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2009年6月19日 目 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1 2 计算书正文...4 2.1 结构布置 ... .4 2.2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4 2.3单向板的设计...... .4 2.3.1计算简图...5 2.3.2荷载计算...5 2.3.3板的内力计算...5 2 3.4板的配筋计算..5 2.3.5板的模板配筋..5 2.4次梁的设计....5 2.4.1计算简图... .5 2.4.2荷载计算... .6 2.4.3次梁的内力计算... .7 2.4.4次梁的配筋计算 .. 7 2.4.5次梁的模板配筋 .. 8 2.5主梁的设计....8 2.5.1计算简图.. . .8 2.5.2荷载计算.. . .8 2.5.3主 梁 的 内 力 计 算.. . .10 2.5.4、承载力计算.. 10 2.6、主 梁 设 计 .. 12 2.6.1、荷载设计值..12 2.6.2、计算 简 图..12 2.6.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 14 2.6.4、主梁弯矩包络图..17 2.6.5、承载力计算..18 2.6.6、主、次梁交接处附加横向钢筋计算..20 3 课程设计体会. 22 4参考文献.24 5附件.. 附件1 计算书手稿. 附件2 施工图手稿. 26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资料 1、设计条件 某水电站副厂房属3级水工建筑物,环境条件类别为一类,采用外墙及内柱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的截面尺寸b✕h,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肋形结构。 L1 5L2 L2 L2 250 250 A B C D 1 6 4 5 3 2 120 bh L1 L2 L2 120 3L1 L1 L2 图1副厂房结构平面布置图 2、设计参数 厂房按正常运行状况设计;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粉底;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Ⅱ级钢筋外,其余均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水泥砂浆容重γ1为20kN/m3;混合砂浆容重γ2为17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γ3为25kN/m3;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及其余设计参数按学号给出,见表2,并据此填入表1。 表1 设计自选参数 题号 L1✕L2mm✕mm 5L2✕3L1mm✕mm b✕h mm✕mm qk(kN/m2) 115 二、 设计内容 1、结构布置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资料及表1所给有关设计参数进行结构布置;选定材料并拟定构件截面尺寸。 2、结构内力计算 根据结构工作状况及结构特点,确定计算简图,并进行荷载计算;计算结构内力,并根据需要绘制内力包络图。单向板肋形结构的板和次梁按塑性理论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双向板肋形结构的板、次梁和主梁均按弹性理论计算。 3、截面设计 考虑结构设计的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等因素进行截面设计;合理选择受力钢筋,并按要求配置构造钢筋;绘制主梁内力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 4、绘制施工图 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1200);绘制板、次梁和主梁模板配筋图,根据需要绘制钢筋材料表或钢筋抽样图。 三、 课程设计分组及要求 1、设计分组 指导老师按行政班分组指导;学生按表1根据学号确定自己的设计题号及设计参数,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时间安排 1 收集资料 0.5天 2 结构布置 0.5天 3 内力计算 2天 4 截面设计 1天 5 施工图绘制 2天 6 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 0.5天 7 分组答辩 0.5天 3、提交的文件 1)计算书1份 每个学生按照封面、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书正文、课程设计体会、计算书手写草稿(附件1)、施工图的手绘草图(附件2)的顺序装订成册。除附件外,其余部分要求提交word文档打印件,并将电子文档按行政班级提交指导老师。 2)施工图12张 每个学生提交12张2号施工图(CAD绘图)。 注所有材料装入长沙理工大学专用资料袋。 4、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按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占70%、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占10%、设计答辩(回答问题情况)占20%的比例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2 计算书正文 2.1、结构布置 在肋形楼盖结构中,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格和板的布置,需注意的问题如下 1 承重墙、柱网和梁格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 柱网尺寸宜尽可能大,内柱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设。 2 结构布置要合理、经济 ① 由于墙柱间距和柱网尺寸决定着主梁和次梁的跨度,因此,它们的间距不宜过大,根据设计经验,主梁的跨度一般为 5m8 m,次梁为 4m6 m。 ② 梁格布置力求规整,梁尽可能连续贯通,板厚和梁的截面尺寸尽可能统一。在较大孔洞的四周、非轻质隔墙下和较重的设备下应设置梁,以避免楼板直接承受集中荷载。 ③ 由于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的5070,因此,应使板厚尽可能接近构造要求的最小板厚。根据设计经验及经济效果,板的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 72. 7 m,常用跨度为 1.7m2.5m左右。 ④ 为增强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并与柱构成平面内框架,这样可使整个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内框架与纵向的次梁形成空间结构,因此房屋整体刚度较好。当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较多时,也可沿纵向布置主梁。因为主梁承受的荷载较大,减小其跨度既可减少内力,又可增加房屋净高。 