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3 5卷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石 油 寥 露 沾 届 PETR0L EUM GE0LoGY EXP ERI MENT Vo 1 . 3 5. No . 3 Ma y ,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1 6 1 1 2 2 0 1 3 0 3 0 2 4 9 0 6 库 车坳 陷克拉苏构造 带 d o i 1 0. 1 1 7 8 1 / s y s y d z 2 0 1 3 0 3 2 4 9 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及 其勘探启示 马玉杰 , 卓勤功 , 杨宪彰 , 方世虎 , 唐雁刚 , 郭小文 , 王 媛 , 姜 林 1 . 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 库尔勒8 4 1 0 0 0 ; 2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实验中心, 北京 1 0 0 0 8 3 摘要 综合运用 多种成熟度 参数以及岩石显微观察 、 储层沥青测试 、 颗粒荧光分析等技术 . 剖析了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和油 气动态成藏过程。研究认为 , 克拉苏构造带 的原油由成熟和高成熟油组成 , 油气充注过程为“ 早期成熟油 、 晚期高成熟油和高一过成 熟气”, 早期形成的盐下古油藏受新近纪晚期断裂的破坏和高一过成熟油气的驱替 , 部分原油向上进入盐上浅层背斜圈闭汇聚成藏 随着膏盐岩盖层塑性增强 , 穿盐断裂消失 , 盐下圈闭再次聚集高一过成熟的油和气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 同 时应重视浅层背斜油藏的勘探。因此厘定油气的成熟度和油气动态成藏过程对查明盆地油气构成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油藏 ; 气洗分馏 ; 成藏过程 ; 勘 探领域 ; 克拉 苏构造带 ; 库车坳 陷; 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2 . 3 1 文献标识码 A Pe t r o l e u m d y n a mi c a c c um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i t s i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Ke l a s u s t r uc t u r a l b e l t ,Ku q a De p r e ssi o n,Ta r i m Ba s i n Ma Y u j i e , Z h u o Q i n g o n g , Y a n g X i a n z h a n g , F a n g S h i h u ,T a n g Ya n g a n g ,G u o Xi a o we n ,W a n g Y u a n ,J i a n g L i n 1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a r i m O i l d C o m p a n y , P e t r o C h i n a , K u e r l e , X i n j i a n g 8 4 1 0 0 0 , C h i n a ; 2 . E x p e r i m e n t C e nt e r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t, P e t r o C h i n a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3 , Chi n a Abs t r a c t Th e t h e r ma l e v o l u t i o n a nd d y n a mi c a c c u mu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i n t he Ke l a s u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we r e a na l y z e d u s i n g v a r i o us ma t u r i t y p a r a me t e r s,mi c r o s c o p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r o c k,r e s e r v o i r bi t u me n t e s t i ng,a n d p a r t i c l e flu o r e s c e n c e a na l y s i s t e c h n i q u e s .S t u d i e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c r ud e o i l s i n t h e s t ud y a r e a a r e ma t ur e a n d h i g h - ma t u r e .Ma t u r e o i l c h a r g e d d 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w h i l e h i g h ma t u r e a n d o v e r ma t u r e o i l s c h a r g e d d u ri n g t h e l a t e s t a g e.Th e s u b s a h a n c i e n t r e s e r v o i r s f o r me d i n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we r e d e s t ru c t e d b y f a u l t s d u ring t h e l a t e Ne o - g e n e,a n d we r e p a rti a l l y f o r c e d b y h i g h ma t u r e a n d o v e r ma t u r e o i l s i n t o s h a l l o w a n t i c l i n a l t r a p s .As t h e p l a s t i c i t y o f g y p s u m c a p r o c k e n h a n c e d,f a ul t s t h r o u g h s a l t s d i s a pp e a r e d,a nd h i g h ma t u r e a n d o v e r - ma t u r e o i l s a e c u mu- l a t e d a g a i n i n s ub s a h t r a p s . T he Bo z i s e g me n t o f t h e Ke l a s u s t ru c t u r a l b e l t ha s g r e a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a n d t h e s h a l l o w a n t i c l i n a l r e s e r v o i r s s h o u l d b e 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p e t r o l e u m ma t u ri t y a n d t h e d y na mi c a c c u mu l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r e i mp o r t a n t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 o i l a n d g a s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p e t r o l i f e r o u s b a s i ns . Ke y wo r dsa nc i e n t r e s e r v o i r ;g a s wa s hi ng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a c c u mu l a t i o n pr o c e s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r e a;Ke l a s u s t ruc - t u r a l b e l t ;Ku qa De p r e s s i o n;T a r i m Ba s i n 1 研究概况 克拉苏构造带为库车坳陷北部第二排构造, 总 体呈北东东一近东西 向展布 , 其发育和演化受 区域 逆冲断裂的控制。由北向南以克拉苏断裂、 克深断 裂为界划分 为克拉 区带 、 克深北区带和克深南 区 带。 自西向东以侧断坡等构造转换带为界划分为 阿瓦特段 、 博孜段 、 大北一 吐北段、 克深段和克拉 3 段。丰富的油气来源 、 有效 的油源断层 、 成排的构 造圈闭、 优越的膏盐岩盖层以及晚期快速强充注是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3 0 3; 修订 日期 2 0 1 3 0 3 2 5 。 作者简介 马玉杰 1 9 6 8 一 , 女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研 究工作 。E m a i l g a o g x m y j s o h u . c o n。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 开发 ” 2 0 0 8 Z X 0 5 0 0 3 资助 。 2 5 0 石 油 察 量 参弛厦 第 3 5卷 克拉苏构造带大型气 田形成和保存 的有利条件和 作用机制_ 1 ] 。 目前在古 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膏盐 岩盖层之下 白垩系 巴什基奇克组砂岩 已发现 了克 拉 2 、 大北 、 克深 2等大型气田 藏 , 膏盐岩盖层之 上仅发现了大宛齐油田。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 陷的一个油气富集带, 天然气相当丰富, 部分气田 伴有少量凝析油 。 