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 9 1 . 1 0 0 . 9 9 wm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177482008 代替 G B / T 17 7 4 8 1999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Aluminium-plastic composite panel for curtain wall 2008-05-12 发布2008-11-01 实施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修改了耐碱性、 耐溶剂性、 剥离强度、 耐温差性试验方法( 原 标 准 的 6 . 11. 1, 6 . 11. 2, 6 . 17 、 6 . 18 , 本标准的 7 . 7 . 8 , 7 . 7 . 10 , 7 . 7 . 16 , 7 . 7 . 17 ; 修改了耐冲击性、 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的描述( 原 标 准 的 6 . 9、 6 . 15 , 6 . 20 , 本标准的 7 . 7 . 5 , 7 . 7 . 14 , 7 . 7 . 19 。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 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195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 督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西泓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华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加铝复合 板有限公司、 浙江墙煌建材有限公司、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中化勤丰塑料有限公司、 东阿蓝天七 色建材有限公司、 东莞华尔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湖南华天铝业有限公司、 江阴利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方大意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云南金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张家港泰普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华阳化 工 深圳 有限公司、 佛山市高明高丽塑铝板有限公司、 富而盛化工 东莞) 有限公司、 广东利凯尔实业有 限公司、 广州市未来之窗建筑材料限公司、 泓泰机械制造( 江阴) 有限公司、 江阴华泓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隆标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雅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阴天虹板业有限公司、 宁波市红杉高新板业有限公 司、 北京盛安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海宁市中大塑业有限公司、 苏州多彩铝业责任有限公司、 佛山市雅达利 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吉祥集团、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云林、 武庆涛、 蒋荃、 高锐、 刘婷婷、 徐晓鹏、 刘玉军、 乔亚铃、 穆秀君、 刘武强。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以下简称幕墙板) 的术语和定义、 分类、 规格尺寸及标记、 材 料、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及随行文件。 标准主要适用于建筑幕墙用的铝塑复合板, 其他用途的铝塑复合板也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 T 19120 0 0 , E Q V I S O 7 8 0 1997 G B / T 1 6 3 4 . 2 塑 料 负 荷 变 形 温 度 的 测 定 第 2 部分 塑料、 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 B / T 16 3 4 . 220 0 4 . I D T I S O 7 5 - 2 20 0 3 G B / T 1 7 2 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 B / T 1 7 3 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 B / T 1 7 4 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 B / T 17 6 6 1 9 9 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N E Q I S O 4 6 28 - 1198 0 G B / T 1 7 7 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 B / T 17 7 120 0 7 , I D T I S O 7 25 3 1996 G B / T 2 9 1 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 B / T 2918 1998 , I D T I S O 2911997 G B / T 3 8 8 0 . 