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3 5卷第 8期 2 0 1 0年8月 煤 炭 学 报 J 0 URN AL O F C HI NA CO AL S 0 CI E T Y Vo 1 . 3 5 No. 8 Au g . 201 0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0 0 8 1 3 3 1 - 0 5 坑道掘进空 间反射 波超前探测技术 张 平 松 , 刘盛 东 , 吴健生 1 .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 2 3 2 0 0 1 ; 2 . 中国 矿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 2 2 1 0 0 8 ; 3 . 同 济大学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 院, 上海2 0 0 0 9 2 摘要 提 出坑道掘进空间的任意炮检对反射波观测 系统布置、 野外工作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关键技 术 。对任 意 空间 炮检 对 数据 处理 时 , 利 用 r p域 滤波提 取前 方界 面反射 波组 , 进行 射 线扫描 叠加偏 移获得坑道掘进空间的二维地质条件成像 结果; 根据振幅和极性对异常界面提取 , 完成对巷道工作 面前方地质条件 的解释与预报。应用结果表明, 反射波超前探测技术 系统的空间布置合理 , 数据采 集量大, 对掘进坑道前方断层构造及其异常界面的位置探测预报比较 准确。 关键 词 坑道 ; 反 射 波超 前探 测 ; 反射 波提 取 ; 偏 移成 像 中图分类号 P 6 3 1 . 4 文献标志码 A Tun ne l r e fle c t i o n wa v e i m a g i ng t e c hn o l o g y a n d i t s s y s t e m d u r i ng dr i v i ng s p a c e Z HA NG P i n g s o n g , L I U S h e n g d o n g , WU J i a n s h e n g 1 . S c h o o l ofE a c h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A n h u i U n iv e r s i t y ofS c i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H u a i n a n 2 3 2 0 0 1 , C h i n a ; 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 D e e p G e o me c h a n i c s a nd U n d e r g r o u n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0 0 8 , C h i n a ; 3 .S c h o o l ofO c e a n a n d E a r t h S c i e nce , T o n g f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 , C h i n a Abs t r ac t Pu t f o r wa r d o wn o b s e r v i n g s y s t e m wi t h a r b i t r a r y s h o t r e c e i v e r pa i r by s i mu l a t i o n e x pe r i me n t s i n d riv i n g s p a c e o f t un n e l , me t h o d o f f i e l d wo r k a n d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q u e o f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Du rin g d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f o r a r b i t r a ry s h o t r e c e i v e r p a i r s y s t e m , i n t e r f a c e r e f l e c t i o n wa v e s a h e a d o f t h e t un n e l f a c e we r e p i c k e d u p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r o u g h fil t e rin g wa v e i n r p fie l d. Th e 2 D i ma g i n g r e s u l t s a b o u t d r i v i n g s