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期 2 0 1 3年 1月 广东水利水 电 GU ANGDON G W AT ER RES OURC E S AND HYDR OP OW E R N【 .1 J a n .2 0 1 3 基于环境保护的火电厂循环水系统引进顶管施工技术 刘 少跃 ,潘 1 .广 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 司,广东 广州 5 1 1 3 4 0 健 ,丁孝勇 2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 b交通学院,广东 广 州 5 1 0 6 4 0 摘 要以陈家港电厂为例 ,基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介绍顶管技术在火电厂循环水系统 中的机械选择、施工设计以及安 全措施。施工结果表明顶管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速度快。 关键词环境; 顶管; 施工工艺;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U 9 9 1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8 0 1 1 2 2 0 1 3 0 1 0 0 4 7 0 5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 的重大难题 ,采用工 程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 坏是工程界的一个新课题 ,结合在江苏 国华陈家港电 厂循环水系统工程施工过程的实例 ,介绍顶管技术在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江苏国华电厂陈家港 电厂位于苏北平原东北部灌 河南岸的沿海涂滩上 ,地势平坦 ,地面高程起伏不大 , 属黄河冲击的滨海平原。循环水系统 由水泵房、引水 管和取水头 3部分组成 ,引水管长度为 2 2 8 . 6 m,需穿 过灌河大堤和河边滩涂对虾养殖场 ,为保护周围的生 态环境 ,设计采用顶管和沉管相结合的施工技术 ,穿 过灌河大堤 和河边滩涂对虾养 殖场段 ,用 顶管施工 , 长 度 均 为 1 7 3 . 6 m,管 径 为 3 2 4 0 ram,壁 厚 分 别 为 3 6 mm、3 4 m m,长度分别为 6 6 . 5 m、1 0 7 m,沉管段 长 为 5 5 m。顶管位于循环水 泵房进水 间边墙处 ,中心标 高为 一 7 . 5 0 m,与沉管相接处的标高为 一1 0 . 0 m,其沉 管段 中心线坡降为 1 . 4 4 %。 整个 厂 址 厂 区 附 近 无 基 岩 出 露 ,覆 盖 层 厚 约 2 0 0 m,下伏基岩为奥陶系石灰岩。地基土主要划分为 7个地层 ,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填土 黄灰色 ,软塑 ~可塑 ,以粉质粘土为主, 表层为场地四通一平清淤 回填土。该层土平均标贯击 数为 2 . 5击 ,静探平均锥尖 阻力 为 1 . 0 6 MP a ,平均侧 壁摩阻力为 5 2 . 2 k P a 。该层 土特性变化较 大,滩涂河 塘等表层主要为未清干净的淤泥质土,水域 部分该层 土缺失,该层土平均层厚约 1 . 6 m 。 ②l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浅灰色,软塑。该 层土标 贯 击 数 为 2 . 4击,静 探 平 均锥 尖 阻 力 为 0 . 