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 带 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 G B / T 4 9 5 7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 B / T 4 95 7 20 0 3 , I D T I S O 23 6 0 198 2 G B / T 6 3 8 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 B / T 6 7 3 9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 B / T 6 7 3 920 0 6 , I D T I S O 15 18 4 1998 G B 8 6 2 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 B / T 928 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 B / T 928 6 1998 , E Q V I S O 24 0 91992 G B / T 9 754色 漆 和 清 漆 不 含 金 属 颜 料 的 色 漆 漆 膜 的 20 、 6 0 和 8 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 B / T 97 5 4 20 0 7 , I D T I S O 28 13 1994 G B / T 9 7 8 0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 G B 1 1 1 1 5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G B 1 1 1 1 6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G B / T 1 1 9 4 2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G B / T 1 5 1 8 2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G B / T 1 6 2 5 9 彩色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颜色老化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 B / T 17 7 4 8 20 0 8 锡塑复合板 a l u m i n i u m - p l a s t i c c o m p o s i t e p a n e l 简称铝塑板, 是指以塑料为芯层, 两面为铝材的三层复合板材, 并在产品表面覆以装饰性和保护性 的涂层或薄膜若无特别注明则通称为涂层作为产品的装饰面。 3 . 2 000,3 200等, 单位为mra, 500等, 单位为n w i 。“ 度以及标 波纹 w a v e 产品装饰面上非装饰性的波 寸如下 庇点 s p o t 产品装饰面层的局音 3 . 5 鼓泡 b u b b l e 产品铝材或装 4 分类、 规格尺寸 4 . 1分类 按幕墙板的 4.2 规格尺寸 幕墙板的常 长度 2 000、 宽度 1 220,11250 最小厚度4, ■ 位 幕墙板的长度 氟碳树脂涂层装饰面, 4 . 3 . 2 标记方法 按幕墙板的产品名称、 分类、 4 . 3 . 3 标记示例 规格为 2 440 mmXl 220 mmX4 mm、 板, 其标记为 0 mm、 表面为氟碳树脂涂层的阻燃型幕墙 建筑幕墙用锡塑复合板 a l u m i n i u m - p l a s t i c c o m p o s i t e p a n e l f o r c u r t a i n w a l l 用作建筑幕墙材料的铝塑复合板。 示 例 建 筑 幕 墙 用 铝 塑 复 合 板FR FC 2 440X 1 220X4 0. 50 G B /T 17748 2008 5 材料 5 . 1铝材 幕墙板应采用材质性能应符合GB/T 3880. 2要求的3 X X X系列、 5 X X X系列或耐腐蚀性及力学 性能更好的其他系列铝合金。 铝材应经过清洗和化学预处理, 以清除铝材表面的油污、 脏物和因与空气接触而自然形成的松散的 氧化层, 并形成一层化学转化膜, 以利于铝材与涂层和芯层的牢固粘接。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5.2涂层 幕墙板涂层材质宜采用耐候性能优异的氟碳树脂, 也可采用其他性能相当或更优异的材质。 注 1 目 前 最 广 泛 采 用 的 是 耐 候 性 优 异 的 聚 偏 二 氟 乙 烯 氟 碳 树 脂 ( PVDF, 但 纯 PVDF树 脂 不 宜 在 铝 材 上 直 接 涂 装 , 而 要 适 当 加 入 一 些 其 他 材 料 , 以 改 变 其 涂 装 性 能 , 即 构 成 通 常 所 称 的 70氟 碳 树 脂 D 注 2 70氟 碳 树 脂 ,是 指 生 产 铝 塑 板 涂 层 所 用 油 漆 的 各 种 原 材 料 中 , PV D F占 树 脂 原 料 质 量 分 数 的 70 。