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0 1 5年 第4 4卷 第1 0期 第4 6页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犗 犐 犔 犉 犐 犈 犔 犇 犈 犙 犝 犐 犘犕犈 犖 犜 2 0 1 5,4 4(1 0) 4 6  5 0 文章编号 1 0 0 1  3 4 8 2(2 0 1 5)1 0  0 0 4 6  0 4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 刘维凯a, 闫 铁a, 毕雪亮a, 徐海粟b, 张 楠a, 于晓文a ( 东北石油大学a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b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1 6 3 3 1 8) 摘要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是未来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其井下系统可以智能识别储层情况, 在 地面预测出现较大误差时, 能够自动设计相应的井眼轨道完成精确中靶的施工目标。在能够获取 实际地质信息的前提下, 对于存在埋深误差的大面积储层, 设计了二维智能井眼轨道。设计的轨道 修正闭环控制系统, 能有效控制井眼轨迹与设计轨道的符合率。提出的二维井眼轨道模型能够充 分反映出智能钻井的技术特点和需求, 并具有通用性, 可广泛应用于斜直井、 定向井、 水平井的轨道 设计、 监测及修正设计, 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为智能钻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智能钻井; 二维轨道设计; 二维轨道修正 中图分类号T E 9 2 8 文献标识码A 犱 狅 犻 1 0. 3 9 6 9/ j . i s s n. 1 0 0 1  3 4 8 2. 2 0 1 5. 1 0. 0 1 1 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狅 狀犜 犺 狉 犲 犲  犱 犻 犿 犲 狀 狊 犻 狅 狀 犪 犾犠 犲 犾 犫 狅 狉 犲 犾犜 狉 犪 犼 犲 犮 狋 狅 狉 狔犇 犲 狊 犻 犵 狀犪 狀 犱 犆 狅 狉 狉 犲 犮 狋 犻 狅 狀犕 犲 狋 犺 狅 犱犅 犪 狊 犲 犱狅 狀犐 狀 狋 犲 犾 犾 犻 犵 犲 狀 狋犇 狉 犻 犾 犾 犻 狀 犵 L I U W e i k a i a, YANT i e a, B IX u e l i a n g a, XU H a i s u b, Z HANGN a n a, YUX i a o w e n a ( 犪.犖 犪 狋 犻 狅 狀 犪 犾犈 狀 犵 犻 狀 犲 犲 狉 犻 狀 犵犔 犪 犫 狅 狉 犪 狋 狅 狉 狔狅 犳犗 犻 犾犪 狀 犱犌 犪 狊犇 狉 犻 犾 犾 犻 狀 犵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犫.犓 犲 狔犔 犪 犫 狅 狉 犪 狋 狅 狉 狔狅 犳犈 狀 犺 犪 狀 犮 犲 犱犗 犻 犾 犚 犲 犮 狅 狏 犲 狉 狔狅 犳狋 犺 犲犕 犻 狀 犻 狊 狋 狉 狔狅 犳犈 犱 狌 犮 犪 狋 犻 狅 狀,犖 狅 狉 狋 犺 犲 犪 狊 狋犘 犲 狋 狉 狅 犾 犲 狌 犿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狔,犇 犪 狇 犻 狀 犵1 6 3 3 1 8,犆 犺 犻 狀 犪)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F u l l yi n t e l l i g e n td r i l l i n gs y s t e mi s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d i r e c t i o n a l d r i l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t su n d e r g r o u n ds y s t e m c a ni n t e l l i g e n t l yi d e n t i f yt h er e s e r v o i rc o n d i t i o n s . Wh e nt h eg r o u n dp r e d i c t i o ne r r o r i s l a r g e,f u l l y i n t e l l i g e n t d r i l l i n gs y s t e mc a nb eu s e d t oa u t o m a t  i c a l l yd