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已经成为继“三农”问题后的另外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增收,而矿业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四矿”问题的核心。因此研究和解决矿业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效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对矿物能源和原料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四矿”问题的解决,确保矿区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大自然采掘矿物原料,按国际惯例划分三种类型。第一类油气矿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第二类固体矿产主要是加工工业需要的矿物原料,包括煤炭、有色金属矿、黑色金属矿、贵金属矿、化工原料矿等;第三类采石业主要是与建筑业有关的建筑用材料,包括砂石、石料等。这三类采掘业从政府管理、开发技术、商业运作都有很大的差别。从以上三类企业来看,问题比较集中,困难比较大的是第二类。本课题主要研究第二类矿业企业,其重点为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矿山。 一、我国矿业企业的基本状况 我国已经形成大中小矿山相结合,以国有矿业企业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矿山为辅的矿业企业结构。 1、矿业企业组织结构状况 我国2001年底有矿业企业15.3万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约8000个,生产能力占总量的60左右,非公有矿山14.5万个,生产能力占总量40左右,在非公有矿业企业中,集体矿山63253个、私营矿山61900个、股份制和联营矿山7475个,外资和港澳台资矿山340个,其他类型矿山12032个。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矿业企业相结合,以国有矿业企业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辅的矿业企业结构。根据矿产资源分布、技术经济条件及开发利用程度构成了与矿产品后续加工及相关工业较为合理的布局,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冶金、有色金属、化学矿产、建材及非金属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矿业经济区,为我国矿产资源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创造了基础条件。 2、矿产品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需求 矿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原料,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以矿产品为原料而提供的。2001年,我国矿产品年产量达到45.65亿吨,其中原煤产量11.06亿吨、原油产量1.65亿吨,10种主要有色金属矿石开采量1.22亿吨,铁矿石开采量2.17亿吨,化工原料矿石开采量5000万吨,其他非金属矿和各类建材工业用岩、土、砂石开采量25亿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矿物原料,受我国矿产资源条件的制约和下游加工业自身效益提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矿产品的供需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已由“国内生产为主,进口为辅”向“立足国内,多方式多渠道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转变。这样的供需方式弥补了我国石油、铜精矿、钾盐等紧缺资源的需求缺口,同时也为利用铁、锰等进口矿产品来提高和改善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3、矿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1年全国矿业产值4601.13亿元,占全国GDP的4.9,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9.3,其中煤炭产值1164.27亿元,陆上石油产值2359.91亿元,黑色金属矿产品产值180.58亿元,有色金属矿产品产值184.88亿元,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产值609.86亿元;矿产采选业和其后续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2001年全国矿山企业实现利润360.31亿元,已显示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在一些矿业较为发达的省(区),其矿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15左右,成为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提出了到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矿业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必须保障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重要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加大矿业企业的改革力度,提高矿业生产水平和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行业产量、效益的同步增长。 4、矿山企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进展 矿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年原中央财政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约1/3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依法取缔非法开采和关闭布局不合理小矿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产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矿业秩序趋于好转。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产业集中度有所增加,建成了一批大型、特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集团和跨国矿业公司。企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更趋合理,行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及管理等方面的向外输出能力,为增强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创造了条件。 