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的道德回响——论六盘水作家金永福小说中的矿工形象(1).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矿工人的道德回响——论六盘水作家金永福小说中的矿工形象(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煤矿工人的道德回响——论六盘水作家金永福小说中的矿工形象(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煤矿工人的道德回响——论六盘水作家金永福小说中的矿工形象(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要矿工是中国当代小说塑造的重要人物形象系列之 一, 也是底层人物形象塑造的代表之一。六盘水作家金永福 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矿工形象, 让我们在矿工的底层世 界中倾听到不同形式的道德回响。他们坚守岗位, 以之为乐; 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甘于牺牲, 舍己为人, 以坚韧、 仁义的形 象体现出一代矿工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是煤炭行业持 续性发展和六盘水城市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凝视矿工的精神 价值, 是对矿工历史作用和角色地位的进一步确认。 关键词金永福小说; 矿工形象; 道德回响 The Moral Resonance of Coal Miners On the Image of Miners in Liupanshui Writer Jin Yongfus Novels // Zhong Min Abstract Min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novels, and also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ower-level characters. Liupanshui writer Jin Yongfu has created a series of miners images in his novels, so that we can hear the moral echoes of different s in the lower-level world of miners. They stick to their post and enjoy it; they care for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they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ir own interests for the sake of others. With the image of tenacity and righteousness, they present the moral qualities of a generation of miners. These moralqualitiesarethesourcepower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and the trans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upanshui City. Gazing at the spiritual value of miners is a fur- ther confi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ole and role status of miners. Key words Jin Yongfus novels;miner image;moral echo “金永福是六盘水 20 世纪文学中的标志性人物” [1]。其 小说创作题材涉及领域广, 有农村题材、 工矿生活和机关生 活等; 艺术形式多样, 叙事、 抒情、 写景、 歌谣与谚语自然融 合; 人物塑造丰富, 官员、 商人、 农民和矿工等形象生动鲜 活。在他的作品中, 以矿工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主要有 飞旋 的车轮 矿工的妻子 彩色的巷道 和 半边户 。矿工是中 国当代小说塑造的重要人物形象系列之一,也是底层人物 形象塑造的代表之一。在矿工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能深切 感受到他们的道德回响, 从而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特性、 命运 以及满怀的希望。在金永福描写煤矿工人的作品中, 作者不 仅向我们展现了矿工作为有血有肉的人的原始欲望,更挖 掘出矿工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坚守 岗位, 以之为乐; 生活艰难, 却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发生事 故时甘于牺牲、 舍己为人等。