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典型含油气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木 谢寅符赵 明章杨福忠魏春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l O 0 0 8 3 摘 要拉丁美洲的沉积盆地分成弧前盆地、前陆盆地,被动边缘盆地 ,内克拉通盆地等类型。以马拉农盆地和 坎波斯盆地为例 , 阐述拉丁美洲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前陆盆地和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马拉农盆地上自垩 统的C h 0 n t a 组和三叠系侏罗系P u c a r a 群的烃源岩, C h o n t a 组和V i v i a n组储层,以及 C h o n t a 组和古近系C a c h i y a c u 组的泥岩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下白垩统C u s h a b t a y组高孔、 高渗砂岩和活动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坎 波斯盆地强烈的盐运动在油气运移和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白垩统 L a g o a F e i a 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经由 盐运动形成的盐窗进入上覆浊积岩储层, 再经过断层和不整合面的沟通, 最终在与盐运动有关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地层 复合圈闭中聚集成藏。 关键词拉丁美洲;盆地类型;马拉农盆地;坎波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 T El 1 1 文献标识码A 拉丁美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共有沉积盆地 1 2 6 个 ,主要分布在 1 1 个国家 ,已探 明的石油储量约 为 1 8 41 0 t ⋯,2 0 0 6 年石油 日产量 l 5 21 0 4 t 。石油 储量仅次于中东和北美 ,石油产量则仅次于中东和欧 洲 , 均居世界第三位。另据 US G S 2 0 0 0 年预测,拉 丁美洲待发现可采储量为石油2 0 21 、天然气 1 5 . 2 1 0 m 。 1 区域地质特征 拉丁美洲西侧为中、 新生代科迪勒拉褶皱体系, 东 部为前寒武系的圭亚那 巴西一乌拉圭地盾。科迪勒 拉褶皱体系从北美洲向南 ,经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和 马德雷山脉至危地马拉分为两支。一支经中美洲从巴 拿马进入南美洲 , 直下火地岛, 形成 向东 凸出的弧形 , 经南桑德韦奇群岛, 与南极半岛的褶皱山系相连 , 它在 拉丁美洲, 也称安第斯褶皱体系; 另一支从危地马拉向 东 凸出, 经大、 小安德列斯群岛, 至委内瑞拉加勒比海 沿岸山脉与安第斯褶皱山系汇合。在前一支褶皱带的 靠太平洋一侧 西部 , 主要发育有酸性侵入岩和喷出 岩 , 向陆地一侧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 向海一侧古近纪 一 新近纪火山岩发育, 靠大陆一侧 东部 主要发育变 质岩和沉积岩;后一支褶皱带主要 由变质岩和沉积岩 组 成, 并有酸性 、 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 , 古近纪一新近 纪火山活动频繁 , 形成火山岛弧。 圭亚那一巴西一乌拉 圭地盾由前寒武纪结晶岩系组成 ,内部有一些沉降盆 地 , 沉积了古生界及部分中、 新生界。 地盾的大西洋沿 岸, 由于大陆分离而形成许多中、 新生代裂谷盆地。 