5、矿产品贸易额大幅度增长、逆差继续扩大 加入WTO,对我国矿业领域最明显的效益是有利于我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实施,通过全方位、多方式的利用国外资源,有利于我国矿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优化;有利于缓解我国短缺矿产品供需矛盾,降低我国经济发展总成本,提高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利于改善矿产品出口环境,进一步扩大出口。据统计,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001年为1050亿美元,是1989年的4.6倍、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13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额增加了823亿美元。煤炭已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矿产品,据海关统计2001年煤炭出口量为9013万吨。钨、锡、锑、钼、稀土、萤石、重晶石等我国传统优势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占举足轻重地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入世后对我国矿业企业的冲击是很现实的。由于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秉赋较差,加之矿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力明显呈弱势,国外廉价、优质矿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对国内矿业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一些边际矿山被迫关闭,弱势矿山效益下滑,生产矿山资源危机逼进。继2001年贸易逆差234亿美元有继续扩大之势。 6、矿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困难问题突出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矿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逐步形成了一批矿业城市。据统计我国已形成390余座矿业城镇,其国内生产总值达3041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3;矿业城市吸纳人口3.1亿,为当地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390余座矿业城市中处于衰退期的矿业城市已有47座。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枯竭,矿业经济衰退,替代产业尚未建成,环境欠账多,就业困难,影响社会安定。矿业城市的突出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成为政府十分关心和急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二、矿业企业的特殊性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的基础产业,矿业的基础产业性质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自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出现以来,矿产资源已成为影响社会繁荣、国家富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实力。在当前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矿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中明确阐述“农业、矿业、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是社会四大生产部门”,前两者是原料生产部门,是基础产业,后者是原料后续加工和运输部门,没有前者的发展,就谈不上后者的繁荣。农业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矿业则是提供工业的“粮食”,没有矿业,后续加工业就成为“无米之炊”。 矿业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因此,不少有识之士,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的国际经济实力对比,敏锐地感到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在千方百计为扩大新的矿产资源来源或对本国矿产资源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或加紧从国外进口矿产品,以保持其经济实力地位的持续。国际间一些争端大多与控制、争夺矿产资源有关。总之,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无数事实说明,对矿产资源问题掉以轻心,或缺乏远见,都必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障碍。一个国家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首先是要明确地确立矿业独立的基础产业地位,其次要认真分析研究矿业与其它加工业(制造业)的不同点,按照矿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符合矿业发展的特殊政策,使矿业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目前对矿业基本上还是延用一般工业的方式进行管理,甚至把矿业当作加工工业的原料车间对待,没有把矿业作为独立基础产业对待,没有体现按矿业特有规律办事的原则,势必阻碍了矿业的健康发展。 矿业作为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更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在地球的几十亿年漫长历史过程中,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后富集起来的,一旦被开采后,在人类历史的相对短暂时期内,绝大多数不可再生。换言之,矿产资源只能越用越少,特别是那些优质、易探、易采的矿床,目前在世界上已屈指可数。为此,解决矿产资源日趋不足的问题,只有“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开源”即扩大矿物原料来源,包括找新的,用贫矿,开发潜在的,人造代用等。在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可以通过到国外开矿,购买矿产品等途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节流”即千方百计地改善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水平,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地利用。