e s i g n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r a j e c t o r yt oc o m p l e t e t h ea c c u r a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a r g e t . U n d e r t h e p r e m i s eo f o b t a i n i n g t h e a c t u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t w o  d i m e n s i o n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r a j e c t o r y i sd e  s i g n e df o r 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 l a r g e a r e a r e s e r v o i rw i t hd e p t he r r o r . I n t h ep r o c e s s o f d r i l l i n g,t h e t r a j  e c t o r yc o r r e c t i o nc l o s e d  l o o p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i sd e s i g n e dt oe f f e c t i v e l yc o n t r o l t h ec o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b e t w e e nt h e a c t u a l d r i l l i n gw e l l b o r e t r a j e c t o r ya n d t h ed e s i g n e dw e l l b o r e t r a j e c t o r y . T h ep r o p o s e d t w o  d i m e n s i o n a lw e l l b o r e t r a j e c t o r ym o d e l c a n f u l l y r e f l e c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d r i l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a n dc a nb ew i d e l yu s e d i nt h es l a n tw e l l,d i r e c t i o n a lw e l l,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t r a j e c t o r yd e s i g n,a n dm o n i t o r i n ga n dc o r r e c t i o nd e s i g n,m a k i n gi tm o r ev e r s a t i l e . T h i sn e w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 a n dd e s i g nm e t h o da l s o l a i d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t h ep r o m o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d r i l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犓 犲 狔 狑 狅 狉 犱 狊i n t e l l i g e n td r i l l i n g;t w o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r a j e c t o r yd e s i g n;t w o  d i m e n s i o n a lt r a j e c t o r yc o r  r e c t i o n  收稿日期2 0 1 5  0 4  0 8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基于完全智能钻井系统的井下井眼轨道的智能设计及修正理论研究” (L 1 3 H  Q 1 3 0 3 8) 作者简介 刘维凯(1 9 7 4 ) , 男, 黑龙江龙江人, 讲师, 博士, 主要从事油气井工艺理论与技术研究,E  m a i ll w k z d d @ s i n a . c o m。 1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 1. 