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规定》.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矿防治水规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煤矿防治水规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煤矿防治水规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煤矿防治水规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煤矿防治水规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 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 安全生产法 、 矿山安全法 、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 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 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 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 措施。 第四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 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 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 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 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 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2 第六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 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 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 煤矿企业、 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 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煤矿企业、 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 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 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 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 煤矿企业、 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 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 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 煤矿企业、 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 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 工作的科技水平。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装备 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一条 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 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 3 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 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 4 种(见 表 2-1) 。 表表 2 2- -1 1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分类依据 类 别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受采 掘破 坏或 影响 的含 水层 及水 体 含水层性质 及补给条件 受采掘破坏或影 响的孔隙、裂隙、 岩溶含水层,补 给条件差,补给 来源少或极少 受采掘破坏或影 响的孔隙、裂隙、 岩溶含水层,补 给条件一般,有 一定的补给水源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 主要是岩溶含水层、 厚层砂砾石含水层、 老空水、地表水,其 补给条件好,补给水 源充沛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是 岩溶含水层、老空水、 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 好,补给来源极其充沛, 地表泄水条件差 单位涌水量q (Ls -1m-1) q≤0.1 0.1<q≤1.0 1.0<q≤5.0 q>5.0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 分布状况 无老空积水 存在少量老空积 水,位置、范围、 积水量清楚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 位置、范围、积水量 不清楚 存在大量老空积水,位 置、范围、积水量不清 楚 矿井涌 水量 (m 3h-1) 正常Q1 最大Q2 Q1≤180 (西北地区Q1≤ 90) Q2≤300 (西北地区Q2≤ 210) 180<Q1≤600 (西北地区 90< Q1≤180) 300<Q2≤1 200 (西北地区 210<Q2 ≤600) 600<Q1≤2 100 (西北地区180<Q1≤ 1 200) 1 200<Q2≤3 000 (西北地区 600<Q2≤ 2 100) Q1>2 100 (西北地区Q1>1 200) Q2>3 000 (西北地区Q2>2 100) 突水量Q3(m 3h-1) 无 Q3≤600 600<Q3≤1 800 Q3>1 800 开采受水害 影响程度 采掘工程不受水 害影响 矿井偶有突水, 采掘工程受水害 影响,但不威胁 矿井安全 矿井时有突水,采掘 工程、矿井安全受水 害威胁 矿井突水频繁,采掘工 程、矿井安全受水害严 重威胁 防治水工作 难易程度 防治水工作简单 防治水工作简单 或易于进行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 难度较高 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 高 注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 q,矿井涌水量 Q1、Q2和矿井突水量 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当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4.按分类依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第十二条 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 编 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 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 组织审定。 4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 矿井所在位置、 范围及四邻关系, 自然地理等情况;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 征;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 及处理情况;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 第十三条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 3 年进行重新确定。 当 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 1 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 文地质类型。 