由于油 漆 中 还 有 颜 料 等 成 分 以 及 氟 碳 树 脂 涂 层 下 通 常 有 一 层 非 氟 碳 树 脂 材 质 的 底 涂 , 因 此 铝 塑 板 总 涂 层 中 PVDF 的 最 终 含 量 质 量 分 数 大 约 为 25〜45 。 5.3芯材 普通型幕墙板芯材所用原料的材质性能应符合G B 11115 、 G B 11116 , G B / T 15 18 2或其他相应的 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芯材与铝材之间的复合用粘结膜可参考附录A。 注 1 芯 材 原 料 的 品 质 与 铝 塑 板 的 产 品 质 量 密 切 相 关 。劣 质 废 旧 塑 料 中 往 往 含 有 大 量 有 害 杂 质 及 严 重 老 化 的 塑 料 , 对 铝 塑 板 的 质 量 是 极 为 不 利 的 。 注 2 聚 氯 乙 烯 通 常 被 认 为 不 宜 用 作 芯 材 , 因 为 其 在 高 温 下易 分 解 产 生 强 烈 的 有 毒 和 腐 蚀 性 的 物 质 。 6 要求 6 . 1 外观质量 幕墙板外观应整洁, 非装饰面无影响产品使用的损伤, 装饰面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 1 外观质量 缺陷名称*技术要求 压痕不允许 印痕不允许 凹凸不允许 正反面塑料外露不允许 漏涂不允许 波纹不允许 鼓泡不允许 疵点 最 大 尺寸 25 23 均值 32 30 于18 Mm, 一些特殊涂层 底 涂 加 面 涂 加 罩 面 的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表 4 续 项 目技术要求 弯曲 弹 性 模 量 /MPa 2. 0X104 贯 穿 阻 力 /kN彡 7.0 剪 切 强 度 /MPa22.0 剥 离 强 度 /N mm/mm 平均值 130 最小值 120 耐温差性 剥离 强 度 下 降 率 / 10 涂 层 附 着 力 V 级 划格法 0 划圈法 1 外观无变化 热 膨 胀 系 数 / 二一1 4.00X 10-5 热 变 形 温 度 / 95 耐热水性无异常 燃 烧 性 能 V 级 不 低 于 C a 划 圈 法 为 仲 裁 方 法 。 b 燃 烧 性 能 仅 针 对 阻 燃 型 铝 塑 板 。 7 试验方法 7 . 1 试验环境 试验前, 试样应在G B / T 2918 规定的标准环境下放置24 h 。除特殊规定外, 试验也应在该条件下 进行。 7.2试件的制备 制备试件时应考虑到产品装饰面性能在纵、 横方向上要求具有一致性, 除装饰面性能外产品在纵、 横方向和正背面上的其他要求也具有一致性。试件的制取位置应在距产品边部5 0 mm以里的区域内, 试件的尺寸及数量见表5 。 表 5 试件尺寸及数量 试验项目 试 件 尺 寸 / mm 试 件 数 量 / 块 纵向横向 外观质量整张板3 尺寸允许 偏差整张板3 铝材厚度 100X1003 涂层厚度 500X5003 表面铅笔硬度 50X753 涂层光泽度 偏差500X5003 涂层柔韧性 252003 200253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表5 续 试验项目 试 件尺 寸/ mm 试 件 数 量 / 块 纵向横向 涂层附着力 划格法 50X753 划圈法 50X753 耐冲击性 50X753 涂层耐磨耗性 100X2003 涂层耐盐酸 100X1003 涂层耐油性 100X1003 涂层耐碱性 100X1003 涂层耐硝酸 100X1003 涂层耐溶剂性 100X4302 涂层耐沾污性 100X2003 耐人工气候老化100X1003 耐盐雾性 100X1003 弯曲强度 5020012 2005012 弯曲弹性模量 5020012 2005012 贯穿阻力 50X506 剪切强度 50X506 剥离强度 2535012 3502512 耐温差性 350X3504 热膨胀系数 200X2003 热变形温度 2512012 1202512 耐热水性 200X2003 燃烧性能 1 500X1 0005 1 500X5005 7.3外观质量 目测试验应在非阳光直射的自然光条件下进行。 将板按同一生产方向并排侧立拼成一面, 板与水平面夹角为7 0 10 , 距拼成的板面中心3 m处 目测。 对目测到的各种缺陷, 使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直尺测量其最大尺寸, 该最大尺寸不得超过表1 中缺陷规定的上限。抽取和摆放试样者不参与目测试验。 当对色差的目测结果有争议时, 色差仲裁试验按G B / T 1194 2的方法进行, 试验中应保持试件生产 方向的一致性。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7.4尺寸允许偏差 7 . 4 . 1 厚度 用最小分度值为0 . 0 1 mm的厚度测量器具, 测量从板边向内至少20 mm处的厚度, 这些测量点至 少应包括四角部位和四边中点部位在内的多处的厚度。以全部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极限值误差作为 试验结果。 7 . 4 . 2 长度( 宽度) 长度在板宽的两边, 宽度在板长的两边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测量。以长度( 宽度) 的全 部测量值与标称值之间的极限值误差作为试验结果。 7 . 4 . 3 对角线差 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测量并计算同一张板上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值。以测得的全部差值 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4 . 4 边直度 将板平放于水平台上, 用 1 0 0 0 mm长的钢直尺的侧边与板边相靠, 再用塞尺测量板的边沿与钢直 尺的侧边之间的最大间隙。