5 5 MP a ,平均侧壁摩阻力为 1 6 . 9 k P a ,平均层厚约为 3 . 0 m。该层土水域部分逐渐尖灭缺失。 ②2粉 土 黄灰 色,湿 ,松 散、局部稍 密。该层 土平均标 贯 击 数 为 1 0 . 4击 ,静 探平 均 锥 尖 阻力 为 4 . 8 MP a ,平均侧壁摩阻力 为 5 1 . 6 k P a ,平均层厚约为 3 . 4 m。该层土 自厂区到灌河逐渐变薄 ,至河岸附近尖 灭缺失。 ②3淤泥质粘土 浅灰 、灰色 ,流塑 ,具有水 平 层理,偶含有机质,夹薄层粉土或粉砂,干强度韧性 中等 ,局部含腐殖质 ,底层见 贝壳。该层 土平均标贯 击数为 2 . 4击 ,静探平均锥尖阻力为 0 . 8 MP a ,平均侧 壁摩阻力为 1 3 . 7 k P a ,平均层 厚约为 1 2 m。勘察范 围 内分布稳定 。 ③粉质粘土加粉土 灰绿 ~黄褐色 ,可塑 ~硬塑 , 以可塑为主。该层土平均标贯击数为 1 2 . 5击 ,静探平 均锥尖阻力为 2 . 8 4 MP a ,平均侧壁摩阻力 为 5 7 . 5 k P a , 平均层厚约为 9 . 2 m。该层土 自厂区至灌河逐渐变厚 , 粉土含量逐渐增加 。 ④粉砂 黄灰色,饱和,密实,局部夹灰色薄层 粉质粘土和粉土,具有水平微层理 ,局部地段层顶发 现块状泥质胶结 。该层土平均标贯击数为 3 2 . 4击 ,静 探平 均锥 尖 阻力 为 1 4 . 1 4 MP a ,平 均侧 壁 摩 阻力 为 1 6 5 . 7 k P a ,平均层 厚约 为 6 . 2 m。该层 土路 域分 布稳 定 ,至河床部分逐渐尖灭缺失。 2 顶管主要施工工艺 2 . 1 工具 头选 用 本工程顶管要穿过灌河大堤,顶进断面大都在②3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顶管上覆盖土层②2粉土土体 不够稳定,除采用机械平衡措施外,还采用气压平衡 收稿日期2 0 1 2 0 7 0 4 作者简介刘少跃 1 9 5 8 一 , 男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T程施T和地基基础处理等lT作。 47 - 2 0 1 3年 1月 第 1期 刘 少跃 ,等 基于环境保护的火 电厂循环水 系统 引进顶管施工技术 机头平衡前方水土压力 ,根据本 T程地质条件结合 以 往类似丁程的施工经验 ,决定选用 网格式局部气压平 衡水 力机械顶管机 。该顶管机具有 以下特点 1 在管道顶进过程巾,利删T具管前舱的局部气 能有效平衡稳定 1 . 简端 _ 1 体的水 、土乐 ,防 【 j _十体的塌方 、涌水 、涌泥 ,以减 , 对符道周隔土体 的扰动 ,防止对地基或大堤沉降的影响 . 2 顶进过程巾,如遇有地下障碍物 例如桩或块 石等 可在气 下人T排除。 3 局部气 平衡丁具管 由前 、后两段组成,前段 后段之问设 【蚩有 4组纠偏油缸 组各为 8 0 t 成 对 角线布置 ,通过纠偏油缸 的伸缩 ,实现 纠偏 。T具 管 分 2个舱室 前舱为 冲泥舱 ,后舱 为操作室 兼变 爪 舱 冲泥舱 的前端设有泥土 的挤压 刃脚 和格栅 ,再 加 有局部气 ,呵有效 防止开挖面的塌方。T具管后端 设有泥浆槽 ,向T具管外壁压注泥浆 ,可大大减小顶 管阻力,后舱操作室安有纠偏油泵车,以控制 4组油 缸的伸缩 ,此外 ,还装有水 力机械 ,将前舱高压水枪 冲成的泥浆吸出排放到管外 ,使 其 具管不断地向前 顶进 。 2 . 2 轨道及后座布置 本T程设计允许的顶力不允许超过 1 2 0 0 0 k N。顶 管后背墙按照 1 6 0 0 0 k N设计并施工完成 。在井下顶进 轴线的后方 ,布置 4台主千斤顶 ,分 2列布置 ,主顶 千斤顶为单冲程 千斤顶 。总行程 为 1 . 1 0 m,主顶千斤 顶每只最大顶 力为 4 0 0 0 k N;主顶支架上装有活动底 架 ,顶进用的导轨上也装有活动底架 ,便于调整轴线。 