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 邓善德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 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 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由于计算体 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储量计算方法在。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 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 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 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 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 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 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 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 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 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 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 1 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 此方法原 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 品级、 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 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 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 矿体的储量。 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 部分的储量, 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 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 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 水平投 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 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 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 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3.开采块段法 是以坑道为主要勘探手段的矿床中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由于矿 体被坑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段,即将矿体化作一组密集的、厚度和 品位一致的平行六面体即长方形的板状体。因此实质上开采块段法 仍是算术平均法在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运用。 计算储量时,是根据块段周边的坑道资料,有时还包括部分钻 孔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体面积,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矿石体 重等,然后求得每个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 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开采块段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不同质量和研究程度的储量及其 2 空间的分布情况,块段的划分与开采系统相一致,所以在开发勘探时 期广泛被应用。 4.断面法 又称剖面法,是矿床勘探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储量计算方法。它利 用勘探剖面把矿体分为不同块段,除矿体两端的边缘部分外,每一块 段两侧各有一个勘探剖面。按矿产质量、开采条件、研究程度等,还 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段,根据块段两侧勘探剖面内的工程资料, 块段截面积及剖面间的垂直距离即可分别计算块段的体积和矿产储 量,各块段储量的总和,即为矿体或矿床的全部储量。 断面法的特点是借助勘探剖面表现矿体不同部分的产状、形态、 构造以及不同质量,不同研究程度和矿产储量的分布情况。按勘探剖 面的空间方位和相互关系,断面法又分为水平断面法、垂直平行断面 法和不平行断面法。而在垂直断面法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勘探线 为划分块段边界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而另一种则是以勘探线间平 分线为划分块段边界的,又称之为“线储量法“。即每一勘探剖面至 相邻两剖面之间二分之一距离的地段,即为该剖面控制的地段,分别 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然后累加即为矿体或矿床的储量。线储量法主要 用于砂矿床的储量计算。 此法之优点是计算简单,适用于任何产状和形状的矿体,但要求 所有勘探工程坑探、钻探均分布于同一勘探剖面上,其储量计算工 作是建立在地质勘探剖面图的基础之上,是应用较广的计算方法。水 平断面法是利用水平中段进行储量计算,其计算原理与剖面法相同。 3 常用于坑道控制的矿体或露天开采的矿床储量计算中。 此外还有几种不常用或应用条件较为狭窄的储量计算方法, 它们 可以用于资源量的概略计算。适用于地质勘探程度不高,工程分布有 限,研究程度不足,只能用于供远景规划的资源计算等。 1最近地区法又称多角形法其实质是将形状不同的矿体, 人为地简化为便于计算体积的多角形柱体。 即在储量计算平面图所圈 定的矿体范围内以每个勘探工程为中心, 按其与各相邻工程的二分之 一距离为顶点,将矿体划分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的多边形地区。再依据 每个多边形地区中心的工程资料分别计算其矿产储量。 这种储量计算 法不仅不能反映矿体的真实特点,而且计算过程繁琐,在实际工作中 很少应用。只有在工程分布不均匀、工程揭露的矿体其厚度、品位相 差悬殊、矿体形状极不规则的情况下,为了考虑各工程所影响的权数 才采用此方法。多角形顶点的选择,有时也采用内插法以便使计算结 果更准确一些。但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应用并不广泛。 2三角形法其实质是将形状不规则的矿体, 人为地简化为便于 计算体积的三棱柱状体。即在储量计算平面图所圈定的矿体范围内, 以直接连接各相邻勘探工程, 把矿体分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的三角形块 段,再依据三角形块段顶点的勘探工程资料,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产 储量。这种计算方法不仅不能反映矿体的真实特点,而且计算过程繁 琐,实际的勘探报告中很少应用。 3等高线法这是层状沉积矿床或岩体中常用的一种储量计算 方法。它以矿层顶板等高线图为基础,把矿层分为若干倾角相似的部 4 分,然后用一定的公式分别计算其体积和储量。等高线法的特点是可 以直接反映矿层的产状和埋藏特点,适用于产状和厚度都比较稳定, 倾角中等,并有足够勘探工程控制的矿床。 4 等值线法其实质是利用矿体等厚线图或厚度-品位等值线 图,把形状复杂的矿体变为一个形状相似,底平面平坦面顶面高低起 伏的几何体, 然后用一定的公式分别计算各等值线内块段的体积和储 量。其优点是可以借助上述图件,形象的表现出矿体形态,有用组分 的分布及变化特点,但缺点是制图复杂,特别是含有多种有用组分的 矿床,必须按每种组分分别制图,所以实际工作中亦应用不广泛。 5类比法其实质是应用类比的原理,概略地计算矿产储量的 方法。它根据已经勘探或开采的矿床的资源,来求出矿区单位面积内 所有的矿产储量,然后将其推及到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新发现地区,估 算出全部矿化面积内可能有的矿产储量严格说应当是资源量。 这种方法,只用在区域矿产远景评价或矿床远景评价时,用来估 算区域的地质储量资源量或矿床远景储量资源量。 对某些地质构 造极为复杂,矿化极不均匀的矿床,如水晶矿床和某些稀有金属矿床 等,用一定的公式计算矿体单位面积1m 2或 100m2的矿产产出率吨 或千克,也属于一种简单统计法。 二、工业指标 二、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和 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评价工业矿床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 量所依据的基本参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所使用的矿产储 5 量工业指标是依据市场规律变化而相应变化的。 而国家为了统计全国 矿产资源总量, 以分析资源供需形势而使用的工业指标则需求相对稳 定的,这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在未来的储量管理改革中就有可能形 成两套不同用途的工业指标。一种是国家用于宏观决策的指导性参 考工业指标,另一种则是企业行为的微观条件下的工业指标。 