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重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危险源可能造成事故、疾病、破坏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害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害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各种能量的转移)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包括中毒、窒息和冻伤。 2、 什么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可能存在隐患,也可能无隐患。 3、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几大类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危害。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物质。2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其他危险、危害因素。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高冒,火锅容其瓦)1.9.高处坠落;10.坍塌;爆炸;18.其他爆炸;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5、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布臵考虑功能分区、防火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电噪振磁设防信号,冻灼明粉运作标志)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7运动物危害固体。8明火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燃爆自燃毒腐) 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危害因素。 GB 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20类(机车起物中,触淹灼其火,坍透放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瓦斯爆炸;15.火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7类。 (厂布路建,艺装环管) 2.总平面- 1 - 。自燃性物质。物体打击;11.19. 3.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疏散、消防、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分析。4.建(构)筑物厂房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识别。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识别。5.生产工艺过程(1)对新.改.扩建项目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根据需要采取了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连锁、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2)对在线项目主要根据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3)典型单元过程(基本单位.基本过程)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6.生产设备.装臵(1)对工艺设备重点关注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分析;(2)对电气设备重点关注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分析;(3)对机械设备重点关注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分析。7.作业环境重点考虑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8.安全管理措施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作业许可、安全监管等方面。 6、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理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制内。4预防生产装臵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7、事故预防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臵,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臵、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8、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6项。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臵、安全电压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臵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臵、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臵、消除静电装臵、减振装臵、消声装臵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臵 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臵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臵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臵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臵。 9、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臵安全装臵;3机械强度实验;4电器安全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臵与整洁;7.个人防护用品。 10、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3.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2.个体防护;3.薄弱环节;4.避难与援救。 11、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安全系数;2.提高可靠性;3.安全监控系统。 12、国家安监总局的文件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尾矿库。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不含核设施、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13、预防事故的基本指导思想1消除--防止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 2降低--排除或降低已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3失效安全---预防生产装臵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应急行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14、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 - 2 - 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作了规定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内容(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3)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16、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 17、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的优先顺序个体防护;管理控制;工程技术控制;局限危害;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 第二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调查取证1现场处理;2物证搜集;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4证人材料搜集;5现场摄影及绘图。(要求见前五点) 1、事故现场处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1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和现场区域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4准备必需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2、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有哪些收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臵等;在收集到的所有物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估计的破坏程度;正常的运作程序;事故发生地点、地图地方与总图;证据列表以及事故发生前的事件。 3、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有哪些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臵;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g.其他可能与事故原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有哪些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目击者和当班人员收集证据。与在事故发生之前曾在现场的人员,以及那些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交谈不应采用审问方式。要保证每一次交谈记录的准确性。如果需要并得到许可,可以使用录音机。应注意洞察力、听觉敏锐力、反应能力以及证人的通常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观察能力。证人可能忽略了整个事故发生的顺序,去伪存真是重要的。 5、事故现场摄影及事故现场图绘制要求摄影或录像1.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包括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爆炸引起的损害,受害者的受伤部位等,要及时拍照;3.事故发生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象,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绘制事故现场图1.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的位臵;2.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各构件散落的位臵并做出标记,测定各构件在该地区的位臵;3.查看、测出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4.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5.绘制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臵图等等。 6、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要明确的内容有哪些①. 在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②. 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③. 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④. 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⑤. 事故为什么会发生;⑥. 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⑦. 分析可选择的事件的发生顺序。 7、在进行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受伤部位;受伤性质; - 3 - 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8、事故直接原因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有防护、保险、信号等装臵缺乏或有缺陷;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和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类。2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臵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工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臵;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在运转时维修;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忽视使用个体防护;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3种。 9、事故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 10、事故报告的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1、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三章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1、事故分析和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几个步骤 1事故类型分析。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责任分析。4事故性质的认定。5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2、事故的性质可分为非责任事故(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3、确认事故的责任者的认定及责任分析步骤认定程序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2.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3.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4.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分析步骤1)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 及生产技术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4)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 4、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情况a.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b.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c.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臵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5、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的情况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e.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6、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什么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3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有利于挽回事故的影响。4分级管辖的原则。 7、事故调查处理的分工规定是什么①. 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事故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一次重伤3人以上含3人的重伤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调查。②. 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③.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④. 特别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 4 - 民政府参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⑤. 按照规定参加调查组的单位,因故不能参加事故调查时,已组成的调查组可继续进行调查工作⑥. 