包括改进、改革采矿方法、提高选矿、冶炼的工艺技术水平、努力探索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搞好尾矿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等物尽其用的各种途径,使矿产资源非正常人为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矿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般工业企业所需原材料可以通过外购来满足,而且通过技术改造可以永葆企业青春。而矿业企业利用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矿业企业寿命取决于其开采范围内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储量,储量多,服务年限就长一点;储量少,服务年限就短一些。但不管拥有资源量是多少,矿业企业终因可采储量耗竭而停产、闭坑。矿山青壮年期如果经营得法,一般经济效益较好,而进入老年期,不仅经济效益差,而且社会负担也重。从这个特殊性出发对衰老矿业企业,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国有老矿业企业,就应该建立不同于一般工业的特殊的反哺机制和矿山闭坑后工人再就业的安置政策。 (二)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地质成矿规律造成的。因此,不能要求在任何地区都能找到所需要的全部矿产。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造成我国国内矿产品大量调运的主要原因,如北煤南运,南磷北调,西气东输,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这也为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提出了适应资源条件,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提高开发集中度的重要课题。 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考虑,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国要认识到按照资源全球化的现实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合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今后我们要通过国际贸易长期进口石油、铬铁矿、富铁矿、富锰矿、铝土矿、铜矿、钾盐等,或者是走出去,到国外勘探开发我们紧缺的矿产资源,这就需要制定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原则,并由国家引导、鼓励、扶持矿业公司走出去承担风险勘探和开发我们所需要的矿产。 另一个问题是,矿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矿业企业厂址选择严格受到矿产资源赋存的地理位置的制约。矿业企业绝大部分在远离城镇,交通、通讯、动力等协作条件很差的边远地区建设,造成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这和一般工业可以紧接市场,依托协作条件好的城市进行择优安排大不相同,建厂和建矿条件差别较大,由此而引发的矿业城镇和矿业企业需要国家考虑区位差异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矿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矿产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在自然界中,绝无雷同的矿床,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有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存在。针对矿业工作探索性强、风险大的特点,特别要加强矿山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使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真正能起到保证拟建矿山技术合理经济可行,风险最低的指导作用。尽管做了大量地勘工作,也做了详细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还会出现,加之投资大,一些企业仍然存在亏损风险。这样的矿业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还贷款困难。 从我国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远景分析来看,我国矿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据各矿业部门专家预测成果推算,除铁矿外,其它一些重要矿产如煤、铜、金等探明储量数是潜在资源量的1/3到1/6,天然气为1/30。这就是说在资源勘查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不过,有资源潜力是一回事,把潜在资源变为现实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又是一回事,这里有一个漫长的勘查开发周期和很大财力支持的问题。一般讲一个大型矿山从勘探到开发的周期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地勘工作实际上是为“十五”以后做准备的,如果现在我们不加强地勘,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到了2010年以后,临渴掘井就来不及了,矿山建设就成为“无米之炊”。 实践证明现代矿业的特点是找矿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勘探、开发的风险多,是一般工业企业不可比拟的。因此国家必须尊重现实,认识矿业特殊规律,给矿业辅以特殊的经济政策支持,以保证高风险得到高效益的回报。 (四)矿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递减性 矿山从开始投产,经过一阶段稳定生产后,随矿业企业资源条件逐步变差,开采深度逐步加大,生产环节增多,采选成本不断提高,产量逐步降低,直至闭坑,矿业企业经济效益呈递减趋势,这是矿业普遍规律,是一般工业企业没有而矿山独具的特殊规律。 矿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期投产期从基本建设完成后,试生产(试车)开始,到矿石产量达到设计能力为止。这个阶段,大型矿业企业一般需5年左右时间,中、小矿山企业需2-3年。这个阶段尚难发挥投资效益,但随设备正常运转、工艺流程合理调试,主要采选指标正确控制,矿山企业矿石产量逐年提高,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产量,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也随之逐渐上升。 第二阶段是均衡生产期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矿业企业生产均衡,产量稳定,也是矿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好阶段。