前人 已对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来源、 特征以及成 藏过程做了大量研究 , 认为天然气为高一过成熟的 煤成气 . 对应镜质体反射率大于 0 . 9 5 % ; 凝析油为 湖相烃源岩成 熟演 化阶段 的产物L 4 ; 油 气不 同 源 、 不同期 。 油气 成藏过 程为 “ 早 油晚气 、 阶段聚 气” [ 8 - 1 0 ] 。但随着油气勘探 和研究的深人 , 存在一 些科学问题 尚有争议或认识上不清晰。第一 , 对已 发现凝析油的认识与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演化不匹 配 . 据原油饱和烃和芳烃 成熟度参数标定 , 相应烃 源岩 的镜质体 反射率值 为 0 . 6 % ~0 . 9 % , 处于成 熟演化 阶段 。从原油样 品来看 , 部分原油呈透明的 亮黄色 , 油质好 . 以轻质链烷烃 为主, 饱 和烃 和芳 烃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量极低 , 检测 时甚 至需 先把 链烷烃络合, 说明部分原油的成熟度较高, 常规 生物标志化合物反映 的也许只是成熟油部分 ; 从 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来看 , 克拉苏构造带上 三 叠统黄山街组 泥质烃 源岩埋 深均超 过 6 0 0 0 1T I , 目前均处于高一过成熟演化阶段, 那么较高成熟 的原油是否存在第 二 。 盐下 圈闭中 目前发现 的 多为干气 或含少量凝析油 的干气 , 圈闭 中是否 曾 有早期 原油 的充 注 、 古油 藏 的 形成 呢如 果存 在 。 那么古 原油在哪里 本文综合利用多种油气成熟度参数 、 岩石显微 观察 、 储层沥青测试 和颗粒荧光等分析技术 , 揭示 克拉苏构造带早期原油 的充注证据 、 油气充注史 , 结合典型油气藏解剖, 为系统认识油气藏的动态成 藏过程和指明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依据。 表 1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 原油和天然气成熟度 。 数据 Ta b l e 1 M a t u r i t y o f o i l a n d g a s i n Ke l a s u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Ku q a De p r e s s i o n,Ta r i m Bas i n % 反射率的转换公式l 】 。 原油轻组分和重组分成熟 度分别为 M a n g o参数 、 饱和烃 c , 。甾烷 2 0 S / 2 0 S 2 0 R 、 芳烃甲基菲指数。由表 1可见 , 克拉苏构造 带天然气的成熟度总体较高, 属高一过成熟, 克拉 2气 田天然气成熟度最高。大北和大宛齐地区原 油轻烃 M a n g o参数折算镜质体反射率为 1 . 2 %左 右. 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 克拉苏构 造带油气藏普遍发生气洗作用 见下 文 , 油藏遭 受过气侵蒸发分馏效应时该参数值会偏高 , 因此 , 原油轻烃 Ma n g o成熟度参数在库 车坳 陷不适合。 原油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反映原油处 于成熟 阶段。 综上所述 . 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不一 致 , 出现了“ 矛盾” , 这正是油气充注史 的真实反映, 说明油早气晚 , 油气不同期, 与前人的结论相同。但 是仔细分析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发现 部分原油的 C , 。甾烷异构化发生了反转 图 1 。如 大北 2井 5 5 7 7 . 5~ 5 5 8 9 1 T I , 白垩系主力储层原油甾 烷成熟 度 参 数 值 为 0 . 5 9 , 大 于 其 最 终 的平衡值 0 . 5 5 , 该参数对此已不适用。排除原油发生严重生物 降解的可能, 说明该原油的成熟度 R 超过了0 . 9 %, 气藏伴生油中存在高成熟度的原油。 2 . 2 高成熟原油 金刚烷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类似金刚石的刚 2 油气热演化程度 瑚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以产气为主, 伴有少量或微 茸16 0 量凝析油; 盐上浅层大宛齐背斜 以产油为主, 伴生 加 少量天然气。 运用天 然气 主要组 分 n C 和 原 油轻 组 分 n C - n C 、 中组分 n C 。 - n C 。 和重组分 n c 。 以 上 中各种成熟 度参数 , 根据各 自的适用范 围, 综 合判断油气的成熟度。 2 . 1 成熟原油与高一 过成熟天然气 天然气成熟度采用 甲烷碳 同位素值与镜质体 5 8 6 0 6 2 6 4 6 6 6 8 . 7 0 7 2 时间/ rai n 图 1 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大北2井 原油规则甾烷质谱图 F i g . 