将顶进管段安放在主 千斤顶前面 的导向轨道架上 ,管 道的最前面是 工具管。导轨全长为 6 . 5 m,顶管导轨两 旁搭设平俞 ,可放置顶铁 、中转泥浆箱和灰渣泵 以及 配电箱 、电焊机 、主油泵车等 。顶管后座墙前放 1块 7 0 mm厚的后座钢板 ,4只千 斤顶紧靠在后 座钢板上 , 安装要求与轨道坡度一致 ,并 与工作井后墙 密贴 ,如 有缝隙要用砂浆或混凝 土填塞密实 ,其允许垂直偏 差 为 3 l n l ,4只千斤顶安装在 支架 上,支架与底板预 埋件焊牢 ,千斤顶与顶管轴线 的偏差 以及前后水平差 均应控制在 3 m m以内 ,千斤顶与顶管轴线的不平行 度应控制在 3 mm以内,2只千 斤顶之间设有测量平 台,平台上安放有全站仪和水准仪,用以检测顶管前 进的偏差。 顶进设备安装之前 ,先进行顶进轴线的精确放样 , 轴线放好后 ,安装顶进后座 ,之后安装主顶装置和导 轨,冉之后搭设井内的工作平台,安装其他设备,最 后进行顶进设备的调试 _ [ 作。 本丁程顶 管按 1 . 4 4 %坡 度进 行 ,考 虑到坡 度较 4 8 小,后座及轨道布 置时按水平顶进要求进行布置 、 座布置时 ,充分考 虑到墙体结构的允许受力 ,减少顶 力对墙体结构的影响。利用设置存T具头 L的纠偏油 缸 ,通过纠偏油缸不同角度的伸缩 ,实现坡度的调整 、 2 . 3顶进 系统 1 顶力计算 本丁程顶管外径为 D 3 . 2 4 m,单根管顶长度 L 1 7 3 . 5 m,管道在②3淤泥质粘士 巾顶进,采片 J 触变泥 浆减阻。顶 力计算公式如下 ‘ ①T具管正面阻力 F 计算公式 如公式 1 所示 F 0 仃 , 。 rz 日 1 式巾 为被动土压力系数 ;D为管外径 ;o为 网络截 面系数 ; 为土体重度 ;H为地面至管顶 中心的厚度 . 对于本T程 , D 3 2 4 0 m m, 1 8 k N / m , Hl 2 m,n 0. 8,K , 1 . 4 7 ,则 、 2 0 9 7 k N. 、 ②管道摩阻力 计算公式如公式 2 所示 F L 2 式中 为单位长度摩阻力 盯 D 『 .其r l 1 _, ’ 为管 士 的平均摩擦力。由于采用触变泥浆减阻 , . 厂 取 5 k N / m 计算 ,则. 5 1 k N / m,可得 F , 8 8 4 8 . 5 k N。 ③顶管总顶力 FF l F 2 1 0 9 4 6 k N1 2 0 0 0 k N,总顶力小于沉 井设计允许的顶力 ,故设计可行。 2 顶进系统选择 主顶机械装置采用 4只双作用油缸 ,该油缸行程 为 1 1 0 0 m m,顶力为 4 0 0 0 k N,油压为 3 1 . 5 MP a 。主顶 千斤顶合计顶力最大可达 1 6 0 0 0 k N,实际顶进不 允许 超过 1 2 0 0 0 k N,4只油缸 有其独立 的油路控制 系统 , 可根据施工需要通过主顶装置来辅助纠偏 。 2 . 4出土系统 卜 n 土系统采用水力机械 出泥方式 ,泥浆管道 为无 缝钢管 ,直径为 1 5 0 ram,泥浆通过管道排入沉井南侧 泥浆池中。 2 . 5 通 风系统 本工程管道较短 ,通过地层无地下有害气体 ,为 保证管内操作人员具有 良好的作业环境,管内采用 4 8 镀锌钢管输送经过空气净化系统过滤冷却的压缩 空气通风,压缩空气经冷却器十燥除去部分水分,经 空气滤清装置将空气净化,工地配置 6 m 。 / ra i n的空 机2台,通过2只6 m 的储气罐供气。 2 . 6 泥浆减阻 本工程顶管经过的主要土层为②3淤泥质粘土, 渗透系数较小 1 0 m / s 左右 。顶进施工中,运用触 变泥浆可以有效减小顶进阻力。顶进时通过管道上的 2 0 1 3年 1月 第 1期 广东水利水 电 压浆孔 ,向管道外壁 压人触 变泥浆 ,在管道外形成 1 个泥浆环套 ,以减小管外壁与土体 间的摩擦力 ,从 而 减小顶推力 。