褶 皱山系和地盾之间,主要为中生代的稳定区边缘沉降 基金项 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 目 0 4 B8 叭0 2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谢寅符 ,男 ,2 0 0 6年获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地 质资源和地 质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工作。 收稿 日期 2 0 0 8 0 9 一l 6 6 5 N 。1 2 ∞9 c h I n a P e t r 0 I e u m E x p Io r a t l 0 『1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海外勘探 盆地陇 ,】o 。总体上,拉丁美洲可以划分为南北走向的 5个构造区 ,从西向东依次为西海岸弧前盆地区、安 第斯山区、次安第斯前陆盆地区、内克拉通盆地区地 盾区及东海岸被动边缘盆地区 图1。 洋壳 太平洋 陆壳南美大陆 图1拉丁美洲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剖面 F ig.1T he prof i l eofdivisionofr egionalstru cturalunitsinLatinAmerica 2主要沉积盆地类型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1 4 叫。1 ,以甘克文等1992 的盆地分类原则为基础,按照大地构造位置和动力学 机制,将拉丁美洲的盆地分成弧前盆地、前陆盆地、内 克拉通盆地和被动边缘盆地等几种类型图2。 2 i1弧前盆地 拉丁美洲的弧前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海上。新生 代以来太平洋板块持续向南美大陆俯冲削减,形成了 海沟 一 岛弧 一 弧后前陆盆地的安第斯山型大陆边缘体 系。在发生B型俯冲时,下插的洋壳及其上覆的沉积物 在深部重熔并向上侵入、喷发,形成岛弧,在岛弧向海 沟 一 侧形成弧前盆地。在拉丁美洲,这类盆地包括秘鲁 和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 G uayagui l盆地 、秘鲁和智 利的莫克瓜M oquegua盆地 、智利的列布 一 阿龙科 Lebu Ar auco盆地 、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Baj a Cal i fornia盆地等。目前 ,只在瓜亚基尔盆地的圣埃 伦半岛沿岸地区和瓜亚基尔湾有油气发现II1。 2.2前陆盆地 拉丁美洲的前陆盆地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向大陆 一 侧,该区域通常被称为次安第斯山Sub - Andean 前陆盆地区。由于受到外侧造 山挤压作用和造山前缘 负载作用的影响,形成前陆盆地。因其发育于原来的被 动大陆边缘盆地之上,所以多具有双层结构下层为来 自大陆的被动边缘沉积,上层为来 自造山带的前陆沉 积,沉积中心随着造山作用的进行不断向大陆推进。在 拉丁美洲,这类盆地包括委内瑞拉的东委内瑞拉 East Venezuila盆地 、马拉开波M ar acaibo盆地 、巴里 夕未 ≯中国石油勘探 2009年第1期 66 洋壳 大西洋 纳斯 一 阿普尔Bari nasA pure盆地、哥伦比亚的普 图马约Putom ayu盆地、亚诺斯 L lanos盆地、厄 瓜 多尔的奥连特O riente盆地 、秘鲁的马拉农 M aranon盆地 、乌卡亚利U cayal i盆地 、马德雷 德迪奥斯M adrededios盆地及阿根廷的内乌肯 Neuquen盆地等。上述这些盆地分别都是各 自国家 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_13 叫“ 。 2 、3被动边缘盆地大西洋型 拉丁美洲的被动边缘盆地主要分布在巴西东海岸 和墨西哥湾沿岸。