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马脑壳金矿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姓名田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王力 2007050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露天矿开采生态化建设研究 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田禾 2 0 0 4 0 9 5 8 指导教师王力教授 摘要 矿业开采是人类获取矿产资源的基本手段,它利用并加速地球的地质大循环 过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人类的矿业开发活动也给自然环境和人类 的自身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采和利用矿 产资源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矿山企业的开采活动不仅受到资源有效性的制约,也同时受到矿山环境保护有效 性的制约,在日益强大的社会压力下,矿山环境保护正从社会需要转变为企业生 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论文以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开采为实例,研究露天矿开采的 生态化建设问题,对露天矿山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论文采用实地调研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在总结评价了马矿对环境影响的 基础上,进行生态补偿的研究;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矿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实践, 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生态规划设计;应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生态恢复工程的投 入、产出效益进行了分析;应用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矿区合理的景观格局问题, 以期在矿区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以实现九寨沟区域的 生态保护与马矿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露天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露天矿推进生态化的障碍。 第四部分,较全面地分析马脑壳金矿开发对环境影响因素,利用生态补偿理 论对其进行生态补偿研究。 第五部分,马脑壳金矿生态化建设研究,从宏观到微观提出马矿生态化建设 的规划构想。 第六部分,从法律、行政、政策等方面提出露天矿生态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第七部分,结论,归纳总结全文。 关键词露天矿生态化建设生态评价与补偿马脑壳金矿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摘要 T h er e s e a r c hO H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p e n c a s tm i n i n g - - i l l u s t r a t e db yt h eg o l d m i n ei nM a n a o k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 H u m a nG e o g r a p h y T i a nH e 2 0 0 4 0 9 5 8 T u t o r W a n g L i A b s t r a c t ‘ n 懵m i n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o fg e R i n gr e s o u r c e s .n 坨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i n i n gs p e e d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s o c i e t y .H o w e v e r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b r i n g s 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p r o v e ss h o w st h a tt h em i n i n gb r i n g sg r e a t c h a n g e s i n e c o l o g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o i t a t i o nd e s 打o y s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e t y ,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b e c o m i n gt h et h e m ei nm o d e mt i m e s .O u rh u m a nb e i n g s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T h u s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i np r o t e c t i o na n dr e s t o r a t i o nm e e th e n e e d so f 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n t e r p r i s e . B a s e dM a n a o k eg o l de x a m p l e so fh o wt oc o n d u c to p e n c a s tm i n eh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m a i nl i n e ,f i e l dr e s e a r c h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u s i n gt h em e t h o d o fs u m m i n gu p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o fm i n i n go nt h eb a s i so f r a c e .e c o l o g i c a lc o m p e n s a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t og u i d et h em