以各边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4 . 5 翘曲度 将板凹面向上平放于水平台上, 用 1 0 0 0 mm长的钢直尺侧立于板上面, 再用一最小分度值为 0 . 5 mm的直尺测量钢直尺与板之间的最大缝隙高度。以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试验结果。 7.5铝材厚度 将从试样上取下的铝材作为试件。用最小分度值为0 . 0 0 1 mm的厚度测量器具测量铝材的厚度 不应包含涂层等的厚度) 。测量应在足够多的地方进行, 但在每块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中心五个 部位。以全部测量值的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6涂层厚度 涂层厚度是指涂层的总厚度, 按 照 G B / T 4 95 7 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进行试验, 但在每块 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中心五个部位。以全部测量值的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7性能 7 . 7 . 1 表面铅笔硬度 按照G B / T 6 7 3 9的规定进行, 试验后试件表面应无犁沟和划伤。取全部测量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试 验结果。 7 . 7 . 2 涂层光泽度偏差 按照G B / T 97 5 4 的规定在试件上足够多的地方测量光泽度值, 但在每块试件上至少要测量四角和 中心五个部位。试验中应保持试件生产方向的一致性。以全部测量值中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值作为 试验结果。 7 . 7 . 3 涂层柔韧性 7 . 7 . 3 . 1 方法概述 涂层柔韧性是指把涂层铝材的涂层面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 0 弯曲, 测定涂层无开裂或脱落 等破坏现象时的最小裹卷次数。 7 . 7 . 3 . 2 试验过程 将从试样上取下的涂层铝材作为试件, 一端留出13 mm〜20 mm的距离便于夹持, 使试件涂层面 朝外绕自身紧贴裹卷进行18 0 弯曲。首先弯曲超过90 , 再用带有光滑钳口套的台钳夹紧成18 0 , 中间 不留空隙, 称为0 T 。检查涂层 可用5 〜10 倍的低倍放大镜 有无开裂或脱落, 如有, 再继续紧贴试件前 次所裹卷部分再裹卷弯曲18 0 , 中间不留空隙, 称 为 1T , 重 复 0T的步骤检査涂层。如 此 进 行 2 T 、 3 T , 直到涂层首次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等破坏现象为止。T弯过程如图1 所示。以全部试验值中T 值最大者为试验结果。 7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图 1 T弯过程示意图 7 . 7 . 4 涂层附着力 划格法试验按G B / T 928 6 的规定进行; 划 圈 法 试 验 按 G B / T 17 20 的规定进行。仲裁时, 按 G B / T 17 20 的规定进行试验。以全部试验值中的最小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7 . 5 耐冲击性 按 G B / T 17 3 2的规定进行试验, 冲击锤的重量为1 k g , 冲头直径为12. 7 mm, 试件装饰面朝上, 通 过调节不同的冲击高度, 测量冲击后试件涂层既无开裂或脱落、 正反面铝材也无明显裂纹的最大冲击高 度 , 以该高度值乘以冲锤重量作为试验值。以全部试验值中的最低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7 . 6 涂层耐磨耗性 7 . 7 . 6 . 1 方法概述 耐磨耗性能是指用落砂冲刷磨损涂层的方法试验涂层的耐磨耗性能。通过导管将符合规定要求的 试验用砂从规定的高度落到试件涂层上冲刷涂层, 直至磨穿涂层并露出规定大小尺寸的铝材为止。以 磨掉单位涂层厚度所用砂量作为该涂层的耐磨耗性。 7 . 7 . 6 . 2 试验用砂 应采用符合表6 级配要求的石英砂。 表 6 石英砂级配 方孔筛 孔径 /mm 累计筛 余量 / 0. 6594 8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7 . 7 . 6 . 3 仪器要求 仪器结构示意图如图2 所示。导管内径19 mm, 长 914 mm, 竖直放稳。试件与导管成4 5 角, 管口 到试件表面的最近点距离为25 mm。落砂流量为7 L / m i n 0 . 5 L / m i n 。 图 2 耐磨耗性仪器示意围 7 . 7 . 6 . 4 试验过程 在每个试件表面划出三个直径25 mm的圆形区域作为待试验部位, 按照 G B / T 4 95 7 在每个区域 内多次 至少三次 测量涂层厚度并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涂层厚度。 将试件安放到耐磨耗试验机上, 使其中一个圆形区域的中心正好位于导管的正下方。在漏斗中不 断加人试验用砂, 通过导管中的落砂连续冲刷试件表面涂层, 直至磨到露出直径为4 mm圆点的铝材为 止, 并计算总的用砂量。依次冲刷其余圆形区域。注意试件上的各圆形区域之间应有足够距离, 以保证 各区域之间的试验值不会产生相互影响。 7 . 7 . 6 . 