重大突水事故, 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 300m 3/h 以上或者造成 死亡 3 人以上的突水事故。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 第十四条 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 建井设计和建井地 质报告。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 的防治水内容。 第十五条 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 (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5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其他有关防治水图件由矿井根据实际需要编制。 矿井应当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 纸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见附录一。 第十六条 矿井应当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 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应当认真收集、整理,实行计算机 数据库管理,长期保存,并每半年修正 1 次。 6 第十七条 新建矿井应当按照矿井建井的有关规定, 在建井 期间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并在建井完成 后将资料全部移交给生产单位。 新建矿井应当编制下列主要图件 (一)水文地质观测台账和成果; (二)突水点台账、记录和有关防治水的技术总结,以及 注浆堵水记录和有关资料; (三)井筒及主要巷道水文地质实测剖面; (四)建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成果; (五)建井水文地质报告(可与建井地质报告合在一起) 。 第十八条 矿井在废弃关闭之前,应当编写闭坑报告。闭坑 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闭坑前的矿井采掘空间分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充 水水源、通道、积水量和水位等情况的分析评价; (二)闭坑对邻近生产矿井安全的影响和采取的防治水措 施。 闭坑报告(包括图纸资料)应当报所在地煤炭行业管理部 门备案。 第十九条 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矿井 水文地质文字资料收集、数据采集、图件绘制、计算评价和矿 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 第三章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 7 第二十条 当矿区或者矿井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 产建设的需要时,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水文地质补充 调查。矿区或者矿井未进行过水文地质调查或者水文地质工作 程度较低的,应当进行补充水文地质调查。 第二十一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范围应当覆盖一个具有相 对独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第二十二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除采用传统方法外, 还可采 用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 第二十三条 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资料收集。收集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气压、相 对湿度、风向、风速及其历年月平均值和两极值等气象资料。 收集调查区内以往勘查研究成果,动态观测资料,勘探钻孔、 供水井钻探及抽水试验资料; (二)地貌地质的情况。调查收集由开采或地下水活动诱 发的崩塌、滑坡、人工湖等地貌变化、岩溶发育矿区的各种岩 溶地貌形态。对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和基岩露头,查明其时代、 岩性、厚度、富水性及地下水的补排方式等情况,并划分含水 层或相对隔水层。查明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性质、规模、 破碎带(范围、充填物、胶结程度、导水性)及有无泉水出露 等情况,初步分析研究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三)地表水体的情况。调查与收集矿区河流、水渠、湖 泊、积水区、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积水 量、最大洪水淹没范围、含泥砂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 水层的水力关系等。对可能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地段应当进行详 8 细调查,并进行渗漏量监测; (四)井泉的情况。调查井泉的位置、标高、深度、出水 层位、涌水量、水位、水质、水温、有无气体溢出、溢出类型、 流量(浓度)及其补给水源,并素描泉水出露的地形地质平面 图和剖面图; (五)古井老窑的情况。调查古井老窑的位置及开采、充 水、排水的资料及老窑停采原因等情况,察看地形,圈出采空 区,并估算积水量; (六)生产矿井的情况。调查研究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充水 因素、充水方式、突水层位、突水点的位置与突水量,矿井涌 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开采水平、开采面积的关系,以往发生水害 的观测研究资料和防治水措施及效果; (七)周边矿井的情况。调查周边矿井的位置、范围、开 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采出煤量、隔离煤 柱以及与相邻矿井的空间关系, 以往发生水害的观测研究资料, 并收集系统完整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资料; (八)地面岩溶的情况。调查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范围。 详细调查对地下水运动有明显影响的补给和排泄通道,必要时 可进行连通试验和暗河测绘工作。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 径流方向,圈定补给区,测定补给区内的渗漏情况,估算地下 水径流量。对有岩溶塌陷的区域,进行岩溶塌陷的测绘工作。 第二节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第二十四条 矿区、 矿井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当包括下列主 要内容 9 (一)进行气象观测。距离气象台(站)大于 30 km 的矿 区(井) ,设立气象观测站。站址的选择和气象观测项目,符合 气象台(站)的要求。距气象台(站)小于 30 km 的矿区(井) , 可以不设立气象观测站,仅建立雨量观测站; (二)进行地表水观测。地表水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 容相同。一般情况下,每月进行 1 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雨 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的观测次数; (三)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观测点应当布置在下列地段 和层位 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主要含水层; 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强径流带(构造破碎带) ; 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者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处。 观测点的布置,应当尽量利用现有钻孔、井、泉等。观测 内容包括水位、水温和水质等。对泉水的观测,还应当观测其 流量。 观测点应当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 高, 并标绘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 观测点的标高应当每年复测 1 次;如有变动,应当随时补测。 