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第 3 6卷第2期 2 0 1 0年 4月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沈朝勇, 罗学海, 黄襄云 , 陈建秋, 金建敏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5 1 0 4 0 5 摘要 较系统地阐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常用形式, 总结了梁式转换、 桁架式转换及其他转换结构的研究现状, 并探讨了 转换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转换层; 研究现状 ;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 U 2 4 1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1 9 3 3 2 0 1 0 0 2 0 2 0一 O 5 T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i t u a t i o ns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a n s f e r s t r uc t u r e i n h i g h-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S HE N C h a o y o n g, L UO Xu e h a i , HU ANG Xi a n g y u n, C HE N J i a n q i u, J I N J i a n mi n 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T e s t C e n t e r , G u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40 5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S o me k i n d s o f t r a n s f e r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e n u s e d i n h i g h b u i l d i n g i s e x p o u n d e d, s o m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o n t r a n s f e r b e a m , tr a n s f e r g i r d e r a n d t r a n s f e r p l a t e a t p r e s e n t a r e a l s o e l a b o r a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r an s f e r s t r u c t u r e i s d i s c u s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Ke y wo r ds h i g h b ui l di ng; t r a n s f e r s t ruc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a t pr e s e nt ; d e v e l o p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0 引 言 为满足人们特殊建筑功能的需要 , 在 同一座建 筑中, 上部楼层往往布置成小开间旅馆 、 住宅 ; 中部 楼层需中等大小空间作为办公用房 ; 下部楼层需尽 可能大室内空间来作商店 、 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 , 这 种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结构形式 , 上部 常采用较多墙体的剪力墙结构 , 中部采用部分柱、 部 分剪力墙结构 , 而下部常采用大柱 网结构。为了实 现这种结构布置 , 就必须在结构转换 的楼层设置水 平转换构件, 即转换层结构。为满足人们对建筑功 能的更高要求 , 尤其是在现代大中城市用地 日益紧 张的今天, 发展该类 特殊结构必将成为今后高层建 筑发展的一大趋势。 1 高层建筑转换层形式 从转换层 的转换功能来看 , 可分为 以下几 种 1 上 、 下层结构形式的转换 , 如上部剪力墙结构转 换为下部框架柱 结构; 2 上、 下层 结构轴 网的转 换 , 如上 、 下轴网不重合; 3 上、 下层结构形式和结 收稿 日期 2 0 0 8 - 0 8 1 8 作者简介 沈朝勇 1 9 7 2 一 , 男, 湖北石首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抗 震及隔震研究。 E ma i l s h e n c h a o y o n g 7 2 y a h o o . c o m. c n 构轴网的同时转换 。 从转换层 的结构形式来看 , 可分为 以下几 种 1 梁式转换 梁式转换具有传力路径清晰快捷、 工 作可靠、 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等优点, 是 目前 国内应 用最广 的转换 层结 构形 式 , 占总 数 的 8 5 % 以上。 