这个阶段从矿山效益和企业还贷考虑,一般要求生产稳定年份不应低于矿山总服务年限的三分之二,但根据我国各矿业行业矿山达产时间的调查,我国矿山只有近一半的时间能达产,效益较好,其余一半的年份中产量偏低,经济效益欠佳。 第三阶段是矿山产量递减的衰老期开采范围内储量逐年减少,产量逐年降低,提升运输环节复杂,矿山的开采条件逐渐恶化,生产成本增加,矿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递减。这个阶段按设计要求一般大型矿山不超过7-10年,中小型矿山不超过3-5年,我国矿山衰老期的持续时间还要长一些。目前我国大、中型矿山近60-70处于衰老期,这是当前矿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三个阶段分析表明,我国矿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初期投产阶段和衰老阶段要占矿山企业整个服务年限的50-60,这是和一般工业企业大不相同的,矿业企业经济效益递减性是矿业企业微利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矿业企业投产初期和衰老阶段,国家要给以免、减、返、抵等相应的税收支持政策。 (五)矿业基建投资的持续性 一般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完成后就可以外购原料,连续生产,不存在继续搞基本建设的问题,只需要流动资金来维持企业的再生产,而矿山则不同,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开拓矿量的减少及开采对象的耗竭消失,矿山需要不断地向外围扩展或向深部延伸,包括露天矿的扩帮剥离和井下的开拓延伸,以开辟新的作业场所,弥补耗竭的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矿山正常生产。当矿山全部采完,国家为了保持矿产品的供需平衡,需要重新基建,延续或接替生产能力。因此矿业企业必须有一个基建队伍常年搞开拓工程,可以这样讲,基本建设必须以一定比例贯穿于整个矿业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基建性投资就要持续给予保证。这是很多主管工业的领导难以理解的地方。 总之,矿山是需要不断的开辟新的作业场所,以保持矿业企业正常的生产,因此基本建设性投资也是持续不断的,这是矿业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的特殊规律。 矿山属于微利的基础产业,国家必须制定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特殊的投融资支持政策,否则矿山只能在有限时间内,维持简单再生产,无法形成自我资本积累,进行经常性的基本建设投资,矿山生产能力只能自然消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六)矿山作业场所的移动性带来开采条件的复杂性 一般工业企业作业场所是固定的,原料供给是稳定的,生产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是相对不变的。而矿业企业生产的作业场所由于前述原因是不断移动的,开采对象随作业场所的移动,必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造成开采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给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造成额外的困难,增加投入,提高采选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由于矿业企业是一个不断移动的“地下工厂”,面对复杂多变的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造成矿业企业管理复杂,技术改造频繁,额外的处理、改造投入大。但这种有别于工业企业的特殊性往往被忽略,目前矿业企业提留的维简费杯水车薪,已很难维持矿山的简单再生产,更谈不上需要频繁投入的技术改造资金了。所以应当从矿山上缴的资源补偿费中,提高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基金的比例,支持矿山技术改造。考虑矿山是微利企业和不同矿山级差收益不同的实际情况,应有针对性地减少困难矿业企业的增值税和体现调节级差收益的资源税。以支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对矿业企业采选矿方法改造、改革试验,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课题开发研究费用,都从税前的课税税基中扣除,以减少矿业企业依法上缴的税费额。大大减轻了矿业企业的税费负担,这是值得我国政府效仿的。 (七)矿业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艰苦性 由于矿产地多处于山区或老少边穷地区,矿山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没有可以依托的城市,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矿区都办成了功能齐全的小社会。一般工业企业可以依托交通、通讯各方面协作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城镇建厂,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而矿山企业无可依托,因而造成了矿山企业比一般工业企业更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矿山企业工作环境艰苦,矿工多处于地下深处作业,比起工厂危险因素多,职业病多,重大人身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而矿工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比一般工业企业职工短,自然减员和新增人员都要比一般工业企业要频繁、要快,劳动保护费用、培训费要比一般工业企业多得多。矿山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等营业外支出庞大,往往使矿山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妥善解决矿业企业办社会问题。 (八)矿山生态环境的广泛破坏性 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森林、草原、动植物、海洋资源紧密相连。矿产勘探开发本身就是对上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直接破坏,加之矿山在全国星罗棋布,分布面广。所以对环境破坏表现为广泛性,是大范围的污染源,因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大,难度大。 近年来矿山环保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环和环境污染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加上环境欠账多,治理速度缓慢,全国矿山环境恶化趋势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因此,为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及矿山复垦制度,同时出台特殊的环保资金扶持政策,使“新账不能欠,老账逐步还”,矿业真正走上绿色矿业之路。 (九)矿山企业生产投入原料的特殊性 一般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都要大量外购能源物质和矿产品原材料,所以说矿业是“工业粮食”,工业企业的产品在征收增值税时,外购原料抵扣量大,实缴增值税相对少。而矿业企业投入原料是自然形成的矿产资源,根本不用外购,在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只外购少量的支护、爆破材料等,因此矿产品在征收增值税时,抵扣很少,使得矿山增值税要远远高于一般工业的增值税。调整矿业企业增值税税率势在必行。 (十)矿业效益的后续性 矿业处于社会生产链的最前端,矿业本身效益并不高,却产生比自身效益大得多的后续效应。矿产品不仅本身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对后续加工工业有很强的效益传递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效应。矿业的发展带动许多下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大规模就业,这就明确提出了我国开发矿业的两个目的一个是为加工工业(制造业)提供能源物质和基础原材料,作为本国或本地区重要产业之一,直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个目的是,发挥矿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提供大量劳动力就业机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矿业城镇建设,为保障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贡献。 矿业的发展,促进了下游加工业的发展。如石油的采出之后,可以发展原油炼制加工和石化工业,而石油产品之一的化纤等可发展纺织工业,纺织工业的产品化纤布料又促进了服装制造业的发展,如此等等。 煤炭采掘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一连串工业的发展。根据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构想,25年后,这个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将是煤化工产业。该公司将以开发煤炭化学深加工系列产品、煤炭液化和煤矸石综合利用为切入点,推进煤化工产业的建设。在煤炭化学深加工方面,该公司将从发展煤气化入手,近期以醇为主,大力发展甲醇、乙醇的下游系列产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煤炭化学下游产品的深加工,最终形成煤炭化学和石油化工的结合,实现产业升级;在煤炭液化方面,该公司将以优质煤种为基础,采用煤的液化方法生产人造油,近期实现汽油、柴油产业化,远期以合成生产高附加值的石油产品为目标,进而形成高技术、高效益的煤炭间接液化生产企业;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该公司主要发展煤矸石电厂。近期以热电联供为主,解决该集团集中供热问题,可大大降低冬季供热和燃煤费用,减少环境污染,远期重点发展电石厂、电解铝等高耗能项目,最终向聚氯乙稀、塑料、矸石建材等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形成煤炭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以上例子说明矿业带动后续加工工业发展其前景十分可观,矿业的后续效益非常巨大,国外统计矿业的后续效应高达180这是一般加工工业和农业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矿业与加工工业不同的十大主要特殊性,完全决定了矿业的独立基础产业地位。绝不能再把矿业作为加工工业的原料车间来对待,也绝不应该用管理一般工业的政策方法来管理矿业,建议国家本着遵循矿业基本规律办事的原则,制定一套与支持矿业独立基础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解决制约当前矿业发展主要因素的特殊政策,以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矿业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矿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发挥比较优势 据2001年底统计,全国有各类矿山企业153723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00个、中型矿山1254个,而小型矿山151969个。大型矿山占全国矿山总数的0.33,中型矿山占0.82,而小型矿山占全国矿山总数的98.85,详见附表12001年主要固体矿种开采规模、产量统计表。根据2001年各类矿山企业产量统计分析,包括粘土建材类矿山在内,小型矿山产量占全国矿石产量的63以上;如果不包括粘土建材类矿山产量,主要固体矿产的小型矿山产量占全国主要固体矿产总产量的40以上。从以上分析说明小型矿山产量还占有很大比例,全国矿业产业集中度低。虽然近几年进行了治理整顿,关井压产,使全国矿业企业的个数由1998年的19.3万个下降到2001年的15.3万个,但小型矿山的数量仍然太多,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2001年我国有各类煤矿30995个,大约是世界上其他9个主要采煤大国煤矿总数的8倍。2001年我国产原煤110559万t,平均每个矿山产煤3.57万t。1999年17个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t的大型井工开采企业生产原煤2.37亿t,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2.54。俄罗斯1家煤炭公司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年产量达2.43亿t;德国年产煤2.35亿t,其中2家大公司产煤2.18亿t,占全国产量的93,相当于我国17家大型煤炭企业生产原煤的总产量。 2001年我国有铁矿山4036个,其中大型矿山28个,中型矿山61个,大、中型铁矿山个数占全国铁矿山总数的2.20。河北省小型铁矿多达1700多家,仅邯邢地区就有矿井上千个,大多数分布在大型矿山周围,矿山的生产规模多在5万t/年以下。山西省临汾地区张家坡一处矿床上就有30多家小型铁矿在开采。山东省共有小型铁矿106家,其中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为3.5万t,最小仅为0.05万t。 我国只有铜、钨、钼、镍4个矿种的大、中型矿山的产量在全国占居其矿产量的主导地位,而煤炭、铅、锌、锡、锑、铝、稀土、磷、硫、铁、锰、铬13个矿种的小型矿山的产量占其全国产量的40-60,我国矿业产业的集中度低,大大降低了我国矿业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小型矿山无序发展,使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局面,在全国各省份各矿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小型矿山绝大多数是乡镇集体、民营及个体采矿,资金投入少,土法上马,装备简陋,采用原始、落后的开采方法。