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7 7 0 3 . 2 0 1 2 . 0 1 . 0 0 5 黄河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及 勘探效果木 来 自 B Z 2 8 -2 S油 田勘探 历程 的启示 邓运华 王应斌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 1 0 0 0 2 7 中海石油 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 0 0 4 5 2 摘要B Z 2 8 - 2 S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是中海油2 0 0 6年发现的浅层优质 中型油田,石 油地质储量 4 5 0 0 X, 1 0 m ,油田于 2 0 0 9年投产 ,年产 1 8 0 X 1 0 4 m 。油田产层为明下段,埋深主要在9 0 0 ~1 6 0 0 m,明 下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储盖组合 良好。B Z 2 8 - 2 S油田发现历程曲折,2 O 世纪8 0 年代曾因毗邻构造浅层勘探失利终止 了勘探,直至2 0 0 5 年在评价邻区B Z 3 4 1 等油田过程中积累了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的新认识,B Z 2 8 - 2 S油田才迟滞2 4 年 之后终被发现。在B Z 2 8 2 S 油田评价过程中也进一步验证了油气运移断层、中转站成藏模式、油层强振幅等钻前认识。 B Z 2 8 2 S油田的发现历程再次启示勘探人员在老区勘探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油气。 关键词黄河口凹陷;B Z 2 8 - 2 S油田I中转站;失利井;振幅 中图分类号TE l 1 2 . 3 文献标识码 A 渤海油 田2 0 1 0 年的产量是 3 0 0 2 X 1 0 4 t ,B Z 2 8 - 2 S 油 田的贡献是 1 8 01 0 4 m。 。 B Z 2 8 - 2 S 油 田位于黄河 口 凹陷中央构造脊,2 0 0 6 年初发现,当年评价 ,于 2 0 0 9 年 7月投产 ,为整装优质中型油 田。 早在 1 9 8 2 年中日合作以古近系为主要目的层钻探 了BZ 2 8 - 2 -1 井 ,钻探结果油气显示主要在东二下段 和沙一段, 因储量规模小没有进一步评价; 新近系明下 段储盖组合良好 , 但没有油气显示 , 钻后分析该井钻在 明下段构造圈闭上,认为 B Z 2 8 - 2 -1 井明下段失利的 主要原因是油气运移不通畅 ,就此推断相邻的 B Z 2 8 - 2 S构造明下段成藏的最大风险是油气运移。 2 0 0 0 年 , 研究人员借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 一 步落实了 B Z 2 8 - 2 S浅 层构造 ,主块单层圈闭面积 1 5 . 4 k m , 因担心油气运移的风险一直没有钻探, 随着 认识的更新, 尤其是邻区B Z 3 4 1 油田滚动勘探的不断 深入,在 “ 中转站”油气成藏模式的指导下 ,2 0 0 5年 提 出B Z 2 8 - 2 S -1 井钻探方案。 2 0 0 6 年初以浅层为 目的 层钻探的B Z 2 8 - 2 S -1 井于明下段发现油层7 6 . 0 m、气 层 l 1 . 3 m,进一步评价有 4 5 0 01 0 m。 储量规模 ,同 时证实了钻前预测的油气运移路径、中转站油气成藏 模式 、油层在地震上的强振幅表象等认识的正确性。 从 1 9 8 2 年到 2 0 0 6 年的 2 4 年间,仅因为 B Z 2 8 - 2 - 1 井在浅层明下段的失利,使得 B Z 2 8 -2 S优质中型油 田滞后发现2 4 年 ,这一勘探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老 区勘探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l ’ 。 1 B Z 2 8 - 2 S油田发现历程 渤海油 田历时 4 0 余年的勘探,埋藏浅 、圈闭面积 大的构造基本已钻探,精细勘探是新时期勘探思路之 一 。精细勘探包括滚动勘探和失利井分析, 随着勘探重 基 金项 目国家 “ 十二 五 科技重大专项 “ 大型油气 田及煤层气开 发” 2 0 1 1 Z X0 5 0 2 3 。 第一作者简介邓运华,男,1 9 8 8 年获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地质师、高级地质师,长期从 事海上油气勘探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收稿 日期 2 0 1 1 -0 2 -1 0 l修改 日期 2 0 1 1 一 O 9 2 7 2 5 N o 1 2 0 1 2 C h in a P e t ro le u m E p 10 r a t }。 