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 3 卷 第 2 期 2 0 1 6年 3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DRI LLI NG F LUI D COM P L ET I ON F LUI D 、 ,0 1 . 3 3 No . 2 Ma r .2 0 1 6 d o i 1 0 . 3 6 9 6 8 . i s s n . 1 0 0 1 - 5 6 2 0 . 2 0 1 6 . 0 2 . 0 0 2 抗 古 曰 同皿 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 系研究 刘建军, 刘晓栋, 马学勤, 朱红卫 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渤星公司, 天津 3 0 0 4 5 1 刘建军等.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6 ,3 3 2 5 1 1 . 摘要选用 2 .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 A MP S 、丙烯酰胺 A M 、单体 x为主要单体,合成出钻井液用抗高温 耐盐增黏剂 B D V - 2 0 0 S 。研究了B D V - 2 0 0 S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耐热性能,通过高温流变性能测试、高温老化黏 度保留率性能测试、高温老化浆体悬浮重晶石实验和井底动态循环模拟实验等测试方法,表征 了增黏剂B DV - 2 0 0 S的抗温 性能及热稳定性能, 并考察 了1 2 0℃、1 5 0℃、1 8 0℃等不同温度下其与同类产品在无固相钻井液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 B D V - 2 0 0 S为目标聚合物 ; 重均分子量近 2 0 0万且分布集中 ; 抗温能力 良好,1 8 0℃高温老化 1 6 h后黏度保留率大于 4 5 %, 且浆体颜色仍呈乳白色,无大量重晶石沉淀,高温悬浮能力较好 ; 经过 1 8 0 井下 4个循环周模拟实验后黏度保 留率大于 5 0 % ; 抗盐性能较好,随着盐含量增加至饱和,增黏剂在盐水 中的黏度保 留率保持为 2 5 % ; 在中高温及高温无固相钻井液 体系中应用良好,经 1 8 0℃老化后黏切性能保持率较高,常温中压滤失量为 5 . 0 mL,1 5 0℃高温高压滤失量为 1 9 mL,性 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关键词2 一 丙烯酰胺基一 2 一甲基丙磺酸 ; 增黏剂 ; 抗高温 ; 耐盐 ; 无固相钻井液 中图分类号T E 2 5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1 5 6 2 0 2 0 1 6 0 2 0 0 5 0 7 S t u d y o n H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a l t - r e s i s t a n t Vi s e o s i fi e r a n d t h e Fo r mu l a t e d S o l i ds - f r e e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L I U J i a n j u n , L I U X i a o d o n g , MA X u e q i n , Z H U H o n g w e i T i a n j i n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B o x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 L t d . , 乃 口 i n 3 0 0 4 5 1 , C h i n a Abs t r a c t A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s a l t - r e s i s t a n t v i s c o s i fi e r , BDV- 2 0 0 S , h a s 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 2 - Ac r y l a mi d o - 2 - me t h y l r I r o p a n e s u l f o n i c a c i d A MP S , a c r y l a mi d e AM a n d a n o t h e r mo n o me r X. S t u d i e s h a v e 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 o n t h e mo l e c u l a r s t r u c t u r e s ,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s a n d d i s t ri b u t i o n s , and the t h e r ma l s t a b i l i t y o f BDV- 2 0 0 