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多煤种掺配优化方案.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火力发电厂多煤种掺配优化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火力发电厂多煤种掺配优化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火力发电厂多煤种掺配优化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3 7卷 第 6期 2 0 1 5年 6月 华 电技 术 Hu a di a n Te c h n o l o g y Vo l _ 3 7 No . 6 J u n . 2 0 1 5 火 力发 电厂 多煤 种掺 配优 化方案 侯德安, 王伟 , 蒋蓬勃 华电国际技术服务中心, 济南2 5 0 0 1 4 摘要 随着市场煤源的不断变化, 为将多煤种按最佳比例进行配购, 使其量、 质指标能够满足锅炉设计指标要求并降低 综合煤价 , 提出了动力配煤煤质计算模型, 按此模型对某电厂 4锅炉进行了燃煤掺配试验 , 既保证了机组运行煤质参数 又降低了综合煤价。 关键词 煤种; 掺配; 煤价 ; 指标 中图分类号 T K 2 2 7 .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1 9 5 1 2 0 1 5 0 6 0 0 4 30 2 1 设 备概况 某 电厂 4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 超临界直流锅 炉 , 型号 为 S G一2 1 0 2 / 2 5 . 4一M9 5 4 。 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 , 四角布置 、 切向燃烧 , 正压 直吹式制粉系统 , 单炉膛 、 兀型露天布置 , 全钢架 悬 吊结构 、 平衡通风 , 固态排渣 。锅炉燃烧系统采用 6 台 MG S 3 8 5 4型双进双出球磨机直吹式系统 , 燃烧器 采用垂直方 向浓淡分级燃烧 , 在燃烧器每根煤粉管 道进 口处装设 1 个煤粉浓淡分离装置 , 将分离后的 浓煤粉送入炉膛下部燃烧器 , 淡煤粉送入炉膛上部 燃烧器 。主风箱下部布置 6层浓煤 粉喷嘴 , 上部布 置 6层淡煤粉喷嘴 , 分离燃尽风 S O F A 风箱布置有 6层 S O F A喷嘴。锅炉风烟 系统 由一次 风系统、 二 次风系统和对流烟道组成。对称布置 2台送风机 、 2 台引风机 、 2台一次风机和 2台三分仓空气预热器 。 煤质参数见表 1 。 2 动力配煤基本 要求 动力配煤是根据 电厂生产及环保要求 , 通过科 学计算或燃烧试验获得掺配 比例 , 把多种不 同品质 的动力煤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 形成一种新 的动力煤 。 选择相近的煤种进行掺配 , 尽量不跨煤种掺配。配 煤原则 1 配煤煤质使燃煤锅炉达到最佳燃烧工 况 效率 ; 2 选用煤种适应煤炭市场变化 价 格 ; 3 控制燃煤灰熔 融性及 沾污性 安全 ; 4 控制有害元素 的排放 环保 。注 意掌 握各煤种及 其混煤的特性与设计煤质的差异, 如灰熔特性、 等效 挥发分等 。配煤的 目的是通过掺配煤提高煤 的灰熔 点 、 减缓结渣 , 混煤 的灰熔点有时 比 2种单煤都低 , 有 时比2种单煤都高。 收稿日期 2 0 1 4 0 7 0 7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4 0 7 表 1 煤质参数 2种煤混烧时其挥发分 的析 出是非同步的, 混 煤挥发分初析温度与混煤 中性 能较优 的那种 煤相 近; 混合后的挥发分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差不大, 但挥 发分含量相差较 大的煤种 如无烟煤与烟煤 混合 后 , 其燃烧特性 包括着火 和燃 尽 应考虑 “ 等效挥 发分” 。如 2种原料 煤 的干燥无 灰基挥 发分相 差 1 5 . 0 %以上 , 应该进行燃烧试验 。 目前 , 各电厂掺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在将入厂 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干燥基硫分 、 干燥基灰分和收 到基低位发热量控制在适 当范围内的前提下 , 计算 各种动力煤掺配质量百分数及最优配煤价格 。 3 动力配煤煤质计算模型 以收到基数据进行配煤时, 按下式计算动力配 煤 的理论值 X X .1 o1 Xa r,2 口 2 ⋯ Xa r , 0 , 1 4 4 华 电技 术 第 3 7卷 式 中 X 为 n种原料煤 的收到基挥发分 、 收到基 硫 、 收到基灰分或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 口 为 / 7, 种原料 煤 的收到基配煤质量分数。 