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二〇一三年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煤矿 二〇一三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矿 长 总 工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编 制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85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一节 矿井概况2 第二节 采区地质概况10 第三节 二〇一三年生产计划安排16 第四节 可能发生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19 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及措施23 第一节 瓦斯事故的预防及措施23 第二节 煤尘爆炸的预防及措施29 第三节 矿井火灾的预防及措施31 第四节 透水事故的预防及措施34 第五节 冒顶事故的预防及措施37 第四章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40 第一节 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和成员职责40 第二节 事故处理方案及措施43 第五章 避灾线路55 第六章 其它事故预防及处理57 第一节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规律及其预防与处理57 第二节 煤矿井下运输提升事故的规律及预防62 第三节 放炮事故的预防与处理66 第四节 重大灾害事故处理计划举例72 第五节 其它81 第七章 本计划的贯彻与实施82 第九章 本计划附图85 2 第一章 总 则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国家资源、矿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二〇一三年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切实有效地预防矿井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时,能有效的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组织有效的抢险救灾工作,降低灾害的危害性和事故损失。 第二章 矿井简介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地理概况 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煤矿位于****省西部,****县城东部,隶属****县*******管辖。南距********主干公路(102省道)13km、西距贵昆铁路滥坝火车站18km,距****火车站37km,距****县28 km、********70 km。矿山有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情况 矿山所在区为中高山地区,山势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含煤地层出露段地势相对平缓,多呈带状缓坡地貌,南北两端为反向坡,矿山一带为同向坡。其上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出露较差,煤层露头不明显,一般标高1450m左右;上覆地层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常呈悬崖峭壁,且岩溶地貌发育,一般标高15001800m,最高点在矿区东北角山顶上,标高1805.00m;最低点在矿区为东南角的猫河,标高1385.00m,本矿区相对高差达420.00m。矿区外北部的抵母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250m。 矿山总体以中高山地形为主,高差相对较大,属于滇东高原向**中丘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段。 3、气候条件 该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凉春干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宜人,根据****县气象局1994-2003年有关资料记载秋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气,每年5-9月为降雨季节,6-8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最高气温35.9℃(2002年5月1日),最低气温-12.6℃(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最大为1362.5mm。(1997年),最小1029.9mm(1999年),年平均1148.0mm;年蒸发量1000-12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260小时;无霜期254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是春旱、倒春寒、冰雹、秋风、霜冻、凝冻,暴雨常引起水土流失。 4、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省建设厅“**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地表水系 矿区内有猫河流经本矿,河流属乌江水系。本矿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属长江支流乌江流域的补给范围,其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6、地温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 二、主要自然灾害 矿区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矿山井下开采活动,可能在地表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本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碎屑岩表层风化强烈。