以坚韧、 仁义的形象体现出一 代矿工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反映出当代工人阶级应 具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现代化的精神意识,这些道德品质 对于六盘水工业的延续性发展及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道 德精神层面的价值。 1 从 “煤都” 到 “凉都” 贵州六盘水已经实现从 “煤都” 到 “凉都” 的华丽蜕变, 从以煤炭行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转型,而煤炭行 业在未来也将探索转型, 以节能减排的环保方式继续开发。 在煤炭行业默默做贡献的煤炭开掘者煤矿工人,将继 续以他们的生命为我们谱写新的道德篇章。 六盘水市一直以工业发展为重心, 是一座 “因煤而建、 因煤而兴” 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素有 “江南煤都” 之称。2003 年 8 月,六盘水市成为全国 118 个资源型城市中确定的 60 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 三线建设在六盘水全面铺开, 在不断地资源开发和建设中, 六盘水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之面临的是煤炭开采与 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由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重视经 济建设而轻视环境保护, 随着六盘水煤矿产业规模的不断 扩大, 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尤为严重的是 “三废” 污染。采矿、 洗选和煤炭加工等环节产 生的废水对水体造成污染; 煤矸石、 粉煤灰等产生的大量固 煤矿工人的道德回响 论六盘水作家金永福小说中的矿工形象 钟敏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贵州 六盘水553004) 中图分类号 I207.425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871/ki.kjwha.2020.09.075 基金项目 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中国凉都国学研究与教育中心项目编号LPSSYKJTD2019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钟敏 (1976) , 女, 贵州黔西人, 本科,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25, 2020 Sum No.505 2020 年第 25 期 总第 505 期 166 文艺传媒 体废物和废水、 废气未能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过度开采煤 炭造成地质灾害频发,六盘水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现 瓶颈期。为了解决已出现的矛盾, 实现行业的科学发展, 六 盘水市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走向转型,“城市转型是资源型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2]。六盘水市 依托自身优势, 以凉爽的气候环境为依托, 于 2005 年被中 国气象学会授予 “中国凉都” 的称号, 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 特征命名的城市。 “中国凉都” 特色旅游在较短时间内形成 了产业链, 推动了六盘水经济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 中 国一些大城市夏季气温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凉都” 成 为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旅游业的显著特色。 六盘水市已经走在以工业发展为主向旅游产业为主发 展的转型发展的大道上, 旅游业的发展在 “中国凉都” 的名 片效应下已经形成繁盛发展的姿态,“煤都” 变 “凉都” ,“煤 都人” 变 “凉都人” 。但退居幕后的六盘水煤炭工业仍然在持 续性发展, 而 “凉都人” 也将后发赶超, 再创新的业绩。曾经 为六盘水工业做出贡献的煤矿工人们会继续坚守他们的岗 位, 而其所具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会被 “凉都人” 继承发扬, 去 创造六盘水市更辉煌的明天。 2 煤矿工人的道德体现 金永福塑造的煤矿工人形象是丰富而复杂的,作家立 体化地刻画他笔下的矿工们, 对之既有世俗化书写, 又有英 雄化书写。 对其世俗化的凸显, 主要集中在对金钱和性的渴求上。 半边户 中的煤矿工人希望自身收入高一些, 以改善家庭 生活, 他们会在工作之余想着占有矿井中未回收的木材, 通 过售卖盈利; 由于他们煤炭工人的身份, 只能选择与家乡农 村地区的姑娘结婚, 因此过着 “半边户” 的生活, 与妻子长期 处于分居两地的状态,因此对性的渴望和追逐成为他们生 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云“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 说明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人, 有着本能的欲望, 他们很难抵 制生理的渴求。