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用的地质报告采用的工业指标包括多种矿种 共生或伴生的综合工业指标,是根据国家的各项技术经济政策、资 源情况、开采和加工的技术水平,结合国家当前和长远的需要,由地 质勘探单位提出有关地质资料和对工业指标的初步意见, 经设计部门 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由矿山企业确定。 一般固体矿产的工业指标主要包括边界品位,工业品位,有害组 分最大允许含量, 最低可采厚度,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夹石剔除厚度, 以及剥离系数等。此外还可针对某些矿产的特殊情况和要求,提出其 他项目的工业指标。 矿产的参考工业指标只用在普查找矿、 详细普查、 或初步勘探阶段,作为矿床评价和储量估算时参考。 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 1.边界品位,又称边际品位,是工业部门对固体矿产提出的一项 质量指标。它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对每个样品有用组分提出 的最低质量要求,它是区分岩石和矿石的一个最低品位界限。 就单工程而言,位于矿体厚度边界线以内的第一个样品,其有用 组分的含量一般应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 边界品位一般是按当前经济技术水平、 国民经济对该矿种的需求 6 以及矿石质量的特点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对于需要选矿的有色金属 矿产来说边界品位一般是尾矿品位的 1.5 至 2 倍以上。 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边界品位的确定,往往取决于矿产品精矿价格与采选冶 总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即不盈利,又不亏本的品位值。 边界品位的第二个用途是划分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矿石的界线, 如果按边界品位圈定的矿休,经处理后,其平均品位仍达不到最低工 业品位的要求,则对高于边界品位而又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矿石,划 为平衡表外矿石;反之,若平均品位高于最低工业品位,则称之平衡 表内的矿石。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取消了“表内” 、 “表 外”储量代之为“经济的” 、 “次经济的”储量,大致可与原“表内” 及“表外”储量相对应,但新的储量分类,包括内容更全面、更广泛, 不仅仅单指“品位”而言请参阅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2.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可采工业品位 它是工业上可以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是区分利用 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的标准之一。 一般是指单项工程 所揭露的单个矿段中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品位而言。有些特殊矿种, 也同时下达矿段最低平均品位或者矿体床最低平均品位, 目的是确 保矿山开采后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低工业品位的确定,决定矿床的采选技术条件,国民经济资源 的需求程度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 在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 合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充分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工业指标最低 的计算取决于矿产品精矿价格与采选冶总成本和略有盈余的平 7 衡点。其略有盈余一般是指同类产品的最低社会平均利润值。因此, 矿山企业的工业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随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而引起的变量,不应当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事业应当推广先进的储 量计算技术,实行微机化动态管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矿石品级的划分 主要是根据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或某些矿石的物理性能,以及 不同用途的要求,把矿石划分为不同品级,如贫矿、富矿、一级品、 二级品等。