S mo l e c u l e s . Rh e o l o g y a n d f u n c t i o n i n g s t a b i l i ty a t e l e v a t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s we r e s tud i e d t h r o u g h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r h e o l o g i c a l me a s u r e me n t , r a t i o o f v i s c o s i ty r e t e n t i o n a ft e r a g i n g a t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 s u s p e n s i o n o f b a r i t e i n the a g e d mu d s t r e a t e d wi th BDV- 2 0 0 S, a n d b o R o m h o l e d y n a mi c c i r c u l a t i o n s i mu l a t i o n t e s t e t c . T h e p e rfo r manc e s o f B DV- 2 0 0 S i n s o l i d . f r e e d r i l l i n gfl u i d s a t 1 2 0℃. 1 5 0 o C. a n d l 8 0℃ we r e c o mp are dwi th tho s e o f t h e s i mi l arp r o d u c t s . T h e s e s tud i e s r e v e a l t h a t the BDV - 2 0 0 S s yn the s i z e d i s t h e 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 e d . BDV - 2 0 0 S h a s a we i g h t a v e r a g e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o f a b o u t 2 , 0 0 0 , 0 0 0 wh i c h i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a n a r r o w r a n g e . Afte r a g i n g a t 1 8 0℃f o r 1 6 h . t h e BDV- 2 0 0 S s o l u t i o n s t i l l r e tai n e d v i s c o s i ty o f g r e a t e r than 4 5 % o f i t s o r i g i n a l v i s c o s i ty, an d the c o l o r o f the s o l u t i o n wa s s t i l l wh i t e . No b a r i t e s e t t l e me n t h a s b e e n f o u n d o f the s o l u t i o n , me ani n g tha t the s u s p e n d i n g c a p a c i ty o f BDV- 2 0 0 S i s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 A l a b o r a t o ry t e s t s i mu l a t i n g mu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i n h o l e wi th b o t t o m h o l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1 8 0℃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the s o l u t i o n , a fte r 4 c y c l e s o f c i r c u l a t i o n , s t i l l r e t a i n e d v i s c o s i ty mo r e tha n 5 0 % o f i t s o r i g i n a l v i s c o s i ty. I n s a l t r e s i s t a n t p e r f o r manc e t e s t i n g , the v i s c o s i ty o f the s a l t wa t e r i n c r e a s e d wi t h th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BDV- 2 0 0 S i n a l i n e a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tre a t e d wi th BDV- 2 0 0 S h a s API fi l t e r l o s s o f5 . 