矿工们长期在四周漆黑的矿洞里工作, 一有 机会从地下走上地面,他们的情感便像长期蛰伏的冬虫一 般形成原始冲动, 他们进行着大量的体力劳动, 因此拥有强 壮的体魄, 对异性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作家在冷静而现实地 描写这些欲望的同时,更多的笔墨用在叙述矿工们的人性 与道德内涵, 形成强有力的道德回响。 煤矿工人工作环境恶劣,但他们坚守岗位,并以之为 乐; 虽然收入不高, 生活艰难, 但却能够互相关心, 互相帮 助; 井下时有塌方和冒顶事故发生时, 甘于牺牲, 舍己为人。 “他们只知道, 活着就是奉献、 创造、 操劳, 用生命的光辉照 亮别人, 也照亮自己和世界, 他们是人类生命群体中的绝大 部分, 从他们身上, 你可以聆听到人类在时代和历史大潮中 那种粗犷的气息和心跳,感受到人类朴实浩瀚的生存足迹 和生命光辉。” [3] 煤矿工人数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把下井当做生活中 的乐趣之一, 有些矿工甚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矿山。煤炭被 称为 “黑金” 和 “乌金” , 它埋藏在地下 800 米处, 通过煤矿工 人开掘出来, 才能通过自身的燃烧, 释放出涌动的能量, 带 给人间光明和温暖。因此, 煤矿工人被称为 “普罗米修斯” 。 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且危险,他们长期处于黑暗和粉 尘甚至是瓦斯爆炸的威胁当中。 彩色的巷道 对井下工作 的情况进行了具体描写“你到过井下吗从竖井坐罐斗下 去, 垂直二百米, 一分钟到底。若从斜井下去, 到采面一小 时。走完每条巷道要整整一天。巷道像蝴蛛网, 组成了一个 地下迷宫, 别说我们刚来的人弄不清东南西北, 就是干了十 几年的老工人, 也有迷路的时候。主巷道又高又宽, 可以跑 火车。其他巷道就窄得多, 矮得多了, 最窄的只能放条溜槽, 最矮的地方要爬着前进。这里的地质条件不好, 每平方 公里有断层四千七百多条。粗大的支柱被压弯压断是常有 的事, 顶棚的木块, 时时在 ‘嚓、 扎’ 地作响, 好像整条巷道 就要塌下来样,采煤面更恼火,这里没有什么割煤 机, 采煤全靠人工打眼放炮。一排炮响后, 火药味、 煤尘弥漫 整个工作面。” 矿工们慢慢习惯了井下生活,“不下井, 还觉 得怪不舒服” , 谁也不觉得单调和遗憾。 矿工的妻子 中的 劳模李顺发开劳模会回到矿上后,连第一次到矿上探亲的 妻子都没见一面, 没看一眼, 就戴着安全帽下井了; 矿工范 学才不愿离开矿上,宁愿和妻子小王离婚也不遂妻子给他 办调动的心愿。 矿工们长期生活在矿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班级为 单位形成了坚固的感情纽带,如果有矿工家中出现活困难 或者办红白喜事, 矿工之间都会慷慨解囊, 互相帮助。 半边 户 中的矿工肖昌文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 将妻子和孩子都 接到矿上, 妻子没有工作, 孩子的户口也无法解决, 为了帮 助肖昌文一家解决生活问题, 班上的矿工们不仅帮搭棚子, 还借钱给他们开了小百货店; 矿工周仁义父亲病危, 考虑到 会出现急需用钱的情况,班上的成员凑出 300 元让其带回 家以备不时之需; 矿上没有专门的探亲房, 床也很小, 班长 孙达得最开始是把自己的床让给矿工家属,后来为彻底解 决问题, 用木板做了一张小床给工友的孩子睡; 当肖昌文的 妻子丁先芝被烫伤需植皮时,孙达得又到医院为其捐献皮 肤组织。 井下危险较多, 多发塌方和冒顶, 矿工们经常与生命赛 跑。但他们甘于舍己为人。 半边户 中, 井下发生事故, 5 号 工作面冒顶, 埋了一个班的人。没有当班的矿工全部赶到井 口, 孙达得在矿长刚刚下达完命令后, 便把全班人召集在一 起, 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生命; 王斗地的妻子张芝 仙为丈夫安全考虑, 阻拦丈夫下井救人, 王斗地斥责了妻子 167 后毅然下井;孙达得班连续不停地堵水、挖洞十多个小时 后, 在还要冒顶的情况下背着受困的工友撤离, 除了一名矿 工外, 其他所有矿工都被背了出来。被救援的矿工在劳累、 缺氧的情况下, 偏偏倒倒地爬出井口后, 被守在井口的救护 车送到医院抢救。虽然仍不免有生命逝去, 但他们抓住机会 救活了有生还可能的矿工, 驮出了遇难矿工的尸体。 矿工 的妻子 中, 当井下出了多年未见的大事故七十多米长 的巷道冒顶时, 书记、 矿长奔下井去了、 救护队员们奔下井 去了、 邱名举冲下井去了, 范学才反穿着工作服跑来, 甩开 妻子小王拉住他的手, 也冲下井去了, 他们去救援被埋的矿 工们, 没有一丝退缩, 只要有救援的机会, 再危险的情况, 他 们也要闯。刚刚开劳模会回来, 还来不及见探亲妻子一面的 李顺发师傅在井下被埋, 他本有生存的机会, 当时, 矿工们 正在攉煤, 李顺发师傅听见支柱炸响后, 他没有急着自己往 外冲, 而是立即通知其他矿工跑出危险区, 而他自己走在后 面, 终被埋在井下 “英雄是一个自我发现和建构的过程, 英雄在自己生存 的环境中和他的同伴找到强大的心志力量,抵挡各种外来 诱惑, 最终抵达精神的家园。” 煤矿工人在艰苦、 危险、脏乱 的煤矿空间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们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坚 忍不拔的意志必然在整个社会的身份结构体系和道德体系 中显现出来。 