1 Ma s s s p e c t r o g r a m o f r e g u l a r s t e r a n e s o f c r u d e o i l s f r o m w e l l Da b e i 2,Da b e i Ga s F i e l d , Ku q a De p r e s s i o n,Ta r i m Ba s i n 2 5 2 石 油 寥 鲐 沾 届 第3 5卷 储 层 定 量 颗 粒 荧 光 分 析 技 术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g r a i n fl u o r e s c e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简称 为 Q G F技术 , 方 法是用紫外光对储层岩石颗粒照射激发 , 同时测量 储层岩石颗粒表面或其内部烃类流体发 出的荧光 强度 , Q G F荧光光谱特征和指数可用来 判识 古油 水界面或古油柱 的位置 , 油层岩 石样 品在 3 7 5~ 4 7 5 n m的 Q G F荧光光谱强度 比水层的明显增强 , 而大多数水层样品的荧光光谱则 比较平缓 ; 油层岩 石样 品的 Q G F指数值普遍大于4, 由油层过渡到水 层后的 Q G F指数值正常情况下会突降Ⅲ 1 。 在克拉 2 0 1 井 3 6 0 0~ 4 0 3 0 m的取心井段内 系统采集了 1 6块岩石样品 , 其中 , 气水界面 3 9 3 5 m之上样品 9块 , 气水过渡带 3 9 3 5~ 3 9 4 0 n l 样 品 2块 , 水层 3 9 4 0 m之下样品 5块。岩石样 品定量 颗粒荧光分析表明 . 无论是储层岩石 Q G F E荧光 光谱强度 , 还是 Q G F指数 , 均表 明在埋深 3 9 8 0 m 以上具有古油藏特征, Q G F - E大于 5 0 , Q G F指数 几乎都大于 4, 即使是现 今的气水过渡带和水层 ; 3 9 8 0 1 / 1 以下两参数值迅速下降。因此, 3 9 8 0 m 是克拉 2古油藏的古油水界面。 同样 . 利用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 。 证实 大北 1 0 1气藏 、 克拉 3气藏盐下 巴什基奇克水层均 曾存在古油层。 3 . 2 原油气洗改造 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 当古油藏遭受后期天然 气“ 气洗” 时 , 将导致原油 中正烷烃 尤其是低碳数 正烷烃 质量分数 降低 , 而芳香烃 、 相对分子质量 高的石蜡等烃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均增大[ 2 。 全油轻烃气相色谱表明, 库车坳陷凝析油普遍 遭受过强烈天然气气洗分馏作用的改造 特别是克 拉苏构造带盐下天然气伴生油。原油轻烃组成 中 苯 、 甲苯含量相对较高 , 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有不 同程度的降低 , 其损失量 随气 洗程度 的增强 而升 高; 原油中富含高分子质量的正构烷烃。库车坳陷 不同构造带原油气洗改造程度不同, 一般北部冲断 带天然气伴生油气洗分馏作用强于南部隆起带 的 原油。同一地区不同断块 、 断背斜气藏也有差异 , 如大北气 田, 由北至南 , 大北 1 、 大北 1 0 1 、 大北 2 、 大北 2 0 1四个气藏中凝析油含蜡量分别为 7 . 9 r 7 %。 9 . 0 6 %, 6 . 0 7 %, 1 2 . 2 4 %, 表明大北气 田各气藏至少 在天然气气洗改造时已是各 自独立的聚气圈闭 , 现 今气藏中的原油均为改造后的残余油。 3 . 3 大北气田与大宛齐油田的关系 大北气 田和大宛齐油气 田均位于克拉苏构造 带西部大宛齐盐丘带和吐孜玛扎盐墙带 附近 图 4 , 前者为被多条逆 冲油源断裂分隔的大北 1 、 大 北 1 0 1 、 大北 2 、 大北 2 0 1 、 大北 3等盐下断块 、 断背 斜气藏群 , 储层为盐下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 , 以煤成气为主 . 含少量轻质油 ; 后者为盐拱背斜油 藏 。 储层为康村组 、 库车组砂岩 , 以轻质油为主 , 含 少量煤成气。 油气源对比表明。 大北气 田和大宛齐油 田的油 气来源相 同, 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 , 原油均来源于 上三叠统黄山街组 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的湖相 烃源岩[ 2 。但大宛齐油 田的天然气成熟度 明显低 于大北气 田的天然气成熟度, 表明盐上圈闭聚集了 早期 的煤成气 盐下圈闭捕获的煤成气相对较晚。 综合储层沥青 、 颗粒荧光 、 油气地化等分析数 据 以及膏盐岩盖层脆塑转换研究成果 , 揭示大北气 田和大宛齐油田的关系及油气成藏过程。 吉迪克组一康村组沉积期 , 上三叠统黄山街组 湖相烃源岩进入生油窗 , 排出的成熟油气进入盐下 大北古构造和吐北断块 圈闭成藏 。大北 1 0 2井主 要 目的层砂岩颗粒荧光分析表明, 大北盐下 白垩系 储层曾存在古油藏 , 由本区构造演化推测其主要聚 集部位相 当于现在的大北 1 一大北 2 一 吐北 4构造 图 4 a 。 库车组沉积早期。 伴随天山的隆升作用与向南 挤压推覆作用 _ 2 , 大北盐下古圈闭被断层复杂化, 且断块局部相对抬升剥蚀 。 在北侧吐北 1和吐北 4 井区膏盐层埋藏较浅 . 