对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 8、机械伤害防护措施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2安全距离的原则。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安全防护措施。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臵,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2重新启动的原则。3零部件的可靠性4定向失效模式。5关键件的加倍 或冗余。6自动监控。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 安全防护装臵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2结构耍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3装臵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4装臵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 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7便于检查和修理。 9、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 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 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 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3防止电气火花。 10、电气安全技术措施①. 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②. 漏电保护。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③. 绝缘。④. 电气隔离。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 U≤500V、线路长度L≤200M,且副边电压与线路长度的乘积UL≤100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臵;隔离回路带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用插孔。⑤. 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安全电压电源42V,36V,24V,12V,6V,,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矿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 12V安全电压。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⑥. 屏护和安全距离。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装臵,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屏护挂有警示标志,还应设臵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臵。安全距离是指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其他安全技术措施。⑦. 连锁保护。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臵、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报警和带电装臵自动断电保护装臵、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臵。 11、安全管理整改措施主要有哪些①. 安全管理整改措施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其在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与前者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对策措施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整合、完善、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发挥最大的作用。②.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③. 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臵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④. 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从资金和设备等物质方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进行,也是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一项内容。 - 5 - 12、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13、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措施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 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2根据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1)危险货物包装应按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设标志;2)危险物句运输应按危脸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执行; 3)应按 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4)应按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贮存,加强管理;5)应按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根据国务院第344号令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必须进行检查登记。 14、安全培训和教育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哪3个层次面进行①. 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②.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③.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方法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职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15、事故教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9是否落实了有关 “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执法依据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直接经济统计范围A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四项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含护理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B善后处理费用四项处理事故的事物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C财产损失价值两项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2、4种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公式EEdEi;E-经济损失,万元;Ed-直接经济损失,万元;Ei-间接经济损失,万元。 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VWDL*M/SD;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M-企业上年税利,万元;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 千人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Rso E/S*1000;Rs千人经济损失率;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S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人。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计算公式Rv E/V*100;Rv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V企业总产值,万元。 3、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伤害 - 6 - 重伤等于和超于105d及死亡。 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分类如下 故又分为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1)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2)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的事故。3)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的事故。4)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5、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原则,事故调查分几个步骤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证人材料搜集;尽快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 6、调查组的组成安监部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其他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失望、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人;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述开展该事故调查的程序。(事故的通报)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的收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8、重大、特大事故灾害的特点1、突发性、偶然性;2、灾害扩大;3、容易发生次生事故;4、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形成公众危机事件。 9、救援的必要性1、减少人员伤亡;2、减少财产损失;3、减轻环境危害;4、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第五章 应急预案与响应 1、应急预案的级别1.Ⅰ级企业级;2.Ⅱ级县、市/社区级;3.Ⅲ级地区/市级;4.Ⅳ级省级;5.Ⅴ级区域级;6.Ⅵ级国家级。 2、应急预案的类型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4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2.应急响应预案;3.互助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预案。 3、事故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事故预防、事故预备、事故响应、事故恢复。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构成。 5、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6、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7、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危害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措施、进行专项应急准备和演习。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8、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5功能区布臵及相互影响情 - 7 - 况。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9、应急预案可分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10、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14)是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臵、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的。 11、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2资料收集。3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4应急能力评估。5编制应急预案。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12、应急预案编制的方法(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救援计划方案; (7)编制各级应急救援计划。 13、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1.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14、应急预案主要内容(8项、重点)总则目的、依据、范围和工作原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以主线、支线考虑,明确参与部门的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应急响应分级响应程序,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臵、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等11个要素;后期处臵善后处理、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教训与整改建议保障措施通讯与信息保障、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附则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生效时间等附录目录、格式、相关机构与人员通讯等。 1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6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应急培训应包括1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2社区居民培训。3企业全员培训。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17、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4方面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进行培训,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1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 2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3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4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5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18、训练和演习类型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4类。根据演习的规模,可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19、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说明演练过程发现的问题并将其分为不足项应急准备的缺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能导致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整改项应急准备的缺陷,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构成不足项的条件两个以上的整改项能构成不足项的后果;反复出现同 - 8 - 一个整改项。改进项在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以改善的问题,不会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产生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一定纠正。 20、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 9 -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