受地壳 一 地幔深部软流圈中的热点 活动和地幔热对流活动的影响,南美大陆分别与北美 大陆和非洲大陆分离。伴随着海底扩张活动,大陆边缘 离大洋扩张脊越来越远,形成被动边缘盆地。在拉丁美 洲,这类盆地包括巴西的坎波斯 Campos盆地、桑 托斯 Santos盆地、墨西哥的坦皮科 Tampi co盆 地、维拉克鲁兹Veracr uz盆地、南部Sur este盆 地、圭亚那苏里南 G uyana - Surinam e盆地 、阿根 廷的北福克兰Foreland盆地等 ,是拉丁美洲重要的 产油气盆地_1 ’q“ 。 2 i4内克拉通盆地 拉丁美洲的内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在南美大陆中 部的地盾区。由于重力均衡而导致的基底弯曲沉降,或 者由于克拉通的整体沉降,造成广泛的海侵,形成内克 拉通盆地。在拉丁美洲,这类盆地包括巴西的亚马逊 A mazonas盆地 、圣弗朗西斯科 San Francis co o伍修权 ,世界产油国 南美地区,1998。 王同良等,国外含油气盆地简介,199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 . 、.. \ 美吲 太 墨西哥 平 洋 7 景西哥拷 巴哈马群岛 飞 危鼋 嚣 洪都拉斯 / ’ 世 萨尔觅善 。 / ’日 l 尼加拉瓜 。 、确 1.F加利福尼亚盆地 2.太平洋海岸平原盆地 3.巴噩诺盆地 4.瓜 亚基尔盆地 5.奠库瓜盆地 6.列布阿 龙柯盆地 7.东北部盆地 8.马拉开渡盆地 9.东委内瑞拉盆地 10.巴里纳斯 一 阿普尔盆地 11.稚诺斯盆地 12.普图马约盆地 13.奥连特盆地 14.马拉农盐地 15.岛卡亚利盆地 16.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 17 .圣克鲁斯盆地 18 .内乌肯盆地 19.亚马逊盆地 20.A .L次盆地 21.马拉尼 昂盆地 22.圣弗朗西斯克盆地 23.番塔纳尔盆地 24.巴拉纳盆地 25.科博里阿尔盆地 26.中上 马榕达盆地 27.考卡盆地 28.的的喀喀 盆地 29.图1 } 努盐地 巴拿马 哥斯达 黎加 一 J“; 知 ⋯尔/ I I 观厄瓜多尔 。一 U 垆l d 秘鲁 30.墨西哥湾盆地 31.坦皮科盆地 32.维拉 克鲁旌盆地 33.南部盆地 34.查帕亚尔盆地 35.加 勒 比海平 原盆地 36.圭_ 证那 一 苏里南盆地 37.马腊若盆地 38.巴雷 拉斯盆地 39.纳兰霍盆地 4 0.渡蒂瓜尔盆地 41.帕南 一 帕拉伊盆地 42.舍吉佩 一 阿拉戈斯盆地 43.雷康 卡沃盆地 4 4.艾斯昔利托桑托斯盆地 4 5.坎波斯盐地 4 6.桑托斯盆地 4 7 .帕洛塔斯盆地 4 8.萨拉 多盆地 4 9.科罗拉 多盆地 50.瓦尔德斯盆地 51.圣豪 尔赫湾盆地 52.北福克兰盆地 53.麦哲伦盆地 54 .南福 克 兰盆地 加勒比海. . 挑 -Ⅳ/ 特立尼达和 多巴哥 f 夏 孳 . - 、 .. 0 巴西 那苏里l幸 i 法属圭 业那 矽 福克 、群 岛 岛拉圭 弧前盆地 前陆盆地 内克拉通盆地 被 动边缘盆地 其他类型盆地 科迪勒托 【 l 】系 大 两 洋 i 2 11驴0ki n 吣 南乔治 、岛 图2拉丁美洲主要沉积盆地类型及分布 F i g .2 Major s ed imentarybasintypesandtheirdistri butioninLatinAm erica 盆地、马拉尼昂M aranhao盆地和横跨巴西 、阿根 廷、巴拉圭的巴拉纳盆地Parana。这类盆地只在亚 马逊盆地有极少量油气发现 f 4 】o 。 3典型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拉丁美洲油气主要集中在3个地 区两种类型盆地之 中第 一 个地区是次安第斯前陆盆地区,位于这 一 构造 区域内的盆地几乎都有大油气田发现 ,烃源岩主要是 白垩系的海相页岩,储层主要是白垩系和古近 系 一 新 近系的砂岩和碳酸盐岩;第二个地区是墨西哥湾沿岸; 第三个地 区是巴西东海岸,后两个地区的盆地都属于 大西洋型被动边缘盆地,烃源岩主要是白垩系湖相页 岩,储层主要是白垩系和古近系 一 新近系的砂岩和碳 酸盐岩。