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莲台初步设计009、第七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宝丰马莲台煤矿初计说明书 第七章 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 煤质及其用途 一、煤质 煤质资料主要依据为灵武煤田马莲台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一) 煤的物理性质 煤层均为黑色层状、块状结构,结构类型主要有条带状、线理状,少数为致密块状,油脂、玻璃、弱沥青光泽,断口贝壳状、阶梯状鳞片状。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半暗型为主,暗淡型次之,光亮型较少。 镜下煤岩鉴定结果,有机质含量占80.2~93.9%,无机质以泥质物为主,含量占6.1~19.8%。山西组一、三、五层煤相似,凝胶化物质以半丝炭化、半凝胶化基质为主,矿物杂质中硫化物含量0.7~1%。 本矿主要可采煤层一、三、五、八、九共五层,其中八、九煤含硫量高暂不开采。各煤层均为黑色层状、块状结构,结构类型主要有条带状、线理状,少数为致密块状,油脂、玻璃、弱沥青光泽,断口贝壳状、阶梯状、鳞片状。煤岩类型以半光亮~半暗型为主,暗淡型次之,光亮型较少。 煤的工艺性能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1)、工业分析 ①水分 井田内一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72~2.61之间,平均为1.68;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1.34~2.83之间,平均为1.54。 三上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1.01~2.46之间,平均为1.65;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1.12~2.43之间,平均为1.74。 三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89~9.80之间,平均为1.78;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49~3.02之间,平均为1.79。 五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83~2.67之间,平均为1.71;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92~2.88之间,平均为1.83。 八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69~2.59之间,平均为1.32;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9~2.06之间,平均为1.39。 九煤层原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64~1.75之间,平均为1.13;浮煤水分(Mad)含量变化在0.47~1.87之间,平均为1.15。 反映了低变质阶段烟煤水分含量的基本特征。 剖面上原煤水分含量自上而下略有降低。 ②灰分(Ad) 井田内各煤层的灰分含量较高为中~富灰煤,第一、三层煤平均灰分分别为27.27、29.88 属富灰煤。第三上、五、八、九层煤平均灰分在1525属中灰煤,自上而下灰分逐渐降低。煤层经洗选后精煤灰分平均小于10,山西组煤层高于太原组煤层。 影响灰分增加的主要因素煤中无机组分含量、夹矸层数及厚度,如三上煤被分出后,灰分明显降低,煤层结构复杂的灰分较高等,成煤环境也是影响煤层灰分的重要因素。 ③浮煤挥发分产率(Vdaf) 各煤层浮煤挥发分产率变化不大,平均值在37.543.07之间,属中高挥发分煤。一煤层为36.3343.96,平均39.1;三上煤层为35.7941.86,平均38.66;三煤层为31.3941.74,平均38.08;五煤层为33.2143.88,平均37.50;八煤层为39.0948.08,平均43.07;九煤层为37.8446.36,平均41.81。 