因此,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查清不同矿石品级的分布,对于 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4.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 矿段或矿体内矿产品质量和加工生产过程中有所影响的有害成 分的最大允许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标志。对于一 些直接用来冶炼或加工利用的富矿和一些非金属矿,如耐火材料、熔 剂原料等更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5.伴生有益成分 与主要有益组分相伴生的, 在加工利用或开采生产过程中可以回 收的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成分。综合评价伴生有益组分,可以提高矿 床的价值,有时还可适当降低对重要有益组分的要求。因此,在地质 勘探中查清伴生有益组分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原全国储委储发[1995]38 号文关于“调整规范要求,改革储 量审批的意见”中指出 “勘查矿产时,对可以利用且对社会、经济 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必须进行综合评价。 ”指的是当前技术上可 8 行,经济上合理的共生、伴生矿产必须进行综合评价。 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1.最低可采厚度 它是薄矿层的一个重要的工业指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 下,对有开采价值的单矿体、单矿段的最小可采厚度要求。它是根据 开采时最大允许贫化率和矿体内有用组分的含量, 并用最低工业品位 衡量来确定的。最低可采厚度与矿体的产状及变化有关,在无特殊说 明的情况下应以矿体的真厚度衡量。 同一采高内的互矿层,若主要矿层接近于可采厚度,累积厚度超 过可采厚度,经开采部门同意,也可计算工业储量。 2.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简称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它是工业部门对某些矿产,特别是 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 它等于最低工业品 位与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积, 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高于最低 工业品位的富而薄的矿层或薄脉状矿床。 只有当厚度与品位的乘积大 于或等于此项指标时,方可加入能利用表内储量范围。 3.夹石剔除厚度 又称“最大允许夹石厚度” 。它是工业部门根据采矿技术和矿床 地质条件对固体矿产提出的一项工业指标。 在工业矿体或块段中低于 边界品位的夹层叫“夹石” 。夹石剔除厚度,是指开采工业矿石时能 分别处理的最小夹石厚度。大于这一厚度规定的夹石,应从矿石中剔 除,小于这一指标规定的夹石则应参加计算不能剔除。但混入后其平 9 均品位不能低于最低工业品位, 否则一起剔除或将夹石附近的样品一 并剔除,直到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止。夹石剔除以后,夹石两侧的矿 层应按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分别衡量。 4.剥离比剥采比、剥离率、剥离系数 露天开采的矿体或矿床,开采时需剥离的覆盖物量包括开拓安 全角的剥离量与埋藏的矿石量之比。 三提交工业指标论证资料 地质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矿山生产建设,设计部 门共同协商,根据需要提供有关资料和图件,并提出用不同的工业指 标试算方案所得的储量、图件、说明书等有关资料。一般包括 1矿区地形地质图; 2有关剖面图、平面图; 3地质构造及矿体产状等有关说明; 4样品的化验分析资料包括内外检验资料, 如系砂矿应包括淘 洗品位与化验品位,实方重量与松方重量等; 5矿石的加工试验资料包括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回收率、尾 矿品位、流程等; 6不同工业指标方案的储量、 品位等对比资料包括不同方案的 矿体形态变化有关图纸资料等; 7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有关资料; 8对工业指标的建议意见; 9其他资料。 10 三、矿体的圈定 三、矿体的圈定 矿体的圈定是储量计算的关键环节, 矿体圈定的原则必须遵循地 质规律。 必须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矿体的自然形态、 产状及其变化特点,有益有害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蚀变矿物的分布 和组合,以及后期构造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不能“见矿连矿” 。 