0 mL . a n d HT HP fi l t e r l o s s o f 1 9 mL a t 1 5 0℃. Tl 1 e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v e a l s that BDV- 2 0 0 S p o s s e s s e s a b e t t e r p e r f o rm an c e tha n o the r s i mi l a r p r o d u c t s . Ke y wo r d s 2 - Ac r y l a mi d o - 2 - me thy l p r o p ane s u l fon i c a c i d ; V i s c o s i fi e r ; H i gh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s i s t a n t ; S a l t r e s i s t a n t ; S o l i d s - fr e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重大专项 “ 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与可排放海水基钻井液成套技术研发”部分研究内容 2 0 1 3 E . 3 8 . 0 2 。 第一作者简介 刘建军, 1 9 8 8 年生, 硕士, 工程师, 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现在主要从事钻井液处理剂的研发与应用。 电话 0 2 2 6 6 3 0 7 5 5 8 ; E - m a i l l i u j j 0 2 c n p c .c o m . c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钻 井 液与 完 井 液 2 0 1 6年 3月 常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对储层会造成伤害, 继而影响发现油藏及后期开采 ,因此针对储层保护 的无固相钻井液技术正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14 1 。 增黏剂作为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的关键处理剂之一, 是维系该体系流变性能稳定的重要处理剂。常用的 聚合物增黏剂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以及在含有盐 或有机盐的钻井液中增黏效果大幅度降低等原因, 不利于携带悬浮岩屑 [6 -8 ] o目前中国使用的钻井液 增黏剂多为改性纤维 、改性瓜胶 、黄原胶以及丙烯 酰胺类聚合物等,虽然这些增黏剂在某些方面具有 自己的优势, 但这些增黏剂大都存在抗温性、耐盐 性能不足或增黏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高温井段主 要依靠国外进口增黏剂产品 [9 -1 1] o因此研发一种抗 高温 、耐盐 、增黏效果明显的钻井液增黏剂对无固 相钻井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2 - 14 1 。通过分子 结构设计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含有特殊官能团的 单体进行 自由基共聚,最终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新 型乙烯基单体类共聚物 ,其具有明显 的增黏效果 , 抗高温 、耐盐 ,是一种钻井液用高效增黏剂。 1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的合成 1 . 1 增黏剂分子结构设计 由于增黏剂主要是通过分子链上的功能基团对 钻井液作用, 所以从主链结构、 侧链结构、 功能基团、 分子质量等 4 个方面对增黏剂分子进行设计 ①为 了提升分子链的抗温能力,主链采用抗温l生 能更好 的c c单链结构 ; ②出于对抗温、 耐盐和功能基 团的考虑,侧链结构采用 C c 、 c s 和 c N等 结构; ③由于功能基团需要具有吸附、 增黏、 强水化、 抗温和耐盐等作用, 则功能基团选用酰胺基、 羟基、 羧基和磺酸基等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 ; ④分子量控 制在 2 0 0 万左右,分子量过小则分子链短,形成的 三维网络结构不强,增黏作用不足,分子量过大则 增黏剂用量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敏感性增强,不利于 钻井液性能的稳定,且很可能发生絮凝。 基于以上原则 , 通过调研文献和进行大量前期 实验, 选用了2 . 丙烯酰胺 一 2 一 甲基丙磺酸 A MP S 、 丙烯酰胺 A M 工业纯 和单体 x进行合成。 A MP S 分子结构中具有强阴离子性和亲水性官能团 磺酸基,磺酸基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而且其电荷密 度大,水化能力强,其特殊的电荷分布结构使得磺 C . O C .O 亡 o e o I I i T N .i t Ni t N ’ H N ’ H I I H aC -- -- C H 3 H 3c 一 C H 3 H 2 亡 K l ‘ T S O3 H S’ O H 2 B , .