可采煤层原煤工业分析主要指标表 表7-1-1 煤层号 原煤工业分析 Mad Ad Vdaf St,d Qnet,arMJ/kg Qnet,dMJ/kg 一煤 0.72-2.61 13.86-51.15 37.02-49.93 0.27-1.1 3449-7194 8134-8413 1.68 27.27 40.68 0.94 5629 8254.83 三上煤 1.01-2.46 9.25-52.04 35.82-44.14 0.31-1.47 3904-7581 8224-8197 1.65 19.93 39.16 0.69 6685.63 8295.83 三煤 0.89-9.80 15.93-46.99 32.39-62.43 0.41-3.02 3942-7112 7669-8667 1.78 29.88 38.22 0.92 5452.88 8253.46 五煤 0.83-2.67 14.48-44.89 32.7-42.911 0.43-3.56 3845-7052 8126-8363 1.71 25.09 36.74 1.1 5875.98 8234.25 八煤 0.69-2.59 8.26-34.91 37.4-48.2 0.74-5.18 5439-7651 8265-8615 1.32 21.14 41.23 2.56 6459.89 8396.25 九煤 0.64-1.75 3.88-48.83 17.86-45.13 0.56-6.35 4270-7811 8219-9015 1.13 15.83 40.32 3.24 6899.27 8504 可采煤层浮煤工业分析主要指标表 表7-1-2 煤层号 浮煤工业分析 Mad Ad Vdaf Ymm 一煤 1.342.83 6.8710.9 36.3343.96 8.5019.50 1.54 6.22 39.1 12.6627 三上煤 1.122.43 4.8814.49 35.7941.86 11.5020.5 1.74 6.34 38.66 14.17 三煤 0.493.02 6.3612.35 31.3941.74 10.0020.00 1.79 8.05 38.08 14.23 五煤 0.922.88 4.9611.15 33.2143.88 9.521.0 1.83 8.42 37.50 13.1641 八煤 0.92.06 3.214.86 39.0948.08 12.532.5 1.39 6.31 43.07 21.1036 九煤 0.471.87 1.981.52 37.8446.36 14.032.0 1.15 5.12 41.81 23.7554 上述数据基本反映了低变质烟煤挥发分产率的基本特征。井田内煤层一般原煤挥发分高于浮煤,但个别钻浮煤孔挥发分高于原煤挥发分,其主要原因与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分含量高低有关(如表7-1-1、7-1-2、7-1-3)。 可采煤层浮煤元素分析表 表7-1-3 煤层号 元 素 分 析() 全硫 St,d 碳 Cdaf 氢 Hdaf 氮 Ndaf 氧 Odaf 一煤 0.36-1.05 83.42-84.29 5.50-5.90 1.24-1.48 8.39-9.58 0.50 83.814 5.6514 1.3714 8.7214 三上煤 0.46-0.61 83.5-84.52 5.48-5.79 1.31-1.51 7.63-8.90 0.54 84.2216 5.6416 1.4316 8.2816 三煤 0.50-1.97 82.93-89.10 5.17-5.84 1.27-1.62 6.95-9.68 0.82 84.1623 5.5423 1.4323 8.2923 五煤 0.56-3.33 79.86-84.48 5.16-5.81 1.26-1.68 7.75-12.08 0.76 83.7150 5.5450 1.5050 8.5250 八煤 1.01-2.68 82.79-84.38 5.52-6.16 1.33-1.68 6.40-9.48 1.44 83.6830 5.9130 1.4830 7.4830 九煤 0.77-4.00 81.95-84.47 5.24-6.02 1.27-1.53 5.71-10.9 2.55 83.22101 5.66101 1.32101 6.73101 (2)有害组分 ①硫分 自上而下含量增高,山西组煤层含硫0.481.2,属特低低硫煤,其中一、三层煤小于1;太原组煤层含硫2.553.16,属富硫煤。