断开, 断距由南向北渐小, 乃至消失; 第四纪活动减弱。据近百余 年来统计资料, 汤阴地堑最大震级为 5.25 级, 震中烈度为Ⅶ度, 多为小震或弱震。 另据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记载,近 600 年来波及本区、烈度Ⅳ级以上者达 20 余次。 利用历史地震重演、构造类比原则、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参数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同时考虑地震烈度衰减因素等,本区应处于次稳定区域。 从本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构造条件分析, 本区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 条件,但具备发生洪水的可能,应给于观注。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3062015 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卫辉市附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对应的基本烈 度为Ⅷ度,其地震设防应为Ⅷ,如图 1.3-3 所示,表 1.3- 1 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14 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对照见表 1.3-2,区域地壳稳定性为 较不稳定。 表 1.3- 1 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0.04≤αmaxⅡ<0.09 0.09≤αmaxⅡ<0.19 0. 19≤αmaxⅡ<0.38 0.38≤αmaxⅡ<0.75 地震基本烈度值 Ⅵ Ⅶ Ⅷ Ⅸ 表 1.3-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表 地震基本烈度 ≤Ⅵ Ⅶ Ⅷ ≥Ⅸ 区域地壳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较不稳定 不稳定 图 1.3-3 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1.3.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段, 其西部为太行山中 低山, 东部为华北平原, 地势总体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 根据本区所处的位置、地 下水流向、地质构造、岩性组合等特征, 总体应属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该岩溶水 系统北起大闾寨 马投涧一线地表分水岭、南至封门口断层, 西起漕旺水盘石头 施家沟石碑头地下分水岭、东至青羊口断层, 面积约 615km2,其中灰岩裸露面 积 415km2。 西部太行山区奥陶、寒武系石灰岩呈裸露或半裸露型, 沟壑纵横, 裂隙岩溶发 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和补给。当地下水在西部山区接受补给后由西 向东迳流。在迳流过程中若遇北西、北北东向阻水断裂, 部分地下水则以泉的形式 排出地表, 如许家沟泉群,部分改变流向后继续向深部运移。由此可见, 地质构造 对区域地下水的运移、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15 山前广泛分布的冲、洪积砾石层和沿河流两岸分布的砂砾层, 能直接接受降水 和地表水的补给, 在西部还可接受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补给, 在地形适宜的地段可 见季节性泉水出露。 根据以上分析,本区位于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的迳流区内。 按含水层岩性、空隙性质及地层组合, 区域范围内, 含水岩组自下而上有奥陶 系、寒武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石炭系上统碎屑岩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 水岩组、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据安鹤煤田 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内的部分抽水试验资料,分述如下 1、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厚 400800m,为中厚层状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补给条件好; 许 家沟泉群多年平均流量 5040m3/h;钻孔漏失量 3.812.0m3/h,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0.00466 13.331L/sm ,水位标高134.46 139.95m ;供水井抽水单位涌水量 2.31513.33L/s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和 HCO3Ca.Mg,矿化度 0.297 0.573g/L ,PH 值 7.48.2;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岩溶水系统内的矿井资料,在断 层影响下,本含水岩组层中的岩溶裂隙水进入矿井,水量 258413507m3/h。由此 可知,该含水岩组为含水极丰富的含水层,且极不均一。 2、石炭系上统碎屑岩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由石炭系太原组砂泥岩碎屑类夹 810 层石灰岩组成,为含、隔水层互层式, 厚 72.18162.06m,平均 115.72m。可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有 24 层石灰岩L7 L10 ,其中 L8 灰岩稳定, 分布广, 厚 0.109.44m, 一般 35m,但泥质含量高, 岩溶裂隙发育较差, 不利于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据钻 孔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 0.0003270.074L/s.m,渗透系数为 0.004454.374m/d, 水位标高93.81225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和 HCO3KNa 水,矿化度 0.451.23g/L ,PH 值为 6.59.37;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岩溶水系统内的煤矿资 料,在断层发育地段, 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水突水量 1501210m3/h。表明该段岩 溶裂隙发育不均一, 富水程度也不均一, 总体上该含水层含水性中等, 但局部含水 丰富。 下段发育有 L1 L4 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厚 2.2411.05m;其中 L2 稳定, 厚 2.246.50m,平均 5.61m。地表裂隙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为 0.00411.5L/sm , 水位标高128.67157.60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SO4Ca 和 HCO3Ca.Mg 16 水,矿化度 0.342.24g/L ,PH 值 6.59.37;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 内的煤矿资料,太原组下段的矿井涌水量 209.4478.8m3/h;由此可见,该段岩溶 裂隙发育,总体上含水中等,但极不均一。 3、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由二叠系、三叠系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含水层之间有厚度不等泥岩、砂质泥 岩、粉砂岩,无断裂构的情况下,各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的可能性小。二 1 层 顶板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 0.000530.511L/s m,渗透系数 0.00122.351m/d,水 位标高106.32170m,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Ca 、HCO3.SO4Ca.Mg 和 HCO3KNa 水, 矿化度 0.4542. 138g/L,PH 值 6.58.4;反映二 1 煤层顶板含水 层裂隙发育较差, 但局部地段较好, 总体上地下水迳流迟缓。从岩性组合看, 该含 水岩组中所夹的隔水层较厚,含水层含水弱至中等,总体上呈弱富水特征。 4、新近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由冲、洪积及冰碛砾石层 构成, 分选性差,常被粘土、粘土夹砾石层分隔, 多呈透镜体状。受基岩风化面及断裂构造控制,含水层厚度 2.00154. 10m,一般 25.00m。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 水量、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及地 形制约,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大口径单井涌水量 201700m /h,一般 5090m /h;33 钻孔冲洗液漏失量为 01.00m3/h,钻孔单位涌水量 0.0211.481L/s m,渗透系数 0.976.56m/d,水位埋深 0.553.00m,标高8.50246.40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 、HCO3.SO4 .ClCa 、HCO3.SO4Ca 、HCO3.SO4Ca.Na 以及 HCO3.SO4Ca.Mg 水,矿化度 0.250.98g/L ,PH 值 7.17.5。局部地段含水较强, 因埋藏浅、距二 1 煤较远,正常情况下对开采二 1 煤层一般无直接影响。 1.3.6 工程地质条件 二 1 煤层砂质泥岩直接顶板分布于勘查区西北部、中东部, 厚 0.96 20-2 孔 7.73m 12- 1 孔,约占全区面积的 40;细粒砂岩直接顶板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及 东部, 厚 3.20 21- 1 孔 12.22m 18- 1 孔 ,约占全区面积的 40;闪长岩直接 顶板分布于陈 9 孔周围, 厚 27.46m,约占全区面积的 15;粉砂岩直接顶板分布于 勘查区东南部,厚 4.35m 22- 1 孔约占全区面积的 5。各种岩性的顶板分布情 况见二 1 煤层顶板工程地质图。伪顶仅小面积分布于 20- 1 孔周围, 岩性为砂质泥岩, 老顶以细粒砂岩为主、中粒砂岩次之。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