2 桁架转换 当底部大空间楼层柱距较大时, 转换 梁高度常达到楼层 的整个高度, 而又不能开洞 , 因而 该层无法利用, 采用桁架式转换 可解决这一问题。 桁架转换具有传力明确、 传力途径清楚 , 但构造和施 工复杂 , 特别是 节点处 的设计和施工。 3 板式转 换 当上部剪力墙布置复杂, 上、 下轴线错位较多 , 用 转换梁结构难以直接承托 时, 需采用厚板式转换结 构。板式转换结构具有上部墙体及下部柱网可灵活 布置 , 不受结构轴网限制等特点 。它的不利之处在 于, 结构构件超大、 自重大、 结构层间刚度大、 材料消 耗大、 工 程造价较 多等。 4 箱形转换 当转换 层 上、 下板厚较大, 与 中间托梁一起共同工作时 , 形成 箱形转换结构 。箱形转换层可用于上、 下层结构形 式转换、 柱 网尺 寸扩大及轴线错位等。 5 斜 柱转 换 当上层结构在下层两柱之间增加一根柱时, 可采 用斜柱转换外加环梁 的转换方式 , 采用此转换可避 免采用耗材较大的梁式 、 板式转换 , 而且方便管道的 通过 当转换层为结 构避难层 。 6 巨型结构转 换 巨型结构体系又称超级结构体系, 是 由巨型的构 沈朝勇 , 等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 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 2 l 件组成的简单而巨型的桁架或框架等结构 , 作为高 层建筑 的主体结构 , 与其他结构构件组成 的次结构 共同工作 , 从而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效能 , 特 别是在次结构 的顶层 , 可设 成整层无柱空 间。 7 其他结构形式转换 如美 国 I B M 大厦的拱式转换 , 将上部密排柱通过拱的作用传递到下部大柱中。 2梁式转换层的研究现状 由于梁式转换层在实际工程 中运用最广泛 , 关 于该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最多。从梁式转换层 的结构 材料来分 , 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梁转换 的研究、 型钢混 凝土梁转换研究、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转换的研究 ; 从整体 和局部来分 , 可分为单根转换梁的研究 、 含转 换层的高层和超高层整体研究; 从转换梁所支撑构 件不同, 可分为框支墙转换梁的研究、 框支柱转换梁 的研究 。鉴于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研究 、 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梁转换研究不是很多 , 本文主要就钢筋混凝 土转换梁的研究现状加以阐述。 2 . 1 单根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力学性能的研究 钢筋混凝 土转换梁 的设计一般 由抗剪控制 , 熊 进刚在 2 0 0 1年对连续跨钢筋混凝土短梁进行 了静 力抗剪试验研究 , 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钢筋 混凝土 转换短 梁 跨高 比为 1~2 . 5 的抗剪承载能力的建 议计算 公式 ⋯。翁大根 2 0 0 4年对一实际工程的转 换大梁斜裂缝产生的原 因进行 了计算分析研究 , 对 转换梁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弹性、 弹塑性分析 , 得 出 了由于转换梁上所托柱上荷 载过大 , 引起相 当大 的 剪力 , 从而导致斜裂缝 的产生 , 建议使用钢构件、 预 应力 。 2 . 2转换梁及上部框支墙开洞研究 由于建筑功能和设备要求 , 转换梁所支撑 的墙 体往往需要开门洞或 窗洞 , 有时转换梁 因管道通过 需要开孔洞 , 开洞对 结构构 件来讲肯定会削弱其强 度 , 娄宇对一榀 1 / 4比例 的钢筋混凝土上部开洞剪 力墙转换 大梁结构 模 型进行 了试验研 究 J 。试验 后发现 , 门洞的削弱使梁受荷增多 ; 门洞的存在使小 墙肢及其上过 梁成为薄弱部位 ; 门洞 特别是 支座 处 处梁受剪力大 , 该部位成 为转换梁的薄弱部位 。 赵兰子研究 了在转换梁和上部墙体同时开洞对其受 力性能的影响 J 。试验后发现 , 其极 限承载力 以转 换梁和框支墙洞 口均居中布置时的试件承载力最大 即洞 口布置最合理 , 转换梁和框支墙洞 口交错布 置时最小 , 而且其极限承载力大为降低 。陈进采用 有限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单跨转换梁上部墙体不 同 洞 口位置 不开洞 , 开边洞 , 开 中洞 的框支转换 梁 进行 了受力分析 J 。分 析后 发现 , 不开洞与跨中开 洞相比, 跨中梁底、 梁端 支座截面 顶面正拉应力 均较不开洞的大 , 此外 , 在剪力墙开洞处 , 梁顶面剪 应力有突变 ; 开边洞与开中洞与不开洞相比, 梁端支 承处 下底面 局部压应力大幅增加 1 0 % ~ 2 0 % 。 梁端 下底面 支承处剪应力增加 2 0 % 一2 5 % , 从转 换梁跨截面中和轴位置来看 , 不开洞位置最高, 开边 洞其次 , 开 中洞最低 ; 从而总结出 开边洞梁端局部 压应力最大 , 最不 利 , 其原因在于由于洞 口的存在 , 使竖向荷载向两侧分流, 使梁端局压增大。 