储量计算应严格按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所圈定的矿体形态应与矿体的 自然形态基本一致。 一单工程矿体厚度的圈定 单工程矿体厚度的圈定主要是依据工业指标,以充分体现连续 性。圈定单工程矿体厚度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边界品位的指标初步确定矿体的边界表1中的1-8号样 品之间及矿体中的无矿夹石地段; 2.按夹石剔除厚度的指标剔除夹石,或并入矿体中; 3.按工业品位圈定“表内”矿与“表外”矿界线,并按照“穿鞋 載帽”的有关规定见国储[1991]164 号文最后确定表内矿矿体界 线。 矿例设某金矿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 1.00g/t,工业品位 3.00g/t,块段平均品位 5g/t每个块段只允许带进一个含表外矿的 工程,最低可采厚度 1.00m,夹石剔除真厚度 2.00m。下面是几个典 型分析成果,表中表 2-表 6厚度均为换算后的真厚度。 1单工程表内与表外矿的圈定单品位指标则相对简单一些 11 表 1 表内矿包表外矿及上下带表外矿 表 1 表内矿包表外矿及上下带表外矿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厚度/m 1.50 1.901.10 1.200.900.980.802.001.001.20 1.10 1.50 Au/g.t -1 1.05 2.883.21 5.622.562.806.501.500.500.50 0.30 0.10 平均 Au 3.27g/t,厚度 8.88m 说明①3、4、7 号样品为表内矿,中间夹 5、6 号样品为表外矿,因两侧工程无对应表外 矿,因此一起并入计算表内矿;②根据“穿鞋載帽”原则,在不影响表内矿圈定的前提下, 上、下可以带进一个夹石剔除厚度的表外矿,因此,2、8 号也参加一起计算表外矿。1 号样 品已经超出 2.00m 夹石剔除厚度范围,故不能加入;③经试算结果,2-8 号之间符合表内矿 要求,金品位 3.27g/t,单工程矿体厚度 8.88m。 表 2 表内只包表外矿 表 2 表内只包表外矿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厚度/m 1.50 1.90 1.10 1.20 0.90 0.98 0.90 2.20 1.10 1.20 1.10 1.50 Au/g.t -1 1.05 2.55 3.21 3.02 2.56 2.80 3.50 1.50 2.50 0.50 0.30 0.10 平均 Au 3.02g/t,厚度 5.08m 说明 ①先计算表内矿, 经加权初算结果, 只有 3-7 号 5 个样品加权平均, 符合表内矿要求; ②因该矿金品位低,无法带进 1-2 个表外矿;1-2、8-9 号分别为两段表外矿; ③本工程试算结果,3-7 号之间符合表内矿要求,金品位 3.02 g/t,单工程矿体厚度 5.08m。 表 3 表内矿单独分支或合并到表外矿 表 3 表内矿单独分支或合并到表外矿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厚度/m 1.50 1.901.10 1.200.900.980.90 2.201.10 1.20 1.101.50 Au/g.t -1 1.05 2.883.01 3.022.562.803.50 1.502.50 0.50 0.300.10 Au 2.40g/t,厚度 11.78m 平均 金 3.02g/t 厚度 2.30m 9 . 0 05. 3 说明①本矿段金品位过低,只有 3 号、4 号样品为表内矿; ②7 号样品厚度只有 0.90m,其 m.g/t 值为 3.15m.g/t,也可列为表内矿; ③只要两侧工程相应部位有表内矿,这两段表内矿可以单独划分出来3-4 号表内矿 3.02g/t,厚度 2.30m,7 号表内矿 3.50g/t,厚度 0.90m; ④若两侧相邻,工程的相应单位不存在表内矿则划分出这两小段表内矿无实用意义。 可以将 1-9 号 9 个样品一起划分为表外矿。 经计算得知, 该工程本矿段表外矿品位 2.40g/t, 单工程表外矿体厚度 11.78m。 2单工程夹石剔除厚度的圈定 表 4 夹石正常剔除 表 4 夹石正常剔除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厚度/m 1.50 1.90 1.50 1.40 1.10 1.20 1.30 2.00 1.00 1.00 Au/g.t -1 1.05 2.88 3.21 5.62 0.90 0.80 6.50 1.50 0.50 0.20 平均 Au 3.27g/t, 厚度 8.88m 剔除 金 3.47 厚 3.30m 说明①5、6 号样品为夹石,厚度已超过 2.00m; 12 ②属于夹石正常剔除范围; ③1 号样为表外矿。 表 5 夹石剔除后带走一个上部样品 表 5 夹石剔除后带走一个上部样品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厚度/m 1.50 1.90 1.00 0.50 1.10 0.80 1.30 1.00 1.00 1.00 Au/g.t -1 1.05 2.88 4.50 3.10 0.50 0.20 6.50 1.50 0.50 0.20 平均 2.90m 3.27g/t 剔除 2.30m 4.33g/t 说明①5、6 号样品为夹石,但厚度尚不足 2.00m只有 1.90m,若不剔除,把 2-8 号样品 全部加权平均,则全部变为表外矿,金 2.85g/t,厚度 7.60m; ②按夹石剔除原则, 应把上部或下部品位较低样品一并剔除, 以保存上下两段表内矿; ③比较结果,应把上部低品位的 4 号样品一起作为夹石剔除,4、5、6 号样品加权平 均结果是,金 0.94g/t,不是表外矿; ④夹石剔除结果,带走了一个表内矿样品,但仍然保留下来两段表内矿,较为合理。 