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 本文作者首先概述阿尔哈达大型铅一锌.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 质特征,然后探讨矿床成因。该矿床发育于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浅 海相火山沉积地层中,成矿受北东东向逆冲断裂构造与次级北西西.北北 西向断裂构造带组成的‘ ’字型构造和印支至燕山期壳幔源型成因复式 花岗岩岩体等控制。通过研究矿石硫、铅稳定同位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 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为上地幔源和地壳源,认为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因 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高中温热液脉状矿床。最后总结成矿模 式与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和地物化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指出矿区及 外围多个找矿地段和潜在找矿地段。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 、简要地从区域构造、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床的成 矿地质背景,着重成矿前控矿构造断裂构造,对矿区花岗岩结合区域岩浆 岩成因特征,推断了岩体成因类型;从矿体、矿石、围岩蚀变等方面介绍 矿床地质特征,通过统计方法研究矿体变化特征,通过矿相学和其它测试 手段,研究矿石特征。 2 、总结矿脉带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为高充 电率高极化率异常特征,地球化学为铜铅锌多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3 、分别论述了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地层、‘ ’字型断裂构造、印支- 燕山期复式侵入岩体等地质条件控矿作用,强调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联合 控矿作用。在研究控矿地质因素基础质上,总结矿化富集规律。 4 、初步进行矿体矿化分带特征研究,根据P b /Z n 比值推断成矿热液 从矿区下部N W W 向上部S E E 方向运移,为进行矿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 理论依据。 5 、根据矿石硫、铅同位素特征和区域矿床特征,研究成矿物质来源, 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源混合来源。从成矿阶段、成矿方式、温压条件 等方面研究成矿作用。认为热液成矿作用特征明显,探讨了矿床成因。 6 、总结找矿标志,采用地质综合信息和地物化综合信息预测方法, 在矿区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多个找矿靶区。 关键词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成矿 预测,找矿方向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a u t h o rs u m m a r i z e so r e f o r m i n gg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t h eg e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A r h a d al a r g e s c a l eP b Z n A gd e p o s i t , a n dt h e n d e e p l yd i s c u s s e s t h ed e p o s i tg e n e s i s .T h ed e p o s i tg e t sag o o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s h a l l o ws e af a c e sv o l c a n i cs e d i m e n t a r ys t r a t ai n A n g e r i n w u l a g r o u po fD e v o n i a nu ps e r i e s .T h e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i sc o n t r o l l e d n o to n l yb y 九一t y p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r u s tf a u l to nN E Et r e n d i n ga n df r a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z o n eo nN W W - N N Wt r e n d ,b u ta l S Ob yt h ec o m p o s i t eg r a n i t i c l i t h o s o m eo fc r u s t m a n t l e g e n e s i s i n I n d o s i n i a n Y a n s h a n i a n p e r i o d . A c c o r d i n gt e s t e dt h ei s o t o p eS P bo fo r ea n ds t u d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m