硫成分中黄铁矿硫稍高于有机硫,硫酸盐硫含量甚微,九层煤则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难洗选,而黄铁矿硫又多呈染状分布,故洗选效果不佳,一般下降不到1。按工业对炼焦用煤硫分小于1的要求,山西组煤层可满足,太原组煤层达不到要求。 ②磷(Pd) 各煤层磷分含量除九层煤外含量均大于0.01的要求;含量小于0.05属低磷煤,九层煤含量为0.0034,属特低磷煤可满足炼焦用煤要求。 ③腐植酸含量 井田内部分钻孔采了腐植酸煤样,以测定均不含腐植酸,这与本区煤层属烟煤变质阶段有关,亦可能因采样深度不合适所致,待今后采样验证。 ④煤中稀散元素的含量分析 各煤层中稀散元素含量一般较低,仅局部地段达可采品位,故不具工业价值。其含量两极值及平均值如表7-1-4。 稀散元素的含量分析表 表7-1-4 煤层号 锗(PM) 镓(PPM) 一煤 三上煤 三煤 五煤 七煤 10.101 八煤 九煤 十煤 10.01 十一煤 十二煤 (3)元素分析 ①浮煤元素分析 井田内浮煤元素分析结果为 碳(Cdaf)碳是煤中主要可燃元素,一煤变化在83.42-84.29之间,平均为83.8;三上煤变化在83.5-84.52之间,平均为84.22;三煤变化在82.93-89.10之间,平均为84.16;五煤变化在79.89-84.48之间,平均为83.71;八煤变化在82.79-84.38之间,平均为83.68;九煤变化在81.95-84.47之间,平均为83.22。 氢(Hdaf)煤中的氢多以碳氢化合物状态存在,在受热时易裂解析出和着火燃烧。一煤变化在5.50-5.90之间,平均为5.65;三上煤变化在5.48-5.79之间,平均为5.64;三煤变化在5.17-5.84之间,平均为5.54;五煤变化在5.16-5.81之间,平均为5.54;八煤变化在5.52-6.16之间,平均为5.91;九煤变化在5.24-6.02之间,平均为5.66。 氮(Ndaf)一煤变化在1.24-1.48之间,平均为1.37;三上煤变化在1.31-1.51之间,平均为1.43;三煤变化在1.27-1.62之间,平均为1.43;五煤变化在1.26-1.68之间,平均为1.50;八煤变化在1.33-1.68之间,平均为1.48;九煤变化在1.27-1.53之间,平均为1.32。 氧Odaf一煤变化在8.39-9.58之间,平均为8.72;三上煤变化在7.63-8.90之间,平均为8.28;三煤变化在6.95-9.68之间,平均为8.29;五煤变化在7.75-12.08之间,平均为8.25;八煤变化在6.40-9.48之间,平均为7.48;九煤变化在5.71-10.90之间,平均为6.73。 元素分析在锅炉设计中用来确定空气消耗量,产生的理论烟气量,烟气处理设备及锅炉机组的热平稳性。煤中碳、氮在燃烧后生成CO2和水蒸气。氢含量对锅炉效率有显著影响。 ②煤的碳氢比 煤的碳氢比是液化用煤的重要指标之一,井田一煤层碳氢比为14.83;三上煤层为14.93;三煤层为15.19;五煤层为15.11;八煤层为14.15;九煤层为14.70。 (4)煤灰成分 井田内各煤层均以SiO2的含量大于Al2O3约10,Fe2O3、CaO、MgO含量较多,变化幅度也大。各煤层的软化温度ST均大于1250℃属高熔点灰分(表7-1-5)。 各煤层煤灰成分综合统计表 表7-1-5 煤层 灰分成分测定 煤灰熔融性℃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 SO3 TiO2 K2O Na2O DT ST FT 一煤 49.33 1.67 42.58 2.46 0.62 0.34 >1400 三上煤 45.93 4.97 39.58 5.19 1.07 1.21 1360>1400 >1400 三煤 47.51 2.77 41.99 3.68 1.04 0.65 1225>1400 >1400 五煤 47.99 4.52 41.73 2.27 0.77 0.54 1360>1400 >1400 八煤 47.68 12.53 33.23 2.72 0.69 0.82 1165>1400 1270>1400 1310>1400 九煤 46.97 7.03 36.89 3.71 1.33 1.08 1165>1400 1250>1400 1280>1401 2、工艺性能 (1)粘结性与结焦性 各煤层粘结性(17),原煤粘结性一煤为36;三上煤为26;三煤36;五煤为26;八煤36;九煤47;浮煤粘结性一煤为37;三上煤为47;三煤36;五煤47;八煤56;九煤57;井田内浮煤结焦性试验出胶率变化在69.8174.77之间。