压浆孔每道 4个 、呈 9 0 。 角布置。顶管 前端 4 0 m范围内,每道压浆孔 的间距为 6 m;在 4 0~ 1 0 0 m范围内,每道压浆孔 的间距为 1 2 m;1 0 0 m以后 , 每道压浆孔的间距为 2 0 m。 压浆原则是 先压后顶 ,随顶随压。工具管尾部 压浆量控制在 0 . 2~ 0 . 4 m ,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控 制在 0 . 1~ 0 . 2 m 。在穿越灌河大堤下 的管节预先加工 8只压浆孑 L 供环向加固大堤补浆之用。 触变泥浆由膨润土 、水和 C MC按一定 比例混合而 成 ,也可使用配置好 的复合泥浆材料 。本工程要求泥 浆比重在穿越灌河大堤时适 当加大 。触 变泥浆 的拌制 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泥浆拌好后 应放置 2 4 h方 可使用 ,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 、不沉淀、不固结 , 既要有一定的粘度 ,也要有 良好 的流动性。压浆是通 过储浆池外的压浆泵将泥浆压送至管道内,经由压浆 孔压至管壁外侧。施工 中在压浆泵、工具管尾部 等处 装有压力表 ,便于观察 、控制和调整压浆 的压力。 触变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 于管道周 围空隙的大小 及周 围土质的特性 ,由于泥浆 的流失及地下水等 的作 用 ,泥浆的实际用量要 比理论用量大得多 。实际压浆 量一般可达理论值的 4~ 5倍 ,但在施工中还要根据土 质的情况 、顶进状况 、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适当调整。 泥浆暂定配合 比为 膨润土 水 N a C O C MC1 5 ~ 6 2 0~3 0 2 03 0 。触 变泥 浆指 标 如表 1 所 示 。 合理的泥浆搅拌方法是保证泥浆质量 的重要环节, 该工程采用 R M一2 0 0 0型 2 m 泥浆搅拌机进行搅拌 。 其搅拌程序为水 1 . 4 m N a C O 膨润土 搅拌 3 mi n C MC 增粘剂 水 0 . 6 m ,搅拌 5 mi n 2 m 新浆 ,投料是要严格按照以上顺序进行。泥浆配置时 , 先配置4 m 。 ,然后进行取样检验,在确定泥浆性能参 数合乎要求后 ,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 在触变泥浆使用材料 中,均采用优质材料 ,以达 到减阻效果明显。现场采用砖砌筑泥浆池 ,泥浆池分 为原浆和废浆池 ,容积为 4~6 m 。通过注浆泵 、注浆 管连接关闭注浆 口。 3 主要技术安全措施 3 . 1 洞 口加固 顶管施工前出洞口采用石灰土分层夯实封堵,随 沉井下沉时应封堵完成,内侧用闷板封堵。当顶管开 始要顶进时,拆除预留洞的密封闷板,工具管头应与 门洞尽量靠近,一旦将闷板抽出,顶管工具头应以最 快的速度出洞顶进。 表 1 触变泥浆性质指标 洞 口注浆 ,由于沉井 下沉过程 中,造成沉井周边 土质扰动 ,土质不稳定 ,在开启 闷板后 ,前方土体可 能坍塌 ,为保证工具管顺利 出洞 ,必须在洞 口以外 8 m 范围内对土体采取注浆加 固措施 ,注浆加 固范 围为管 道上下左右 四周各 3 m范围,注浆材料 为水 泥和膨 润 土浆 。 3 . 2 工具管穿墙 工具管穿墙前需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 工具管纠偏灵活 ,液压系统无渗漏 ; 2 各设备运转正常 ; 3 工具管调零正确 ; 4 工具管调 正好 穿墙位置 管端允许稍 稍 向上 , 不能向下 ,主千斤顶顶住顶铁。 