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重点测试题 1、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只需选择劳动者工作地点进行,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不需要设置采样点。( ) A.对 B.错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2、在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规则中,紧急事件是指固有设施发生、可能发生( )及导致有关( )的情况。 3、判别火区熄灭的条件主要有( )。 A.火区内温度下降到30℃以下 B.火区内氧气浓度降到8%以下 C.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 D.在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 E.以上四项指标持续稳定在1个月以上。 4、按通风作用范围,通风系统可分为( )及( )。 5、根据并下火灾耗氧量的大小,可将火灾分为富氧燃烧和富燃料燃烧。若测得下风侧氧浓度为2%左右,则燃烧为( )。 A.富氧燃烧 B.富燃料燃烧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C.从富氧燃烧向富燃料燃烧过度 D.从富燃料燃烧向富氧燃烧过度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为( )。 A.5mg/m3 B.10mg/m3 C.15mg/m3 D.20mg/m3 2、吊运炽热金属或危险品所用钢丝绳的报废断丝数,取一般起重机用钢丝绳报废断丝数的( ),其中包括由于钢丝表面磨蚀而进行的折减。 A.90% B.80% C.60% D.50% 3、以下对石油修井作业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修井作业具有环境恶劣、地域辽阔、条件艰苦、工程复杂、流动性大、危险性大、多工种联合作业等特点 B.石油修井作业生产过程中事故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突发性、危险性 C.石油修井过程中易发生井喷、中毒、油气泄漏、环境污染、人身伤亡、火灾爆炸等事故 D.石油修井作业是石油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石油修井作业是石油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工程 4、钢丝绳更换标准是在1个捻距内断丝数达到钢丝绳总丝数的( )。 A.5% B.8% C.10% D.15%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验,电梯载人升降机的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为( )。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1、凌汛险情分为( )等三种。 A.冰塞险情 B.融冰险情 C.冰坝险情 D.裂缝险情 E.流冰险情 2、地区管理局航安办收到飞行事故征候处理情况报告表后,进行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应在( )天之内上报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A.5天 B.7天 C.10天 D.24天 3、人的自主因素包括( )。 A.身体因素 B.技术因素 C.客观因素 D.管理因素 E.思想因素 4、当井下含氧量减少至( )以下时,就可能发生窒息死亡事故。 A.20% B.15% C.12% D.10%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5、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的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如何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明确规定由( )承担。 1、国家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实行( )。 A.许可制度 B.认可制度 C.审批制度 D.资质认定制度 2、矿水井来源有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窖水和( )。 A.断层水 B.地下水 C.岩层水 D.渗透水 3、金属汞进入人体的主要形式及途径为,以液体形式经消化道进入。( ) A.对 B.错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4、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等。 A.施工方案 B.施工顺序 C.进度计划 D.安全措施 E.技术组织措施 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是( )。 A.CCAR-21AA-R1 B.CCAR-23AA-R2 C.CCAR-25AA-R2注D.CCAR-27AA 1、下列( )不是矿山压力作用下的力学现象,即矿山压力显现。 A.围岩变形 B.顶板下沉 C.巷道壁滴水 D.片帮、冒顶 2、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因此,控制毒物危害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并不重要。( ) A.对 B.错 3、使用电瓶刨时,长度超过( )m的木材,应由两人配合操作。 A.1.5 B.1.8 C.2 D.2.5 4、矿井煤层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中,( )约占80~90%。 A.一氧化碳 B.沼气 C.氮气 5、石油化工生产一旦发生事故会带来严重后果,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巨额财产损失,还会严重( )。 A、影响效益 B、影响稳定 C、破坏设施 D、污染环境 1、简述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2、在高噪声下长期工作的工人,除了容易产生噪声性耳聋外,还容易患( )等疾病。 A.高血压 B.神经衰弱 C.消化不良 D.哮喘 3、在现场燃气、热力、给排水管道( )m范围内挖土时,必须在燃气、热力、给排水管道单位人员的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 A.0.5 B.1 C.1.5 D.2 4、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的货物。如果货物性质相抵触、对运输条件要求各不相同的,可以混合装载。( ) A.对 B.错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 5、基坑开挖前应了解施工现场有哪些对安全有影响的状况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