说明井田煤层粘结性、结焦性较差(表7-1-6)。 煤的粘结性及出胶率表 表7-1-6 煤层 煤的粘结性(17) Ymm 焦油产率 原煤 浮煤 浮煤 浮煤 一煤 36 37 三上煤 26 47 三煤 36 36 五煤 26 47 八煤 36 56 九煤 47 57 (2)燃烧性能 ①发热量 煤的灰分和水分的影响,将综合反映在发热量的高低上,因此低位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井田各煤层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DWg)平均值在5452.886685.63大卡/kg之间,属高热值煤。各煤层的浮煤可燃基低位发热量(QDWr)平均值为8234.258396.25大卡/kg。一煤变化在8134-8413大卡/kg之间,平均为8254.83大卡/kg;三上煤变化在4224-8397大卡/kg之间,平均为8295.83大卡/kg;三煤变化在7669-8667大卡/kg之间,平均为8253.46大卡/kg;五煤变化在8126-8363大卡/kg之间,平均为8234.25大卡/kg;八煤变化在8265-8615大卡/kg之间,平均为8396.25大卡/kg;九煤变化在8219-9015大卡/kg之间,平均为8504大卡/kg; ②煤灰熔融性 区内各煤层煤灰软化温度(ST)综合平均值1270>1400℃,为较高软化温度灰(详见附表5),其中一煤、三上煤、三煤、五煤全为较高软化温度灰;八煤、九煤煤层主要为较高软化温度灰,部分为中等软化温度灰(详见表7-1-4)。煤灰熔融性是动力用煤的主要指标,是固态排渣炉重要设计参数,也是判断灰分结渣的重要数据之一(表7-1-7)。 各煤层灰熔融性(ST)分级及其比例统计表 表7-1-7 煤层 点数 (个) 低软化温度灰 较低软化温度灰 中等软化温度灰 较高软化温度灰 ≤1100℃ >11001250℃ >12501350℃ >13501500℃ 一煤 16 >1400℃(16) 100 三上煤 15 >1400℃(15) 100 三煤 20 >1400℃(20) 100 五煤 36 >1400℃(36) 100 八煤 25 12701290℃(3) >1400℃(22) 12 88 九煤 63 13201375℃(5) >1400℃(58) 8 92 (3)气化性能 ①抗碎强度 井田未采样进行抗碎强度试验,根据邻近矿区勘探及其他资料,认为抗碎强度属于中等至强。影响煤炭抗破碎强度的因素很多,如煤岩组分中镜质组较脆,稳定组分不易破碎,含镜质组高的煤强度可能的,含矿物质高的煤比较坚硬不易破碎。煤变质程度增高也可能提高抗破碎强度。 ②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指块煤在规定条件下受热保持一定强度的性质,井田内各煤层热稳定性均较好。 ③灰粘度 煤灰粘度是指煤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的流动特性,与煤灰成分和灰熔融温度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灰粘度降低。区内各煤层煤灰软化温度(ST)综合平均值1270>1400℃,为较高软化温度灰,其中一煤、三上煤、三煤、五煤全为较高软化温度灰;八煤、九煤煤层主要为较高软化温度灰,部分为中等软化温度灰。 煤灰熔融性只能定性的说明煤灰的熔化温度范围,而灰粘性只能定性的反映灰渣在熔化时的特征。具体在选择燃料及决定排渣炉出口温度时,须参考煤灰其它有关数据。 ④煤灰的结渣指数和沾污指数 结渣就是附集在燃烧炉的耐火砖闭壁上及其它暴露壁面上的熔渣,而结污是指煤灰中的碱性成分,粘附在锅炉的对流管束、过热器和加热器上面,并腐蚀这些部分。所以,可结合煤灰熔融温度、碱酸比、铁钙比、硅铝比等数值,考察燃烧炉内煤灰运移情况,煤灰的碱酸比可作为煤灰成分结渣倾向的判别指数(表7-1-8)。 结渣指数(Rs)碱酸比St,d 沾污指数(Rf)碱酸比Na2O 煤灰的结渣指数和沾污指数特征见表7-1-7。结渣倾向一煤、三上煤、三煤、五煤煤层结渣指数在0.020.09之间,属低度结渣;八煤、九煤煤层结渣指数为0.49、0.45。 