3 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结构的区别 若板的两个方向跨度比时,按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若,则按单向板肋形结构设计。 2.2、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 2.2.1、板的厚度 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取;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为60mm12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可选80mm。 2.2.2、次梁的截面尺寸拟定 次梁高度取,宽度取。 此处根据板的稳定、强度等施工方面要求,根据跨度及荷载特点初步拟定 2.2.3、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高度取,宽度取。考虑到主梁的荷载分布和跨度较长影响,初步拟定 。 2.3、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书上画出结构布置,如图1。注意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 并确定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负荷范围。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2.4、单向板的设计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单向板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 作为板的计算单元。板的长跨与短跨比,故此题应按单向板设计。 2.4.1、计算简图 a120 ln 板l01 lnh/2 和 l01 lna/2 取小值 次梁l01 ln0.025ln 和 l01 lna/2 取小值 l0ln l0ln b b ln ln 图2 计算跨度示意图 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不小于12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次梁宽度,即取a120mm。 计算跨度按图2进行计算,其中, 边跨 ; ; 故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多于五跨连续板按五跨计算内力(为统一起见,取)。 板的计算简图见图3。 gq 图3 板的计算简图 2.4.2、板的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15mm厚混合砂浆粉底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故 线永久荷载设计值 线可变荷载设计值 每米板宽内承受荷载 板的荷载计算可列表计算,见表1。 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 (kN/mm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2) 永 久荷 载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400 1.05 0.420 80mm厚现浇板自重 0.255 1.05 0.268 15mm厚板底抹灰 2.000 1.05 2.100 小 计(g) 2.655 1.05 2.788 可变荷载(q) 4.000 1.20 4.800 总荷载(gq) 6.655 - 7.588 表1 板的荷载计算表 2.4.3、板的内力计算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按图4采用,各跨中及 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 图4 单向板内力系数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B支 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2。 表2 板的弯矩计算表 截 面 边跨中M1 B支座MB 中间跨中M2、M3 中间支座MC 弯矩值(kNm) 2.81 -2.81 1.94 2.21 2.4.4、板的配筋计算 b1000mm,h0h-2060mm。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区格中间板的四周与 梁整体连接,由于拱效应,弯矩有所降低,故M2、M3及M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可以填 在表3内。 2.4.5、绘制板的模板配筋图 板的配筋一般采用分离式,板的配筋图按150110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 截 面 边跨跨中 M2 第一内支座MB 中间跨中 M3 中间支座MC 边区格 中间区格 边区格 中间区格 2.810 -2.810 1.940 1.552 2.210 1.768 6.5 6.5 4.4 3.5 5.1 4.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309 309 210 167 243 191 选配钢筋(实配AS) φ8160 φ8180 φ8160 φ6160 φ8180 φ6/8160 314309 314309 279243 177167 279243 218191 表3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2.5、次梁设计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2.5.1、荷载设计值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厂房的实际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一律不考虑 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永久荷载包括板传来的恒荷载、次梁自重和次梁底及两侧的粉刷 重量;可变荷载仅考虑板传来的楼面活荷载。可按表4进行计算。 永久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底及侧面抹灰 故 可变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合计 表4 次梁的荷载计算表 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 (kN/mm)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 永 久荷 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 5.842 1.05 6.134 次梁自重 1.600 1.05 1.680 次梁底及两侧的粉刷自重 0.214 1.05 0.225 小 计(g) 7.656 1.05- 8.039 可变荷载(q) 8.800 1.20 10.560 总荷载(gq) 16.456 18.599 2.5.2、计算简图 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不小于24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主梁宽度,此处取 。