i c r o e l e m e n t ,a n dt h e nt h ev i e wt h a tt h er e s o u r c eo ft h eo r ei su p p e rm a n t l e a n dc r u s ti s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A r h a d aP b Z n A g d e p o s i ti sm i d 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h y d r o t h e r m a lv e i n - t y p ed e p o s i to ft h e s t r u c t u r e - m a g m a t i s mg e n e s i s i n y a n s h a n i a np e r i o d .F i n a l l y , t h e a u t h o r c o n c l u d e st h eo r e - f o r m i n gm e c h a n i s m ,o r e - f o r m i n gm o d e l ,t h ei n d i c t o r , a n d t h e nm a k e sap r e d i c t i o n .A p p l y i n gt h e s e ,t h ea u t h o rp u t sf o r w a r ds e v e r a l o r e f i n d i n ga r e a sa n ds u b f i n d i n ga r e a s . T h i sa r t i c l e ’8m a i nt a s ki n c l u d e s l 、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d e p o s i to ft h eg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i nr e g i o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 s t r a t a , s t r u c t u r e 。a n dm a g m a t i t e a n ds oo n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f a u l ts t r u c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o r i g i no ft h em i n i n g - a r e a g r a n i t eb o d ya r es t u d i e d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g i o nm a g m a t i cr o c k o r i g i n .T h e ng e o l o g i c a ld e p o s i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f r o mt h eo r e ,o r eb o d y , c o u n t r y r o c ka l t e r a t i o n ,e t ua r ei n t r o d u c e d .T h r o u g h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t h o do r eb o d i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es t u d i e d .O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r er e s e a r c h e d b y m i n e r a l o g r a p h ya n do t h e rt e s tm e t h o d s . 2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o r e b e l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e o l o g y , g e o p h y s i c s ,a n d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T h eG e o p h y s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ea b n o r m a lh i g h c h a r g i n g r a t ea n dh i g h - P o l a r i z a b i l i t y .n l cg e o c h e m i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t h ea b n o r m a l m u l t ie l e m e n tc o m b i n a t i o no fC u .P b .Z n . 3 .P a r t l yd i s c u s s e sv o l c a n o s e d i m e n t a r ys t r a t a i nD e v o n i a n ,t h e 九t y p e f r a c t u r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c o m p o s i t el i t h e s o m ei nI n d o s i n i a n Y a n s h a n i a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 m a g r n a t i s m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c o n t r o l s i sE m p h a s i z e d .T h e nt h e o r e - f o r m i n g r u l e sa r ec o n c l u d e d . 