i n i n g a r e ao f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r e c o v e r yp r a c t i c e ,E c o l o g i c a l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p r e s e n t saf e a s i b l e ;ac o s t - 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o fa p p l y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p r o j e c t i n p u t sa n do u t p u t so f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a n a l y s i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l a n d s c a p ee c o l o g yi n m i n ed e s i g nt oc o n s t r u c tar e a s o n a b l el a n d s c a p e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ar a t i o n a l 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m i n i n ga r e a f u n c t i o n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a b l ee c o s y s t e m ,J i u z h a i g o u r e g i o nt oa c h i e v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m i n er a c e ,h o p e t or e a c ht h es m a l l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o p e np i tm i n e .n l ep r a c t i c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m u s tp l a yar e f e r e n c ep u r p o s e s . 1 1 1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 s e v e np a r t s P a r tI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ti S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w h yt oc h o o s et h i st o p i c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i n t h i sa r e aa th o m ea n da b o a r d . P a r tI II n f l u e n c eo f o p e n c a s tm i n i n g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 P a r t l I I1 r I l eo b s t a c l ei n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p e n c a s tm i m n g . P a n I V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z i n g .T l l i sp a r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v a r i o u si n f l u e n c eo f M a n a o k eg o l d m i n e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c o n c e p f i o no fe c o l o g i I c a l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P a r tV 功£r e s e a r c ho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n a o k eg o l d m i n e .7 乃ea u t h o r p o s e ss o m ee f f i c i e n tp r o p o s i t i o ni n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a r t V I1 1 1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i nl a w ,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p o l i c y . P a r t ⅦC o n c l u s i o n . K e yw o r d s o p c n c a s tm i n e ;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c o l o g i c a le v a l u a t i o na n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 ; g o l d m i n ei nM a n a o k e Ⅱ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1 , 学位论文作者、列夕k签字日期2 0 0 7 年4 月1 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一一 、. 学位■文作者签名\乏/彳≮导师签名别 签字日期2 0 0 7 年4 月1 5 日签字日期2 0 0 7 年4 月1 6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邮编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绪论 1 .1 写作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人类从地球内部获得矿产资源加工制造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 各种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开采的金属、非金属矿石及化石燃料等矿产资源共 约2 0 0 0 亿t ,其结果是返回自然的废弃物多,形成众多的污染源,当地生态环境的 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 过去一个世纪,我们在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荒漠化、河 流断流、物种灭绝加快等对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后果。