表 6 夹石剔除后带走下部分支矿体 表 6 夹石剔除后带走下部分支矿体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厚度/m 1.50 1.90 1.7 0.50 1.10 0.80 0.90 0.80 1.00 1.00 Au/g.t -1 1.05 2.88 5.50 3.90 0.30 0.20 3.10 2.90 0.50 0.20 Au4.09g/t,厚度 4.10m剔除 平均 Au4.09g/t 厚度 4.10m 剔除 1.70m 3.01g/t 剔除 说明①5、6 号样品为夹石,但厚度尚不足 2.00m; ②若不剔除,将 2-7 号样品加权结果,则全部变成了表外矿,金品位 2.91g/t,厚度 6.90m,显然不合理; ③将 4 号样与 7 号样比较,4 号样品高于 7 号样品; ④对比结果,应把下部低品位的 7 号样品与 5、6 号样品一起作为夹石剔除; ⑤计算结果,5-8 号样品为表外矿,金品位 1.56g/t,厚度 3.60m,假如不是连成一 片,或相邻工程对应部位不存在表外矿体,则该表外矿无实用价值,可以不单独圈出; ⑥结论本工程夹石剔除结果,带走了下部的分枝矿体,只留下上部一段表内矿,单 工程要厚度圈定和夹石剔除的类似情况,可能还有很多,但最典型的列举了这 6 种,供读 者参考。 二、矿体截面积的圈定 二、矿体截面积的圈定 矿体截面形态的圈定是在单工程矿体厚度圈定的基础上, 分别在 储量计算剖面图或平面图上进行的。 1.矿体连续性的圈定 13 两个相邻见矿工程其矿体经厚度圈定后均合乎工业要求, 赋存部 位互相对应,符合地质规律,则应在截面上将这两个工程所见的矿体 连接成同一矿体。在圈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储量计算剖面图或平面图上的矿体连接, 除极个别情况外, 一般应以直线相连; 2若用曲线圈定矿体时,工程之间的矿体推绘厚度,不应大于 相邻被工程控制的实际厚度图 1; 3两工程所见为同一矿体,若矿石类型或品级不同或量类别不 一致,则应互为对角线尖灭连接图 2; 4如两见矿工程之间矿体被新断层或岩脉所切割, 则矿体只能根 据已掌握的地质规律分别推绘断层或岩脉的边界上图 3; 5对于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产状的分枝矿体或交叉矿体,应划 14 分出分枝,而且在截面形态圈定时,也应在图上注明分枝产状的储量 计算分界线图 4; 6两相邻工程所圈矿体中无矿夹石的层位相同,部位对应,地质 特征一致,则应相连成同一夹层图 5。 2.矿体边界点线圈定 1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用有限外推法确定 边界; ①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按工程间距的二分之 一作尖灭图 6; ②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若另一个只见矿化即品位大于边界 品位二分之一以上则可推工程间距的三分之二尖灭图 7; ③两相邻工程,一个工程见矿,另一个工程只达到米百分值或米 克吨值,则该工程可以作为矿体尖灭点处理图 8; 15 ④经工程证实,矿体为断层切割错开,在允许的间距范围内,矿 体边界可平行推绘至断层线上见图 3; ⑤当只有单工程见矿, 且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 不能列为 “分 枝”矿体图 9。 作无限推断时的边界点确定 工程之间距离远 大于 计算的基本单元, 块段的划分尽可能考虑地质因 素, 勘 一块段内产状基本稳定,矿体基本连续, 2见矿工程向外 见矿工程以外无工程控制, 或未见矿工程到见矿 勘探时所要求的相应控制间距时, 由见矿工程向外推断矿体之边 界,称作无限推断,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作相应网度的二分之一尖 灭。对于只达到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的见矿工程,除绝大部分工程都 按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圈定的薄脉状富矿体外或在矿体内部包含的一 个工程外,均不外推。 三块段划分 块段是矿体储量 探手段和储量级别等因素, 既不能划分过大, 也不应划分过小。 1.块段划分的原则 1考虑地质因素同 16 不受 本相同,如槽探、钻探、坑探或 两种 10 所示。 4下,从左到右,或从北到南、从 西到 则由各工程品位和厚度加权平均 求得 ,则应分别加权,然后再平均计算, 如图 断层错动,形态较为规则,矿石类型、工业品级相同,品位比较 稳定。 2考虑相邻块段勘探手段应基 、三种手段的组合。块段划分不宜过大,也不应过小。块段分界 线应尽可能以勘探工程间的连线为分界线剖面法则以剖面为分界 线。