4 、S t u d i e st h ef e a t u r eo f t h eO r eb e d yb e l t .T h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b /Z nr a t e , Ⅱ t h em o v e m e n td i r e c t i o no ft h eo r e f o r m i n gh y d r o t h e r m a l i s m ,w h i c hi sf r o m l o w .N W Wt ou p p e r - S E E ,i sd e d u c e da n d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i sp r o v i d e dt o p r e d i c ti nm i n i n ga r e a . 5 .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p o s i tg e n e s i s .A p p l y i n gi s o t o p eS - P b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o r e ,a n dt h e nt h er e s o u r c eo ft h eo r e f o r m i n gm a t e r i a lb e i n gc r u s t - m a n t l e m i x t u r ei Sp r o p o s e d .T h e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i Ss t u d i e df r o m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s t a g e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w a y 、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s s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e t c .T h e o r e f o r m i n gg e n e s i si sh y d r o t h e r m a l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 6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i n d i c t o r .A no r e - f o r m i n gp r e d i c t i o ni sm a d ea c c o r d i n gt o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g e o l o g y , g e o p h y s i c s ,a n dg e o c h e m i s t r y .T h r o u g ho r e - f o r m i n g p r e d i c t i o n , t h ep r o s p e c t i n gt a r g e ta r e a sa r ep o i n t e do u t .i nM i n i n ga r e aa n d p e r i p h e r y K e yW o r d s A r h a d a ,P b - Z n - A gd e p o s i t , g e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e p o s i t g e n e s i s ,o r e - f o r m i n gm o d e l ,o r e - f o r m i n gp r e d i c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I i i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 作者签名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 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 论文。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塞圭i i i 知期 年一月一日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引言 第一章绪论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冶金地质工作者在中蒙边界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新发现的 大型矿床,2 0 0 5 年在I 号矿脉带7 线.3 9 线地段内进行详查工作,发现工业矿体5 0 个,其中有4 7 个矿体参加了资源量/储量估算,共获得资源量/储量 3 3 3 3 3 2 级P b Z n5 7 .1 6 7 5 吨 ,A 9 6 3 5 吨,伴生组分储量硫6 8 .6 万吨、砷1 7 8 6 9 吨、镓1 2 8 吨、 铟2 4 9 吨、镉1 0 2 9 吨、金8 2 8 千克。在详查区东西两侧地段和在其它矿脉带上物化 探异常发育地段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显示了较强的矿化信息。为了提高阿尔哈达铅 .锌.