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探索.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特点,介绍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中围绕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措施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 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D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42-02 随着我校的教改不断深入,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如何结合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突破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矿床地下开采是我校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从事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对该专业有特殊而重要意义。 1 课程概况 1.1 课程的地位 矿床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在学生完成地质学、岩石力学、井巷工程、工程爆破及采掘机械及运输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课程主要讲述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矿床开采的原则、矿床开拓方法、矿石回采的主要生产工艺、各种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及采空区处理、回采工艺计算及矿山生产能力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是对以前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学生从事地下采矿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另外还有配套2周的课程设计,是专业课中学时数最多的一门。可以说,矿床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1.2 课程特点 1.2.1 综合性强 该课程作为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教学内容是在学完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质、岩石力学、测量、采掘机械、爆破、通风、安全、机电等各种进行地下开采设计、生产和管理的能职业力,是学生从事矿床地下开采工作的必修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1.2.2 空间概念要求高 由于地下开采是在地下空间进行的,整个地下矿山的开拓系统、采矿方法及具体的生产工艺并不像面上的其他生产工艺一样直观、具体,人们无法直接看到整个系统或工艺的全貌,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相应的制图、识图能力,根本无法学好本门课程,也无法做好地下矿床开采的技术工作。 1.2.3 动态性 矿床开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工作的空间位置、工作对象、工作环境每天都在变化,工作任务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与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使学习难度有所加大。 1.2.4 灵活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座矿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采矿方法。“因矿生法”是采矿专业的精髓,死板的记忆是无法领会各种采矿方法的本质,设计和生产中机械地生搬硬套则是无法做好地下矿床开采的技术工作的,这就要求学生透彻掌握采矿方法的实质性内容,才能针对具体的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其他技术要素选择和实施有效的采矿方法。 1.2.5 实践性强 矿床地下开采严格来说只是一种开采技术,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实践性很强。没有必要的实践,无法领会本门课程的本质,更不能掌握地下开采的设计和生产指导的必需技能。 2 课程建设 2.1 指导思想 1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以单体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设计能力和现场生产、管理能力的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 2突破创新。矿床地下开采是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专业开办以来,该课程就一直进行正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和档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对成熟。在新的形势下,应在各方面突破原有模式,有所创新。 2.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2.2.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新修订教学文件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定位,按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修订了矿床地下开采的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和整理了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和指导书等相关的教学文件,完善了教学指导文件。同时,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注意矿床地下开采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突出矿山地质、工程测量、岩石力学、井巷工程、工程爆破等知识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力求融会贯通,以增强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对矿床地下开采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强了实用性和适应性。 2.2.2 突出职业能力要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矿床地下开采是为培养学生矿体开采的单体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如前所述,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必须强化实训,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每次实习的机会了解矿床地下开采的具体内容,如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都要求学生到矿山井下熟悉矿山的开拓系统、采矿方法及具体的生产工艺,形成较强的感性认识。二是理论教学过程以大作业为主线展开,模拟矿山地下开采的设计工作进行教学。为此,将90学时调整为理论讲授66学时,另外24学时给学生动手实践,主要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加了开拓系统选择、底部结构绘制、典型采矿方法图绘制(3个以上)、采矿方法采切及工艺计算、采掘计划编制等大作业。由于这些大作业都有较高的仿真性,既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深了认识,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另外,在课程完成后安排了2周的课程设计,进行综合训练。设计题目源自矿山实际,将解决矿山实际问题的工作引入到学校教学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程设计源于大作业,但难度高于大作业,综合性较强,相当于将该课程的大作业穿了起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挖掘,任务式的教学组织使同学在学习中很有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进来,实际能力也随着课程的进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2.3 完善教学手段 由于实践性强、空间概念要求高和动态性的特点,如何把地下变化着的工作形象生动地讲授清楚,是该课程教学教程中的一个难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充分利用模型。在绝大多数采矿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均以模型为基础展示采矿方法的结构、参数和具体生产过程,然后由教师在黑板上动态地绘制采矿方法图,在绘图过程中按工程进度讲述阶段划分、矿块划分、采场结构、采准和切割工程布置,并在采矿方法图上讲述回采各工序的具体过程,最后再由学生将模型和采矿方法图对照讲解,并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将模型和采矿制图有机结合的方法,克服了课程抽象难理解、枯燥的问题,同时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效果比较好。 2采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录相、照片以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大量的直观素材展示给同学。解决了课程空间和动态上一易理解的难题,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2.4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经常到矿山设计和生产一线深入了解矿山的实际情况,或通过开展科研等手段获取实际的教学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大量引入矿山实际的非理论化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针对性。 一个好的矿山案例,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它可以带动全书或部分内容的教学,再辅之以疑问式教学和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案例教学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能以点带面,精简教学内容,还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往深层次讲,这种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5 充分发挥各专业课教师的自身优势,开设采矿新技术作补充。 在完成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后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已经形成矿床地下开采的总体认识并具备了基本和职业能力,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专门安排了采矿新技术课程,课时总数为32学时,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教学方向分别讲授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信息化、采煤新技术、通风技术现状及发展及矿山安全技术及管理等相关内容,介绍这些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由于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每位教师只讲一个专题,而这个专题是该教师的研究方向,经过主讲教师的充分准备,使得这门课程讲授的内容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创新思维被进一步激活。 2.2.6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云南是矿业大省。在教学中,针对本专业的学生来源和工作去向均与云南省内为主的特点,教师讲授的案例多以云南矿山为主,如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和云南冶金集团公司等下属的各类矿山,这些矿山的采矿技术本身就比较有代表性,而且这些矿山都是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单位。以这些矿山的开拓系统、采矿方法为案例,使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到这些单位工作后能很快找到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相同点,缩短了进入实际工作状态的时间。 3 建设效果 学习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简单地借用已有的采矿方法去生搬硬套不同的矿床开采,而是要学会根据不同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借鉴已有的采矿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最适合的采矿方法。所以,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其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能力,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能够有效地开展实际的设计和开采现场管理工作。 学校开展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建设以来,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工作,推动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具适应性,使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毕业生基本掌握了从事矿床地下开采的基本职业技能。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再加上有效的专业教育,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学生质量明显上升,近几年毕业生的正式协议鉴约率均超过80,当年就业率均超过96,就业率处于学校前列。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到矿山工作,而且很快就成为矿山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陈中经.矿床地下开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年. [2] 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 莱斯利.瑞Leslie Rac.培训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4] 莱斯利.瑞Leslie Rac.培训效果评估[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 [5] 卢文澈.从日本职教的经验谈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P75-78. 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