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是 酿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日显突出。 本文研究区域九寨沟属于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保护有着特别的要求, 笔者在对于九寨沟马脑壳金矿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对于此金矿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小见大,希望能对露天矿矿山开发生态环境保护 与恢复的实践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1 .2 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进展 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的采矿工业国家都十分重视恢复采矿工业破坏的土地, 并取得十分可观的成绩,美国西弗吉尼亚州,1 9 3 9 年首先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管 理采矿的法律复垦法[ 6 1 。1 9 7 7 年8 月3 日,国会通过并颁布第一部全国性的土地 复垦法规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7 】使美国土地生态恢复工作走上正规的法 制轨道。美国土地生态恢复的含义远比我国的含义深广,美国矿山生态恢复强调 恢复到破坏前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状态,要求原农田恢复到农田状态,原森林恢复 到森林状态,把环境保护提到极高的地位或看作唯一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目的。法 国,因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土地生态恢复工作要求保持农林地面积,恢复生态 平衡,防止污染。澳大利亚是以矿业为主的国家,是世界上先进而成功处理扰动 土地的国家,生态恢复已成为开采工艺的一部分,生态恢复由政府出资进行。矿 山生态恢复特点之一是采用综合模式,实现土地、环境和生态的综合恢复,它克 服了单项治理带来的弊端。二是多专业联合投入,包括地质、矿冶、测量、物理、 化学、环境、生态、农艺、经济学,甚至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专业;三是高 科技指导和支持,卫星遥感提供生态恢复设计的基础参数并选择各场地位置,计 算机完成生态恢复场地地形地貌的最佳化选择,以及最少工程量的优化选择和最 适宜的经济投入产出选择,即费用效率优化方案,高科技产生了高效益的生 态恢复。前苏联1 9 5 4 年开始立法,1 9 6 8 年使其具体化,促进了土地生态恢复与重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对传统的露天矿发展模式的反思 建的综合科研、科学论证,包括恢复被破坏土地肥力,造林绿化,创立适宜人类 生存活动景观的综合措施。农业、林业生态恢复是最普遍的,他们极力利用自然 条件进行人工林营造,可以降低人工林的投入。I 研 1 .2 .2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土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始于5 0 年代末期。1 9 8 9 年颁布了土地复 垦规定[ 9 1 ,生态恢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轨道,取得一些成绩,对一些矿开展不同 程度生态恢复工作和科研工作,如加强矿山生态恢复工艺技术研究,基质改良研 究,生态恢复经济分析,土地复垦专家系统模型研究等【l o 】。但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只限于一些基本用途的研究,单一用途的生态恢复,未根据整个矿区条件,按照 生态学、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的生态恢复研究,致使恢复区生态 环境改善不明显,生态恢复环境效益比较低。土地生态恢复研究多为工程技术研 究,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少,使农林生态恢复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差。未从生 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使 矿山重建良性生态系统。与国外相比,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起步晚,欠帐多,难度 较大,地域间发展不平衡,规范化、科学化不够,复垦率仅为6 %,而美国超过8 5 %。 此外,法制和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渠道不畅通,也影响生态恢复工作向纵深发 展⋯.1 2 】,土地生态恢复有计划地全面规划实施已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 2 对传统的露天矿发展模式的反思 2 .1 露天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露天开采导致区域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引起矿区生态系统朝着不 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主要表现在 1 土地问题 露天矿需要大面积剥离表土层和表面岩层,在采矿过程中挖损大面积地表的 同时,采矿排放的大量弃土也占压了大量的土地,挖损和占压不可避免地对大量 土地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抚顺的露天煤矿,采矿2 亿t ,已经形成了一个长l l k m 、 宽2 .5 k m 、深2 8 8 m 的露天采空区,挖损破坏土地近2 7 0 0h m 2 ,其外排土场压占土 地1 8 0 0h m 2 。0 3 .1 4 1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造成的土地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 6 7 0 0 k m 2 , 占国土面积的3 2 .8 %,而且每年还在以1 0 0 0 0k m 2 的速度递增。露天矿的排土场是 露天开采剥离排土堆积而形成的巨型特殊人工地貌,研究结果表明,大型露天开 采对原有生态系统的施工干扰剧烈,排土场整体结构松散、非均匀沉降严重、地 面形态单一、地质层组混乱、土壤肥力贫瘠,天然植被恢复极其缓慢,水土流失 严重。露天矿排土场的水土侵蚀模数比原地貌要高出3 0 %至数倍,在一些水土流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对传统的露天矿发展模式的反思 失严重的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严重 地威胁着矿区的生态环境乃至矿区自身的安全。 