银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下一步勘查工作,第一冶金地质勘查院安排作者完成本文, 本文是在查阅历年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勘查资料基础上,补充部分岩矿测试资料完 成。 1 .2 研究内容、方法 在研究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包括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 体 石 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该矿床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 成矿热液流动方向、成矿物质来源,总结找矿标志和地物化找矿模型,建立成矿模式, 探讨矿床成因,进行成矿预测,指出找矿方向。 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地质观测、成矿构造研究、微量元素参数对比、矿相学光薄片 及其它测试手段、硫铅稳定同位素、地质综合信息预测法、地物化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法等。 1 .3 国内外铝锌矿床研究现状 铅锌矿床地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典型矿床研究,如海相火山岩硫化物型、陆相火山岩型、层控型,矽卡岩型、 热液脉状等类型铅锌矿床的研究,在指导铅锌矿勘查评价工作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找矿 效果。 2 、国内成矿区带研究Ⅲ,找到勘探了众多铅锌矿床,如在秦岭、狼山、南岭、 桂北、湘中等成矿带;对一些重要成矿区带铅锌矿床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促 进了如扬子地台周缘、西秦岭、秦岭东段等地区铅锌矿床的找矿工作。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3 、对一些资源危机矿山的重新认识,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如邓吉牛通过对锡 铁山地区历年来所积累的地质资料的系统分析,更正了过去数十年关于锡铁山地区地 层层序、构造、矿床成因等不正确认识,首次提出了这一地区地层倒转,控容矿构造 为向斜,矿床成因类型为S E D E X 型,矿体向南东侧伏,矿床剥蚀浅等一系列全新的 认识,为锡铁山铅锌矿深部找矿取得巨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基础[ 2 1 0 .4 、隐伏矿床和盲矿体的成矿预测。 5 、成矿系统理论在铅锌矿研究中的应用,如在江西冷水坑矿田外围,以成矿系 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及其它找矿信息等,建立了“冷 水坑矿田成矿模式”,寻找斑岩型和层控叠生铅锌矿床,取得较好找矿效果∞1 。 6 、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研究。 热液脉状铅锌矿床是国内外一个重要的铅锌矿床工业类型,研究报告很多,对本 次研究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由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在东乌珠穆沁旗中蒙边境地 区属首次发现,所以展开地质研究,有助于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1 .4 本章小结 阿尔哈达大型铅.锌一银矿床是第一冶金地质勘查院在中蒙边界东乌珠穆沁旗地区 新发现的,对该矿床进行地质研究,不仅能提高矿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为矿区及外围 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思路,还能够为区域成矿研究提供资料。经与第一地勘院协商, 导师洪金益教授决定冀天方同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在该矿区选题,确定了研究内 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总结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 其2 ,重点研究地质条件控矿作用和成矿作用,探讨矿床成因;其3 ,总结找矿标志、 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指出找矿地段。为完成本课题,查阅了矿 区历年勘查资料,收集了邻区铅锌矿床研究资料,第一地勘院还补充矿石铅、硫同位 素测试各2 0 件。论文完成主要利用矿床学、矿相学、构造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知识,主要进行了岩矿测试、同位素数据处理、构造 产状赤平投影、矿石品位P b /Z n 比值计算整理等工作。 2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2 .1 区域地质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内蒙古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H 1b 1 I I 、东乌旗一二连浩特复背斜 I I I 2 东乌旗褶皱束 Ⅱ1 2 I 内,锡林浩特一东乌旗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东 段。按地洼学说,矿区区域构造背景为东北地洼区内蒙地洼系”1 。 区域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二叠系浅海相、滨海相火山沉积建造和侏罗系.