此外,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砂岩砂岩、粉砂岩,强度较低,含水性差。直接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含水性差。煤层顶、底板稳定性一般,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同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局部地段可能会引发地表山体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其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中等类型。 灾害性天气本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凝冻等。 三、矿井开发情况 1、矿井开发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府函[2006]205号)关于***************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煤矿和原****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新的矿井名称为**************煤矿。 ****县****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2008年12月8日开工备案,2009年1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严格按开采方案设计、安全专篇和变更后的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变更)进行矿井建设施工,矿井技改历时23个月,于2010年11月底完成了矿井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的建设工作并进行矿井联合试运转,2011年8月8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MK安许证字【0488】);2011年11月8日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205202210460),2011年11月中旬开始正常生产。 2、原有生产和现在矿井的分布和开采情况 原****煤矿开采原矿区内的2、5-1号煤层,最低采动标高为1410m。原****煤矿开采矿区范围内的2号煤层,最低采动标高为1400m。现矿井开采煤层为2、3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280水平。 3、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老空水本矿为****煤矿和****煤矿整合而成,以前的采空区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根据目前井巷工程探测,西翼井田北部k1煤层1325m标高以上区域大部分被采空,西翼井田北部k15煤层1350m标高以上区域大部分被采空,经估算,k1煤层采空区面积约8622m2,K15煤层采空区面积约10346m2。K16煤层采空区面积约78410m2。上覆含水层的裂隙水将沿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空水,在开采老空区本层下部煤层及老空区下部煤层时要注意老空水涌入工作面。 老窑水****煤矿外北侧发现老窑6个,现已停产。矿山内发现老窑2个,均已停产,其中一个是有水小煤窑。老窑开采历史较长,以斜井或平硐开采,见煤后一般沿煤层走向掘进,由于井口垮塌、排水困难、通风困难等原因而停采,因天长日久坑道内积存有一定的矿坑水,对****煤矿浅部开采影响较大。 因矿井矿区范围内存在相应数量的老窑或采空区,由此,本矿必须立即弄清老窑积水情况,并标绘在矿井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要注意探放水工作,特别是在采空区或老窑附近采煤时,要采取“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措施,同时还必须做到“有疑必停”,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 四、矿区电源、水源及通信情况 1、电源 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趟回路****10KV变电所10KV电源(I回路,LGJ-120裸铝线,距离12KM,专线),另一趟回路引自****35KV变电所10KV电源(II回路,LGJ-120裸铝线,距离13KM,专线),供电条件较好。 矿井电源直接由10KV线路进入工业场地,再通过变压器以660V电压供入井下和380V、220V供地面使用。井下供电按规定已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和电气设备的“三大保护”等装置保证了矿井安全的需要。 2、水源 (1)生活用水 矿区附近山泉水,流量总和36m3/h ,能满足矿井生活用水,矿方需将山泉水引入地面生活水池。猫河流经本矿中矿,水量较大,作为矿井生产水源,矿方需安水泵将其抽到消防水池。 2)生产用水 在副斜井附近东北方向的小山坡上建有300m3井下消防洒水水池一座,采用静压供水方式向井下消防洒水地点供水。 井下消防洒水水管规格地面及副斜井敷设Φ1004 mm焊接钢管,井下消防洒水巷道铺设Φ573.5mm消防洒水支管。在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巷道、主斜井的洒水管每隔50m设洒水支管和阀门,在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一支管阀门。在井下每个装载点、转载点设洒水器,在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的隔爆水棚点、水泡泥给水点设支管和阀门。 3、通讯 1行政及调度通讯 矿井生产调度,选用一套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128线,办理矿内生产及电力调度。生产调度应与行政管理通信系统进行联网,设中继线10对。 矿井变电所与上级变电所的电力调度采用光缆通信。 (2)井下移动通信 为实现井下移动人员及车辆的相互联络及与地面生产调度人员的联络,设计选用一套技术先进的矿井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主站、基站、传输信道和手持移动电话机等组成,并通过专用接口接入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井下人员利用本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互相通话,用手机与地面调度人员进行话音联系,或者用手机打有线电话。