1 基本组成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由地面监控系统、 井下数据 处理与轨道设计系统、 井下测量与测控系统、 双向通 讯系统、 偏置执行机构5部分组成[ 1  2], 如图1所示。 相比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应该 具有高速高效的双向通讯系统、 能探测储层及钻具 信息的随钻井下测量系统、 能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并作出决策的井下数据处理与轨道设计系统、 能够 将井下信息实时可视化反映到监控屏和可干预井下 智能钻井系统的地面监控系统、 能钻出平滑井眼精 确改变钻具造斜能力的偏置执行机构。地面监控系 统不断将井深参数传入井下数据处理与轨道设计系 统, 井下数据处理与轨道设计系统处理井下测量 系统传来的数据并结合井深参数, 在预测出现较 大误差时, 智能设计井眼轨道。在钻井过程中, 井 下测量与测控系统中的工具测控系统不断将实钻 轨道与设计轨道进行对比, 通过偏置执行机构纠 正偏差。 图1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基本组成 1. 2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特点 2 0世纪8 0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石油钻井中使 用随钻测量、 随钻测井、 随钻地震、 随钻地层评价、 钻 井动态信息实时采集处理、 地质导向和井下旋转导 向闭环钻井等先进技术以来, 钻井技术发生了质的 变化, 其变化特征为[ 3  7] 1) 钻井信息数字化。在钻井过程中, 井下地 质参数、 钻井参数、 流体参数和导向工具位置及状态 的实时测试、 传输、 分析、 执行、 反馈和修正, 以及钻 井信息向完全数字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脱离人们的 经验影响和控制, 钻井过程逐步成为可用数字描述 的确定性过程。 2) 工具和作业智能化、 集成化。当前的导向 钻具、 测试工具和作业控制都日趋智能化。一项由 国际数家公司组成, 1 9 9 0年开始, 历时5a, 耗资9 5 0 万美元开发的集成钻井系统( I D S) 和集成钻井作业 系统( I D O) 获得成功, 也是钻井系统及操作智能化 的体现。而近年地面自动控制的导向钻井工具和随 钻地层评价测试系统(F EMWD) 开发成功, 更体现 了工具和作业智能化趋势。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特点为 1) 可以知道钻头所在位置, 智能识别储层实 际情况。 2) 可以连续完成钻井任务, 而旋转钻井系统 需要人为干预。 3) 当地面预测存在较大误差时, 可以智能设 计相应轨道保证中靶。 4) 对于一些特殊储层, 可以智能设计相应靶 区轨道, 实现高效开发。 2 二维智能着陆井眼轨道设计 适用于面积大且产状规则、 油气层性质稳定、 埋 藏深度预测存在一定误差的油气藏。 2. 1 安全圆柱与靶区设计 为防止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井眼轨道偏差过大 而导致脱靶, 设计了安全圆柱与靶区, 一旦井眼轨迹 穿出这一范围就重新设计井眼轨道, 如图2所示。 图2 二维井眼轨道安全圆柱与靶区 安全圆柱是以设计着陆井眼轨道犗 ′ 犘 狋1为轴 线、 狉为半径的圆柱体。靶区的设计遵循行业技术 规范, 以犔为靶区长度, 犺为靶区高度,狑为靶区 宽度。 由图2可以看出 由于不需要进行扭方位, 所以 74 第4 4卷 第1 0期 刘维凯, 等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  为二维井眼轨道, 在水平投影面上可以看出井眼轨 道的投影表现为1条直线, 犘为当前钻头所在位置, 犘 狋1为着陆部分,狋1为入靶点,狋2为设计终止点。 2. 2 入靶井斜角的计算 通常地层是倾斜的, 可以用地层倾角来表示其倾 斜程度, 用下倾方位来表示其倾斜方向。为了有效开 发储层, 水平井段应始终保持在储层中。虽然深度预 测出现误差, 但储层面积大, 产状规则, 油层性质稳 定, 不讲究严格的入靶方位, 可按原设计方位进行二 维着陆[ 8], 若原设计方位角为Φ, 入靶点处储层的下 倾方位角为Ψ, 储层的地层倾角为β, 如图3所示。 图3 储层产状参数 则入靶井斜角为 αt=9 0 -a r c t a n犆 犆= t a n β c o s(Φ-Ψ) 2. 3 计算井眼轨道参数 2. 3. 1 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钻具 设犘为当前井底, 狋为入靶点, 已知犘点处空间 坐标(犖犘, 犈犘,犇犘) , 井斜角αP, 方位角Φ;狋点处空间 坐标(犖t, 犈t,犇t) , 井斜角αt, 方位角Φ。