第二十五条 矿井应当在开采前的1个水文年内进行地面水 10 文地质观测工作。在采掘过程中,应当坚持日常观测工作;在 未掌握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前,应当每 7-10 日观测 1 次;待掌握 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后,应当每月观测 1-3 次;当雨季或者遇有 异常情况时,应当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水质监测每年不少于 2 次,丰、枯水期各 1 次。 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工作时,应当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顺序进 行,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测完,并注意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 钻孔水位观测每回应当有 2 次读数,其差值不得大于 2 cm,取 值可用平均数。测量工具使用前应当校验。水文地质类型属于 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尽量使用智能自动水位仪观测、记 录和传输数据。 第三节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第二十六条 对新开凿的井筒、主要穿层石门及开拓巷道, 应当及时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和编录,并绘制井筒、石门、巷道 的实测水文地质剖面图或展开图。 当井巷穿过含水层时,应当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 构造、裂隙或者岩溶的发育与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 出水形式、涌水量和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遇含水层裂隙时,应当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 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充填物等,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 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 率。测定的面积较密集裂隙,可取 1-2 m 2;稀疏裂隙,可取 4-10 m 2。其计算公式为 100 T ∑ A K l b 11 式中 KT--裂隙率,; A--测定面积,m 2; l--裂隙长度,m; b--裂隙宽度,m。 遇岩溶时,应当观测其形态、发育情况、分布状况、有无 充填物和充填物成分及充水状况等,并绘制岩溶素描图。 遇断裂构造时,应当测定其断距、产状、断层带宽度,观 测断裂带充填物成分、胶结程度及导水性等。 遇褶曲时,应当观测其形态、产状及破碎情况等。 遇陷落柱时,应当观测陷落柱内外地层岩性与产状、裂隙 与岩溶发育程度及涌水等情况,判定陷落柱发育高度,并编制 卡片、附平面图、剖面图和素描图。 遇突水点时,应当详细观测记录突水的时间、地点、确切 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等,并测 定涌水量、水温、水质和含砂量等。同时,应当观测附近的出 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和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各主要 突水点可以作为动态观测点进行系统观测,并应当编制卡片, 附平面图和素描图。 对于大中型煤矿发生 300 m 3/h 以上的突水、小型煤矿发生 60 m 3/h 以上的突水,或者因突水造成采掘区域和矿井被淹的, 应当将突水情况及时上报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人民 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按照突水点每小时突水量的大小,将突水点划分为小突水 点、中等突水点、大突水点、特大突水点等 4 个等级 12 (一)小突水点Q≤60 m 3/h; (二)中等突水点60 m 3/h<Q≤600 m3/h; (三)大突水点600 m 3/h<Q≤1800 m3/h; (四)特大突水点Q>1800 m 3/h。 第二十七条 矿井应当加强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工作和水质 的监测工作。 矿井应当分井、分水平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的观测,每月 观测次数不少于 3 次。对于出水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 应当单独设立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 1-3 次。对于水质的 监测每年不少于 2 次,丰、枯水期各 1 次。涌水量出现异常、 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当 适当增加。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 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当每日观测 1 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 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当每隔 1-2 h 观测 1 次,以后可适当延长 观测间隔时间,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 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水性强的含 水层、穿过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 空积水区时,应当每日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含水层 富水性的等级标准见附录二。 对于新凿立井、斜井,垂深每延深 10 m,应当观测 1 次涌 水量。掘进至新的含水层时,如果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当在 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 1 次涌水量。 13 当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时, 应当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 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浮标法、流速仪法或者其他先进的测水 方法。测量工具和仪表应当定期校验,以减少人为误差。 第二十八条 当井下对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时,在涌水量、 水压稳定前, 应当每小时观测 1-2 次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待涌水 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照正常观测的要求进行。疏放老空水 的,应当每日进行观测。 第四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二十九条 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 当 进行水文地质补 充勘探工作 (一) 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 (二)矿井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的; (三)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 报告复杂的; (四)矿井经长期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 原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 (五)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者扩大井田范 围设计需要的; (六)矿井巷道顶板处于特殊地质条件部位或者深部煤层 下伏强充水含水层,煤层底板带压,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出特殊 要求的; (七)各种井巷工程穿越强富水性含水层时,施工需要的。 