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春湾煤矿11401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加强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采煤-2011-01-24 施 工 地 点11401工作面 施 工 区 队(盖章) 编 制 人 施工负责人 总 工 程 师 主 管 矿 长 批 准 日 期 年 月 日 执 行 日 期 年 月 日 会 审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生 产 技 术 部 年 月 日 安 监 部 年 月 日 机 电 部 年 月 日 调 度 室 年 月 日 通 防 部 年 月 日 副 总 工 程 师 年 月 日 总 工 程 师 年 月 日 一、存在主要问题 1、跟班干部要每班向调度汇报当班措施执行情况及顶板冒落情况。 2、当工作面三分之二以上范围顶板跨落达1.5倍采高以上时,方可认为初采完毕。 3、采取循环注液、穿柱鞋等措施保证足够的支护强度。 二、落实意见 11401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加强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一、11401工作面概况 11401炮采工作面位于矿井北翼,平均倾角16o,倾斜长120m。直接顶为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质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工作面采用DW1200型外注式液压支柱与DJB-1000型金属绞接梁支护,支护方式为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架设,柱距0.6m,排距1.0m,支护形式为一梁一柱。超前10m范围内为双抬棚,10-20m范围为单抬棚支护。端头支护采用8根3.6m“π”型钢梁配合单体支柱呈四对八梁支护。 根据相邻矿井相同工作面及本矿井相邻工作面矿压观测,预测11401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13m,由于11401工作采高低,周期来压不明显,周期来压期间压力一般为平时压力的11.1倍。为确保周期来压期间的安全,特编制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组织措施 1、成立以采煤队队长为组长的11401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蒋守峰 副组长孙景文、赵耿龙、王拥军、王亚东 成 员杨飏、高建堂及各班班长 2、周期来压前两天,由蒋守峰组织领导小组成员现场召开专业会,按本措施安排布置相关工作。 3、周期来压期间,请安监部指派人员分早、中、夜三班跟班,督促检查指导工作,严格监督措施现场执行和落实情况,确保初周期来压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5、周期来压期间原则上实习“三八”作业制。施工时可以根据员工技能水平,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到合理用工,不延点,不返工。 三、施工前的准备 1、清净巷道内的浮渣及杂物,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打好超前支护。 2、初采初放前检查液压系统,不漏液、不窜液,乳化液浓度达到2-3,泵站压力达到18Mpa20Mpa。 3、准备好备用单体柱、2方直径20cm左右的圆木、2方半圆木及2方背板等支护材料。 四、安全措施 1、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以便顶板来压时能及时报警。 2、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 (1)工作面煤壁、溜子和单体柱平直,减少周期来压对煤壁弯曲段的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偏帮现象,若煤壁在周期来压期间出现片帮现象,用贴帮柱和背板闭帮。 (2)保证工作面的柱距和排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大棚挡必须在周期来压前加棚;保证工作面单体住有良好的支护条件,漏泄柱及泄液柱及时更换;保证工作面基本排和切顶排单体柱的迎山角度,退山柱迎山过大的单体柱及时改迎山。 (3)周期来压期间应坚持循环注液,保证工作面单体柱的柱压不低于11.4Mpa。 3、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严格执行三四排管理,必须采一排煤,缩少控顶距,减少周期来压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 4、周期来压期间沿切顶排增设密集柱且每隔10m支设木跺,若周期来压前悬顶面积大,应用圆木一梁三柱支设戗棚。 5、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6、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柱的冲击。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独承压支柱,锤击打不开水平销时,要停止回柱,在该柱周围补打支柱,再用回柱器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均须撤到危险范围以外。 7、工作面的单体柱应栓齐防倒绳。 8、工作面安全出口及超前20m范围内,巷道净高不低于1.6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以确保安全出口的畅通。 9、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到手交手,口交口。 10、避灾路线。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灾害时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避灾路线为工作地点→11401运输巷→11905运输巷→主斜井→地面或工作地点→11401运输巷→11905运输巷→11402石门联络巷→第二中部车场→副斜井→地面。发生水灾时避灾路线为工作地点→11401回风巷→第一中部车场→副斜井→地面。 11、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岗位工操作规程及11401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贯彻记录 主持人 贯彻人 贯彻地点 贯彻时间 年 月 日 班次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序号 姓名 工种 签字 序号 姓名 工种 签字 1 24 2 25 3 26 4 27 5 28 6 29 7 30 8 31 9 32 10 33 11 缺席人员 12 序号 姓名 工种 13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应到人数 人 实到人数 人 缺席人数 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