其他地区和类型盆地都无重要的油气发现秘 鲁和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盆地是个例外,始新统中已 采出石油1 .64 X 108t 。下面以马拉农盆地和坎波斯盆 地为例,讨论拉丁美洲前陆盆地和被动边缘盆地的石 油地质特征和剩余勘探潜力。 o伍修权,世界产油国 南美地区,1998。 67 No12009C h inaPetr oleumExploratl 。n 、 ≮ .j \ _口 豳I圆 囡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海外勘探 3.1马拉农盆地 _ 0VERSEAEXPLORATION 一一一 马拉 农盆地位于南美大陆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和冈瓦纳地 盾之间,是南美众多的次安第斯前陆盆 地 之 一_8 .14,拍,拍1 。盆地面积为21 X 104km 。 ,北界是 S hionayacu走滑断层,南界是Contaya走滑断层,西 界是安第斯山前缘,东界是冈瓦纳地盾图3。盆地 沿安第斯山前延伸并且平行于该 山系,沉降中心位于 安第斯山前,沉积层序向东逐渐变薄并且超覆在冈瓦 纳地盾上,整体呈 一 个西厚东薄的楔形。盆地内发育北 西 一 南东向和北东 一 南西向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有 时单独出现,有时共轭出现。 图3马拉衣盆地区域构造位置 F ig.3Mapshowingthelocationofr egionalstr uctur es inMaranonBasin 3.1.1构造及演化特征 马拉农盆地经历了从克拉通边缘盆地到裂谷盆地, 再到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盆地古生代时为克拉通被 动边缘的 一 部分。奥陶系海相C ontaya群富含有机质 的页岩和砂岩向东变薄,超覆在巴西地盾之上。泥盆 系 CabaniEas组细粒碎屑物覆盖在奥陶系之上 ,具有较小 的平行 不整 合。晚泥盆世和石炭纪早期的海西运动使 地层抬升,表现为 一 个沉积间断,随后沉积了A mbo群 河流相碎屑岩。石炭纪晚期开始了第 一 次大规模的海 侵, Copacabana群碳酸盐岩覆盖整个盆地。 中生代时大西洋发生 了两期张裂,在南美西北部 形成北北东和北北西 向两组裂陷【 5 . u1 ,盆地演化成裂谷 一 .么15厂中国石油勘探 2009年第1期 68 盆地。晚三叠世发生持续的海侵,沉积了Pucara群碳 酸盐岩,沉积中心位于现在的西部山脉处。晚侏罗世时 期,盆地西缘区域性抬 升,海 水 退去,沉积了 Sarayaqumio组陆相沉积,与下伏Pucar a群为不整合 接触。早 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盆地以热沉降为主,沉积物 以海陆交互相为主,最大的海侵发生在康尼亚克期 一 三冬期间。 晚白垩世时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至南美大陆之 下,盆地演化成前陆盆地。整个新生界盆地为陆相沉 积,沉积中心逐步向东迁移。新近纪早期的Quechua 运动最终形成了马拉农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图4 _ J⋯ 。 3.1.2石 油地质基本特征 3.1.2.1烃源岩 马拉农盆地发育多套潜在烃源岩,其中最重要的 两套为白垩系的C honta组和三叠系 一 侏罗系的Pucara 群。原油和烃源岩提取物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盆地最 北部的原油源于白垩系C honta组烃源岩;盆地南部和 东部的原油源于侏罗系 一 三叠系Pucara群烃源岩。 上白垩统C honta组中含沥青的页岩和碳酸盐岩是 盆地最主要生油岩。