p a c e o f t u n n e l we r e g a i n e d t h r o ug h r a y s c a n mi g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The a bn o r ma l i n t e r f a c e s we r e p i c k e d u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mp l i t ud e a nd p o l a rit y . An d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a h e a d o f t h e t u n n e l wa s f o r e c a s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i g r a t i o n i ma g i n g a n d o t h e r p r o p e r t y p a r a me t e r s . Th e a p pl y i n g r e s u l t s e x p r e s s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 l a y o u t o f t h e t u n n e l r e fl e c t i o n w a v e i ma g i n g s y s t e m T R I S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i t c a n c o l l e c t e n o u g h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d a t a . TRI S c a n f o r e c a s t t h e f a u l t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t s a b n o r mi t y i n t e r f a c e s a h e a d o f t u n n e 1 . Ke y w o r d s t u n n e l ; r e fl e c t i o n w a v e i ma g i n g s y s t e m T R I S ; r e fl e c t i o n w a v e f e t c h i n g ; mi g r a t i o n i m a g i n g 以隧道及矿山巷道为主的坑道工程掘进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的影响, 这对工程施工安全 及高效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为满足坑道工程综合机 械化生产技术条件 的需求 , 必须能对掘进空间各种地 质构造及异常进行超前探测与预报。利用一定 的探 测技术和手段收集坑道岩 煤 体的有关 信息 , 运用 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该资料进行研究 , 从而预报施工 工作面前方岩 煤 体情况或地质条件 , 为坑道掘进 提供实用的地质资料 , 即为坑道超前探测预报。超前 地质预报方法技术一直是地球 物理界普遍关注的热 点和难题 , 目前各国都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 其重点是 解决前方构造界面位置及其富含水异常区, 所采用的 方法主要为地震波和 电磁法类 。由于对坑道前方地 质构造或异常探测属于隐伏 目标体定位问题 , 加上坑 道内可供利用的空问有 限, 观测方案受到限制 , 虽然 探测的物探方法较多 , 但其测试效果都很难满足各种 工程的生产技术要求。结合大量 的实验及文献资料 分析 , 在众多的超前探测方法 中, 地震反射探测所受 到的干扰影响较小 , 测试原理成熟 , 是一种相对可靠、 探测距离较远的物探技术手段 , 因此 比较适宜于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3 一 O 1 责任编辑 常琛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项 目 2 0 0 6 C B 2 0 2 2 0 9 , 2 0 0 7 C B 2 0 9 4 0 0 ; 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基 金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 张平松 1 9 7 l 一 , 男 , 安徽六安人 , 教授 , 博士。T e l 0 5 5 4 6 6 6 8 7 0 4, E ma i l p s z h a n g 7 1 1 6 3 . t o m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进行坑道前方地质构造或异常界面探测预报。 