5 计算 耐磨耗性按 1 式计算 式中 A耐磨耗性, 单位为升每微米 L / j m i ; V 总的用砂量, 单位为升 L ; T 圆形区域内的涂层厚度, 单位为微米 f m i 。 取全部耐磨耗性试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7 . 7 涂层耐盐酸性、 耐油性 将内径不小于5 0 mm的玻璃管的一端置于试件涂层表面, 用不被所用化学试剂侵蚀且不腐蚀试件 的密封材料将该端与涂层表面之间密封固定好, 将化学试剂倒人管内, 使试剂液面高度为20 mm士5 mm。 9 G B / T 17 7 4 8 20 0 8 盖住管上端, 使化学试剂不受挥发和空气的影响。静置到规定的时间后取下试件并用水冲去表面的化 学试剂, 目测试验处涂层有无变色、 凸起、 起泡、 粉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 化学试剂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20机油, 静置时间24 h。以全部试件中外观异常变化 最严重者作为试验结果。 7 .7 .8涂层耐碱性 按7. 7. 7的试验方法, 化学试剂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 静置24 h后, 目测涂层有无凸起、 起泡、 粉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对于色差的试验, 在试验部位随机选取两点按GB/T 11942的规定测量 在同一位置和角度条件下试件经耐碱试奪典。种的m罢金萍试件中外观异常变化最严重者作为试 验结果, 其中色 差试 验结果取全 部测得的色 差值中的最大1 7 .7 .9涂层耐硝酸性 在200 m L的广口瓶1 人1 0 } P L的分析纯硝酸, 将试件[ 30 mm,取下试件在流水分ft洗 用 纱 布 吸 干 表 面 的 水 分 放 置24、 化等异常的外观变化。轻 一位置和角度条件下件锋I 验结果。 7.7. 1 0涂层耐溶f性 用一柔性擦头典四 随机选取两j I下扣在广口瓶的瓶口上 层有无凸起、 起泡、 粉 942的规定测量在同 ;中的最大值作为试 医用纱布吸饱丁| 剂后在试馀M表面同一地方li 拭处有无撂底( 即姐谣内房涂层或铝材) 现象。擦拭抒 的接触面私为2 cm2, 擦拭过程中应使沙布保持丁酮浸润 g 10 g的压力 程] 0 mm, 频率为 部试件中耐溶 定 进 行 。取全部试件測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J 胶、 象。_ B / T 11942, .的色蜍、 失;他老能差和i 性能以全部试件中的最差者为试5 r c, 相对湿度为 以全部试件试验值的 来 回 擦 拭200次 ,f测 100次/m in, 擦头 |试和 剂 性 最 差 者 作 为 验 结| 7 . 7 . 1 1涂层耐; 彳污性 按照 GB/T 980 7.7. 12 耐人工气 老 化 时 间 为4\ 00卜\ 累积 总 确 射能不黑板温度为 65 5 。其 余 按 、B /T 6 2 5 9的规定 进 行a 试验后试件不得夂开胶象 。邊/T3754和GB/T 1 7 1 5测量试件相同位 置相同方向涂层老化前、 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其他 7.7.13 耐盐雾性 耐盐 霉 时 间 为4 000 h, 桉奴B/T 177P■定讲行1艾验 。试 验 后 试 件 不 得 有 开 胶 现 象 。按 GB/T 1740的评级方法进行评级, 改令部试件中性能最差者作为试验结 果。 7.7. 1 4弯曲强度、 弯曲弹性模量 ________ 7.7. 14. 1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 示 值 相 对 误 差 不 大 于 1 、 试 验 的 最 大 荷 载 应 在 试 验 机 示 值 的15〜90 之 间 。 7 .7 .1 4 .2试验过程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中部的宽度和厚度, 将试件居中放在弯曲装置上, 按 图3所示的三点弯曲方法 进行加载直至达到最大载荷值, 同时记录载荷-挠 度 曲 线 。跨 距 为170 mm, 加 载 速 度 为7 m m /m in, 压 裩 及 支棍 的 直径 为10 mm。 10 G B / T 17 7 4 8 20 0 8 l - - 下 支 辊 ; 2上 压 辊 ; 3--试 样 ; 4- - - --下 支 辊 ; 5-挠度测 7 . 7 . 14 . 3 计 弯曲强度和 -弯曲5 -弯曲弹 嘬大弯 示意图 注模量分别按 位为兆帕 三 模单位为」 I载荷位为4 跨距, 单 -试件中部, 单毫i -试 件 中 部 厚■位mm ; 载荷-挠度曲线上性 段 两 点 的 载 荷 差 值 , 单 载荷-挠 度 曲 线 上 对 应 的 铙度卷. 值单便为米mr 以六个试件为一组, 测量正向、 正面向上横向、纵向、 背面向上横向各组试件的弯 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分别以各组與择术竿均值作为该组的试验结果。 7 . 7 . 1 5贯穿阻力、 剪切强度 7 . 7 . 15 . 1 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 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 1 , 试验的最大荷载应在试验机示值的15〜90 之间。 7 . 7 . 15 . 2剪切夹具 为冲孔剪切夹具, 其构造能使试件卡紧在不动模块和可动模块之间, 使得测试时试件不发生偏斜, 如图4所示。 11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单位为毫米 图 4 剪切夹具示意图 7 . 