2 . 3 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抗扭性能研究 当上部墙体相对转换梁有偏心 , 或转换梁承托 的上部各墙肢不在 同一平 面内等情况 , 这时转换梁 将 出现扭转受力的问题 。任卫教采用空间三维实体 有 限元程序 S U P E R 9 1 , 对楼板位于转换梁 不同位 置的情况进行 了大量的计算分析 ] 。分析后发现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 转换梁 的扭转效应因楼 板相对 转换梁截面位置的不同而不 同。当楼板处在梁截面 的顶部时 , 梁 的扭转效应最小 ; 当楼板处在梁截面的 中部时, 梁的扭转效应最为不利 ; 当楼板处在梁截面 的底部时 , 梁 的扭转效应介 于前两者之 间。彭伙水 认为 , 使转换梁产生扭矩 的原因在于梁作为其他次 梁的支承和梁上偏心荷载的作用 , 研究 了楼板厚度 、 次梁、 楼板不同位置 、 考虑次梁上部墙体共同作用等 4个方面对转换梁抗扭 的影 响。徐重人对 3种不 同 偏心转换梁进行 了有限元分析 J 。分析后认 为, 当 转换梁承受较大扭矩 时, 可在转换梁垂直方 向加设 抗扭梁和加强转换梁周边楼板以提高其抗扭能力。 2 . 4 钢筋 混凝 土转换梁 的竖向设置位置及上、 下 刚度比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转换层在竖 向高度的不 同位置及转换层上、 下 刚度 比的不同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是有影响的。张 兰英选用一 1 8层 的商住楼进行 了弹塑性动力时程 分析 , 研究 了转换 层 的设 置位置、 转 换层 以下 和 以上结构的刚度、 刚度 比、 层屈服强度等因素对建筑 物的抗震性能 包括周期、 相对位移包络、 层间侧移 包络、 层间侧移角包络、 层剪力 的影响。黄勤勇通 过改变落地剪力墙厚度来改变转换层上、 下刚度比, 研究了它对 框支剪 力墙 结构 抗震 性 能 的影响 J 。 分析后发现 , 增加转换层下落地剪力墙的厚度 , 可减 小层间侧移在转换层处 的突变 , 但落地剪力墙数量 过多时 , 不但影响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 , 增大地震 作用 , 而且 有可能使框支 柱承担 的地震 剪力过小 。 王森对高位转换层结构 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研究 ] 。分析后 发现 1 当转换层位置 由首层 向 上移至第 9层 总共 3 2层 , 结构 自振周期 和振型 略有一些量的改变 , 没有质变 ; 2 由于转换层的质 2 2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 6卷 量远大于其他楼层 , 导致不同振型时层地震作用在 转换层处突然增大 , 尤 以转换层位置在振型曲线振 幅最大处或附近时更为显著 ; 3 当转换层位置 由 首层逐渐移至第 9层时, 首层 的总地震剪力和总地 震弯矩、 转换层 以下剪力和弯矩均将增 大。建议 当 转换层逐步上移时, 转换层 以下各楼层 的竖 向构件 截面及配筋应适当加强。徐培福采用三维有限元程 序对一幢高 1 2 1 . 5 m的高层建筑在不 同层次设有结 构转换层的情况进行 了空间分析 , 详细论述 了转换 层设置高度的提高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不 利影响 。 。 。当转换层位于 3层及 3层 以下时 , 层 间 位移角未发生突变 , 当转换层位于 3层以上时 , 层 间 位移角发生突变, 因此对高位转换 , 不仅应控制转换 层上下的层剪切刚度 比, 还应控制转换层上、 下部 的 等效刚度 比, 使上 、 下部刚度 、 变形特征接近, 以避免 转换层附近出现刚度突变。耿娜娜分析了带转换层 简体结构在转换层附近发生刚度和剪力突变的主要 因素- 1 转换层 上部外筒 的刚度 和转换层设置高 度 , 并提出在抗震设计中应限制转换层上、 下结构等 效刚度 比的概念, 文中建议 r e 取值为 1 . 3 。 2 . 5 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框支剪力墙共 同工作研 究 娄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 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 上部墙体刚度、 上部墙体翼缘、 框支柱刚度等对转换 梁受力的影响 。在荷载和其他参 数不 变的情况 下, 转换梁的剪力、 弯矩都随着梁高的增加而增大; 上部墙体厚度增加 , 转换梁的受力大大降低 , 对于梁 上托柱 , 可采用增加上部框架梁刚度来降低转换梁 的荷载; 当上部剪力墙考虑翼墙 的作用时 , 转换梁的 内力减小。魏琏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换梁上支承不 同长度的墙体进行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加水平荷载 的分析研究 。