- 2 0 0 S分子结构表征及 作用机理 2 . 1 分子结构表征 利用 V E C T OR 2 2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 B DV - 2 0 0 S进行分子结构表征 ,见图 1 。 / c m 图 1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的红外光谱图 如 图 1 所示,波长 3 4 3 9 c m - 处为 A MP S中 N .一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 波长 2 9 2 8 c m - 处为羧 基 中 C _ 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 波长 1 6 7 4 c m- 和 1 4 5 2 c m - 处的峰值分别为 A MP S 和 A M上 的酰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 3 卷 第 2 期 刘建军等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 7 胺基中 C O和 C 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 波长 1 1 9 2 c m 处为单体x中0 _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 波长 1 0 4 2 c m- 处为A MP S中磺酸基的 S O伸缩 振动吸收峰。上述数据表明,该聚合物为 A MP S 、 A M及单体 x的共聚物, 且 图中在波长 1 6 6 7 ~ 1 6 4 0 c m - 范围内未出现 C C特征峰,表明合成 聚合物中没有含 C C的小分子单体存在,单体反 应完全。所以,由该红外光谱图可知,所得聚合物 为 目标产物。 2 . 2 分子量测定 采用 T DA ma x 3 0 5型 的马尔文 多检测 器 、凝 胶渗透色谱仪、G P C分析仪对增黏剂 B D V - 2 0 0 S 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进行 测试。测试时以硝酸钠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 0 . 5 m L / min ,测试温度为 3 0℃。测得 B D V - 2 0 0 S的数 均分子量 为 1 .5 2 7 1 0 。 ,重均分子量 Mw 为 1 . 9 0 4 1 0 ,分布指数 MJ M,, 为 1 .2 4 7 。增黏 剂 B D V - 2 0 0 S的分子量分布曲线见图 2 。 1 4 0 曼 1 2 o 窭 1o 0 如 8 O 蓁 6 0 4 0 2 0 々 0 滞留体积/ m L 图2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的分子量分布曲线 如 图 2所示 ,B DV - 2 0 0 S分子量分布集 中,接 近均一分子量聚合物,因此产物性能也相对均一稳 定,分布指数为 1 .2 4 7 也可说明这一点。这是由于 在 B DV - 2 0 0 S的合成过程中加入 了适量 的分子量调 节剂及交联剂等助剂 , 使得整个反应过程温和可控, 故而所得产物性能均一稳定,且分子量保持在一个 较高的水平。B D V - 2 0 0 S 分子量较高, 接近 2 0 0 万, 其增黏作用主要通过其分子链的长度、结构及链上 的酰胺基及羧基等吸附基团来实现。 2 . 3 热失重性能分析 采用 T G A . Q 5 0 0型热失重分析仪对 B D V - 2 0 0 S 进行耐热性能测试,结果如图3 所示,B D V - 2 0 0 S 从 3 4 5 o C 开始失 重剧烈 ,至 4 7 5 o C区间共失重约 4 0 %。该增黏剂中含有亲水基团酰胺基及磺酸基 , 产物极易吸潮 ,因此在室温 ~ 1 0 0 o C时失重是由于 试样吸潮后在加热条件下的水分挥发 ; 在 1 0 0 ~ 3 4 5 oC 时失重主要是羧基的热分解 ; 在 3 4 5 ~3 8 3 o C 时失重主要是磺酸基的热分解 ; 在 3 8 3 ~4 7 5 o C 时 失重主要是主链 的热分解 。 槲 跚 删 蟋 ℃ 图 3 增黏剂 B DV - 2 0 0 S的热失重分析 由图3 热重分析图谱可知, B D V - 2 0 0 S 耐高温 性能良好,其主要原因是在 B D V - 2 0 0 S的分子中 采用了耐高温的c c主链结构,还选用了A MP S 这样带有抗温能力好的磺酸根基团的单体。 2 . 4 机理分析 B D V - 2 0 0 S 是一种分子链很长的水溶性高分子 聚合物,在无黏土颗粒的钻井液中,其增黏作用 主要是通过长链分子链之间的缠结和分子链上吸附 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链在水相中形成一种三 维网状结构 ,增强 了钻井液的内部结构强度 ,宏观 上表现为黏度增加 ; 在有黏土颗粒 的钻井液 中,聚 合物分子链上的吸附基团还会吸附在黏土颗粒的表 面,通过架桥连接作用形成聚合物分子链及黏土颗 粒形成稳定的三维连续网状结构,同时还伴有水相 中增黏剂分子链之间的缠结及吸附作用 ,二者共同 作用组成了强度 和黏度更大的三维 网状结构 。 3 BDV - 2 0 0 S的性能评价 3 . 1 热稳定性 3 . 1 . 