穿盐断层再次复活 图 4 b , 一 方面煤系烃源岩和湖相烃源岩开始大量生排煤 成气和成熟度较高 的湖相原油 , 并与早期原 油混 合 , 古原油遭到气洗分馏 , 同时油气向北高点侧向 迁移 、 调整, 部分油气沿吐孜玛扎断层 向上散失 、 运 移 另一方面沿断层向上运移的部分油气进入盐上 新近系吉迪克组 的底砂 岩层 , 然后侧 向运移 , 在 大 宛齐早期背斜下部 吉迪克组 聚集成藏 。吐北 1 和大北 1等井吉迪克组油气显示提供 了油气沿砂 层运移的证据 图4 c 。 在库车组沉积中晚期 , 随着上覆岩层 的增厚 , 膏盐岩层逐渐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 受南天山强烈侧 向挤压推覆作用 。 膏盐岩层向南部塑性流动. 大宛 齐盐丘和大宛齐背斜进一步发育 ; 同时由于膏盐岩 的塑性流动 , 使盐间断层消失 , 穿盐断层在盐层 内 断开, 塑性膏盐岩沿断层 向上侵人刺穿岩层 , 形成 吐孜玛扎盐墙| 2 4 ] , 从而关闭了深层 油气进一步 向 上运、 散 的通 道。至此盐下虽有逆 冲断层继续活 动, 或形成新的逆 冲断层 , 但塑性膏盐岩层 限制 了 这些逆冲断层的顶部活动。 或者说逆 冲断层的顶部 2 5 4 石 油 察 鸢 套沾 届 第 3 5卷 些张性断裂或裂隙向上调整. 在康村组 、 库车组砂 岩层汇聚成藏。受库车组浅层泥岩盖层的封盖能 力影响, 天然气大部分散失, 形成了现今的大宛齐 油 田。 4 启示 克拉苏构造带油气热演化程度的全面剖析和 油气动态成藏过程的研究成果对该 区油气勘探工 作具有 3点启示 。 第一, 库车早中期强烈构造挤压之前, 克拉苏 构造带 已发育的盐下 圈闭普遍发生 了成熟湖相原 油的充注 , 形成了古油藏 , 此类圈闭多分布在克拉 苏断裂带上、 下盘, 即克拉区带 和克深北 区带 ] , 尤其是具古构造背景的构造段, 如大北地区【 2 6 ] 。 受后期穿盐断裂的破坏和高一过成熟油气的驱替 , 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很难保存下来 , 早期原油沿穿盐 断裂向浅层运移 , 部分在盐上浅层背斜圈闭中可聚 集成藏, 如大宛齐 油 田。因此在克拉苏 断裂带附 近, 浅层背斜油藏勘探仍应给予重视, 其中, 穿盐大 断裂为深层油气 的输导通道 l 2 . 背斜 圈闭是油 气聚集的场所。受浅层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 天然 气容易散失 , 浅层 以找油为主。 第二 , 盐下圈闭能否成藏以及油气聚集的多少 固然与圈闭继承性发育 的规模大小有关 , 也与新构 造运动晚期圈闭快速埋藏有关, 因为圈闭越早深 埋 . 其膏盐岩盖层越早达到塑性状态 , 穿盐断裂越 早消失 。 油气散失得越少 , 当然晚期聚集的油气也 越多。钻井数据揭示,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段和大 北一克深 5段膏盐岩盖层之上沉积了巨厚的岩层 。 表明盖层和圈闭埋藏较早 . 加之这 2个构造段均位 于烃源岩成熟演化和生烃 中心 , 成藏条件最优越。 目前大北地区已相继发现了大北 1 、 大北 1 0 1 、 大北 2 0 1 、 大北 3等含凝析油气藏 、 干气藏 , 因此博孜段 盐下圈闭亦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 第三 , 通过原油金 刚烷 的检测分析 , 表 明湖相 烃源岩在高成熟演化阶段仍有原油生成 . 该类原油 成熟度较高 , 为轻质油或凝析油 , 原油组分以低 中 碳数的烷烃为主, 高碳数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极 低 , 当随晚期天然气充 注并与早期成熟原 油混合 时 , 轻组分大多溶于天然气 中, 同时混染 了早期成 熟原油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当然也提高了金刚烷 的相对含量 , 只有用金刚烷参数才能反映该类原油 的存在。因此 ,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油气资源评价时 不应忽视高成熟原油的贡献 。 5 结论 1 刻画同一油气的热演化程度 时, 应综合运 用多种成熟度参数 . 剔除不适用 的参数 , 规避因个 别参数带来的片面认识 , 多种参数 出现“ 矛盾 ” 现 象可能正是真实情况的反映。 2 克拉苏构造带的原油 由成熟和高成熟湖相 油组成, 油气充注过程为 “ 早成熟湖相油、 晚高 成 熟湖相油和高一过成熟煤成气” 。 3 克拉苏断裂带上、 下盘早期发育的盐下圈 闭普遍存在古原油 的充注, 尤其是古构造发育 区。 新近纪晚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 , 穿盐断裂活 动和 高一过成熟油气 的驱替 , 古油藏被破坏 , 部分原油 在盐上浅层背斜圈闭中汇聚成藏。随着膏盐岩盖 层埋深增大 、 塑性增强 , 穿盐断裂消失 , 盐下圈闭再 次聚集高一过成熟的油气而成藏。 4 根据油气动态成藏 过程 , 认为 克拉苏 构造 带博孜段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 同时应重视浅层背 斜油藏的勘探 。 参考文献 [ 1 ] 贾承造, 顾家裕, 张光亚. 库车坳陷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 件 [ J ] . 科学通报 , 2 0 0 2, 4 7 增刊 4 9 5 5 . [ 2 ] 赵文智, 王红军, 单家增, 等. 