白 垩系断陷盆地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古生界地层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为构成古生代陆缘 增生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的东部,为大兴安岭 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区域构造为由北东东紧闭线性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组成的复 杂构造带 图2 - 1 ,区域褶皱构造为额仁高毕邛可尔哈达紧闭线型复式向斜,由额仁 高毕为起点,向北东6 5 。方向延伸到矿区,断续延伸长度8 0 公里,复向斜两翼地层 发育规模不等而轴向近于平行的次一级背、向斜构造。区域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 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而以北东东向和北西向最发育,北东东向断裂的规模较大, 以逆断层为主,分布在褶皱构造的轴部或两翼并且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北西组与 总体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区域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东向阿尔哈达断裂和阿尔哈达北 断裂。自华力西至燕山期,沿北东东.北东向褶皱断裂构造带,多期次岩浆岩侵入,构 成构造.岩浆活动带。区域矿产主要为和印支至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内生金属 矿床,分别为岩浆分异熔离赫格熬拉3 7 6 5 铬铁矿、矽卡岩型朝不楞铁锌矿床、热液 脉状吉林宝力格银矿床、沙麦石英脉.云英岩型钨矿床、燕山期火山 次 热液型小坝 梁金铜矿床。 2 .2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订3 为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和侏罗系上统布拉根哈达组。 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 D 3 a 根据岩性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岩屑砂岩 段 D ,a 1 出露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灰色岩屑细砂岩、深灰色含碳质细砂岩并夹有泥 质板岩。产状相对稳定,走向7 0 。左右,倾向北西,倾角3 5 。- 6 0 。,厚度2 2 5 米。 中部泥硅质板岩段 D 3 a 2 出露于矿区中南部,范围较广,岩性以浅灰色泥硅质板岩 为主,夹有粉砂硅质板岩、凝灰岩和基性火山岩,走向6 0 。- 7 0 。,倾向北西,倾 角2 5 。.6 0 。,厚度5 7 5 米。上部凝灰岩段 D 3 a 3 分布于矿区中北部,零星分布, 在深部钻孔内见到较多,主要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岩屑 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局部和泥质板岩互层,厚度6 2 2 米。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比例尺l 1 0 0 0 0 0 0 图2 - 1 阿尔哈速区域构造纲要图 据详查报告缩编 例 擅张青蔫■ 青椭 皇矗1 4 ■ 椭 正- 睫 砭■瞧 E t t m .炳囊 l I 侏罗系上统布拉根哈达组 J 3 b 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出露面积约0 .6 平方千米, 不整合于安格尔音乌拉组地层之上,岩石类型主要为复成分砾岩、含砾流纹质凝灰岩、 流纹岩等。本组火山岩属盖层性质,基本没有经受蚀交矿化。 2 .3 矿区构造 矿区内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构造发育,后期 含成矿期 构造,对早期断 裂构造的叠加改造作用强烈。 2 .3 .1 褶皱构造 矿区大致位于区域额仁高毕复式向斜南翼,矿区褶皱为轴向北东东向向北缓倾的 单斜构造。地层总体产状倾向3 4 0 。.3 5 5 。、倾角为4 0 。- 6 5 。,矿区南部局部地层, 相反倾向。北东向4 0 。轴向褶皱构造叠加在轴向北东东向褶皱构造上,在地层中形成 了次级舒缓的褶皱构造和层间破碎等构造。0 线.3 9 线之间地段出现了由4 组次级褶皱 组成的复式褶皱构造,单一褶皱构造的褶皱波长2 0 0 - 3 2 0 米左右。在一些地段,由于 两组方向褶皱构造叠加,在地层中形成一些层问小褶曲构造 图版I 。 4 图 y 十如 一 一。一 痧 帆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2 .3 .2 断裂构造 成矿前断裂构造为北东东向逆冲断裂F l 及其上盘三条北西西一北北西向矿化蚀变 断裂带组成的‘入’字型构造。 l 、主干托东东向F I 断裂 阿尔哈达断裂属于区域阿尔哈达断裂的一部分,沿东乌旗褶皱束内的额仁商毕 复式向斜的东南翼向东延伸,延伸长度大于1 5 千米,向北东延伸到宾巴查勒干岩体 南侧。断裂南侧为断陷盆地,北部为古生界地层分布区,断裂可能使矿区矿化地段抬 升。断裂带整体走向7 0 。,倾向北西,陡倾角。断裂构造在地表表现为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碎裂板岩、次生硅化带等,沿断层形成宽达数百米的破碎带和片理化带。该 断层为多期活动断层,早期为逆冲.平移性质,华力西期为压扭逆冲性质,印支期继续 活动,北西上盘和东南下盘作相对左形平移叠加旋扭运动,燕山期构造复活‘脉动式’ 持续活动。 