打开穿墙洞闷板 ,立刻将工具管顶进 ,从此开始 , 管道应连续顶进 ,直到穿墙止水安装完毕。 当工具管尾部将要出洞时,暂停顶进,安装穿墙 止水 ,其中挡环 、轧兰在工厂加工制作。其安装顺序 是 首先安装挡环 ,接着绕 5道盘根 ,再安装挡环和 轧兰 ,最后焊卡马板 。完成上述工作后 ,管道继续顶 进,借助顶进的力量,通过卡马板将盘根压紧,最后 固定轧兰。 3 . 3 顶进测量 2根顶管长度均为 1 7 3 . 5 m,引水管穿墙管起始处 中心 标 高 为 一7 . 5 m,设 计 的顶 管 结 束 处 标 高 为 一 1 0 . 0 m,其落差为 2 . 5 m,整根顶管坡度为 1 . 4 4 %, 在这样坡度不大的情况下顶管 ,难度较小。所以本工 程的测量方法如下 在沉井 内,测放顶管轨道时 ,其管道的坡度 与顶 管 的轴线坡度一致 ,在顶管过程中使管道的前进方 向 与平顶相吻合。轨道按水平方 向布置。 ①千斤顶的顶力方向与设计轴线完全吻合。 ②井上测放轴线及由上面向井内传递顶进方向。 ③在顶管过程中,采用全站仪进行全过程测量。 1 先在主顶力架内测放1 个测量平台。 2 测量平台上架设全站仪,将全站仪的目镜的视 准轴与顶管轴线吻合,同时将视准轴对准工具头光耙 中心,然后将仪器固定,不再变更全站仪视准轴方向。 49 2 0 1 3年 1月 第 1 期 刘少跃 ,等 基于环境 保护的火电厂循环水系统引进顶 管施工技 术 进行全过程监测T具头行进路线 。 3 顶管每段为 6 m及 5 . 4 m,顶进过程 巾每 6 0 c m 左 ,测量员进行观测 1 次 ,通过 光斑便宜计算偏差 角度 ,角度偏 差不 大 于 0 . 5 。 ,开始 纠偏。每顶进 一 段 ,对所测的轴线 、 离 行进一步的复测 、 4 施T期 间, 顾管经过的灌河大堤 设置 3组 位移 、沉降观测点 ,姆组 4个测点 ,组织测量人员义 寸 位移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 录,多测量 、勤记 录,一 发现数据异常 ,应直 即停止顶进 ,并采取有效应急 措 施 。 5 管 内定 向测量 按穿墙孑 L 与接收孑 L 的实 际坐标进行测量放线 ,定 ⋯控制轴线 ,然后将控制轴线投影 到 作井测 量平 台 及沉井壁后厅 2个平 台。测量平台的标高应按 管道设 计标高及T具头测量点 的位置来确定。 本l I 程顶管测量采 全站仪 ,可以随时进行计算 指导纠偏 ,在顶进过程巾随时可掌握偏差情况。 3 . 4顶进 本T程采州一只网格式局部气压平衡顶管机 ,逐 根顶进施 T。顶管实行 2 4 h不 间断顶进 除焊接 、补 漆外 。顶进速 度控制 为 6 0 c m / h ,除去组 对 、焊 接 、 油漆时问 约 9 h 外 ,每 日顶进 长度 约在 1 5 m 左右。 工具管穿墙出洞后,就可进行正常的顶进施工 ,一节 管顶进结束后 ,缩 回主顶千斤顶 ,拆除洞 口处的管线 , 吊放下一节管节 ,焊接连接,再继续 顶进 。顶 力值通 过油缸压力表进行读数和控制 ,顶进过程 中做好顶力 卜 己 录 。 由于顶进施 I 的顶进断面均为淤泥质粘土,因此 顶进中网格必须全部切人土体后 ,才能用高压水枪 冲 散挤入的土体 ,高 水枪在其冲刷 区域 内要有一定 的 乐力和射程 ,水枪的冲射 区域应能辐射到整个网格 的 断面。工具管的泥水仓必需满足 防渗要求 ,防止顶进 的泥水渗入管道内。 供应进入水的高压泵 多级泵 布置在地面,进 水 管采J【 } j 4 , 1 o 8无缝钢 管法兰连 接 ,管道 要保证顺 直 , 连接可靠 ,不渗漏 ,进水压力为 2 4 k g / c m 。排水管采 用 l 0 8 无缝钢管法兰连接,排出的泥水比例一般为 l 8的泥浆浓度 ,泥水 由吸泥设备 ,通过排 水管道送 至地面的沉淀池内处理。 顶进施工时必须进行 同步压浆 ,重点注意调节进 土量和排泥量 ,使之相互平衡。顶进过程中应跟踪测 量轴线偏差,及时调整水枪作业范同。