盆地西部和西北部有机质类型以 Ⅱ型干酪根为主 ,东南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总有机碳 总量T O C平均在1% ~ 2%之间,东部约为1%,西 部增加到4%局部地区达到10%。生烃潜量 一 般为2 ~ 7mg/g。成熟的烃源岩位于盆地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东 部的烃源岩至今仍未成熟,生烃高峰期在中新世5 ~ 15Ma 图5 。 三叠系 一 侏罗系Pucara群富含有机质泥岩的碳酸 盐岩是盆地另 一 个重要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1I 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为1% ~ 12%,绝大部分样品的有 机碳含量为2% ~ 5%,生烃潜量 一 般为0.5 ~ 2mg/g。该 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在盆地中部区域剥蚀和 尖灭,生烃高峰期在古新世 一 始新世4 5 ~ 60Ma 。 除此之外,泥盆系的Cabani l l as组泥岩也具备烃 源岩的特征,有机碳含量 一 般为1% ~ 2%,目前处于过 成熟状态,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南部。 3.1.2.2储、盖组合 盆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白垩系陆源碎屑岩中【 7J。底 部Cushabtay组辫状河 一 三角洲相砂岩与下伏地层不 整合接触,由厚层至块状的白色石英砂岩组成,分布广 泛,孔隙度为12% ~ 25% ,渗透率为20 ~ 2000mD 。受 盖层条件限制,Cushabtay组较难成藏。总体来看,该 套砂岩主要作为油气横向运移的通道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i i 谢寅符等j拉丁美洲主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奥连特马拉农 ┃ ┃ 代 ┃ 纪 ┃┃ ┃ ┃┃ 西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新世 ┃ 警制螋型蟛i m ‘ 一 ┃┃┃ ┃ ┃┃ ┃ ┃┃┃ 4oo0corri ente8群 0口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 ┃┃ ⋯.皇竺 塾⋯ ⋯雾.釜燮 “ ┃┃ 美≥基塞戮 ┃ ┃┃ 新 ┃ 近 ┃ 中新世 ┃ C halc ana组 ┃ ┃ ┃┃ ┃ ┃ 纪 ┃ ┃ ┃┃ Cl l ambim鞋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圈畹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 l ┃ ┃ 臣 ┃ 豇 丑丑 五嘤婴 Ⅲ E ┃ ┃ 淄赫瓣滥 r _i干Ⅱ时f子 f 口 ,掣了开口工口f 千 千口I ┃ 旦 ┃ ┃┃ 新 ┃ 渐新世型 ┃ 1 1 ┃ 可丁 一 龃 ┃┃┃ ┃ ┃┃ ┃ ┃┃ 。’~ ┃┃ ┃ ┃┃ 代 ┃ 近 ┃ 始新世1 ┃ ~ ‘ ┃ ’蕾’ f■百 一‘} a‘f ‘一J“ ┃ ┃ ┃┃ ┃ ┃ 纪 ┃ ┃ 黼 ┃ 打在冲心 乜 葡五 T 魂 ty 。 uy 矗 acu 溘 . ┃┃ ┃ ┃┃ ┃ ┃ 古新世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 ┃ ’ ena{ ┃┃ ┃ ┃ 一 ●● ┃ ..V.i v . i . a . r粤 . - - - . ┃ ┃ ┃┃┃ 马斯特里赫特期 监 ┃ ┃┃ { ; “ ┃ } ┃ n沙 ┃ L;{M * ┃ W冉v ┃┃ ┃ ┃┃┃ ┃ ┃┃ ┃ ┃ l ┃ j ┃ .k ┃ .