实际上利用反射波原理进行超前探测 的方法技 术较多 , 主要是以国外 T S P技术 为主 , 发展 了不少类 似的专门技术。但总的来说, 国内外对反射波超前探 测技术原理分析研究较少 , 国内大多更是将外国成型 技术直接应用。曾昭璜 、 何振起等 进行 了负视速 度法的理论及 处理算法研究 ; A s h i d a Y√ 借 助钻机 T B M 振动作为震源 , 三分量接收的资料 , 应用等旅 行时平面法进行偏移成像获得前方地质界面 ; 常旭 等 考虑地震波的几何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 提 出了 一 种基于逆时偏移的原理对隧道零偏移距合成地震 记录模型成像 ; 张平松等 进行超前探测模拟及偏 移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 沈鸿雁等 “ 对偏移算法及其 应用条件进行讨论 , 其他针对超前探测技术原理所开 展的研究很少 , 特别是对反射地震波法空问数据采集 与处理技术没能很好地深入。且煤矿巷道开挖过程 中地质问题多, 井下条件较隧道 洞 苛刻 , 瓦斯环境 制约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及时介入 , 其反射超前探测 难度更大 , 研究资料更少 , 因此开展此项 内容研究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反射波超前探测关键技术 反射地震波方法采用了界面反射测量原理 , 主要 通过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 , 通常在巷道 、 隧道的左 右边帮、 墙, 大约 2 4个炮点布成一条直线 , 用锤击或 小药量爆炸激发产生地震波。当地震波在岩石 中以 球面波形式传播遇到岩石物性界面 即波阻抗 明显 差异界面, 如断层 、 采空 区、 岩石破碎 带和岩性变化 等 时, 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 一部分信号透射 进入前方介质。反射 回来 的地震信号被三分量高灵 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形成地震记录。图 1为利用 反射波法进行坑道超前探测预报原理。通过分析反 射地震波信号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 对断层 、 岩石 破碎等不 良地质体 的位置、 规模 、 产状及岩石力学参 数进行计算与界面提取成图。 1 坑道反射探测布置 F i g .1 Th e d e t e c t i o n l a y o u t b y r e fle c t i o n wa v e i n t un n e l 这里几个关键技术包括采集系统中炮检对布设 、 数据处理 中的反射波提取 、 坑道速度分析及偏移成像 等技术内容。观测系统和处理方式的不 同组合 出现 了多种反射超前探测方法。受篇幅所限, 这里仅就主 要技术进行说明。 1 . 1 观测系统布设 反射超前预报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的不 同组合 形成 了多种技术 , 其 中包括负视速度法 、 H S P 、 T S P 、 T R T 、 T S T和陆地声纳法等技术 , 目前 国内所采用 的 多数方法都是从国外直接引进过来 的。其中 T S P系 统在 国内外应用较多 , 技术内容较为全面 , 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J 】 , 1 2 - 1 4 ] 。根据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 可将反 射波预报方法归纳为 3种类型 ① 单炮反射波记 录 类, T S P 、 负视速度法 、 H S P 、 I S I S等方法属 于同一类 型 , 主要利用单炮反射地震记 录进行坑道数据采集 , 但其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别。② 空间成像 类 , T R T和国内的 T S T属于该类型 , T R T方法在观测 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上与 T S P法有很大不同。它采 用空间多点接收和激发系统 , 检波器和激发炮点呈空 间分布, 布置在坑道工作面、 顶板及两个侧帮上 , 实现 了空间观测 , 充分获得空间波场信息, 提高对前方不 良地质体的定位精度, 较 T S P和负视速度法有 明显 的改进。在资料处理方法上是通过速度扫描和偏移 成像完成对前方界面的定位 。③ 其他反射波方法, 包括工作面单点探测 、 陆地声纳法等 , 其 中陆地声纳 法是陆上极小偏移距高频弹性波反射连续剖面法 , 其 实质是垂直地震波反射法。 目前无论是点、 线到现有的空间超前探测系统布 置 , 都不能简便 、 全方位 、 有效地收集来 自坑道前方反 射地震波信息 , 这对超前探测解释精度带来一定的影 响。