如图 10 所示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3同一块段储量级别应当相同,如图 块段编号顺序一般应从上到 东,按不同级别,顺序编号,以便在计算机过程中便于检查。块 段代号应力求简单明了,切忌繁琐和生搬硬套。 2.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原则 1块段内工程密度基本相同, ,如图 10 中 B 级储量。 2块段内各工程密度不同 10 中 C、D 级储量,应分别求取上部三个工程的加权平均品位和 下部两个工程的加权平均品位,然后再次平均求得矿块平均品位。 17 3表内矿工程和表外矿工程的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据前述批复的 工业 情况下含表外矿工程的块段平均品位计算图 11 指标中,每个块段只允许携带一个表外矿工程。但前提是矿块平 均品位应达到 5g/t 的要求。若矿块平均品位小于 5g/t 要求,则应降 为表外矿块。 例 1正常 1 20. 1 80. 2 ①C1块段为 4 个工程的块段,其中ZK为表外矿工程,按指标 要求计算,可以划入块段内计算表外矿,经得C1块段金平均品位 5.48g/t,平均厚度 1.80m。 ②ZK2 10. 1 50. 2 为C2、C3、C5、C6四个块段的表外矿工程,经计算各块 段平及厚均品位度为C2 13. 2 54. 5 、C3 25. 2 15. 6 、C5 45. 2 22. 5 、C6 10. 2 40. 5 均符合块段 品位指标。故ZK2表外矿工可以参表内矿计算。 ③ZK 程与块 ,而且每个 矿块 平均品位图 12 3 、ZK4 、ZK5三个表外矿工程,因为分布在边部 不允许带进两个表外矿工程,因此,在每个矿块中只好再次划分 出表内矿块和表外矿块各工程影响一半。 例 2特殊情况下包含表外矿工程的矿块 18 ① 段后 结果为C C1、C2、C3、C4四个矿块包 含了一个表外矿工程ZK1,带入矿 试算结果是,4 个矿块品位 均不符合矿块最低平均品位 5g/t的要求,表外矿工程ZK1必须 单独圈定。不再参加四个矿块的 平均品位计算。 ②扣除表外矿ZK1工程后,矿块平均品位计算 1 47. 2 99. 5 、 C2 30. 2 29 、C . 5 3 90. 2 47. 5 、C4 73. 2 13. 5 ,均符合块段最低平均品位要求。 3情况知扣除表外矿块的情况图 13,改变例特殊下未ZK2参数 后引 程后,矿块的平均品位及厚度是C 起的变化 ①扣除ZK1工 1 47. 2 99. 5 、C2 30. 2 29. 5 、 C3 90. 2 22 均符合矿块平均品位大于 5g/t的要求 ; 唯有C . 5 ② 4 73. 2 88. 4 不符合矿块最低平均品位要求,处理意见有两种。 一是原则上,C4矿块应当与ZK1表外工程一同剔除,列为表外矿矿 块; 19 二是若全区类似C4的矿块只有少数几个,则可以考虑周边地质条 件,作为特殊情况保留表内矿块。保留的前提是全矿区必须达到矿区 最低 响的面积; 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 计算平均品位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及加权平均法。 对于那些 品位法计算。对于品位波动幅度较大的矿 体, 样品品位的代数 和除以样品个数;单项工程加权平均品位的计算一般是以长度加权, 即用 平均品位的要求,如果工业指标中没有全区最低平均品位要求, 但应在储量计算应当说明的问题中单独提出, 以便开采时综合考虑其 经济利用价值。 例 4扣除表外矿工程后的矿块平均品位计算图 14,改变ZK2参 数后引起的变化 ①ZK1、ZK2均为表外矿工程,故按表内矿与表外矿各影响一半的 原则,扣除表外矿影 ②计算结果如图 14 所示,C1、C2、C3、C4为表内矿块,C5为表外 矿块。 四、储量计算参数的计算方法 四、储量计算参数的计算方法 一 稳定的矿体,可用算术平均 则应采用样长或矿体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当采样数量很大时, 加权平均法与算术平均法所求得的结果往往是接近的, 在作了必要的 对比以后,亦可用算术平均法来代替加权平均法。 1. 单项工程平均品位的计算 单项工程算术平均品位的计算, 就是用该工程各 各样品的长度与品位的乘积除以各样品的长度和。 20 2.截面平均品位的计算 截面中各单项工程品位相差不太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 品位较大时,可用单项工程的矿体厚度加权 求取 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否则应按厚度加权平均法求得。 勘探后期,样品数量较少,而样品品位波动 又很大时,可采用几何平均数求矿体的平均品位。公式为 ,如果单项工程品位出入 平均品位。 当采用长度加权时应注意在同一截面中各单项工程之 穿矿方向是否平行, 如不平行时则应将各单项工程之穿矿长度换算成 同一方向上之矿体厚度,然后按矿体厚度加权求矿体截面平均品位。 3.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块段内各工程矿体厚度稳定,品位波动不大,则块段的平均品位 如果块段是由两个截面所圈定时, 则块段平均品位应按矿体截面 面积加权求平均品位。 4.样品数量较少的条件下平均品位计算 在矿点检查、评价或 C0 n n321CCCC 式中,CO为矿体平均品位;C1、C2为样品品位;n为样品个数。 