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瓦瓦瓦瓦 斯斯斯斯 地地地地 质质质质 学学学学 主讲主讲主讲主讲1 1魏国营魏国营魏国营魏国营教授教授教授教授 13939142967 13939142967 wgywgy 主讲主讲主讲主讲2 2贾天让贾天让贾天让贾天让讲师讲师讲师讲师 13938187247 13938187247 jiatianrangjiatianrang 4444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 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 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 2 瓦斯地质的精髓瓦斯地质的精髓瓦斯地质的精髓瓦斯地质的精髓 生生 生成生成 储储储存、保存储存、保存 运运运移 本章重点难点 瓦斯生成机理 瓦斯的保存条件 运移 本章重点难点 瓦斯生成机理 瓦斯的保存条件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构造阶段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构造阶段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大阶段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大阶段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全新世Q4/Qh 第 四 纪 Q 更新世 Q1Q2Q3/Qp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上新世N2 新近纪 N 中新世N1 西部造山运动, 东部低平,湖 泊广布 渐新世E3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2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古近纪 E 古新世E1 新阿尔卑斯阶段 喜马拉雅阶段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 晚白垩世K2 白垩纪K 早白垩世K1 造山作用强烈, 火成岩活动矿 产生成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侏罗纪J Jurassic 早侏罗世J1 恐龙极盛, 中国南山俱成,大 陆煤田生成 晚三叠世T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中三叠世T2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三叠纪T Triassic 早三叠世T1 印支 阶段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 恐龙 哺乳 类发育 晚二叠世P2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1 世界冰川广布,西南最大海 侵,造山作用强烈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石炭纪C Carbonife rous 早石炭世C1 气候温热, 煤田生成, 爬行类 昆虫发生, 地形低平, 珊瑚礁 发育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晚 古 生 代 Pz2 泥盆纪D Devonian 早泥盆世D1 印 支 | 海 西 阶 段 海 西 阶 段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 两栖类发育 晚志留世S P h a n e r o z o i c 显 生 宙 P H P a l a e o z o i c 古 生 代 P z 联 合 古 3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志留纪S Silurian 早志留世S1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 造山运动强烈 晚奥陶世O3 中奥陶世O2 奥陶纪O Ordovicia n 早奥陶世O1 地热低平, 海水广布, 无脊椎 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P a l a e o z o ic 古 生 代 P z 早 古 生 代 Pz1 寒武纪∈ Cambrian 早寒武世∈1 浅海广布, 生物开始大量发展 震旦纪 Z/Sn Sinian 合 古 陆 形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地形不平, 冰川广布, 晚期海 侵加广 新元 古代 Pt3 青白口纪 蓟县纪 中元古 代Pt2 长城纪 晋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 火成 岩活动矿产生成 P r e c a m b ri a n 元 古 宙 P T P r o t e r o z o ic 元 古 代 P t 古元古 代Pt1 地 台 形 成 吕梁 阶段 新太古 代Ar2 A r c h a e a n 太古宙 A R A r c h a e o z o ic 太古代 A r 古太古 代Ar1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 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冥古 宙 HD 2800 陆核形成 地壳局部变动, 大陆开始形成 地质年代记忆口诀地质年代记忆口诀地质年代记忆口诀地质年代记忆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4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 含煤盆地含煤盆地含煤盆地含煤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含煤盆地含煤盆地含煤盆地含煤盆地形成于形成于形成于形成于晚古生代石炭纪晚古生代石炭纪晚古生代石炭纪晚古生代石炭纪以来,以来,以来,以来, 在在在在时间上时间上时间上时间上具有具有具有具有不连续性不连续性不连续性不连续性,在,在,在,在空间上空间上空间上空间上具有具有具有具有不均不均不均不均 匀性匀性匀性匀性。。。。 