3 作家的创作思考 金永福因对煤矿生活有着切身的经历和体验而有着独 特的观察、 思考和表达, 他在金钱和欲望控制的伦理世界中 思考着人性中美好、 可贵的道德戒律, 启示着人们深思和关 怀底层矿工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境遇,他笔下矿工形象的塑 造体现出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审美价值。 金永福曾经在水城一个山沟里的铁厂做了十年的宣传 工作, 和矿工们朝夕相处过, 正如作家自己说的那样“熟悉 生活, 重要的是认识人、 熟悉人、 了解人, 理解人, 尊重人。熟 悉他们的生活、 语言、 风俗等等, 深入到他们的情感世界。我 的长篇小说 半边户 中的矿工, 都是我的朋友。我和他们下 过井, 提着矿灯在夜里抓过田鸡, 一边喝酒, 一边谈论过女 人。 那时, 我并没有想到要写他们。 过了若干年, 他们的形象 在我的心中更加清晰、 更加亲切, 情感像潮水一样冲击着我 的心灵, 我坐立不安了。” [4]作家和矿工们曾经生活在一起, 工作在一起, 作家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 因此温和地揭示出 他们的缺点, 却用满腔的热情书写着他们的优点。对于在煤 矿生活过、 工作过, 有着切身矿工体验的作家来说, 他希望 通过自己的笔塑造和刻写矿工的丰富形象,由此反映出煤 矿的历史,使长期工作在煤层深处的矿工阶层形象浮出历 史地表,从而表现自己对矿工身份的认同以及对伦理道德 价值的确认。对于矿工群体来说, 作家通过叙述他们的喜怒 哀乐、 道德品质来展现矿工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矿工 身份的确立,而矿工丰富和感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也 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作家刘庆邦说过“煤矿的现实就是中国的现实,而且 是更深刻的现实” 。煤矿是居于城乡结合处的一个丰富、 复 杂而又神奇的小社会。在这样一片蕴藏着丰富资源和神奇 故事的土壤上, 怎样让矿工们感人的故事得以传播, 如何塑 造出立体化的矿工形象, 让他们的故事和形象来传递出当 代中国社会的真实而深刻的变化, 需要创作者拥有历史的 宏阔视野, 用娴熟技艺去进行创造, 更要依赖作家对生活 的细致观察、 切身体验、 深刻思考及审美表达。毫无疑问, 当我们在金永福小说中对他塑造的 80、 90 年代的矿工形 象进行回顾和反思, 刻写他们的历史责任、 情感表现和道 德体现时, 矿工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得到了最现实、 最充 分的表现。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发展的历程来看,对矿工形象的 塑造较少,这个群体不像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一般长期占 据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位置, 因此, 也很少有可借鉴的成熟 的写作经验与写作传统,但是这类形象却具有突出的时代 和行业特征,矿工形象所展现的是工业发展题材的特点和 经过摸索和发展形成的文学创作收获,在当代中国社会的 发展阶段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记,充实了中国当代小说人 物塑造的类型, 使矿工形象成为文学发展中与农民形象、 知 识分子形象和市民形象同样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以 底层的身份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 程中,以富于牺牲的主体精神来获取自己的身份地位。同 时,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转型的过程中, 释放煤矿这一特殊 区域所孕含的颇具特点的情感体验、 欲望诉求和精神特质, 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特质。在金永福的小说中, 我们用心倾 听着矿工们在灵魂深处发出的影响着一代人的道德回响, 在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形象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 矿工这样一个群体的特征、 生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 吴学良.金永福的中篇小说创作漫谈[A]// 杨小天.金永福作 品评论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 伍应德.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与策略以六盘水市为例[J].资 源与产业,20134. [3] 高守亚.俯瞰西部山深处金永福长篇小说创作简论[A]// 杨 小天.金永福作品评论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4] 金永福.咬定青山不放松[A]// 杨小天.金永福作品评论集 [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编辑江嫣萍 文艺传媒 168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