n ’ ’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良好 , 但是在明下段没有油气显示 。 钻后分析认为该井 明下段钻探失利原因主要是油气垂向运移途径不通畅, 进而也推断临近的B Z 2 8 - 2 S 构造浅层成藏的风险也是 油气运移 。 渤海湾浅层构造油气藏的勘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 验 B 1 , 精确落实构造圈闭、 理清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 的作用是关键。 依此为思路 , 我们对该构造进行了构造 有利成藏条件的深入分析。 1 . 2 . 1 B Z 2 8 - 2 S构造浅层 圉闭落实 B Z 2 8 -2 S 和B Z 2 8 - 2 构造属同一花状构造, B Z 2 8 - 2 S处于花状构造 的花瓣部位 。BZ2 8 2花状构造与 B Z 3 4 1 N花状构造深层以鞍部相连 , 浅层地层产状 由 BZ3 4 -1 N构造向 BZ 2 8 -2 s构造依次抬升 图 1 。 B Z 2 8 2 s 浅层构造位于走滑断层东侧,主体为一大型 断鼻构造 。 1 . 2 . 1 . 1 B Z 2 8 - 2 S浅层构造断裂特征 B Z 2 8 - 2 S浅层构造包含 3 组断层 ,第一组是北东 走向的右旋走滑断层 ;第二组是走滑断层西侧的伴生 断层;第三组是走滑断层东侧的断层。 走滑断层 隶属于郯庐断层的西支 , 北东走向, 深 部产状陡 、 浅层产状缓 ; 深层成直线分布 , 浅层呈雁行 排列;中部活动强烈, 断层两端断距小。 在全海域浅层 表现为右旋走滑特征 , 资料也支持上述观点 , 即走滑与 其伴生断层所夹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 向。勘探实践表 明, 走滑性质断层不利于油气的输导 , 而易于起到侧向 封堵油气的作用 。 走滑断层中深层断距大 , 走滑断层西 盘古近系沙河街组 、孔店组地层对接东盘古生界石灰 岩潜山。 B Z 2 8 - 2 S N B Z 2 8 2 浅层构造位于走滑的东、 西两侧。 走滑断层西侧的伴生断层该组断层走 向由东西 转为北东东 向, 靠近走滑断层一边为北东东走向, 同走 滑断层成锐角, 北西倾向。 该组断层密集发育 , 平均1 ~ 2 k in就发育 1 条断层 , 断至东营组地层, 东侧终止于走 滑断层,西侧延伸不远 , 2 ~4 k m不等。属于压扭应力 断层 ,分析与古近系地层沉积厚度大有关 。 走滑断层东侧一组近东西走 向断层该组断层相 对较少 , 大都东西走向, 以南掉断层为主 , 属于张应力 断层。 1 . 2 . 1 . 2 B Z 2 8 -2 S浅层构造圈闭特征 B Z 2 8 2 区浅层沿着走滑断层走向形成构造脊 , 走 滑断层两侧地层下倾 ,沿着走滑断层两侧发育两组构 造圈闭, 圈闭的高点沿着走滑断层走向分布。 走滑西侧 圈闭面积小 , 地层产状陡,如BZ 2 8 -2 -1 井所钻构造 ; 走滑东侧圈闭面积大 ,地层产状平缓 ,如BZ 2 8 -2 S 浅 层构造。BZ 2 8 - 2 S浅层构造西边以走滑断层为界 ,被 东西走向断层分为 3 个断块 , 从南至北依次为 1 、2 、3 号断块 ,累计圈闭面积大于 3 0 k m。 。 1 号断块 圈闭面积约 1 l k m ,幅度约 1 5 0 m,由5 条 断层围成的断鼻构造 , 地层向东 、 西两侧下倾, 北侧有 北掉断层封堵 ,其西侧断层属于走滑断层西侧的伴生 断层 ; 2号断块为渤南 凸起边界断层下降盘的断背斜构 造 , 地层回倾 明显, 圈闭面积约7 k m , 构造幅度低, 为 2 0 m, 构造脊近东西走向, 中间有一小鞍部, 南、 北都 靠断层封堵; 3 号断块为渤南凸起上的挤压构造 ,圈闭 面积约 5 k m ,构造幅度低 约 7 0 m,西侧靠走滑断层 封堵 , 南侧靠边界断层封堵 , 地层向西北下倾 , 靠油气 倒灌难以成藏[9 】 。 从断裂和圈闭特征分析不难看出西侧构造伴生 断裂走向近北东向, 倾向以北西为主 , 地层产状陡, 地 层回倾明显, 反映挤压应力背景; 东侧构造伴生断裂走 向近东西 , 断层少, 地层产状平缓 , 反映张性应力环境。 据此解释 , 郯庐走滑断裂西侧属于挤压应力环境 , 不利 于浅层油气运移 ;但郯庐走滑断裂东侧属于张性应力 环境 ,有利于浅层油气运移 。而 B Z 2 8 - 2 -1 井浅层构 造位于郯庐走滑断裂西侧 ,油气运移不畅导致明下段 钻探失利。B Z 2 8 -2 S明下段构造位于郯庐走滑断裂东 侧 , 属于张性应 力环境, 应该有利于浅层油气运移 , 而 这一观点在 B Z 3 4区已钻井中得到验证[ 3 , I l l 1 。 1 . 2 . 2油气运移断层发育 B Z 2 8 -2 S构造和 B Z 3 4 -1 油田同处于黄河 口凹陷 中央隆起带上 , 受郯庐走滑断裂的影响, 断层较为发育 图4 ,有利于形成通畅的油气运移通道。