3 环境污染问题 矿山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矿山作业过程 中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在矿区开发过程中环境造成的 污染。抚顺西露天矿于1 9 8 4 年和1 9 8 5 年冬季因采场空气严重污染而造成5 次停 产。国外也有大量的类似报道静苏联的柯尔金斯基曾经因为露采场严重大气污 染而一次被迫停产1 4 天。1 1 3 1 4 生态环境退化以及其他问题 除了土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露天矿的开采还造成当地 水环境的变化,如波兰一个面积为2 1 0 0h m 2 的露采场,引起1 2 万h m 2 面积的区域 水环境发生变化。法国有几个露天矿,开采后使得地下水位降到2 0 0 米以下,造 成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陷。0 4 1 在个别地方突然发生土地沙化与荒漠化现象。 在上述各种因子的作用下,动植物种类与数量减少,生物量降低,加剧了其生态 环境的脆弱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进一 步恶化,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 采矿过程中生产大量的尾矿、废石土、矿渣、等废弃物堆放排放,直接占用 土地及对堆置场地植被等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吉宁省4 2 家大中型国有矿山 企业调查,每年生产的废渣大约1 5 0 0 .3 万t ,而处理量仅为7 4 0 万t 左右,处理率 为4 8 %。全省自9 0 年代以来矿业开发占用和破坏的耕地、林地等土地1 .5 万h m 2 , 而目I ;{ f 启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恢复治理面积仅仅恢复到8 6 0h m 2 。矿山 废渣又成为泥石流发生的新物质条件,构成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0 5 1 在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大背景下,研究露天矿的开发对生态 脆弱的区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索露天矿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规划,做到边开采边复垦,保护好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5 地表景观破坏 由于采矿活动引发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等灾害发生。露天采矿破坏和占用 耕地林地,造成山体边坡失稳、滑动等,成为糟害发生的隐患。 传统的采矿模式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大,提出新的采矿及发展模式势在必 行了。 2 .2 露天矿开采选择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动因机制 2 .2 .1 生态化内涵 生态化是一种全球新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 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再生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种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 生态化也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对传统的露天矿发展模式的反思 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 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 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 .2 .2 生态化的动因机制模型 一些学者发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先可以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大公司追求企业的生态效益,实施企业环境战略, 一般出于三点考虑 1 通过企业生态化的改造提高企业整体绩效,通过污染防治 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得成本领先优势,或者通过绿色产品取得差异化优势从而获得 高额的市场回报等; 2 生态环境效益已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投资人参考的基本投资 准则,企业主动适应新的绩效评估标准,适应社会舆论压力,提高企业形象,寻 找新的商业机会; 3 企业生态化已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经营文化和理念,是在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必然战略选择。 图1 .生态化动因机制模型 F i 9 1 .E c o l o g i c a lm o t i v a t i o nm o d e l 生态化是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及能源短 缺的现实背景下的一场变革。制度体系是不能够人为设计的,其本质是一个自发 的动态进化与演进体系,在技术创新没有发生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系统的组织制 度发生的演化和变迁才是生态化的根本原因。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其内在 机制表现为绿色经营理念作为共同知识规则的建立。本文对矿山对多方面因素综 合分析,认为矿山生态化是一个采矿工业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 战略指导下,应对激烈竞争、适应社会变革、融入生态思想的必然选择过程。 4 回圈因团团 矾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 露天矿推进生态化的障碍研究 3 露天矿推进生态化的障碍研究 3 .1 内部障碍因素 3 .1 .1 技术障碍 对技术的整合配合缺乏统筹规划,采矿、选矿、弃石各个环节不能最优的结 合起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低品位矿、尾矿、弃渣的综合利用缺乏研究 矿山地质工作不够精准,增大了剥采比。 3 .1 .2 经济障碍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肯定会在生态建设费用上进行权衡,企业利益 与社会利益并不是完全吻合的,企业可能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自身的最 大的利益。 