缺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矿山设计或开采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见矿就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经济上划不来就停,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个体的小型矿山大多数在大、中型矿区周围,时常越界非法开采,甚至于进入国有矿区采场内哄抢矿石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对矿区境内设计的资源破坏极大,缩短了矿山的服务年限,侵犯了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和合法利益。 小型矿山由于规模小,数量多,形成了矿业竞争主体过多、过乱、过于分散。一些矿业企业为了占领国内市场和扩大出口,竞相压价,从而引发整个行业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致使矿产品的价格低迷,削弱了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为了加强矿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矿业的规模优势,增强矿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国家有关部门在巩固对小型矿山(点)治理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布局、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浪费破坏资源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的小型矿山均应依法进行整顿,使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步入正常有序的轨道。 (二)矿业企业税费负担重,高于加工工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在我国加入WTO后,矿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矿业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很深,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本已十分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矿业企业税费又大幅增加,致使大多数大、中型矿业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十分困难。税费增加幅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改后增值税增幅大 税改前矿业企业交3-5的产品税,有些行业的矿山实际上交纳的产品税还不到3,远低于一般的工业企业,这是国家充分考虑了矿业企业不同与一般的工业企业的特殊性而制定的税收政策。 税改后所有的矿业企业由税改前的3-5的产品税改为17增值税,后又下调到13的税率。由于矿业企业生产时,不外购原料,只消耗辅助材料,所以用于抵扣的进项增值税少,实交增值税多。税改后矿山企业实交增值税平均占销售收入的7-10,比税改前增加了3-6个百分点。据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行业的矿业企业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税费负担的调查,23家煤炭企业,三年平均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8.87,其中最高的为潞安矿业有限公司和永荣矿务局三年平均超过了12,最低2家三年平均为6.60左右,大部分在7-10。19家铁矿山企业三年平均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7.55,其中8家独立铁矿山企业平均增值税占销售收入8.28,鞍钢矿业公司、海南铁矿、重钢太和铁矿、酒钢黑鹰矿等增值税占销售收入超过10,其余多在7-10。16家有色金属矿业企业三年平均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7.31,最高为金川集团公司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11.71,最低为江西铜业和易门矿务局增值税占销售收入分别为2.96和4.45,其余在6-9,9家采、选、冶有色金属公司三年平均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6.51。4家化工矿山企业增值税占销售收入为平均为8.06,最高的四川清平磷矿为业9.34,最低为新桥硫铁矿7.10。详见附表2矿业企业增值税调查表。 增值税占矿山企业综合税费的比率大。据调查19家铁矿山企业近三年平均为50.24,23家煤炭企业近三年平均为72.21.,25家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近平均三年为69.11,4家化工矿山企业近三年平均为70.28。铁矿山企业增值税占矿山企业综合税费的比率低于其他矿业行业,是由于铁矿山企业的资源税高。矿山企业增值税占综合税费的比率平均超过70。由于增值税的增幅大,同时增值税占综合税费的比率大,是使矿山企业税改后税费增幅大的主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2000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采掘工业增值税平均比加工工业增值税高出5.04个百分点。 2、矿业企业增加了新税种,加重了矿业企业的税费负担 冶金和煤炭矿山企业税改前已交资源税,化工、建材、有色矿山企业税改后新开征了资源税,同时1994年又对所有的矿山企业开征资源补偿费。税改前铁矿山的资源税平均为1.5元/t,税改后增加到平均15元/t,虽然经过两次对独立铁矿山企业的资源税进行下调,现在的铁矿资源税平均6元/t,但仍然是税改前的四倍。2002年财政部又以财政[2002]17号文件将联合钢铁企业铁矿山资源税从2002年4月份起由平均15元/t,下调到平均6元/t。以2000年为基数计算,7年来仅联合钢铁企业铁矿山资源税,就比税改前多交了83.3亿元,平均每年多交11.9亿元。下调联合钢铁企业铁矿山资源税后,联合钢铁企业铁矿山和独立铁矿山企业资源税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仍在3-6,而独立铁矿山海南铁矿资源税占销售收入三年平均为7.96。原中央财政54家煤炭企业1994-2000年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每年平均交纳60582万元,比1993年的32710万元,每年多交27827万元。由于新增了资源补偿费和部分矿种的资源税,调高了铁矿山的资源税,1994年税改后普遍加重了矿山企业的税费负担。 3、税改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增加 由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是以流转税纳税额为基数按比率征收。税改后矿山企业的增值税增幅大,使纳税基数增加,实际增加了矿业企业的这两种税费的纳税额。同时教育费附加由原来的1.5的计征标准增加到3,2000年又增加了1的地方教育费附加,现教育费附加实际征收率已达到4。淮南、淮北、新汶、晋城、阳泉矿务局等单位,税改前每年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16.6万元,税改后1994-1998年平均为1763万元,是税改前的5.57倍。