煤灰结渣指数和沾污指数等特征 表7-1-8 类别 煤层 一煤 三上煤 三煤 五煤 八煤 九煤 碱性氧化物总量() 4.75 11.23 7.49 7.56 15.94 12.07 酸性氧化物总量() 91.91 85.51 89.50 89.72 80.91 83.86 SiO2/ Al2O3 1.16 1.16 1.13 1.15 1.43 1.27 Fe2O3 /CaO 0.68 0.96 0.75 1.63 4.61 1.89 碱酸比 0.05 0.13 0.08 0.08 0.19 0.14 结渣指数(Rs) 0.02 0.09 0.07 0.09 0.49 0.45 沾污指数(Rf) 沾污程度本次未做NaO2指标,沾污程度粗估为中等,有待进一步做详细研究工作。煤灰的铁钙比、硅铝比等参数与煤灰在炉内的运移动态相关,因此上述参数供用户参考。 (4)煤的其它性能 ①液化性 煤的液化目前采用氢化法。氢化法用煤通常要求CH原子数小一些,也用C与H的百分含量比表示,其要求如表7-1-9。井田煤层液化需加氢并需经洗选,以降低C、H原子数比和煤层灰分。 各煤层液化性指标表 表7-1-9 项目 C/H Vdaf Ad(浮煤) 液化用煤指标 <16 >35 5 一煤 14.83 39.10 6.22 三上煤 14.93 38.66 6.34 三煤 15.19 38.08 8.05 五煤 15.11 37.50 8.42 八煤 14.15 43.07 6.31 九煤 14.70 41.81 5.12 二、煤的用途 (一)煤炭分类 根据煤芯煤样化验结果,按中国煤(以炼焦用煤为主)的分类方案,山西组煤层均为气煤,小类为气煤二号QM(45),太原组煤层为气煤,小类为气煤三号QM(45),但九层煤在井田南部存在三个QF(46)带,均位于向斜之后西翼。形成原因可能与后期构造运动有关,其规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煤质评价 本次勘查在区内作了大量的煤质采样化验工作,并利用以往各阶段的煤质资料,采样种类及测试项目齐全,成果可靠。井田煤层属中富灰煤、特低富硫、低磷特低磷,较高软化温度灰,高热值气煤、少量气肥煤。(见表7-1-10)。 各煤层主要煤质统计一览表 表7-1-10 煤层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发热量 Qnet,ad 全硫 St,d 磷 Pd 软化温度 ST℃ 煤类 一煤 1.68 27.27 40.68 5629.00 0.49 0.030 >1400℃ QM(45) 三上煤 1.65 19.33 39.16 6685.63 0.69 0.042 >1400℃ QM(45) 三煤 1.78 29.88 38.22 5452.88 0.92 0.051 >1400℃ QM(45) 五煤 1.71 25.09 36.74 5875.98 1.1 0.029 >1400℃ QM(45) 八煤 1.32 21.14 41.23 6459.89 2.56 0.036 1270->1400℃ QM(45) QF(46) 九煤 1.13 15.83 40.32 6899.27 3.24 0.003 1320->1400℃ QM(45) QF(46) (三)工业用途 1、灰分 各煤层均属于中-富灰煤,其中煤一、三层为富灰煤(灰分达到25.99),但洗精煤灰分只有8.5以下。煤五、八、九层为中-富灰煤(15-25),但洗精煤后均在8以下。从精煤灰分分析以上煤层用于炼焦配煤是可以的。 2、硫分 山西组煤层(煤一、三、五层)属于特低-低硫煤(0.48-1.2),太原组煤层(煤八、九层)属于富硫煤(2.58-3.16)。从硫分析煤一、三、五层可作为炼焦配煤。但是煤九层,洗选后的精煤含硫量平均为2.8 ,不可用于炼焦,只能与低硫煤配合作为工业用煤和化工用煤。 3、磷分 各煤层均属于低-特低磷(0.0034-0.01)。从含磷量分析均可作为炼焦配煤(≤0.05)。 本矿井生产的煤主要用来发电和其它工矿企业的原料,少量块煤用于地销,用户稳定可靠。 第二节 煤的加工 一、 煤的可选性 本井田范围内,本次及以往煤芯煤样化验结果,精煤回收率一煤在20.4757.50之间,平均为33.296;三上煤在6.3883.0之间,平均为53.565;三煤在17.4574.00之间,平均为32.23;五煤在22.8167.50之间,平均为36.179;八煤在33.3384.38之间,平均为52.739;九煤在38.2780.20之间,平均为61.7510。 