当转换梁上满布墙体时 , 从水平应 力分布来看 , 上部墙体参与了抗弯; 从剪应力分布来 看 , 上部墙体两端参与了抗剪 ; 从竖 向压应力的分布 来看 , 上部墙体大部分压应力较小 , 但在转换梁端框 支柱上方墙体处, 墙体竖向压应力很大, 呈现明显的 应力集中 拱作用所致 ; 当3 / 4 墙体支承在转换梁 上时 墙体一端与框支柱外边缘平齐 , 墙体与转换 梁共 同受弯, 左端 与框支柱平齐端 墙体 梁端上 部 剪应力最大 , 空梁端剪力 由梁单独承担 ; 当非满 跨墙体 墙长取 4 / 1 0梁跨 位于跨 中时, 从 正应力 分布图来看 , 墙体正应力较小 , 共同作用小 , 从剪应 力分布图来看 ,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无墙段转换梁中, 从竖向正应力分布图来看, 墙体全部受压, 下部两端 应力集中明显。提出了转换梁墙脚处局部承压计算 公式。J S . K u a n g采用 S a p 2 0 0 0有限元程序对带满 跨墙体的转换梁 结构 在竖向荷 载作 用下水平正应 力 、 剪应力、 竖向压应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 。 分析认为 , 对满布墙体的转换梁结构 , 上部墙体与转 换梁共同作用 明显。以 , / 为变量 , 给出了 转换梁上部满布墙体时转换梁轴力及弯矩的计算表 格 考虑了转换梁与上部墙体的共同工作 。 2 . 6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目前 , 关于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方面的研究国内已有较多文献, 但大部分是针对具 体实际结构的试验, 国外 已有关 于此方面的研究性 试验。L e e H . S和 K o D . W 等人对一底部框架上部 剪力墙结构 1 1 2模型进行 了振动 台试验研究 。 试验研究发现 , 底部框架层在地震作用下 的水平变 形包含有剪切变形和因倾覆产生的弯 曲变形 , 试验 得到因倾覆所产生的柱轴力与 u B C _ 9 7计算所得到 的结果吻合较好 ; 底部框架柱抗剪能力与柱承担 的 轴力有关。H o s o y a H. 等人采用两个 1 1 7的 1 1 层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模型进行 了振动台试验 。一 个模型采用单方向输入 , 另一个采用双向输人 , 前者 出现转换梁的弯曲破坏 , 后者呈现转换梁与上部墙 体的共同弯曲破坏。转换梁 的理论计算抗剪强度与 单向输人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H a nS e o n L e e等 人采用了振动台试验对 3个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模型 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 了研究m J 。试验研究发 现 1 该类结构 周期 与 U B C 9 7和 A I K 2 0 0 0规范 给出的经验值接近; 2 3 个模型在破坏阶段所吸收 的能量接近 ; 3 转换层上部结构会产生相对底框 的转动 , 自重产生的抗倾覆力矩 占总量 的2 3 %。 2 . 7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其他方面的研究 吴绮芸对一正交转换梁与空腹桁架式转换梁共 同形成多次转换的空 间转换体系 , 进行 了在竖 向荷 载与水平荷 载作用下 的试 验和计算分 析研究 引。 陈建敏对带框支剪力墙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计算单元 的选取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平面单元与采用块状 单元 , 分析结果接近; 采用块状 平面 单元 的转换 梁梁端弯矩比杆单元计算结果减小4 3 %, 跨中弯矩 相差不大 , 跨中拉力增加 5 0 % ; 采用块 面 单元 的 跨 中挠度比杆单元下降 5 6 % ; 在设计时 , 建议采用 块状单元或面单元分析。 3桁架式转换层 的研究现状 采用梁式转换层时 , 梁 的截面可能很大 , 如转换 层为设备管道层, 可能影响管道的通过, 采用桁架式 转换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近几年国内有关桁架式转 换层的研究开展较多的有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等单 位。唐兴荣对一榀 1 1 0比例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 沈 朝勇 , 等 高层建筑转换层 结构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 方向 2 3 转换层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 下的拟静力试验 , 对此类带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建 议为 强转换层及下层 , 弱化转换层上层 ; 桁架转换 层按“ 强斜腹杆 、 强节点” 的原则 ; 桁架转换层上部 框架结构按 “ 强柱弱梁、 强边柱弱中柱 ” 的原则 。戴 国亮、 傅传国等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设计了两榀 1 8 N尺的大跨度叠层空腹桁架转换结构模型。其 中 一 榀模型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 , 另一榀模型在底 部转换梁施加了预应力 , 并在底部转换梁及部分杆 件采用 了钢骨混凝土 。