7 . 1 5 . 3 试验过程 用千分尺在离试件中心13 mm对称的四个点处测量试件的厚度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件 的厚度。在试件中心钻一直径为11 mm的装配孔, 把试件装在冲头上, 用垫圈和螺母将其固定紧, 装好 夹具, 拧紧螺栓, 在冲头上以1. 25 m m / m i n 的速度施加载荷, 记录试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 7 . 7 . 1 5 . 4 计算 最大载荷即为该试件的贯穿阻力。剪切强度按 4 式计算。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T ihd 式中 R剪切强度, 单位为兆帕( M P a ; P最大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h试件厚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d冲孔直径, 单位为毫米 m m 。 以全部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7 . 1 6 剥离强度 7 . 7 . 1 6 . 1 材料试验机 能以恒定速率加载, 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 , 试验的最大荷载应在试验机示值的1 5 〜90 之间。 7 . 7 . 1 6 . 2 滚筒装置 如 图 5 所示, 滚筒装置主要由滚筒、 试件夹、 试件夹的平衡配重、 柔性加载带以及上下夹板所组成。 滚筒中间段外径为10 0 mm, 滚筒两头缠绕加载带的凸缘的外径加上加载带的厚度应比滚筒中间段外 径大25 mm。 12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1Wf 矢’w w m ; 2滚 筒 ; 3剥 离 面 ; 4试 件 ; 5试 件 夹 ; 6柔 性 加 载 带 。 a 1---上 夹 板 ; 2下 夹 板 。 b 图 5 剥离强度示意图 7 . 7 . 1 6 . 3 试验过程 在试件两端将待剥离面的铝材剥开一小段, 其中一端剥开铝材后将后面的芯材和铝材截去, 把留下 的铝材夹在上夹板上并与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把另一端剥开的铝材用试件夹夹在滚筒上。使试件的 长度轴线与滚筒的中心轴线垂直, 试验机载荷清零, 然后把下夹板与试验机的下夹头相连。 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宽度, 试验机以25 m m / m i n 的速度进行拉伸, 滚筒向上旋转爬升, 铝材被剥 离开并缠绕在滚筒上, 直至试件剥开至少15 0 mm, 同时记录载荷一剥离距离曲线。使试验机返回直到 滚筒回到剥离前的初始位置, 重复试验机拉伸动作并运动同样的距离, 同时记录拉伸载荷一拉伸距离曲 线。根据所记录的曲线计算试件剥开25 mm〜15 0 mm范围内对应的平均剥离载荷、 最小剥离载荷和 平均拉伸载荷。 7 . 7 . 1 6 . 4 计算 剥离强度的计算按式 5 、 式 6 进行 i F p -F0 5 r o 式中 T T m ;n 平均剥离强度, 单位为牛顿毫米每毫米 N i F m i n Fq - 最小剥离强度, 单位为牛顿毫米每毫米 N b m m / m m ; m m / m m ; ■ 6 r0滚筒凸缘半径加上加载带厚度的一半, 单位为毫米( r r n n ; n 滚筒中间段半径加上被剥离层厚度的一半, 单位为毫米 n u n ; F 0 按等距离方法计算的平均拉伸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F p 按等距离方法计算的平均剥离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F m i n 最小剥离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b试件宽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以六个试件为一组, 分别测量正面纵向、 正面横向、 背面纵向、 背面横向各组试件中每个试件的平均 剥离强度和最小剥离强度。分别以各组试件的平均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小剥离强度中的最小值 作为该组的试验结果。 13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7 . 7 . 17耐温差性 将试件在一4 0 C 士2 C 下恒温至少2 h , 取出放入8 0 C 士2 C 下恒温至少2 h , 此为一个循环, 共进行 5 0 次循环。目测试件有无鼓泡、 剥落、 开胶、 涂层开裂等外观上的异常变化, 按 照 7 . 7 . 4进行附着力的 试验;按照7 . 7 . 16 分别测量并计算耐温差试验前后剥离强度平均值的下降率。 7 . 7 . 18热膨胀系数 按 图 6 所示位置, 用最小分度值为0 . 0 2 mm的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室温( 23 C 、 低温( 一3 0 C 和高 温 7 0 T 下试件各测量位置的长度 测量位置分别为A B X D j F A B C T D j F 。在测量长度前, 试件应在相应的温度下恒温至少1 h 。 