B Z 3 4 -1 油 田的勘探实践证实, 明下段油气显示活跃 , 油气显示井 段长 ,这为 B Z 2 8 - 2 S 构造钻探成功增加了筹码。作为 渤海湾盆地主控断层的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走向穿过 该区, 上新世末期, 郯庐断裂强烈的右旋张扭活动产生 一 系列呈雁行排列的次级断层,强烈的挤压应力伴生 “ 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 , 密集的断层作为油气下生上 储的通道,B Z 2 8 2 S 构造浅层油气来源于其南部近东 西走向的张性断层⋯ 】 。 1 . 2 . 3 B Z 2 8 -2 S构造浅层成藏不缺 “ 中转站” 渤海的勘探实践表明,断至生油岩内的断层要作 2 7 N o 1 2 0 1 2 C h in a P e t r o le u m E x p Io r a t lo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解“ 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 用老思路在老区就 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 [ 1 l 2 】 。 2 勘探工作要善于总结 、类比研究。BZ 2 8 -2 S 油田的发现 , 就是总结、 类比了黄河 口凹陷B Z 3 4 -1 等 油田的成藏模式 ,尤其是油气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强振 幅等特征, 提出了B Z 2 8 - 2 - 1 井明下段失利的新解, 同 时综合分析 了B Z 2 8 - 2 S构造浅层油气成藏的优势。 3 勘探工作要勇于创新。 创新是手段, 近几年来, 通过给失利井翻案 ,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当然 , 我们要继承、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1 龚再升. 创新思维是油气勘探成功的源泉[ J ]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2 0 0 1 , 1 5 1 1 ~2 . [ 2 】邓运华.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 析[ J ]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2 0 0 3 , l 7 , 6 3 5 9 ~3 6 4 . 【 3 】王应斌,王强,等.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 J 】 I 海洋地质动态,2 0 1 0 , 2 6 1 1 8 ~1 2 . [ 4 】4 米立军. 新构造运动与渤海上第三系油气田[ J 】 . 中国海上油 气 地质 ,2 0 0 1 , 1 7 6 2 1 ~2 8 . [ 5 1 王大华,苏宪锋,魏艳萍,等.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 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J 】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2 0 0 3 , 1 7 4 上接 第 2 4页 西秋构造带盐下构造圈闭 “ 埋藏深、幅度低” ,油 气勘探难度大。 需要在沉积相和古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 积极开展非背斜油气成藏和烃类地震预测研究,确定 有利相带和储层发育部位。 3 钻探建议 通过近年的地震攻关和石油地质的综合评价 ,认 为北秋区带的西秋 4 和西秋 7 构造落实程度相对较高, 圈闭面积大, 闭合度适中, 具有 “ 凹中隆 “ 的构造特征 ; 且位于拜城凹陷生油中心 ,油气可以不通过远距离运 移 , 最先捕获油气 , 是近期西秋区带钻探的有利 目标 。 此类构造在新疆库车坳陷勘探成功率最高,容易获得 工业性油气流 ,例如大北 1 、大北 3 、依拉克和迪那 l 等油气田具有 “ 凹中隆 “ 的构造特点。 建议对西秋 4 或西秋 7 构造进行钻探 ,了解其古近 纪 、白垩纪的地层、 储层及含油气情况, 为西秋区带的 油气评价提供基础资料;获取钻井地质、测井等资料 , 2 3 2~2 3 5 . [ 6 ]6 邓运华. 渤海湾盆地凹陷一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J ] . 中国 海上油气 地质 ,1 9 9 9 , 1 3 6 4 0 1 ~4 0 5 . 【 7 】龚再升. 中国近海盆地晚期断裂活动和油气成藏[ J ] . 中国石 油勘探,2 0 0 4 , 9 2 1 2 ~1 9 . 