井下与地面可以互相通话。本系统是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保证矿井生产安全不可缺少的现代通信工具。 (3)直通电话 矿井采掘工作面、绞车提升系统、胶带运输系统等局部电话联系较多的生产环节间应设直通电话。 矿山救护队与矿调度中心必须设有直通电话,并应配有地面无线对讲系统。 (4)下井电缆 敷设两根矿用阻燃钢带铠装通信电缆,型号为MHUVV22-5020.8mm。两根电缆在井下进行联络,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用户的通信。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装置。 (5)光缆线路 矿井主工业场地与负井场地间设12芯通信光缆,提供主工业场地与风井场地之间行政及调度通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生产监测监控、工业电视等信息通道。 光缆线路与电力线路同杆架空敷设。 第二节 采区地质概况 一、矿区地层及构造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主要为灰色薄-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厚321.42-337.12m,平均厚328.71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含煤33-43层,总厚度34.17-52.14m,平均45.02m。井田内含可采煤层6层(2、3-1、5、6-1、32、33号)。 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本井田煤系顶部与飞仙关组之间,处于长兴组与汪家寨组过渡带,现暂定为长兴组,以薄层淡黄色蒙脱石泥岩与绿色层分界为顶界标志,以薄中厚层状含动物化石泥灰岩与深灰色粉砂岩分界为底界标志。本组上部主要为深灰色钙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偶见1层薄煤,厚0.20m左右;下部以灰色粉砂岩为主,产大量动物化石中华准全形贝Enteletina SinensisHuong、蕉叶贝Leptodus Kayser、刺围脊贝Spinomarginifara等。顶部含数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底部为薄~中厚层状泥灰岩(标二)。全层厚约34.17-52.14m,地层厚约45.02m,厚度变化不大。 3、飞仙关组T1f按岩性可分四个岩性段飞仙关一二段、飞仙关三段、飞仙关四段、飞仙关五段 飞仙关一、二段T1f12灰~灰绿色,下部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薄~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夹薄层泥灰岩,含克氏蛤Claraia Clarai等动物化石;上部为鲕粒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波状层理,鲕粒细小而密集,粒径0.1~0.5 mm不等,具缝合线构造。全层厚约220~290m,一般270m。 飞仙关三段T1f3灰-浅灰色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全层厚度平均100m,厚度变化不大。仅井田东北角有出露。 飞仙关四段T1f4和飞仙关五段T1f5厚度不详,仅井田东北角有出露。 二)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向斜西南翼中段,地层倾向北东,平均8。井田西北侧边界附近有规模较大的F10断层延伸入井田内,延伸长度大于150m,该断层走向NE~SW,倾向SE,长约3.80km,依据断层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和断面特征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倾角65~70,对上部煤层的影响较大,破坏煤层的延伸性。另有F9断层延伸入井田北西角,该断层倾向北西,对区内煤层没有破坏。 此外,矿井在生产个程中还发现2条小断层,倾角不大,延伸不远,对开采影响不大。 ****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类型。 二、含煤地层及煤层 1、煤层特征 矿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煤层平均倾角8。其中可采煤层6层,分别为2、3-1、5、6-1、32、33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10.26m。详见煤层特征表。 ****县****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平均煤层厚度 (m) 煤层倾角 () 夹矸 (m) 顶板岩性 煤层 间距 (m) 煤层稳 定性 容重T/m3 底板岩性 2 1.5 8 无 泥岩 11 稳定 1.40 细砂岩 3-1 1.5 8 0~1 泥质粉砂岩或灰岩 稳定 1.40 泥岩 16.5 5 1.98 8 0~1 泥质粉砂岩 稳定 1.40 泥岩 15 6-1 2.0 8 无 泥岩 稳定 1.40 泥岩 32 1.5 8 0~1 粉砂岩 230 稳定 1.40 细砂岩夹灰岩 33 1.7 8 无 粉砂岩 14.5 稳定 1.40 (2)煤质 区内可采煤层6层(2、3-1、5、6-1、32、33号),井田内各煤层均为灰黑色~黑色,以玻璃光泽为主,次为沥青光泽;块状、粒状为主,次之细粒状,少量粉粒状;线理~中条带状结构,少量宽条带结构;硬度为半坚硬,次为坚硬,少量为松软;裂隙发育,充填有薄膜状及网格状方解石;断口以参差状为主,少数为平坦状;黄铁矿赋存状态在高~富硫煤中一般以透镜状、瘤状、层状为主,在低~中硫煤中一般以浸染状、薄膜状、星点状为主;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少数为半暗及暗淡型。 