第三十条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量布置, 应当满足相应的 工作程度,并达到防治水工作的要求。 14 矿井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时,应当对包括勘探矿区在内 的区域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在矿井井田以外区域, 应当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在矿井井田以内区域,应当以 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和抽(放)水试验等为主。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 具体条件,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 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地下水动 态观测、采样测试等各种勘查技术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 方法。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当编制补充勘探设计,经煤矿企 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后实施。补充勘探设计应当依据充分、目 的明确、工程布置针对性强,并充分利用矿井现有条件,做到 井上、井下相结合。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成果报告或 者资料,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验收。 第五节 地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三十一条 矿井进行水文地质钻探时, 每个钻孔都应当按 照勘探设计要求进行单孔设计,包括钻孔结构、孔斜、岩芯采 取率、封孔止水要求、终孔直径、终孔层位、简易水文观测、 抽水试验、地球物理测井及采样测试、封孔质量、孔口装置和 测量标志要求等。 钻孔施工主要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以煤层底板水害为主的矿井,其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钻孔的终孔深度,以揭露下伏主要含水层段为原则; 15 (二)所有勘探钻孔均进行水文测井工作。对有条件的, 可以进行流量测井、超声成像、钻孔电视探测等,配合钻探取 芯划分含、隔水层,为取得有关参数提供依据; (三)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采用清水钻进。遇特 殊情况需改用泥浆钻进时,经钻孔施工单位地质部门同意后, 可以采用低固相优质泥浆,并采取有效的洗孔措施; (四)钻孔孔径视钻孔目的确定。抽水试验孔试验段孔径, 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水位观测孔观测 段孔径,应当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 (五)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 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六)钻孔取芯钻进,并进行岩芯描述。岩芯采取率岩 石大于 70%;破碎带大于 50%;黏土大于 70%;砂和砂砾层大 于 30%。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够正确划分地层和含隔水 层位置及厚度时,可以适当减少取芯; (七)在钻孔分层(段)隔离止水时,通过提水、注水和 水文测井等不同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不合格 的,重新止水; (八)除长期动态观测钻孔外,其余钻孔都使用高标号水 泥浆封孔,并取样检查封孔质量; (九)观测孔竣工后,进行抽水洗孔,以确保观测层(段) 不被淤塞。 水文地质钻孔应当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其技术要求参 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对没有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钻孔, 16 应当降低其质量等级或者不予验收。 水文地质观测孔, 应当安装孔口装置和长期观测测量标志, 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保证坚固耐用、观测方便;遇有损 坏或堵塞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抽水试验质量, 应当达到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当根据设备能力达到最大降深, 降深次数不少于 3 次,降距合理分布。当受开采影响导致钻孔 水位较深时,可以仅做 1 次最大降深抽水试验。在降深过程的 观测中,应当考虑非稳定流计算的要求,并适当延长时间。 对水文地质复杂型或者极复杂型的矿井,如果采用小口径 抽水不能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面岩溶塌陷)条件时, 可以进行井下放水试验;如果井下条件不具备的,应当进行大 口径、大流量群孔抽水试验。采取群孔抽水试验,应当单独编 制设计,经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同意后实施。 大口径群孔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当根据水位流量过程 曲线稳定趋势而确定,一般不少于 10 日;当受开采疏水干扰, 导致水位无法稳定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为查明受采掘破坏影响的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或者地表水 体等之间有无水力联系,可以结合抽(放)水进行连通(示踪) 试验。 抽水前,应当对试验孔、观测孔及井上、井下有关的水文 地质点,进行水位(压) 、流量观测。必要时,可以另外施工专 门钻孔测定大口径群孔的中心水位。 17 第三十三条 对于因矿井防渗漏研究岩石渗透性, 或者因含 水层水位很深致使无法进行抽水试验的,可以进行注水试验。 注水试验应当编制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包括试验层段的起、 止深度;孔径及套管下入层位、深度及止水方法;采用的注水 设备、注水试验方法,以及注水试验质量要求等内容。 注水试验施工主要技术指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据岩层的岩性和孔隙、裂隙发育深度,确定试验 孔段,并严格做好止水工作; (二)注水试验前,彻底洗孔,以保证疏通含水层,并测 定钻孔水温和注入水的温度; (三)注水试验正式注水前及正式注水结束后,进行静止 水位和恢复水位的观测。 第三十四条 物探工作布置、参数确定、检查点数量和重复 测量误差、资料处理等,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规定。 进行物探作业前,应当根据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被探 测地质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和不同的工作目的等因素确定勘探方 案。进行物探作业时,可以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物探工作结束后,应当提交相应的综合成果图件。物探成 果应当与其他勘探成果相结合,经相互验证后,可以作为矿井 采掘设计的依据。 第六节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 第三十五条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用井下物探、钻探、监测、测试等手段; 18 (二)采用井下与地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 (三)井下勘探施工作业时,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并采取 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三十六条 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井下进行水文 地质勘探 (一)采用地面水文地质勘探难以查清问题,需在井下进 行放水试验或者连通(示踪)试验的; (二)煤层顶、底板有含水(流)砂层或者岩溶含水层, 需进行疏水开采试验的; (三)受地表水体和地形限制或者受开采塌陷影响,地面 没有施工条件的; (四)孔深或者地下水位埋深过大,地面无法进行水文地 质试验的。 