计算跨度按图2进行计算,其中, 边跨 故取较小值 中间跨 跨度差,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 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5。 gq 图5 次梁的计算简图 2.5.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次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mp值按表5采用,各跨中及 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 表5 次梁的弯矩系数表 截面位置 边跨中M1 B支座MB 中间跨中M2、M3 中间支座MC αmp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m 5.875 5.570 5.570 5.570 Mαmp gql02 kN.m 58.36 -58.36 40.13 45.86 次梁各支座截面的剪力系数αvb值按表6采用,剪力按式计算。 表6 次梁的剪力系数表 截面位置 边支座QA 第一内支座QBl 第一内支座QBr 中间支座QCl、QCr αvb 0.45 0.60 0.55 0.55 净跨度lnm 5.755 5.755 5.750 5.750 kN 48.07 64.02 58.83 58.83 2.5.4、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支座承受负弯矩,翼缘位于受拉区,按矩形截面进行设计;而跨中翼缘位于受压区,按 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且梁高 ,,翼缘厚 判别T型截面是属于第一类还是第二类截面可采用下列公式 ,当满足公式时为T型梁一类截面,按以为宽的矩形截面计算配筋;不满足时为T型梁二类截面,按T型截面公式计算配筋。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7。 表7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边跨中M1 B支座MB 中间跨中M2 中间支座MC 中间跨中M3 弯矩设计值MkN.m 58.36 -58.36 40.13 45.86 40.13 截面类型 T型一类 矩形 T型一类 矩形 T型一类 αS 0.027 0.263 0.019 0.218 0.019 ξ 0.027 0.312 0.019 0.249 0.019 ASmm2 623 735 430 570 430 选配钢筋 2Φ20 3Φ18 3Φ14 3Φ16 3Φ14 实际配筋面积mm2 628 763 462 603 462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1复核截面尺寸 因为 且时,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腹筋计算时,应由计算确定箍筋,否则按构造要求配筋, 若要求计算求箍筋,则 初选双肢箍筋,选用φ6200,即,; 且满足最大箍筋间距 故 则 若,则所配箍筋能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若,则需加弯起钢筋帮助抗剪,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8。 表8 次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边支座QA 第一内支座QBl 第一内支座QBr 中间支座QCl 中间支座QCr 剪力设计值VkN 48.17 64.22 58.83 58.83 58.83 0.25fcbh0 182.5 182.5 182.5 182.5 182.5 0.07fcbh0 51.1 51.1 51.1 51.1 51.1 弯起钢筋 无 无 无 无 无 箍筋用量 φ6200 φ6200 φ6200 φ6200 φ6200 2.6、主梁设计 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2.6.1、荷载设计值 主梁的自重和主梁底及两侧的粉刷自重为均布荷载,但此荷载值与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值 相比很小,为简化计算,采取就近集中的方法,把主梁自重集中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将主梁 视为承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来计算。主梁承受的永久荷载包括次梁传来的恒荷载、主梁自 重和主梁底及两侧的粉刷重量;主梁承受的可变荷载仅考虑次梁传来的可变荷载。 荷载永久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底梁及两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故 次梁传来的可变荷载设计值 故 2.6.2、计算简图 主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不小于37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柱横截面高度。计算跨度 按图6进行计算,其中, 边跨 ; ; 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因,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表9 主梁的荷载计算表 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kN)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kN) 永久荷 载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 45.94 1.05 48.234 主梁自重 5.775 1.05 6.064 主梁底及两侧的粉刷 0.611 1.05 0.642 小 计(G) 52.324 1.05 54.94 可变荷载(Q) 52.80 1.20 63.36 总荷载(GQ) 105.124 118.30 图6 按弹性理论分析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 l0 l01 l01 Q G Q G Q G Q G Q G Q G 图7主梁的计算简图 2.6.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可由教材附录八的表格查得,也可以由表 10查得。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Mα1GLα2QL;各支座截面剪力按式Vβ1Gβ2Q。 其中,α1、β1分别为永久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及剪力系数;α2、β2分别为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弯 矩及剪力系数。 