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本章知识框架】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资源 非可再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基础知识梳理】 一.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 含义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各种__________。 分类 分类依据 按能否________或_______的特性 类型 _________资源如生物资源等 _________资源如能源矿产等 我国主要的 资源问题 水资 源问 题 表现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____ 水资源分配______ 水______严重 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______迅速增长 经济加速发展 植被、湿地被毁 土地资源问题 表现 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 耕地资源短缺 土地退化 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 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矿产资源问题 主要表现为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一部分矿种面临______的严峻形势 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石油资源耗竭与 应对措施 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石油资源性质 非可再生性 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发展导致对石油______量不断上升 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__________,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 充分利用经济______促进节约用油,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资源的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 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地下 开采 环境问题 形成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____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甚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______,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处理方法 用碎石、沙等______采空区 露天 开采 环境问题 破坏植被、占用土地、造成土地______ 处理方法 保护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矿区,进行____和再种植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问题 排放大量废气 排放大量废热 解决措施 优化______结构 加快________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 保护 植树造林 防护林带类型 ________带 水土______林带 防风固沙林带 生态功能 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土地______化 科学开发整理土地保证耕地______供应 【疑难突破】 一.(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深化探究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文原因入手加以分析的。内容如下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二.图表法解析化石燃料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1化石燃料的分布不均衡以煤和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衡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具体分布 总体分布规律 煤炭 世界 北半球 最主要的煤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上,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两个煤带的储量占全球的96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南半球 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北方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占全国的64 南方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石油 世界 东半球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其中以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 西半球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 东部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西部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2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三.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深化探究 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均为土地退化现象。其中,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当前世界土壤侵蚀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1/6。耕地的土壤侵蚀现象更为严重,受不同程度侵蚀的耕地占1/4以上。我国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侵蚀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土壤侵蚀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开挖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建淤地坝等 农业技术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四.图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 【典型例题精讲】 例1.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源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2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 本组题考查资源短缺问题的相关知识。第1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第2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答案】1D 2A 例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月进口量飙升到1 346万吨,比2005年9月增长了24。 材料二 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 单位Mt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国内需求 200 300 400 450 480 500 国内供给 160 170 180 150 130 100 供需缺口 40 130 220 300 350 400 材料三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该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能源安全。 1到2010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________Mt。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能源是________,我国第一大能源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画出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变化曲线图。 3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保障石油能源安全至少写出三点 4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必然引起能源的区域调配。 ①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我国能源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数据分析能力,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回答即可。2绘图能力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本题要求同学们将所提供的数据转绘为更为直观的图像。具体步骤是①描点;②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相连。在绘图时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范围,不能随意连线。3该题难度不大,但很多同学答题不规范,针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一般采取以下措施解决①“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②把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尽可能的安全范围内;③加快建立包括石油工业管理体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石油期货交易市场在内的石油安全保障体制;④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石油产量;⑤积极开发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⑥加快建立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4该题可以借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来回答。 【答案】1130 石油 煤炭2略描点要正确,曲线要光滑。3①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③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④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拓宽石油进口渠道;⑥增加石油战略储备。4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②能源生产过程中掠夺式开采,破坏生态环境,产业层次较低。 【课堂训练】 1.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9年8月29日,长江三峡三期工程枢纽工程最后一次验收175米水位正常蓄水验收在三峡坝区顺利通过。三峡工程已经建设了17年,通过了多次的分阶段验收。这次的验收意味着三峡工程枢纽工程已经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建成。三峡工程枢纽工程的建设已经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材料二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图甲是“我国部分省区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量比例的统计图”,图乙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 (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图甲资料,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对其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3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________,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5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泉,是济南的灵魂。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华的载体,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 材料二 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 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说出泉涌量出现这种变化给泉城济南带来的影响。 3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 4.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14分)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 1从乙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_年。 2图甲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图乙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和能量 再生 恢复 可再生 非可再生 少 不均 污染 人口 枯竭 二.需求 节约用油 杠杆 应 塌陷 回填 退化 复垦 用煤 洁净煤 三.水源涵养 保持 荒漠 【课堂训练】 1.【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2分);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2分)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2分)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6分)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时,排放大量的废渣、烟尘和有害气体,例如CO2增加温室效应,SO2能形成酸雨。2水能的开发离不开水库大坝的修建,而水库的修建能破坏库区的生态平衡,造成库尾区的泥沙淤积,诱发滑坡、泥石流、地震;水库形成静水区,容易造成水污染。 2.【答案】1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湖北省,这是由于西藏自治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地,地表径流丰富;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多于西藏自治区,这是由于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使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大大增加。(2分) 2四川省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0,水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都江堰等水利枢纽工程,为四川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从水力发电量看,其占全国的18,为四川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3分) 3华北平原(1分) 雨季短,降水少,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季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4分) 4主要区位条件有黄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2分) 5青藏高原(1分) 地热能和太阳能(2分)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分)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保护及有关水力发电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对湖北和西藏两省区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的分析,要从湖北与西藏的水源与地势两方面去思考;四川是个农业大省,水资源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华北平原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在水资源缺乏的地方发展农业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注意水资源的时空调配等。 3.【答案】1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2分)2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损毁城市形象;破坏城市环境。(6分)3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至少3点,6分)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对较为复杂变化图的判读及应用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常见资源问题的防治措施掌握情况。第1题,关键是看图,明确泉涌量曲线,其变化特点很明显,呈下降趋势,究其成因,自然层面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其根源在于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2题,把握住“泉城”是济南的品牌,是济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泉少必然会损坏其城市形象,此外,地下水位下降,也会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发一些环境问题。第3题,着眼点在于增加、保护济南的地下水。 4.【答案】12003(2分)2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 (2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2分)河流众多,灌溉便利;(1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1分)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至少3点,6分) 【解析】本题是以热点问题耕地为切入点,考查我国耕地的分布、利用现状、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重读图及数据的对比,从中找出有效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的平原上及第二阶梯的盆地当中,共同优势从地形、气候、土壤、土层及河流和水源等方面分析即可。另外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不能从开源方面使耕地增加,只能从节流方面入手节流主要是限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