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2讲2010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精讲班第2讲讲义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 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脾,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 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人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 针。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近20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铁路法、矿山安全法、民航法、煤炭法、公路法、建筑法和消防法等。这些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2002年,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确定对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安全生产基本管理制度,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共性的、基本的法律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引入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使安全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四节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对公民和职工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领导干部,要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对行业和企业,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预案,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立不伤害 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主要内容包括广为宣传安全生产法,要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和安全标准。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已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上升为制度和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公民的安全行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日常生产生活中。 安全责任,主要是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主要涵义有两层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职责,要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保障发展规划和新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出资人机构的监管责任,科学界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能,建立严格而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主要内容有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国家要积极组织重大安全技术攻关,研究制定行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积极开展国际安全技术交流,努力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安全投入,是指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企业是安全投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和地方要支持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要制定源头治本的经济政策,并严格依法执行。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精神指向,其他的各个要素都应该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展开。安全文化又是其他各个要素的目的和结晶,只有在其他要素健全成熟的前提下,才能培育出深人人心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安全科技是保证 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安全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建设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文化,前提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要真正做到警钟长呜,居安思危,言危思进,常抓不懈。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因此,保障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需要强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安全生产法规健全,安全生产法规能够落实到位,安全生产标准执行达标,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条件。 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安全责任制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仅要强化行政责任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还要依法追究安全事故罪的刑事责任,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强化和提高民事责任或经济责任的追究力度。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科技兴安”是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出路。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是每个决策者和企业家应有的认识。安全科技水平决定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因此,安全科技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手段,生产过程的安全才有根本的保障。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的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需要为安全付出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我国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但企业是安全投资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财务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国家和地方要支持困难企业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改造,困难行业和企业要有治理安全隐患的政策措施,并严格依法执行。 小结本讲简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对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安全生产五要素作了重点讲解;要求大家重点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及安全生产五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