研究了两榀模型在竖向加载 及拟动力水平加载下的受力性能、 抗震性能和破坏 机理 , 并就两榀转换结构模型的受力与抗震 性能进 行了对 比分析。试 验结果表 明, 该 种转换结构不论 在竖 向还是水平地震作用下 , 其整体工作性能 良好 , 具有足够的竖 向承载力, 可 以实现延性破坏模式 , 采 用部分钢骨混凝土的模 型抗震性能更为优越 ; 在底 部转换梁中施加了预应力 的模型 , 可以有效改善转 换结构的刚度和抗裂性能。张誉结合一实际工程 , 对高层梁式和空腹桁架式转换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 究 , 对 比分析了两种形式转换层在竖 向荷载和水平 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 承载 力、 位移、 耗能能 力、 滞 回特性等 。研究结果表 明, 空腹桁架式转换层 结构的性能 如延性 优于梁式 转换层。其原 因在 于空腹桁架结构系高次超静定结构 , 可进行塑性 内 力重分布 , 加之桁架各杆件的变形较大 , 裂缝开展较 多,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它 的耗能能力 。 4板式转换层 的研 究现 状 当上部剪力墙布置复杂 , 上、 下轴线错位较 多 , 用转换梁结构难 以直接承托时 , 需采用厚板式转换 结构。由于板式转换质量大 , 刚度突变较梁式转换 、 桁架式转换更突出 , 地震作用时 , 地震剪力突变更严 重。我国规范只建议在非抗震设计和 6度抗震设计 时转换构件采用厚板 , 7, 8度 区抗震设计 的地下 室 的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目前 , 在我 国应用厚板转 换较多的是香港地 区。丁建南 叫采用振 型分解 法 计算得到的 向、 l , 向地震剪力沿 高度分布图中得 出, 地震剪力在转换层处突变非常厉害 ; 另外 , 从模 型振动台试验结果 来看 , 结构的薄弱部位在转换层 的上 、 下几层和结构 的顶层 ; 试验还表 明, 板 内不仅 受弯剪 , 而且 受冲切 , 板 内应三 向配筋 。王平 山 等人在 1 9 9 8年采用有限元法对转换层厚板的板厚 、 材料强度 、 局部板厚减薄处理、 改变下部柱 网尺寸与 设置板的悬挑等诸多影响转换层厚板内力的因素作 系统的分析研究 。分析后发 现 1 厚板转 换层 的 位移 、 内力分布严重不均匀 ; 2 厚板材料强度 的变 化对其竖向位移及 内力影响较小 , 厚板材料强度 由 强度计算控制 ; 3 在 受荷较小区域的厚板上作局 部减薄处理 , 可减小竖向位 移的不均匀分布。冯云 等人在 2 0 0 2年就局部弯曲, 分别从弹性和塑性理论 两个方面, 进行 了内力 分析 , 并 提出相应 的简化计 算。J .S .K U A N G采用有限元法在 2 0 0 3年研究 了 转换板与上部墙体的共 同作用。当转换板上部带满 跨墙体时, 应考虑转换板与上部墙体 的共 同作用 , 有 效共 同作用墙 体高度为转换 板的跨 度 , 在有效相 互作用 区域内, 剪力墙会产生明显的应力重分布。 目前 , 对斜柱转换、 箱形转换 、 巨型桁架在实 际 工程中应用还不多 , 其相关 的文献相对前 面几种转 换层结构而言 , 也比较少 , 本文在此不再详述。 5转换层结构 的发展方 向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 的越来越高 , 在 同一 个高层建筑中可能不只一个转换层结构 , 而是 2个 或者 3个 。对多个转换层 , 采取 的转换层结构形 式 可能会不一样 , 即所谓 的“ 多重转换结构 ” ; 由于不 同功能的要求 , 不仅存在多个转换层 , 而且每个转换 层 的平面面积 、 平面位置也 可能不一样 , 即所谓 的 “ 错位转换结构 ” ; 人们 为追求建 筑物美观 , 希望 建 筑外形伟岸、 挺拔 , 转换层上部与下部平面面积不一 样 , 当转换层上部面积大于下部面积时 , 转换结构需 向外悬挑 , 形成 “ 悬挑转换结构 ” ; 为节省用地 和多 个楼层段大空间的需要 , 建筑师们会在每个部分楼 层 由结构 内筒 向外伸 出大悬臂 , 由大悬臂来 吊住下 面的楼层 , 而将底层空 间腾空出来 , 形成 “ 悬挑转换 结构” ; 随着高层建筑 的总体高度 的升高 , 转换层 的 位置可能会 进一步 向上移动 , 形成 “ 超高位转换 结 构 ” 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对建筑美观、 建筑 功 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 同时 , 城市用地 也会越来越 紧 张 , 传统的转换层结构 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 有必要 开展上述特殊转换层结构形式的研究 。 目前 , 关 于转换层结 构的理论研究 和静力试 验 研究相对较多 , 而对于带转换层高层结构 的动力试 验还 比较少 , 特别是针对上述几种特殊 的转换结 构 形式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还不多见。对于带转换层 高层结构的研究 目前 以传统抗震为主 , 目前控制 技 术特别是被动控制技术在建筑 中应用 已比较成熟 , 如何将控制技术与转换层结构结合在一起 , 有效 减 轻 因转换层 刚度突变而 引起 的结构受力的巨变 , 防 止或减小其在地震 中的破坏 , 也是一个值得研究 的 问题 ; 同时 , 控制 带转换层高 层结构 的扭 转反应及 “ 减扭” , 不啻为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 6卷 参 考 文 献 [ 1 ] 熊进刚, 程文滚, 李爱群 , 吴晓莉.