其中, 点状超前探测系统布置所采集的地震信号 道数较少 , 其反射相位判定可 比性差 ; 在很难判定前 方地质构造与坑道走向关系条件时 , 直线观测系统布 置以一帮作 为激发 或接收 测线 , 带有一定的人为 性 ; 由于数据处理方法不同, 现有空间观测 系统未能 全面利用坑道工作面 、 帮 、 顶 、 底板条件 , 信号采集不 够完善 。分析认为 “ 一炮多收和空间任意多炮检对 观测系统” 是坑道现有条件下获得有效反射信号的 最佳方式。图 2为简单线型观测系统与空 问观测系 统反射偏移结果 , 可以看出空间观测系统反射段归位 效果好。由于工作面前方有效反射波与直达波 、 坑道 侧壁反射波和工作面后方反射波等干扰信号之间视 速度性质完全不同, 当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界面与坑 道 中轴线达到一定角度时 , 其反射波视速度为负, 其 他信号视速度为正, 因此可通过数字处理中视速度滤 波等方式有效分离出反射信号与干扰信号 , 为获取有 效地质界面奠定基础。 第 8期 张平松等 坑道 掘进 空间反射 波超前探 测技术 距离 / m l O O 2 0 0 3 0 0 1 2 0 g 4 0 \ 哑 4 O 一 1 2 O 图 2 线 型和空间观测系统偏移结果 比较 F i g .2 Re s ul t s c o n t r a s t o f mi g r a t i o n u s i n g t wo di f f e r e nt o bs e r v i ng s y s t e ms 以坑道空间为条件 , 对检波点和激发点进行任意 布置, 形成立体反射系统是 有效信号采集重 点。在 T S P 、 T S T等方法观测系统研究基础上 , 构建 了坑道三 维空间反射波观测系统 图 3 , 其检波点和激发点均 为三维空间坐标 , 具体位置以现场测试为准。为便于 说明, 图3中检波器 与放炮点 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 为 规则的空间观测系统 , 所完成的立体成像系统支持炮 检对任意布置。其 中检波器数 以 2~5个 三分 量为 宜 , 目的是有针对性地 收集来 自前方有效反射 波信 息。炮点数视现场条件进行 布置 , 当炮点数在 2 O炮 左右时可抽取一帮记录进行二维系统分析。 图3 任意炮检对空问观测系统 F i g . 3 S p a c e o b s e rvi n g s y s t e m w i t h a r b i t r a r y s h o t r e c e i v e r p a i r 1 . 2 反射波提取技术 坑道空间任意观测系统数据处理 , 涵盖 了波形处 理 、 振幅处理 、 成像处理 、 岩石动力学参数提取和反射 界面绘制等一系列功能过程 , 整个系统的关键技术是 对坑道干扰波的滤处 、 反射波提取 、 速度分析 、 偏移成 像和结果可视化等几个 内容。 为了从坑道地震记录中获得前方反射波信息, 进 行上 、 下行波分离后保留负视速度的下行波。根据反 射时距曲线的负视速度特征 , 选择线性 r P变换进行 上 、 下行波分离 , 假设介质是层状变化且速度界面和 测线垂直 , 测线垂直界面的反射相位在时间域呈线性 规律。在 一 域中用炮检距 和波的旅行时 t 来描述 波场信息 , 波场值为 , t 。而在 r p域中, 是用射 线变量P 和它在时间上的截距 r 来描述波场, 波场值 为 P, 。两者描述波场的参量存在如下关系 t 7 -px. P d t /d x 其 中, t 为波旅行时 间; 为炮检距 ; P为射线变量 ; 为射线变量在时间轴上 的截距。 P变换正变换是 把 域 中共炮点记录或其他记录按不 同的斜率 P 和截距 进行迭加。正变换过程为 N 沙 tr , P D X i , P X i 其 中, Ⅳ为地震道数 , 按给定 的斜率P, 即沿射线 t r 将记录的所有道迭加起来 , 即形成 r P域 的一个 地震道 ; 按某一斜率范 围迭加, 则形成 P域 的一组 完整的地震道记录。 r p逆变换在 丁 一 P域按不同斜 率 d - / d p的直线做倾斜迭加完成逆变换。其公式为 M , t q , p i , t p 其中, 为 P域 中地震道数 。经转换后各种 波的 波场特征在 p域 中会发生变化 , 从而能够容易识别 在 一 域中无法识别的波场特征 , 剔除正速度而保留 前方有效信息的负速度场。 1 . 3偏移成像技术 坑道反射波数据偏移成像技术可分为两类 一类 是射线偏移法 ; 另一类是波动方程偏移法。 目前工程 应用 中多采用绕射扫描偏移方法 , 它是建立在射线偏 移 的基础上使反射波 自动归位到真实位置上 的一种 方法。根据惠更斯原理 , 地下每一个反射点 P都可 以 看成是一个子波震源, 进行绕射扫描偏 移时 , 把每一 个 网格点看成是一个反射点, 则它的反射波或绕射波 旅行时为 1 一 一 一X s i X p ] 其 中, 为扫描点 P处第 炮第 个接收点 的绕射波 旅行时, 1 、 2 、 ⋯、 m, 且 m为参与叠加的记 录道; h 为P点的垂直深度 ; 为地震波的速度。图4为绕射 扫描偏移网格。这样把记录道上 肘 刻的振幅值 a 与P点的振幅值叠加起来 , 作 为 P点的总振幅值 A , 1 3 3 4 煤 炭 学 报 2 0 1 0 年第3 5 卷 则 A ’, o 。 