1 高温高压流变性能 取 3 0 mL一定浓度的增黏剂溶液,用 P V S型 B r o o k fi e l d 高温高压流变仪进行流变性能测试。测 试条件为 在转速为 1 5 0 r / m in时由室温逐步升温 至 1 4 0 oC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 与 V I S 的高温高压流 变曲线见图 4 。如图 4所示 ,升温前 0 . 7 %VI S溶液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3 3卷 第2期 刘建军等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系研究 9 由图 8 可看出,H E 3 0 0经过 1 8 0 o C 老化后虽 未变成褐色,但出罐黏度低,不利于重晶石悬浮, 亦造成底部大量重晶石沉淀。图9中B D V - 2 0 0 S出 罐后静置未出现由于聚合物降解而导致的溶液明显 变色,且除底部有少量重晶石沉淀外,整个溶液呈 稳定的乳白色, 说明此时B D V - 2 0 0 S 依然具有一定 的悬浮能力 。所以 ,B DV - 2 0 0 S可在 1 8 0℃老化之 后仍然具有一定的悬浮能力。 ■■ 图 9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在 1 8 0 o C 老化 1 6h 前 左 、 后 右 的悬浮实验 3 . 1 . 4 高温井底循环模拟实验 室温下分别配制 4 0 0 mL的 0 .7 %VI S 、 1 %8 0 A5 1 、 1 % H E 3 0 0以及 1 % B D V - 2 0 0 S水溶液,然 后放人 X G R L 一 4 A型高温滚子炉中,从室温升高至 1 8 0 o C 约 1 . 5 h 后恒温 1 . 5 h ,然后再冷却至室温 时 间约 1 . 5 h ,作为一个循环周。每个循环结束后 用 Z N N . D 6 型六速旋转黏度计分别测量其表观黏 度,并计算表观黏度保留率。图 1 0 为4种增黏剂 在 1 8 0℃下模拟井下循环的表观黏度保留率曲线。 2 o 0 1 6 0 p 1 2 0 8 O 4 0 0 一 V琚一 髓 3 0 0 t / h 图 1 0 增黏剂 1 8 0℃下井下温度模拟循环实验图 槲 圈 褥 如图 1 0 所示,4 种增黏剂的黏度保留率随着 模拟循环周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下降,在经过 2 个 模拟循环周之后, V I S和 8 0 A 5 1 的表观黏度保留率 均大幅下降至 1 0 %左右,而此时 H E 3 0 0 和 B D V - 2 0 0 S 则分别保持在 5 0 %和 9 0 %以上 ; 在经过第 4 次模 拟循环之后 ,VI S和 8 0 A5 1的黏度 已接近 0 , H E 3 0 0 也 已降低至 2 0 %左右,而此时 B D V - 2 0 0 S 依然保留有 5 0 % 以上的黏度。所以抗高温增黏剂 B D V - 2 0 0 S 不但可以提升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并能 凭借其优异的抗温能力对钻井液流变性能进行有效 地维持, 如此便可降低钻井液中增黏剂的维护用量, 节约钻井成本 。 3 . 2 抗盐性能 取 4 0 0 m L的 1 . 0 %B D V - 2 0 0 S溶液, 逐渐加入 一 定量 的 Na C 1 ,并 同时用 Z NN. D6型六速旋转黏 度计测量其在不同盐含量下的表观黏度,并计算表 观黏度保留率 ; 取不同浓度的B D V - 2 0 0 S 水溶液, 均加入 N a C 1 至饱和,分别测量其表观黏度 ,见图 1 l 和图 1 2 。 褂 跚 嘏 Na Cl / % 图 1 1 B D V - 2 0 0 S溶液黏度与 Na C 1 浓度的关系曲线 如图 1 1 所示,由于盐对 B D V - 2 0 0 S 分子链的 封端作用,抑制了高分子链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初 期溶液黏度下降较快,但由于B D V - 2 0 0 S 分子链中 带有抗盐基团磺酸根基团,所以随着盐含量增加至 1 0 %以上,曲线趋于稳定,最终增黏剂在盐水中 保持 2 5 %的黏度保留率。 6 0 确 智 4 o 桶 鼷2 O O 1 . 0 1 . 5 2 . O BDV. 20 0 S 图 1 2 在饱和盐水中B D V - 2 0 0 S溶液 的黏度与其加量关系曲线 如图 l 2 所示 ,B DV - 2 0 0 S在饱和盐水 中 1 8 0 C 老化前后均具有一定的黏度, 且随掺量增加而增加,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O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 0 1 6 年 3月 关系曲线近似于直线,所以B D V - 2 0 0 S 可对盐水溶 液有效增黏且在盐溶液中的黏度与掺量有直线相关 性。所以,B D V - 2 0 0 S 是一种具有抗盐性能的高温 增黏剂,在含盐的钻井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 B DV _ 2 0 0 S在钻井液中的性能评价 4 . 1 中高温无固相钻井液 实验测试了B D V - 2 0 0 S 和生物聚合物V I S 在高 温无 固相钻井液 1 配方 中的性能 , 结果见表 1 , 钻井液配方如下 。 