表10 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 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时,需要考虑可变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方式,因此应将永久荷载和可 变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单独计算,然后对控制截面内力进行组合,计算各截面及支座的最大内 力或最小内力。 主梁各截面及支座的弯矩及剪力系数由表10查得后,可计算出相应的弯矩及剪力,可 参考表11进行,为便于绘制主梁内力包络图,应将每种荷载作用形式下的内力图绘制出来, 荷载组合时再将每种组合方式下内力图绘制出来,合并到同一坐标系下即得内力包络图。值 得注意的是主梁的结构对称且荷载对称,只需画出一跨半的内力包络图即可。 内力组合可按表12和表13进行。 项次 示意图 内力计算 ① 截面 α1 M 截面 β1 V M1 0.244 86.70 VA 0.733 40.30 Ma 0.155 55.10 VBl -1.267 -69.60 MB -0.267 -94.80 VBr 1.000 54.61 M2 0.067 22.82 Mb 0.067 22.82 ② 截面 α1 M 截面 β1 V M1 0.289 102.60 VA 0.866 47.58 Ma 0.245 87,02 VBl -1.134 -62.30 MB -0.133 -46.28 VBr 0 0 M2 -0.133 -47.23 Mb -0.133 -47.23 ③ 截面 α1 M 截面 β1 V M1 -0.044 -15.63 VA -0.133 -7.31 Ma -0.087 -30.90 VBl -0.133 -7.31 MB -0.133 -46.28 VBr 1.000 54.94 M2 0.200 68.13 Mb 0.200 68.13 ④ 截面 α1 M 截面 β1 V M1 0.229 81.34 VA 0.689 37.85 Ma 0.126 44.75 VBl -1.311 -72.03 MB -0.311 -108.21 VBr 1.222 67.14 M2 0.170 57.91 Mb 0.170 57.91 ⑤ 截面 α1 M 截面 β1 V M1 -0.030 -10.66 VA -0.089 -4.89 Ma -0.059 -21.06 VBl -0.089 -4.89 MB -0.074 -25.75 VBr 0.708 38.90 M2 0.140 48.01 Mb 0.096 32.70 表11 主梁内力计算表(供参考) 表12 主梁弯矩组合 项次 M1 Ma MB M2 Mb ①② 189.30 142.12 -141.08 -24.41 -24.41 ①③ 71.07 24.20 -141.08 90.95 90.95 ①④ 168.04 99.85 -203.01 80.73 80.73 ①⑤ 76.04 34.04 -120.55 70.83 55.52 Mmax组合 ①② ①② ①④ ①③ ①③ Mmax 189.30 142.12 -203.01 90.95 90.95 Mmin组合 ①③ ①③ ①⑤ ①② ①② Mmin 71.07 24.20 -120.55 -24.41 -24.41 表13 主梁剪力组合 项次 VA VBl VBr ①② 87.88 -131.90 54.61 ①③ 32.99 -76.91 109.55 ①④ 78.15 -141.63 121.75 ①⑤ 35.41 -74.49 93.51 Vmax组合 ①② ①④ ①④ Vmax 87.88 -141.63 121.75 Vmin组合 ①③ ①⑤ ①② Vmin 32.99 -74.49 54.61 2.6.4、主梁弯矩包络图 图八 主梁弯矩包络图 2.6.5、承载力计算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支座承受负弯矩,翼缘位于受拉区,按矩形截面进行设计;而跨中翼缘位于受压区,按T形截面计算 (1) 翼缘计算宽度 边跨 按计算跨度考虑 按梁肋净宽考虑 且 , 故取较小值 中间跨按计算宽度考虑 按梁肋净宽考虑 且 , 故取较小值 (2) 判别T型梁的类型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跨内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计算,同样取。 对于跨中 第一类T型截面梁配筋计算同矩形截面方法相同,列于下所示 , 且应满足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14。 表14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边跨中M1 B支座MB 中间跨中M2 弯矩设计值MkN.m 189.30 -203.01 90.95 截面类型 T型一类 矩形 T型一类 αS 0.029 0.254 0.014 ξ 0.029 0.299 0.014 ASmm2 1156 1360 531 选配钢筋 4Φ20 2Φ202Φ22 2Φ20 实际配筋面积mm2 1257 1388 628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1)复核截面尺寸 因为 ,故 故当 时,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 腹筋计算 当 时,由计算确定箍筋,否则按构造要求确定箍筋; 由题可知、、均满足截面抗剪要求; 另由题可知、、均应按计算配箍筋; 初选双肢箍筋φ8200,即, ; 且满足最大箍筋间距; 故 则 ;若,则所配箍筋能满足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若,则需加弯起钢筋帮助抗剪。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15。 表15 主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边支座QA B支座QBl B支座QBr 剪力设计值VkN 87.88 -141.63 121.75 0.25fcbh0 353.13 353.13 353.13 0.07fcbh0 98.88 98.88 98.88 弯起钢筋 无 无 无 箍筋用量 φ8200 φ8200 φ8200 2.6.6、主、次梁交接处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的梁腹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作用,因而有可能在主梁 的中下部出现斜向裂缝。为防止破坏,应在此交接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箍筋或吊筋)。 a 主梁与次梁交接处斜向裂缝 b吊筋形式 c 箍筋形式 图9 主梁与次梁交接处箍筋和吊筋形式 考虑到主梁与次梁交接处的破坏面大体如图8b和c虚线所示,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 置在S2h13b的范围内,其数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F 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应扣除主梁自重); fyv 附加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α 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一般取α45; 故可选用2Φ14(AS 308 ) 七、施工图绘制 施工图绘制必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图面布置合理,表达正确,文字规范,线条清楚,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1 结构平面布置图 参照图2 画出结构平面布置,注意哪些用实线表示,哪些用虚线表示。