以犘 犪作为 稳斜调整段, 犪 狋为圆弧段, 计算圆弧段曲率半径来 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钻具, 如图4所示。 图4 稳增入靶垂直剖面 图中几何关系满足 Δ 犇狋 犘=犔犘 犪c o s α犘+犚0(s i nα狋- s i nα犘) Δ 犛狋 犘=犔犘 犪s i n α犘+犚0(c o sα犘- c o sα狋 { ) 消去犔P a项, 得 犚0= Δ 犛狋 犘c o sα犘-Δ 犇 狋 犘s i nα犘 c o sα犘(c o sα犘- c o sα狋)- s i nα犘(s i nα狋-s i nα犘) 将井下钻具最大造斜率对应的曲率半径犚m i n ( 犚m i n= 1 8 0 犓m a xπ 犆犓) 与犚0进行比较。当犚m i n<犚0时, 设计稳增稳增轨道; 当犚m i n≥犚0时, 造斜力不足, 需要更换更大造斜能力的井下钻具。 2. 3. 2 计算相关参数 若犚m i n<犚0, 先以犘 犪作为稳斜调整段, 再通过 犪 犫段造斜到α 犙, 续以犫 犙为稳斜段, 一旦发现油气 显示立即增斜到α t, 由靶点狋进入储层中部, 如图5 所示。 图5 二维着陆井眼轨道垂直剖面 欲准确进入储层中部, 需满足以下关系式, 即 δ 2=犚( s i nα狋- s i nα犙) δ 2犚=s i n α狋- s i nα犙 α犙=a r c s i n(s i nα狋- δ 2犚) 式中 δ为入靶点处储层厚度,m;α为各点井斜角, ( ) ;犚为造斜率对应的曲率半径,m。 1) 犘 犪段。 t a nα犙= Δ 犛狋 犘-犔犘 犪s i n α犘-犚(c o sα犘- c o sα犙)-犚(c o sα犙- c o sα狋) Δ 犇狋 犘-犔犘 犪c o s α犘-犚(s i nα犙- s i nα犘)-犚(s i nα狋- s i nα犙) 整理, 得 t a nα犙=Δ 犛 狋 犘-犔犘 犪s i nα犘-犚(c o sα犘- c o sα狋) Δ 犇狋 犘-犔犘 犪c o s α犘-犚(s i nα狋- s i nα犘) 令 犃=Δ 犛狋 犘-犚(c o sα犘- c o sα狋) 犅=Δ 犇狋 犘-犚(s i nα狋- s i nα犘 { ) , 则t a n α犙=犃- 犔犘 犪s i nα犘 犅-犔犘 犪c o sα犘 分离犔犘 犪, 得 犔犘 犪= 犃-犅t a nα犙 s i nα犘- t a nα犙c o sα犘 Δ 犇犪 犘=犔犘 犪c o s α犘 Δ 犛犪 犘=犔犘 犪s i n α犘 2) 犪 犫段。 犔犫 犪=犚( α犙-α犘 1 8 0 π) Δ 犇犫 犪=犚(s i nα 犙- s i nα犘) Δ 犛犫 犪=犚(c o s α犘- c o sα犙) 84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2 0 1 5年1 0月  3) 犙 狋段 犔狋 犙=犚( α狋-α犙 1 8 0 π) Δ 犇狋 犙=犚(s i nα 狋-s i nα犙) Δ 犛狋 犙=犚(c o s α犙- c o sα狋) 4) 犫 犙段。 Δ 犇犙犫=Δ 犇狋 犘-Δ 犇犪 犘-Δ 犇 犫 犪-Δ 犇狋 犙 Δ 犛犙犫=Δ 犇犙犫t a n α犙 犔犙犫=Δ 犇 犙犫 c o sα犙 空间坐标变化 Δ犖犪 犘=Δ 犛犪 犘c o s Φ Δ犖犫 犪=Δ 犛犪 犫c o s Φ Δ犖犙 犫=Δ 犛犙犫c o s Φ Δ犖狋 犙=Δ 犛狋 犙c o s Φ Δ 犈犪 犘=Δ 犛犪 犘s i nΦ Δ 犈犫 犪=Δ 犛犫 犪s i nΦ Δ 犈犙犫=Δ 犛犙犫s i nΦ Δ 犈狋犙=Δ 犛 狋犙s i nΦ 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二维着陆井眼轨道设计结果 井深/ m 垂深/ m 井斜角/ ( ) 方位角/ ( ) 北坐 标/m 东坐 标/m 造斜率/ ( /3 0 m) 变方位率/ ( /3 0 m) 段长/ m 犇狑 犘犇犘α犘Φ犖犘犈犘00 犇狑 犘+犔犪 犘犇犘+△犇犪 犘α犘Φ犖犘+△犖犪 犘犈犘+△犈犪 犘00犔犫 犘 犇狑 犘+犔犪 犘+ 犔犫 犪 犇犘+△犇犪 犘+ △犇犫 犪 α犙Φ 犖犘+△犖犪 犘+ △犖犫 犪 犈犘+△犈犪 犘+ △犈犫 犪 犓0犔犫 犪 犇狑 犘+犔犪 犘+ 犔犫 犪+犔犙 犫 犇犘+△犇犪 犘+ △犇犫 犪+△犇犙 犫 α犙Φ 犖犘+△犖犪 犘+ △犖犫 犪+△犖犙 犫 犈犘+△犈犪 犘+ △犈犫 犪+△犈犙 犫 00犔犙 犫 犇狑 犘+犔犪 犘+ 犔犫 犪+犔犙 犫+ 犔狋 犙 犇犘+△犇犪 犘+ △犇犫 犪+△犇犙 犫+ △犇狋 犙 α狋Φ 犖犘+△犖犪 犘+ △犖犫 犪+△犖犙 犫 +△犖狋 犙 犈犘+△犈犪 犘+ △犈犫 犪+△犈犙 犫 +△犈狋 犙 犓0犔狋 犙 2. 