【 8 】蒋有录 ,张煜 ,等. 控制复杂断块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 素一一以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为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 9 9 9 , 2 6 5 3 9 ~4 2 . [ 9 ]9 薛永安 ,等 . 渤海上第三系油藏形成特征与规律分析[ J ] . 石 油勘探与开发,2 0 0 1 , 2 8 5 1 ~7 . [ 1 0 】庄文山,王永诗. 试论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与断层 的关系[ J 】 . 海洋石油,2 0 0 2 4 3 7 ~4 1 . [ 1 1 】王应斌,薛永安,等.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应用效果分析分 析【 J ] . 海洋石油,2 0 1 0 , 3 0 4 2 0 ~2 5 . 【 1 2 】薛永安,邓运华,余宏忠. 渤海海域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 创新认识[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0 8 , 1 3 4 1 ~8 . 【 l 3 】徐长贵 ,周心怀,邓津辉. 渤海锦州 2 5 -1 大型轻质油气 田的发现与启示[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1 0 , 1 5 1 3 4 ~3 8 . [ 1 4 】邓运华. 张一扭断裂与油气运移分析以渤海油区为例 [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0 4 , 9 2 3 3 ~3 7 . [ 1 5 】邓运华,李建平. 浅层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一以渤海油区为 例[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 0 0 8 1 5 4 ~1 5 9 . [ 1 6 】邓运华 . 断裂一砂体形成油气运移的 “ 中转站”模式[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0 5 , 1 0 6 1 4 ~1 7 . 为该区带的构造建模和速度场研究提供依据。一旦捕 获油气,将推动西秋区带乃至整个库车坳陷北倾单斜 带的油气勘探与评价 。 参考文献 【 1 】梁顺军 ,肖宇,杨晓 ,等 . 库车坳陷盐相关构造建模新进 展【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1 0 , 1 5 6 1 0 ~2 0 . 【 2 】张友焱 ,雷迎春,叶勇,等. 利用高精度遥感信息辅助设 计检波器点位[ J 】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 0 0 9 , 4 4 1 7 ~1 3 . 【 3 1张晓斌 ,罗卫东,唐涛,等 .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采集 技术⋯. 天然气工业 ,2 0 0 7 , 2 7 增刊 A 6 7 ~6 9 . [ 4 】张朝军 ,贾承造,邹才能,等 . 西秋构造带盐下构造圈闭 及其天然气成藏条件[ J 】 . 天然气工业,2 0 1 0 , 3 0 8 1 ~3 . [ 5 】汤良杰, 万桂梅, 王清华,等. 库车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新 生代构造演化[ J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 0 0 8 , 3 0 2 1 6 7 ~1 7 1 . [ 6 ]6 邬光辉,蔡正忠,赵宽志,等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 造成因机制探讨[ J ] . 新疆石油地质,2 0 0 6 , 2 4 2 1 8 2 ~1 8 6 . 【 7 】李涛.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南美奥连特盆地油气勘探中的 应用[ J 】 . 中国石油勘探,2 0 1 0 , 1 5 1 4 8 ~5 1 . 【 8 】梁顺军. 平衡观点与地震观点的解释效果分析与评价[ J 】 . 石 油物探,2 0 0 2 , 4 1 3 3 7 7 ~3 8 4 . 2 9 N o 1 2 0 1 2 C h in a P e t r o le u m E x p f0 r a t l o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