第三十七条 井下水文地质勘探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钻孔的各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钻孔施工设计, 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施工并加固钻机硐室,保证正常的工作条件; (三)钻机安装牢固。钻孔首先下好孔口管,并进行耐压 试验。在正式施工前,安装孔口安全闸阀,以保证控制放水。 安全闸阀的抗压能力大于最大水压。在揭露含水层前,安装好 孔口防喷装置; (四)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 (五)进行连通试验,不得选用污染水源的示踪剂; (六)对于停用或者报废的钻孔,及时封堵,并提交封孔 19 报告。 第三十八条 放水试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编制放水试验设计,确定试验方法、各次降深值和 放水量。放水量视矿井现有最大排水能力而确定,原则上放水 试验能影响到的观测孔应当有明显的水位降深。其设计由煤矿 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二)做好放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固定人员,检验校正 观测仪器和工具,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排水线路; (三)放水前,在同一时间对井上下观测孔和出水点的水 位、水压、涌水量、水温和水质进行一次统测; (四)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放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当涌水量、 水位难以稳定时,试验延续时间一般不少于 10-15 日。选取观 测时间间隔,应当考虑到非稳定流计算的需要。中心水位或者 水压与涌水量进行同步观测; (五)观测数据及时登入台账,并绘制涌水量--水位历时 曲线; (六)放水试验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提交放水试 验总结报告。 第三十九条 对于受水害威胁的矿井, 采用常规水文地质勘 探方法难以进行开采评价时,可以根据条件采用穿层石门或者 专门凿井进行疏水降压开采试验。 进行疏水降压开采试验,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专门的施工设计,其设计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 织审查批准; 20 (二)预计最大涌水量; (三)建立能保证排出最大涌水量的排水系统; (四)选择适当位置建筑防水闸门; (五)做好钻孔超前探水和放水降压工作; (六)做好井上下水位、水压、涌水量的观测工作。 第四十条 矿井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采用直流电法(电 阻率法) 、音频电穿透法、瞬变电磁法、电磁频率测深法、无线 电波透视法、地质雷达法、浅层地震勘探、瑞利波勘探、槽波 地震勘探方法等物探方法,并结合钻探方法对资料进行验证。 第四章 矿井防治水 第一节 地面防治水 第四十一条 矿井应当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 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 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 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 水系统。 第四十二条 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 应当高 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如果在山区,除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避开可 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 水位的,应当修筑堤坝、沟渠或者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第四十三条 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 21 可能溃入井下时,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 沟渠时,应当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 修筑沟渠排水的,应当填平压实。如果低洼地带范围太大无法 填平时,应当采取水泵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防止低洼地带 积水渗入井下。 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应当修筑堤坝和泄洪渠, 防止洪水侵入。 对于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应当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对于漏水的沟渠(包括农田水利的灌溉沟渠)和河床,应 当及时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应当及时填塞。进 行填塞工作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 坑内。 在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可能威胁煤矿安全时,应当采取防 止滑坡措施。 第四十四条 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 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以免冲到工业场地和建筑物附近或者 淤塞河道、沟渠。 第四十五条 对于正在使用的钻孔,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孔口 盖。对于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或含水层的 水流入井下。观测孔、注浆孔、电缆孔、与井下或者含水层相 通的钻孔,其孔口管应当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 第四十六条 报废的立井应当填实封堵,或者在井口浇注 1 22 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 并设置栅栏和标志。 报废的斜井应当填实封堵,或者在井口以下斜长 20 m 处砌 筑 1 座砖、石或者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 报废的平硐,应当从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实至少 20 m,再砌 封墙。报废井口的周围有地面水影响的,应当设置排水沟。 封填报废的立井、斜井和平硐时,应当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并填图归档。 第四十七条 矿井应当与气象、 水利、 防汛等部门进行联系, 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煤矿应当及时掌握可能危及 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 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与 周边相邻矿井信息沟通,发现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 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第四十八条 矿井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可能 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 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 进行巡视检查。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 24 h 不间断巡查。