比例尺1 2 4 0 0 0 图2 - 2 阿尔哈达铅嘈银矿床地质物探简图 图例Q _ 第四系;J 办侏罗系火山岩;D 3 a ”3 泥盆系安格尔音乌拉组火山沉积岩;F I - F 3 断裂 构造;S i 硅化带;F p 破碎带;I - I I I 矿脉带;A c - B c 物探大功率充电率异常区;.外围见矿孔 2 、‘入’字型次级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由一系列北西走向规模不等的断层、碎裂蚀变带、片理化带组成,该 组断裂带成群成带出现,并且大多被铅锌矿脉交代充填。断裂构造带内的构造岩包括 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等。I 、n 、I Ⅱ断裂带宽1 0 0 - - 6 0 0 米,延长大于3 5 0 0 米。断 S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裂带总体走向N W 3 0 6 。,倾向南西,倾角1 5 。- 5 6 。、总体3 5 。。其产状可能和印支 期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断裂带沿走向和倾斜方向呈舒缓波状,分支复合,可能和断裂 构造主要由两组裂隙构造追踪或和褶皱构造叠加改造有关。该组构造形成于华力西晚 期,在燕山期持续活动。构造性质较为复杂,具有旋扭挤压性质。该组构造是本区的 主要容矿构造,在F l 上盘密集雁行状成群成带分布,波状起伏。局部地段发育北西向 反倾向张扭性共轭断裂构造。根据赤平投影,北东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结合部位交 线,产状2 6 2 。么2 3 。。说明这些次级断裂构造的成生和F l 断裂构造的逆冲平移旋 扭活动有关。 成矿后构造为北北东向扭性剪切构造F 2 断裂和F 3 断裂,分布于矿区中部,大致 形成于燕山晚期,对矿体起破坏作用,将矿脉带切割成阶梯状。 2 .3 .3 节理构造和劈理构造 在矿体旁侧某地段进行了4 2 条节理产状统计,分为6 组 1 1 3 。- 3 5 。么6 9 。一7 8 。; 2 4 0 。- 6 0 。么6 2 。6 8 。; 3 8 0 。Z 5 6 。; 4 1 5 3 。Z 5 0 。; 5 1 8 1 。- 2 0 1 。么4 2 。.5 1 。; 6 3 3 5 。- 3 3 7 。么4 2 。.5 4 。。节理为压扭性质,结构面平直光 滑,进行力学性质配套,共发育3 组共轭节理。将节理产状投影到吴氏赤平投影图上, 矿区构造应力场共有三次变化,应力场分别是①,ol 近于直立,o2 近于水平, 走向1 0 0 。,o3 近于南北向;②,Ol 近于直立,o2 ;近于水平,走向7 0 。, o3 近于南北向;③,ol 5 。- - /3 6 。,O2 1 0 5 。L 5 4 。,0 3 2 3 0 。/2 5 。。在m 号矿脉带1 5 勘探线矿脉密集部位,对矿脉产状进行赤平投影得到相似的结 论,反映了阿尔哈达断裂逆冲引起上下挤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 矿区中部发育一条北东东走向的劈理构造带,劈理构造带内劈理密集发育,劈理 产状走向7 0 。_ 8 0 。,倾向北西,倾角8 0 。左右,和矿区主要断裂F l 基本一致。劈理 构造带形成于华力西期,是岩石由褶皱变形为主向断裂破碎变形过渡地段典型构造特 征,其走向垂直方向代表矿区区域构造主压应力方向,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西.南南东 方向。 2 .4 矿区岩浆岩 矿区北东部花岗岩体出露,北东约3 k m 处发育印支期宾巴查勒干岩体 T 5 1 和 燕山早期安尔基乌拉岩株 y 5 2 ‘2 ’ 组成的复式岩体,阿尔哈达铅锌矿床产于该岩体的 西南侵入倾伏端。 1 、岩体地质 宾巴查勒干岩体 7 5 1 ,为印支期侵入岩体,沿区域额仁高毕.阿尔哈达复式向斜 6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核部侵入,岩体出露面积1 8 4k i n 2 ,呈西南端较窄东北端较宽的梨形状岩基产出,分 为边缘相、过渡中心相两个相带,边缘相岩性主要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粒似斑状 花岗岩,过渡中心相岩性为中粗粒花岗岩。 安尔基乌拉岩体 Y 5 2 ‘2 ’ ,侵入于印支期宾巴勒查干岩体北西边部边缘相,位于 矿区北东约8 公里处,呈北东向长轴椭圆状,岩体宽1 .5 .2 .5k m ,长约8k m ,出露面 积约1 6k m 2 。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岩体局部发育 流面流线构造发育,流线方向5 4 。,与岩体延伸方向一致;流面倾向北西。根据岩石 为斑状结构和流面流线构造特征说明岩体侵入深度较浅,属中浅成岩体。岩体内硅化 现象比较普遍,在外接触带部位形成规模较大的接触变质带。次生硅化现象普遍,说 明岩体曾强烈分异出成矿流体。根据矿区蚀变特征和热接触变质作用,矿区深部可能 隐伏花岗岩体。 矿区西北约l o 公里处发育燕山早期巴润罕乌拉岩株 仔吐’ ,呈北东东向长轴椭 圆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 2 岩体矿物成分特征 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2 0 ~3 0 %,斑晶主要为石 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基质占7 0 %,由上述同成分矿物和次生硅化物组成。 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3 0 %2 E 右,基 质占7 0 %由石英、黑云母、斜长石和不透明矿物组成。和华力西期岩浆岩相比,燕山 期花岗岩为黑云母花岗岩,矿物成分钾长石增多,暗色矿物较少,从矿物成分推测岩 石化学成分富钾钠,贫镁铁钙。 3 、花岗岩成因 根据岩体地质、矿物成份、产状以及区域岩浆岩成因∞1 ’哼3 特征,确定印支期宾 巴勒查干岩体为壳源型花岗岩成因或s 型重熔成因,燕山期安尔基乌拉岩株为壳幔源 型成因,或S I 同熔成因。 