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 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 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 5 一、世界煤炭资源概况一、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煤是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截 止2005年初, 煤是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截 止2005年初,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为90 906.490 906.4亿t, 其中 亿t, 其中无烟煤和烟煤无烟煤和烟煤47 877.147 877.1亿t,亿t,次烟煤和褐煤次烟煤和褐煤43 029.3 43 029.3亿t。按目前世界煤炭年产量计算,可以开 采 亿t。按目前世界煤炭年产量计算,可以开 采200a200a以上。以上。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一、世界煤炭资源概况一、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6 在世界范围内先后产生了5个主要在世界范围内先后产生了5个主要聚煤期聚煤期 石炭纪石炭纪聚煤期聚煤期、、二叠纪二叠纪聚煤期聚煤期、、早中侏罗世早中侏罗世聚煤 期 聚煤 期、、晚侏罗早白垩世晚侏罗早白垩世聚煤期聚煤期、、晚白垩始新世晚白垩始新世聚煤 期 聚煤 期,其中,其中石炭纪石炭纪和和二叠纪二叠纪聚煤期聚煤期成煤量最多。成煤量最多。 石炭纪煤石炭纪煤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东部和我国 北部;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东部和我国 北部;二叠纪煤二叠纪煤主要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我 国北部和印度; 主要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我 国北部和印度;三叠纪煤三叠纪煤以澳大利亚最为丰富;以澳大利亚最为丰富; 侏罗纪煤侏罗纪煤大部分集中于亚洲和俄罗斯东部;大部分集中于亚洲和俄罗斯东部;白垩 纪和新生代煤 白垩 纪和新生代煤则以环太平洋最为丰富。则以环太平洋最为丰富。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二、美国的主要煤田和瓦斯(煤层气)资源二、美国的主要煤田和瓦斯(煤层气)资源 西华盛顿 (6796亿m 3波德尔河 (8495亿m 3 伊利诺斯 (5947亿m 3 北阿巴拉契亚 (17273亿m 3 (1415亿m 3 黑勇士 (5663亿m 3 阿柯马 (1133亿m 3 拉顿 (3115亿m 3 圣胡安 (14158亿m 3 皮塞斯 (23786亿m 3 尤因塔 (2832亿m 3 大格林河 (2376亿m 3 温德河 (566亿m 3 WA 中阿巴拉契亚 MT ND MN WI MI NY VT NH ME MA RI CT PA DE MD VA NC SC GA AL MS LA AR TN MO OK KS NB SD INOH KY WV TX CO AZ CA NV UT ID OR FL IA 2-1 美国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示意图(李锡林,1999) 7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炭和瓦斯(煤层气)资源分布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瓦斯生成理论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煤成烃的机理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瓦斯中的非烃气体 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瓦斯的保存条件 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第二章含煤盆地和瓦斯形成理论 一、中国含煤盆地的分布一、中国含煤盆地的分布 中国含煤盆地成生时期与全球具有同时性, 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以后,并以 中国含煤盆地成生时期与全球具有同时性, 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以后,并以石炭纪石炭纪、、 二叠纪二叠纪、、三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侏罗纪((早、中 侏罗世 早、中 侏罗世)、)、白垩纪白垩纪((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及)及古近纪和新近 纪 古近纪和新近 纪(第三纪(第三纪))为主要成煤期。 中国含煤盆地大多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破 坏,现今多已支离破碎。可圈定的主要含煤盆地 和含煤盆地群大约 为主要成煤期。 中国含煤盆地大多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破 坏,现今多已支离破碎。可圈定的主要含煤盆地 和含煤盆地群大约4040余个,总面积约余个,总面积约6060万平方千 米,总探明煤炭储量 万平方千 米,总探明煤炭储量87008700亿吨,资源总量达亿吨,资源总量达6100061000 亿吨(图2-11)。