3 .2 外部障碍因素 3 .2 .1 体制障碍 一是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只涉及到了产量与产值的多少,很少提及到生态的保 护与恢复方面,缺乏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二是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缺乏保障措施, 国家制定了种种生态保护政策,但是缺乏一个能约束企业高标准完成生态建设的 措施,企业往往存在一个比较利益因素,在比较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后会选择一 个对本企业有利的方式进行运作,制度的滞后给生态化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3 .2 .2 意识障碍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治理难度大、成本高。矿山环境防治 主要出路在于减少破坏,对己经产生的破坏要及时治理,这就必须坚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要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增强开采与保护并重的意识,加强对矿 山开发的制度监管、执法监管、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3 .2 .3 人才缺乏 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高层次、复合 型的人才;体制和政策障碍尚多,影响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利用。优秀拔 尖人才尤其是科技将才偏少,难以带动企业生态化的快速发展绿色G D P 研究等 前沿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面向生态建设一线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缺乏 高素质的一线操作人员,导致一些先进的技术不能普及推广到各个企业生态化建 设中。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一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4 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4 .1 区域自然及生态环境概况 马脑壳舍矿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与甘肃省南侧交界。矿区东起上马梁 城沟,西止羊布梁沟,南起冬瓜树坝沟,北止羊布梁子南侧,面积约7 .5 k m 2 。地 理坐标为东经1 0 4 。0 2 ’0 8 ”~1 0 4 。0 5 ’1 0 ”,北纬3 3 。3 8 ’2 0 ”~3 3 。4 0 ’ 2 l ”。矿区对外有3 0 k i n 简易公路与南坪~大录公路的水口坝相连,矿区至九寨沟 县城7 1 k i n ,距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5 0 k i n ,距成都4 8 0 k i n ,距宝成铁路昭化站 3 0 4 k i n ,交通较为方便。 4 .1 .1 地形、地质、地貌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北部高原,境内地质地貌复杂。地处岷山山脉北段之东部, 龙门山脉的西部。在九寨沟复向斜地带,西、北、南三面均有明显的断裂带。属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运动的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貌以高山为主,兼有部分 山原和零散平坝,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主要分布 在西北、西南、南部与北部地区。地表海拔多在3 0 0 0 米至4 0 0 0 米之间,最高峰 为西南部的与松潘交界处的朵儿纳,海拔4 7 6 4 米,最低处是白水江出境处,川甘 交界的柴门关,海拔1 1 6 0 米。大地貌属深山切割高山,谷深流急,谷坡陵峻。冻 土深度为l O c m ,区域地震烈度为8 度。 矿区矿床在川、甘边界南侧,属高寒山区,海拔高程 2 7 0 0 ~ 3 7 2 5 m ,相对高 差1 0 0 0 余米,矿区盘山公路约6 k m 。 4 .1 .2 气候 九寨沟县气候主要特征是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干、 雨季分明。境内可分为温暖带、温带、寒温带、及少数高寒带区。气候随海拔高 度升高而降低。在一定高度下,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 矿区气候属高山寒温气候,冬寒夏暖,冬长夏短,9 月到5 月为霜期,9 月出 现降雪,l O 月中下旬开始冻土,至次年3 月底开始解冻,矿区降雨量较充沛,雨 季集中在7 ~9 月,8 ~9 月出现雷阵雨和冰雹。 绝对最高气温3 5 .8 ℃,绝对最低气温.1 0 .3 ℃,年平均降水量6 5 9 m m , 年平均相对湿度6 4 %最大风速1 3 m /s 。 4 .1 .3 水文 九寨沟的大小河流均属嘉陵江水系,发源于松南交界的弓杠岭斗鸡台,都流 入白水江。白水江在九寨沟县有三条主要支流,即白河、黑河、汤珠河,加上众 多的小溪形成了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上游的自水江水系。 6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一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白水江水系的干流就是白水江。白水江多年乎均流量为6 7 .0 4 m 3 /s ,保证率为 9 5 %的枯水流量为2 1 m 1 /s 。 黑河发源于热莫克喀,全长1 3 9 公里。集水面积2 6 1 2 .5 k m 2 。从东北至黑河桥, 河床平均比降1 3 ‰,局部最大比降约为3 0 ‰。河面宽一般为1 8 c m ,最大宽度3 4 c m 。 据推算,多年平均流量为3 l m 3 /s 。黑河的主要支流有嘎哇柯、热摩柯、申多柯、 芝麻沟、八浪沟和达舍沟等 ‘ 达舍沟从矿区流过。位于矿区坡下。该沟平均比降约为2 0 ‰,矿区附近为2 5 ‰,除降雨时流量较大外,5 ~1 0 月流量较稳定,平均流量为1 .7m 3 /s ,最小流量 约为1 .5m 3 /s 。水质检测期实测流量为1 .6m 3 /s ,平均流速为1 .5m 3 /s 。矿区废水经 达舍沟2 2 k i n 进入黑河然后进入白水江。 4 .1 .4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2 0 0 0 年四川省水土流失遥感数据,九寨沟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 0 7 3 .3 6 k i n 2 。 占幅员面积的3 9 .2 %,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5 1 0 0 t /k m 2 a ,年侵蚀量达1 0 4 7 .8 1 万t 。 