可采煤层主要煤质表 煤层编号 平均厚度 m 煤层化学特征 水份 (Mad) 灰份 A.d 挥发份 V.daf 全硫 St.d 发热量(gr.ad) MJ/kg 2 1.50 0.68~1.75 1.13 10.15~32.02 21.05 15.21~20.58 21.05 0.88~4.43 2.74 31.82~34.27 32.59 3-1 1.50 0.66~1.78 1.04 21.79~33.92 26.41 14.45~19.06 17.46 1.47~4.42 2.95 30.13~33.69 32.75 5 1.98 0.55~3.98 1.19 12.91~29.16 21.46 13.47~27.54 17.90 00.71~5.88 2.54 30.19~36.35 34.42 6-1 2.00 0.66~1.52 1.11 10.34~25.82 13.37 14.07~18.71 16.68 0.50~5.16 2.26 31.58~35.30 34.19 32 1.50 0.67~1.81 1.20 17.64~29.24 23.26 12.65~18.63 15.02 1.57~5.09 3.39 29.87~34.89 33.17 33 1.70 0.69~1.88 1.26 15.58~30.51 22.39 13.95~18.29 16.98 0.62~3.17 2.20 32.84~36.14 33.76 四、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含水性 ****煤矿地处****、****、纳雍三县交界地段,位于****向斜的西翼南段,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三岔河支流。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五段(T1f 3-5)~中等含水层 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山东部附近,岩性由砂、泥岩、粉砂岩组成,三段中夹薄层灰岩,厚度100m左右,含浅层风化裂隙水。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二段(T1f12)~弱含水层 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山东部附近,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和薄层灰岩,厚度240m左右,地表呈宽条带状沿煤系出露,含风化裂隙水。该层是区内最理想的一段隔水岩层。对上覆中~强含水层和下伏中等含水层取到最佳的阻隔作用,富水性弱。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弱含水层 呈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及外围, 岩性上部含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灰岩;下部为粉砂岩,夹1~2层煤线,厚度34.17-52.14m,平均厚度45.02m。 该层含基岩裂隙水,是上部煤层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弱含水层 地层呈带状出露于矿山及外围,岩性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约321.42-337.12m,平均厚328.71m,地表呈缓坡出露。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基岩裂隙水。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越往深部,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弱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一弱含水层。 (2)地质构造的导水性 井田位于****向斜西南翼中段,地层倾向北东,平均8。井田西北侧边界附近有规模较大的F10断层延伸入井田内,延伸长度大于150m,该断层走向NE~SW,倾向SE,长约3.80km,依据断层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和断面特征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倾角65~70,对上部煤层的影响较大,破坏煤层的延伸性。另有F9断层延伸入井田北西角,该断层倾向北西,对区内煤层没有破坏。 此外,矿井在生产个程中还发现2条小断层,倾角不大,延伸不远,对开采影响不大。 ****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类型。 2、老窑和小煤矿 老空水本矿为****煤矿和****煤矿整合而成,以前的采空区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根据目前井巷工程探测,西翼井田北部k1煤层1325m标高以上区域大部分被采空,西翼井田北部k15煤层1350m标高以上区域大部分被采空,经估算,k1煤层采空区面积约8622m2,K15煤层采空区面积约10346m2。K16煤层采空区面积约78410m2。上覆含水层的裂隙水将沿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空水,在开采老空区本层下部煤层及老空区下部煤层时要注意老空水涌入工作面。 老窑水井田内小煤窑开采历史较久,主要以斜井或平硐开拓,见煤后沿煤层走向掘进,因大多数老窑停采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无法取得实测资料。 3、充水因素 矿井充水因素的主要水源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周边分布小窑及地表冲沟;本矿为弱含水层为主,充水通道以基岩原生和采矿形成的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局部为断层、老窑巷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有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4、矿井涌水量 根据生产地质报告提供涌水量资料,正常涌水量为31.3m3/h,最大涌水量为62.5m3/h。矿井在正常生产时必须进行涌水量的实测,以便指导生产。 第3节 二〇一三年生产计划安排 85 . 第四节 可能发生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 一、本年度矿井可能发生事故慨况 一)、矿井工程地质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煤层顶板为炭质粘土岩、粘土岩,稳定性较差,在节理或小断层发育地段,其稳定性与抗压强度降低,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煤层底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存在泥化和膨胀现象底鼓,在底板管理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底板软岩危害。 (二)断裂构造带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内地表发现有断距较大的断层,断层破碎带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造成破坏作用。 另外矿区内煤系地层中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张性,泥质充填,结构面抗剪强度低,结合力差;同时岩层层理发育,其间胶结差,属Ⅳ级结构面。由于节理裂隙和层理等结构面的存在,在地下水的渗透软化作用下极易导致硐室顶板的崩落、坍塌。 二)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 1、矿井瓦斯等级 矿井属整合扩能矿井,****省煤炭管理局文件“对*******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报告的批复”(**能源煤炭[2011]833号)****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8.11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06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22m3/t,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51m3/t,批复鉴定等级结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0年8月16所作的鉴定报告2号、3-1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0年8月16所作的鉴定报告2号、3-1号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3、地温情况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属地温正常矿井。 4、冲击地压 本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 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实2010年01月30日提交的*******************煤矿2、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提供的鉴定结论“在鉴定****煤矿2号煤层在鉴定开采标高1330m以上的范围内无突出危险性”、“****煤矿在开采标高1316m标高以上的范围内3-1号煤层无突出危险性”。 根据****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本区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煤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本矿其它煤层未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故本次设计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开采2煤层1330m标高以下、3煤层1316m标高以下及其他煤层时开拓巷道布置在岩层中。 二、本年度施工作业地点 一、采煤 1、作业地点 1200采煤工作面、1204采煤工作面、1205采煤工作面。 2、可能发生事故的性质顶板、煤层、瓦斯、水、火、放炮、运输、电器设备等。 3、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 1、因围岩破碎、断层构造等地质因素和支护原因,有可能发生顶板事故。 2、因瓦斯有爆炸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与燃烧的事故。 3、因电器设备原因及在放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4、因与相邻采空区贯穿,有可能发生透水事故。 5、因工作面设备增多,有可能发生机械与电器事故。 二、掘进 1、施工地点 2号煤料斜巷、1205回风巷、1204进风巷、1204切眼下、1280材料石门、1280石门绕道、1280料上山、1204车场、1205进风巷、1205切眼下、1205切眼上、1205回风补巷、1205回风斜巷。 2、可能发生事故性质 顶板、瓦斯、煤层、水、火、放炮、运输、电器设备等事故。 3、可能发生事故因素 1、因围岩破碎、断层构造等地质因素和支护原因,有可能发生顶板事故。 2、因瓦斯有爆炸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与燃烧的事故。 3、因电器设备原因及在放炮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4、因与相邻采空区、老巷贯穿,有可能发生透水事故。 5 、因掘进等原因有可能发生煤体燃烧发火事故。 6 、因石门揭煤有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三、机电运输 1、作业地点全矿井,主要在斜井绞车运输,采区运输系统。 2、有可能发生事故性质机电与运输事故。 3、有可能发生事故 1、主提升上山因人员经常行走,斜井绞车提升较多,有可能发生提升运输事故。 2、因设备较多,有可能发生机械与电器事故。 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及措施 第一节 瓦斯事故的预防及措施 我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和“十六字”工作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瓦斯治理工作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瓦斯治理机构,层层落实瓦斯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一通三防”设备设施和安全装备,制定有针对性的瓦斯治理防治措施和方案,杜绝瓦斯事故,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一、防止瓦斯突出的措施 1、开采保护层。 矿井可采煤层6层,最上覆煤层为2号煤层;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实 2010年01月30日提供了2、3-1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其中2号煤层1330m标高以上、3-1号煤层1316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而且2、3-1、5、6-1号煤层层间距均小于20m,故开采2号煤层后下覆煤层瓦斯将会取到很好的解放卸压效果,故本设计采取开采2号煤层作3-1、5、6-1号煤的解放层。