按纠偏要求确 定冲刷部位,开启相应的水枪编组进行作业;停止顶 进时应先关闭主顶装置,然后再关闭高压水泵和排 泥 泵 50 为了防止在顶进过程 中或焊接管节时开挖 面有大 量的水土涌人泥水仓 内,特地存T具管后 面布置了 1 台 6 m。 的空压机 ,向泥水仓提供压缩空气 ,建立局部 气压 ,稳定开挖面处的土体视情况而定 ,其压 力应控 制在 0 . 5~1 . O k g / C IT I 的范 围内。 穿越灌河大堤时 ,应严格控制施T参数,控制 大堤的沉降值不大于5 0 mm。 3 . 5通J x l 与通讯 本工程的压缩窄气, L } j 途 供局部气压施 和管 内 通风。从空 压机房 生产 的压缩 空气 ,首先输 入 1只 6 m 的储气包 ,然后输 向工作井 ,再进入管道 ,供 T 具管前舱局部气压使用 。在接通T具管的输送管路』 二 , 分 1条支管,压缩空气经油水分离器后供管 内通风 使用。 为了解决管道 内、地面和测站之 间的联系 ,在 _ I 具管 、测量观测点 、泥浆房等处各安装 l 部程控 电话 , 共 4部 ,各处的电话 南安装在操作平 台上的 1台 自动 程控交换机控制 ,各地可通过 电话 自由联络。 3 . 6中继环设置 规范 中对顶管做 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设计 图纸及上述规范要求 ,在施工 中主要考虑施T最大顶 力是否超过允许顶 力。若施工最大顶 力不超过允许顶 力,说明作业方案可靠 。 施T经验数据统计表明 ,顶管最大顶 力往往发生 在工具头出墙洞 口时在单根顶管 2 0 0 m 的距 离内,采 取触变泥浆减阻措施后 ,顶 力一般在 6 0 0~8 0 0 t 之问 为防止超意外顶力值发生 ,考虑采取如下应急方案 1 做好中继环的加工『 伟备。当顶力即将超过允许 值前 ,安装中继环。 2 增大注浆量 ,使摩阻力进一步减小。 3 可以考虑适当加长沉管长度 ,减小顶管长度 、 3 . 7 顶进纠偏 管道在顶进过程 中,测量员要随时观测 T具管的 偏差情况 ,及时提供数据 以指导纠偏 ,测量 员应至少 每顶进 1 块顶铁的距离 约 6 0 c m 便测量 1次T具管的 偏差情况 ,偏差较大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并做好记录。 测量时用全站仪测量工具管的水平偏移,用水准仪测 量工具管的竖向偏移 。 工具头在顶进过程 中由于受不均匀外 力的作用 , 头部会产生偏离轴线现象,因此在顶进过程中需经常 对工具管加以纠偏 。纠偏应贯彻 “ 勤测勤 纠,小角度 纠偏” 的原则,当顶管轴线向任一方向偏移超过 0 . 5 。 时,即应采取纠偏措施。在确定纠偏角度及方向时应 认真分析顶进曲线、土质情况以及纠偏压力表,紧锁 压力表的变化情况,尤其应注意顶进轨迹变化的速率 2 0 1 3年 1月第 1期 广东水利水电 N o . 1 J a n .2 0 1 3 情 况 。 严禁在主千斤顶停顶 的情况下进行 纠偏 、严禁 大 角度纠偏 、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纠偏前后 应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各 项原 始记 录,纠偏 时要 防 止工具管发生扭转 ,一旦 出现类似情况可采用偏心压 重法纠扭。 3 . 8 穿越大堤 的沉降控制措施 灌河大堤为重要构筑物 ,因此 ,在顶管穿越灌河 大堤时 ,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大堤安全。 1 引水顶管在穿越大堤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沉 降、位移观测点 ,及时对 大堤沉 降及位移进行观测 记 录 ,并建立大堤安全报警系统。 