而水土流失以强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矿区域内水土流失以中度侵蚀为 主,其次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3 7 0 0 t /k m 2 a 。九寨沟县突然侵蚀强度及分布统 计见表。 表1 .九寨沟县突然侵蚀强度及分布统计表 g 雹 翌墅婴 堕翌也 i 翌堡 g 流失面积占流失总面积年侵蚀量平均侵蚀模数 流失强度 k m 2 % 万t 万耐.a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合计 8 7 0 .I I 6 2 6 .4 2 4 3 l4 8 1 1 3 .3 3 3 2 .0 2 2 0 7 3 .3 6 4 1 .9 7 3 0 .2 I 2 0 .8 l ,.4 7 1 .5 4 I O O 1 7 4 .D 2 2 5 68 3 3 1 9 .2 9 1 4 8 .4 6 1 4 9 2 I 1 0 4 78 l 0 .2 0 O .4 l o .7 4 I .3 l 4 .6 6 o5 I 九寨沟县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局部地方还存在风力侵 蚀和冻力侵蚀等。水利侵蚀类型以沟蚀和面蚀为主,沟蚀主要发生在于流及支流 两岸;面蚀为矿区内流蚀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流失形式,主要分布在海拔2 5 0 0 m 以下的中低山区,地貌形态破碎,地表植被稀疏,人类活动频繁,土壤侵蚀多随 暴雨发生于坡面,重力侵蚀主要分向在滑坡发育的陡峻岩坡地带。 4 .1 .5 自然植被 据现状调查,按地表植被分区,在矿区 7 k i n 2 可分为A 、B 、C 三个区域。 其中;A 区植被以禾草、莎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分布于矿区阳坡,南北朝向为矿 区主要区域,占总面积的4 1 %,约2 .9 7 k m 2 ;B 区植被阴暗针叶林分布在矿区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一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阴坡东北和西北南钥向,占总面积的5 8 %,约4 .0 6 k m 2 ;C 区为河谷地带的灌丛 和公路,占总面积的l %。约O .0 2 k i n 2 。 4 .2 马脑壳矿介绍 四川九寨沟马脑壳金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 9 9 6 年2 月,历经近十年的 开发建设,马脑壳金矿完成了一系列的地质研究,勘查评价、采矿、选矿、冶炼 等技术改造工作。2 0 0 6 年完成采剥总量3 3 0 万m 3 ,处理矿量3 5 万t ,堆场规模扩 大到1 7 0 0 0 m 2 。 4 .2 .1 占地面积及平面布置 表2 .矿山场地面积 场地面积 k m 2 采矿场0 .6 6 9 上山公路3 K m0 .0 1 2 马脑壳矿区山下场地O .0 1 6 6 上山公路1 2 K i nO .1 3 2 废石场0 .2 4 采矿场2 .O 上山公路4 K m0 .0 1 6 两河口矿区 山下场地O .0 2 废石场0 .3 2 4 .2 .2 基本生产介绍1 1 物料 马脑壳尾渣库区域内存放的物料主要为堆浸场存放的选冶尾渣。选冶尾渣 经破碎、氰化堆浸留下的尾渣。尾矿固体密度2 .9 3 t /m 3 ;尾矿堆积干密度1 .9t /m 3 ; 尾矿粒度≤1 2 m m 。尾渣排放量4 6 .9 3 万m 3 。 2 工艺 原矿 粒度3 5 0 m m .破碎 1 2 m m 左右 .筑堆.喷淋 氰化 .炭吸附.过筛 分 离载金炭 .解吸、电解一熔炼铸锭 合质金 ,最终产品为金锭。 该矿选 冶 生产的主要设施有破碎车间、堆浸场、载金炭解吸电解车间及 N a C N 专用库房。 该矿选 冶 尾渣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堆存在尾渣库 堆浸场 。尾水循环 利用或用漂白粉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 3 采矿概况 南冒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的‘四川省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采矿方案弓选 冶 工艺初步设计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一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采矿分为东西两个开采区,各采区地势陡峭,矿体部分直接露出地表。采用 水平阶段采矿方法,沿走向开采,以组合台阶陡剥离,缓护采矿。由于矿石块度 较大,在3 5 0 r a m 左右,采用凿岩机进行二次打眼爆破碎。马脑壳金矿目前采用露 天开采,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案,柴油挖掘机铲装,矿石用汽车运至堆浸场, 废石用汽车运至排土场。 由于对浸粒度要求为1 2 m m 左右,因此,将开采的矿石进行破碎,总破碎比 为2 2 7 。 4 选冶概况 矿石采出后经破碎,用汽车送堆浸场筑堆,N a C N 溶液由离心泵扬送至堆浸场 进行喷淋 N a c N 配制浓度0 .0 3 %~0 .0 8 % 。喷淋所得贵液泵送至吸附塔,经活性 炭吸附得到载金炭,载金炭送至熔炼间经解吸、电解、铸锭获得金锭。堆浸后的 浸渣就地存放在堆浸场。 4 .3 马脑壳金矿生态环境影晌分析 根据现场勘察,矿山开采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表3 .矿石开采中主要环境问题 生j 堑型墼竺垒 堂 P 翌 翌.m 翌垫堑巴型 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上山道路等辅助设施建设 采矿中 生产中 砍伐树木,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增大水土流失量,采矿废石堆积,影响生态环境,开采爆破、破 碎矿石,产生噪音.生产粉尘污染以及矿区的水污染 尾矿渣、清洗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矿山开采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特别是对地表植被及地面水影响比较大, 废石的堆放以及倾倒,已经造成了部分景观与植被的破坏,堆放的废石废土已经 大大的改变的原有的地质环境,土质疏松,如图 囝2 .马脑壳金矿弃土场现状 r i 9 2 .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d e s e r t e ds i t ei nM a a o o k e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露天矿开采生态建设实证分析一以马脑壳金矿为例 4 .3 .1 地质环境现状分析 由于马脑壳矿区废土弃渣总量已经达到7 5 4 .7 万m 3 ,芳且矿渣颗粒比较细, 根据P a t a .M 道格拉斯对美国2 4 个露天矿观测统计,若排土场松散物料细粒小于 5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