保护范围如下图所示 2、预抽煤层瓦斯。工作面投产前必须首先抽放采面瓦斯,抽放率不得低于30。 3、利用大直径钻孔超前煤层瓦斯。每个水平石门揭穿煤层之前,必须在距煤层10m之外,打钻孔穿透煤层全部厚度,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煤巷掘进时,必须采用超前钻孔预排煤层瓦斯,降低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经过一定的排放时间后,必须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在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正常施工作业,否则必须采取防突补充措施。 4、石门揭穿煤层时,必须采用远距离震动爆破,一次爆破出巷道全断面,进入煤层顶底板。爆破地点必须选在地面进行。爆破前,必须将矿井所有人员撤出到地面安全地点,并切断矿井井下所有电源。 5、井下沿煤层掘进工作面,采用穿层或顺层的方式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抽,严格执行落实区域及局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6、煤层巷道掘进严禁使用风镐落煤,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落煤,并同时使用超前支护,加固煤体。 7、在施工预测孔、超前钻孔、效果检验等过程中,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措施施工。 8、建立压风自救系统。每个掘进头距工作面25~40m安设5~8个压风自救袋,高度1.7m。 二、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瓦斯浓度一般在4~16,瓦斯浓度超过16时,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不会爆炸; (2)火源是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 (3)空气的氧含量高于12。 三、防止瓦斯事故的措施 一瓦斯事故的预防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是防止瓦斯积聚的基本措施,有效、稳定、连续的通风是冲淡和排走井下瓦斯的可靠保证,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矿井必须按安全通风的要求配足风量,并保持一定的风速。 b、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矿井主扇必须要装在地面,并要有一台作为备用。 c、保持通风系统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控制风流的通风设施要保持完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d、掘进工作面使用局扇通风,风筒末端距工作头的距离不能大于5米,无论在工作或交接班时,局扇都不得停风。如因特殊原因停风时,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全部撤至进风巷道中,恢复通风后必须经检查瓦斯浓度合格后才能进入工作面。 e、及时封闭盲巷。 2严格检查井下瓦斯浓度,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与“三人连锁放炮制”,每个工作地点每班必须至少检测三次瓦斯与二氧化碳浓度,瓦斯检查要做到三对口,瓦斯日报要每天报送矿长、工程师审核,任何工作地点及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8,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切断电源,采取处理措施。 3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生产中易于积存瓦斯的地点有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低风速的顶板附近、停风的盲巷、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边界等。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是矿井日常瓦斯管理的内容,也是预防瓦斯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向瓦斯积存地点加大风量或提高风速,将瓦斯冲淡排出,将盲巷和顶板空内积存的瓦斯封闭隔绝。 2、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加强明火管理,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井口及扇风机房周围20米内禁止使用明火,井下不得进行进行电焊、氧焊。 2严格执行放炮管理制度。必须使用煤矿安全炸药和电雷管,放炮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并严格执行放炮的有关规定,严禁放糊炮。 3消除电火花。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要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完好,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4严防磨擦火花产生。井下应防止机械磨擦冲击产生火花。 3、加强瓦斯排放、巷道贯通和盲巷管理,防止瓦斯事故 1加强瓦斯排放管理 a、严格加强掘进工作面通风管理,局扇必须保证正常运转,严禁随意停电停风。 b、对停电停风的采掘工作面,必须编制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要包括以下内容 a制定控制排放瓦斯的办法,严禁“一风吹”,确保排出的风流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8。 b确定排放瓦斯流经的路线和方向、风流设施的位置、各种电气设备的位置。 