给板、主梁和次梁编号,尺寸标注要求清楚、完整。 2 板的配筋图 板的钢筋负弯矩筋画在上边(左边),正弯矩筋画在下边(右边)。图上标注的受力钢筋直径和间距与计算书上计算出来的要相对应。沿墙四周、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和横向主梁上设计构造钢筋。所有钢筋注明直径和间距,受力负筋和构造负筋注明尺寸。所有钢筋均编号,编号相同的钢筋只需在一处注明钢筋直径、间距和尺寸。 钢筋用粗线表示,其他用细线表示。 3 主、次梁的配筋图 画出梁的纵断面图和每跨的跨中和支座处的横断面图。主梁钢筋截断点和起弯点应根据弯矩包络图确定,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应根据构造要求确定。在梁的纵断面图上标注钢筋的编号和断点位置。除开计算得到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以外,还要设计构造钢筋边支座的构造负筋和架力钢筋。横断面图上应将钢筋的根数、钢筋位置、钢筋直径、钢筋编号表示清楚。在一个横断面图上应标注断面宽度和高度。横断面图上的钢筋编号与纵断面图应一致,且纵横断面图上的受力钢筋直径与根数与计算书上计算得到的应一致。箍筋的直径与间距应与计算书上一致。 画抽筋图时应将梁上部钢筋画在上边,下部钢筋画在下边;钢筋的长短与纵断面图上的钢筋对应。注意同一张图上,断面编号只能出现一次,如只能有一个1-1断面。 钢筋用粗线表示,其他均用细线。Ⅱ级钢筋的断点用短斜线表示,Ⅰ级钢筋端头本身带有圆弯钩。直径、长短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钢筋用同样的编号。 3 课程设计体会 一周的课程设计将近尾声,通过这次的设计,感觉我自身的知识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对书本上的内容不再是泛泛的了解,而是有了非常强烈的认识。 说实话,经历了这么一周的设计,我感觉真的很累,很累,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时间有这么紧张,因为这一周星期四安排了一门水工钢结构的考试,所以前半段时间大多用来复习准备考试,直到星期五才正式开始计算,从一开始计算就感觉有点迷茫,以前做题什么的课本上都会有例题,详细的解答步骤等等,只要照着模式套下去就行了,根本不用思考太多的问题,但是这一次,从开始着手计算到后面绘图等等一系列过程都要自己去查找资料、翻阅规范,查看以前大一大二学过的知识,这给设计的进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就直接导致了我时间上的紧张,只能想进办法取挤出时间,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从周五晚上开始,我连续五个晚上加班到凌晨三点左右,每天只休息不到五六个小时,虽然感觉有些疲惫,但是总体上来说,我还是觉得很值得的。 一开始,当我拿设计题目的时候,还在想,这个应该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个单向板嘛,按照构造要求配置一些钢筋就行了,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例如在求解次梁配筋是时,因为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长度不同,在计算支座剪力时有两个长度,由于选择错误,以致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思考,最后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程,才最终确定下来,很多时候,这些另我无法继续算下去的难点都是通过去图书馆和上网查找资料才最终得以解决;最让我头痛的是斜截面的配筋计算,因为那一章节的课堂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再加上被一些不同的例题资料的误导,使得我在这上面停留了很久,始终觉得不对,不懂其中的缘由,最后还是通过指导王中强老师的帮助才弄明白;王老师一开始就给我们声明,我这个课题中最难的是主梁的配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的板和梁的配筋都是采用塑性应力重分布方法计算,相对来说还是要简单些,但在主梁那一块,则必须采用弹性理论方法设计计算,无疑给我们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几个同学多次在一起讨论和查找资料规范才落实下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句话,书本上的知识本就有限,再加上自己掌握不够牢固,真正要用到的时候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以前大一大二学过的知识,更加忘得一干二净,在整个的设计阶段,花时间最多的肯定是绘制施工图,老师要求上交一张用CAD绘出的2号图纸,里面应包含所有的成果。虽然大一时候学过CAD制图,但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技巧,这么久也忘得差不多,所以花了很多时间钻研这个问题,连续三个晚上都是熬夜到凌晨三点,早上七点起床,真正体会到了连续作战的滋味。 通过这次的设计,学会的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 他让我提前感受到了以后工作中自己独立承担某项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而又没有别人能教你时,怎样寻找正确的途径解决攻克这些困难的方式。更加让我体会到了仅仅学会理论是很不够的,在实际的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书本上没有的一些情况,只有将理论结合现实的实际例子中去,活学活用,才能充分发挥书本的真正作用----书本仅仅只能引导你,而不能完全教会你怎么做----所以,由这个设计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数本的作用。 另外,我非常赞同老师的这种课题分配方式(每个人的课题都不相同),以往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别的课程设计总会有课题完全相同的情况,那么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但是这一次不同,因为没有别的抄,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被迫靠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很大的督促作用,让每个同学都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4参考文献 [1] 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合编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江见鲸等编著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敏林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