2 .5 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 2 .5 .1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展布于c u 、P b 、z n 金属量组合异常区n 0 1 的南部,异常面积约2 0 k i n 2 ,C a 的浓度显示为I 级异常,而P b 、z n 元素浓度为Ⅱ级异常,各元素的异常范围相互重叠。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矿脉带为A g 、P b 、Z n 、A s 、s b 组合异常,异常形态、规模和展布 反映了矿脉带的分布、矿化等。 7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2 .5 .2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电法异常强度和分布反映了矿脉带和含矿构造的分布特征,反映了热液蚀变 矿化的范围和矿化强度,反映了矿脉带的特征。大功率电法采用美国Z o n g e 公司G P P 3 2 大功率电法系统,用中梯法扫面,以视充电率3 0 m s 等值线圈定五个异常区,编号分 别为A c .E e 图2 - 2 ,异常主要沿矿脉带和矿区南部断裂构造F l 发育。目前的详查区 只是A c 号异常区的一部分,A c 号异常区向详查区东西两侧尚未封闭。大多数矿脉带 呈低阻高充电率高极化率特征,视充电率异常展布于低值视电阻率异常区边缘;个别 视充电率异常与高阻异常对应,反映该异常处于围岩蚀变硅化较强烈地段的地质特 征。 1 、视充电率异常特征 A c 号异常带分布于1 6 线至7 1 线之间,详查区位于A c 号异常区中部地段,以 视充电率3 0 m s 等值线圈定异常区东西长2 0 0 0 米,最宽处达5 0 0 余米,两个高强度异 常中心呈北西向展布其中。A c 和B c 号异常由3 0 m s 等值线连为一体,里向东收敛的 “ ”形。 B c 号异常带;分布于A c 、C c 号异常区之间,为I I 矿脉带的出露位置,仅在2 4 和3 2 线显示。以视充电率3 0 m s 圈定异常区长2 0 0 米,宽约2 0 0 米,异常向西尚未封 闭。异常中心呈条带状,宽约3 0 米,视充电率强度大于3 2 m s 。 C c 号异常带分布于西部异常区南缘2 0 线至3 2 线之问,为ⅡI 矿脉带西段和矿 区断裂F ,南部出露位置,以视充电率3 0 m s 等值线圈定异常区东西延长达2 4 0 0 米, 最宽处达5 0 0 米。高异常中心分布于该异常区西段,4 0 m s 以上异常为近于平行的两 个异常带,宽度各宽5 0 米左右。 D e 号异常分布于矿区西部,为I I I 矿脉带的东部地段,D c 号和E c 号两异常近 于平行展布。以视充电率异常以3 2 m s 等值线圈定异常长约4 5 0 米,宽约1 5 0 米。异 常中心区呈窄条状,强度大于3 5 m s 。 E c 号异常分布于矿区南部,为矿区N E E 断裂F 1 东段和I I I 矿脉带交叉部位地 段,以视充电率3 2 m s 等值线圈定,异常区呈近东西长条状,延长约8 0 0 米,最宽约 6 0 米,向东未封闭。 2 、激电和电阻率测深异常特征 从测深解释成果可看出,视充电率3 0 m s 以上的局部异常区,均呈形态、规模不 一的透镜状、椭球状,中心强度一般在5 0 m s 以上,最高可达1 0 0 m s 。异常空间分布 一般分布于地表以下几十米至3 0 0 米之间,个别可延深至6 0 0 米左右。视充电率异常 特征,反映了金属硫化物相对富集区的空间分布、产状等地质特征。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成矿地质背景 2 .6 本章小结 首先收集区域地质文献资料,熟悉区域地质、区域构造演化【1 I 】、区域矿化情况等, 为进行地质条件控矿作用研究提供线索。 再而,通过矿区地质结合区域地质,对矿区构造首次提出‘入’字型断裂构造观 点.根据局部地段节理构造产状统计,利用赤平投影方法求解矿区成矿期的构造应力方 向。首次提出矿区岩浆岩岩体成因为印支.燕山期壳幔源型成因复式岩体。在整理矿区 物化探资料基础之上,总结矿脉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为A 昏P b 、z n 、A s 、s b 组合异常区,地球物理电法物探异常呈现低阻高充电率高极 化率异常特征。 9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I 、I I 、ⅡI 号矿脉带n 2 M Ⅲ,一般宽1 0 0 .6 0 0 米,长1 5 0 0 .3 5 0 0 米。产状走向3 2 5 。- 2 7 0 。、由西向东由北西逐渐过渡到近东西向、倾向西、倾角2 5 。.6 7 。 图2 .2 、图3 - 1 、图3 .2 。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蚀变碎裂板岩、硅化蚀变岩、 石英脉、片理化带等。围岩蚀变种类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 a 弋.\ ‘弋 \ 菇 直 、 弋- 3 \ 釜冀 S \ 一一、 、~ k 、~ ’.夕严 忒 I - ,,一弋 鎏 蕊 弋毫 J ,_ 一 迨 ≮笋 飞 囤1 口虱2 \ b J 电 I l 比例尺l 5 5 0 0 图3 - 1 阿尔哈达铅嘈银矿床8 0 8 水平断面图 图例l 矿体位置编号;2 嘞探线号 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I 号矿脉带是主要的含矿带,由一系列的近于平行分布的、 规模不等的矿脉组成。在同一剖面上,最多可见到大小不等近似平行分布的矿脉2 6 条,已控制矿脉带斜深大于8 0 0 米 图3 .1 、图4 .1 。 3 .1 矿体特征 在I 矿脉带7 线.3 9 线范围内,共发现5 0 个矿体,主要矿体为I .1 、I - 2 、I - 3 、 I 一4 、I .5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