中国瓦斯(煤层气)总资源量亿吨(图2-11)。中国瓦斯(煤层气)总资源量 36.01036.01012 12 m m3 3。。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中国含煤盆地及其聚煤特征 8 补充 基本概念补充 基本概念 1 板块板块 plate 地球岩石圈被洋中脊、岛弧海沟系、 转换断层等三大构造活动带分割形成的大小不 一的不连续的岩石圈块体。 地球岩石圈被洋中脊、岛弧海沟系、 转换断层等三大构造活动带分割形成的大小不 一的不连续的岩石圈块体。 2 板块构造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 由于洋底分裂、扩张、 板块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全球性板状地 质构造。 由于洋底分裂、扩张、 板块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全球性板状地 质构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00 km 2 79 78 3 7 5 71 6 4 8 10 9 69 11 12 16 13 14 15 18 1920 72 21 2223 74 24 34 33 36 31 32 25 27 26 28 29 37 38 39 41 40 42 43 48 4546 44 49 50 51 53 54 55 56 57 67 58 6160 59 62 63 64 66 77 76 75 68 65 52 1 47 30 70 73 35 海南岛 海口 南 东沙群岛 台湾岛 香港 赤尾屿 钓鱼岛 台北 福州 广州 澳门 南宁 贵阳 长沙 南昌 武汉 西安 合肥 杭州 南京 地 扬下 子 两高 淮瓦 豫斯 东区 区 斯 瓦 高 西 豫 鄂 高区 瓦 斯 区 赣 浙 闽 沿 海 低 瓦 斯 区 湘 粤 桂 东 西 湘 西 黔 东 桂 中 南 高 瓦 斯 区 低 瓦 斯 区 南 海 南海诸岛 广州 内 蒙 东 部 低 瓦 斯 区 黑 吉 辽 中 东 部 哈尔滨 高 瓦 斯 区 沈阳 长春 海 渤 津天 北京 冀 东 豫 北 低 瓦 斯 区 济南 鲁 苏 北 低 瓦 斯 区 州郑 庄家石 原太 山 西 高 瓦 斯 区 阴 山 燕 辽 高 瓦 斯 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高 瓦 斯 区 银川 拉 准噶 尔 低瓦 斯区 塔里木西北低瓦斯区 区 斯 瓦 低 山 天 乌鲁木齐 柴达木北缘祁连山低瓦斯区 滇 中 川 西 南 低 瓦 斯 区 西宁 兰州 昆明 成都 川南黔北黔西 高瓦斯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30 40 140120110 1009080 70 110120 40 130 100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30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庆 呼和浩特 海 萨 龙门山大巴山高瓦斯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盆地 Ⅱ1 Ⅱ2 Ⅲ1 Ⅲ2 Ⅲ3 Ⅳ1 Ⅳ2 Ⅴ1 Ⅰ1 Ⅰ1 张子敏 主编、闫江伟 清绘 2008.12 上海 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印度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菲律宾海板块 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 兴 安 活 动 带兴 安 活 动 带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藏 滇 板 块藏 滇 板 块 9 (一)石炭纪含煤盆地(一)石炭纪含煤盆地(一)石炭纪含煤盆地(一)石炭纪含煤盆地 中国石炭纪含煤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中国石炭纪含煤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中国石炭纪含煤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中国石炭纪含煤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 造,现今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造,现今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造,现今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造,现今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 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准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准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准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准 噶尔~兴安活动带仅有零星的残存盆地。噶尔~兴安活动带仅有零星的残存盆地。噶尔~兴安活动带仅有零星的残存盆地。噶尔~兴安活动带仅有零星的残存盆地。 (二)二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二)二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二)二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二)二叠纪含煤盆地分布 中国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分布格局与石炭纪大中国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分布格局与石炭纪大中国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分布格局与石炭纪大中国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分布格局与石炭纪大 体相似,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体相似,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体相似,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体相似,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 和华南板块。从沉积范围、沉积特征及改造后的和华南板块。从沉积范围、沉积特征及改造后的和华南板块。从沉积范围、沉积特征及改造后的和华南板块。从沉积范围、沉积特征及改造后的 含煤盆地特征方面,华北板块更具继承性。华南含煤盆地特征方面,华北板块更具继承性。华南含煤盆地特征方面,华北板块更具继承性。华南含煤盆地特征方面,华北板块更具继承性。华南 板块石炭至二叠纪随着海盆的扩展、退缩,二叠板块石炭至二叠纪随着海盆的扩展、退缩,二叠板块石炭至二叠纪随着海盆的扩展、退缩,二叠板块石炭至二叠纪随着海盆的扩展、退缩,二叠 纪含煤盆地比石炭纪更为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扬纪含煤盆地比石炭纪更为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扬纪含煤盆地比石炭纪更为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扬纪含煤盆地比石炭纪更为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扬 子地块。子地块。子地块。子地块。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00 km 2 79 78 3 7 5 71 6 4 8 10 9 69 11 12 16 13 14 15 18 1920 72 21 2223 74 24 34 33 36 31 32 25 27 26 28 29 37 38 39 41 40 42 43 48 4546 44 49 50 51 53 54 55 56 57 67 58 6160 59 62 63 64 66 77 76 75 68 65 52 1 47 30 70 73 35 海南岛 海口 南 东沙群岛 台湾岛 香港 赤尾屿 钓鱼岛 台北 福州 广州 澳门 南宁 贵阳 长沙 南昌 武汉 西安 合肥 杭州 南京 地 扬下 子 两高 淮瓦 豫斯 东区 区 斯 瓦 高 西 豫 鄂 高区 瓦 斯 区 赣 浙 闽 沿 海 低 瓦 斯 区 湘 粤 桂 东 西 湘 西 黔 东 桂 中 南 高 瓦 斯 区 低 瓦 斯 区 南 海 南海诸岛 广州 内 蒙 东 部 低 瓦 斯 区 黑 吉 辽 中 东 部 哈尔滨 高 瓦 斯 区 沈阳 长春 海 渤 津天 北京 冀 东 豫 北 低 瓦 斯 区 济南 鲁 苏 北 低 瓦 斯 区 州郑 庄家石 原太 山 西 高 瓦 斯 区 阴 山 燕 辽 高 瓦 斯 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高 瓦 斯 区 银川 拉 准噶 尔 低瓦 斯区 塔里木西北低瓦斯区 区 斯 瓦 低 山 天 乌鲁木齐 柴达木北缘祁连山低瓦斯区 滇 中 川 西 南 低 瓦 斯 区 西宁 兰州 昆明 成都 川南黔北黔西 高瓦斯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30 40 140120110 1009080 70 110120 40 130 100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30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庆 呼和浩特 海 萨 龙门山大巴山高瓦斯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盆地 Ⅱ1 Ⅱ2 Ⅲ1 Ⅲ2 Ⅲ3 Ⅳ1 Ⅳ2 Ⅴ1 Ⅰ1 Ⅰ1 张子敏 主编、闫江伟 清绘 2008.12 上海 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印度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菲律宾海板块 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 兴 安 活 动 带兴 安 活 动 带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藏 滇 板 块藏 滇 板 块 (三)三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三)三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三)三叠纪含煤盆地分布(三)三叠纪含煤盆地分布 中国三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与扬中国三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与扬中国三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与扬中国三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与扬 子地块。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大型盆子地块。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大型盆子地块。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大型盆子地块。