c明确停电撤人范围,凡是受排放瓦斯影响的硐室、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风流切断安全出口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撤人停止作业,指定警戒人员的位置,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d排放瓦斯所流经巷道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指定专人在采区变电所和配电点两处同时切断电源,并设警戒牌和设专人看管。 e瓦斯排完后,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必须完好,只有排放巷道内的瓦斯不超过0.5,方准指定专人恢复供电。 f加强排放瓦斯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明确排放瓦斯人员名单,并严格落实责任。 2加强巷道贯通管理 巷道贯通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要包括防治瓦斯、放炮管理、防止冒顶和透水等内容。 3加强盲巷管理 a、出现盲巷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封闭。 b、对盲巷的封闭、栅栏的施工、检查、维修、拆除等日常管理,由技术负责人和矿长管理,严禁任何人破坏栅栏、密闭墙和擅自进入栅栏。 第二节 煤尘爆炸的预防及措施 一、煤尘爆炸的条件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浮游煤尘具有一定的浓度,煤尘爆炸下限为30~50g/m3;上限为1000~2000g/m3。 (3)引爆火源。 二、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1、采煤工作面的防尘措施 采煤工作面放炮前后必须洒水除尘,炮前洒水是为了减少放炮产生粉尘,炮后洒水是尽量消除放炮产生的粉尘。工作面在攉煤过程中也应洒水除尘,洒水过程中不准把水洒在电器设备上,洒水后应及时关闭阀门。 2、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措施 (1)湿式钻眼。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钎杆送到炮眼眼底,用水湿润和冲洗矿尘,使矿尘变成尘浆流出炮眼,从而达到抑制矿尘飞扬。 (2)冲刷井壁巷帮。掘进工作面放炮后恢复工作前,应冲刷井帮巷帮,将矿尘冲落,以免在通风或受震动后再飞扬起来。 (3)使用水炮泥。水炮泥的作用是在爆破压力作用下把水渗入煤层中,使煤体湿润,爆热使水变成水蒸气和微细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起降尘作用。 (4)放炮喷雾。在放炮前后,利用喷雾器喷出水雾对准工作面进行降尘消烟。 (5)装岩(煤)洒水。在装岩(煤)前和装岩(煤)过程中,利用喷嘴或喷雾器对岩(煤)堆进行洒水,以避免岩(煤)尘飞扬。 (6)净化风流。在风筒上穿一个孔插入供水钢管、管头和与其相距1.5m处各安装一个涡流喷雾器,喷嘴对着风筒内的风流方式喷雾,起到降低风流中粉尘浓度的作用。 3、运输大巷、区段平巷的防尘措施 各运输大巷、区段平巷要定期进行清扫、冲洗粉尘,对巷道底板等积尘浓厚的地点,应先用水洒湿,然后装入矿车运走,严禁不洒水而用清扫方式清除,在冲刷巷道时,应注意来往车辆,同时应保护好巷道中的电气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刷。 4、井下总回风巷或主要回风巷中的煤(岩)尘浓度较高时,应安设水幕净化风流。 5、加强个体防护。 加强对职工的劳动保护管理,每月按出勤天对职工发放一定的劳保用品(口罩、手套等)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所有接触粉尘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尘口罩,尽量避免吸入矿尘,以减少矿尘对人体的危害。 6、井下防尘供水管路必须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第三节 矿井火灾的预防及措施 一、火灾的预兆 巷道内风速低、温度增加、有煤油味、汽油味、或松节油味,人体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巷道内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升高等。 二、火灾预防措施 1、预防明火引火措施 1井下使用的矿灯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井口和主扇房附近20米内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 2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作业,若必须在井下焊接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批。 3井下和机电峒室不准存放任何油类物品,井下使用过的润滑油、棉纱等必须集中存放保管,不准乱扔乱放。 4地面轨道与井口轨道用绝缘道夹隔开,防止雷击引起井下火灾事故。 2、预防机械磨擦起火的措施 做好井下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保持运转部分的清洁,及时加注安全、可靠的润滑油,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机器运转情况检查,防止皮带打滑摩擦升温起火,必须使用皮带低速超温自动洒水、烟雾报警装置,达到灵敏可靠;使用真空防爆开关,溜子联轴节必须使用阻燃液和超温易熔塞。 3、预防放炮引火的措施 严禁不装或少装炮泥放炮,严禁用矸石、煤粉代替炮泥封堵炮眼,严禁放糊炮,应大力推广水炮泥。 4、预防电气火灾的措施 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与维护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正确选用过负荷继电器、熔化保险器和漏电继电器,以便在电流短路、过负荷或接地时能及时断电,必须使用合格的矿用电缆。电缆敷设、悬挂、接头要符合规程要求。电缆选择要经过负荷计算,防止炮崩、砸坏、挤坏电缆。 5、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巷,可以减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井口房、井筒、主要井底车场、主要巷道连接处、井下主要峒室等,都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6、建立消防器材库。为了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