以上化验结果表明,各煤层可选性三上、八、九煤层属良等(易选),一、三、五煤层属低等(难选)。如表7-2-1。 煤层精煤回收率表 表7-2-1 煤层号 精煤回收率-1.4占全样 等级 一煤 20.4757.50 低等 33.296 三上煤 6.3883.0 良等 53.565 三煤 17.4574.00 低等 32.23 续表 煤层号 精煤回收率-1.4占全样 等级 五煤 22.8167.50 低等 36.179 八煤 33.3384.38 良等 52.739 九煤 38.2780.20 良等 61.7510 二、煤的加工 本矿井的煤主要作为宝丰投资公司产业链中电厂的燃料。根据电厂对煤质的要求,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该矿井生产的煤炭加工方法为 1、将原煤进行筛分分级为50mm和-50mm两级。50mm大块原煤经人工捡矸,用于地销;除少量-50mm供锅炉房用煤外,其余-50mm煤装汽车地销及供电厂。 2、将原煤进行筛分分级为25mm和-25mm两级。25mm大块原煤经动筛跳汰排矸、破碎后与筛下品混合,然后供电厂。 动筛跳汰排矸工艺简单,基建和加工费用低,生产管理方便,日常维护工作量小,用水量小,非常适合西北缺水地区的煤炭洗选加工,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好,但是由于矿井后期要建洗煤厂,故本设计选用人工捡矸工艺。 人工捡矸具有工艺简单,基建投资省的优点,但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人工捡矸后,混煤灰分能满足电厂用煤的要求,因此本次设计煤的加工方法初期为人工捡矸。后期在产业链中建洗煤厂,筛分车间可作为洗煤厂前的准备车间。 第三节 生产系统 一、主井生产系统 本矿井的生产规模为240万吨/年,经多方案比选,确定本矿井地面生产系统方案如下 原煤按50mm分级,50mm设人工捡矸,大块煤用于地销;除部分供锅炉房用煤外,其余-50mm煤装汽车地销及供电厂。 本矿井生产系统设有26m18m的筛分车间;三个7m7m的末煤方仓,仓容分别为320t、370t、420t;两个7m7m的大块方仓,每个仓的容量为300t;一个7m7m的矸石方仓,仓容为650t;一座φ15m的末煤圆筒仓,仓容为4kt。并设有φ60m的原煤缓冲仓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生产过程为原煤由主井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提升至主井井口,转载至原煤转载储煤胶带输送机上输送至φ60m的原煤转载储煤缓冲仓,仓内的原煤通过刮板输送机输送至原煤上运胶带输送机运至筛分车间,给入一台槽宽为1200mm的铸石刮板输送机,将原煤配送给三台YAH1842型圆振动筛,并分为50mm及-50mm两级。50mm级物料分别进入相应的手选带式输送机经人工捡矸后,手选矸石胶带输送机上的大块煤均转载至大块煤胶带输送机,经大块煤配仓胶带输送机入大块煤仓。其中两台筛下末煤经溜槽直接给至末煤上仓胶带输送机,一台筛下末煤经溜槽直接给入一台YA1536型圆振动筛,筛前中块经分岔溜槽一部分入锅炉房上煤胶带输送机,另一部分与筛下末煤混合入末煤上仓胶带输送机。经双侧电液动犁式卸料器分别卸入三个末煤仓及末煤圆筒仓,末煤圆筒仓中的煤经甲带给料机至洗煤厂上煤胶带输送机。 原煤储煤上仓胶带输送机至圆形封闭式储煤仓中心的圆形料场堆取料机中,由堆取料机的回转臂进行360的环形储煤作业。储煤仓中有φ60m直径的外围挡墙,挡墙上装有半球状网架屋顶,可将堆取料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封闭在设定的空间内,除具有防风、防雨、防水等功能外,还具有显著的环保功能;储煤场的储煤能力约3.0万吨,约为矿井生产3.5天的储量。 拣出的矸石经矸石胶带输送机入矸石仓后由汽车运至矸石排放场。块煤仓内设有螺旋溜槽防止煤的破碎,三个末煤仓及末煤圆筒仓均设有空气炮破拱器装置。三个末煤仓、大块仓及矸石仓下均设有电液动装车闸门,末煤、大块煤外运由静态电子汽车衡计量。 地面生产系统机械设备联系图及总平面布置图见插图731;原煤转载储煤系统平、剖面图见插图732、733;机械设备工艺布置剖面图见插图734、735、736。 二、副井生产系统 副井生产系统担负人员、材料、设备、矸石的提升任务。