其处理方法 一般在矿化很不均匀的部位出现。特高品位样品的概念不是固定的, 因此 二特高品位样品的确定及 特高品位指的是矿床中那些比一般品位高出许多倍的异常品位, ,确定特高品位样品的标准或界限在不同矿床或矿体,甚至同一 矿体的不同勘查阶段是不同的。 1.确定特高品位下限有四种方法 21 1变化系数法根据矿床类型及有用组分的变化系数确定下限 值,下限值。 下限。 布的有 关参 如下公式表示为 以往多以矿床平均品位的 2-15 倍为 2根据样品品位频率曲线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值,即根据样品品 位段及其出现的频率,找出特高品位的拐点值,即为 3应用统计分析函数查明特高品位下限值。首先制作样品品位 频率曲线,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其分布类型,计算样品分 数,按分布类型定出特高品位样品下限。 4影响系数法即根据特高品位使矿区床、体平均品位增高 的百分数,即影响程度来确定的下限值,通常用 100 1MNC− 正常样品最高值HC 式中, C为校正前的平均品位或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平均品位; N 为参加计算的样品均品位增高的百分数, 即影 个数;M 为特高品位使平 响程度 M C CC1− 100 C1为剔除特高品位后所计算的平均品位;一般把M≥20称为有用 组分为有不均匀矿床;M<15为 有用 ,不参加平均品位的计算; 高品位样; 以包括特高 品位 很不均匀的矿床;M15~20用组分 组分均匀的矿床。 2.特高品位样品的处理方法 1剔除特高品位样品 2以正常品位的上限值代替特 3剔除特高样品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样品;或 在内的平均值代替特高品位。 22 4剔除特高品位及过低部分的品位求平均值,以此代替特高品 位; 5用特高位相邻两侧样品或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三个连续样品 平均值代替特高品位样品; 的方法是经常使用的。 1991]164 号文,统一规定了在编写 和审 体厚度与储量计算所需要的矿体厚度方向 不一换算时除涉及钻孔的穿矿厚度、钻孔穿矿 的方 6用前述的各种方法确定的特高品位下限值代替特高品位样 品。 在上述各种方法中, 以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平均品位值代替特高 品位值 由于确定特高品位下限的办法种类很多, 计算繁琐, 为统一起见, 原国家储量管理局下发了国储[ 批报告处理特高品位时,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包括特 高品位在内值的 6-8 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 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处理时其影响 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 程矿体厚度较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特殊情况下,当矿体地段中 某工程平均品位高于各相邻工程平均品位 6-8 倍以上尚不及矿体平 均品位的 6-8 倍时,作为特殊情况亦需处理,方法同上。 三矿体厚度计算 1.钻孔矿体厚度计算 由于钻孔所穿过的矿 致,因此需进行换算。 位及倾角外,尚涉及矿体产状主要是倾向及倾角等参数。对于 23 矿体产状稳定者,可采用矿体产状总的平均值作为换算的依据。对于 矿体形态比较复杂, 产状变化较大者, 应使用钻孔见矿处的局部产状, 因而,需用图解与计算等方法求得。 矿体产状可通过制作钻孔见矿点的等高线图法, 三点法的图解法 及解析法以及下面所列举的公式等方法求得。 矿体厚度换算主要公式 如下 剖面上矿体水平厚度;mτ为勘探线剖面上矿体水平厚度;rs 为钻 设L为钻孔穿矿厚度;mg为矿体倾向剖面上矿体水平厚度;ms为 钻孔钻进 进剖面与矿体倾向夹角;θs为钻进剖面与矿体走向夹角;rτ为 勘探线剖面与矿体倾向夹角;θτ为勘探线剖面与矿体走向夹角;β 为见矿处钻孔倾角;αs为钻进剖面上矿体伪倾角;ατ为勘探线剖面 上矿体伪倾角;α为矿体真倾角;mν为矿体垂直厚度;M为矿体真厚 度。 1沿钻进剖面上的矿体水平厚度ms; 求证ms s s sinα αsinβ ﹒L当钻进方向与矿体倾 向相背时见图 15, ∵ ssinα L ]αβsin[180 ms s− ∴ms ⋅−180sin[ ssinα ] Lsαβ s s sinα αsinβ ﹒L 当钻进方向与矿体倾向相同时见图 16, ∵ sinα L sinA ms ,且∠A∠β-∠αS s 24 ⋅ ssinα LsinA s s sinα αsinβ − ∴ms﹒L ,ms因此 s sα ﹒L sinα sinβ 求证mτL﹒ sin 2勘探线上矿体水平厚度mτ βαscosγs/sincoαs﹒sγτ见图 17 ∵mτmg/ cosγτ mgms﹒cosγs ∴mτ ms﹒cosγs/ cosγτ msL﹒sinβαs/sin αs所 又因前面所证 以, mτL﹒sinβαscosγs/sinαs﹒c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