克拉 2 气田高效成藏中构造抽 吸作用的地质分析 与物理模拟 f 】 ] . 中国科学 D辑 地 球科 学 , 2 0 0 6 , 3 6 1 2 1 0 8 4 1 0 9 1 . [ 3 ] 王红军, 胡见义. 库车坳陷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与高压气藏的 成 因[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0 2, 2 2 1 5 8 . [ 4 ] 陈玲 . 鄢玲俐 , 王勇刚. 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 究[ J ] .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8 , 3 0 1 1 7 4 1 7 6 . [ 5 ] 张殿 伟 , 刘文汇 , 郑建京 , 等 氩同位素用 于库 车坳陷天然气 主力气源岩判识[ J ] . 地球化学 , 2 0 0 5 , 3 4 4 4 0 5 4 0 9 . [ 6 ] 李剑 , 谢增业 , 李 志生 , 等.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天然气 气源 对 比f J ]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 2 0 0 1 , 2 8 5 2 9 3 2 . [ 7 ] 赵孟军 , 卢双舫 , 李剑. 库车油气 系统天然气地球化学 特征及 气源探讨[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2 , 2 9 6 4 - 7 . [ 8 ] 赵盂军 , 宋岩 , 秦胜 飞 , 等 .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多期成藏 、 晚 期 聚气 的成藏特征[ J ] . 地学前缘 , 2 0 0 5 , 1 2 4 5 2 5 5 3 3 . [ 9] 赵孟军 , 王招 明 , 张水昌 , 等. 库 车前 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 程 及聚集特征[ J ] . 地质学报, 2 0 0 5 , 7 9 3 4 1 4 - 4 2 2 . [ 1 0 ] 帅燕华 , 邹艳荣 , 彭平安. 塔里木库车坳陷煤成气 甲烷碳同位 素 动力学研究及其成藏意义[ J ] . 地球化学, 2 O 0 3 , 3 z 5 4 6 9 - 4 7 5 . [ 1 1 ] 包建平, 朱翠山. 库车坳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 R] . 库尔勒 塔里木油 田勘探开发研究 院, 2 0 0 4 4 4 - 4 7 . [ 1 2 ] 傅宁, 李友川. 估算天然气成熟度的新指标 金刚烷指标[ J ] . 沉 积学报 , 2 0 0 1 , 1 9 1 1 4 5 1 4 9 . [ 1 3 ] 陈军红, 傅家谟, 盛国英, 等. 金刚烷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其 地球化学意义[ J ] . 科学通报 , 1 9 9 6 , 4 1 6 5 2 4 - 5 2 7 . 下转第 2 6 8页 2 6 8 石 油 寥 露沾 届 第 3 5卷 上接 第2 5 4页 [ 1 4 ] 张斌 , 黄凌 , 吴英 , 等. 强烈气洗作用导致原油成分变化 的定量 计算 以库车坳陷天然气藏为例[ J ] . 地学前缘, 2 0 1 0 , 1 7 4 2 7 0 2 7 9. [ 1 5 ] 刘德汉, 肖贤明, 田辉 , 等.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沥青特征判别天 然气的成因[ 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2 1 3 O 9 , 3 6 3 3 7 5 3 8 2 . [ 1 6 ] 蔡 勋育 , 朱扬 明, 黄仁 春. 普光气 田沥青 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 因[ 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2 0 0 6, 2 7 3 3 4 0 - 3 4 7 . 【 1 7 ] 赵孟军 , 张水 昌, 刘丰忠. 油藏 演化的两个 极端过程 [ J ] . 石 油勘探与开发 , 2 0 0 3, 3 0 5 2 1 2 3 . [ 1 8 ] 卓勤功 , 李勇 , 鲁雪松 , 等. 克拉苏构造带凝析 油特征及对油 气成藏 的指示意义 [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 0 1 2 , 2 3 6 1 0 9 71 1 0 3. [ 1 9] L i u Ke y u, E a d i n g t o n P, C o g h l a n D.