副斜 井倾角为23,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提矸石时一钩六辆1.5吨矿车、升、降人员时一钩三节人车。井口设甩车场,共设二股道,矿车出井后在井口变坡后设挡车器。井筒内布置有防止跑车装置,其中包括测速传感器、控制器、牵引电磁铁、吸能制动挡车器、防爆灯、电铃等。重车提至井口进入甩车场后甩车。 三、矸石系统 井下掘进矸石由1.5吨矿车从副井提升至地面,经1.5吨液压高位翻车机直接装汽车排弃,地面手选矸石由自卸汽车运至排矸场平铺填沟,然后覆土造田用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第四节 辅助设施 一、矿井修理车间 根据矿区总体规划的内容,距本8km的中心区设置矿区总机厂,因此本矿井修理车间主要承担全矿井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及中、小修和矿车等材料性设备修理、维护任务,不生产配件,对采煤机组、综采设备等的中、大修理均外委总机厂承担。矿井修理车间由机修、电修、锻造、铆焊及矿车修理等工段组成,总建筑面积为90m15m,机修、电修车间与锻造、铆焊及矿车修理车间可联合布置也可分别布置。 主要设备有普通车床、马鞍车床、万能回转头铣床、牛头刨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台式钻床、鼓风干燥箱、联合冲剪机、开式可倾压力机、校正压装液压机、交流弧焊机、双火口锻炉、液压锻钎机、空气锤、电动单梁起重机等。 车间内设电动单梁起重机供设备搬运,并铺设轻轨与工业场地贯通形成网路,厂房外留有露天作业和材料设备堆放场地。 矿井修理车间设备平、剖面布置图见插图741。 二、综采设备维修转运库 综采设备维修转运库内设双钩桥式起重机供设备搬运,并铺设轻轨与工业场地贯通形成网路,厂房外留有露天作业和设备堆放场地。其主要设备有双钩桥式起重机、焊接变压器、乳化液泵、乳化液箱、轨道转盘等,建筑面积为60m18m。 三、坑木加工房 坑木加工房承担矿井坑木的加工及型材改制任务,主要设备有木工带锯机、手动进料木工圆锯机、万能刃磨机,并配备相应的锯条修磨等维修设备。其建筑面积为16m9m。 四、煤样室、化验室 煤样室主要对原煤和产品煤进行采样、制样,并为化验室准备各类送检煤样。主要设备有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密封式化验制样粉碎机、破碎缩分机、电热恒温干燥箱、标准套筛等。其建筑面积为18m6m。 此化验室通常只作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等工业分析,有时也可作硫分的测定,可与办公楼联建。其主要设备有电光分析天平、阻尼分析天平、电热鼓风恒温箱、电热鼓风干燥箱、马弗炉、电热蒸馏水器、电热水浴、电热砂浴、煤中水分测定仪、煤中灰分测定仪、自动测硫仪、挂槽浮选机、真空泵、过滤机、电动离心机等。其建筑面积为16m15m。 五、地磅房 于矿井生产的煤主要用来发电,只有少量块煤和末煤用于地销,故此地磅房只设一台100t汽车衡进行煤的计量。 六、锅炉房上煤、除渣系统 本矿井锅炉房用煤粒度要求为-25mm以下,锅炉用煤在筛分车间加工,由该车间破碎机破碎出-25mm产品,经破碎机下溜槽落入车间内成品煤胶带输送机,成品煤胶带机上设有电液动犁式卸料器将煤卸至锅炉房上煤胶带输送机尾部,上煤胶带输送机带宽为B500mm,带速为V1.6m/s,倾角为17~0,即前部为平段,运量按50t/h设计。锅炉房设计有三台锅炉,锅炉侧上方设有三个漏斗煤仓,每个煤仓设有四个卸料口,上煤胶带输送机在煤仓卸料口处分别设有五个电液动犁式卸料器,当需来煤时,胶带机上的煤可通过犁式卸料器或机头溜槽将煤按需要分别卸入三台锅炉的煤仓中,煤仓下口设有电液动平板闸门及溜槽,闸门下溜槽将煤卸入锅炉的煤斗内。 锅炉炉前出渣口下设计有一台刮板除渣机,三台锅炉排出的废渣分别卸到刮板机上(刮板机前段倾角为30),由刮板机机头将废渣卸入渣仓内,考虑冬季保温,防止废渣结冻,废渣仓设计有采暖设施,且仓装车处为封闭式,仓下设有电液动平板闸门,进出车位置均设有大门,平时为常闭,当废渣仓仓满时,大门开启,由2t以下小型汽车将废渣装载外运至指定场地排弃。 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 140 -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