而1998年销售收入平均为138243.4万元,是税改前的1.19倍,矿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增长。 税改前矿业就不是一个盈利的行业,税改后采掘工业税赋不仅没有降低,而且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比税改前大大增加。据对1999年、2000年、2001年矿业企业税费负担的调查,21家煤炭企业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比1993年增加了7.49个百分点;18家铁矿山企业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比1993年增加了11.16个百分点;12家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比1993年增加了6.68个百分点;4家化工矿山综合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比1993年增加了5.33个百分点。详见附表32001年矿业企业税费负担情况汇总表。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与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我国矿山企业平均综合税费比我国的加工工业高出6.52个百分点,比税改前增加了5.9个百分点,比国外主要采矿国也高出很多。过高的税费加重了矿山企业的亏损程度,扩大了矿山企业的亏损面,资产负债率高,资金供应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支持,财务状况趋于恶化。 企业为了减少亏损,不得不以牺牲资源换取经济效益,在资源开发上,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采易弃难的现象,不仅普遍地存在于中、小型矿山企业,而且在不少大型矿业企业也同时存在,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非常不利。 (三)矿山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沉重,加大了企业的困境 1、矿业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情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我国矿业企业绝大多数地处远离城市的山区和荒原,地理位置偏僻,没有城市作为依托,特别是一些地区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一整套“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我服务体系,大中型矿山企业不仅自办有各类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食堂等,而且整个矿区的交通运输,通讯设施,供水供电,住房建设,公安消防,文化教育等均自成体系,矿山办社会的问题十分普遍,规模相当庞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一些新的政府职能,如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等,也都需要企业来办,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愈发沉重,成为制约矿山改革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过多地占有企业资产,支付大量资金,同时还通过企业内部分配,提高职工福利和实物补贴,混淆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企业办社会造成“政企不分”、“职能错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现已经到了需要认真解决的时候。 据对14家煤炭企业2001年企业办社会负担情况统计,用于办社会经费支出134128万元,占当年企业总收入的10.44。详见附表42001年煤炭企业办社会负担情况表。据调查,23家煤炭企业有582所中、小学校,教职员工52435人,企业办学补贴经费合计65874万元。调查的18家煤炭矿山企业共有医院、卫生所、防疫站等医疗机构289个,从业人员38239人。绝大多数矿山的医院需要每年补贴数千万元,补贴最高的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达9000多万元,其次是大同煤矿集团7500万元,只有个别的医院收支平衡。 鸡西矿业公司办社会相当典型,在生产煤炭的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的社会生活后勤服务系统,从业人员共8995人,占在职职工49092人的18.32。 酒泉钢铁公司和嘉峪关市是先有企业后有政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使酒泉钢铁公司承担着大量办社会的政府职能,包袱沉重。自办11所中、小学,承担嘉峪关市80以上的普教义务。1996-2001年在教育方面的补贴和投入平均每年2000多万元,同时每年还要缴纳教育费附加1128万元。 2、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当地政府的情况 党中央非常关注矿业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十五届四中会议上提出将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渐移交当地政府,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地政府和企业就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调查的81家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矿山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1)破产矿业企业办社会职能已经或正在逐步移交当地政府。 (2)一些矿业企业的公安已移交当地政府公安系统或挂当地公安的牌子。移交当地后的费用,企业基本上在3-5年内逐年递减,直至全部移交当地政府。公安挂牌的企业,费用基本上全部企业承担。企业反映公安移交当地所用费用比在企业的费用高,原因是企业人员的工资比地方政府公安的低,移交后人员的工资要向上提,因而移交后企业负担费用要增加。 (3)少部分矿山企业的学校移交当地,移交时教职员工有的政府全部接受,有的政府只接受部分教职员工,对未被接受的教职员工,企业难以安置。移交后费用由矿山支付,3年过渡,逐年递减,直至全部移交当地政府。 (4)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在计划实施债转股过程中,省政府承诺,将教育、医疗卫生、公安、离退休职工管理等职能移交当地政府。鉴于个旧市财政较为困难,无力承担,故一直推延。现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已被列为云南省深化国企改革试点单位,企业办社会职能必须移交当地政府接受。按一次性整体移交,费用采取3年过渡期的办法。 (5)远离城市,处于乡镇地区的矿业企业,乡镇政府原本是依赖矿山的存在而设立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如学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