以干燥基数据进行配煤时 , 按下式计算动力配 煤的理论值 Xd[ X d . 1 a 1 1 0 0一M r _ 1 Xd .2 a 2 1 0 0一 r . 2 ⋯ Xd . n a 1 0 0一M ] / [ a 1 1 0 0一 r _ 1 a 2 1 0 0一M .2⋯ a 1 0 0一 ], 2 式中 X 为 n种原料煤 的干燥基挥发分、 干燥基硫 分 、 干燥基灰分或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 为 / 7, 种料 煤的收到基水分。 煤质数据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时 , 按下式计算 动力配煤产品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a f[ a f . 1 a 1 1 0 0一A .1 一A ,1 / d a 2 1 0 0一M r . 2一A 2 ⋯ , a 1 0 0一 . 一 . ] / [ a l 1 0 0一M . 1一A .1 a 2 1 0 0一 .2一A . 2 ⋯ a 1 0 0一M . 一 . ], 3 式中 为 种原料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A 为 几种原料煤的收到基灰分 。 4 动 力配煤优 化方案 目前各电厂机组动力煤掺配过程为 生产调度 人员根据 日负荷计 划和机组实际情况 , 对燃料运行 人员提出人炉煤质具体要求 , 燃料运行人员根据 当 班来煤和煤场存煤情况进行掺配 , 多考虑满足机组 安全、 稳定运行的要求 , 因此存在入炉煤最优成本优 化的空间。 动力配煤优化 目标为 将多煤种按最佳 比例进 行配购 , 使其量、 质指标 能够满足锅 炉设 计指标要 求 , 同时降低综合煤价 , 根据该 目标建立线性规划标 准模型 。 设锅炉运行 工况要求的煤质参数为约束条 件 S . t . , 掺配人炉综合煤价最低为 目标 函数 . , , 建立优 化方案线性规划模型 mi n J C 1 l C 2 2C3 3 ⋯ C , l Ⅱ 恕⋯ ≤ 或 或 ≥ 6 1 ⋯ ≤ 或 或 ≥ 6 2 q q ⋯ q %≤ 或 或≥ ’ 4 X 1 ⋯ % . 1 蕾I0 i1, 2, 3, ⋯ , n 式中 C 为各批煤 到厂价 a m n为可用 煤种成分含 量 ; 6 为 目标值 ; 为优化 比例。 设某电厂配煤要求人炉煤煤质符合机组设计燃 烧指标, 采用 A , B , c 3批煤进行掺配, 单 日计划取 煤量6 0 0 0 t , 存煤数据及约束条件见表 2 。 表 2 某 电厂存煤数据及约束条件 将上述参数代入模型得 mi n J 8 3 0 x l8 7 0 x 28 4 0 x 3 , 1 1 ≤ 2 5x 1 1 2x 2 1 3 x 3≤ 1 7 1 . 5 1 1 . 0 2 1 .8 x 3≤ 1 . 4 1 7 ≤ 1 6x 1 21 x 2 1 9 x 3 ≤ 21 。 1 2 3 1 ≥O i1 , 2 , 3 经计算, 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为 A批煤种优化取 煤 2 0 0 0t , 占计划 总取煤量的 3 3 . 3 3 % ; B批煤种优 化取煤 2 2 5 0 t , 占计划总取煤 量的 3 7 . 5 0 % ; C批煤 种优化取煤 1 7 5 0t , 占计划总取煤量 的 2 9 . 1 7 % 。3 批煤 种 掺 配 后 混煤 的硫 分 为 1 . 4 0 % , 挥 发 分 为 1 6 . 6 3 %, 低位发热量为 1 8 . 7 5 MJ / k g , 掺配后优化配 煤价格为 8 4 7 . 9 2 t 。 但 目前市场煤价格相对较低 , 且受储煤场及掺 配设备限制 , 各单位大多采用少煤种简单掺配方法。 将 3批煤种按 1 1 1的 比例 各 2 0 0 0 t 进行掺 配, 修正后掺配试验结果为 硫分为 1 . 4 3 %, 挥发分 为 1 6 . 6 7 % , 低位 发热量为 1 8 . 6 7 MJ / k g , 掺配后优 化配煤价格为 8 4 6 . 6 7元/ t 。 5 结论 1 计算结果表明, 规划模型最优解既能使不 同煤种的混合煤质成分满足约束条件 机组运行煤 质参数 , 又能使 目标 函数 掺配入炉综合煤价 最 优 , 满足动力配煤要求 。 2 修正后 的掺配试验结果 表明 , 应适 当选择 混合煤质成分 , 以满足约束条件 , 避免实际生产 中由 于操作不准确等引起的 目标 函数偏差 。 3 应根据企业 自身实际情况 , 下转第4 7页 第 6期 董瑞信 , 等 智能吹灰优化 系统在 1 0 3 9 MW 机组中的应用 4 7 5 试运行数 据处理及分析 5 . 1 数据处理方式 对 比分析试运行期 间 按 吹灰优化方案 吹灰 及试运行前 按优化前吹灰方式 吹灰 机组平均参 数 , 系统分析 数据全部来源 于 ms数据库 , 为现场 测量元件的实测值 。取全天 2 4 h的数值 , 每 1 0 s 取 值 1次 , 每天共计 8 6 4 0条。 数据处理方式 除机组功率 和环境温度外 , 同一 参数采用多测点的负荷 加权平均值 , 以消除负荷对 参数的影响。