对 h平面按 、 △ 划分 的方格 网上每一点 P , h 都进行计算 , 只要划分得足够细 , 总可 以在所 要求的精度上反映反射点的全部可能位置。这样 , 使 反射界面上的叠加扫描点 P的总振幅 A 更加增大, 不在反射界面上的扫描点 P的总振幅 进一步相对 减小 , 既提高了信噪比, 又把反射界面 自动偏移到其 空间真实位置上去。为了提高运算速度 , 对每一个炮 检对进行振幅叠加时控制其扫描范围, 横向选择炮检 距的 5~ 6倍范围, 纵向选择设定的深度范围进行扫 描。为了提高超前探测对前方地质构造的分辨率 , 扫 描时增加了每一炮检对的扫描点与 轴夹角控制, 其 范围为 4 5~ 6 0 。 。 f I I I l l 1 1 I p 一 p X . I / 、 I 、 1 一 l r I\ 、 、 L I\ I ’ I I I 、 I 1 I I 一 I, \ 、 I 、 I I I ’ ’~ l f I 尼 c , L , 网4 绕射扫描偏移网格划分 Fi g . 4 Gr i d p l o t t i ng ma p o f di f f r a c t i o n S C a ll mi g r a t i o n 2 现场探测实例 2 . 1探测仪器及技术工作方法 目前 , 国内外用于坑道超前勘探的地震仪器设备 较少 , 主要包括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的 T S P系 列隧道超前探 测仪 、 北京水 电物探研究所的 T G P 1 2 隧道地质预报系统 、 北 京骄鹏 的 T S T 2 4隧道地质超 前预报 系统 、 煤 炭科学 院究 总院重 庆研究 院 的 D T C 一 1 5 0型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 和福州华虹 的 K D Z 1 1 1 4 6 B 3 0型矿井地质探测仪等设备, 后两款仪 器可进行矿井高瓦斯环境探测。各种仪器设备采用 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有所区别。 通常现场根据条件采用锤击或放振动炮形式激发 地震波, 岩石坑道锤击可控制8 0 I13 , 煤巷可控制6 0 IT I , 而放炮则探测距离可达 1 5 0 m以上。现场条件简单时 可采用一种简便型任意炮检对布设 系统 图 5 , 两个 三分量接收 , 能对不同检波器信号进行叠加。 2 . 2 顾 桥超前 探测 实例 分析 针对淮南顾桥煤矿 一 7 8 0南翼轨道大巷 掘进 条 件 , 现场采用反射波法超前探测 , 控制前方 1 5 0 IT I 内 断层、 陷落柱构造等异常界面。由于前方地质条件复 杂 , 同时采用了直流电和瞬变 电磁等方法跟踪探测 , 图 5 一 种简便 的任意炮检对系统布置 F i g . 5 On e o f h a n d y l a y ma p w i t h a r b i t r a r y s h o t r e c e i v e r p a i r 综合判断前方断层构造及含水异常。该巷道现已安 全穿过近 1 0 0 0 m的构造复杂区 , 取其 中 6 5 6 0 m 处工作面的一次探测成果加以说 明。现场采用图 5 所示观测系统 , 炸药震源布置在左帮和右帮上 , 其 中 左帮 2 0炮 , 右帮 8炮 , 炮间距 2 . 0 m; 接收传感器埋 设 C 1和 C 2两套三分量。 6 5点距离 C 1点 1 . 9 m。 图 6为 分量记录直达波速拟合及反射波提取 结果 , 纵波速度为 3 . 8 m/ ms , 直达横波速度为 2 . 1 m/ mS 。利用直达波速度可基本确定探测区速度范围并 作为深度偏移速度背景值。 距离 / m n L O_ 。 匿 5 0 O 0 5 O 0 0 j 、一 。 . 5 O ∞ £ 三 1 0 0 茸 1 5 0 2 0 0 距 离 / m 2 0 3 0 4 0 5 0 錾 ; a 直达 波 速 求取 b 及 射波 提取 图 6 直达波速求取及反射波提取结果 F i g . 6 F e t c h i n g r e s u l t s b y d i r e c t wa v e v e l o c i t y a n d r e fl e c t i o n 图7为 分量叠加偏移成像结果, 该剖面反映了 坑道前方弹性差异界面在空问的位置关系, 用不同的 颜色表达反射波振幅的大小 , 颜色越深代表该处反射 波能量越强 。可以看出, 在剖面上 自 6 5点向工作面 前方 1 6 0 I n范围内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反射相位 , 其中 强反射界面有 2组。R 1 距 6 5点为 7 6 . 0 m, 其界面 反射极强 。R 2异常界 面位 于 1 0 5 . 0~1 1 0 . 0 1T I 段。 综合现有地质资料推断 , 在 R1 异常界面处 即为 F 1 0 8 1 断层构造位置。R 2界面处反映出岩层较为破碎, 推断该处有小断层发育的可能。 2 . 3 效果分析 图 8为探采对比结果。坑道掘进揭露 探测解释 的 R l 界面为 F D 1 0 8 1断层面位置 , 其走向 2 7 4 。 , 倾 角 7 0~ 8 0 。 , 落差 5 0 IT I 。断层带 内岩性破碎 , 呈糜棱 化 , 无 出水淋水现象 。而位 于 6 5点前方 1 0 5 m处 R 2界面为 F D 1 0 8 1断层次生小断层面, 且坑道淋水 不 明显 , 与电磁法综合探测结果吻合 。 0 “ _ 燃 娜 第 8期 张平松等 坑道掘进空问反射波超前探测技术 1 3 3 5 1 4 0 1 2 O 1 0 0 距离 / m 8 0 6 0 4 0 2 0 0 图 7 偏移结果分析 Fi g . 7 Mi g r a t i o n r e s ul t s a na l y s i s 距 离 / m I 60。i1 o 4 n i i 。 。 6m 6 9 ; 一 罢 毒 螺 峁’ , 7 0。 1 图 8 探采结果验证对 比 F i g . 8 C o n t r a s t o f d e t e c t i n g a n d d r i v i n g r e s u l t s 3 结 语 3 O 2 O 1 0 0 1 O 2 0 - 3 0 2 0 1 0 O 1 0 2 0 坑道反射超前探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其中涉及 到的关键技术较多 , 目前依据空问任意炮检对布置观 测系统 , 以 p滤波方法为主实现 了对多分量数据的 反射波提取, 通过扫描叠加偏移获得坑道二维结果剖 面 , 对工作面前方断层界面等异常进行预报 , 取得 了 一 定的成果 。但对地质界面的判定精度 、 异常性质定 位等与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 需不断完善。这其中 坑道地震波速度分析 、 波动方程偏移算法以及多属性 参数利用等相关技术至关重要 , 仍在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张平松 , 吴健 生. 中 国隧道及 井巷地 震波法 超前探 测技术 研究 分 析[ J ] . 地球科学进展 , 2 0 0 6 , 2 1 1 0 1 0 3 3 1 0 3 8 . Zh a n g P i n g s o n g.Wu J i a n s h e n g .Re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y s i s o f f o r wa r d p r e d i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u s i n g s e i s mi c r e fl e c t i o n wa v e i n t u n n e l a n d l a n e w a y i n C h i n a [ J ] . A d v a n c e s i n E a C h S c i e n c e , 2 0 0 6 , 2 1 1 0 1 0 3 31 0 38 . 刘盛东, 张平松. 地下工程震波探测技术[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 学 出版社 , 2 0 0 8 . 王齐仁 , 杨天春. 隧道地 质灾 害超 前预报 的地震 反射 法 [ J ] . 地 球物理学进展 , 2 0 0 6, 2 1 2 6 4 3 6 4 9 . Wa n g Q ir e n, Y a n g T i a n c h u n . T h e s e i s m i c r e fl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p r e d i c - t i n g t u n n e l g e o l o g ic a l h a z a r d s [ J ] .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 y s i c s , 2 0 0 6, 2 1 2 6 4 3 6 4 9 . 冯宏 . 我 国防止矿井瓦斯事故 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展 [ J ]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 0 0 5 , 2 0 4 1 1 7 1 1 1 7 5 . F e n g Ho n g .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t e c h n o l o gy 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s u r v e y t o p r e v e n t i n g g a s a c c i d e n t o c c u r r i n g i n t h e c o l l i e r y i n C h i n a [ J ] .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o p h y s i c s , 2 0 0 5, 2 0 4 1 1 7 1 1 1 7 5 . [ 5 ] 曾昭璜. 