一々掣 ji ┃ j ┃ ┃ ┃┃┃ ┃ ┃┃ 坎潘期 ┃ ┃ ┃┃ ┃ ┃┃ d1砂 岩 ┃ ┃ ┃┃ ┃ ┃┃ ┃ ┃┃ ┃ U ┃┃ ┃ ┃┃ ┃ ┃┃ ┃ ┃┃ ┃ ┃┃┃ ┃ ┃┃ ┃ ┃┃ 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白 ┃ 三冬期 ┃┃ ┃ 娜 嵋 镕 哗婴熙攀 强幽拦疆 ┃┃ 蕊 ┃┃┃ ┃ ┃┃ ┃ ┃┃ ┃ ┃ 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垩 ┃ 康尼 亚克期霍 ┃┃ ┃ ┃┃ 旨 ┃ ■e ∞~一 ┃ ┃┃ ┃ ┃ 主 ┃ ┃ ┃ 鞠 孵 一 邂 尸 嘲 豳 ┃┃ 丘 ┃┃┃ ┃ ┃┃ ┃ ┃┃ ┃ ┃ rJ ┃ ‘‘‘ ⋯ ⋯⋯‘ ⋯. ┃┃ ┃ ┃ 纪 ┃ 土仑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m ■ ■一一 ┃┃┃ 一 一 二 Agu8 一C aUe .nt e ‘ 一 Z 一 ┃ I ┃ ┃ 生 ┃ ┃ 赛诺曼期 ┃┃ ┃ ┃┃┃ ┃ ┃┃ 阿尔布期 ┃ ┃┃ ┃ 曼..黑 - ⋯ ..-| --. . ⋯. ┃┃ ┃ ┃┃ ┃ ┃┃ ┃ .⋯ ......fl l shAh日ta v妊j⋯⋯ .-.. ┃ ┃ ┃ 代 ┃ ┃ 阿普特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暖蚴xI巧颁i立 一 ┃ ┃ 工 ┃ 口 ]]面迎亡 [[ 皿m 卿 ┃ ┃ ┃┃┃ ┃ ’ ‘j ’ .⋯_●孙 。●._、“ 。- .柑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h“∞m ┃┃ ㈣ Y日U 11 111Id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侏罗纪 ┃ ⋯ ┃ ┃ ┃┃ ┃ _ ┃┃ ┃ ┃ 0吐印弧m ┃ ┃ 一__ ┃┃ 霸圈豳嬲蠢魈翻_ ┃ ┃ ┃┃ ┃ ⋯坠塑慢篇蜮凶 ┃┃┃ ┃ 耥删_黼IⅧ’坠 ~ 豳 颦 弹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叠纪 ┃┃┃ 『 1 1 】 ┃ ┃┃ ┃ ┃┃ 烈II幽J黜趔四出 ┃ ┃┃ ┃ ┃ “坤 ┃ ┃┃┃ ┃ ┃┃ ┃ ┃┃ ┃ ┃ 二叠纪 ┃ 4ag ┃┃ -敏※ ┃ ┃┃ ┃ ┃┃ 勰 避蕊四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 ┃ 石炭纪 ┃ m ┃┃ ┃ ┃┃ ┃ ┃┃ -⋯ - Amb0组 ⋯⋯⋯⋯ ┃ ┃ ┃┃ ┃ ┃ ┃ ┃┃ ┃ ┃ 。j五 ┃┃ 茸日士商段时凹妯御. 1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 ┃ 泥盆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代 ┃ 志留纪 ┃ ┃ ┃┃ ┃ ┃┃ ┃ ┃ 斤 ┃ 勰 ┃ ┃ ┃┣ ━ ━━ ━ ━━ ━ ━━ ━ ━━ ━ ┫┃ ┃ ┃┃ ┃ ┃┃ ┃ ┃┃ ┃ ┃┃ 奥陶纪 ┃ ┃ ┃┃ ┃ ┃┃ ┃ ┃ ┃┃┃ ┃ ┃ 寒 武 纪 . ┃ ┃ ┃┃ ┃ ┃┃ ┃ ┃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古宙 ┃ 震旦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盖层l烃 源岩-储层 图4马拉农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F ig.4Compr ehensivecolum nm apofstratainM ar an onBasin 中部C honta组的三角洲 一 浅海相砂岩与烃源岩互 层,构成了自生自储的高效组合,是盆地最重要的储 层。砂岩 自西 向东逐渐加厚,孔隙度为12% ~ 22%,渗 透率为20 ~ 2000mD 。烃源岩同时也是稳定的区域盖 层。 上部V ivian组河流相砂岩是马拉农盆地主要储层, 由块状石英砂岩组成,孔隙度为10% ~ 25%,渗透率为 4 0 ~ 8 000mD 。上覆的古近 系T ahuarango组泥岩为盖层。 3.1.2.3圈闭类型 盆地内的圈闭以构造圈闭为主 _ 1’_⋯ 。