4 轨道姿态的自动调整 已知最近两测点井深犔1、 犔2, 井斜角α1、α2, 方 位Φ1、 Φ2, 则可计算当前钻具的变井斜能力和变方 位能力犓α、犓Φ为 Δ 犔=犔2-犔1 犓犪= α2-α1 Δ 犔 犓Φ=Φ 2-Φ1 Δ 烅 烄 烆犔 将犓α、犓Φ与该井段设定值犓 α 狓 、犓 Φ 狓 比较, 作差 得到Δ 犓α、 Δ 犓Φ, 由控制器计算所需侧向力的大小和 方向并下令给偏置执行机构; 偏置执行机构改变钻 具受力情况后, 再次测量犓α、犓Φ并与该井段设定值 犓 α 狓 、犓 Φ 狓 比较, 不断修正至满足精度要求。其闭环 控制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轨道修正闭环控制系统 3 结论 1) 完全智能钻井系统是未来水平井钻井技术 发展的方向, 提出的二维井眼轨道模型能够充分反 映出智能钻井的技术特点和需求, 并具有通用性, 可 广泛应用于斜直井、 定向井、 水平井的轨道设计、 监 测及修正设计。这种新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为智 能钻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 文中的计算公式在数学上都是精确解, 适 用于设计由直线段和圆弧段所组成的各种井身剖 面, 通过轨道修正闭环控制系统, 可获得较好的井身 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绍槐.智能油井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 前景[J].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4,3 2(4) 1  4. [2] 王以法.人工智能钻井实时专家控制系统研究[J].石 油学报, 2 0 0 1,2 2(2) 8 3  8 6. [3] 刘清友.未来智能钻井系统[J].智能系统学报,2 0 0 9,4 (1) 1 6  2 0. [4] 岳登进, 冯明.过去1 0年国外钻井技术的重要进步 [J].钻采工艺, 2 0 0 1,2 4(4) 5  7. 94 第4 4卷 第1 0期 刘维凯, 等 基于智能钻井的二维井眼轨道设计及修正方法  2 0 1 5年 第4 4卷 第1 0期 第5 0页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犗 犐 犔 犉 犐 犈 犔 犇 犈 犙 犝 犐 犘犕犈 犖 犜 2 0 1 5,4 4(1 0) 5 0  5 2 文章编号 1 0 0 1  3 4 8 2(2 0 1 5)1 0  0 0 5 0  0 3 套管接箍定位器弹簧刚度计算方法探讨 陈 智, 张 炎, 于东兵, 胡强法, 张友军, 辛永安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研究院 江汉机械研究所, 湖北 荆州4 3 4 0 0 0) 摘要 从单片弓形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入手, 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试验数据, 找出单片弹簧刚 度与组合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 得出了组合弓形弹簧刚度的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得出每种组合弹 簧刚 度 的 计算 值, 将计 算 值 与 实测 值 进 行 对 比, 发 现 本 方 法 得 到 的 计 算 值 与 实 测 值 偏 差 为 -2. 9%~9. 3%, 平均偏差为0. 5%。计算值接近实测值, 说明本方法可靠性较高, 具有较好的工 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 套管接箍定位器; 组合弓形弹簧; 刚度 中图分类号T E 9 3 1. 2 文献标识码A 犱 狅 犻 1 0.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1  3 4 8 2. 2 0 1 5. 1 0. 0 1 2 犇 犻 狊 犮 狌 狊 狊 犻 狅 狀狅 狀犆 犪 犾 犮 狌 犾 犪 狋 犻 狅 狀犕 犲 狋 犺 狅 犱狅 犳犆 犪 狊 犻 狀 犵犆 狅 犾 犾 犪 狉犔 狅 犮 犪 狋 狅 狉犛 狆 狉 犻 狀 犵犛 狋 犻 犳 犳 狀 犲 狊 狊 CHE NZ h i,Z HANGY a n,YUD o n g b i n g,HU Q i a n g f a,Z HANGY o u j u n,X I NY o n g a n (犑 犻 犪 狀 犵 犺 犪 狀犕 犪 犮 犺 犻 狀 犲 狉 狔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犆犖犘 犆犇 狉 犻 犾 犾 犻 狀 犵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犑 犻 狀 犵 狕 犺 狅 狌4 3 4 0 0 0,犆 犺 犻 狀 犪)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B