高层建筑转换层中混凝土连 续短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J ] .建筑技术, 2 0 0 1 , 3 2 5 3 1 4- 3 1 5. Xi ONG J i n - g a n g。CHEN We n r a n g,L I Ai - q u n,WU Xi a o l i . E x p e r ime n t al r e s e a rch o n me c h a n i c s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s h o r t c o n c r e t e b e a m i n t r a n s f e r fl o o r o f h i g h ri s e b u il d i n g [ J ] , A r c h i t e e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1 , 3 2 5 3 1 4 - 3 1 5 . [ 2 ] 娄字, 丁大钧, 魏琏. 上部开洞剪力墙转换大梁结构的试 验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1 9 9 6 , 2 6 6 B 1 1 5 1 2 0 . L O U Y u ,D I N G D a - j u n ,WE I L i a n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T r a n s f e r G i r d e r w i t h O p e n i n g s S h e a r W a l l [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t y ,1 9 9 6 , 2 6 6 B 1 1 5 1 2 0 . [ 3 ] 赵兰子, 张惠荚, 邱 弱.开大洞转换结构的局部破坏分析 [ J ] . 建筑结构学报, 2 0 0 1 , 2 2 5 4 3 - 4 7 . Z HA O N a n z h i , Z HA N G Hu i y i n g , QI U Y u e .L o c a l f a il u r e ana l y 一 8 i 8 o f t r a n s f e r g i r d e r w i t h l a r g e w e b o p e n i n g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u r e s .2 0 0 1 , 2 2 5 4 3 - 4 7 . [ 4 ] 陈进, 江世永, 孙亮. 单跨框支转换梁应力分布规律的有 限元分析[ J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 0 0 4 , 3 0 1 3 5 - 3 7 . CHEN J i n, WANG S h i y o n g , S UN L i a n g .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a n a l y s i s a . b o u t s t r e s s d i s t rib u t i o n o f o n e s p a n t r a n s f e r b e a m s u p p o r t e d o n R . C . fm e [ J ] .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o f S i c h u a n , 2 0 0 4 , 3 0 1 3 5 - 3 7 . [ 5 ] 任卫教, 沈斌. 楼板位置对转换梁扭转效应的影响[ J ] .建 筑科学, 2 0 0 2, 1 8 3 3 - 5 . P E N We i - j i a o , S H E N B i n g . I n fl u e n c e o f s l a b p o s i t i o n o n t h e t / a H s f e r b e a m t o rsi o n e ff e c t [ J ]. Ar c h i te c t u re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2, 1 8 f 3 7 3 - 5 . [ 6 ] 徐重人 . 偏心转换粱受力 性能 的有 限元分 析[ J ] .建筑结 构 , 2 0 0 3 , 3 3 9 3 9 -42 . XU Z h o n g - ren . Fi nit e E l e me n t An aly s i s f o r i n t e rnal for c e o f e c c e n t r i c t r a n s f e r b e a ms [ J ] . B u i l d in g S t r u c t u re, 2 0 0 3, 3 3 9 3 9 42 . [ 7 ] 张兰英, 李艳娜, 吴庆荪. 带高位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弹 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J ] . 