单位为毫米 图 6 热膨胀系数测量位置示意图 按 7 式分别计算各测量位置的热膨胀系数 _ U - U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U T 2 - T i 、 式中 a热膨胀系数, 单位为每摄氏度 L0室温下试件长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L i 低温下试件长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U 高温下试件长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T i 低温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C ; T 2高温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C 。 测量纵向和横向全部位置的热膨胀系数, 分别以纵向和横向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 . 7 . 19热变形温度 以加热前后试件中点挠度的相对变化量达到0 . 25 mm时的温度作为试件的热变形温度。试件平 放 , 所加试验载荷应使试件的最大弯曲正应力达到1. 8 2 M P a , 其计算方法按 8 式进行 P 1. 213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式中 P试验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L 跨距, 单位为毫米 m m ; b试件中部宽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h试件中部厚度, 单位为毫米 m m 。 其余按G B / T 16 3 4 . 2的规定进行试验。以六个试件为一组。分别测量正面向上纵向、 正面向上横 向、 背面向上纵向、 背面向上横向各组试件的热变形温度, 分别以各组试件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该组的试验结果。 7 . 7 . 2 0 耐热水性 将试件浸没在98 T 士2 C 蒸馏水中恒温2 h , 试验中应避免试验过程中试件相互接触和窜动。然后 让试件在该蒸馏水中自然冷却到室温, 取出试件擦干, 目测试件有无鼓泡、 开胶、 剥落、 开裂及涂层变色 等外观上的异常变化;按照7 . 7 . 4 进行附着力的试验。以全部试件中性能最差的试验值作为试验结果。 距离试件边缘不超过10 mm内的铝材与芯材的开胶可忽略不计。 7 . 7 . 2 1 燃烧性能 按 G B 8 6 24 的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包括 规格尺寸允许偏差、 外观质量、 涂层厚度、 光泽度偏 差、 表面铅笔硬度、 涂层柔韧性、 附着力、 耐冲击性、 耐溶剂性、 剥离强度、 耐热水性、 耐酸性、 耐碱性。 8.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第6 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常生产时, 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其中耐人工气候老化和耐盐雾性能的检验可以每两年 进行一次; c产品的原料改变、 工艺有较大变化,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3组批与抽样规则 8 . 3 . 1 组批 8 . 3 . 1 . 1 出厂检验 以同一品种、 同一规格、 同一颜色的产品3 0 0 0 m2 为一批, 不足3 0 0 0 m2 的按一批计算。 8 . 3 . 1.2型式检验 以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品种、 同一规格、 同一颜色的产品3 0 0 0 m 2 为一批, 不足3 0 0 0 m2 的按一批 计算。 8 . 3 . 2 抽样 8 . 3 . 2 . 1 出厂检验 外观质量的检验可在生产线上连续进行, 规格尺寸允许偏差的检验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3张 板进行, 其余出厂检验项目按所检验项目的尺寸和数量要求随机抽取。 8 . 3 . 2 . 2 型式检验 从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三张板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的检验, 其余按各项目要求的尺寸和数 量随机裁取。 8.4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标准的指标要求时, 判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不合格项, 可再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 倍样品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一次复查, 复查结果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否则判定该批 产品不合格。 15 G B / T 1 7 7 4 8 2 0 0 8 9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及随行文件 9. 1 标志 9 . 1 . 1 每张产品均应标明产品标记、 颜色、 生产或安装方向、 厂名厂址、 商标、 批号、 生产日期及质量检 验合格标志。 9 . 1 . 2 产品若采用包装箱包装, 其包装标志应符合G B / T 191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