2 顶管过大堤前,应开始收集数据、摸索规律, 包括顶 进速 度与沉 降 的关 系、顶管 出土 与沉 降的关 系等 。 3 当位 移 、沉 降大于 5 0 ra m 时 ,应 立 即停 止作 业 ,发出警报 ,待有关 施工技术人员检查分析原因并 采取相应措施后 ,才能继续顶进作业。 4 在顶管顶进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搅拌室内的土 体压力 ,按照方案设计 的压力控制操作。 5 顶管穿越灌河大堤时 ,严格控制顶进速度 ,严 禁 超挖 。 6 顶穿越大堤时不宜纠偏 、严禁大角度纠偏 。 7 事先在大堤部分管段适 当加密注浆孑 L ,一旦沉 降大 ,即可多注泥浆来控制沉降。 3 . 9 工具管割除 顶管顶进到设计位置后 ,将管道 内所有机械设备 拆除并迅速撤 出,工具管暂时保留管前 。按 照设计要 求安装阴极保护装置、进行接头防腐处理 ,经过监理 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安装 闷板 闷板上设置进 水阀及 排气阀 ,随后通过 闷板 上的进水 阀向管 内注水 ,同 时由潜水员水下 冲泥后进行T具管水下割除,并 吊运 至 岸上 。 4实施结果 该过程从施工 到完成共计 7 5 d ,施 工的结果表 明 开挖对灌河大堤和河边滩涂对虾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影 响较小 ,且施工速度快而又经济,实事说 明顶管技术 在火 电厂循环水系统的应用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 1 ] 安关峰,殷坤龙,唐辉明.顶管顶力公式辨析[ J ] .岩土 力 学 ,2 0 0 2 , 2 3 3 3 5 8 3 6 7 . [ 2 ] G B 5 0 2 6 8 2 0 0 8给水排水管道T程施丁及验收规范[ S ] . 本文责任编辑马克俊 上 接 第 3 3页 4结论 根据研究海域全沙输沙率 的数值计算结果 ,人工 岛南端至河 口范围内的波浪作用较弱 ,径流和潮流对 泥沙输移的作用 占主导 ,区域 的全沙输沙率均大幅减 小 ,局部 2 4 h泥沙淤积厚度达 0 . 4 m;人工岛南端及两 侧径流作用较弱 ,波浪和潮流的掀 沙 、输沙作用 占主 导 ,输沙率总体较大 ,局部冲刷较严重 ,故建议 1号 人工岛南端和 2号人工岛东侧加强 消浪 防冲措施 ,人 工岛的北端则要注意清淤 ,控制河 口浅滩 的发育 ,避 免人工岛演变成连岛沙堤。 参考文献 [ 1 ] 严恺 编.海岸工程[ 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 0 0 2 1 2 0 1 3 0 . f 2 ] R.H.C h a e n,C .P .D e Me y e r .A r t i fi c i a l i s l a n d s e n v i . r o n me n t a l a s p e c t s o ff B e i g i u m[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t u d i e s ,1 9 8 8 ,3 2 2 3 1 1 1 1 2 2 . [ 3 ] 陈可锋,陆培东,王艳红 ,等.江苏如东人工岛建设对 周边水 动力及 泥沙冲淤 的影 响 [ J ] .中 国港湾 建设, 2 0 0 8 , 1 8一l 2 . [ 4 ] 孙秀峰.人T岛 群 对河 口海岸水沙环境的影响研究 [ 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 0 1 1 2 3 2 7 . 本文责任编辑王瑞 兰 5l
展开阅读全文