e g i n n i n gw i t h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o ft h es i n g l eb o ws p r i n gs t i f f n e s s,t h et e s td a t ab y m e a n s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i sa n a l y z e d,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s i n g l es p r i n gs t i f f  n e s sa n dt h ec o m b i n e ds p r i n gs t i f f n e s s f i n do u t . F i n a l l yac o n c l u s i o no f t h e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o f c o m p o s i t eb o ws p r i n gs t i f f n e s sw a sm a d e . A n d t h i sm e t h o d i su s e d t oc a l c u l a t e t h ed e s i g nv a l u eo f e a c hc o m b i n e ds p r i n gs t i f f n e s s,c o m p a r i n g t h ed e s i g nv a l u e sw i t h t h em e a s u r e dv a l u e,f i n d t h a t t h e d e v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e s i g nc a l c u l a t e dv a l u ea n dm e a s u r e dv a l u e i s-2. 9%~9. 3%,t h ea v e r a g ed e  v i a t i o ni s0. 5%a n d t h ed e s i g nv a l u e i s c l o s e t o t h em e a s u r e dv a l u e s,w h i c hs h o w s t h a t t h i sm e t h  o dh a sh i g hr e l i a b i l i t y,g o o dp r a c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v a l u e . 犓 犲 狔 狑 狅 狉 犱 狊c a s i n gc o l l a r l o c a t o r;c o m p o s i t eb o ws p r i n g;s t i f f n e s s 在目前的井下作业施工工艺中, 套管接箍定位 器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已大量用于井下管柱的定 位[ 1  3]。套管接箍定位器所用的弹簧为多片叠加的 组合弓形弹簧, 其刚度计算方法正被相关工程技术 人员所研究, 但截至目前, 并无相关研究内容公开。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笔者参与研究的项目涉及到套管接箍定位器的设计 [5] 石崇东, 张绍槐.智能钻柱设计方案及其应用[J].石油 钻探技术, 2 0 0 4,3 2(6) 7  1 0. [6] 石崇东, 李琪, 张绍槐.智能油田和智能钻采技术的应 用与发展[J].石油钻采工艺, 2 0 0 5,2 7(3) 1  4. [7] 祝效华, 刘清友, 李红岩, 等.井眼轨迹预测理论及方法 研究[J].天然气工业, 2 0 0 4,2 4(4) 3 8  4 0. [8] 刘修善.井眼轨道几何学[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 0 0 6.  收稿日期2 0 1 5  0 4  1 2 基金项目 国 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 大 型 油 气 田 及 煤 层 气 开 发” 子 课 题 “ 煤 层 气 水 平 井、 多 分 支 水 平 井 钻 井 技 术 研 究” (2 0 1 1 Z X 0 5 0 3 6  0 0 2) 作者简介 陈 智(1 9 7 5 ) , 男, 湖北武汉人, 高级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石油机械研究与应用工作,E  m a i l1 4 9 9 7 3 0 0 6 9@ q q .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