1 清 水 3 % N A C 1 5 %有 机 盐 2 %淀 粉 0 .3 %降滤失剂 B D F . 1 0 0 S 2 . 0 %页岩抑制剂聚合醇 B DS C 一 3 0 0 L 5 %C a C O 增黏剂 ,密度为 1 . 1 2 g / c m3 表 1 加有不同增黏剂的中高温无固相钻井液的性能 C a C O。 有机盐加重剂 增黏剂 , 密度为 1 . 2 0 e C c m 表 2 加有不同增黏剂的高温无固相钻井液的性能 增 黏 剂嚣 1 . 5 %B DV - 老化前 4 0 . 0 2 8 1 2 . 0 0 . 4 3 4 . 0 2 0 0 S 1 8 0 o C 3 3 .0 2 6 7 . 0 0 . 2 7 5 . 0 1 9 . 0 1 . 5 % 老化前5 2 . 5 3 5 1 7 . 5 0 . 5 0 6 . 0 8 0 A5 1 1 8 0℃1 6 .5 1 4 2 . 5 O . 1 8 1 9 . 5 7 3 . 0 1 . 5 % 老化前5 1 . 5 3 1 2 0 . 5 0 . 6 6 6 . 4 HE 3 0 0 1 8 0℃31 .0 2 2 9 . 0 0 . 4 1 8 . 7 4 6 .0 注 凡 在 1 5 0℃测定。 2抑制性。如表 3所示 ,高温无 固相钻井 液 对 3口 井岩屑的回收率均较高, 且线性膨胀率很低 , 表明该钻井液具有 良好的抑制性能 。 增黏剂 mP a.AF / m Pa PF / .s P Y P / P 表 3 现场储层井段岩屑回收率及线性膨胀率评价结果 注 凡 T H 测试温度为该钻井液的老化温度。 如表 1 所示 , 将钻井液中的0 .6 %V I S 替换成 1 % B D V - 2 0 0 S后 ,该钻井液在 1 2 0℃老化后流变性能 变化很小,并且高温高压滤失量也明显低于前者 ; 将 V I S 替换成 B D V - 2 0 0 S 后的性能优势在 1 5 0 oC 老 化后的流变及滤失量性能对 比中更能体现 ,这是由 于 B D V - 2 0 0 S 不但具有耐温抗盐的磺酸根基团、增 黏的酰胺基 团,还有一定 的降滤失基团。 4 . 2 高温无固相钻井液 1 流变及滤失性能测试。表 2 为增黏剂 B D V - 2 0 0 S和 8 0 A 5 1 、H E 3 0 0 在高温无 固相钻井液 2 配方 中的流变性能测试结果。如表 2 所示,加入 增黏剂 B D V - 2 0 0 S的钻井液具有更高的流变性能保 持率,常温中压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均较低, 抗温能力可达 1 8 0℃, 所以B D V - 2 0 0 S的性能更优。 2 清水 3 % N a C l 0 .5 %抗高温降滤失剂 B D F . 1 0 0 S 3 %S P NH 3 % 仿 沥 青 2 . 0 %B DS C 一 3 0 0 L 5 % 岩屑来源 回收率 / % 线性膨胀率 / % 3 润滑性。采用美 国O F I 极压润滑仪测试 1 8 0℃热滚后的高温无固相钻井液的润滑系数仅为 0 . 0 8 7 ,相对于清水的润滑系数 0 . 3 4而言 ,润滑 系数降低率为 7 4 . 4 %,表明该钻井液在高温下仍然 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够降低摩阻,提高钻速。 4 储层保护性能。结合储层段地层水资料, 采用无 固相钻井液对滨海 6 、7 井 的岩心进行模拟 损害,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见表 4 。由表 4可知 ,该 高温无固相钻井液的渗透率恢复值大于 9 0 %,初 始压差、高温高压动态滤失量 、损害后突破压力均 低,说明对储层污染深度低,对储层伤害小,能够 很好地对储层进行保护。 表 4 高温无固相钻井液储层保护性能评价结果 井号 。 。 。 滨海6 1 5 . 1 6 0 . 2 3 6 0 . 2 5 6 4 . 0 3 3 . 7 2 7 . 2 1 . 8 7 9 2 . 1 9 滨海7 4 5 . 3 7 0 . 3 7 5 0 . 4 1 6 1 5 . 2 5 1 3 . 7 3 1 1 . 9 1 . 5 2 9 0 . 0 5 注 D为渗透率恢复率。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3卷 第 2期 刘建军等 抗高温耐盐增黏剂及其无固相钻井液体 系研究 l l 5 结论 1 . 选用 A MP S 、A M 和单体 x进行共聚反应 合成了增黏剂 B D V - 2 0 0 S ,经红外、G P C和 T G等 测试手段,证实该共聚物是由上述 3 种单体共聚而 成,分子量接近2 0 0 万,且分布集中,聚合物本体 耐温性 良好。 2 . 通过测试 B D V - 2 0 0 S 与其他增黏剂的高温高 压流变性、 热滚老化黏度保留率、 老化后悬浮实验、 井下循环模拟实验和抗盐性等性能,证实 B D V - 2 0 0 S 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即清水中经 1 8 0℃热 滚 1 6 h 后黏度保留率在 4 5 %以上,老化后依然具 有一定的悬浮能力,经 4 个 1 8 0 ℃井下模拟循环周 之后依然保留 5 0 %以上黏度,说明 B D V - 2 0 0 S 具 有良好的抗高温能力,且温度在 1 8 0 以上的抗盐 性能较好 ,在盐水中可有效增黏。 3 . 