隧道地震 反射法超 前预报 [ J ] . 地球 物理学报 , 1 9 9 4, 3 7 2 2 6 8 2 7 1 . Z e n g Z ha o h u a n g . P r e d i c t i o n a h e a d o f t h e t u n n e l f a c e b y t h e s e i s mi c r e f l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 J ] . C h i n e s e J . G e o p h y s . , 1 9 9 4 , 3 7 2 2 6 8 2 7 1 . [ 6 ] 何振起 , 李海, 梁颜忠. 利用地震 反射 法进行 隧道施 工地质超 前预报 [ J ] . 铁道工程学报 , 2 0 0 0 4 8 1 8 5 . He Z h e n q i , L i Ha i , L i a n g Ya n z h o n g .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p e r - l e a d i n g f o r e c a s t d u rin g t u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y u t i l i z i n g s e i s mi c r e s p o n s e a n aly s i s me t h 一 0 d [ J ] . J o u r n al o f R a i l w a y E n gi n e e ri n g S o c i e t y , 2 0 0 0 4 8 1 - 8 5 . [ 7 ] As h i d a Y . S e i s mi c i ma g i n g a h e a d o f a t u n n e l f a c e w i t h t h r e e - c o mp o - n e n t g e o p h o n e s [ J ] .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 s , 2 0 0 1 3 8 8 2 3 - 8 3 1 . [ 8 ] 常旭, 刘伊克, 桂志先. 反射地震零偏移距逆时偏移方法用于 隧道超前预报 [ J ] . 地球 物理学报 , 2 0 0 6, 4 9 5 l 4 8 2 1 4 8 8 . Ch a n g Xu. I 』i u Yi k e . G u i Zh i x i a n . Z e r o o f f s e t r e v e r s e t i me mi g r a t i o n for p r e d i c t i o n a h e a d o f t u n n e l f a c e [ J ] . C h i n e s e J . G e o p h y s , 2 0 0 6, 4 9 5 1 4 8 2 1 4 8 8 . [ 9 ] 张平松 , 刘盛东 , 吴健生. 隧道及 井巷工程超前 探测模拟及 其偏 移技术研究 [ J ] . 岩石 力学 与工 程学 报 , 2 0 0 7, 2 6 s 1 2 8 4 7 2 8 51 . Z h a n g Pi n g s o n g, L i u S h e n g d o n g, Wu J i a n s h e n g . S t u d y o n d e t e c t i n g s i mu l a t i o n a h e a d o f t u n n e l a n d l a n e wa y a n d i t s mig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nd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7 , 2 6 S 1 2 8 4 7 2 8 5 1 . [ 1 O] 张平松. 隧道 、 井 巷掘进 空间的 反射波成像 系统 研究 [ D] . 上 海 同济大学 , 2 0 0 8 . [ 1 1 ] 沈鸿 雁 , 李庆 春 , 冯 宏. 隧道反 射 地震超 前探 测偏 移 成像 [ J ] . 煤炭学报 , 2 0 0 9, 3 4 3 2 9 8 3 0 4 . S h e n Ho n gya n , L i Q i n g c h u n , F e n g H ang .Mi gra t i o n i m a g i n g f o r t u n n e l r e fl e c t e d w a v e s e i s mi c p r e d i c t i o n a h e a d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0 9, 3 4 3 2 9 8 3 0 4 . [ 1 2 ] Kn e i b G, K a s s e l A, L o r e n z K. A u t o ma t e d s e i s mi c p r e d i c t i 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