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 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第四十九条 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 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 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 能引发淹井时,应当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 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23 第五十条 矿井在雨季前, 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 事故灾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落实 责任,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防治水工程应当有专门设计, 工程竣工后由矿井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验收。 第二节 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第五十一条 相邻矿井的分界处, 应当留防隔水煤 (岩) 柱。 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第五十二条 受水害威胁的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 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一)煤层露头风化带; (二)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区邻近地带; (三)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间存在水力联系的断层、裂隙带 或者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四)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采空区; (五)导水、充水的陷落柱、岩溶洞穴或地下暗河; (六)分区隔离开采边界; (七)受保护的观测孔、注浆孔和电缆孔等。 第五十三条 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 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 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 (岩) 柱的尺寸。 防隔水煤 (岩) 柱的尺寸要求见附录三。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应当由矿井地测机构组织编制专门 设计,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四条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 24 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第五十五条 开采水淹区下的废弃防隔水煤(岩)柱时,应 当彻底疏放上部积水。严禁顶水作业。 第五十六条 有突水历史或带压开采的矿井, 应当分水平或 分采区实行隔离开采。在分区之前,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 柱并建立防水闸门,以便在发生突水时,能够控制水势、减少 灾情、保障矿井安全。 第三节 排水系统 第五十七条 矿井应当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 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确保矿井能够正常排水。 第五十八条 矿井井下排水设备应当符合矿井排水的要求。 除正在检修的水泵外,应当有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工作水泵 的能力,应当能在 20 h 内排出矿井 24 h 的正常涌水量(包括 充填水及其他用水) 。 备用水泵的能力应当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 的 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当能在 20 h 内排出矿井 24 h 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当不小于工作水泵能 力的 2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极复杂的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 规定外,可以在主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水泵的位置,或者 增加相应的排水能力。 水管应当有一定的备用量。工作水管的能力,应当能配合 工作水泵在 20 h 内排出矿井 24 h 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 水管的总能力,应当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 20 h 内排出矿井 24 h 的最大涌水量。 25 配电设备的能力应当与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的能力相匹 配,并能保证全部水泵同时运转。 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可以另行增建抗灾强排水系统。 第五十九条 矿井主要泵房应当至少有 2 个安全出口, 一个 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 7 m 以上;另一个出口 通到井底车场。在通到井底车场的出口通路内,应当设置易于 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道, 应当设置可靠的控制闸门。 第六十条 矿井主要水仓应当有主仓和副仓, 当一个水仓清 理时,另一个水仓能够正常使用。 新建、改扩建矿井或者生产矿井的新水平, 正常涌水量在 1000 m 3/h 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 8 h 的正常 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大于 1000 m 3/h 的矿井, 主要水仓有效容量可以 按照下式计算 V=2(Q3000) 式中 V--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m 3; Q--矿井每小时的正常涌水量,m 3。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 4 h 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相差大的矿井,排水能力和 水仓容量应当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专门设计,由煤矿企业 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水仓进口处应当设置箅子。对水砂充填、水力采煤和其他 涌水中带有大量杂质的矿井,还应当设置沉淀池。水仓的空仓 26 容量应当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 50以上。 第六十一条 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 线路,应当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前,应当全面检修 1 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 1 次联合排水试验,发 现问题,及时处理。 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当及时清理;每年雨季 前,应当清理 1 次。 第六十二条 对于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其平硐的总过水能 力应当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水量的 1.2 倍;水沟或者泄水 巷的标高,应当比主运输巷道的标高低。 第六十三条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区建设新井 的,应当在井筒底留设潜水泵窝,老矿井也应当改建增设潜水 泵窝。井筒开凿到底后,井底附近应当设置具有一定能力的临 时排水设施,保证临时变电所、临时水仓形成之前的施工安全。 第六十四条 对于在建矿井,在永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