工业建筑, 2 0 0 3 , 3 3 6 7 2 4 - 2 7 . Z H AN G L a n y i n g , L I Y an n a , WU Q i n s u n . S e i s mi c res p o n s e a n al y s i s o ffr a me -s u p p o r t e d s h e ar wall s t ruc tur e wi t h h i g h t r a n s f e r s t o - r e y [ J ]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2 0 0 3 , 3 3 6 2 4 - 2 7 . [ 8 ] 黄勤勇, 吕西林. 转换层上、 下刚度比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 性能的影响[ J J . 结构工程师, 2 0 0 3 , 1 1 7 - 2 3 . HU A N G Q i n - y o n g ,L U X i - l i n . T h e e ff e c t o f rat i o o f s t i ff n e s s o n s e i s mi c b e h a v i o r o f s h e ar wall s t ruc tur e wi t h s u p p o rti n g f r a me s [ J ] . S t r u c tur a l E n g i n e e rs, 2 0 0 3 1 1 7 - 2 3 . [ 9 ] 王森 , 魏琏. 不同高位转换层对高层建筑动力 特性和地震 作用影响 的研究[ J ] . 建筑结构 , 2 0 0 2 , 3 2 8 5 4 - 5 8 . W ANG S e n,W E/L i a n. S t u d y o n I nfl u e n c e o f t h e Hi g h L e v e l o f T ran s f e r F l o o r o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H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 J ] .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u re, 2 0 0 2 , 3 2 8 5 4 - 5 8 . [ 1 0 ]徐培福, 王军却, 郝锐坤, 肖从真. 转换层设置高度对框支剪力 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j ] .建筑结构 , 2 0 0 0, 3 0 1 3 7 -43 . XI U P e i f u,WANG J u n - q u e,HE R u i s h e n,XI AO Co n gz h e n . Th e v e rti c al p o s i t i o n o f t r a n s f e r r i n g s t r u c t u re e ffe c t o n s e i s mi c b e - h a v i o r o f s h e a r w a l l s tr u c t u r e wit h s u p p o r t i n g f n m e s [ J ] . B u i l d i n g S t ruc tur e s , 2 0 0 0, 3 0 1 3 7 _ 4 3 . [ 1 1 ]耿娜娜 , 徐培福.带转换层简体结构的刚度和剪力分布突变 [ J ] . 建筑科学, 2 0 0 2 , 1 8 3 6 - 1 0 . GENG Na - n a,XU Pe i f u .Ab rup t c h a n g e s o f t h e l a t e r a l s t i ff n e s s and s h e a r f o rc e s i n tu b e s t ru c tu re w i t h t r a n s f e r s t o r y [ J ] .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 2 0 0 2 , 1 8 3 6 1 0 . [ 1 2 ]娄宇, 魏琏, 丁大钧. 梁式转换层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的探 讨[ J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 9 9 6 , 1 7 1 1 . L O U Y u , WE I L i an , D I N G D a u n . Dis c u s s a b o u t s o me p r o b l e m s o f t r a n s r b e a m d e s i g n [ J ] . B il d i n g S ie n c e R se a r c h o f Seh u an, 1 9 9 6 1 7 - 1 1 . [ 1 3 ]魏琏, 王森. 转换梁上部墙体受力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的 研究[ j ] . 建筑结构, 2 0 0 1 , 3 1 1 1 7 3 - 6 . WEI 15an , WANG S h e n .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o f s h e a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