通过测试 B DV - 2 0 0 S在钻井液 中的性能 ,证 实 B D V - 2 0 0 S 在中、高温无固相钻井液及高温无固 相钻井液中均应用良好,可适用于盐水、有机盐等 低固相、无固相高温钻完井液,能提高并维持钻井 液的黏度和切力,降低滤失量,对于大斜度井、大 位移井、水平井井眼清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2 】 [ 3 】 [ 4 ] 参 考 文 献 王中华 . 超高温钻井液体系研究 I . 抗高温钻井液 处理剂设计思路 【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9 , 3 7 3 1 - 6 . W ANG Zh o n g h u a .S t u d i e s o n u l t r a -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y s t e mI d e s i g n u l t r a -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a d d i t i v e s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9 ,3 7 3 1 - 6 . 谢彬强,邱正松 . 无固相钻井液超高温增黏剂 S DKP 的结 构、性能及应用 [ J ] . 油 田化学 , 2 0 1 4 ,3 1 4 4 8 1 . 4 8 7 . X I E B i n q i a n g ,Q I U Z h e n g s o n g . S t u c t u r e , p r o p e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 l t r a -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v i s c o s i fi e r S DKP f o r s o l i d - f r e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J ] . Oi lfie l d C h e m i s t r y, 2 0 1 4 ,3 1 4 4 8 1 - 4 8 6 . 刘卫红,许明标 . 一种用作钻井液增黏剂的反相微乳 液的性能研究 [ J ] . 油田化学,2 0 1 3 , 3 3 2 7 3 3 0 . L I U W e i h o n g,XU M i n g b i a o .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n i n v e r s e mi c r o e mu l s i o n u s e d a s v i s c o s i fi e r o f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 J ] . O i lf e i l d C h e mis t ry, 2 0 1 3 , 3 3 2 7 - 3 3 0 . 张洁, 孙金生, 杨枝 , 等 . 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研究 [ J 】 .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1 ,3 3 4 4 5 . 4 7 . Z HANG J i e ,S UN J i n s h e n g , YANG Z hi ,e t a 1 . A s o l i d fre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wi t h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 J ] . Oi l D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1 ,3 3 4 4 5 . 4 7 . [ 5 】 米远祝 , 罗跃, 黄志强 . 油基钻井液增黏剂的合成及室 内评价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4 ,3 1 1 4 . 7 . M I Yu a n z h u,L UO Yu e,HUANG Z h i q i a n g .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v i s c o s i fle r f o r o i l - b a s e d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 J ] .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C o m pl e t i o n F l u i d . 2 0 1 4 ,3 1 1 4 . 7 . [ 6 】 谢彬强 , 邱正松 . 基于新型增黏剂的低密度无固相抗高 温钻井液体系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1 5 , 3 2 1 1 - 6 . XI E B i n q i a n g ,QI U Z h e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