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e v i d e n c e o f p o l a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n mi n e r a l s u r f a c e a n d i mp l i c a t i o n s t o a l t e r a t i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w e t t a b i l i t y [ J ] . J o u r n a l o f P e t r o - l e u m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3 , 3 9 3 / 4 2 7 5 2 8 5 , [ 2 0 ] J 』i u K e y u, E a d i n g t o n P . Q u a n t i t a t iv e fl u o r e s c e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d e te c t i n g r e s i d u al o i l s a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h y d r o c a r b o n c h a r g e 上接第 2 6 2页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 2 8 ] h i s t o r y [ J ] . O r g a n i c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 2 0 0 5 , 3 6 7 1 0 2 3 1 0 3 6 . 杨永才 , 张枝焕. 高蜡凝析油或轻质油的分布特征 与成 因机 理[ J ] . 地质科技情报, 2 0 0 5 , 2 4 3 5 5 - 5 9 . 卓勤功, 赵孟军, 谢会文, 等. 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地区储层沥青 与油气运聚关系[ J ] . 石油实验地质, 2 0 1 1 , 3 3 2 1 9 3 1 9 6 . 贾 承造 , 宋岩 , 魏国齐 , 等.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 的地 质特 征 及 油气 聚集 [ J ] . 地学前缘 , 2 0 0 5, 1 2 3 3 一 l 3 . 汪新 , 唐鹏程 , 谢会文 , 等. 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 盐构造特征 及演化[ J] . 大地构造 与成矿学 , 2 0 0 9 , 3 3 1 5 7 6 5 . 王媛 , 赵孟军 , 马玉杰 , 等. 库车坳陷资源潜力评价与克拉苏 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R ] . 库尔勒 塔里木油田勘探开 发研究院 , 2 0 1 2 1 - 8 . 汤良杰, 余一欣, 杨文静, 等. 库车坳陷古隆起与盐构造特征 及控油气作用 [ J ] . 地质学报, 2 0 0 7, 8 1 2 1 4 5 1 5 0 . 付广, 祝彦贺, 付晓飞. F l 断裂在克拉2气田形成与保存中 的作用[ J ] . 新疆石油地质 , 2 0 0 5 , 2 6 5 5 1 3 5 1 6 . 李振生 , 刘德 良. 塔里木北部库车地区的断层系统及其对 油 气 的控制作用[ J ] . 地质科学 , 2 0 0 9, 4 4 1 2 6 - 3 4 . 编辑徐 文 明 [ 1 4 ] F a g e r e n g A . W e d g e g e o m e t r y ,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e n g t h , and i n t e r - s e i s mi c c o u p l i n g of t h e H i k u r a n gi s u b d u c t i o n t h r u s t , N e w Z e a l a n d [ J ] . T e c t o n o p h y s i c s , 2 0 1 1 , 5 0 7 1 / 2 2 6 3 0 . [ 1 5 ] Mi t r a S . F o l d a c c o m mo d a t i o nf a u l t s [ J ] . A A P G B u l l e t i n, 2 0 0 2 , 8 6 4 2 7 l 一 6 9 3 . [ 1 6 ] Hi g g i n s S , D a v i e s R J , C l a r k e B . A n t i t h e t i c f a u l t L i n k a g e s i n a d e e p w a t e r f o l d a n d t h rus t b e l t [ J ] . J o u r n al of S t ru c t u r a l G e o - l o g y , 2 0 0 7 , 2 9 1 2 1 9 0 0 1 9 1 4 . [ 1 7] K o s t e n k o O V, N a ruk S J , Ha c k W, e t a1. S t ruc t u r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c o l u mn h e i g h t c o n t r o l s a t a t o 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