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大型盆 地继承性明显。但华北板块的东部二叠纪含煤盆地继承性明显。但华北板块的东部二叠纪含煤盆地继承性明显。但华北板块的东部二叠纪含煤盆地继承性明显。但华北板块的东部二叠纪含煤盆 地基本上不发育。扬子地块与南华活动带三叠纪地基本上不发育。扬子地块与南华活动带三叠纪地基本上不发育。扬子地块与南华活动带三叠纪地基本上不发育。扬子地块与南华活动带三叠纪 含煤盆地更少发育,而西部的柴达木地块周缘,含煤盆地更少发育,而西部的柴达木地块周缘,含煤盆地更少发育,而西部的柴达木地块周缘,含煤盆地更少发育,而西部的柴达木地块周缘, 特别是羌北特别是羌北特别是羌北特别是羌北昌都昌都昌都昌都思茅思茅思茅思茅 微微微微 陆块、芜中南陆块、芜中南陆块、芜中南陆块、芜中南唐唐唐唐 古拉古拉古拉古拉保山地块,以及扬子地块西缘,都有广泛保山地块,以及扬子地块西缘,都有广泛保山地块,以及扬子地块西缘,都有广泛保山地块,以及扬子地块西缘,都有广泛 的三叠纪含煤盆地存在。的三叠纪含煤盆地存在。的三叠纪含煤盆地存在。的三叠纪含煤盆地存在。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00 km 2 79 78 3 7 5 71 6 4 8 10 9 69 11 12 16 13 14 15 18 1920 72 21 2223 74 24 34 33 36 31 32 25 27 26 28 29 37 38 39 41 40 42 43 48 4546 44 49 50 51 53 54 55 56 57 67 58 6160 59 62 63 64 66 77 76 75 68 65 52 1 47 30 70 73 35 海南岛 海口 南 东沙群岛 台湾岛 香港 赤尾屿 钓鱼岛 台北 福州 广州 澳门 南宁 贵阳 长沙 南昌 武汉 西安 合肥 杭州 南京 地 扬下 子 两高 淮瓦 豫斯 东区 区 斯 瓦 高 西 豫 鄂 高区 瓦 斯 区 赣 浙 闽 沿 海 低 瓦 斯 区 湘 粤 桂 东 西 湘 西 黔 东 桂 中 南 高 瓦 斯 区 低 瓦 斯 区 南 海 南海诸岛 广州 内 蒙 东 部 低 瓦 斯 区 黑 吉 辽 中 东 部 哈尔滨 高 瓦 斯 区 沈阳 长春 海 渤 津天 北京 冀 东 豫 北 低 瓦 斯 区 济南 鲁 苏 北 低 瓦 斯 区 州郑 庄家石 原太 山 西 高 瓦 斯 区 阴 山 燕 辽 高 瓦 斯 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高 瓦 斯 区 银川 拉 准噶 尔 低瓦 斯区 塔里木西北低瓦斯区 区 斯 瓦 低 山 天 乌鲁木齐 柴达木北缘祁连山低瓦斯区 滇 中 川 西 南 低 瓦 斯 区 西宁 兰州 昆明 成都 川南黔北黔西 高瓦斯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30 40 140120110 1009080 70 110120 40 130 100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30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庆 呼和浩特 海 萨 龙门山大巴山高瓦斯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盆地 Ⅱ1 Ⅱ2 Ⅲ1 Ⅲ2 Ⅲ3 Ⅳ1 Ⅳ2 Ⅴ1 Ⅰ1 Ⅰ1 张子敏 主编、闫江伟 清绘 2008.12 上海 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印度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菲律宾海板块 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 兴 安 活 动 带兴 安 活 动 带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藏 滇 板 块藏 滇 板 块 (四)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四)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四)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四)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 经过三叠纪过渡时期后,侏罗纪含煤盆地分经过三叠纪过渡时期后,侏罗纪含煤盆地分经过三叠纪过渡时期后,侏罗纪含煤盆地分经过三叠纪过渡时期后,侏罗纪含煤盆地分 布状况已完全改观。大型盆地除鄂尔多斯侏罗纪布状况已完全改观。大型盆地除鄂尔多斯侏罗纪布状况已完全改观。大型盆地除鄂尔多斯侏罗纪布状况已完全改观。大型盆地除鄂尔多斯侏罗纪 含煤盆地仍继承发育外,在华北板块和扬子地块含煤盆地仍继承发育外,在华北板块和扬子地块含煤盆地仍继承发育外,在华北板块和扬子地块含煤盆地仍继承发育外,在华北板块和扬子地块 大型含煤盆地基本上不复存在,但在塔里木板块大型含煤盆地基本上不复存在,但在塔里木板块大型含煤盆地基本上不复存在,但在塔里木板块大型含煤盆地基本上不复存在,但在塔里木板块 周缘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周缘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周缘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周缘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 - - -兴安活动带西部的兴安活动带西部的兴安活动带西部的兴安活动带西部的 准噶尔地块却发育了规模较大的侏罗纪含煤盆地。准噶尔地块却发育了规模较大的侏罗纪含煤盆地。准噶尔地块却发育了规模较大的侏罗纪含煤盆地。准噶尔地块却发育了规模较大的侏罗纪含煤盆地。