以主蒸汽温度为例 , 平均值 按下式 进行计算 ∑t i P 一 0 t l_一 , 1 ∑P J● 一 ll 式中 i 为第 i 条记录数据 ; 为记录的总数 ; 为第 i 条记录的主蒸汽温度 ; 为第 i 条记 录的负荷 。 空预器出口排烟温度由于受进 口风温及暖风器 的影响 , 根据 G B 1 0 1 8 4 --1 9 8 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 规程 中的规定进行处理 。 5 . 2数据 分 析 1锅炉试运行前 、 后 1 2 d平均参数对 比见表 1 。 表 1 1锅炉试运行前 、 后 1 2 d平均参数对 比 项目 试运行前试运行后 差值 项目 试运行前试运行后 差值 负荷/ MW 8 3 1 . 7 5 8 3 9 . 1 1 7 . 3 6 空预器 B排烟温度 修正排 1 0 5 . 4 5 1 1 1 . 2 1 5 . 7 6 主蒸汽温度/ o C 5 9 5 . 4 6 5 9 7 . 4 1 1 . 9 5 烟温度 / o c 1 1 5 . 4 0 1 1 3 . 9 8 一1 . 4 2 再热蒸汽温度/ C 5 9 8 . 8 O 6 0 0 . 4 9 1 . 6 9 空预器平均排烟温度 修正 1 0 4 . 7 1 1 1 0 . 4 7 5 . 7 6 主减温水流量/ t h 9 5 . 7 7 8 2 . 7 8 1 2 . 9 9 排烟温度 / ℃ 1 1 5 . 0 6 1 1 3 . 2 5 一1 . 8 1 再热减温水流量/ t h 0 . 2 0 1 . 5 6 1 . 3 6 一次风入 口风温/ ℃ 5 . O 4 1 6 . 1 4 1 1 . 1 0 空预器 A排烟温度 修正排 1 0 3 . 9 7 1 0 9 . 7 2 5 . 7 5 每天吹灰/ 支 次 9 1 . 9 2 5 5 . 3 3 3 6 . 5 9 烟温度 / ℃ 1 1 4 . 7 3 1 1 2 . 5 2 一 2 . 2 1 吹灰统计时长/ mi n 6 2 1 . 3 3 6 7 6 . 0 8 5 4 . 7 5 由表 1可以看 出 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 都相应提高, 主减温水流量降低 , 再热蒸汽减温水流 量有所增加, 修正后排烟温度降低 1 . 8 1 oC, 每天吹 灰减少 3 6 . 5 9 支 次。 6 结论 1 经过试验和试运行 观察 , 系统稳定 , 建立的 物理链接通道和软件监测报警模型可行。 2 根据监 测报警模型和试 运行情况 , 该 吹灰 优化方案对吹灰时机 的整体选择较为恰当 , 受热面 换热效果 良好 , 主蒸 汽和再热蒸汽 的平均温度有所 提高 , 主减温水量减少 , 排烟温度有所降低 , 机组整 体运行参数得到优化。 3 吹灰器 投运次数 明显减 少 , 对受 热面的吹 损相应减轻 , 有利于锅炉受热面 的保护。 4 吹灰优化方案针对性强 、 操作方便 , 克服 了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 吹灰 的盲 目性 , 避免 了受热面 的 过度吹扫及吹扫不足, 减少了吹灰蒸汽损耗 。 参考文献 [ 1 ] 朱予东, 闫维平, 高正阳, 等. 6 0 0M W 机组锅炉对流受热 面污染状况 实验 与吹灰优 化 [ J ] . 动力工程, 2 0 0 5 , 2 5 2 1 9 62 0 0 . [ 2 ] 李洪涛, 董瑞信 , 冷成 岗, 等. 1 0 0 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 炉优化吹灰试验研究[ J ] . 电力建设, 2 0 1 1 , 3 2 3 1 0 2 1 07. [ 3 ] 陆继东, 刘定坡, 刘刚, 等. 电站锅炉优化吹灰模糊模型 的研究[ J ] .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5 , 3 3 6 3 53 7 . 本文责编 刘芳 作者简介 董瑞信 1 9 6 5 一 , 男, 山东济南人 , 高级工程师, 从事机 电产品的研发试制工作 E - m a i l d r x h a 1 2 6 . c o rn 。 ● ● ● ● ● ●0●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0● ● ● ● ● ● ●0●● ● ● ● ● ● 上接第 4 4页 对动力煤掺配优化方案进行合理修 正 , 为企业营运提供真实、 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1 ] G B 2 5 9 6 0 --2 0 1 0动力配煤规范[ s ] . [ 2 ] 曹长武. 火电厂煤质监督与检测技术 [ M] . 北京 中国标 准 出版社 , 2 0 1 0 . 本文责编 刘芳 作者简介 侯德安 1 9 6 7 一 , 男 , 山东潍坊人 , 高级工程师, 从事电 厂节能环保技术管理方面 的工作 E m a i l h o u d e a n s o h u . t o m 。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