从晚 白垩世开 始,太平洋板块持续向南美板块俯冲,强烈的挤压应力 在盆地西部得到释放,形成逆冲断层/褶皱圈闭和基底 卷入 圈闭【 8 1。剩余挤压应力向东 传递,盆地中部所受的挤压作 用最弱,在早期正断层的基础 上形成挤压或披覆背斜。在盆 地东部,从西面传递过来的挤 压应力受到冈瓦纳地盾的阻挡, 导致该区域所受的挤压作用 强 于盆地中部,使早期正断层 反 转,形成牵引背斜圈闭。各种类 型的圈闭沿着北西 一 南东走向, 呈带状分布。此外,在盆地的中 部和东部可能发育岩性圈闭和 地层 圈闭。 3.1.2.4运移通道 盆地内的油气具有长距离 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的特征图 6 。下白垩统Cushabtay组高 孔、高渗砂岩为油气的大规模 横向运移提供 了良好通道,油 气横向运移的距离超过lOOkm [⋯ 。 此外,古近纪以前继承性的断 裂 活动开启了油气垂向运移通 道,使油气向缓坡 的浅层进行 运移,表现出阶梯式运移的特 征。 3.1.3剩余勘探潜力 盆地内已发现油气田30多 个,大部分为探 明可采储量小 于272 X 10 4t的小油田 ,主要分 布在盆地北部和东部的白垩系 C honta组 和V ivian组中图6。油气田沿断层分布, 并且主要集中分布在断层的上盘。盆地的北部和东部 勘探程度较高,中西部和南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具有 较大的剩余勘探潜力。据U S GS预测2000,盆地未 发现 可采储量石油为2 .1 X 10St,天然气为3 17 X 10。m ’ 。 . 盆地有潜力的勘探区域包括①盆地中西部白垩 系C honta组烃 源岩供油区域的披覆和挤压背斜圈闭 图8蓝色虚线区域。该类目标目的层埋藏深度最大可 达4 500m,勘探作业成本高。虽然没有深大断裂贯穿, 但是 白垩系内部的断裂 一 样可以沟通油源,并且距离 生烃中心近,是最具潜力的勘探区域。②盆地中部和南 69 No1 2009C h inaPetr oleumExp}or aIl。n 、’i 10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海外勘探 一 0 L0RAT卜ON 图5马拉农盆地烃源岩TO C与尺。等值线图 Fig~T heisol inemapof T O CandR 。 insour cer ocks inMar anonBasin 图6马拉农盆地油气运移模式图 Fig.6T hepat ternhydr ocarbonmigr ationofthe MaranonBasin 部侏罗系Pucara群烃源岩供油区域的牵引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圈闭图7绿色虚线区域。该类目标目的层 埋深在3300 ~ 4 000m之间,Pucar a群烃源岩在此处被 削截 紫色虚线表示Pucara群尖灭线,油气直接充注 白垩系,是重要的潜力勘探区域。③盆地中部的Pucara 群碳酸盐岩圈闭【 2 ⋯ 。S hanusi - 1井于4470m钻遇Pucara 群的含气多孔碳酸盐岩,显示出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 力。④盆地北部和东部成熟探区的上白垩统岩性圈闭 和上古生界构造 一 地层圈闭也具有 一 定的勘探潜力。 rj 矿 中国石油勘探 2009年第1期 70 图7马拉农盆地断裂系统及油气田分布图 F i g .7 Mapshowingthefaultsystems andthe d istri butionofoi landgasf iel dsinMaranonBasin 32坎波靳盆地 3.2.1构遣及演化特征 坎波斯盆地是巴西东部裂谷系的 一 部分,是 一 个 典型的被动边缘型盆地f 2 o-。. -。 “ 。盆地位于里约热内卢州 北岸、圣埃斯皮里 图州南部 ,北邻圣埃斯皮里图盆地, 以维多利亚隆起为界;南邻桑托斯 Santos盆地,以 卡布弗里乌CaboFri o隆起为界 。盆地沿着巴西东 部海岸延伸几乎达1000km,面积约为20 104km 。 , 90%位于海上 。盆地沉积向东呈厚楔形,与洋壳分界在 厚盐层以东。盆内基底巴代焦高地Badej o平行枢纽 线将盆地分成SaoJoaodaBarr a和C0vi na Parati 两个低地图8。 侏罗纪 一 早白垩世是裂谷的形成期。裂谷体系从 非洲大陆南部开始发育,沿着阿根廷北部边缘推进,直 至巴西东南部边缘[211,最终导致了大西洋的张裂。在整 个裂谷生成期间,溢流玄武岩覆盖整个盆地图9。 尼欧克姆世 一 阿普特期是裂谷的发展期。裂谷体 系向北推进,进入南大西洋中部。在其发展的早期阶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二一 二 二二j夏至互蓝巫蔓亟匹垂巫垂堑至亟巫匾F 弋i匹孓 叉 图8坎波斯盆地构造纲要及主要油田分布图 F ig.8 T hestr uctur aloutlineof CamposBasinand itsm ajoroi l f iel dsd istri bution 段,堆积 了冲积 一 三角洲和洪积沉积物。随着裂谷的扩 张和下沉,湖泊开始扩大,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 岩和页岩的Lagoa Feia组 。晚阿普特期裂谷之后出现 了 一 次过渡沉积期,沉积物 由硅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 蒸发岩组成,组成了LagoaFeia组的上部。 阿尔布期,盆地进入开阔海阶段并持续至今。阿尔 布期 一 土仑期沉积 了M acae组浅水碳酸盐岩,形成了 原始陆架。康尼亚克期至今 ,沉积了与坎波斯盆地同名 的Campos组。其下部为含透镜体的Carapebus组深海 页岩,上部为向海进积的U batuba组浊积岩。 3.2.2石 油地质基本特征 3.2.2.1烃源岩 盆地中沉积了3套潜在的烃 源岩,包括 白垩 系 LagoaFeia组的湖相黑色钙质页岩 、 Macae组海相页 岩及C arapebu s组下部的海相页岩 。白垩系L agoa Feia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和黑色页岩是盆地最主要生油 岩。盆地内大部分地区以Ⅱ型 干酪根为主,西北部以Ⅲ型干 酪 根为主。总有 机碳 总量 T O C高达5%,生烃潜量 一 般为7 ~ 50mg/g。大约在始新 世时达到生油窗,中新世达到 生油高峰,现仍在窗内。 Macae组海相页岩也进入 成熟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 部。有机质类型为I和Ⅱ型干 酪根,总有机碳总量TO C 在 1% ~ 3%之间,生烃潜量 一 般为 5mg/g,向东北逐渐增大 ,最 大可达l Omg/g。Carapebus组 海 相 页 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Ⅲ 型,还没有开始成熟。 3.2.2.2储 、盖组合 坎波斯盆地早期的油气发 现主要集中在M acae组碳酸盐 岩fILagoa Feia组下伏玄武岩 储层中㈣ ,。 ⋯ 。LagoaFeia组泥 岩、蒸发岩及Campos组的页 岩是稳定的区域盖层。近期的 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Campos 组的浊积岩储层中,孔隙度高 达20% ~ 30% ,渗透性更可达 到1 ~ 5D 。 Campos组与浊积岩互层的泥岩为盖层 。 3.2.2.3成藏模式 盆地内强烈的盐运动在油气运移和成藏过程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白垩统LagoaFei a组烃源岩在 中新世时进入生烃高峰,盐运动形成的盐窗刺穿上覆 的蒸发岩地层,为Lagoa Feia组生成的油气运移进入 上覆浊积岩储层打开了通道。位于盐上和盐下的断层 和不整合面沟通油气进入储层,并最终在与盐运动有 关的构造 一 地层型或构造 一 遮挡型复合圈闭中聚集成 藏图10。该盆地的石油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