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00 km 2 79 78 3 7 5 71 6 4 8 10 9 69 11 12 16 13 14 15 18 1920 72 21 2223 74 24 34 33 36 31 32 25 27 26 28 29 37 38 39 41 40 42 43 48 4546 44 49 50 51 53 54 55 56 57 67 58 61 60 59 62 63 64 66 77 76 75 68 65 52 1 47 30 70 73 35 海南岛 海口 南 东沙群岛 台湾岛 香港 赤尾屿 钓鱼岛 台北 福州 广州 澳门 南宁 贵阳 长沙 南昌 武汉 西安 合肥 杭州 南京 地 扬下 子 两高 淮瓦 豫斯 东区 区 斯 瓦 高 西 豫 鄂 高区 瓦 斯 区 赣 浙 闽 沿 海 低 瓦 斯 区 湘 粤 桂 东 西 湘 西 黔 东 桂 中 南 高 瓦 斯 区 低 瓦 斯 区 南 海 南海诸岛 广州 内 蒙 东 部 低 瓦 斯 区 黑 吉 辽 中 东 部 哈尔滨 高 瓦 斯 区 沈阳 长春 海 渤 津天 北京 冀 东 豫 北 低 瓦 斯 区 济南 鲁 苏 北 低 瓦 斯 区 州郑 庄家石 原太 山 西 高 瓦 斯 区 阴 山 燕 辽 高 瓦 斯 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高 瓦 斯 区 银川 拉 准噶 尔 低瓦 斯区 塔里木西北低瓦斯区 区 斯 瓦 低 山 天 乌鲁木齐 柴达木北缘祁连山低瓦斯区 滇 中 川 西 南 低 瓦 斯 区 西宁 兰州 昆明 成都 川南黔北黔西 高瓦斯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30 40 140120110 100908070 110120 40 130 100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30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庆 呼和浩特 海 萨 龙门山大巴山高瓦斯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盆地 Ⅱ1 Ⅱ2 Ⅲ1 Ⅲ2 Ⅲ3 Ⅳ1 Ⅳ2 Ⅴ1 Ⅰ1 Ⅰ1 张子敏 主编、闫江伟 清绘 2008.12 上海 西伯利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印度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菲律宾海板块 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华 南 板 块 华 北 板 块 塔里木板块 准 噶 尔 - 兴 安 活 动 带兴 安 活 动 带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中国大陆板块构造控制的区域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藏 滇 板 块藏 滇 板 块 13 (五)白垩纪含煤盆地分布(五)白垩纪含煤盆地分布(五)白垩纪含煤盆地分布(五)白垩纪含煤盆地分布 白垩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板块的白垩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板块的白垩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板块的白垩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板块的 准噶尔准噶尔准噶尔准噶尔- - - -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 - - -华北板块的天山华北板块的天山华北板块的天山华北板块的天山- - - -赤赤赤赤 峰活动带和华北北缘隆起带。峰活动带和华北北缘隆起带。峰活动带和华北北缘隆起带。峰活动带和华北北缘隆起带。 中国大陆南部,仅在藏滇板块冈底斯中国大陆南部,仅在藏滇板块冈底斯中国大陆南部,仅在藏滇板块冈底斯中国大陆南部,仅在藏滇板块冈底斯- - - -腾冲活腾冲活腾冲活腾冲活 动带见有零星白垩纪含煤盆地。动带见有零星白垩纪含煤盆地。动带见有零星白垩纪含煤盆地。动带见有零星白垩纪含煤盆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500 km 2 79 78 3 7 5 71 6 4 8 10 9 69 11 12 16 13 14 15 18 1920 72 21 2223 74 24 34 33 36 31 32 25 27 26 28 29 37 38 39 41 40 42 43 48 4546 44 49 50 51 53 54 55 56 57 67 58 6160 59 62 63 64 66 77 76 75 68 65 52 1 47 30 70 73 35 海南岛 海口 南 东沙群岛 台湾岛 香港 赤尾屿 钓鱼岛 台北 福州 广州 澳门 南宁 贵阳 长沙 南昌 武汉 西安 合肥 杭州 南京 地 扬下 子 两高 淮瓦 豫斯 东区 区 斯 瓦 高 西 豫 鄂 高区 瓦 斯 区 赣 浙 闽 沿 海 低 瓦 斯 区 湘 粤 桂 东 西 湘 西 黔 东 桂 中 南 高 瓦 斯 区 低 瓦 斯 区 南 海 南海诸岛 广州 内 蒙 东 部 低 瓦 斯 区 黑 吉 辽 中 东 部 哈尔滨 高 瓦 斯 区 沈阳 长春 海 渤 津天 北京 冀 东 豫 北 低 瓦 斯 区 济南 鲁 苏 北 低 瓦 斯 区 州郑 庄家石 原太 山 西 高 瓦 斯 区 阴 山 燕 辽 高 瓦 斯 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高 瓦 斯 区 银川 拉 准噶 尔 低瓦 斯区 塔里木西北低瓦斯区 区 斯 瓦 低 山 天 乌鲁木齐 柴达木北缘祁连山低瓦斯区 滇 中 川 西 南 低 瓦 斯 区 西宁 兰州 昆明 成都 川南黔北黔西 高瓦斯区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30 40 140120110 1009080 70 110120 40 130 100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30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